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种化学药剂对玉米茎腐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丹丹 闵营辉 +1 位作者 袁虹霞 刘春元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0-92,共3页
采取含毒介质法测定了9种化学药剂单剂与复配剂对玉米茎腐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阿米西达、金阿普隆对禾生腐霉(Pythium graminicola)的毒力较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是0.57 mg/kg和0.58 mg/kg;满适金与敌委丹对禾生腐... 采取含毒介质法测定了9种化学药剂单剂与复配剂对玉米茎腐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阿米西达、金阿普隆对禾生腐霉(Pythium graminicola)的毒力较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是0.57 mg/kg和0.58 mg/kg;满适金与敌委丹对禾生腐霉也有较强的毒力。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毒力较强的药剂是适乐时、满时金、多菌灵、敌委丹,其对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是0.03 mg/kg、0.30 mg/kg、0.56 mg/kg和0.89 mg/kg。用上述药剂处理玉米种子,对玉米茎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以敌委丹+金阿普隆(拌种)效果最好,防效为68.96%,其次为多菌灵+金阿普隆(包衣),其防效为5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药剂 玉米茎腐病菌 毒力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宋佐衡 梁景颐 白金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14-218,共5页
1987~1989年,从辽宁省玉米茎腐病主要发生区采集典型病株,自茎基髓部取样以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并作病原菌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以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和禾谷镰刀菌[Fuarium graminearum Schw.]分... 1987~1989年,从辽宁省玉米茎腐病主要发生区采集典型病株,自茎基髓部取样以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并作病原菌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以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和禾谷镰刀菌[Fuarium graminearum Schw.]分离频率较高,致病力也较强。两种菌混合接种未见有加重发病的趋势。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Sheld.]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c(Cda.)Sacc.],也表现一定致病力,但分离频率不高。初步认为瓜果腐霉菌和禾谷镰刀菌是引起辽宁省玉米茎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病原菌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原菌侵染及发病与玉米生育期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孔令晓 罗畔池 刘雪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1-34,共4页
对玉米茎腐病病原菌侵染和发病始盛期与玉米生育期关系进行了5a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出苗后3d就已被茎腐病原菌侵染,根部呈褐色病斑,植株矮小、叶片变黄。播种期接种较常规散粉期接种发病高。玉米茎腐病发病始、盛期都在玉米灌浆后出... 对玉米茎腐病病原菌侵染和发病始盛期与玉米生育期关系进行了5a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出苗后3d就已被茎腐病原菌侵染,根部呈褐色病斑,植株矮小、叶片变黄。播种期接种较常规散粉期接种发病高。玉米茎腐病发病始、盛期都在玉米灌浆后出现。在调查玉米茎腐病和采集病株标本时,可根据玉米灌浆期预测茎腐病的显症期及发病盛期,确定调查适宜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腐病 病原菌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接种技术及抗病性鉴定效果 被引量:12
4
作者 孔令晓 罗畔池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05-108,共4页
对河北省玉米茎腐病优势种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和腐霉菌进行了接种技术和玉米品种抗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病原菌单独接种或复合菌接种都能使玉米产生典型茎腐病株;复合菌株接种的致病率接近或高于单菌株致病率的平均值;播种前和... 对河北省玉米茎腐病优势种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和腐霉菌进行了接种技术和玉米品种抗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病原菌单独接种或复合菌接种都能使玉米产生典型茎腐病株;复合菌株接种的致病率接近或高于单菌株致病率的平均值;播种前和6~8叶期接种较常规撒粉期接种发病率高;应用于玉米品系的抗病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腐病原菌 单菌株 复合菌株 接种时期 抗病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菌毒素的致病机制(Ⅰ) 被引量:5
5
作者 高洪敏 宁家林 +1 位作者 于兵 陈捷 《辽宁农业科学》 2000年第6期6-9,共4页
玉米茎腐病菌 (Fusarium graminearum和Pythiumaphanidermatum)产生的毒素对玉米种子萌发、胚根与胚芽的生长以及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赤霉菌毒素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比瓜果腐霉菌强 ;赤霉菌毒素滤液对胚芽和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在低浓... 玉米茎腐病菌 (Fusarium graminearum和Pythiumaphanidermatum)产生的毒素对玉米种子萌发、胚根与胚芽的生长以及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赤霉菌毒素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比瓜果腐霉菌强 ;赤霉菌毒素滤液对胚芽和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在低浓度时低于瓜果腐霉菌 ,在高浓度时高于瓜果腐霉菌 ;瓜果腐霉菌粗提纯毒素对胚根和胚芽的抑制率都高于赤霉菌 ,用赤霉菌毒素滤液处理玉米幼苗 ,根系变褐色、腐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菌 毒素 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度对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志勇 梅丽艳 郭梅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年第6期19-20,共2页
通过不同 pH值PDA培养基对玉米茎腐病 3种主要病原菌肿囊腐霉菌、禾生腐霉菌、禾谷镰刀菌生长影响的试验 ,测定了 3种病原菌适宜生长的酸碱度范围。结果表明 :肿囊腐霉菌的适宜生长范围为 pH值 6~ 10 ,最适生长 pH值为 6~ 7。禾生腐... 通过不同 pH值PDA培养基对玉米茎腐病 3种主要病原菌肿囊腐霉菌、禾生腐霉菌、禾谷镰刀菌生长影响的试验 ,测定了 3种病原菌适宜生长的酸碱度范围。结果表明 :肿囊腐霉菌的适宜生长范围为 pH值 6~ 10 ,最适生长 pH值为 6~ 7。禾生腐霉菌的适宜生长范围为 pH值 6~ 10 ,最适生长 pH值为 6。禾谷镰刀菌的适宜生长范围为 pH值 6~ 9,最适生长pH值为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腐病 病原菌 酸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对玉米茎基腐病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
7
作者 刘艳 李梦姣 +4 位作者 王振军 雷晓天 郭志刚 郭振营 张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150-151,195,共3页
采用含毒介质生长速率法测定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对禾生腐霉菌的室内毒力,并将该药剂制成20%悬浮剂,研究其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对菌丝生长抑制的EC 50为50.8651 mg/L。田间试验结... 采用含毒介质生长速率法测定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对禾生腐霉菌的室内毒力,并将该药剂制成20%悬浮剂,研究其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对菌丝生长抑制的EC 50为50.8651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悬浮剂120 g/hm^(2)拌种处理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效果优于传统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0 g/hm^(2),对玉米的增产效果也明显优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0 g/hm^(2),对玉米出苗时间没有影响,玉米出苗率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 玉米茎基腐病 室内毒力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玉米茎基腐病主要病原菌鉴定及主栽玉米品种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范志业 崔小伟 +7 位作者 施艳 陈琦 刘迪 侯艳红 李世民 闫海霞 袁刘正 孙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7-90,共4页
从河南省不同玉米种植区采集玉米茎基腐病病样,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河南省主要玉米栽培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河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是镰孢菌(Fusariumsp.);在分离到的89个镰孢菌菌株中,优势种为禾谷镰孢菌(... 从河南省不同玉米种植区采集玉米茎基腐病病样,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河南省主要玉米栽培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河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是镰孢菌(Fusariumsp.);在分离到的89个镰孢菌菌株中,优势种为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共有49个,占55.06%;其次为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和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分别占24.72%和20.22%。品种抗性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先玉335和郑黄糯2号对玉米茎基腐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洛玉818和浚单20为高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基腐病 病原鉴定 禾谷镰孢菌 抗病性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玉米青枯病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优势致病菌的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新 任凤山 +5 位作者 徐晓辉 孙红炜 李凡 杨淑柯 郝超峰 路兴波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0-104,共5页
玉米青枯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的土传病害,在世界各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玉米青枯病的病原复杂多样,不同地区差别很大。本研究连续3年(2014—2016年)对山东省6市玉米种植区青枯病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发现山东省玉米青枯病主要为镰... 玉米青枯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的土传病害,在世界各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玉米青枯病的病原复杂多样,不同地区差别很大。本研究连续3年(2014—2016年)对山东省6市玉米种植区青枯病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发现山东省玉米青枯病主要为镰孢菌属(Fusarium spp.)和腐霉属(Pythium spp.)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不同年份和地点的主要致病菌组成有一定差异。镰孢菌属病原菌主要为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拟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和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腐霉属病原菌主要为芒孢腐霉(P.aristosporum)和强雄腐霉(P.arrhenomanes)。从全部分离物中选择3种有代表性的菌株(禾谷镰孢菌、拟轮枝镰孢菌、芒孢腐霉)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禾谷镰孢菌致病力最强,对植株生长影响最大,拟轮枝镰孢菌次之,芒孢腐霉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本研究结果为制定山东省玉米青枯病综合防控方案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青枯病 镰孢菌 腐霉菌 致病力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梅丽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3年第5期35-37,共3页
玉米青枯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 ,它是病原复杂的土传病害 。
关键词 玉米 青枯病 病原菌 土传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植物营养制剂对玉米茎基腐病影响的生物测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梅丽艳 郭梅 李志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0年第5期8-10,共3页
利用三种植物主要营养制剂氯化钾、硫酸锌和硅肥对玉米茎基腐病三种主要病原菌禾生腐霉菌 ( Pythium graminicola)、肿囊腐霉菌 ( Pythium inf latum)、禾谷镰刀菌 ( Fucariumgraminearum )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 ,硫酸锌对... 利用三种植物主要营养制剂氯化钾、硫酸锌和硅肥对玉米茎基腐病三种主要病原菌禾生腐霉菌 ( Pythium graminicola)、肿囊腐霉菌 ( Pythium inf latum)、禾谷镰刀菌 ( Fucariumgraminearum )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 ,硫酸锌对腐霉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氯化钾对三种菌均无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基腐病 病原菌 氯化钾 硫酸锌 硅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