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9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灯盏花乙素通过CX3CL1/CX3CR1-PI3K/AKT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1
作者 李军 侯祎 +3 位作者 刘荣辉 胡文超 陶松 黄洪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9-476,共8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乙素(Scu)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CX3CL1/CX3CR1-PI3K/AKT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CIR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IRI)、Scu组(40 mg/kg/d Scu灌胃... 目的:探讨灯盏花乙素(Scu)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CX3CL1/CX3CR1-PI3K/AKT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CIR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IRI)、Scu组(40 mg/kg/d Scu灌胃)和Scu+LY294002组(Scu联合PI3K抑制剂LY294002)。每组15只。连续干预4周后,通过Longa评分、TTC染色、HE染色、透射电镜、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技术评估神经功能、病理形态及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Scu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缩小,神经元损伤减轻(P<0.05);CX3CL1/CX3CR1表达下调,p-PI3K/PI3K、p-AKT/AKT及Bcl-2/Bax比值升高,IL-17A表达下降(P<0.05)。LY294002可部分逆转Scu的保护效应。结论:Scu通过下调CX3CL1/CX3CR1表达,激活PI3K/AKT通路,减轻炎症与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灯盏花乙素 PI3K/AKT信号通路 CX3CL1/CX3cr1信号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新品种豫白CR3的纯度分子鉴定
2
作者 寇欣怡 魏小春 +8 位作者 朱磊 杨双娟 张文静 苏贺楠 赵艳艳 王志勇 张晓伟 原玉香 孙守如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2,共8页
种子纯度的鉴定对确保农作物质量和产量至关重要。传统田间鉴定方法有其局限性,近年来,为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分子标记技术逐渐应用于种子的纯度鉴定工作。采用KASP标记、InDel标记和基于自交不亲和S单元型标记3种方法对F1大白菜杂... 种子纯度的鉴定对确保农作物质量和产量至关重要。传统田间鉴定方法有其局限性,近年来,为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分子标记技术逐渐应用于种子的纯度鉴定工作。采用KASP标记、InDel标记和基于自交不亲和S单元型标记3种方法对F1大白菜杂交种豫白CR3种子的纯度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在188个豫白CR3样本中,3种标记一致识别出2个假杂种,分别为A4(母本Y636-9自交种)和G2(父本14CR345M-3自交种),其余186个样本为真正的豫白CR3杂交种,即同时具有两个亲本的等位基因,鉴定其纯度为98.94%,验证了3种方法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综上,多种分子标记技术的联合应用显著提高了种子纯度鉴定的准确性,为豫白CR3大白菜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其他作物种子的纯度鉴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纯度鉴定 豫白cr3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完整性灰色关联度分析的16Cr3NiWMoVNbE齿轮磨削工艺优化研究
3
作者 方园园 李炎鑫 +3 位作者 杨纯辉 姚金鑫 程从前 刘伟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149,共7页
为满足航空齿轮抗疲劳与耐磨损性能需求,围绕磨削加工表面完整性展开深入研究。以典型难加工材料16Cr3NiWMoVNbE渗碳航空齿轮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磨削工艺正交试验,研究了影响表面粗糙度与残余应力等关键指标的主要磨削参数,并采用灰色... 为满足航空齿轮抗疲劳与耐磨损性能需求,围绕磨削加工表面完整性展开深入研究。以典型难加工材料16Cr3NiWMoVNbE渗碳航空齿轮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磨削工艺正交试验,研究了影响表面粗糙度与残余应力等关键指标的主要磨削参数,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实现了多目标工艺参数的全局优化。结果表明,径向进给是影响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残余压应力分布呈现齿面节圆≈近齿顶>齿根,其中进给速度对齿顶和齿面残余应力影响显著,线速度与径向进给主导齿根残余应力变化。基于熵权法赋权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径向进给对表面完整性综合影响权重最大,兼顾低粗糙度与高残余压应力的最佳工艺组合为最大处线速度24 m/s,进给速度1000 mm/min,径向进给0.00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cr3NiWMoVNbE 磨削 粗糙度 残余应力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硼酸盐Sr_(2)Sc_(2)B_(4)O_(11)∶Cr^(3+)近红外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4
作者 刘海晟 陈发艺 +2 位作者 沈田田 张大伟 禹德朝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52-1460,共9页
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pc-LED)在夜视、无损检测和生物成像等领域表现出极高的应用价值。当前,开发具有宽发射范围、高效率和强稳定性的近红外荧光粉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Cr^(3+)掺杂的硼酸盐类Sr_(2)Sc_(2... 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pc-LED)在夜视、无损检测和生物成像等领域表现出极高的应用价值。当前,开发具有宽发射范围、高效率和强稳定性的近红外荧光粉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Cr^(3+)掺杂的硼酸盐类Sr_(2)Sc_(2)B_(4)O_(11)∶Cr^(3+)(缩写为SSBO∶Cr^(3+))粉末样品,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样品的物相、颗粒大小与形貌、元素分布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进一步,通过漫反射光谱、激发光谱、稳/瞬态发射光谱等对SSBO∶Cr^(3+)荧光粉的光谱学特性进行了细致研究。样品在蓝光~475 nm有高效吸收,受激发后可发射峰值位于785 nm的宽带近红外光谱,范围为650~1050 nm,峰值为785 nm,具有半高宽约104 nm。另一方面,在热稳定性研究中,SSBO∶0.03Cr^(3+)荧光粉在373 K的发射强度保持为室温时的67%。最终,将SSBO∶0.03Cr^(3+)荧光粉与480 nm蓝光LED芯片结合制备了pc-LED,实现了其在无损检测和生物成像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近红外荧光粉 cr^(3+) 硼酸盐 pc-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面体和四面体双格位发射Cr^(3+)掺杂莫来石结构近红外荧光粉
5
作者 常金昊 潘梓欣 +1 位作者 梁思思 朱浩淼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30-1441,共12页
近红外荧光粉是实现高效荧光转换型LED(pc-LED)光源的关键材料,然而,开发具有较长发射波长、较宽发射带宽且光谱易于调节的近红外荧光粉仍然是重要挑战。本研究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Cr^(3+)掺杂的具有固溶性质的铝/硅莫来石(Al_(4... 近红外荧光粉是实现高效荧光转换型LED(pc-LED)光源的关键材料,然而,开发具有较长发射波长、较宽发射带宽且光谱易于调节的近红外荧光粉仍然是重要挑战。本研究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Cr^(3+)掺杂的具有固溶性质的铝/硅莫来石(Al_(4+2z)Si_(2-2z)O_(10-z)∶Cr^(3+))荧光粉,揭示了Cr^(3+)在八面体[CrO_(6)]和四面体[CrO_(4)]格位的发光特性,并通过浓度调控实现了光谱位移与展宽。通过调节铝/硅的比例,可实现光谱的调控。进一步调节Cr^(3+)掺杂浓度,观察到八面体发光因激活离子间交换相互作用发生浓度猝灭,导致光谱随掺杂浓度增加显著红移(785→850 nm)。在405 nm激发下,优化后的1.6/1-mullite∶Cr^(3+)样品发射光谱涵盖了695~950 nm范围,其半高宽(FWHM)达到190 nm,该发射来源于Cr^(3+)在八面体中间晶体场(D_(q)/B=2.3)下的^(4)T_(2g)→^(4)A_(2)及^(2)Eg→^(4)A_(2g)跃迁,以及Cr^(3+)在四面体弱晶体场(D_(q)/B=1.02)中的^(4)T_(2g)→^(4)T_(1g)跃迁。此外,该荧光粉在423 K下仍保持63%的室温发光强度,其发光内量子产率和外量子产率分别达到53%和24%,表明该材料是一种有应用潜力的宽带近红外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3+)掺杂 近红外荧光粉 晶体场 近红外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挥发油对抽动障碍大鼠CX3CL1/CX3CR1信号轴及神经炎症的影响
6
作者 丁艳琴 冯鹏 +8 位作者 王明露 王宇彤 孙可馨 魏星 田永衍 汤兴萍 李萍 逯若兰 李玲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5-1833,共9页
目的 探究石菖蒲挥发油对抽动障碍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40只),采用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IDPN)制备抽动障碍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硫必利组及石菖蒲挥发油高、中、... 目的 探究石菖蒲挥发油对抽动障碍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40只),采用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IDPN)制备抽动障碍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硫必利组及石菖蒲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造模完成后次日开始灌胃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连续4周,每周采用刻板行为与运动行为评分评估大鼠行为学变化。给药结束后,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纹状体神经元形态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纹状体TGF-β、IL-10、TNF-α、IL-1β水平;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纹状体CX3CL1、CX3CR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共染检测纹状体M1、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蛋白CD86、CD206及突触功能蛋白SYN、PSD-95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石菖蒲挥发油各剂量组大鼠抽动样行为改善,运动行为和刻板行为评分均降低(P<0.01);神经元尼氏小体损伤减轻;血清及纹状体TGF-β、IL-10水平升高(P<0.05,P<0.01),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1);纹状体CX3CL1、CX3CR1蛋白表达降低(P<0.01),PSD95、SYN表达升高(P<0.05,P<0.01),CD86/Iba1荧光强度减弱(P<0.01),CD206/Iba1荧光强度增强(P<0.01)。结论 石菖蒲挥发油可能通过抑制CX3CL1/CX3CR1信号轴,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改善脑内神经炎症,达到抗抽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挥发油 抽动障碍 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突触蛋白 CX3CL1/CX3cr1信号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oloring Properties of A Novel Garnet-type Green Ceramic Pigment Y_(3)Ga_(3)MgSiO_(12)∶Cr^(3+)
7
作者 YANG Sihan ZHANG Qian +4 位作者 ZHAO Chuxin LIU Danhe GONG Xinjiao CHEN Yufei WANG Xuejiao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4-712,共9页
Novel green ceramic pigments Y_(3)Ga_(3)MgSiO_(12)∶xCr^(3+)(x=0−0.2)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via the conventional solid-state approach.The properties of the pigments were studied by XRD,FE-SEM,UV-Vis spectroscop... Novel green ceramic pigments Y_(3)Ga_(3)MgSiO_(12)∶xCr^(3+)(x=0−0.2)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via the conventional solid-state approach.The properties of the pigments were studied by XRD,FE-SEM,UV-Vis spectroscopy,XPS,and chromaticity analysis.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trivalent chromium ions occupy the[Ga1O6]octahedral sites within the garnet lattice,and the relatively weak crystal field environment provided by the matrix endows the pigments with green characteristics.The samples prepared by calcination at 1400℃exhibit the most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phase purity,morphology,and color properties.The chromaticity values for the representative sample Y_(3)Ga_(3)MgSiO_(12)∶0.05Cr^(3+)are L^(*)=81.16,a^(*)=−12.53,and b^(*)=12.71,and the color remains stable after the stability test.Moreover,when glazed with Y_(3)Ga_(3)MgSiO_(12)∶xCr^(3+)(x=0−0.2)pigments,the smooth glaze surfaces exhibit vivid and saturated green tones,demonstrating their remarkable coloring capabilities and promising potential as a practical pigment for medium-temperature applications.This research underscores the vast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Y_(3)Ga_(3)MgSiO_(12)∶Cr^(3+)as an innovative green ceramic pig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NET green pigments cr^(3+)dop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3CL1/CX3CR1通路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8
作者 费叶晟 杭黎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7-410,共4页
胶质细胞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元与胶质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参与了多数神经功能的实现。在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中,趋化因子及其下游信号通路起到关键的介导作用,CX3CL1/CX3CR1通路便是其中的一种。近... 胶质细胞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元与胶质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参与了多数神经功能的实现。在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中,趋化因子及其下游信号通路起到关键的介导作用,CX3CL1/CX3CR1通路便是其中的一种。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CX3CL1/CX3CR1通路可能参与了人体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这是由于CX3CL1/CX3CR1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可呈现为神经保护与神经毒性两种作用。本文就CX3CL1/CX3CR1通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3CL1/CX3cr1信号通路 神经病理性痛 神经炎症 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耦合C_(3)N_(5)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废水中Cr(Ⅵ)的去除
9
作者 陈崇明 李栋 +1 位作者 郁金星 车凯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129,共9页
为了实现对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中高毒性Cr(Ⅵ)的去除,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了活性炭(AC)耦合富氮氮化碳(C_(3)N_(5))复合材料(C_(3)N_(5)/AC),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N2吸附脱附仪(BET)... 为了实现对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中高毒性Cr(Ⅵ)的去除,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了活性炭(AC)耦合富氮氮化碳(C_(3)N_(5))复合材料(C_(3)N_(5)/AC),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N2吸附脱附仪(BET)、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 DRS)、稳态荧光光谱仪(PL)、电化学交流阻抗谱仪(EIS)等对C_(3)N_(5)/AC的物相晶型、特征基团、元素组成、比表面积和孔隙孔径、光谱吸收范围和响应强度、光生载流子复合能力、电荷传导阻力等进行了详细的表征,考察了C_(3)N_(5)/AC处理含Cr(Ⅵ)模拟废水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AC耦合量为3%(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达到了51.24 m^(2)/g,是纯C_(3)N_(5)的8倍。AC耦合提高了C_(3)N_(5)材料的可见光响应强度,实现了光生载流子的高效分离,有效降低了电荷传导阻力。C_(3)N_(5)/AC表现出良好的Cr(Ⅵ)去除活性,AC耦合量3%的C_(3)N_(5)/AC在可见光照射下对Cr(Ⅵ)的去除率达到了92.46%,循环5次后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推测C_(3)N_(5)/AC光催化去除废水中Cr(Ⅵ)的机理:酸性条件下,e^(-)和O_(2)^(·-)将Cr(Ⅵ)还原为Cr(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C_(3)N_(5) 光催化 cr(Ⅵ)废水 协同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还原Cr(Ⅵ)试验研究
10
作者 秦玉馨 查雨心 +6 位作者 何新雨 史小舟 陈琳 陈国壮 马越 马丙瑞 李金成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并探究了其在可见光下催化还原Cr(Ⅵ)的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g-C_(3)N_(4)/Bi_(2)WO_(6)为纳米片堆积成的花瓣状结构,比表面积比g-C_(3)N_(4)和Bi_(2)WO_(6)更大,可为光催...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并探究了其在可见光下催化还原Cr(Ⅵ)的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g-C_(3)N_(4)/Bi_(2)WO_(6)为纳米片堆积成的花瓣状结构,比表面积比g-C_(3)N_(4)和Bi_(2)WO_(6)更大,可为光催化反应提供更多活性位点;在40 min黑暗条件下,g-C_(3)N_(4)/Bi_(2)WO_(6)对Cr(Ⅵ)的吸附率为43.2%,其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见光照射100 min后,g-C_(3)N_(4)/Bi_(2)WO_(6)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率为81.3%,其光催化还原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g-C_(3)N_(4)与Bi_(2)WO_(6)复合后形成了Z型异质结,拓宽了其光吸收范围,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从而显示出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光催化剂 还原 g-C_(3)N_(4)/Bi_(2)WO_(6) 制备 cr(Ⅵ) Z型异质结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X3CL1/CX3CR1信号通路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卒中后抑郁大鼠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琳 黄娟 +3 位作者 雷华娟 周赛男 赵帅 刘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50-3455,共6页
目的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加味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复合方法制备PSD模型,加味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加味补阳还... 目的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加味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复合方法制备PSD模型,加味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加味补阳还五汤(6.7、13.4、26.8 g/kg)灌胃,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1.8 mg/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21 d。给药结束后,进行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HE、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Neun)和小胶质细胞(Iba1)之间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趋化因子(CX3CL1)、CX3CR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苏氨酸激酶(Akt)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P<0.01),旷场活动总距离和进入中央区域频次增加(P<0.05,P<0.01),不动时间缩短(P<0.05);加味补阳还五汤中、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新奇摄食潜伏期缩短(P<0.01),缺血侧海马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水肿减轻,细胞基本正常,尼氏小体增多,CX3CL1/Neun、CX3CR1/Iba1荧光强度增强(P<0.05),CX3CL1、CX3CR1、PI3K、p-Akt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对PSD大鼠具有抗抑郁、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CX3CL1/CX3CR1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增强神经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阳还五汤 卒中后抑郁 神经可塑性 CX3CL1/CX3cr1信号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CX3CR1双信号探讨柴金解郁安神片对抑郁症大鼠前扣带皮层神经元突触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检 赵洪庆 +4 位作者 唐林 杨蕙 孟盼 刘林 王宇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50-3960,共11页
目的 探讨柴金解郁安神片对胶质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趋化因子受体1 (GR/CX3CR1)双信号介导的抑郁症大鼠前扣带皮层(ACC)神经元突触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方法复制大鼠抑郁症模型,造模28 d后随机分为模... 目的 探讨柴金解郁安神片对胶质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趋化因子受体1 (GR/CX3CR1)双信号介导的抑郁症大鼠前扣带皮层(ACC)神经元突触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方法复制大鼠抑郁症模型,造模28 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 GR阻断剂组(10μmol/L RU486)、 CX3CR1阻断剂组(50 nmol/L AZD8797)、文拉法辛组(13.5 mg/kg)和柴金解郁安神片组(5.68 g/kg),每组7只,另取7只常规饲养的大鼠为正常组。给药28 d后,采用水迷宫、旷场和强迫游泳实验联合动物行为学分析系统评估大鼠抑郁样行为;HE染色检测大鼠ACC脑区神经元形态结构变化;ELISA法分别检测大鼠血清、脑脊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酮(CORT)、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 (IL-1β)、白介素-6 (IL-6)和谷氨酸(Glu)水平;免疫荧光、 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GR、谷氨酸转运体1 (VGluT1)、 CX3CR1、腺苷受体A2a(A2AR)蛋白表达;高尔基染色检测ACC脑区神经元树突、树突棘及突触损伤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柴金解郁安神片能有效改善水迷宫、旷场和强迫游泳实验中CUMS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P<0.05,P<0.01),修复大鼠ACC脑组织中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抑制大鼠血清、脑脊液中神经内分泌相关因子ACTH、 CRH、 CORT和神经免疫相关因子TNF-α、 IL-1β、 IL-6、 Glu水平的异常升高(P<0.05,P<0.01),下调胶质细胞GR/CX3CR1双信号相关蛋白GR、 CX3CR1、 A2AR表达(P<0.05,P<0.01),上调VGluT1蛋白表达(P<0.01),并减轻大鼠前扣带皮层神经元树突、树突棘及突触结构损伤。结论 柴金解郁安神片可能是通过调控胶质细胞GR/CX3CR1双信号表达,抑制前扣带皮层神经元突触损伤,进而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这可能是其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继而抗抑郁的重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金解郁安神片 抑郁症 前扣带皮层 GR/CX3cr1双信号 突触损伤 神经免疫 神经内分泌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Cr3W3Co耐热钢锻造工艺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云海 龚志华 +2 位作者 赵吉庆 杨钢 陈正宗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6,共10页
通过Deform 3D模拟了9Cr3W3Co耐热钢连续多道次锻造工艺,分析了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基于模拟结果,优化了锻造工艺,并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9Cr3W3Co耐热钢进行不同变形参数多道次热压缩实验,分析了不同... 通过Deform 3D模拟了9Cr3W3Co耐热钢连续多道次锻造工艺,分析了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基于模拟结果,优化了锻造工艺,并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9Cr3W3Co耐热钢进行不同变形参数多道次热压缩实验,分析了不同变形参数下的热变形行为,结合热模拟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和显微组织,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模拟后的优化锻造工艺为应变速率5 s^(-1),变形方式为先大变形后小变形,变形后的坯料心部温度分布均匀,为951~970℃,等效应变分布均匀,为2.15~2.19。当应变速率为5 s^(-1)时,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采用先大压下量后小压下量的方式,可获得完全再结晶的等轴晶,平均晶粒尺寸为15μm,变形后组织均匀性更好。结合微观组织演变结果分析,模拟实验具有可行性,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cr3W3Co耐热钢 锻造工艺 Deform 3D 连续多道次变形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热稳定性近红外荧光粉BaY_(2)Al_(2)Ga_(2)SiO_(12):Cr^(3+)的合成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玮鸿 庞然 +1 位作者 张粟 张洪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0-298,共9页
近年来,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NIR pc-LED)在夜视、生物成像和无损检测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获得兼具高量子效率和优异热稳定性的近红外荧光粉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本文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粉BaY_(2)Al... 近年来,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NIR pc-LED)在夜视、生物成像和无损检测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获得兼具高量子效率和优异热稳定性的近红外荧光粉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本文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粉BaY_(2)Al_(2)Ga_(2)SiO_(12):Cr^(3+)(BYAGSO:Cr^(3+)),并系统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质。在440 nm蓝光激发下,BYAGSO:Cr^(3+)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在650~850 nm范围内呈现锐线和宽带的混合发射,源于Cr^(3+):^(2)E→^(4)A_(2)自旋禁戒跃迁和^(4)T_(2)→^(4)A_(2)自旋允许跃迁发射。该近红外发光表现出可观的量子效率和良好的热稳定性,最优化样品的外量子效率可达30.3%,在200℃时样品的发光强度可保持其在室温时强度的99%。通过将BYAGSO:Cr^(3+)荧光粉与450 nm蓝光LED芯片结合,我们封装了一个NIR pc‐LED器件。该器件在300m A驱动电流下,输出功率为70.83 mW;在20m A驱动电流下,光电转换效率为11.20%。研究结果表明,BY-AGSO:Cr^(3+)在NIR pc-LED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发射 cr^(3+) 热稳定性 量子效率 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格位阳离子共掺提升LiScSi_(2)O_(6)∶Cr^(3+)近红外荧光粉的光吸收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世杰 伍宇博 +2 位作者 段道川 邵起越 蒋建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3,共9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Na^(+)、In^(3+)、Ge^(4+)单掺或共掺杂的LiScSi_(2)O_(6)∶Cr^(3+)荧光粉,通过漫反射光谱、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量子效率测试等手段对其光吸收及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Na^(+)、In^(3+)、Ge^(4+)等...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Na^(+)、In^(3+)、Ge^(4+)单掺或共掺杂的LiScSi_(2)O_(6)∶Cr^(3+)荧光粉,通过漫反射光谱、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量子效率测试等手段对其光吸收及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Na^(+)、In^(3+)、Ge^(4+)等离子单独掺杂均可提升LiScSi_(2)O_(6)∶Cr^(3+)荧光粉对460 nm蓝光的吸收,而多格位阳离子共掺可进一步增强光吸收能力,吸收效率可从最初的50.5%提升至60.9%。多格位离子单掺或共掺引起Cr^(3+)占据八面体结构畸变程度增加,从而导致光吸收增强。优化荧光体系LiSc_(0.4)In_(0.6)Si_(1.6)Ge_(0.4)O_(6)∶Cr^(3+)的近红外发射峰波长为860 nm,半高宽为160 nm,内、外量子效率分别为72.5%和41.8%,封装制成的荧光转换型LED器件在100 mA驱动电流下近红外光输出功率为63.1 mW,近红外电光转换效率为22.3%,表现出较好的近红外发光综合性能。本研究工作为增强Cr^(3+)激活近红外荧光粉的光吸收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粉 cr^(3+)激活 多格位掺杂 光吸收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剂间隙位占据诱导氟化物NaHF_(2)∶Cr^(3+)的高效近红外发光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帆铨 宋恩海 张勤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8-1838,共11页
宽带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型发光二极管(pc-LED)作为一种新型固态光源,在夜视照明、食品检测、生物成像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如何实现高效的近红外发射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氟化物近红外荧光粉NaHF_(2)∶Cr^... 宽带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型发光二极管(pc-LED)作为一种新型固态光源,在夜视照明、食品检测、生物成像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如何实现高效的近红外发射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氟化物近红外荧光粉NaHF_(2)∶Cr^(3+),发射峰位于761 nm,半高全宽约为112 nm,其内/外量子效率(IQE/EQE)为72.20%和29.6%。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晶体结构分析表明,Cr^(3+)离子在NaHF2体系中占据间隙位点,形成了高度畸变的八面体[CrF_(6)],有利于解除部分宇称禁阻跃迁,使得该荧光粉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将荧光粉NaHF_(2)∶Cr^(3+)与蓝光InGaN芯片相结合,制备了近红外输出功率为426.74 mW@300 mA的pc-LED器件,在夜视成像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也为设计高效近红外发射的Cr^(3+)激活荧光粉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转化发光二极管 近红外 NaHF_(2)∶cr^(3+) 夜视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阴离子取代调控ZnGa_(2)O_(4):Cr^(3+)近红外发光 被引量:1
17
作者 伍宇博 于世杰 +1 位作者 黄前兴 邵起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3-931,共9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ZnGa_(2)O_(4):xCr^(3+),yMgF_(2)荧光粉,并研究其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MgF_(2)掺杂起主导作用的是F离子,F/O阴离子取代形成局域环境不同的[CrO_(6)]和[Cr(O,F)_(6)]发光中心,使ZnGa_(2)O_(4):Cr^(...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ZnGa_(2)O_(4):xCr^(3+),yMgF_(2)荧光粉,并研究其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MgF_(2)掺杂起主导作用的是F离子,F/O阴离子取代形成局域环境不同的[CrO_(6)]和[Cr(O,F)_(6)]发光中心,使ZnGa_(2)O_(4):Cr^(3+)发光谱显著宽化。进而通过增加Cr^(3+)浓度使发射谱不断红移,实现了峰值波长689~900nm波段可调发光;稳/瞬态光谱学分析表明谱峰大幅红移来自于不同Cr^(3+)发光中心间的能量传递。优化样品ZnGa_(2)O_(4):0.1Cr^(3+),0.2MgF_(2)(ZMGOF∶0.1Cr^(3+))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性能,蓝光激发下宽带近红外发射覆盖700~1200nm波段,峰值波长885nm、半高宽215nm;且具有较为优异的发光效率和热稳定性,内、外量子效率分别为92.3%和48.1%,100℃强度保持率约89.6%。采用ZMGOF:0.1Cr^(3+)荧光粉封装制成的LED器件在100mA电流驱动下近红外光输出功率约34.5mW,能量转换效率约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LED 近红外 cr^(3+)激活 阴离子取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近红外荧光材料InBO_(3)∶Cr^(3+)的发光性能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海宁 汪俊博 +5 位作者 张子龙 张焕君 梁永福 武玺旺 王征 程学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6-261,共6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无损检测、生物成像和夜视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开发一种小型化、快速响应的宽带近红外光源是其大规模应用的前提。基于近红外荧光粉的转换型发光二极管(NIR pc-LED)由于具有紧凑高效、成本低、寿命长等特点而备受关...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无损检测、生物成像和夜视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开发一种小型化、快速响应的宽带近红外光源是其大规模应用的前提。基于近红外荧光粉的转换型发光二极管(NIR pc-LED)由于具有紧凑高效、成本低、寿命长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目前,开发高效稳定的宽带近红外发射材料成为该技术的关键。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三方晶系的InBO_(3)∶Cr^(3+)荧光粉,在450nm蓝光的激发下,其实现了700~1100nm的宽带近红外发射。随着Cr^(3+)浓度的增加,荧光粉的发射带出现红移。得到的最佳掺杂浓度为2%Cr^(3+)(摩尔分数),其光学带隙为2.35eV,活化能ΔE为0.53eV。将荧光粉与蓝光芯片结合,构筑了具有宽带发射的NIR pc-LED器件。以该LED作为近红外光源,证实了其在生物医学成像和食品检测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InBO_(3) cr^(3+) 近红外发射 转换型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Cr3Mo低合金钢在模拟矿井水环境下的腐蚀磨损行为 被引量:1
19
作者 燕超 仝哲 +2 位作者 曾群锋 成跃 王一钢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6-113,共8页
以25Cr3Mo低合金钢为研究对象,探索酸性、中性及碱性三种模拟矿井水环境下,采煤机滑靴材料25Cr3Mo钢表面的腐蚀磨损损伤行为。通过分析摩擦系数曲线、磨损形貌、元素分布及其化学态,定量计算不同条件下的比磨损率,揭示采煤机滑靴在模拟... 以25Cr3Mo低合金钢为研究对象,探索酸性、中性及碱性三种模拟矿井水环境下,采煤机滑靴材料25Cr3Mo钢表面的腐蚀磨损损伤行为。通过分析摩擦系数曲线、磨损形貌、元素分布及其化学态,定量计算不同条件下的比磨损率,揭示采煤机滑靴在模拟矿井水下的损伤机理。结果表明:25Cr3Mo钢在酸性、中性矿井中的稳定摩擦系数约为0.15,而在碱性矿井水下稳定摩擦系数下降至0.10,均小于干摩擦环境下的摩擦系数(0.27)。三种模拟矿井水下,25Cr3Mo钢的比磨损率相较于干摩擦均可降低一个数量级,但模拟矿井水环境中,25Cr3Mo钢表面会形成大量腐蚀凹坑,最大深度可达3.42μm。在酸性和中性矿井水下,25Cr3Mo表面的腐蚀产物均为Fe_(3)O_(4),且酸性环境中的腐蚀产物层出现大量微裂纹,而碱性矿井水下腐蚀产物中既含有Fe_(3)O_(4),又有α-FeOOH和α-Fe_(2)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cr3Mo钢 模拟矿井水 干摩擦 腐蚀磨损性能 表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3CL1/CX3CR1调控小胶质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维 范梦瑶 黎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8-943,共6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和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等)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神经炎症被认为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是一个具有潜在价值的治疗...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和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等)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神经炎症被认为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是一个具有潜在价值的治疗靶点^([1])。神经炎症在人体中具有双重作用,它本身是一种防御机制,可以去除病原体进而保护机体;然而,持续的炎症反应可诱发神经毒性与神经变性,不利于机体的恢复^([2])。小胶质细胞是大脑中释放炎症因子的主要细胞,被认为是神经炎症主要的病理特征^([3])。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大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唯一具有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固有免疫细胞,因而是CNS最主要的一道免疫防线^([4])。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小胶质细胞通过伸展和收缩突起连续监测周围环境和脑内稳态的改变,发挥着免疫监视的作用^([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3CL1/CX3cr1信号通路 小胶质细胞 活化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