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美博弈下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演进动力、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洁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I0001,共20页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在多种行为体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有其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近年,中美博弈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特征,受此牵引,日本、俄罗斯、印度、东盟等行为体持续进行战略调整并引发地区力量的...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在多种行为体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有其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近年,中美博弈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特征,受此牵引,日本、俄罗斯、印度、东盟等行为体持续进行战略调整并引发地区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次区域安全态势的差异性改变,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新发展、新变化。随着特朗普再次执政,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将更趋复杂多变。鉴于此,中国应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在加强实力建设的同时,清晰、具化自身周边战略,增加周边国家对华可预期性与战略互信,进而携手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博弈 周边安全 “印太战略” 周边命运共同体 全球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及其附属岛礁海洋科学考察历史资料系统整编3.数据共享服务及应用
2
作者 徐超 龙丽娟 +2 位作者 李莎 袁丽 徐晓璐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165,共8页
在南海及其附属岛礁海洋科学考察历史资料系统整编项目实施过程中,数据共享是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主要介绍南海科考历史资料整编综合数据库暨“数字南海”平台的设计与建设。首先阐述“数字南海”的设计与开发重点,实现数据管理共享的流... 在南海及其附属岛礁海洋科学考察历史资料系统整编项目实施过程中,数据共享是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主要介绍南海科考历史资料整编综合数据库暨“数字南海”平台的设计与建设。首先阐述“数字南海”的设计与开发重点,实现数据管理共享的流程集约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其次以“航次一张图”和“岛礁一张图”模块介绍数据的交互分析应用及动态可视化应用。“数字南海”平台建设按照项目目标,统一规划部署、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数据平台、统一成果发布,数据服务贯穿项目实施的全生命周期,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数据工作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历史资料 系统整编 数字南海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深海基础设施治理的现状、挑战与中国路径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景全 侯闯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8,共15页
目前,海底电缆、海底数据中心、海底资源开采设备等深海基础设施受到广泛关注。国际社会对深海基础设施竞争管控无力,存在全球深海基础设施领域爆发冲突的风险。深海基础设施治理正成为全球海洋治理新兴而又迫切的难题。同时,深海基础... 目前,海底电缆、海底数据中心、海底资源开采设备等深海基础设施受到广泛关注。国际社会对深海基础设施竞争管控无力,存在全球深海基础设施领域爆发冲突的风险。深海基础设施治理正成为全球海洋治理新兴而又迫切的难题。同时,深海基础设施的自身因素也加重了国际深海空间治理难度,全球深海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亟需国际社会塑造合理的基础设施规则和严格的管控机制,但相关规则的缺失也会影响国际形势,亦可能成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掣肘。作为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力量,中国应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理念指导,积极引领国际深海基础设施规则构建,推动全球深海基础设施治理制度化、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基础设施 全球治理 海洋命运共同体 中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研究的全球化特征及对“南海命运共同体”的启示——以科研论文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苏盼盼 杜德斌 刘承良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42,50,共6页
以2000—2019年全球科研工作者发表的南海主题研究论文为基础,借助Citespace进行知识群组识别和研究主题辨识,发掘南海研究的前沿问题,并探索其对"南海命运共同体"的启示。结果表明:相关科研论文数量逐年上升,以海洋地理学、... 以2000—2019年全球科研工作者发表的南海主题研究论文为基础,借助Citespace进行知识群组识别和研究主题辨识,发掘南海研究的前沿问题,并探索其对"南海命运共同体"的启示。结果表明:相关科研论文数量逐年上升,以海洋地理学、地球科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等占比最多,并表现出多学科化、交叉化和综合化的特征;南海周边国家对研究的贡献最大,以中国学者为最多,但还未形成合作网络。文献多围绕地形构造、气候、水文、生物、矿产资源展开,季风、海洋生物、潮汐是持续的研究热点;2010年开始,南海研究由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化,并由自然属性、宏观资源研究向探讨具体地区、单项资源转变。建议以研究前沿为纽带,开展国际论坛;以基础研究为基石,建设环南海知识网络;以应用研究为方向,与周边国家开展合作;以科研为桥梁,初步探索"南海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文献计量 科研论文 南海命运共同体 南海周边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生态环境合作:机制建设与中国角色 被引量:3
5
作者 任远喆 王晶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98,共17页
伴随着海洋安全研究议程的转变,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南海地区合作的重要议题。为了应对南海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持久挑战,南海周边国家与国际社会建立起多层次的合作机制。然而,由于机制效果不佳、国家间互信缺失、域外大国干扰、... 伴随着海洋安全研究议程的转变,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南海地区合作的重要议题。为了应对南海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持久挑战,南海周边国家与国际社会建立起多层次的合作机制。然而,由于机制效果不佳、国家间互信缺失、域外大国干扰、政策难以协调等困难,南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合作成效并不明显。一直以来,中国在南海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设中扮演着合作理念的贡献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机制建设的引领者三重角色,发挥了重要的负责任大国作用。未来南海生态环境机制建设要在广泛借鉴的基础上突出区域特色,通过务实合作不断累积互信,并尽力消减传统安全的负面冲击。生态环境合作将继续成为南海周边国家整体性合作机制构建的"实验场"和"示范区",也可以成为大国关系的"粘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地区 生态环境合作 机制建设 海洋命运共同体 中国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未来的新能源 被引量:38
6
作者 金庆焕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第11期29-34,77,共7页
现有资料表明 ,全球石油和天然气的后备资源还能维持 40余年 ,因此科技专家将天然气水合物列为未来的新能源。在世界各海域目前已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矿区 82处 ,据地质学家估算 ,各海区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的碳总量是全球所有石油、天然气... 现有资料表明 ,全球石油和天然气的后备资源还能维持 40余年 ,因此科技专家将天然气水合物列为未来的新能源。在世界各海域目前已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矿区 82处 ,据地质学家估算 ,各海区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的碳总量是全球所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的碳总量的 2倍。广州海洋地质局对南海北部陆坡区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 ,高分辨率地震调查资料显示 ,在南海北部陆坡区存在天然气水合物明显的地球物理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新能源 南海北部陆坡 固态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产品分成合同对中国-东盟南海油气合作的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玫黎 杜陈洁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6,共5页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该区域的资源开采因政治原因长期处于无序和低效状态。为维护在南海的主权及其他合法权益,实现能源多元化战略,保障能源安全,中国作为南海区域的大国有必要通过对话与合作来强化在南海区域油气资源开发活动...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该区域的资源开采因政治原因长期处于无序和低效状态。为维护在南海的主权及其他合法权益,实现能源多元化战略,保障能源安全,中国作为南海区域的大国有必要通过对话与合作来强化在南海区域油气资源开发活动的参与程度与话语权。自中国能源公司通过国际投资进入南海以来,与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合作是中国-东盟框架下南海能源合作的典范。印度尼西亚在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以产品分成合同作为典型的法律样本,这也是全球范围内油气合作的典型样本,其主要呈现出较强的灵活性、成熟性以及资源民族主义烙印等特征,这些特征对于中国-东盟在南海的油气合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油气合作 产品分成合同 中国-东盟 印度尼西亚 国际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特色海洋标本馆建设与发展
8
作者 郭伟良 周永灿 +7 位作者 章翔 周智 李二超 顾志峰 骆剑 王世锋 孙云 陈雪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3期278-282,共5页
依托海南丰富的、得天独厚的南海海洋资源,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在原标本室的基础上,建设南海特色海洋标本馆。从标本来源、采集、制作、放置陈列、维护、数字化、共享、可持续发展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南海特色海洋标本馆建设与发展的探索与... 依托海南丰富的、得天独厚的南海海洋资源,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在原标本室的基础上,建设南海特色海洋标本馆。从标本来源、采集、制作、放置陈列、维护、数字化、共享、可持续发展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南海特色海洋标本馆建设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建设的南海特色海洋标本馆在教学、科研、科普、社会服务及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标本馆 南海特色 数字化 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海海洋治理--基于墨家哲学在新型国际关系上的嵌入
9
作者 余吉安 薛芮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90-1200,共11页
立足于中国哲学与地缘政治相融合的视角,通过解构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南海海洋治理问题,对比分析百家争鸣中墨家哲学对南海治理的价值作用,针对南海海洋治理提取墨家哲学的理念要点,尝试构建墨家哲学在南海海洋治理上的实践指导体系,研究表... 立足于中国哲学与地缘政治相融合的视角,通过解构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南海海洋治理问题,对比分析百家争鸣中墨家哲学对南海治理的价值作用,针对南海海洋治理提取墨家哲学的理念要点,尝试构建墨家哲学在南海海洋治理上的实践指导体系,研究表明:1)域内治理目标的不清晰和治理保障的不落地,以及域外大国的介入和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有限,共同造成南海海洋治理的困境。2)南海海洋治理以自然海洋与人文海洋的统一为治理客体,以主权国家为最主要的行为主体,需要国家主体间的协同治理。3)从墨家哲学中提取1个核心要点、3个指导要义和4个关键要素,应用于南海海洋治理。在战略功能上以“兼爱非攻”和“义利一体”为价值取向,打破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局限,以“功利主义”和“志功合一”为行为标准,促进新型国际关系合作;在实操路径上,要嵌入墨家哲学的“法”要素,以规范和标准为牵引,并嵌入墨家哲学的“求”“节”“巧”要素,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洋治理 地缘政治 墨家哲学 新型国际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里亚纳南部弧内坡橄榄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弧前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彦辉 初凤友 +1 位作者 朱继浩 余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0-127,共8页
马里亚纳俯冲带弧内坡由于俯冲的太平洋板片的侵蚀而出露了相当于弧下地幔成分的橄榄岩,这些橄榄岩是研究岛弧岩浆作用及弧下地幔流体交代作用难得的样品。报道了马里亚纳南部关岛以南的弧内坡橄榄岩的矿物组成、主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 马里亚纳俯冲带弧内坡由于俯冲的太平洋板片的侵蚀而出露了相当于弧下地幔成分的橄榄岩,这些橄榄岩是研究岛弧岩浆作用及弧下地幔流体交代作用难得的样品。报道了马里亚纳南部关岛以南的弧内坡橄榄岩的矿物组成、主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这些岩石具有非常难熔的矿物组成:橄榄石具有很高的Mg,斜方辉石中的Al2O3含量极低,尖晶石具有很高的Cr。滑石、蛇纹石和角闪石(透闪石为主,有少量镁角闪石和浅闪石)则指示了流体在中低温度下对橄榄岩的交代作用,并表明流体可能含有较高的SiO2、Al2O3和Na2O。全岩的主量元素中,CaO和Al2O3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很低,而MgO的含量较高(干体系下多在43%左右),显示岩石经历了高度熔融。微量元素中,U和Sr的含量较高,相对富集,可能是来源较浅的板片流体化学特点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里亚纳 橄榄岩 俯冲带 交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服务的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数据共享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洪前 李莎 徐超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56,共8页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出现,数据共享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用云服务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网络软硬件基础资源的集约化运营,能显著降低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成本,提高数据服务平台的稳定性与可扩展性,以及数据共享的高效性。文章研究基于...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出现,数据共享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用云服务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网络软硬件基础资源的集约化运营,能显著降低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成本,提高数据服务平台的稳定性与可扩展性,以及数据共享的高效性。文章研究基于企业级云计算平台(ECCP)利用Visual Database 3.0搭建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数据共享云平台,整合php My Admin等工具,实现异构数据源的统一管理,并通过云硬盘实现数据资源跨终端流转等功能,将数据转化为灵活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南海 科学考察 科学数据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南方”的兴起与中国的立场担当 被引量:23
12
作者 吴志成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3-20,共8页
“全球南方”概念集合了地理空间、世界政治、历史脉络和发展水平等多维内涵,表现为包含多样化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发展水平、利益诉求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集合体。无论是相同的历史遭遇与奋斗历程,还是共同的发展难题和目标... “全球南方”概念集合了地理空间、世界政治、历史脉络和发展水平等多维内涵,表现为包含多样化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发展水平、利益诉求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集合体。无论是相同的历史遭遇与奋斗历程,还是共同的发展难题和目标任务,或是相近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目标,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之间都存在着天然的情感纽带和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国作为全球南方成员的立场定位具有清晰的事实依据和明确的国际共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全球南方国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初心底色、发展振兴的使命目标以及公道正义的共同追求,维护和扩大全球南方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发展空间,共筑全球南方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南方” 命运共同体 发展中国家 中国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全新世以来海平面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预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乐远福 唐立超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共16页
南海北部是南海向陆地过渡的前锋关键地带和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之一,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该地区海平面标志物广泛发育,是开展过去海平面变化研究的理想区域。目前关于南海北部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历史的认识依然存在一定分歧。基于此,通过... 南海北部是南海向陆地过渡的前锋关键地带和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之一,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该地区海平面标志物广泛发育,是开展过去海平面变化研究的理想区域。目前关于南海北部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历史的认识依然存在一定分歧。基于此,通过新增6个珊瑚礁数据,并对南海北部已发表的海平面数据进行年代和高程校正,然后进行相互验证和可靠性分析。同时对监测记录较为连续的12个验潮站的现代海平面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和进一步验证重建结果的可靠性。最后,根据汇编的679个校正和可靠性评估后的海平面数据,重建了南海北部全新世以来,尤其是最近2000 a的海平面变化历史和变化特征。校正和评估后的数据显示:南海北部海平面从早全新世(8211±128)cal a BP的−16.16 m快速上升到6000~7000 cal a BP的1.5~2.5 m,之后波动下降到现今海平面高度。其中在中全新世海平面保持高位震荡约2600 a,而晚全新世南海北部过去2000 a海平面整体呈现出阶段变化过程。首先,在公元0−350年呈下降趋势,然后在公元350−850年海平面快速上升,并在公元880年,海平面处于过去2000 a的最高点(1.05±0.35)m,随后海平面继续下降至公元1850年的(−0.18±0.05)m。之后半个世纪保持水平窄幅波动,直到公元1897年(−0.19±0.05)m后,海平面持续震荡逐渐上升至公元2020年的0.076 m。若以过去百年(公元1925−2020年)和40 a(公元1980−2020年)上升速度(分别为2.35 mm/a和3.55 mm/a)估算,公元2100年南海北部海平面将比现今海平面高0.19~0.28 m。因此,在南海北部沿海低洼地区开展大型工程建设时,需要考虑未来海平面上升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分析发现,基于不同海平面标志物和采用不同重建方法是南海北部全新世以来海平面重建结果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总体上,南海北部中全新世以来海平面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尽管不同地区海平面在时间与高度上存有差异,但是南海北部地区与周边海岸的海平面记录一致,这说明中全新世南海北部高海平面与南海周边地区基本同步,极可能具有全球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全新世 海平面变化 不确定性分析 未来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南参与南海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定位及路径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涛 陈相秒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80-1189,共10页
通过梳理和界定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倡议的具体内涵与外延,发现南海在为国家间海洋争端友好协商和平解决创造范例,给区域蓝色伙伴关系建设提供经验,探索构建以规则为基础的区域安全新秩序3个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具体到海南,其在南... 通过梳理和界定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倡议的具体内涵与外延,发现南海在为国家间海洋争端友好协商和平解决创造范例,给区域蓝色伙伴关系建设提供经验,探索构建以规则为基础的区域安全新秩序3个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具体到海南,其在南海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中承担着空间、功能、角色3个方面的特殊定位。海南虽然面临内生性挑战和外部干扰因素的双重阻力,但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创新性的产业规划,有望把自身先天具有的地缘优势、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自由贸易港赋予的制度创新和政策红利等转化为参与南海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实际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命运共同体 南海 海南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越外交七十年: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2
15
作者 成汉平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83,共8页
当今,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以及新冠疫情正在不断冲击着地缘政治和经济结构,传统的价值链被不断解构,国际与地区秩序重新洗牌的风险持续增大。一些历史性因素极易被民族主义情绪所左右,导致国与国传统的友好关系遭受冲击。在中越建交70周年... 当今,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以及新冠疫情正在不断冲击着地缘政治和经济结构,传统的价值链被不断解构,国际与地区秩序重新洗牌的风险持续增大。一些历史性因素极易被民族主义情绪所左右,导致国与国传统的友好关系遭受冲击。在中越建交70周年之际,一方面,政治互信对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高层引领是政治互信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应以"邻里之道"来管控处理好有关分歧,其中,疏导舆论是非常重要的举措。此外,注重推动民间外交,不断丰富中越传统友谊内涵,塑造中国在包括越南在内的周边国家良好的文化和政治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中越外交 南海问题 “邻里之道” 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