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基于RS和GIS的六道沟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
陈国建
张晓萍
张平仓
李锐
杨勤科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
2
|
中国北方干旱化的几个问题 |
符淙斌
温刚
|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
2002 |
143
|
|
|
3
|
基于NDVI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监测及效果评价——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 |
陈芳
魏怀东
丁峰
周兰萍
胡小柯
|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4
|
|
|
4
|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土壤环境效应 |
郝仕龙
安韶山
李壁成
赵小敏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
5
|
半干旱区人工林草地土壤旱化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
郭忠升
邵明安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98
|
|
|
6
|
退耕还林:农户、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关系 |
邵传林
何磊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3
|
|
|
7
|
农田改为农林(草)复合系统对红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 |
郭忠录
郑珉娇
丁树文
李朝霞
蔡崇法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
8
|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土壤水分有效性及蓄水性能——以陕西省吴旗县柴沟流域为例 |
梁伟
白翠霞
孙保平
齐举一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
9
|
不同退耕还林林草模式土壤与林草间氮素变化规律研究 |
王海明
陈治谏
李贤伟
王海娥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
10
|
不同林草复合经营模式矿质营养元素相互关系的研究 |
王海明
陈治谏
李贤伟
廖晓勇
王海娥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
11
|
不同退耕还林林草复合经营模式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循环研究 |
王海明
陈治谏
李贤伟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
12
|
湟源山坡地梯田退耕还林还草效果研究初报 |
王宝山
任玉英
屈海林
张小华
田广庆
李永金
|
《草业科学》
CAS
CSCD
|
2008 |
1
|
|
|
13
|
GIS技术在山区退耕还林规划中的应用 |
任晓辉
梁仁君
陈子玉
|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
14
|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制度创新 |
程默
王忠贤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
15
|
竹类在江西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鲁顺保
丁贵杰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
2005 |
6
|
|
|
16
|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的发展与保障问题分析 |
赵艺学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
17
|
攀西干旱干热河谷退耕还林立地类型的划分及经营模式探讨 |
张旭东
杨再强
王立新
谢以萍
|
《青海农林科技》
|
2003 |
1
|
|
|
18
|
退耕还林工程几个问题的探讨 |
杨祖达
宋丛文
杨静
胡必平
|
《湖北林业科技》
|
2003 |
1
|
|
|
19
|
四川洪雅几种退耕还林模式土壤钾素的动态研究 |
梁剑
张健
李伟
|
《四川林业科技》
|
2006 |
0 |
|
|
20
|
我国退耕还林优化发展模式及对策 |
李鹤荣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