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Xene/氮化硼/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
1
作者 李宜陶 王静荣 +3 位作者 孙珩斯 陈虎跃 徐海萍 杨丹丹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随着高性能储能电容器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的电介质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MXene因其优良的导电性在聚合物介电复合材料制备中引起广泛关注,但利用MXene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介电损耗。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 随着高性能储能电容器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的电介质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MXene因其优良的导电性在聚合物介电复合材料制备中引起广泛关注,但利用MXene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介电损耗。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体、二维纳米片(Ti_(3)C_(2)T_(x)MXene)为填料,通过溶液混合法制备MXene/PVDF复合材料。为抑制其介电损耗,引入具有绝缘性能的氮化硼(BN)纳米片。结果表明,MXene和BN均匀地分散在PVDF中,相较于MXene/PVDF复合材料,MXene/BN/PVDF复合材料在保持较高介电常数的同时,表现出更低的介电损耗和电导率。MXene质量分数为12%时,制备的MXene/PVDF复合材料在10^(2)Hz时具有220的介电常数、1.31×10^(-8)S/cm的电导率和1.52的介电损耗;MXene质量分数为12%、BN质量分数为2%时制备的MXene/BN/PVDF复合材料,其在102 Hz时具有237的高介电常数、1.12×10^(-8)S/cm的电导率和0.39的介电损耗,实现了提高介电常数,降低介电损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 mxene 聚偏氟乙烯 三元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g-C_(3)N_(4)复合材料在有机染料降解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飞刚 刘中利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6,共8页
采用固态热分解法制备了CuO/g-C_(3)N_(4)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稳态荧光光谱(PL)、瞬态光电流(TPC)、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电容电压特性(CV)和晶... 采用固态热分解法制备了CuO/g-C_(3)N_(4)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稳态荧光光谱(PL)、瞬态光电流(TPC)、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电容电压特性(CV)和晶界电容特性(GCD)等表征技术对CuO/g-C_(3)N_(4)复合材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表征,应用于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降解和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CuO和g-C_(3)N_(4)复合后光谱范围显著拓宽,实现了光生载流子的高效分离,界面/表面电阻降低,使得电荷转移更加高效,这都得益于异质结的成功构建。CuO/g-C_(3)N_(4)投加量为25 mg、MB染料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暗吸附60 min和可见光(λ>420 nm)照射60 min时,MB的降解率为90.97%,循环使用5次后MB的降解率为90.28%,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CuO/g-C_(3)N_(4)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阳极材料,电流密度为2 A/g时的最大比电容为379.79 F/g,电流密度为10 A/g、循环使用5000次电极材料的电容保留率和库仑效率分别为98.06%和99.54%,是一种超级电容器的理想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g-C_(3)N_(4) 异质结 超级电容器 光催化降解 复合材料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改性MXene二维填料的铁电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电介质制备及其逾渗阈值/介电响应研究
3
作者 同阳 武鑫雨 +5 位作者 刘洋 刘嘉辰 琚绍帅 李俊钢 李雨婷 胡季帆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1-37,共7页
本工作以一种表面改性MXene二维导体材料Ti_(3)C_(2)为填料,以P(VDF-TrFE)铁电共聚物为基体,采用溶液流延和热压工艺成功制备了具有高介电常数的柔性纳米复合材料电介质。制备的复合材料显示出致密而均匀的微观结构,少量添加时填料极大... 本工作以一种表面改性MXene二维导体材料Ti_(3)C_(2)为填料,以P(VDF-TrFE)铁电共聚物为基体,采用溶液流延和热压工艺成功制备了具有高介电常数的柔性纳米复合材料电介质。制备的复合材料显示出致密而均匀的微观结构,少量添加时填料极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表面活性促使晶核密度和结晶速率提升,当填料含量为1.5%(质量分数)时结晶度提升至87.7%;材料的逾渗阈值与电场频率相关,在100 Hz交变电场下逾渗阈值为11.9%,显著小于采用近似球形导体填料的复合材料;当二维填料含量为10%(质量分数)时,该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超过3100、损耗仅为0.8,远小于文献中报道的同类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以具有二维结构的MXenes材料为填料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有望作为可折叠/可穿戴电容器、传感器、储能装置等器件中所需的高性能电介质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电介质 复合材料 mxene 逾渗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文兵 李桔 +2 位作者 曾志勇 俞科静 钱坤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23-138,共16页
MXene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材料,凭借卓越的导电性、机械特性及化学稳定性,在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屏蔽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旨在全面回顾并分析近年来MXene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系统性地构建其结构特征... MXene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材料,凭借卓越的导电性、机械特性及化学稳定性,在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屏蔽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旨在全面回顾并分析近年来MXene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系统性地构建其结构特征、制备技术与性能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概述了MXene的电磁屏蔽机理及其多样化的制备方法。随后,聚焦于MXene基复合材料的宏观结构设计,深入剖析了薄膜、多孔结构以及偏离结构等对MXene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这一分析不仅涵盖了结构形态对电磁波吸收、反射及散射行为的调控机制,还揭示了结构–性能关系的科学规律。最后,综合评估了MXene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中的潜在机遇,旨在为MXene基电磁屏蔽材料的进一步研发与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 mxene 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基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武 邵春阳 +8 位作者 蔡天骄 朱雪荣 胡星 刘守林 李胜威 江政君 石尧 孙洁 樊志敏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86,共13页
MXene作为一类新型二维(2D)材料,因其卓越的电导率、高效的光热转换能力和丰富的终端基团而受到广泛的研究关注。然而,MXene的易氧化特性和较弱的力学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在多个应用领域的广泛使用。MXene基形状记忆复合材料不仅具... MXene作为一类新型二维(2D)材料,因其卓越的电导率、高效的光热转换能力和丰富的终端基团而受到广泛的研究关注。然而,MXene的易氧化特性和较弱的力学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在多个应用领域的广泛使用。MXene基形状记忆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增强MXene的抗氧化和力学性能,还能赋予材料宏观3D结构的智能响应特性。这些特性为MXene在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电磁屏蔽和火灾安全防护等领域开辟新的应用途径。本文旨在全面回顾MXene基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其制备方法、形状记忆机制及应用潜力,为MXene基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对MXene基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在高效制备、性能优化、多功能开发等未来走向及潜在稳定性提升与商业化挑战进行分析,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形状记忆效应 复合材料 致动器 三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曹帅 姜涛 +3 位作者 刘雄 王瑛 李文戈 吴新锋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44,共6页
介绍了MXene导热复合材料的传热机理,综述了MXene导热复合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真空辅助过滤法、冻干取向法、溶液共混法、自组装法和多层铸造法等,分析了不同方法制备MXene导热复合材料的特性,最后,指出了MXene导热复合材料面... 介绍了MXene导热复合材料的传热机理,综述了MXene导热复合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真空辅助过滤法、冻干取向法、溶液共混法、自组装法和多层铸造法等,分析了不同方法制备MXene导热复合材料的特性,最后,指出了MXene导热复合材料面对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热导率 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MXene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雷 程群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1,共9页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s)以其优异的力学和电学性能,在多个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高性能MXenes纳米复合材料(包括一维纤维、二维薄膜和三维块体)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力学性能仍远低于MXenes纳米材料的本征力学...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s)以其优异的力学和电学性能,在多个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高性能MXenes纳米复合材料(包括一维纤维、二维薄膜和三维块体)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力学性能仍远低于MXenes纳米材料的本征力学性能,这主要归因于MXenes纳米复合材料中存在的孔隙缺陷、MXenes纳米片取向度低以及界面相互作用弱等关键科学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讨论了MXenes纳米材料的本征力学性能,总结讨论了不同类型高性能MXenes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高性能MXenes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如何消除孔隙缺陷、提高MXenes纳米片的取向度以及增强界面相互作用。同时,介绍了高性能MXenes纳米复合材料在电热、热伪装、电磁屏蔽、传感以及储能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梳理了高性能MXenes纳米复合材料存在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s 纳米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功能应用 专题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MXene光热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马莉 马建中 张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739,共12页
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是一种新兴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组成可调、结构可控和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MXene可吸收太阳光,并将其高效转换为热能,为太阳能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将MXene加入聚合物基体中,不仅可赋予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优... 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是一种新兴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组成可调、结构可控和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MXene可吸收太阳光,并将其高效转换为热能,为太阳能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将MXene加入聚合物基体中,不仅可赋予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优异的光热性能,而且可提升MXene的稳定性。该文总结了MXene及聚合物基MXene光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介绍了聚合物基MXene光热复合材料的光热转换机理,综述了聚合物基MXene光热复合材料在海水淡化、个人热管理、光热抗菌和光热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针对聚合物基MXene光热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MXene难以绿色安全生产、易氧化和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性差等挑战,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聚合物基光热复合材料 光热转换机理 应用研究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基阻燃环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9
作者 于光 徐长安 高志强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为提升环氧(EP)树脂的阻燃性,首先采用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MF)原位功能化MXene纳米片制备了纳米阻燃填料(MF@MXene),随后将MF@MXene加入到EP树脂中,以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为固化剂,进一步研制了MXene基阻燃环氧复合材料。使用傅里... 为提升环氧(EP)树脂的阻燃性,首先采用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MF)原位功能化MXene纳米片制备了纳米阻燃填料(MF@MXene),随后将MF@MXene加入到EP树脂中,以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为固化剂,进一步研制了MXene基阻燃环氧复合材料。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分别表征了MXene和MF@MXene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和元素含量。采用拉伸试验机和锥形量热测试仪分别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MF@MXene可以显著改善MXene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并提升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当MF@MXene的添加质量分数为2.0%时,E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高达82.5 MPa,相比纯EP提升了20.2%;其热释放率峰值、总热释放量、烟雾释放率峰值和总烟雾释放量分别下降了36.99%,10.31%,25.81%,3.97%,展现出优异的力学和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mxene 阻燃 复合材料 锥形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Xene/CNT薄膜传感器阵列的复合材料冲击定位及损伤监测
10
作者 汪英 卢少微 张璐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2-98,共7页
复合材料层合板在服役过程中易受到冲击损伤,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冲击引发的复合材料内部结构损伤能够缩短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于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定位及损伤监测是必要的。以碳纳米管(CNT)和MXene薄膜为代表的新型碳纳米材... 复合材料层合板在服役过程中易受到冲击损伤,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冲击引发的复合材料内部结构损伤能够缩短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于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定位及损伤监测是必要的。以碳纳米管(CNT)和MXene薄膜为代表的新型碳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纳米级结构和优良的物理性能。将MXene/CNT薄膜传感器阵列布置于监测范围内,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传感器阵列的定位算法,该算法可以准确地计算和定位到监测区域的冲击位置。同时,可根据传感器相对电阻变化率判断试件损伤情况。最后,使用超声C扫描设备对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阵列响应计算结果与实际冲击位置吻合,且传感器相对电阻变化率与损伤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冲击定位 损伤监测 mxene/CNT薄膜传感器 冲击定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CuO复合材料界面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晓龙 冯晶 +6 位作者 曹建春 陈敬超 孙加林 杜晔平 于杰 杜焰 杨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53-2258,共6页
通过对银氧化铜复合材料界面第一性原理计算与界面高分辨透射电镜的分析,研究银氧化铜复合材料界面的稳定性。通过对低指数面的银与氧化铜界面的总态密度和界面结合能计算,考察银氧化铜反应合成后最稳定的结合界面,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 通过对银氧化铜复合材料界面第一性原理计算与界面高分辨透射电镜的分析,研究银氧化铜复合材料界面的稳定性。通过对低指数面的银与氧化铜界面的总态密度和界面结合能计算,考察银氧化铜反应合成后最稳定的结合界面,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银的(110)面与氧化铜的(100)面的结合能最大,容易形成稳定的结合界面,从界面态密度和电子云分布进一步证实此结果;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发现反应合成后银的(101)与氧化铜的(002)面属于稳定结合面,而(101)与(110)面,(002)与(100)面分别属于同一个晶面簇,其界面结合稳定性相近,这说明第一性原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能够很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o复合材料 界面 稳定性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uO填充UHMWPE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绪平 周华茂 康学勤 《塑料》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5-17,共3页
利用MM 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质量含量的纳米CuO填充UHMWPE基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与45#钢对磨时的摩擦学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磨损表面形貌及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纳米CuO/UHMWPE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与纯U... 利用MM 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质量含量的纳米CuO填充UHMWPE基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与45#钢对磨时的摩擦学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磨损表面形貌及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纳米CuO/UHMWPE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与纯UHMWPE相比大部分均有提高,但耐磨性明显优于后者,纳米CuO在复合材料中的最佳含量在15%~1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cuo 填充 UHMWPE基 复合材料 摩擦学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uO催化剂晶粒尺寸对Mg_2Ni基复合材料储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国芳 翟亭亭 +3 位作者 胡锋 侯忠辉 张羊换 许剑轶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1-156,共6页
利用沉淀法制备纳米CuO,通过不同煅烧温度控制其晶粒尺寸。XRD测试表明,所得样品为CuO单相结构,晶粒尺寸分别为7.5,14.4nm和23.4nm。利用球磨法制备Mg_2Ni-Ni-5%(摩尔分数,下同)CuO复合材料,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动力学性能及气态放氢... 利用沉淀法制备纳米CuO,通过不同煅烧温度控制其晶粒尺寸。XRD测试表明,所得样品为CuO单相结构,晶粒尺寸分别为7.5,14.4nm和23.4nm。利用球磨法制备Mg_2Ni-Ni-5%(摩尔分数,下同)CuO复合材料,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动力学性能及气态放氢活化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纳米CuO可明显提高材料的最大放电性能,改善Mg基复合材料电极表面的电催化活性,提高材料体相内H的扩散能力。DSC测试表明,纳米CuO复合材料比无催化剂材料的放氢温度降低约50K。通过Kissinger公式计算得到Mg_2Ni-Ni和Mg_2Ni-Ni-5%CuO600复合材料的放氢活化能分别为86.9kJ/mol和89.3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uo Mg2Ni-Ni-5%cuo复合材料 储氢性能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法制备CuO/SiO_2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元朴 蒋新 王挺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66-1870,共5页
为了研究和控制CuO粒子的生长,提出了一种利用吸附相纳米反应器制备纳米粒子的新方法.在SiO2表面的吸附层反应器中得到CuO纳米粒子,由络合滴定法测定了Cu离子的吸附速度,利用XRD、TEM、EDX和溶剂置换的方法研究了反应和吸附过程的特性.... 为了研究和控制CuO粒子的生长,提出了一种利用吸附相纳米反应器制备纳米粒子的新方法.在SiO2表面的吸附层反应器中得到CuO纳米粒子,由络合滴定法测定了Cu离子的吸附速度,利用XRD、TEM、EDX和溶剂置换的方法研究了反应和吸附过程的特性.结果表明,Cu离子的吸附在1 h内达到平衡,60%的Cu离子被吸附到SiO2表面.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层体积会减小且络合吸附作用得到加强.由于吸附层度的限制,CuO晶粒粒径会减小.反庆在吸附层内发生,随水量的增加,SiO2表面环境发生突变,Cu量迅速达到最大值并不再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层 纳米反应器 cuo/SiO2复合材料 温度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C_(2)T_(x)/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吸波和电磁屏蔽性能与机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月霞 吴梦 +3 位作者 纪子影 刘璐 应国兵 徐鹏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7,共7页
在电磁屏蔽领域,铁氧体是常用的涂覆型吸波剂,但以Fe_(3)O_(4)为首的铁氧体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花苞状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的花苞状结构对电磁波... 在电磁屏蔽领域,铁氧体是常用的涂覆型吸波剂,但以Fe_(3)O_(4)为首的铁氧体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花苞状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的花苞状结构对电磁波的多重反射、界面极化和电磁耦合作用等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当频率为6.74 GHz时,最小反射损耗达到-51.41 dB,对应的匹配厚度为2.8 mm,这意味着它可以吸收99.99928%的电磁波。本研究中特殊的花苞状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在电磁屏蔽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 吸波 电磁屏蔽 吸波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Al反应自生复合材料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颖 郝远 +1 位作者 寇生中 鲁学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3,共4页
在CuO Al体系的热力学试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对体系反应的热力学进行探讨 ,论证了CuO Al低温合成反应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建立了体系的绝热温度的一般表达式 ,并且从理论上探讨了Al粉含量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绝热温度的影响。计算了CuO... 在CuO Al体系的热力学试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对体系反应的热力学进行探讨 ,论证了CuO Al低温合成反应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建立了体系的绝热温度的一般表达式 ,并且从理论上探讨了Al粉含量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绝热温度的影响。计算了CuO Al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热效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Al 自生复合材料 热力学 氧化铜 弥散放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合成AgSnO_2CuO电触头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晓龙 郑忠 +1 位作者 于杰 曹建春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4,共4页
AgCu、AgSn、AgSnCu、Ag_2O、Ag粉经研磨、烧结和复压复烧等实验过程制备出AgSnO_2CuO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该材料的密度、硬度、电阻率以及显微组织。结果表明,以AgCu、AgSn为原料的复合材料组织分布比以AgSnCu为合金原料的均匀,并且弥散... AgCu、AgSn、AgSnCu、Ag_2O、Ag粉经研磨、烧结和复压复烧等实验过程制备出AgSnO_2CuO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该材料的密度、硬度、电阻率以及显微组织。结果表明,以AgCu、AgSn为原料的复合材料组织分布比以AgSnCu为合金原料的均匀,并且弥散程度较高。此外,压坯密度和烧结后样品密度变化不大,且复压复烧可有效提高样品的密度,复压复烧后样品的电阻率比烧结态的低,而硬度有所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nO2cuo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硬度 电阻率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腐植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志雄 张佳丽 +3 位作者 洪许言 田桂英 汤志豪 胡明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060-4067,共8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uO-腐植酸(HA)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初始吸附性能及再生吸附性能。运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比表面积测定仪(BET)对其结构进...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uO-腐植酸(HA)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初始吸附性能及再生吸附性能。运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比表面积测定仪(BET)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H、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CuO/HA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采用多种模型研究了CuO/HA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合成的CuO/HA平均粒径约为135.0nm,比表面积为188.15m2/g。CuO/HA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在6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较好地符合Frendlich吸附模型。在室温下pH=7时,CuO/HA复合材料初始饱和吸附量达172.01mg/g;循环使用8次,可保持初始吸附能力的89.27%,表明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可作为一种有效除去水体中亚甲基蓝污染物的高容量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腐殖酸复合材料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表面原位制备CuO/SiO2纳米复合材料
19
作者 李元朴 蒋新 +1 位作者 毛从文 王挺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144-1146,共3页
利用纳米SiO2表面的吸附层作为纳米反应器制备了CuO/SiO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溶剂置换实验初步探讨了反应进行的场所并用TEM进行表征.结合对吸附速率测定实验和加入沉淀剂对平衡影响实验,讨论了出现的实验现象与吸附层性质的关系.
关键词 吸附层 纳米反应器 cuo/SiO2复合材料 吸附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负载棉花生物炭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20
作者 白世伟 唐正芳 +6 位作者 蔡向兵 覃子皓 杨波 吴千惠 廖芝建 刘洁群 钟胜奎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0-184,190,共6页
采用改性酸刻蚀法和高温碳化法分别制备了MXene材料及棉花生物炭材料。通过SEM与XRD表征,筛选出MXene修饰棉花生物炭的适宜质量比,并进一步对材料进行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测试及交流阻抗测试,研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MXene材料... 采用改性酸刻蚀法和高温碳化法分别制备了MXene材料及棉花生物炭材料。通过SEM与XRD表征,筛选出MXene修饰棉花生物炭的适宜质量比,并进一步对材料进行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测试及交流阻抗测试,研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MXene材料在0.1 A/g电流密度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434.3 mAh/g,而MXene/棉花生物炭(质量比1∶3)复合材料在0.1 A/g电流密度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486.60 mAh/g,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以及电导率,为MXene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mxene 生物炭材料 负极材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