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Model Ice Flexural Strength Based on Tsai-Wu Failure Criterion
1
作者 GUO Chun−yu ZHANG Cheng−sen +1 位作者 WANG Chao WANG Chun−hui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6-985,共10页
In the past few decades,the navigation performance of ships and structures in ice-covered waters has not been fully studied,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i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n icebreaking ability.Ice bending stre... In the past few decades,the navigation performance of ships and structures in ice-covered waters has not been fully studied,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i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n icebreaking ability.Ice bending strength is a key ice parameter for predicting ship ice loads,and accurate ice bending strength is also the key to scaling model tests results to real ship.However,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ies on model ice bending strength of ice tanks are often neglected.In this paper,an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ice cantilever beam test,and the failure load and bending strength of the ice are obtained.In this model,the Tsai-Wu failure criterion is used as the material constitutive model,and the required simulation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from the model ice test in ice tank.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antilever beam size of the model ic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lexural strength.The results show that proper rounding at the root of the cantilever beam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obtain more accurate bending strength;the thickness,width and length of the cantilever beam should conform to a certain ratio,and consistent with the ITTC recommended reference.Therefore,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mote model ice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tudies and provide ice strength data support for ship design and polar ship maneuv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 ice LS-DYNA Tsai-Wu failure criterion cantilever beam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modular charge swinging-loading positioning accuracy under new failure criterion based on spatial geometric relationship
2
作者 Zihan Wang Linfang Qian +3 位作者 Liu Yang Taisu Liu Weiwei Chen Haolin Zh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6期115-130,共16页
The swinging-loading process is essential for automatic artillery loading systems.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that affect swinging-loading positioning accuracy.A dynamic model for a mult... The swinging-loading process is essential for automatic artillery loading systems.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that affect swinging-loading positioning accuracy.A dynamic model for a multi degree-of-freedom swinging-loading-integrated rigid-flexible coupling system is established.This model is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key parameters and platform experiments.Based on the spatial geomet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eech and loader during modular charge transfer and the possible maximum interference depth of the modular charge,a new failure criterion for estimating the reliability of swinging-loading positioning accuracy is proposed.Considering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pendulum loader,the direct probability integra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analyz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winging-loading positioning accuracy under three different charge number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two and four charges,the swinging-loading process shows outstanding reliability.However,an unstable stage appears when the swinging motion occurred under six charges,with a maximum positioning failure probability of 0.0712.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obtained under the conventional and proposed criteria further reveals the effectiveness and necessity of the proposed criter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llery loading system Pendulum loader Dynamic model Failure criterion Reliability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precursor criterion of coal dynamic instability from energy perspective
3
作者 BAI Yun GAO Feng +4 位作者 LUO Ning ZHANG Zhi-zhen XING Yan SU Shan-jie HOU P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919-933,共15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disasters resulting from disruption caused by extracting resources underground. Utilizing the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 system, the dynamic ...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disasters resulting from disruption caused by extracting resources underground. Utilizing the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 system, the dynamic response mechanism of coal energy evolution is examined, and the energy instability criterion is established. The validity of the instability criterion is explored from the standpoint of damage progress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energy conversion mechanism undergoes a fundamental alternation under impact disturbance. Moreover, the energy release rate as well as the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undergo comparable changes across distinct levels of impact disturbanc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energy release rate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DRD) increases as coal mass deformation grows. Prior to coal facing instability and failure, the DRD experienced an inflection point followed by a sharp decreas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discussion on the damage evolution,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significance of DRD remains clear, which can essentially describe the whole impact loading process.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inflection point appears and DRD subsequently suddenly decreases can be employed as the energy criterion prior to the failure of instability. Furthermore, this paper provides significant reference for the prediction of dynamic instability of coal under dynamic disturb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disasters energy evolution precursor criterion of instability damage evolution D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Criterion的阀门连动系统优化设计
4
作者 刘洋 赵宇琪 丁英仁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0,共8页
连动系统是保证裂解炉并网时主管线压力稳定的关键装置。为研究切换过程主管线压力稳定程度,文章以某项目阀门连动系统设计为例,介绍了基于面积法的设计流程,并采用CFD方法计算了切换过程中流场及压力分布情况,分析了主管线压力离散程... 连动系统是保证裂解炉并网时主管线压力稳定的关键装置。为研究切换过程主管线压力稳定程度,文章以某项目阀门连动系统设计为例,介绍了基于面积法的设计流程,并采用CFD方法计算了切换过程中流场及压力分布情况,分析了主管线压力离散程度高、平缓度差的原因。通过Q-Criterion法提取涡核等值面所包含的体积系数,并通过公式拟合法重新定义了面积等效系数及压力等效系数,优化了连动设计方法。优化后主管线压力离散程度相比优化前减小62.6%,主管线压力平缓度提升75%,最大程度保证了裂解炉切换过程主管线压力的稳定性,提升了装置整体鲁棒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气阀 连动系统 优化 数值模拟 Q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ength criterion for crystalline rocks considering grain size effect and tensile-compressive strength ratio
5
作者 ZHANG Cheng-han JI Hong-guang +3 位作者 JIANG Peng YOU Shuang GENG Qian-cheng JIAO Chen-j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365-2378,共14页
The macroscop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s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ir microstructure.As a material bonded by mineral grains,the grain morphology of crystalline rock is the primary factor influencing the... The macroscop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s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ir microstructure.As a material bonded by mineral grains,the grain morphology of crystalline rock is the primary factor influencing the strength.However,most strength criteria neglect the strength variations caused by different grain characteristics in rocks.Furthermore,the traditional linear criteria tend to overestimate tensile strength and exhibit apex singularity.To address these shortcomings,a piecewise strength criterion that considers the grain size effect has been proposed.A part of an ellipse was employed to construct the envelope of the tensive-shear region on the meridian plane,to accurately reproduce the low tensile-compressive strength ratio.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data,both linear and exponential modification functions that account for grain size effects were integrated into the proposed criterion.The corresponding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 has been implemented.The accurac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criterion were validat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line rock grain size effect strength criterion tensile-compressive strength ratio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ZZ准则的岩体三维非局部弹塑性断裂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禹海涛 胡晓锟 +1 位作者 朱合华 张中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6-334,共9页
深部岩体工程面临复杂的高地应力环境,表现出显著的三维非线性力学行为特征,为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近年来广义Zhang‑Zhu(GZZ)准则在深地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基于GZZ准则,提出了一种表征岩体非线性力学行为的三维非局部弹塑性... 深部岩体工程面临复杂的高地应力环境,表现出显著的三维非线性力学行为特征,为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近年来广义Zhang‑Zhu(GZZ)准则在深地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基于GZZ准则,提出了一种表征岩体非线性力学行为的三维非局部弹塑性断裂模型。首先,在非常规态型近场动力学模型的边界处,引入非局部微分算子,消除了近场动力学模型的表面效应,建立了三维非局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非局部微分算子构建了非局部-局部的材料对应性关系,提出了基于GZZ准则的非局部混合模型,并给出对应的弹塑性本构方程;最后,提出了基于等效塑性应变的应变强化、应变软化控制方程以及非局部键的断裂准则,以表征岩体从弹塑性变形到断裂的全过程模拟。基于数值算例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准确性,可以实现岩体三维非线性力学行为的连续-非连续数值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非线性 非局部模型 GZZ强度准则 弹塑性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化白云岩Hoek-Brown准则参数取值方法研究及其岩体力学参数估算 被引量:1
7
作者 莫云 胡新丽 +3 位作者 崔德山 顾东明 谢昭宇 杨勇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7-265,共9页
武汉市碳酸盐岩天兴洲条带,发育一套巨厚层砂化白云岩,其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目前尚无相关经验或建议。基于Hoek-Brown(简称H-B)准则及其Mohr-Coulomb(简称M-C)线性转换理论,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砂化白云岩的... 武汉市碳酸盐岩天兴洲条带,发育一套巨厚层砂化白云岩,其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目前尚无相关经验或建议。基于Hoek-Brown(简称H-B)准则及其Mohr-Coulomb(简称M-C)线性转换理论,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砂化白云岩的H-B准则参数,提出一种基于静止侧压力系数k_(1)的最大围压上限σ_(3max)简化取值方法,估算其岩体力学参数并给出了取值建议。结果表明:基于k_(1)的σ_(3m)_(ax)简化取值方法,合理缩减了围压σ_(3)的取值区间,提高了计算精度;砂化白云岩的地质强度指数GSI与无侧限抗压强度σ_(ci)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合其砂化程度在岩体块度上的贴切表现,制作了针对砂化白云岩的改进GSI建议值表;岩体材料参数m_(i)的大小主要受控于岩石种类及细观颗粒的粗糙程度,其取值区间跨度小且对岩体力学参数影响较小,取用m_(i)=9;通过H-B准则与M-C准则的线性转换,建立了σ_(ci)与岩体抗剪强度之间的计算关系;各试验值、拟合值及理论计算值之间关系自洽、结果合理,有效解决了极破碎白云岩岩体力学参数的取值问题。上述基础性工作对H-B准则的应用起到了有益的补充,对武汉市类似岩层的岩体力学参数取值方法研究及运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化白云岩 HOEK-BROWN强度准则 地质强度指数(GIS) 岩体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R准则及相图法的风电结构动力屈曲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万润 范科友 杜永峰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272,409,410,共11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风电结构的动力屈曲行为,提出一种基于B-R准则及相图法的风力发电塔筒结构动力屈曲分析方法。首先,以西北地区某2.0 MW风力发电机为原型,建立考虑叶轮及机舱偏心的集中质量有限元模型,对其在重力作用下的静力屈曲进行分...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风电结构的动力屈曲行为,提出一种基于B-R准则及相图法的风力发电塔筒结构动力屈曲分析方法。首先,以西北地区某2.0 MW风力发电机为原型,建立考虑叶轮及机舱偏心的集中质量有限元模型,对其在重力作用下的静力屈曲进行分析,并确定动力屈曲的考察部位;其次,选择14条天然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结合增量动力分析,通过B-R准则考察选定节点的相对位移最大值,并绘制节点的相平面图,对塔筒结构的动力屈曲进行评价;最后,分类讨论了影响风电塔筒结构动力屈曲发生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R准则及相图法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判别动力屈曲;在地震动作用下风力发电塔筒门洞下部出现局部的塑性动力屈曲现象;地震下风电塔筒结构动力屈曲的发生与地震激起的塔筒模态和地震频谱的集中程度有关,且主要受几何非线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塔筒 动力屈曲 增量动力分析 B-R准则 相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中间主应力和支护力的巷道围岩黏-弹塑性解 被引量:1
9
作者 经来旺 冯瑜腾 +3 位作者 郑霖 谢金鑫 黄旭 经纬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3,共8页
岩石流变特性对巷道围岩的变形具有重要影响,往往会导致围岩发生大变形甚至失稳。为了全面地分析圆形巷道围岩的变形特性,采用流变模型的串联理论,将Burgers模型与统一强度准则下的摩擦片进行组合,得到了一种考虑围岩塑性的黏-弹塑性围... 岩石流变特性对巷道围岩的变形具有重要影响,往往会导致围岩发生大变形甚至失稳。为了全面地分析圆形巷道围岩的变形特性,采用流变模型的串联理论,将Burgers模型与统一强度准则下的摩擦片进行组合,得到了一种考虑围岩塑性的黏-弹塑性围岩本构模型。在对围岩进行弹塑性分析时,考虑了中间主应力系数和支护力的影响,并利用非关联流动法则,得到了巷道围岩塑性区半径和位移解析式。结合算例分析了中间主应力和支护力对巷道围岩塑性区半径及其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影响,以及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先后经历减速蠕变和稳速蠕变两个阶段。在减速阶段,围岩的位移增速较大,前期支护压力大。而在稳速阶段,围岩位移增速虽略有减小,但依然需要支护保持稳定;通过增大中间主应力和支护力,可以减小塑性区半径和围岩位移,提高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此外,随着时间的增加,围岩变形逐渐增大,而通过增大支护力,可有效抑制围岩发生变形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围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流变特性 黏-弹塑性模型 蠕变 统一强度准则 BURGERS模型 支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应变率效应影响的混凝土三维Ⅰ-型细观断裂准则
10
作者 李冬 高堃 +1 位作者 金浏 杜修力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51,共11页
文章讨论混凝土材料细观断裂破坏模式的应变率效应问题。首先,考虑混凝土材料中骨料夹杂等细观组成导致的应力集中现象,建立用于混凝土材料动态拉伸断裂破坏行为机理分析的三维细观裂缝扩展路径模型。其次,基于建立的机理分析模型,同时... 文章讨论混凝土材料细观断裂破坏模式的应变率效应问题。首先,考虑混凝土材料中骨料夹杂等细观组成导致的应力集中现象,建立用于混凝土材料动态拉伸断裂破坏行为机理分析的三维细观裂缝扩展路径模型。其次,基于建立的机理分析模型,同时考虑裂缝尖端的应力状态和裂缝路径的能量耗散,推导建立考虑应变率效应影响的三维Ⅰ-型细观断裂准则。最终,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混凝土最小三相细观力学分析模型的动态拉伸破坏数值试验,分析应变率对混凝土细观断裂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验证文章提出的三维Ⅰ-型细观断裂准则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断裂准则 细观力学 应变率效应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盒密码学指标自动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
11
作者 冷永清 敖天勇 +2 位作者 邱昕 崔兴利 李邵石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3-1110,共8页
针对分组密码核心部件S盒的密码学指标计算繁琐、低效且缺乏便捷的评估软件问题,文章提出一种S盒多项密码学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快速求解算法和一种S盒分量布尔函数的代数正规型形式快速求解算法。基于这些计算方法,利用MFC/C++编程技术,... 针对分组密码核心部件S盒的密码学指标计算繁琐、低效且缺乏便捷的评估软件问题,文章提出一种S盒多项密码学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快速求解算法和一种S盒分量布尔函数的代数正规型形式快速求解算法。基于这些计算方法,利用MFC/C++编程技术,文章设计并实现了一套S盒密码学指标快速评估软件。该软件能够自动计算S盒的非线性度、线性逼近优势、差分均匀性、代数次数、代数项数分布、雪崩特性、扩散特性、不动点个数等多项密码学指标,具有操作简便、评估全面等优点,能够有效减少评估S盒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安全 分组密码 S盒 密码学指标 评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网储能侧DC-DC变换器的强化学习自抗扰控制策略
12
作者 马幼捷 刘熠铭 +3 位作者 周雪松 王博 陶珑 问虎龙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2,共10页
直流微电网电压稳定性研究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关键问题。针对微电网系统中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大和抗干扰能力弱等缺陷,该文提出一种由Q-learning算法赋能的DC-DC变换器自抗扰控制策略。通过引入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实现对模型内部摄动... 直流微电网电压稳定性研究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关键问题。针对微电网系统中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大和抗干扰能力弱等缺陷,该文提出一种由Q-learning算法赋能的DC-DC变换器自抗扰控制策略。通过引入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实现对模型内部摄动与外部扰动量的精确估计与补偿,利用Q-learning算法实现控制策略参数自适应优化,从而更高效地维持输出电压稳定。基于理论分析,推导范数意义下的Q-learning算法收敛性,并运用Lyapunov理论判据证明线性自抗扰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对比该文提出的控制策略、线性自抗扰控制与双闭环PI控制在不同工况下的结果,充分验证该策略在提升DC-DC变换器抗扰能力和鲁棒水平的高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DC-DC变换器 自抗扰控制 Q-learning算法 Lyapunov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残余应力与杂质的齿轮接触疲劳评估模型
13
作者 刘义 孙霖霖 +3 位作者 杨文瀚 郭辉 侯圣文 刘更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0-59,共10页
磨齿、喷丸、表面光饰等齿轮表面处理技术会在材料内部产生残余应力,同时,金属材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杂质,残余应力与杂质对齿轮的接触疲劳寿命均有显著影响。为有效评估齿轮的接触疲劳风险,该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残余应力与杂质共同作... 磨齿、喷丸、表面光饰等齿轮表面处理技术会在材料内部产生残余应力,同时,金属材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杂质,残余应力与杂质对齿轮的接触疲劳寿命均有显著影响。为有效评估齿轮的接触疲劳风险,该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残余应力与杂质共同作用的数值模型。该模型使用等效夹杂法将齿轮内部的杂质转化为含本征应变的夹杂,并在位移方程中考虑了杂质与残余应力的耦合作用。研究过程中,计算了残余应力与杂质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并通过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使用Dang Van准则计算了等效应力,并将其代入Lundberg-Palmgren寿命模型,计算了齿面接触疲劳的最小循环次数,分析了残余应力、杂质等对齿轮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杂质对齿轮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远远大于残余应力的影响,且对疲劳最早出现的啮合位置具主导性;残余拉应力与杂质共同作用下,次表层最大应力增大且位置向材料表层偏移,齿轮更容易发生接触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接触疲劳 残余应力 非均质材料 风险评估 Dang Van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山岩爆倾向性岩性指标及其分级准则
14
作者 杜坤 田家辉 +2 位作者 杨颂歌 周健 王少锋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9-590,共12页
针对硬岩岩爆倾向性评价中表征指标种类繁杂以及分级准则差异巨大等问题,开展了金属矿山硬岩岩爆倾向性岩性指标及岩爆倾向性分级准则方面的研究。基于相关性和物理意义分析,优选出峰后应力降率指数(SDR)、峰值应变能存储指数(WPET)、... 针对硬岩岩爆倾向性评价中表征指标种类繁杂以及分级准则差异巨大等问题,开展了金属矿山硬岩岩爆倾向性岩性指标及岩爆倾向性分级准则方面的研究。基于相关性和物理意义分析,优选出峰后应力降率指数(SDR)、峰值应变能存储指数(WPET)、剩余弹性能指数(AEF)和改进的脆性指数(B_(4))作为硬岩岩爆倾向性表征的岩性指标;结合单轴压缩试验中岩石的破坏现象,构建了不同岩性指标的等级分类标准;测定了多种硬岩的上述4类岩性指标,并验证了岩爆倾向性分级准则。研究确立的硬岩岩爆倾向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岩爆风险的实验室测试标准化与现场工程分级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硬岩 岩爆倾向性 表征指标 分级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裂隙渗流-溶蚀耦合过程可视化试验及渗透性演化规律研究
15
作者 王婷 王子龙 +1 位作者 李炎隆 何亚宁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62-1671,共10页
西南地区岩溶区域分布广泛,水资源丰富,是中国未来水资源开发的主战场。探究岩溶过程中溶蚀模式的发育规律及其对岩体渗透特性影响,对保证涉及岩溶发育区的水利工程设施的选址、建设及长期运行安全至关重要。为此,研发了粗糙裂隙渗流-... 西南地区岩溶区域分布广泛,水资源丰富,是中国未来水资源开发的主战场。探究岩溶过程中溶蚀模式的发育规律及其对岩体渗透特性影响,对保证涉及岩溶发育区的水利工程设施的选址、建设及长期运行安全至关重要。为此,研发了粗糙裂隙渗流-溶蚀耦合过程实时可视化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流速下的粗糙裂隙渗流-溶蚀试验,研究了流速影响下粗糙裂隙溶蚀形态、溶蚀速率、裂隙开度变化、溶蚀模式转变及渗透性演化规律。试验观测到:随着流速的增加,溶蚀模式从紧凑溶蚀转变为“虫孔”溶蚀,进而转变为均匀溶蚀。根据穿透长度理论,定义了考虑裂隙长度的有效Da数Daeff,L,确立了溶蚀模式从紧凑溶蚀向“虫孔”溶蚀,进而向均匀溶蚀转变的临界转变条件分别为Daeff,L≈10与Daeff,L≈1,并得到了本文试验结果的验证。渗流-溶蚀耦合作用使裂隙渗透率的变化规律不再符合立方定律;在相同的开度变化时,“虫孔”溶蚀的渗透率增长最迅速,并远远大于立方定律,所需突破流量PVbt最小。研究成果可为自然及工程中岩溶过程的认识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与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裂隙 渗流-溶蚀耦合 可视化试验 理论判据 渗透率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卸载路径下的峰前循环扰动深埋花岗岩破坏特性研究
16
作者 张胜 徐鼎平 +3 位作者 邱士利 陈世杰 丰光亮 吴小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4-1549,共16页
大型地下厂房围岩在循环扰动后的分层开挖卸荷中,开挖诱发的破坏会对硐室成形和围岩稳定性构成巨大威胁。为揭示叶巴滩水电站地下厂房花岗岩在循环扰动后的分级卸载破坏特性,开展了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分级卸载试验。基于宏观破裂面形态和... 大型地下厂房围岩在循环扰动后的分层开挖卸荷中,开挖诱发的破坏会对硐室成形和围岩稳定性构成巨大威胁。为揭示叶巴滩水电站地下厂房花岗岩在循环扰动后的分级卸载破坏特性,开展了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分级卸载试验。基于宏观破裂面形态和断裂面电镜扫描结果,结合Mohr-Coulomb与Hoek-Brown强度准则,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相同围压下三轴卸载状态下的岩石强度与三轴压缩强度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峰前低轴压循环扰动后的岩石分级卸荷破坏表现为脆性破坏,峰前高轴压循环扰动后的岩石分级卸载破坏表现为延性破坏;分级卸载状态下的岩石破裂模式为压-剪破坏,而三轴压缩状态下的岩石破裂模式则为拉-剪破坏;在相同围压下,分级卸载下的岩石强度大于三轴压缩下的岩石强度,且前者的应变能大于后者的应变能;Mohr-Coulomb与Hoek-Brown强度准则均能对卸载状态下的岩石强度结果进行准确拟合。本研究可为高应力地下厂房分层开挖过程中坚硬围岩稳定性分析的力学模型建立和参数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前循环扰动 分级卸载 花岗岩 应变能 强度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扰动下高鲁棒性的扇形电流差动保护研究
17
作者 曾琦 张皓 +1 位作者 何川 黄孝兵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共9页
在规模化分布式能源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流差动保护作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但其动作可靠性会受限于信息传输和保护判据两方面影响。现有关于电流差动保护研究中往往忽视了信息传输扰动这一因素,这可能导致保护动作性... 在规模化分布式能源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流差动保护作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但其动作可靠性会受限于信息传输和保护判据两方面影响。现有关于电流差动保护研究中往往忽视了信息传输扰动这一因素,这可能导致保护动作性能下降甚至失效。基于ρ平面理论,深入分析了高斯白噪声和脉冲噪声构成的复杂噪声扰动对电流差动保护动作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具有噪声鲁棒性的新型扇形电流差动保护判据。该扇形判据能够灵活设置线路无故障时两端电流的最小相位差∅op和最小幅值比R以实现动态制动区域,有效提高了系统在噪声扰动下的抗干扰能力和动作可靠性。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与传统圆形判据相比,所提扇形判据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均展现出优越的抗误动和抗拒动性能,在较低信噪比(30 dB)的复杂噪声扰动下,扇形判据相比传统判据误动率下降约50%,并可以保证误动率和拒动率均远小于10^(-5),可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电流差动保护提供一种更具鲁棒性的解决方案,对于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电流差动保护 ρ平面 扇形判据 噪声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局部理论的Hoek-Brown软化塑性模型
18
作者 周鑫 于佳佳 +2 位作者 吴文杰 路德春 杜修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由于缺失材料特征长度,局部应变软化模型在模拟结构层面的失效破坏时,会出现网格依赖性问题,严重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本研究提出了非局部的Hoek-Brown软化塑性模型,该模型基于光滑的Hoek-Brown强度准则构造屈服函数,并利用... 由于缺失材料特征长度,局部应变软化模型在模拟结构层面的失效破坏时,会出现网格依赖性问题,严重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本研究提出了非局部的Hoek-Brown软化塑性模型,该模型基于光滑的Hoek-Brown强度准则构造屈服函数,并利用过非局部公式将等效塑性剪应变发展为非局部变量,有效规避了结构失效破坏模拟时的网格依赖性问题。利用隐式返回映射应力更新算法求解非局部塑性模型的微分方程组,详细介绍了该模型的有限元实现流程。最后,以经典的缺陷板受压破坏问题和条形基础承载力问题为例,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网格细化过程中,非局部Hoek-Brown软化塑性模型的模拟结果对网格尺寸不敏感,预测的剪切带宽度和荷载位移曲线基本不随网格尺寸变化。所提模型可为岩石工程的失效破坏分析提供具有网格客观性的计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局部积分方法 软化塑性模型 HOEK-BROWN强度准则 应力更新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体积型缺陷集输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方法适用性
19
作者 韩冰 季蓓蕾 +1 位作者 付强 张欣亮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8,共8页
基于径厚比为13~20的管道内压爆破试验数据,建立了含腐蚀缺陷集输管道数值计算模型的失效判定准则,并开展了不同缺陷尺寸条件下三种标准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交叉验证优化的支持向量机(CV-SVM)算法,建立了集输管道... 基于径厚比为13~20的管道内压爆破试验数据,建立了含腐蚀缺陷集输管道数值计算模型的失效判定准则,并开展了不同缺陷尺寸条件下三种标准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交叉验证优化的支持向量机(CV-SVM)算法,建立了集输管道失效压力预测模型,对比分析了预测模型与标准方法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缺陷长度、深度及宽度下,DNV-RP-F101标准方法适用于径厚比较小的集输管道,但当缺陷长度小于1D(D为管道外径)时,该方法不具有保守性,推荐采用PCORRC标准方法。相比于标准方法,预测模型的准确率提高了3.11%,适用于含腐蚀缺陷集输管道工程适用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输管道 内腐蚀 失效准则 评价方法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Willam-Warnke准则的断裂相场模型
20
作者 路德春 何钦 +2 位作者 周鑫 赵金科 杜修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2-941,共10页
基于断裂相场理论框架,提出了一种无需应变能分解的相场模型。通过采用拉伸截断的Willam‐Warnke准则构建等效裂纹驱动力,旨在避免传统相场法对能量分解算法的依赖,并表征裂隙岩石的复杂断裂破坏行为。采用交错求解算法,依托Abaqus有限... 基于断裂相场理论框架,提出了一种无需应变能分解的相场模型。通过采用拉伸截断的Willam‐Warnke准则构建等效裂纹驱动力,旨在避免传统相场法对能量分解算法的依赖,并表征裂隙岩石的复杂断裂破坏行为。采用交错求解算法,依托Abaqus有限元平台,编制了相场模型的UEL子程序,并开展预制单/双裂隙岩石板压缩试验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单裂隙算例中,相场模型合理捕捉了初始翼型裂纹和次生共面剪切裂纹的起裂、扩展以及贯穿全过程,且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双裂隙算例的参数分析显示,垂直间距对断裂模式影响较弱,而平行间距变化会诱发岩桥区域出现不同的裂纹汇聚类型。数值模拟成功捕捉到试验中观测到的剪切裂纹交互、翼型裂纹融合、翼型与剪切裂纹汇聚等破坏现象,验证了模型对复杂裂纹拓扑演化的表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场模拟 裂纹驱动力 Willam‐Warnke准则 裂纹扩展 岩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