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芝麻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1
作者 张文香 崔文宁 +1 位作者 高小宽 梁魁景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20期47-50,共4页
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Cu/Zn-SOD)是植物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种活性氧清除酶系统,本研究通过blast的方法,在芝麻全因组水平进行Cu/Zn-SOD的鉴定。结果显示,芝麻中含有4条Cu/Zn-SOD,分别命名为SiCSD1、SiCSD2、SiCSD3、SiCSD4。理化性质分析... 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Cu/Zn-SOD)是植物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种活性氧清除酶系统,本研究通过blast的方法,在芝麻全因组水平进行Cu/Zn-SOD的鉴定。结果显示,芝麻中含有4条Cu/Zn-SOD,分别命名为SiCSD1、SiCSD2、SiCSD3、SiCSD4。理化性质分析表明,4种蛋白质均为酸性蛋白质,除SiCSD3外,均为亲水蛋白。结构域分析发现,蛋白质均含有Cu/Zn-SOD特有的结构域和金属离子结合域,但都不具有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发现,SiCSD1-3均定位于叶绿体,SiCSD4除了叶绿体,也有可能定位于细胞质。进化树分析发现,SiCSD3与拟南芥AtCSD2聚为一支,SiCSD4与拟南芥AtCSD3聚为一支,SiCSD1和SiCSD2与烟草NpSODC、番茄SlSODC1和SlSODC2聚在一个大的分支。以上结果初步表明,SiCSD1-4具有Cu/Zn-SOD共同的理化性质,其序列的鉴定将为后续功能的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全基因组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花花柴 miR398 对 Cu/Zn 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杜驰 廖茂森 +1 位作者 张霞 张富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2-688,共7页
植物miRNA能够参与盐胁迫下基因表达的调控。在盐胁迫条件下盐生植物花花柴miR398(KcmiR398)呈现显著性差异表达,为了探讨rniR398的靶基因及其对靶基因的调控方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http://plant—grn.noble.Org/psRNATar... 植物miRNA能够参与盐胁迫下基因表达的调控。在盐胁迫条件下盐生植物花花柴miR398(KcmiR398)呈现显著性差异表达,为了探讨rniR398的靶基因及其对靶基因的调控方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http://plant—grn.noble.Org/psRNATarget/),预测KcmiR398的靶基因分别为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CSDl和CSD2。利用RACE技术从花花柴中克隆到CSDl和CSD2基因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KcCSDl和KcCSD2。qRTPCR结果表明:(1)KcmiR398在盐胁迫的花花柴茎中上调表达,在新叶中下调表达;KcCSDl在盐胁迫的老叶中上调表达,而在老茎和根中下调表达;KcCSD2在盐胁迫的老茎和根中上调表达。(2)300mmol/I,NaCl胁迫24~48h,KcmiR398与对照无显著差异;KcCSDl的表达为对照的3倍以上,而KcCSD2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花花柴的KcmiR398和KcCSDl、KcCSD2有组织差异性表达,盐胁迫可以影响KcmiR398和KcCSDl、KcCSD2基因的表达以适应盐胁迫产生的氧化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花柴 盐胁迫 miR398 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_2Zn_2SOD)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梅光泉 钱雯 +1 位作者 罗勤慧 王志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74-778,共5页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Cu2Zn2SOD on mercury electrodes were studied by the electrostatic capillary curv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arographic ultimate current and height of mercury column in the absence of the ...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Cu2Zn2SOD on mercury electrodes were studied by the electrostatic capillary curv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arographic ultimate current and height of mercury column in the absence of the mediators. The effects of impure and denatured SOD on cyclic voltammogram were investigated, confirming that no denaturation was caused during adsorption on mercury electrodes. Double potential step chronocoulometry has confirmed that SOD adsorption on mercury electrode to be the absorption of monomolecular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cu2zn2SOD 汞电极 吸附 循环伏安 双阶跃计时电量 生物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顶坛花椒细胞膜透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Zn的响应 被引量:7
4
作者 贺红早 李苇洁 +1 位作者 杨玲 陈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顶坛花椒抗旱能力及其对微量元素Zn的响应程度。[方法]采用电介质的相对电导率法和NBT(氮蓝四唑)光还原法分别测定了经不同浓度ZnSO4预处理后顶坛花椒在干旱胁迫下的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适宜浓度的... [目的]探讨顶坛花椒抗旱能力及其对微量元素Zn的响应程度。[方法]采用电介质的相对电导率法和NBT(氮蓝四唑)光还原法分别测定了经不同浓度ZnSO4预处理后顶坛花椒在干旱胁迫下的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适宜浓度的微量元素Zn对顶坛花椒抗旱能力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干旱胁迫15d后,当ZnSO4预处理浓度为0.11%时,在相同培养条件下,顶坛花椒叶片相对电导率具有最小值;当ZnSO4预处理浓度为0.06%时,顶坛花椒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具有最大值,能有效消除因活性氧积累而对顶坛花椒造成的伤害。[结论]当ZnSO4预处理浓度为0.06%~0.11%时,Zn能有效抑制顶坛花椒相对电导率,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消除其体内活性氧的积累,从而保护其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提高顶坛花椒的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坛花椒 细胞膜透性 超氧化物歧化酶 zn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质量浓度Zn^(2+)对草鱼脑、肝胰脏组织结构及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任洪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5-419,共5页
水温(20±1)℃,采用静水测试法研究了养殖水体中不同质量浓度Zn2+(0、9.52、13.14、18.30、25.02、34.53mg/L)对体质量约10g的草鱼脑和肝胰脏的组织结构及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重金属的毒性积累和毒性机制。试验... 水温(20±1)℃,采用静水测试法研究了养殖水体中不同质量浓度Zn2+(0、9.52、13.14、18.30、25.02、34.53mg/L)对体质量约10g的草鱼脑和肝胰脏的组织结构及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重金属的毒性积累和毒性机制。试验结果表明,Zn2+对草鱼的24、48h和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3.058、19.317、10.155mg/L,由公式(48hLC50×0.3)/(24hLC50/48hLC50)2和96hLC50×0.1计算出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4.068mg/L和1.0155mg/L。中毒初期草鱼脑细胞轻微聚集,细胞核微增大;随时间延长脑异常加重,细胞聚集明显,核增大几乎充满整个脑细胞;肝胰脏细胞膨大,离散,核缩小,胞浆轻微溢出,少数肝胰脏细胞胞浆溢出,残留的核物质散乱分布,肝胰脏细胞凝固性坏死。随着Zn2+质量浓度的升高和时间延长,草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zn2+ 质量浓度 组织器官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对Zn超积累植物遏蓝菜(Thlaspi caerulescens 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美青 江荣风 赵方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465-470,共6页
Zn超积累植物遏蓝菜(Thlaspi caerulescens L.)是一种珍贵的植物资源,对其体内酶活性的变化目前研究很少。采用Zn处理浓度为0、50、500、1 000 mg.kg-1的土壤培养试验和Zn处理浓度为0、50、500、1 000μmol.L-1的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Z... Zn超积累植物遏蓝菜(Thlaspi caerulescens L.)是一种珍贵的植物资源,对其体内酶活性的变化目前研究很少。采用Zn处理浓度为0、50、500、1 000 mg.kg-1的土壤培养试验和Zn处理浓度为0、50、500、1 000μmol.L-1的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Zn超积累植物遏蓝菜的两个生态型Prayon和Ganges地上部对Zn的积累特点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土壤培养和营养液培养条件下,随着Zn处理浓度的增加,Prayon和Ganges地上部Zn含量显著增加。其中,在土壤培养条件下,Prayon和Ganges地上部Zn含量最高分别达到4 584 mg.kg-1 DW和5 702 mg.kg-1 DW。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Prayon和Ganges地上部Zn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2 287 mg.kg-1 DW和15 966 mg.kg-1 DW。随着Zn处理浓度的增加,两个生态型叶片SOD活性显著增加。土壤培养条件下,Prayon和Ganges叶片SOD活性的变化分别是:从23.1 units.g-1 FW增加到51.2 units.g-1 FW和从23.2 units.g-1 FW增加到61.3units.g-1 FW。营养液培养条件下,Prayon和Ganges地上部SOD活性的变化分别是:从19.8 units.g-1 FW增加到44.6 units.g-1 FW和从62.4 units.g-1 FW增加到85.0 units.g-1 FW。相关分析发现两个生态型地上部Zn浓度与SOD活性极显著高度正相关。说明SOD活性的提高是Thlaspi caerulescen超积累Zn的内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遏蓝菜 zn 超积累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威夷椰子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韩闯 谢潮添 +3 位作者 游学明 云叶 钟然 杨盛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67-170,共4页
以热带植物夏威夷椰子(Chamaedoreacostricana)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SOD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特异基因片段.回收该基因片段,与pMD182T载体连接,并转化到感受态大肠杆菌ER2566细胞,获得Cu·ZnSOD基因片段的克隆... 以热带植物夏威夷椰子(Chamaedoreacostricana)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SOD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特异基因片段.回收该基因片段,与pMD182T载体连接,并转化到感受态大肠杆菌ER2566细胞,获得Cu·ZnSOD基因片段的克隆.序列分析表明夏威夷椰子Cu·ZnSOD基因片段含3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编码64个氨基酸,与玉米、红薯和白杨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2.81%,81.25%,81.25%和7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威夷椰子 基因片段 超氧化物歧化酶 序列分析 克隆 基因组DNA PCR扩增 SOD基因 氨基酸序列 热带植物 大肠杆菌 特异引物 序列设计 感受态 T载体 内含子 外显子 分析表 同源性 cu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立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63-165,共3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是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金属抗氧化酶.能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歧化反应.清除细胞生命活动中产生的超氧离子。真核细胞内存在两类SOD:Cu/Zn—SOD和Mn—SOD。1982年Marklund等发现了第3...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是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金属抗氧化酶.能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歧化反应.清除细胞生命活动中产生的超氧离子。真核细胞内存在两类SOD:Cu/Zn—SOD和Mn—SOD。1982年Marklund等发现了第3种SOD并命名为胞外SOD(extracellular—SOD,EC—SOD),它是细胞外体液.如淋巴液、滑膜液及血浆中最主要的S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类SOD cu/zn 超氧离子 生命活动 清除细胞 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cDNA克隆测序及其分子进化研究
9
作者 杨德孝 於建国 +2 位作者 袁烈 王延云 徐亚欧 《家畜生态学报》 2006年第3期13-18,共6页
对牦牛Cu/Zn-SOD cDNA进行克隆测序。所扩增片段长度为842bp,编码区长度为459bp。扩增片段与奶牛Cu/Zn-SOD cDNA序列比较发现有16个碱基存在差异。通过与已知Cu/Zn-SOD cDNA序列的7个物种:人、猪、鼠、大鼠、奶牛以及马的cDNA序列的比... 对牦牛Cu/Zn-SOD cDNA进行克隆测序。所扩增片段长度为842bp,编码区长度为459bp。扩增片段与奶牛Cu/Zn-SOD cDNA序列比较发现有16个碱基存在差异。通过与已知Cu/Zn-SOD cDNA序列的7个物种:人、猪、鼠、大鼠、奶牛以及马的cDNA序列的比较构建了分子进化系统树。对所得序列的ORF分析发现,牦牛Cu/Zn-SOD由152个氨基酸组成,并对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 氧自由基(ROS) 牦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P10-Cu,Zn-SOD融合蛋白的制备、穿膜效应及其抗氧化、抗炎症功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洁 姚君妍 +4 位作者 杨英桂 王飞 郑清友 李欣 柳长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9-1069,共11页
目的 探究人源性细胞膜穿透肽hPP10携带人源性抗氧化蛋白Cu,Zn-SOD的穿膜效应并观察其抗氧化、抗炎功效。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人源性SOD基因片段、酶切连接法构建重组质粒pET15b-Cu,Zn-SOD,pET15b-hPP10-Cu,Zn-SOD;利用镍柱亲和层析... 目的 探究人源性细胞膜穿透肽hPP10携带人源性抗氧化蛋白Cu,Zn-SOD的穿膜效应并观察其抗氧化、抗炎功效。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人源性SOD基因片段、酶切连接法构建重组质粒pET15b-Cu,Zn-SOD,pET15b-hPP10-Cu,Zn-SOD;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分子筛方法纯化Cu,Zn-SOD、hPP10-Cu,Zn-SOD融合蛋白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其正确性;利用免疫荧光法、荧光共定位实验、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hPP10-Cu,Zn-SOD在细胞中的穿膜效应;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hPP10-Cu,Zn-SOD融合蛋白穿膜时间梯度和浓度梯度效应;利用SOD酶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hPP10-Cu,Zn-SOD穿膜后的SOD酶活性;利用MTT法检测hPP10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H2O2建立HEK293氧化应激细胞模型,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术(FCM)分析hPP10-Cu,Zn-SOD穿膜后细胞凋亡情况;并RT-qPCR分析hPP10-Cu,Zn-SOD穿膜后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通过ROS检测分析hPP10-Cu,Zn-SOD穿膜后抗氧化能力。TPA诱导建立小鼠耳部炎症模型(5只/组,共4组),然后RT-qPCR分析hPP10-Cu,Zn-SOD穿膜后,NFκB,IL-1β、IL-6、TNFα因子的转录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 p65、p-NFκB p65、IL-1β、TNFα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分析炎性因子p-NFκB p65、TNFα基因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15b-Cu,Zn-SOD,pET15b-hPP10-Cu,Zn-SOD,并获得Cu,Zn-SOD蛋白和hPP10-Cu,Zn-SOD融合蛋白;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5μmol/L浓度的hPP10-Cu,Zn-SOD转导HEK293细胞具有明显的穿膜效应;荧光共定位实验显示融合蛋白hPP10-Cu,Zn-SOD入胞后定位在细胞膜内,部分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内;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表明hPP10-Cu,Zn-SOD转导Hela(P<0.05),HEK293(P<0.01)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细胞内hPP10-Cu,Zn-SOD存在可持续24 h;5μmol/L的hPP10-Cu,Zn-SOD转导细胞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P<0.01);MTT结果显示高达10μmol/L浓度的hPP10-Cu,Zn-SOD对于细胞活力的影响小。在氧化应激模型中,FCM结果显示hPP10-Cu,Zn-SOD融合蛋白孵育细胞降低了细胞的早期凋亡(P<0.01)和晚期凋亡(P<0.05);RT-qPCR结果显示hPP10-Cu,Zn-SOD融合蛋白孵育细胞使Bcl2、Mcl1、Deptor等抗凋亡因子升高(P<0.05),降低了Bad、P21、P27等促凋亡因子的表达(P<0.05);ROS结果显示hPP10-Cu,Zn-SOD融合蛋白孵育细胞显著降低了细胞内的活性氧含量(P<0.01)。在炎症模型中,hPP10-Cu,Zn-SOD融合蛋白可显著降低IL-1β、IL-6、TNFα因子的转录(P<0.05);p-NFκB p65、IL-1β及TNFα的表达都呈现了抑制作用(P<0.05);hPP10-Cu,Zn-SOD融合蛋白处理组较Cu,Zn-SOD蛋白处理组,降低了炎性因子p-NFκB p65及TNFα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 融合蛋白hPP10-Cu,Zn-SOD具有明显的穿膜入胞、抗氧化、抗炎功效,且对细胞毒副作用很小。这些结果为hPP10作为新的递送载体奠定基础,也为hPP10-Cu,Zn-SOD应用于护肤品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性细胞膜穿透肽hPP10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SOD 氧化 抗炎 酶活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Cu/ZnSOD和FeSOD基因的克隆及菌核病菌诱导表达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鸯鸯 李云 +4 位作者 丁勇 徐春雷 张成桂 刘英 甘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8,共8页
依据拟南芥、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已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用同源序列法和RT-RACE技术克隆甘蓝型油菜Cu/ZnSOD和FeSOD基因,经序列分析和基因片段拼接,得到Cu/ZnSOD和FeSOD基因的全长cDNA,分别为756 bp(GenBank登录号AY970... 依据拟南芥、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已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用同源序列法和RT-RACE技术克隆甘蓝型油菜Cu/ZnSOD和FeSOD基因,经序列分析和基因片段拼接,得到Cu/ZnSOD和FeSOD基因的全长cDNA,分别为756 bp(GenBank登录号AY970822)和1 037 bp(GenBank登录号EF634058)。以cDNA序列设计引物,获得1 322 bp的Cu/ZnSOD基因组DNA(GenBank登录号DQ431853)和1 659 bp的FeSOD基因组DNA(GenBank登录号EF634057)。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u/ZnSOD基因ORF框长459 bp,编码152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在基因组序列结构上具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而FeSOD基因ORF框长792 bp,编码263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在基因组序列结构上具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二者外显子和内含子交接处完全符合GT/AG规则。利用获得的Cu/ZnSOD的cDNA片段作探针,对菌核病菌诱导甘蓝型油菜叶片的mRNA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在同一品种(系)中菌核病菌诱导后Cu/ZnSOD mRNA表达量比诱导前升高,抗(耐)型油菜Cu/ZnSOD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感病型。油菜叶片SOD酶活性分析结果也获得了完全一致的结果。以上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SOD基因与菌核病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 Fe-超氧化物歧化酶 甘蓝型油菜 菌核病菌 基因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Cu^(2+)对三疣梭子蟹主要组织ROS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丽 韩艳楠 +3 位作者 金珊 赵青松 陈寅儿 王春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61-1268,共8页
为探究水体Cu2+对三疣梭子蟹主要组织氧自由基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水体Cu2+(0.04、0.4、2、4 mg·L-1)胁迫下三疣梭子蟹鳃、肝胰腺、肌肉组织中的活性氧(RO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为探究水体Cu2+对三疣梭子蟹主要组织氧自由基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水体Cu2+(0.04、0.4、2、4 mg·L-1)胁迫下三疣梭子蟹鳃、肝胰腺、肌肉组织中的活性氧(RO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水体Cu2+(0.04、0.4 mg·L-1)对三疣梭子蟹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ROS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高浓度水体Cu2+(2、4 mg·L-1)会导致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ROS含量显著升高,且升高的幅度与Cu2+浓度成正比。低浓度水体Cu2+(0.04、0.4 mg·L-1)对三疣梭子蟹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的SOD活性和T-AOC均具有诱导作用,随实验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和T-AOC呈峰值变化;而高浓度水体Cu2+(2、4 mg·L-1)短时间内对梭子蟹的鳃、肝胰腺、肌肉组织的SOD活性及鳃T-AOC具有诱导作用,但对肝胰腺和肌肉T-AOC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实验时间内两种组织T-AOC始终低于对照组,并呈逐渐下降趋势。由此说明低于0.4 mg·L-1的水体Cu2+在三疣梭子蟹抗氧化解毒能力的可控范围,但高于2 mg·L-1的水体Cu2+会对三疣梭子蟹主要组织细胞造成损伤,使之抗氧化解毒能力下降。抗氧化酶和非酶抗氧化物在三疣梭子蟹抵御Cu2+胁迫中共同发挥作用,三种组织SOD和T-AOC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cu2+ 活性氧 超氧化物歧化酶 总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血Cu,Zn-SOD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艺虹 张志群 +1 位作者 王兰 徐国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8-59,共2页
用加热变性、盐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的方法从猪血中提取分离出有多种生理活性的Cu ,Zn SOD ,经过分析得知 ,其比活为 1 0 0 3 5u/mg、分子量为 3 1 70 0u的电泳纯单组分。
关键词 猪血 cu zn-SOD 分离纯化 盐析 凝胶过滤 超氧化物歧化酶 血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球藻病毒PBCV-1编码的Cu,Zn-SOD酶学稳定性
14
作者 刘建荣 贾红玉 +2 位作者 陈慧慧 刘晓飞 康明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4-310,共7页
将小球藻病毒模式株PBCV-1编码的Cu, Zn-SOD截短突变体tcvSOD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3a(+)后,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菌株中表达得到了可溶性tcvSOD重组蛋白.该蛋白具有典型的SOD活性,能强烈抑制邻苯三酚的自氧化作用,最... 将小球藻病毒模式株PBCV-1编码的Cu, Zn-SOD截短突变体tcvSOD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3a(+)后,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菌株中表达得到了可溶性tcvSOD重组蛋白.该蛋白具有典型的SOD活性,能强烈抑制邻苯三酚的自氧化作用,最高抑制率为97%,反应体系中酶蛋白终质量浓度为0.2μg/mL时达到最大抑制,由此计算出其比活力为16 050 U/mg.tcvSOD的热稳定性和对蛋白变性剂SDS胁迫的反应与酶蛋白在反应体系中的质量浓度有关.终质量浓度为1μg/mL时tcvSOD可以耐90℃、30 min以及质量分数2%~10%的SDS处理而活性保持不变或略有丧失,终质量浓度为0.05和0.1μg/mL时则对上述处理非常敏感. 0.05、0.1、1μg/mL 3种质量浓度的tcvSOD对反应体系中pH4~12的变化,以及2~10 mol/L尿素和1~4 mol/L盐酸胍胁迫处理,酶活性保持恒定.实验结果表明tcvSOD具有较强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对常见蛋白变性剂也有良好抗性,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SOD) 小球藻病毒 热稳定性 pH稳定性 蛋白变性剂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Al-水滑石对Hela细胞的氧化应激效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辛芳 关蕾 +3 位作者 艾汉华 李岩 常青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76-281,共6页
为初步探讨纳米Zn/Al-水滑石对Hela细胞的氧化应激效应,采用不同浓度的纳米Zn/Al-水滑石悬液(0、50、100、200、400、800μg·mL-1)对Hela细胞进行染毒,12h后检测Hela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表明,... 为初步探讨纳米Zn/Al-水滑石对Hela细胞的氧化应激效应,采用不同浓度的纳米Zn/Al-水滑石悬液(0、50、100、200、400、800μg·mL-1)对Hela细胞进行染毒,12h后检测Hela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纳米Zn/Al-水滑石染毒浓度的升高,Hela细胞SOD活性逐渐降低,较低浓度组(≤100μg·mL-1)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较高浓度组(≥200μg·mL-1)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纳米Zn/Al-水滑石染毒浓度的升高,Hela细胞GSH含量也逐渐降低,较低浓度组(≤50μg·mL-1)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较高浓度组(≥100μg·mL-1)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在实验浓度下,Hela细胞SOD活性和GSH含量与纳米Zn/Al-水滑石染毒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以上结果提示,较高浓度的纳米Zn/Al-水滑石对Hela细胞可产生一定的氧化应激效应,较低浓度的纳米Zn/Al-水滑石则具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Al-水滑石 HELA细胞 氧化应激效应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对梨形环棱螺抗氧化酶活性和金属硫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清顺 侯建军 +2 位作者 刘香江 罗洁璇 熊邦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7-725,共9页
本实验采用暴露重金属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铜(Cu2+分别为0、0.005、0.01、0.02、0.05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d)下对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还... 本实验采用暴露重金属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铜(Cu2+分别为0、0.005、0.01、0.02、0.05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d)下对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以探讨Cu2+对梨形环棱螺的氧化损伤及其防御作用的机理,并为水环境Cu2+污染的早期诊断及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Cu2+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CAT、SOD、GST、GSH和MT均有明显影响,表现出时间剂量效应。SOD在前4天、CAT在前3天酶活性总体上表现出诱导趋势,GST在前4天酶活性处于诱导状态,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酶活性下降,到第5天时表现出抑制趋势;随着时间的进一步增长,至14d时,0.005mg/L剂量组酶活性维持在正常值附近波动,0.01mg/L剂量组酶活性被诱导,0.02mg/L剂量组酶活性在肝脏中表现为诱导而在鳃中则被抑制,0.05mg/L剂量组酶活性被抑制。肝脏和鳃GSH含量的变化与GST相似,在短时间内表现出诱导效应,肝脏GSH在暴露的前5天、鳃GSH在暴露的前4天均处于诱导状态,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0.005mg/L剂量组表现出诱导,0.05mg/L剂量组则受到抑制。MT在整个实验期间均处于诱导状态,各剂量组在0.5d被极显著诱导,随后MT含量出现起伏波动,有上升和下降,至第14天时达到一稳定水平。其中,0.01mg/L剂量组肝脏的MT在整个实验期间均被极显著地诱导(p<0.01),0.01mg/L剂量组的鳃组织MT除第10天外也被极显著诱导(p<0.01)。在暴露14d时,除0.05mg/L剂量组的肝脏MT外,其余处于极显著诱导状态(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超氧化物歧化酶 氧化氢酶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谷胱甘肽 金属硫蛋白 梨形环棱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钼低铜对小鼠睾丸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书周 杨自军 张才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5-147,151,共4页
为研究高钼、低铜及两因素协同作用对小鼠睾丸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将80只健康雄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u 3mg/L,Mo 0mg/L)、高钼组(Cu 3mg/L,Mo600mg/L)、低铜组(Cu 0mg/L,Mo 0mg/L)、低钼高铜组(Cu 0mg/L,Mo 600... 为研究高钼、低铜及两因素协同作用对小鼠睾丸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将80只健康雄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u 3mg/L,Mo 0mg/L)、高钼组(Cu 3mg/L,Mo600mg/L)、低铜组(Cu 0mg/L,Mo 0mg/L)、低钼高铜组(Cu 0mg/L,Mo 600mg/L),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在试验的第90天采集样品,用试剂盒测定睾丸组织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显示:高钼低铜组MDA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钼组、低铜组高111%、56.8%、58.3%,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高钼低铜组SOD活性比对照组、高钼组、低铜组分别降低45.8%、32.4%、31.1%(P<0.01);高钼组、低铜组睾丸组织内GSH-Px活性分别比对照组降低22.1%、32.8%,差异显著(P<0.05),比对照组降低45.0%,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高剂量的钼(600mg/L)造成睾丸脂质过氧化损伤,铜摄入不足降低了睾丸的抗氧化能力,加剧了钼对睾丸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Mo) 铜(cu) 小鼠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胁迫对鲢抗氧化酶活性及SOD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凌晨 张美东 +3 位作者 沙航 邹桂伟 罗相忠 梁宏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59,共7页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不同组织抗氧化酶活力及对相关基因的影响,将体重(200±12.4)g的鲢放置于密闭水箱中,通过鱼体自发耗氧进行低氧处理,在常氧[溶氧为(6.42±0.3)mg/L]、浮头[溶氧为(0.76±0....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不同组织抗氧化酶活力及对相关基因的影响,将体重(200±12.4)g的鲢放置于密闭水箱中,通过鱼体自发耗氧进行低氧处理,在常氧[溶氧为(6.42±0.3)mg/L]、浮头[溶氧为(0.76±0.03)mg/L]、半窒息[溶氧为(0.58±0.06)mg/L]和窒息[溶氧为(0.27±0.06)mg/L]时分析血液、鳃和肝脏组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s)表达特征。结果显示:低氧胁迫过程中,血清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逐渐增加,CAT活力在半窒息时显著升高,GPX无显著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相比其他组均显著降低;肝脏中SOD、CAT酶活力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窒息组时酶活力显著降低,GPX无明显变化。肝脏中Cu/Zn-SOD mRNA表达量在浮头和窒息时相比于常氧组有显著差异,鳃中Cu/Zn-SOD表达量在低氧胁迫组均显著低于常氧组;Mn-SOD基因在肝脏中的相对表达量先升高后下降,在半窒息时显著降低;鳃中Mn-SOD在浮头时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后趋于平稳。鲢对低氧胁迫产生氧化应激,但其可以通过自身的抗氧化系统进行调节,而当溶解氧过低时机体出现损伤,甚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低氧胁迫 氧化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cu/zn-SOD MN-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在SOD活性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9
作者 贾红玉 王亚森 +4 位作者 田晓辉 张伟 杜建芳 康明 刘建荣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4-290,共7页
为了验证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对邻苯三酚在Tris-HCl和磷酸盐2种不同反应体系(缓冲液)中的自氧化产物进行UV-Vis吸收光谱扫描,确定其最适吸收峰;同时研究了tcv Cu,ZnSOD(简称tcvSOD)和Bovine Cu,Zn-SOD(简称Bovine SOD)分... 为了验证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对邻苯三酚在Tris-HCl和磷酸盐2种不同反应体系(缓冲液)中的自氧化产物进行UV-Vis吸收光谱扫描,确定其最适吸收峰;同时研究了tcv Cu,ZnSOD(简称tcvSOD)和Bovine Cu,Zn-SOD(简称Bovine SOD)分别在2种缓冲液中对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的抑制模式.波长扫描显示,终浓度为0.225mmol/L的邻苯三酚在50mmol/L Tris-HCl pH 8.2缓冲液中于320nm处30s出现明显吸收峰,30min吸收峰达到最高值;30min后440nm附近出现吸收峰;A320处的自氧化速率为0.139/min.同样浓度邻苯三酚在0.2 mol/L pH8.0磷酸缓冲液中除了A320的自氧化速率稍高(A3200.152/min)外,其他性质与50mmol/L Tris-HCl相同.tcvSOD和Bovine SOD在Tris-HCl缓冲液中对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较磷酸盐缓冲液为强.研究结果确认320nm可作为检测邻苯三酚自氧化、SOD对其产生抑制及SOD活性间接测定的特定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三酚 氧化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SOD) 波长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负载Cu单原子纳米酶的制备和类酶活性研究
20
作者 陈心珠 刘晓宇 +2 位作者 张少芳 穆晓宇 张晓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84-2696,共13页
目的 单原子纳米酶(single-atom nanozyme,SAN)因其高原子利用率及丰富的类酶活性被广泛研究。但是目前大多数SAN活性位点负载量较低,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高原子负载量的SAN,并对其类酶活性进行系统研究,希望... 目的 单原子纳米酶(single-atom nanozyme,SAN)因其高原子利用率及丰富的类酶活性被广泛研究。但是目前大多数SAN活性位点负载量较低,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高原子负载量的SAN,并对其类酶活性进行系统研究,希望为高负载SAN的制备提供思路,并为SAN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本研究通过原位锚定策略将金属盐前驱体锚定在氨基化石墨烯量子点框架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高温热解稳定Cu原子和载体之间的化学键,制备出负载量高达7.66%(质量百分比)的高负载Cu单原子纳米酶(high-loading Cu SAN)。此外,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氮蓝四唑(NBT)为显色剂,评估了high-loading Cu SAN的类过氧化物酶(POD)、类氧化物酶(OXD)及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与传统金属有机框架锚定法制备的低负载Cu单原子纳米酶(low-loading Cu SAN)作比较。以过氧化氢(H_(2)O_(2))为催化底物,对比研究了高/低负载Cu SAN的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 研究表明,本文制备的高负载Cu SAN的类POD和SOD活性分别是低负载Cu SAN的3.4倍和8.88倍,且表现出类酶催化选择性。结论 本研究为高负载SAN的制备和活性研究提供了思路,为SAN在检测传感、疾病治疗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纳米酶 cu原子 高负载 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