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民坤 邓小桂 +1 位作者 杜芯铭 任莉莉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72,共19页
城乡收入差距是制约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而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因此,研究如何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文章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深入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对... 城乡收入差距是制约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而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因此,研究如何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文章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深入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但这种效应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尤为显著;而在东部地区,这一作用的显著性并不明显。进一步分析显示,乡村旅游发展通过要素配置效应、非农就业效应和乡村创业效应三大渠道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并表现出边际效用递减的特征,即在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省份,这些渠道的影响更为突出。基于此,文章建议坚持走乡村旅游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城乡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扩大乡村非农就业规模,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创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 异质性 要素配置效应 非农就业效应 乡村创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高质量就业——基于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内涵解构与路径探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孔艳芳 冯楚蕙 +1 位作者 李宵旭 王枫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0,共15页
高质量就业是具有中国特色和丰富时代内涵的社会主义新就业体系。以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为逻辑起点,按照“共建—共享—共富—人的发展”脉络,对高质量就业的科学内涵进行系统解构。研究发现,高质量就业的根本路径在于发展。数字经济... 高质量就业是具有中国特色和丰富时代内涵的社会主义新就业体系。以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为逻辑起点,按照“共建—共享—共富—人的发展”脉络,对高质量就业的科学内涵进行系统解构。研究发现,高质量就业的根本路径在于发展。数字经济代表生产力的发展和跃迁,为高质量就业注入新动力。数字经济发展助推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资本深化,重塑劳动力流通机制和生产方式,为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高效共建和人的发展内涵提供了契机,但对共享共富内涵的实现带来负面冲击。数字经济负面效应的矫正,有赖于国有企业发展、政府法治化建设和工会力量等多元路径的协同,为高质量就业提供外部屏障。据此提出强化就业优先理念,统筹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引导经济包容性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力商品 高质量就业 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市场效应 共享共富 社会主义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应用与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全球生产率分化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永中 刘东升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共21页
机器人技术作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不仅直接影响就业需求,还通过就业替代机制和产业结构机制对各国生产率产生分化影响,导致技术红利难以均等惠及所有国家,不利于缩小各国生产率差距。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推断机器人对生产率具... 机器人技术作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不仅直接影响就业需求,还通过就业替代机制和产业结构机制对各国生产率产生分化影响,导致技术红利难以均等惠及所有国家,不利于缩小各国生产率差距。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推断机器人对生产率具有积极影响,且“机器换人”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渠道。基于多个经济体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提高了各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但由于高生产率经济体的产业结构与机器人技术的匹配度更高、形成的就业替代效应更强,使其生产率的提升幅度更大,进而总体上加剧了全球生产率分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少数产业结构适宜、政策环境良好的低生产率经济体,也能通过大量引入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与高生产率经济体间的生产率差距,凸显了明确政策导向和优化产业结构以确保机器人等新技术能够带来可持续技术收益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应用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率分化 产业结构 就业替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金融的“稳就业”效应研究——基于风险缓释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莉 付一凡 马露瑶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共13页
供应链金融如何降低企业风险,是推动“稳就业”发展的关键。以2013—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供应链金融的“稳就业”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供应链金融能显著扩大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第二,机制分析... 供应链金融如何降低企业风险,是推动“稳就业”发展的关键。以2013—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供应链金融的“稳就业”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供应链金融能显著扩大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第二,机制分析表明,供应链金融通过信用风险缓释效应和操作风险缓释效应扩大企业劳动雇佣规模。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内部控制有效性较弱、股权制衡较低的企业更能发挥供应链金融扩大劳动雇佣规模的作用。同时,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劳动雇佣规模的作用效果更好。第四,进一步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对核心企业人力资本发展,特别是高级人力资本发展存在推动作用,且能优化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通过供应链溢出机制,供应链金融也能扩大供应商和客户企业劳动雇佣规模。因此,提出企业应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优化供应链金融工具、强化供应链管理的建议,以降低企业风险,促进就业规模的稳步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风险缓释效应 稳就业 供应链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渗透对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偏向的影响
5
作者 钞小静 王清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共18页
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正在快速改变制造业生产模式,并对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13—2023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数据要素渗透对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在制造业中... 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正在快速改变制造业生产模式,并对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13—2023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数据要素渗透对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在制造业中的融合渗透,推动就业技能结构呈高技能劳动偏向的单极化趋势,且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问题解决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据要素渗透影响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的主要渠道为驱动知识重组更新,而新型灵活就业模式增长的激励作用在全样本中并未显现。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非超级明星企业、高技术活跃度行业企业,以及位于数据开放质量较高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数据要素渗透对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基于规模层面的扩展性讨论发现,数据要素渗透能够从创业环境培育与就业总量扩张两个方面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发展新阶段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就业技能结构 挤出效应 吸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6
作者 许远 何厚良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97-104,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智能+”行动将深刻改变就业市场的形势,研判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影响,对于保障和优化就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人工智能+”对未来的就业兼具替代效应和扩大效应,并可能导致就业结构两极分化,总体... 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智能+”行动将深刻改变就业市场的形势,研判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影响,对于保障和优化就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人工智能+”对未来的就业兼具替代效应和扩大效应,并可能导致就业结构两极分化,总体而言对重复性强、模式化程度高的职业替代效应较强,对体现人类智能和人类情感的职业扩大效应更明显。为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形势,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劳动力保障制度、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布局产业集群、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就业创业,共促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就业 替代效应 扩大效应 极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碳中和责任与劳动雇佣:“创值工具”还是“自利工具”
7
作者 李玉刚 许耿熙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9,共14页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导致各类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公众对企业承担环境治理责任的强烈诉求,推动企业将履行碳中和责任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议程。选取2019—2023年沪深A股上市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究企业碳中和责任对劳动雇佣的...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导致各类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公众对企业承担环境治理责任的强烈诉求,推动企业将履行碳中和责任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议程。选取2019—2023年沪深A股上市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究企业碳中和责任对劳动雇佣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履行碳中和责任有助于扩大劳动雇佣规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印证其作为“创值工具”的属性特征,且该效果主要是通过声誉效应和融资优化效应发挥作用。调节效应分析表明,CEO海外经历和企业成本转嫁能力正向调节碳中和责任与劳动雇佣之间的关系,地区环境规制对两者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碳中和责任扩大了高学历员工和销售人员的就业规模,缩减了生产人员的就业规模。本研究对于推动企业碳中和责任履行、提高就业水平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责任 劳动雇佣 声誉效应 融资优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智能化转型提升了劳动力投资效率吗?
8
作者 刘慧凤 杨来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5,共13页
智能化转型升级作为企业技术进步的手段,理论上面临着“稳增长”和“稳就业”冲突的挑战。基于手工整理实施智能化转型企业名单,研究企业智能化转型对劳动力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旨在检验在保就业任务下,企业智能化转型能否兼顾... 智能化转型升级作为企业技术进步的手段,理论上面临着“稳增长”和“稳就业”冲突的挑战。基于手工整理实施智能化转型企业名单,研究企业智能化转型对劳动力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旨在检验在保就业任务下,企业智能化转型能否兼顾劳动力投资效率的提升,研究发现,信息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是智能化转型提升企业劳动力投资效率的潜在路径。并且,智能化转型在抑制企业劳动力投资过度的同时,也有助于缓解企业的劳动力投资不足,但智能化转型没有显著改善国有企业劳动力投资过度问题。研究表明,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利用智能制造为企业赋能,可以同时实现“稳增长”和“稳就业”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转型 劳动力投资效率 信息效应 人力资本效应 稳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劳动力市场摩擦与货币政策“稳就业”调控效应
9
作者 杨柳 彭海根 +1 位作者 易宇寰 冯源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5,共16页
人工智能在给劳动力市场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对传统货币政策的就业调控效应带来挑战。在引入劳动力市场搜寻匹配机制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纳入人工智能因素,着重探究其对货币政策“稳就业”调控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人... 人工智能在给劳动力市场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对传统货币政策的就业调控效应带来挑战。在引入劳动力市场搜寻匹配机制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纳入人工智能因素,着重探究其对货币政策“稳就业”调控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使就业受到双向影响;收入效应的滞后性致使短期内就业被明显挤出,还加剧了“高增长、高投资、低消费”并存态势;其资本偏向性导致宽松货币政策下企业倾向于投资扩产而非招工,叠加劳动力市场摩擦,进一步削弱货币政策稳就业功效;将就业目标纳入货币政策会面临稳就业与稳增长的权衡,虽然能缓解宽松货币政策下人工智能过度替代就业的问题,却也造成投资和产出相对下降。据此提出应合理引导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将新形态就业群体纳入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技术冲击兜底措施,强化货币政策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力市场 “机器换人” 稳就业 货币政策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视角的人工智能就业效应:基于文献挖掘的元分析
10
作者 张米尔 张霖霖 黄思婷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8,共11页
人工智能近年来呈现加速发展之势,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日益显著,首当其冲是对就业的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亟待对人工智能的就业效应开展研究。目前研究主要采用现象描述和理论阐释,少数定量研究得出不同结论... 人工智能近年来呈现加速发展之势,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日益显著,首当其冲是对就业的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亟待对人工智能的就业效应开展研究。目前研究主要采用现象描述和理论阐释,少数定量研究得出不同结论。因此,有必要针对更大范围和时间跨度的样本,研究揭示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采用元分析整合研究人工智能的就业效应,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应用与就业总量正相关,与中高技能岗位正相关,但与低技能岗位负相关,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上述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这表明人工智能在促进整体就业的同时,对中高技能岗位主要呈现岗位拓展效应,对低技能岗位主要呈现岗位替代效应。因此,一方面要推动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和应用场景拓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岗位拓展效应;另一方面要正视人工智能的岗位替代效应,主动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结构性失业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就业效应 岗位拓展 岗位替代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发展对农户财富的影响效应研究
11
作者 张凯 曹斌 +1 位作者 李容 郭子玉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78,共6页
基于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对农户财富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显著提高了农户财富水平,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在此基础上验证了户主受教育水平的正向调节作用。中介检验发现... 基于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对农户财富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显著提高了农户财富水平,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在此基础上验证了户主受教育水平的正向调节作用。中介检验发现,数字乡村通过增加私营就业和提高非农收入提升农户财富水平。进一步门槛检验发现,随着户主年龄增长,数字乡村对农户财富水平存在“边际”递减的非线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户财富 调节效应 中介效应 私营就业 非农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农户就业选择与收入增长
12
作者 钟晓敏 张光先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7,共11页
交通扶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从就业选择视角切入,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地区公路建设相匹配数据,利用OLS和IV估计方法,全面考察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可及性、通达性、优质性对农户家庭... 交通扶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从就业选择视角切入,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地区公路建设相匹配数据,利用OLS和IV估计方法,全面考察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可及性、通达性、优质性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公路基础设施三个维度即农村公路开通、公路网密度、四好农村路均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总体上转向外出打工、非农经营或本地上班是其影响农户家庭收入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村公路开通、四好农村路对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更加明显,且劳动力比重较高、健康水平较低的低收入农户从中受益更多。研究结论为从农村公路建设、就业增收渠道畅通、家庭禀赋效应发挥的进路推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路基础设施 就业选择 增收效应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就业乘数效应及其变动趋势:基于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的估计
13
作者 程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32,共13页
制造业就业乘数效应是经济学相关领域的前沿基础性议题,就业乘数变化是人口与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转变的重要反映。本文使用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估计了2000—2020年制造业对本地服务业就业的长期乘数效应。研究发现,2000—2020年总体制... 制造业就业乘数效应是经济学相关领域的前沿基础性议题,就业乘数变化是人口与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转变的重要反映。本文使用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估计了2000—2020年制造业对本地服务业就业的长期乘数效应。研究发现,2000—2020年总体制造业就业乘数为0.59,但呈现出典型的阶段性特征与转折性变化,2000—2010年制造业就业乘数达到0.62,2010—2020年已没有显著的就业乘数效应。第一个十年中,制造业对生活性服务业就业乘数较强,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就业乘数较弱。第二个十年中,制造业对生活性服务业就业甚至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制造业就业乘数效应的转折性变化反映出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转变,与中国人口、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阶段转变具有同步性,也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独特性。持续观察制造业就业乘数效应,有助于理解中国人口与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快速转变的过程,更好地把握人口与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与宏观经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本地劳动力市场效应 就业乘数 发展阶段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发展、低技能劳动力行业间流动及其收入效应研究
14
作者 韩民春 毛春英 乔刚 《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34,共26页
本文基于微观个体的视角考察了数字技术发展对低技能劳动力行业间流动及其收入效应的动态影响。理论上,本文构建了两部门模型进行分析;实证上,结合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与城市数字技术发展指数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发展... 本文基于微观个体的视角考察了数字技术发展对低技能劳动力行业间流动及其收入效应的动态影响。理论上,本文构建了两部门模型进行分析;实证上,结合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与城市数字技术发展指数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发展对不同行业的低技能劳动力需求产生异质性影响,主要由行业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决定。在替代弹性高的行业中,低技能劳动力更易被数字技术替代,促使其向低替代弹性的行业流动,并且这种跨行业流动能够带来显著的收入增长;相比之下,低替代弹性行业的劳动力和高技能劳动力受数字技术的影响较小。机制分析表明,劳动力的行业间流动及其收入变化主要由消费者偏好多样化与数字技术对不同行业的差异化替代效应共同驱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对低技能劳动力行业间流动及其收入变化的影响因个体的性别和教育水平而异。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数字化重塑劳动力行业间就业结构的机制及其带来的收入效应,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和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发展 行业间流动 收入效应 高质量充分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法的挑战与应对
15
作者 王竹 帅仁策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88,172,共11页
人工智能技术给我国劳动法带来了非典型用工关系、就业市场三重效应、新型职业伤害等三大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用工关系呈现出“非典型化”和“去劳动关系化”双重变化趋势,应采用“劳动—劳务—承揽”三分法,通过逆顺序推定逐步确... 人工智能技术给我国劳动法带来了非典型用工关系、就业市场三重效应、新型职业伤害等三大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用工关系呈现出“非典型化”和“去劳动关系化”双重变化趋势,应采用“劳动—劳务—承揽”三分法,通过逆顺序推定逐步确定非典型用工关系性质,并实现工伤保险认定和劳动关系解绑。人工智能技术的“替代效应”可能引发失业危机,“创造效应”可能扩大人才缺口,而“极化效应”可能加剧收入差距。因此,应严格把握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引发的解雇适用条件,采取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导致失业的应对措施,建立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教育体系。对于智能设备协同办公引发的新型职业伤害挑战,应采用更新职业病目录、明确用人单位预防义务、设置劳动者离线权等方式,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的劳动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法 非典型用工关系 就业市场三重效应 新型职业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就业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石玉堂 王晓丹 周十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5,共20页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基于微观视角采用中国企业专利信息测度企业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行为,将专利信息与上市公司数据相匹配,系统考察数实融合对于企...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基于微观视角采用中国企业专利信息测度企业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行为,将专利信息与上市公司数据相匹配,系统考察数实融合对于企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实融合显著提升了就业规模,并推动就业结构优化升级。机制研究表明,生产率效应与成本效应是数实融合提升就业规模的内在机制,质量提升效应与创新驱动效应是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机制。从内部特征与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行业、高知识产权保护及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地区,数实融合的“稳就业”效应更为明显。拓展性分析表明,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及数据要素驱动业均有助于发挥稳就业效应,但数字产品制造业没有显著影响。通过揭示数实融合促进劳动力就业的微观经济效应及其内在机制,为促进劳动力就业新路径探索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加快数实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就业效应 就业规模 就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干预存在就业稳定器效应吗?——人工智能情境和上市公司证据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直庆 陈琦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8,共15页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够对劳动就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有研究更多关注自由市场环境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劳动更替效应,并未重视政策对人工智能就业冲击的干预效果。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检验政策干预是否能够抵...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够对劳动就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有研究更多关注自由市场环境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劳动更替效应,并未重视政策对人工智能就业冲击的干预效果。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检验政策干预是否能够抵御人工智能技术的就业冲击。研究表明,第一,政策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负向冲击,促进企业吸纳就业并抑制裁员风险,这种效果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和改变要素价格实现。第二,人工智能技术冲击下政策稳就业效应依赖于政策属性,其中政府补贴与社会保险降费政策的稳就业效果最优,而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会加剧人工智能技术的就业冲击。第三,政策干预的稳就业效应还依赖于企业技术属性与企业所在地特征。从企业技术属性来看,高新技术企业或引进基础型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政策干预的稳就业效果更好;从企业所在地特征来看,税收征管力度大、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弱和劳动保护强度高时,政策干预更容易发挥就业吸纳和抑制失业风险作用。本研究在人工智能情境下揭示政策干预的就业“稳定器”效应,为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冲击,精准制定就业稳定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政策干预 就业稳定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旅融合何以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英基 郭举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4,共7页
农旅融合作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对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在对农旅融合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2008-2020年全国除港澳台和西藏外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 农旅融合作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对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在对农旅融合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2008-2020年全国除港澳台和西藏外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旅融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农旅融合提升了本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对周边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但存在区域差异性的空间溢出特征,非粮食主产区、中部地区相较于其他地区的效果更明显。同时,数字技术在农旅融合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提升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但呈现出一定的双重门槛效应。因此,要增强对农旅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系统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旅融合 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雇佣结构的影响——效应评估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红玉 罗连化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7,共10页
数字化转型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备受关注。基于2007—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系统考察数字化转型对我国企业雇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雇佣人数和员工薪酬水平,主要通过扩大产出规... 数字化转型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备受关注。基于2007—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系统考察数字化转型对我国企业雇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雇佣人数和员工薪酬水平,主要通过扩大产出规模、提高生产效率、缓解融资约束和激发创新来实现。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增加了企业对销售、技术和财务岗位以及高学历员工的需求,同时降低了对生产、行政人员以及低学历员工的需求。这种影响在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企业劳动雇佣 促进效应 极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金融的稳就业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小伟 张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7,共16页
供应链金融蓬勃发展,正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就业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以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供应链金融的稳就业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尤其是作为融资方参与供应... 供应链金融蓬勃发展,正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就业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以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供应链金融的稳就业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尤其是作为融资方参与供应链金融,能显著扩大其劳动雇佣规模。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企业作为融资方而非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通过资金、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三个方面影响劳动雇佣规模。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参与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劳动雇佣规模的扩大作用在规模较小、银行短期贷款较少、市场份额较低和资本密集度较高的企业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参与供应链金融扩大企业劳动雇佣规模,进而提升了企业低技能劳动力占比,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该作用在非高科技行业企业中更为显著。本研究对政府制定政策和企业采取措施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以达到稳就业目标具有理论启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劳动雇佣规模 资金效应 收入效应 投资效应 劳动收入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