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子宫脱垂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张娅林 仇嘉颖 +1 位作者 曾莉 钱丽华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4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子宫脱垂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4例子宫脱垂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77例。对照组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子宫脱垂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4例子宫脱垂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77例。对照组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12周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及随访12个月时两组患者子宫脱垂的复发率。结果整体分析发现:两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简表(PFDI-20)评分及盆底疾病生活质量影响问卷(PFIQ-7)评分的时间比较、组间比较、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12周GSES、PFDI-20、PFIQ-7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干预4、12周时,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FDI-20评分、PFIQ-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干预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可以提高子宫脱垂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脱垂 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x-RSF模型的员工流失风险分析
2
作者 耿宇 《现代信息科技》 2025年第1期161-165,170,共6页
为了提高对企业员工流失的预测精度,运用生存分析中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和随机生存森林(RSF)模型构建并分析了一个新的组合模型。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通过Lasso方法筛选出关键性变量;其次,通过比例风险系数转换对筛选后的变量计... 为了提高对企业员工流失的预测精度,运用生存分析中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和随机生存森林(RSF)模型构建并分析了一个新的组合模型。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通过Lasso方法筛选出关键性变量;其次,通过比例风险系数转换对筛选后的变量计算各自的权系数;最后,考虑到RSF模型在处理非线性数据方面的优势,将转换后的数据输入RSF模型中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和RSF模型,Cox-RSF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此外,与传统的Logistic模型的对比也进一步证实了新的组合模型在处理时间-事件型数据上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流失 cox比例风险回归 随机生存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X1和ND1基因顺序的黄河上游大鼻吻鮈遗传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杨立强 刘彦斌 +8 位作者 苟金明 王吉祥 刘凯 肖伟 王永杰 杨瑞兰 柳婷 刘哲 连总强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6,共9页
为探究黄河上游大鼻吻鮈(Rhinogobio nasutus)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现状,本研究以永宁、平罗、磴口3个不同地理群体145尾大鼻吻鮈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DNA COX1和ND1基因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COX1和ND1基因序列长... 为探究黄河上游大鼻吻鮈(Rhinogobio nasutus)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现状,本研究以永宁、平罗、磴口3个不同地理群体145尾大鼻吻鮈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DNA COX1和ND1基因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COX1和ND1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1 466 bp、975 bp, A+T含量(57.25%,56.81%)均高于G+C(42.75%,43.19%)含量,具有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向性;3个群体145尾样本中分别界定了11个和9个单倍型,均存在共享单倍型现象。在COX1和ND1基因序列中3个群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核苷酸多样性(π)及平均核苷酸差异(K)分别为0.745 3、0.001 3、1.841和0.364、0.000 48、0.472,3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呈现出磴口群体最高、平罗群体次之、永宁群体最小的特征。基于COX1和ND1的遗传变异分析(AMOVA),表明3个群体中遗传变异均主要来自群体内,且COX1基因序列中磴口群体与永宁群体之间存在显著性明显的遗传分化。基于线粒体COX1和ND1基因单倍型序列,采用邻近法(Neighbor Joining, NJ)构建系统进化树与单倍型网络结过具有一致性,表明3个群体之间无明显的谱系分化,结构比较单一,未发现形成单独分支的群体。中性检验结果显示,大鼻吻鮈进化历程符合中性进化假设,且可能存在群体扩张。因此,为了有效地保护大鼻吻鮈野生资源,建议将大鼻吻鮈从整体上进行就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鼻吻鮈(Rhinogobio nasutus) 黄河 cox1 ND1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x1、nad1和rrn L基因探讨马圆线科线虫间的亲缘关系
4
作者 张中怀 高远 +5 位作者 兰卓 邱阳元 邱鸿宇 安琪 高俊峰 王春仁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为探讨马圆线科线虫(圆线亚科和盅口亚科)间的亲缘关系,对长伞杯冠线虫(Cylicostephanus longibursatum)、冠状冠环线虫(Coronocyclus coronatus)、细口杯环线虫(Cylicocyclus leptostomus)、拉氏杯口线虫(Poteriostomum ratzii)、麦氏... 为探讨马圆线科线虫(圆线亚科和盅口亚科)间的亲缘关系,对长伞杯冠线虫(Cylicostephanus longibursatum)、冠状冠环线虫(Coronocyclus coronatus)、细口杯环线虫(Cylicocyclus leptostomus)、拉氏杯口线虫(Poteriostomum ratzii)、麦氏副杯口线虫(Parapoteriostomum mettami)和无齿圆形线虫(Strongylus edentatus)6种线虫的线粒体cox1、nad1和rrnL基因进行扩增,与同科相关线虫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以线粒体cox1、nad1和rrnL串联序列为标记基因,采用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构建进化树来探讨圆线科线虫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研究中6种线虫的cox1序列长度均为1578 bp,nad1的序列长度除无齿圆形线虫为879 bp外,其余均为873 bp,rrnL序列长度均不同,大小为959~980 bp。6种线虫的cox1、nad1和rrnL的AT含量分别为67.55%~69.71%、71.36%~73.83%和80.88%~82.59%。圆线科线虫间cox1、nad1和rrnL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83.4%~97.9%、79.0%~98.4%和78.8%~98.9%。值得注意的是,圆线亚科的三齿属线虫与盅口亚科的相似性总体要高于同亚科的圆线属。进化分析显示,三齿属并没有与同亚科的圆线属形成独立分支,而是与盅口亚科线虫聚集在一起。在盅口亚科分支中,并非每一属单独形成一独立分支,冠环属和杯冠属最为明显,为复系。基于马圆线虫线粒体cox1、nad1和rrnL的序列和进化分析表明,三齿属线虫与盅口亚科的关系较圆线亚科更近,支持三齿属应隶属于盅口亚科这一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圆线虫 线粒体 cox1 nad1 rrnL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多元COX回归分析
5
作者 赵璇 顾向前 +1 位作者 蔡兵 周晓雯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按探讨老年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后复发多元COX回归模型。方法去选择我院于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83例,均行微波消融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23年9月,定期门诊、住院随访,于微波消融术后前3个月内,每月进行... 目的按探讨老年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后复发多元COX回归模型。方法去选择我院于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83例,均行微波消融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23年9月,定期门诊、住院随访,于微波消融术后前3个月内,每月进行1次随访,之后以每3个月进行1次随访,随访终点为患者出现肿瘤复发。以完全消融术后肝内重复出现肝癌或者远处发生转移为复发。采用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末,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183例中,复发患者39例,复发率为21.3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家族史、合并肝硬化、Chlid-Pugh分级、AST、ALT、HBVDNA阳性、腹水、脾大和消融次数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直径>3cm复发率高于肿瘤直径≤3cm,AFP>400ng/ml复发率高于AFP≤400ng/ml(P<0.05)。经多元C0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直径>3cm和血清AFP>400ng/ml为影响微波消融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后复发率较高,而肿瘤直径和血清AFP为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微波消融术 复发 多元cox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Cox变换和随机系数回归的非线性退化数据建模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保奎 李天梅 +1 位作者 张建勋 司小胜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变换方法是处理设备非线性退化建模与剩余寿命预测的一种重要方式和可行途径,目前常见的变换方法主要为对数变换和时间尺度变换,其适用范围有限。鉴于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Box-Cox变换(Box-Cox transformation,BCT)的非线性退化数据建模... 变换方法是处理设备非线性退化建模与剩余寿命预测的一种重要方式和可行途径,目前常见的变换方法主要为对数变换和时间尺度变换,其适用范围有限。鉴于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Box-Cox变换(Box-Cox transformation,BCT)的非线性退化数据建模方法。首先,采用BCT对非线性退化数据进行变换,将变换后的退化数据通过线性随机系数回归模型进行建模。然后,通过构建观测数据的概率密度函数,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对于BCT中的模型参数进行辨识,并运用Bayesian理论对参数进行在线更新实现退化模型的动态校准。最后,分析经过BCT后的锂电池和轴承实际退化数据,其线性度与相关系数最高分别提升69.63%、9.19%,证明文章方法可行,具有潜在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退化 Box-cox变换 随机系数回归 在线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运动处方结合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邱能珠 伊笑莲 巫林珠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5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实施个性化运动处方结合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COX-IMCHB)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福建省宁化县总医院收治的90例NAFL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 目的探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实施个性化运动处方结合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COX-IMCHB)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福建省宁化县总医院收治的90例NAFL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运动处方结合COX-IMCHB。比较2组患者的身体形态指标[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体脂肪量和体脂率]、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生活质量(GQOLI-74)以及干预期间的健康行为。结果干预90 d后,观察组的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体脂肪量和体脂率,以及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和GQOLI-74评分,以及健康行为中的规律运动、科学膳食及睡眠充足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NAFLD患者采用个性化运动处方结合COX-IMCHB进行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身体形态指标、血脂水平和健康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个性化运动处方 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 身体形态 血脂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A在食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NF-κB/COX-2信号轴的调控作用
8
作者 冯诚 刘冬 +3 位作者 张军 张蓉 吴菁 程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13-819,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食管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环氧合酶-2(COX-2)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10例食管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血清,同时收集10例做胃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的食管上皮组织和...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食管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环氧合酶-2(COX-2)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10例食管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血清,同时收集10例做胃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的食管上皮组织和血清,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IL-17A和COX-2蛋白的表达,real time-PCR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L-17A mRNA和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c(RORc)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食管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17A的含量。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人食管腺癌OE19细胞,分为对照组、IL-17A(100 ng/mL)组和IL-17A(100 ng/mL)+PDTC(100μmol/L,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组,Western blot法检测OE19细胞中p50、p65、p-IκB-α和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腺癌组织中IL-17A阳性染色细胞数高于癌旁组织;相较于癌旁组织,食管腺癌组织中IL-17A和RORc mRNA水平增多(P<0.05)。与健康对照者相比,食管腺癌患者血清中IL-17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比较,食管腺癌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染色面积更大更深。与对照组相比,IL-17A组OE19细胞中p-IκB-α和COX-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IL-17A组相比较,IL-17A+PDTC组细胞中p-IκB-α和COX-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IL-17A表达在食管腺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均增加。在食管腺癌OE19细胞中,IL-17A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上调COX-2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腺癌 白细胞介素17A 环氧合酶-2 NF-ΚB信号通路 炎症 OE1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迷宫Ⅲ手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9
作者 席志龙 仇冰梅 +2 位作者 刘强 张雷 王常田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621,共6页
目的 探讨Cox迷宫Ⅲ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为Cox迷宫Ⅲ手术后AKI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东部战区总医院行Cox迷宫Ⅲ手术治疗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 目的 探讨Cox迷宫Ⅲ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为Cox迷宫Ⅲ手术后AKI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东部战区总医院行Cox迷宫Ⅲ手术治疗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AKI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AKI组,比较2组病例围术期临床资料的差异,将有显著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验证其效能。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52例,有80例出现AKI,AKI发生率为52.6%,其中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者10例,占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糖尿病、术前1周使用造影剂、术前纽约心功能分级≥3级、体外循环(CPB)时间≥160 min以及术后乳酸峰值是Cox迷宫Ⅲ手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P<0.05)。纳入上述指标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8(95%CI:0.800~0.915),校准曲线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决策曲线提示该模型对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结论Cox迷宫Ⅲ手术后AKI的发生率较高,基于女性、年龄、糖尿病、术前1周使用造影剂、术前纽约心功能分级、CPB时间以及术后乳酸峰值等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有助于术后AKI的早期预测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 MazeⅢ手术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等8种野生哺乳动物蛔虫的线粒体COXⅠ和COXⅡ基因的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牛李丽 陈世界 +9 位作者 汪涛 古小彬 严玉宝 余华 邓家波 严慧娟 余星明 陈维刚 王淑贤 杨光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45-1650,共6页
为了探讨寄生于大熊猫、小熊猫、北极熊、棕熊东北亚种、棕熊西藏亚种、黑熊四川亚种、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体内蛔虫的分类地位,采用PCR技术扩增了这些野生动物体内寄生蛔虫的线粒体COXⅠ、COXⅡ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注册的同源性序列... 为了探讨寄生于大熊猫、小熊猫、北极熊、棕熊东北亚种、棕熊西藏亚种、黑熊四川亚种、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体内蛔虫的分类地位,采用PCR技术扩增了这些野生动物体内寄生蛔虫的线粒体COXⅠ、COXⅡ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注册的同源性序列进行了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的8种野生哺乳动物蛔虫的COXⅠ、COXⅡ基因长度均分别为393和582bp,其中大熊猫与小熊猫及4种熊科动物蛔虫COXⅠ和COXⅡ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94.8%~95.0%和94.9%~95.5%;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蛔虫的COXⅠ、COXⅡ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99.8%和99.5%。分子系统树(NJ/MP/ML)表明,寄生在大熊猫、小熊猫和4种熊科动物体内的蛔虫均为贝蛔属(Baylisascaris)蛔虫;而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体内寄生的蛔虫应为蛔属(Ascaris)蛔虫。同时,分析结果也揭示了蛔虫与宿主之间存在协同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野生哺乳动物 蛔虫 线粒体 cox cox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梁福荣 蒙青瞻 +2 位作者 梁俏华 李梦梅 梁美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析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通过Excel软件录入数据,并以1∶1随机生成2组,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目的探析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通过Excel软件录入数据,并以1∶1随机生成2组,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就2组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2组的身体形象障碍量表(BIDQ)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较同期对照组更低;2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较同期对照组更高;2组的疾病症状严重程度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均明显较同期对照组更优,上述组内和组间的结果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体象障碍和疾病情况的改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均可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鸡血藤红色素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制COX-2活性研究
12
作者 乔子璇 姜丹 +4 位作者 任广喜 吴菲 李萌 华国栋 刘春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9期1570-1577,共8页
目的:研究滇鸡血藤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考察其基本性质与环氧化酶-2(COX-2)抑制活性,为滇鸡血藤的临床用药及相关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吸光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滇鸡血藤红色素提取工艺中的液料比、浸提时间、乙... 目的:研究滇鸡血藤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考察其基本性质与环氧化酶-2(COX-2)抑制活性,为滇鸡血藤的临床用药及相关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吸光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滇鸡血藤红色素提取工艺中的液料比、浸提时间、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优化,确定滇鸡血藤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对提取得到的红色素光、热、pH稳定性进行考察,进一步采用COX-2抑制剂筛选试剂盒考察滇鸡血藤红色素对COX-2的抑制作用。结果:在50%乙醇、液料比为110、浸提12 h的条件下提取的滇鸡血藤红色素吸光度最大;其在室温避光、pH 1~9条件下有较好的稳定性;滇鸡血藤红色素对COX-2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04 ng·mL^(-1)(生药质量浓度)。结论:明确了滇鸡血藤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和稳定性条件,可为滇鸡血藤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临床用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鸡血藤 红色素 环氧化酶-2 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lecoxi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COX-2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熊玉霞 李显容 +2 位作者 周业江 秦大莲 陈美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2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Celecoxi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逆行胰胆管注射灭菌的4%牛磺胆酸钠诱导SD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AHNP)。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HNP组及Celecoxib预处理组(C+AHNP),动态观察3、6、12... 目的:探讨Celecoxi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逆行胰胆管注射灭菌的4%牛磺胆酸钠诱导SD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AHNP)。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HNP组及Celecoxib预处理组(C+AHNP),动态观察3、6、12h血清淀粉酶(AMS)及胰腺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AHNP组胰腺组织COX-2表达和病理学评分显著并进行性增加,Celecoxib预处理在各时相点均显著减轻胰腺损伤的程度,下调COX-2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COX-2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Celecoxib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发挥对AHNP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cox-2 CELEcoxI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x Ⅰ基因对猪囊尾蚴河南分离株种系发育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光辉 张改平 +4 位作者 宁长申 王选年 张龙现 菅复春 鲁琨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8,共7页
利用RT-PCR技术从河南部分地域的猪囊尾蚴中获得10个分离株的cox Ι部分基因序列,其长度为344bp;将其克隆入pMD19-T并测序;分别用Clustal 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PAUP 4.0程序MP法和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 5.2程序构... 利用RT-PCR技术从河南部分地域的猪囊尾蚴中获得10个分离株的cox Ι部分基因序列,其长度为344bp;将其克隆入pMD19-T并测序;分别用Clustal 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PAUP 4.0程序MP法和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 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同时利用WDANSIST 2.5程序和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河南猪囊尾蚴分离株的coxΙ部分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属于猪带绦虫亚洲基因型;猪囊尾蚴coxΙ部分基因可有效区分出Asian和American/African两种基因型,并可用于不同种带科绦虫的鉴别诊断。因此,猪囊尾蚴coxΙ基因有望作为一种鉴别基因用于带科绦虫病和囊尾蚴病的PCR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囊尾蚴 cox Ⅰ基因 种系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比例风险模型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功能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丁丽 郭炫 +3 位作者 赵珊 王跃飞 康钦炯 刘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期和患者生存期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的评价指标。方法对2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52例普通肝病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血浆凝血功能检测,并观察肝癌分期与凝血... 目的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期和患者生存期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的评价指标。方法对2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52例普通肝病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血浆凝血功能检测,并观察肝癌分期与凝血功能的关系;进行随访并收集相关的预后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凝血指标和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生存期及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指标变化不仅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显著,而且随着肝癌分期程度的加重,凝血功能障碍加剧(P<0.05);D-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水平与晚期肝癌患者的远期生存呈负相关。结论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能从多方面及时、准确地反映肝癌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及危险程度,动态地观察凝血功能指标有利于对肝癌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好的监测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比例风险模型 凝血功能 原发性肝癌 肝癌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x1和Cyt b基因对四川地区多头带绦虫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郝桂英 杨应东 +1 位作者 周英姿 杨光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1-638,共8页
为研究四川地区多头带绦虫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用线粒体cox1基因和Cyt b基因全序列分析了20株四川山羊源多头蚴(11株寄生于脑,9株寄生于肌间)的遗传变异,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0株多头蚴cox1和Cyt b基因全序列长... 为研究四川地区多头带绦虫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用线粒体cox1基因和Cyt b基因全序列分析了20株四川山羊源多头蚴(11株寄生于脑,9株寄生于肌间)的遗传变异,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0株多头蚴cox1和Cyt b基因全序列长度分别为1 623和1 068bp,分别有59个和9个变异位点,其碱基变异率分别为0.1%~2.5%和0.1%~0.7%;分别检测到17个和6个单倍型,总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968±0.033和0.737±0.068,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5 98±0.001 33和0.003 06±0.000 79,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6和0.003。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均显示来源于脑部和肌间的20株四川山羊源多头蚴与多头带绦虫同在一个支系,均为多头带绦虫,且多头带绦虫四川分离株与伊朗、土耳其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中国甘肃、中国广州、意大利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cox1和Cyt b基因均可作为检测多头带绦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分子标记,且Cyt b基因的多样性水平低于cox1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头带绦虫 cox1基因 CYT B基因 遗传多样性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鸡蛔虫线粒体cox1和nad1基因的序列测定及种系发育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伍慧兰 谭美英 +4 位作者 刘国华 李芬 徐平原 罗冬生 刘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92-1597,共6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湖南省鸡蛔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l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和pnad1序列构建鸡蛔虫与其它科蛔虫的种群遗... 本研究旨在阐明湖南省鸡蛔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l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和pnad1序列构建鸡蛔虫与其它科蛔虫的种群遗传关系。作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鸡蛔虫虫株的pcox1和pnad1,应用ClustalX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ega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所获得的pcox1和pnad1序列长度均为394和408bp,种系发育树表明,20个分离株鸡蛔虫位于同一分枝。由于鸡蛔虫pcox1和pnad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本研究系首次报道鸡蛔虫的pcox1和pnad1序列,从而为鸡蛔虫的分类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蛔虫 线粒体DNA cox1基因 nad1基因 种系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猬迭宫绦虫的线粒体cox1和nad1基因的序列测定及种系发育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自逵 刘国华 +4 位作者 戴荣四 刘伟 李芬 胡涛 刘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3-468,共6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猬迭宫绦虫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l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和pnad1序列重构猬迭宫绦虫与其它绦虫的种... 本研究旨在阐明猬迭宫绦虫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l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和pnad1序列重构猬迭宫绦虫与其它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猬迭宫绦虫的pcox1和pnad1,应用ClustalX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age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同时利用DNAStar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各样品株的pcox1和pnad1序列长度一致,分别为396和566bp,湖南分离株与已知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分枝。由于猬迭宫绦虫pcox1和pnad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均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猬迭宫绦虫的种群体遗传学研究和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猬迭宫绦虫 线粒体DNA cox1基因 nad1基因 种系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烟草依赖患者戒烟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向邱 王霞 徐素琴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7期991-996,共6页
目的:观察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对烟草依赖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戒烟门诊的烟草依赖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戒烟干预;2019年2—4月就诊的39例... 目的:观察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对烟草依赖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戒烟门诊的烟草依赖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戒烟干预;2019年2—4月就诊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戒烟干预。结果:两组患者烟草依赖得分的时间效应、分组效应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烟草依赖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吸烟渴求得分的时间效应显著(P<0.001),而分组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吸烟渴求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吸烟渴求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戒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戒烟干预认可度高。结论: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戒烟干预有助于降低烟草依赖患者的烟草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戒烟率,患者认可度高,但尚未发现对其吸烟渴求情况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 烟草依赖 吸烟渴求 戒烟门诊 戒烟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蛔虫线粒体cox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佳缘 刘国华 +4 位作者 王燕 林宇 罗健 付汉冲 周东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43,共3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鸡蛔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序列构建其与其他蛔虫的进化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鸡蛔虫虫株的pcox1,将测定获得序列应用Clustal X 1.81程序... 本研究旨在阐明鸡蛔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序列构建其与其他蛔虫的进化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鸡蛔虫虫株的pcox1,将测定获得序列应用Clustal X 1.81程序进行比对,然后用Phylip 3.67程序MP法和Mega 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 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所获得的p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250bp,种内变异在0~2.5%之间。种系发育分析表明,8个鸡蛔虫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枝。由于鸡蛔虫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6.9%~15.3%),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鸡蛔虫的群体遗传结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蛔虫 线粒体DNA cox1基因 种系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