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志愿者中牙周膜麻醉和黏膜下浸润麻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马林 万阔 +3 位作者 景泉 孔令佳 冯峥 田彬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 比较在健康志愿者中使用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注射仪(C-CLADS)进行的牙周膜麻醉与使用手推注射器进行黏膜下浸润麻醉在注射疼痛、麻醉效果、麻药用量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招募50例18... 目的 比较在健康志愿者中使用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注射仪(C-CLADS)进行的牙周膜麻醉与使用手推注射器进行黏膜下浸润麻醉在注射疼痛、麻醉效果、麻药用量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招募50例18~ 56岁志愿者,采用随机自身对照,一侧采用C-CLADS进行牙周膜麻醉,对侧用传统的手推式黏膜下浸润麻醉(对照),比较两侧的起效时间、用药剂量及麻醉效果,并采用语言评价量表(vRS)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注射疼痛程度,记录两种麻醉方式的并发症.结果 采用C-CLADS进行牙周膜麻醉的药物剂量和注射疼痛程度均显著小于传统的手推式浸润麻醉[剂量:(0.34±0.09) ml比(0.55 ±0.13) ml,P<0.01;VRS:0.42±0.73比1.38±0.92,P<0.01;VAS:1.34±1.21比3.10±1.70,P<0.01].C-CLADS麻醉成功率与传统黏膜下浸润麻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比94.0%,P>0.05).牙周膜麻醉12例(24%)出现牙周膜麻醉后疼痛.结论 采用C-CLADS进行牙周膜麻醉与传统的手推注射黏膜下浸润麻醉比较,可以减少药物剂量,降低注射疼痛,并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但有较大比例出现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志愿者 局部麻醉 牙周膜麻醉 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注射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控制上牙槽前中神经阻滞麻醉在儿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琼 秦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6-268,共3页
临床随机选择34名双侧上颌乳尖牙和/或乳磨牙深龋或慢性牙髓炎、慢性牙周炎(共133颗牙齿)的4~8岁儿童,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一侧用传统手推式注射器(CS)进行颊侧浸润麻醉(BI),对侧使用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仪(C-CLADS)行上牙槽... 临床随机选择34名双侧上颌乳尖牙和/或乳磨牙深龋或慢性牙髓炎、慢性牙周炎(共133颗牙齿)的4~8岁儿童,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一侧用传统手推式注射器(CS)进行颊侧浸润麻醉(BI),对侧使用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仪(C-CLADS)行上牙槽前中神经麻醉(AMSA)。CS 和 C-CLADS 组麻药注射时间(s)分别为63.6±22.6和136.6±12.4(P =0.000)。C-CLADS 麻醉进针和注射疼痛显著低于 CS 注射(P <0.05);患儿和术者对2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评价无显著性差异(P >0.05);55.9%儿童倾向于接受C-CLADS 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注射仪 口腔局部麻醉 儿童 疼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毒为药:精准控制河鲀毒素用作局部麻醉药的新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惠冬 储智勇 +1 位作者 钱晓明 龙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31-1041,共11页
钠离子通道阻断剂河鲀毒素(TTX)是致命的毒素之一,却是极具价值的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工具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TTX具有强大的局部麻醉潜能,有望成为替代氨基酯类和氨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避免阿片类药物... 钠离子通道阻断剂河鲀毒素(TTX)是致命的毒素之一,却是极具价值的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工具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TTX具有强大的局部麻醉潜能,有望成为替代氨基酯类和氨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避免阿片类药物滥用的新型麻醉药物.本文综述TTX局部麻醉应用的辅助药物、TTX缓释及控释给药系统等相关研究,旨在为局部麻醉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并探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鲀毒素 局部麻醉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给药系统 化学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牙槽前中神经阻滞麻醉解剖学基础——营养管的分布
4
作者 宿瑞婷 杨琼 石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5-789,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在行上牙槽前中神经(AMSA)阻滞麻醉时注射位点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99例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腭侧营养管的数量、直径及水平向、垂直向的位置分布。结果:女性营养管水平向位置与男性...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在行上牙槽前中神经(AMSA)阻滞麻醉时注射位点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99例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腭侧营养管的数量、直径及水平向、垂直向的位置分布。结果:女性营养管水平向位置与男性相比偏向腭中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人群营养管的直径、数量及垂直向位置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20岁人群营养管直径大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段人群营养管在腭侧的数量、水平向及垂直向位置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人群行AMSA阻滞麻醉时注射位点偏腭中份麻醉效果更好,而行AMSA阻滞麻醉时年龄越小麻醉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牙槽前中神经 计算机局部麻醉系统 局部麻醉 营养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