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研究——以大禹文化为例
1
作者 黄丽 崔明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共8页
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具有共创性、中国范和一体性等特征,挖掘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意义重大。作为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的一个构成部分,大禹文化通过文化符号的地理扩散、多民族的叙事、双重祭祀机制以及符号内涵的层累建构,形... 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具有共创性、中国范和一体性等特征,挖掘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意义重大。作为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的一个构成部分,大禹文化通过文化符号的地理扩散、多民族的叙事、双重祭祀机制以及符号内涵的层累建构,形成超越族群界限的文化认同纽带。大禹“疏川导滞”的治水智慧诠释着实践理性,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献身精神彰显着集体伦理,其“划定九州”的疆域整合奠基了共同体意识。当前需从文献梳理、考古实证、非遗整理等方面加强大禹文化符号的再挖掘,推动大禹文化符号体系研究,构建大禹文化价值体系,创新大禹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使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 各民族共享 中华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
2
作者 “共同体视域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课题组 彭国华 +3 位作者 杨轲 马冰莹 张贝 桂琰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15,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和不同场合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深刻阐释了为什么要构建共同体、构建什么样的共同体、怎样构建共同体等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以“共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和不同场合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深刻阐释了为什么要构建共同体、构建什么样的共同体、怎样构建共同体等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以“共同体”为统领性核心概念,从命运、生命、民族等基本理论维度,扩展出“命运共同体”“生命共同体”等核心概念,并构建出各个具体范畴的理论框架,其理论结构完整细化、发展脉络明确清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彰显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守正创新的精神品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也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一家亲”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荣 王明东 +1 位作者 肖建乐 耿嘉懿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6,共12页
“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经历长期的探索于党的十八大之后由新一代领导核心明确提出。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治理模式,它有着独特的自身规定性:赋予各民族在大家庭中平等的主体地位,契合于中国传统“和... “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经历长期的探索于党的十八大之后由新一代领导核心明确提出。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治理模式,它有着独特的自身规定性:赋予各民族在大家庭中平等的主体地位,契合于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稳固谋求“多元”基础上的“一体”,从铸就共同体意识的角度来治理民族事务。“中华民族一家亲”模式的核心要义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和“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只有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一家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治理 中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学校教育探析——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8-156,共9页
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学校教育面临着时代挑战与现实困难,如:边境地区国家安全形势严峻、跨境民族国家认同易与民族认同发生冲突、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不到位等。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当代国家安全的系统性,对跨境民族青少年国... 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学校教育面临着时代挑战与现实困难,如:边境地区国家安全形势严峻、跨境民族国家认同易与民族认同发生冲突、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不到位等。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当代国家安全的系统性,对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的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学校教育理论框架解答了跨境民族青少年如何理性处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凝练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核;重视"人"的因素,充分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体验;从"政治""文化""心理"3个维度,概括出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容。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学校教育实践路径应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构建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统摄的教育内容体系,建立以实效性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利用并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建立综合性、过程化、形成性考核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跨境民族 国家认同教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西藏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导原则与路径 被引量:12
5
作者 方晓玲 周娟 宋博瀚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在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西藏篇章的迫切需要,要在互联共建综合发力、注重民生凝聚人心、思想引领尊重差异、长期规划促进"三交"等原则的指导下,缩小与周边区域的发展差距,为铸牢中华民族... 在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西藏篇章的迫切需要,要在互联共建综合发力、注重民生凝聚人心、思想引领尊重差异、长期规划促进"三交"等原则的指导下,缩小与周边区域的发展差距,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物质基础;加强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培育更加开放的文化心态;抓住青少年这个关键群体,促进其生成自觉的国家认同;管好用好各类媒体,加强"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宣传;建设具有凝聚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发挥好党员干部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个认同” 指导原则与基本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2
6
作者 陈丽湘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51,共8页
基于我国语言扶贫的成就经验,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3个角度讨论了以语言之力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并从以语言之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高质量数字化转型、促进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利共生3个角度探索语... 基于我国语言扶贫的成就经验,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3个角度讨论了以语言之力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并从以语言之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高质量数字化转型、促进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利共生3个角度探索语言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扶贫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信息无障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之江武术思想的国民意识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金玉柱 杨萧 +1 位作者 陈保学 董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2,共8页
采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张之江先生国术言论集》为史料基础,对中央国术馆时期张之江武术思想的国民意识进行考察。面对国民的身份屈辱、国民的文化自卑、国民的三病困扰,张之江积极筹建中央国术馆,希望以国术振奋... 采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张之江先生国术言论集》为史料基础,对中央国术馆时期张之江武术思想的国民意识进行考察。面对国民的身份屈辱、国民的文化自卑、国民的三病困扰,张之江积极筹建中央国术馆,希望以国术振奋民族精神,以国术实现强种救国。总结张之江国术救国实践得出:国民意识重塑需要由“重文轻武”向“文武兼济”转变,以根植勇武意识;需要由“术德失衡”向“德艺双馨”转变,以培养尚德意识;需要由“西学东渐”向“中西交融”转变,以提升主体意识;需要由“门户之见”向“破除畛域”转变,以塑造家国意识。张之江武术思想的国民意识关注国术对国民身体的锻造、思想的启迪,可以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强化国民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夯实文化自信的自觉意识,重塑德才兼备的价值意识,凝聚休戚与共的爱国意识提供历史镜鉴与价值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张之江 武术思想 国民意识 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共生到共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理路探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邓玉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纷呈,在当前全球经济社会不断前进发展的现实环境里,各国文化多样性势必要求各民族积极互动。梳理中华民族文化从共生到共享的历史脉络,从文化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多元一体格局是当前亟需考虑的问题。本文... 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纷呈,在当前全球经济社会不断前进发展的现实环境里,各国文化多样性势必要求各民族积极互动。梳理中华民族文化从共生到共享的历史脉络,从文化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多元一体格局是当前亟需考虑的问题。本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理路进行梳理与讨论,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逻辑是从文化整合开始的,在文化整合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核心因素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形成的价值与理念,在实践中又表征为文化共享。各民族共生共享的多元文化只有在欣赏与竞生的过程中互守尊严、相倚为强,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延续民族文化之血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理路 文化整合 文化自信 文化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走廊非遗族际共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炜 钟学进 蔡银潇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3,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多元民族群体的形成、非遗资源的丰富性,是南岭走廊非遗族际共享的基础;南岭走廊非遗族际共享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文化内核、现实境遇以及未来发展上存在互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多元民族群体的形成、非遗资源的丰富性,是南岭走廊非遗族际共享的基础;南岭走廊非遗族际共享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文化内核、现实境遇以及未来发展上存在互通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因素。从认知心理角度来看,南岭走廊非遗族际共享通过认知、情感、行动三个层次铸牢中华民族共体意识,主要体现在应对中华民族外部思潮冲击和中华民族内部分歧两个方面。据此,从共享制度、共享群体、共享内容、共享方式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族际共享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用机理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前后唐继尧对“西藏问题”的介入与支持
10
作者 冯翔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86,共12页
唐继尧作为近代云南的长期主政者,曾数次参与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事件,其本人虽不乏作为军阀的局限性,但在关键时刻,唐继尧都挺身而出,与"五四"共舞,为边疆发声,为中国领土主权发声。从这个意义上说,唐继尧所主政的云南在"... 唐继尧作为近代云南的长期主政者,曾数次参与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事件,其本人虽不乏作为军阀的局限性,但在关键时刻,唐继尧都挺身而出,与"五四"共舞,为边疆发声,为中国领土主权发声。从这个意义上说,唐继尧所主政的云南在"五四"前后极大地影响了"西藏问题"的走向,阻止了"西藏问题"滑向英国帝国主义的预设轨道,不仅为日后解决"西藏问题"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天我国各民族团结一心打下了历史基柱,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继尧 五四运动 康藏纠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