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中和情景下人为排放对全球对流层臭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欣玥 张佳蕾 +1 位作者 侯雪伟 吴儒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17-3530,共14页
本文采用地球系统模式,以未来碳中和排放清单和平流层示踪物O_(3)S为基础,揭示了未来对流层O_(3)及其前体物的变化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碳中和排放情景下,特别在冬春季节,全球范围内的NO_(x)人为排放和飞机排放量均显著降低,这使得... 本文采用地球系统模式,以未来碳中和排放清单和平流层示踪物O_(3)S为基础,揭示了未来对流层O_(3)及其前体物的变化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碳中和排放情景下,特别在冬春季节,全球范围内的NO_(x)人为排放和飞机排放量均显著降低,这使得近地面NO_(x)浓度随之降低.NO_(x)作为对流层O_(3)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其浓度的剧烈减少使得近地层O_(3)浓度显著降低,但在中国东部地区,由于NO对O_(3)滴定作用的减弱,最终使得冬季近地面O_(3)呈现增加趋势;垂直方向上O_(3)浓度减少最为显著的区域集中在对流层顶附近,减少量达26×10^(-9)以上,且夏季最为显著,这主要与飞机排放减少导致的平流层O_(3)浓度降低有关.碳中和排放情景下平流层入侵对全球近地面O_(3)的平均贡献减少量在冬季最高,为1.7×10^(-9),夏季最低,为0.9×10^(-9);北半球平流层入侵贡献减少量最显著区域集中在高纬地区,达4×10^(-9).垂直方向上,平流层入侵贡献减少量随高度增加,在对流层上层,平流层的贡献量降低高达24×10^(-9)以上,且冬季最强.总之,碳中和排放情景下地表人为排放及飞机排放的改变对全球O_(3)污染有很好的减轻作用,平流层贡献量的降低对未来O_(3)浓度的变化也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排放情景 对流层臭氧 人为排放 CESM2 平流层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山东省区域臭氧污染事件中气象条件和排放贡献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龚安保 解欢 +7 位作者 于阳春 沈楠驰 杜雨飞 张坤 陈姝芮 吴彤 管旭 李莉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3-501,共9页
山东省作为我国东部的工业大省,近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臭氧(O_(3))污染;在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下,发生过多次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O_(3)污染事件.因此,如何基于地面观测数据剥离气象条件及排放的影响,成为O_(3)污... 山东省作为我国东部的工业大省,近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臭氧(O_(3))污染;在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下,发生过多次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O_(3)污染事件.因此,如何基于地面观测数据剥离气象条件及排放的影响,成为O_(3)污染防控政策评估和政策制定中的重要问题.为此,本研究基于2020−2022年山东省地面国控监测站点O_(3)浓度逐时观测数据及对应气象数据,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对气象条件和排放的贡献进行了剥离;基于沙普利加和模型,定量分析了各气象因子对O_(3)污染的影响;此外,研究中定义了区域O_(3)污染事件,并对事件期间气象条件及排放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20−2022年山东省3个亚区域O_(3)前体物排放影响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变化速率分别为3.3%(鲁西)、7.8%(鲁中)和4.4%(鲁东),2020年和2021年气象条件有利于高浓度O_(3)的消减,导致O_(3)年均浓度下降2.27~8.26μg/m^(3),属于“天帮忙”;而2022年气象条件相对不利,气象条件贡献了O_(3)年均浓度的5.16~10.69μg/m^(3).排放对O_(3)浓度的相对贡献在24个O_(3)区域污染期间与非污染期间较为一致,不利的气象条件是O_(3)污染形成的主要诱因.在各气象因子中,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O_(3)浓度最主要的气象因素,其中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对O_(3)小时浓度的贡献为33.36~89.61μg/m^(3).研究显示,2020−2022年山东省O_(3)前体物排放贡献的年际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利气象条件则是造成O_(3)污染的重要因素,后续应更加重视在高温低湿条件下的O_(3)污染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沙普利加和 山东省 臭氧 排放贡献 气象条件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领域双层多段式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毅 李学军 +3 位作者 汪觉恒 余虎 程远林 张舒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9-155,共7页
能源领域是各省乃至全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主战场。开展能源领域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对各省科学制定碳减排政策、规划降碳减碳路径具有积极意义。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中部某省为例,根据能源消费品种和终端消费部门2个层级,不... 能源领域是各省乃至全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主战场。开展能源领域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对各省科学制定碳减排政策、规划降碳减碳路径具有积极意义。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中部某省为例,根据能源消费品种和终端消费部门2个层级,不同终端消费品种分段分解的方式,将2005—2020年某省能源领域碳排放分解成3个时期、7个终端消费部门和14种驱动因素。从分解结果可得,具备正向效应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包括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交通工具数量和总发电量,负向效应的驱动因素主要是各终端部门的能源消费强度;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最大负向驱动因素为终端能源消费强度,占比分别为-65.9%和-51.1%,2015—2020年的最大负向驱动因素转为经济结构,占比为-14%,生产总值对3个时期碳排放增长的正向贡献度最大,分别为78.2%、49.9%和23.1%;从2010年、2015年和2020年3个关键节点年的贡献率雷达图可以看出,经济对碳排放的贡献率仍为正,但逐渐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的负向贡献率逐渐降低表明该省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还未完全脱钩,但整体向着脱钩趋势发展。从能源消费强度对碳排放的驱动效应减小这一结果可得,仅通过能耗双控政策来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对节能有较大作用,但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影响较小,为确保双碳目标如期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是关键,下一步将聚焦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降低的路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领域 碳排放 LMDI分解 贡献值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AP模型的浙江省水产养殖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谢亲 赵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45-50,共6页
为了解水产养殖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LEAP模型,构建浙江省LEAP水产养殖模型,分析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下浙江省水产养殖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趋势。结果表明,从能源消费来看,未来浙江省水产养殖业基准... 为了解水产养殖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LEAP模型,构建浙江省LEAP水产养殖模型,分析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下浙江省水产养殖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趋势。结果表明,从能源消费来看,未来浙江省水产养殖业基准情景下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出增长趋势,且能源消费构成中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始终为最主要的能源需求。减碳措施具有一定节能作用,其中强化低碳情景2035年较基准情景节能15.24%,约节能25.11×10^(3)t;从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来看,池塘养殖和饲料生产能耗较大,所有情景和年份中能源消耗量均超过了总能源消耗量的30%;从碳排放来看,浙江省水产养殖更偏向碳汇属性,减碳措施对于碳排放抑制具有一定作用;从减排贡献率来看,所考虑的减碳措施都能够降低CO_(2)排放,其中能效提升、清洁能源发电推广等措施对于水产养殖碳减排起到关键作用,到2035年分别贡献20.9%、64.5%的碳减排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LEAP模型 碳排放 减排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治理义务的构建:自愿合作向合作义务的转变 被引量:2
5
作者 邵莉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6-123,共18页
有效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减缓是全球气候治理的根本所在,涉及全球根本利益,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规定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合作机制和减排相互支持的合作机制,要求缔约方遵守和采取一系列的减排合作行为,实现温室气... 有效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减缓是全球气候治理的根本所在,涉及全球根本利益,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规定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合作机制和减排相互支持的合作机制,要求缔约方遵守和采取一系列的减排合作行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国家自主贡献。受制于国际法运行体系内没有超国家行为体保障其实施,以及国际法违反行为义务引发的结果义务以“不利法律后果”即法律责任形式出现难以达成各国一致同意与顺利实施等因素,导致这些合作机制下的行为规则只有行为义务而缺乏结果义务,使得包括自愿减排合作机制和减排相互支持合作机制在内的减排国际合作实际效果不佳,形成了全球减排国际合作桎梏。全球气候治理国际合作义务是全球气候治理中,基于共同责任而产生的国家对国际社会整体承担的一般法律义务、新型的注意义务;从法律规范要素的肯定性后果要素和否定性后果要素两个方面充实该义务的规范效果即结果义务,能有效克服这些制约因素,保障全球气候治理国际合作义务得以切实履行,并有效服务于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立的全球气候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治理 温室气体 国家自主贡献 自愿减排合作机制 减排国际合作义务 肯定性法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实国家自主贡献对经济增长和能源对外依赖的影响
6
作者 张庆勇 毛显强 +1 位作者 陈星 张士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4,共11页
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所描绘的碳减排路径,能够实现《巴黎协定》要求的2℃温控目标,这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里程碑。然而,现有文献尚缺乏关于落实更新的NDCs的经济及能源影响效应的研究。有鉴于此,该研究借助全球多区域动态可... 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所描绘的碳减排路径,能够实现《巴黎协定》要求的2℃温控目标,这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里程碑。然而,现有文献尚缺乏关于落实更新的NDCs的经济及能源影响效应的研究。有鉴于此,该研究借助全球多区域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GDyn-E),预测并比较了全球共同落实更新的NDCs对中国等主要国家和地区中长期经济增长、能源对外依赖水平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①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新目标,亦即“双碳”目标,无论是从相对减排幅度还是绝对减排幅度来看都表现十分优异,将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共同引领全球碳减排,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突出贡献。②全球共同落实更新的NDCs的经济影响呈现出很强的区域异质性,中国经济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小,到2050年实际GDP损失率为0.27%~1.12%;美国和欧盟也表现出较好的经济韧性,但一些欠发达地区及化石能源净出口国会面临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③化石能源净进口国可收获碳减排与提高能源独立性的协同效益,但化石能源净出口国的出口收入将受损。对于中国来说,得益于化石能源进口减少,可再生能源电力出口增加,中国的能源对外依赖度将在2030年后不断降低;与此同时,非化石能源占比显著提升,化石能源进口来源地也呈现多样化,这都将有助于提高中国整体的能源安全水平。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如下建议:中国在落实“双碳”目标进程中,要及时关注并督促各国NDCs履行落实情况,积极提供绿色援助,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同时积极拓展能源贸易伙伴,推动清洁能源贸易的开展。该研究揭示了全球共同落实更新的NDCs对中国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能源对外依赖的重要影响,可为中国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统筹碳减排、经济发展、能源安全,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主贡献 GDyn-E模型 碳减排 经济增长 能源对外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廖瀚博 余志 +4 位作者 周兵 刘永红 毕索阳 蔡铭 罗威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4-138,163,共6页
文章利用COPERT IV模型计算广州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因子,结合机动车保有量和构成,获得2008年广州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并对排放因子的速度敏感性,以及不同车型、不同排放标准、不同燃料类型机动车排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广... 文章利用COPERT IV模型计算广州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因子,结合机动车保有量和构成,获得2008年广州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并对排放因子的速度敏感性,以及不同车型、不同排放标准、不同燃料类型机动车排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广州市机动车CO、NOX、VOC和PM的排放总量分别为138 772.42 t、80 868.69 t、24 907.26 t和3 171.97 t。摩托车和小客车是CO和VOC的主要贡献车型,贡献率总和分别达到78.31%和70.52%;而作为NOX和PM的主要贡献车型,大客车和重型货车的贡献率总和分别达到78.94%和83.72%。国0标准机动车排放水平高于其他排放标准的车型,CO和VOC的排放分担率接近于保有量比例的2倍。汽油车是CO和VOC的主要贡献车型,其排放贡献率超过80%;而PM排放主要以柴油车为主;柴油车的NOX排放总量高,接近于汽油车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尾气 排放特征 COPERTIV模型 排放因子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VES模型的西安市机动车排放清单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郝艳召 邓顺熙 +3 位作者 邱兆文 刘强 高婵娟 徐月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1,235,共6页
利用本地化修正的MOVES模型结合实地调研数据,测算了西安市机动车排放清单,并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分担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西安市机动车的PM_(2.5)、PM_(10)、NO_x、总碳氢化合物(THC)、CO、挥发性有机物(VOCs)、NH_3和SO_2排... 利用本地化修正的MOVES模型结合实地调研数据,测算了西安市机动车排放清单,并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分担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西安市机动车的PM_(2.5)、PM_(10)、NO_x、总碳氢化合物(THC)、CO、挥发性有机物(VOCs)、NH_3和SO_2排放总量分别为1 890.48、2 668.89、40 847.75、19 413.30、217 103.04、15 244.86、539.76、2 087.50 t;中型货车和重型货车是PM_(2.5)、PM_(10)和NOx的主要贡献者,小型客车和摩托车是THC、CO和VOCs的主要贡献者,小型客车是NH_3的主要贡献者,小型客车与重型货车对SO_2的排放分担率均较高;柴油车对PM_(2.5)、PM_(10)、NO_x和SO_2的排放分担率高于汽油车,而汽油车对THC、CO、VOCs和NH_3的分担率则高于柴油车;CO在冬季排放最多,其余污染物的排放均在夏季最多,但污染物的季节变化总体上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 排放清单 排放分担率 MOVE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分担率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新兴 孙国金 +3 位作者 王孝文 田伟利 张清宇 焦荔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84-1689,共6页
选取杭州市区绕城高速、快速路、主干道和民用支路4种典型道路进行工况测试,建立了2010年机动车CO、HC、NOx和PM10排放清单,获得了分车型、燃料类型、排放标准以及道路类型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分担率.结果表明,杭州市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 选取杭州市区绕城高速、快速路、主干道和民用支路4种典型道路进行工况测试,建立了2010年机动车CO、HC、NOx和PM10排放清单,获得了分车型、燃料类型、排放标准以及道路类型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分担率.结果表明,杭州市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分担率差别显著,乘用车、出租车和公交车是CO和HC排放的主要来源,重型货车和公交车是NOx和PM10排放的主要来源,且乘用车的NOx排放分担率也较大;柴油车的NOx和PM10的排放分担率远大于其保有量的贡献率,是其排放的主要来源,汽油车是CO和HC排放的主要来源;占保有量30%的国0和国I车辆,对CO、HC、NOx和PM10排放分担率分别为67%、69%、58%和82%;主干道是机动车CO、HC和NOx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分担率分别为66%、65%和64%,民用支路是PM10排放的主要来源,分担率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污染 分担率 排放特征 IV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机动车排放清单建立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永红 姚达文 黄建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58-463,共6页
文章建立了珠三角地区2012年10种污染物的机动车排放清单,并分不同车辆类型、不同排放标准以及不同城市分析了各污染物排放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车型的机动车排放贡献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轻型客车、摩托车和大型客车所占排放比例... 文章建立了珠三角地区2012年10种污染物的机动车排放清单,并分不同车辆类型、不同排放标准以及不同城市分析了各污染物排放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车型的机动车排放贡献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轻型客车、摩托车和大型客车所占排放比例较高;(2)CO、VOC、CH4、NMVOC主要来源于轻型客车和摩托车,NOx、PM2.5、EC、OM主要来源于大型客车,NH3主要来源于轻型客车,SO2主要来源于大型客车和轻型客车;(3)国0和国Ⅰ标准机动车是主要排放贡献源;(4)广州、深圳排放量所占珠三角整体排放量比重较大,其次为佛山、东莞、江门,珠海、中山、肇庆、惠州所占排放比例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尾气 排放清单 COPERTⅣ模型 排放特征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丹 张立平 +4 位作者 闫艳芳 夏广锋 吴萱 张雪 侯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8年第6期30-33,共4页
基于机动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对主要污染物排放因子进行识别与修正,建立沈阳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沈阳市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为206 804. 3 t,CO、NOx、HC和PM10的排放量分别为128 500. 4 t、44 206. 3 t、32 10... 基于机动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对主要污染物排放因子进行识别与修正,建立沈阳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沈阳市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为206 804. 3 t,CO、NOx、HC和PM10的排放量分别为128 500. 4 t、44 206. 3 t、32 104. 8 t和1 992. 8 t;机动车排放的各污染物二环以内的排放量占总量70. 0%以上,和平区、沈河区和铁西区是该市机动车污染物高排放区域;小型客车和出租车对CO、HC的排放分担率较高,重型货车和轻型货车是NOx、PM10的主要排放源;沈阳市机动车污染物主要来自汽油车和柴油车,新能源机动车排放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清单 机动车 大气污染物 分担率 排放因子 沈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ERT 4模型的杭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晓云 张细雄 +2 位作者 吴砚 洪正昉 杨颖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3-197,共5页
以2015年为基准年,利用COPERT 4模型计算了杭州市分车型分排放标准下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物(CO、碳氢化合物(HC)、NO_x、PM_(2.5))的排放因子,并估算了各污染物排放量及分车型分排放标准下的各污染物分担率。结果表明,随着排放标准的提升,... 以2015年为基准年,利用COPERT 4模型计算了杭州市分车型分排放标准下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物(CO、碳氢化合物(HC)、NO_x、PM_(2.5))的排放因子,并估算了各污染物排放量及分车型分排放标准下的各污染物分担率。结果表明,随着排放标准的提升,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因子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汽油车的CO和HC排放因子高于柴油车,而柴油车的NO_x和PM_(2.5)排放因子高于汽油车;天然气车的各污染物排放因子基本接近汽油车,而汽油电混动车的各污染物排放因子则明显低于其他动力车;各污染物排放因子随车型的增大(重)而增大。2015年杭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物CO、NO_x、HC和PM_(2.5)排放量分别为48 923.0、44 713.7、7 014.7、837.9t,其中汽油车CO和HC分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小型汽油客车CO和HC分担率高,并且其保有量占比也高,应重点控制小型汽油客车的保有量;柴油车NOx和PM_(2.5)分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重型柴油货车NO_x和PM_(2.5)分担率高,但其保有量占比不高,应重点控制重型柴油货车的排放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排气污染物 COPERT 4模型 排放因子 分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谐波源条件下的谐波污染责任划分研究 被引量:66
13
作者 惠锦 杨洪耕 叶茂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48-54,共7页
电网中各母线的谐波电压是所有谐波源共同作用的效果,因此准确区分各主要谐波源在特定母线上的谐波贡献对划分谐波污染责任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分析并指出区分各谐波源谐波贡献的关键在于准确计算谐波源节点与所关注母线间的谐波互/自阻... 电网中各母线的谐波电压是所有谐波源共同作用的效果,因此准确区分各主要谐波源在特定母线上的谐波贡献对划分谐波污染责任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分析并指出区分各谐波源谐波贡献的关键在于准确计算谐波源节点与所关注母线间的谐波互/自阻抗,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非干预式"的谐波贡献划分方法。该方法以各谐波源注入谐波电流中的快速变化分量为工具,根据独立随机矢量的统计特性,抽取出各谐波源节点与关注母线间的谐波互/自阻抗,最后根据计算所得阻抗值分别计算出各谐波源对关注母线的矢量贡献和标量贡献。对IEEE 14节点的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很好地区分各谐波源在特定母线上的谐波贡献,大大抑制了其他谐波源的波动对谐波贡献划分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为谐波污染的责任划分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公共连接点 谐波发射水平 谐波贡献 谐波阻抗 非干预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Ⅲ柴油机ESC试验循环排放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邢居真 高俊华 钟绍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38-941,共4页
对采用机械泵+EGR、电控单体泵和高压共轨3种技术方案的国Ⅲ柴油机进行欧洲稳态循环(ESC)试验,对3种技术方案柴油机ESC试验的气态污染物分担率和油耗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电控燃油系统尤其是高压共轨系统的污染物分布更趋均... 对采用机械泵+EGR、电控单体泵和高压共轨3种技术方案的国Ⅲ柴油机进行欧洲稳态循环(ESC)试验,对3种技术方案柴油机ESC试验的气态污染物分担率和油耗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电控燃油系统尤其是高压共轨系统的污染物分布更趋均匀,而采用机械泵+EGR的柴油机的油耗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 欧洲稳态测试循环 分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建立 被引量:32
15
作者 王孝文 田伟利 张清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68-1374,共7页
基于调研的基础数据,运用修正后的IVE排放模型及GIS系统建立了杭州市2010年1km×1km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机动车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0年杭州市机动车污染物CO、HC、NOx、PM的年排放量分别为44.06,2.31,4.43,0.65万t,主要来自线源道路... 基于调研的基础数据,运用修正后的IVE排放模型及GIS系统建立了杭州市2010年1km×1km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机动车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0年杭州市机动车污染物CO、HC、NOx、PM的年排放量分别为44.06,2.31,4.43,0.65万t,主要来自线源道路的排放.各车型污染物分担率各不相同,汽油乘用车和公交车排放CO和HC最大,柴油重型货车和公交车是NOx和PM排放的主要来源,两种燃油下的机动车排放差异十分明显.机动车污染排放与路网密集程度及道路长度密切相关,因此西湖区和江干区排放总量远远高出其他区域.机动车各污染物排放强度空间分布均呈现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的递减趋势,各污染物中心城区排放量占总排量的70%以上.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日变化十分明显,与人群出行规律有极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中观排放清单 排放量分担率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力行业CO_2减排潜力及其贡献因素 被引量:9
16
作者 顾佰和 谭显春 +1 位作者 穆泽坤 曾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405-6413,共9页
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是中国低碳经济转型进程中关键行业之一,如何科学分析电力行业的碳减排潜力,确定操作性强的低碳转型路线、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是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考虑终端电力消费、低碳能源发电占比、火力发电结构、... 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是中国低碳经济转型进程中关键行业之一,如何科学分析电力行业的碳减排潜力,确定操作性强的低碳转型路线、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是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考虑终端电力消费、低碳能源发电占比、火力发电结构、火力发电效率、线损率等因素,构建了自底向上的电力行业CO2排放核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情景分析方法探索中国电力行业2015和2020年的CO2减排潜力,进一步利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Logarithmic Mean weight Divisia Index method)对电力行业CO2减排影响因素的贡献度做了归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基准情景,在当前政策情景和低碳政策情景下,电力行业将分别带来27.0亿t和36.9亿t的CO2减排量。低碳能源发电和火力发电效率是未来对CO2减排最重要的两个贡献因素。终端电力消费量一直是促进电力行业CO2排放增长最重要的贡献因素,因此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手段控制电力消费量对电力行业的低碳发展至关重要。最后结合减排贡献因素分析的结果为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行业 CO2减排潜力 贡献因素 减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流域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单元差异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苏丹 王治江 +2 位作者 王彤 白琳 刘兰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5-280,共6页
污染物排放强度反映了单位新创造经济价值的环境负荷大小,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辽宁省辽河流域6个控制单元2006年度废水量、COD和氨氮等3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年3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的平均水平... 污染物排放强度反映了单位新创造经济价值的环境负荷大小,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辽宁省辽河流域6个控制单元2006年度废水量、COD和氨氮等3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年3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的平均水平为0.4411,低于和高于平均水平的单元各有3个,其中浑河中游单元的评价值最低,只有平均水平的11.74%;辽河上游单元的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值最高,是平均水平的1.8倍,更是浑河中游的15.6倍。然后,以流域污染物排放强度最低值作为流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目标值,计算各单元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各控制单元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具有显著的区域间差异。最后,应用"污染贡献率"这一指标,分析了辽河流域COD和氨氮排放的重污染行业以及单元分布,指出了各单元控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强度 单元差异 污染贡献率 重污染行业 控制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欧中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力度和公平性评估 被引量:10
18
作者 崔学勤 王克 邹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31-3840,共10页
基于气候公平的不同原则,采用动态的衡量指标,建立了公平分配未来碳排放空间的综合性框架,计算了基数、平等、能力、责任和混合方案下2010~2100年全球累积碳排放配额的地区分布,并评估了美欧中印“国家自主贡献(IntendedNationallyDeter... 基于气候公平的不同原则,采用动态的衡量指标,建立了公平分配未来碳排放空间的综合性框架,计算了基数、平等、能力、责任和混合方案下2010~2100年全球累积碳排放配额的地区分布,并评估了美欧中印“国家自主贡献(IntendedNationallyDeterminedContribution,INDC)”目标的力度,提出了各国减排目标力度应当增加的程度.结果表明:美欧中印总体的INDC力度离实现2℃目标仍有差距,不同方案下的排放差距为8.0~9.6GtCO2,超出2030年2℃目标下全球排放的比例为20%~24%.在各自最为有利的方案下,中印能满足实现2℃目标的公平分配方案的低限要求.而在所有方案下美欧距离实现2℃目标的公平分配要求均有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力度.公平指标的动态和静态衡量方法,以及历史责任计量起始年的选取,对公平分配的结果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公平 累积碳排放 国家自主贡献 减排力度和公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减碳机制探讨——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魏丹青 黄炜 曹植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18,共5页
论文基于1990—2015年浙江省碳排放时间序列数据,采用STIRPAT模型,探讨驱动浙江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明确碳排放控制的主要领域。结果表明人均GDP、人口规模、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增加有... 论文基于1990—2015年浙江省碳排放时间序列数据,采用STIRPAT模型,探讨驱动浙江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明确碳排放控制的主要领域。结果表明人均GDP、人口规模、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增加有正向驱动作用,而城镇化率对碳排放量增加有负向驱动作用。人均GDP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量增长的贡献最大,但2000年后人口规模的驱动作用逐渐减弱,经济规模扩大成为碳排放量的主要增长因素。能源强度和城镇化率对碳排放量减少的贡献最大,能源结构的贡献率较低。基于此,提出了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城镇发展转型、提高能源管理效率等具有针对性的减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碳排放 STIRPAT模型 影响因素 贡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和1.5℃目标对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和长期排放路径的影响 被引量:29
20
作者 崔学勤 王克 邹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共7页
在《巴黎协定》设置的混合减排机制下,中国的INDC尽管自主提出,但也受全球气候目标及全球减排进展的影响。本文基于气候公平的不同原则,建立了公平分配未来碳排放空间的综合性框架,并利用最新情景研究数据,分析了2℃和1.5℃目标对中国I... 在《巴黎协定》设置的混合减排机制下,中国的INDC尽管自主提出,但也受全球气候目标及全球减排进展的影响。本文基于气候公平的不同原则,建立了公平分配未来碳排放空间的综合性框架,并利用最新情景研究数据,分析了2℃和1.5℃目标对中国INDC力度以及长期排放路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相比2℃目标,1.5℃目标对本世纪内全球累积碳排放空间、关键时点的减排目标、近期减排力度以及碳中和时间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根据公平分配方案的评估结果表明,2℃目标下,中国现有INDC在责任方案下能够满足减排要求,而在其他方案下存在排放差距。而在1.5℃目标下,中国在四个方案下均无法满足减排要求,且排放差距进一步扩大。第三,2℃和1.5℃目标对中国确定长期排放目标以及碳中和时间,也会产生显著影响。相比2℃目标,1.5℃目标下,中国2050年排放相对2010年下降率需要再增加约15个百分点,实现碳中和的时间需要提前15年左右。因此,中国需要根据公平分配研究给出的提高INDC力度要求的区间,提前准备《巴黎协定》后关于全球盘点和INDC更新议题新一轮谈判的应对策略,同时应尽早启动制定长期低碳发展战略的政策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和1.5℃目标 国家自主贡献 减排力度和公平性 长期排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