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ss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plane problem of a double-layered thick-walled cylinder subjected to a type of non-uniform distributed pressure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庆良 吕爱钟 +2 位作者 高永涛 吴顺川 张宁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2074-2082,共9页
The stress state around circular openings,such as boreholes,shafts,and tunnels,is usually needed to be evaluated.Solutions for stresses,strains and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ies of pressurized hollow cylinder are common... The stress state around circular openings,such as boreholes,shafts,and tunnels,is usually needed to be evaluated.Solutions for stresses,strains and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ies of pressurized hollow cylinder are common cases.Stress analytical method for plane problem of a double-layered thick-walled cylinder subjected to a type of non-uniform pressure on the outer surface and uniform radial pressure on the inner surface is given.The power series method of complex function is used.The stress analytical solution is obtained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two layers of a cylinder are fully contacted.The distributions of normal and tangential contact stress along the interface,tangential stress on the inner boundary and stresses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at θ=0°,45° and 90°,are obtained.An example indicates that,when th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inner layer of a double-layered thick-walled cylinder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outer layer,the tangential stress is smaller than that in the corresponding point for a traditional cylinder composed of homogeneous materials.In that way,stress concentration at the inner surface can be alleviated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s more uniform.This is a capable way to enhance the elastic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ick-walled cylin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ck-walled cylinder stress analytical solution 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 non-uniform distributed pressure stressconcentration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elastic modul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筒内壁高频感应熔覆铜合金温度场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2
作者 李海宁 张周周 +1 位作者 刘佳 何龙龙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7,共6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的电磁-热耦合技术,建立了液压缸筒内壁高频感应熔覆铜合金的温度场模型,研究了其温度场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际感应熔覆试验对所提数值模型进行了冶金结合处显微组织观察与硬度等性能参数的验证。结果表明,在感应... 采用有限元方法的电磁-热耦合技术,建立了液压缸筒内壁高频感应熔覆铜合金的温度场模型,研究了其温度场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际感应熔覆试验对所提数值模型进行了冶金结合处显微组织观察与硬度等性能参数的验证。结果表明,在感应熔覆铜合金过程中,电流大小、频率和感应加热时间对缸筒内壁高频感应熔覆铜合金温度场的分布有明显影响。在电流为3500 A、频率为200 KHz、加热时间4 s的工况下对缸筒基体热影响最小,熔覆层和基体的冶金结合良好,无过烧与气孔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筒内壁 感应熔覆 温度分布 冶金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起落架收放作动筒密封性能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3
3
作者 祖挥程 郭宇称 +1 位作者 鲍益东 孙同明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针对维护过程中经常发现的起落架收放作动筒渗漏故障的问题,采用干涉调整技术建立飞机起落架收放作动筒密封结构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分析模型。为解决橡胶网格畸变问题,提出一种网格映射技术,利用拉格朗日插值算法映射结点的应力应变场,... 针对维护过程中经常发现的起落架收放作动筒渗漏故障的问题,采用干涉调整技术建立飞机起落架收放作动筒密封结构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分析模型。为解决橡胶网格畸变问题,提出一种网格映射技术,利用拉格朗日插值算法映射结点的应力应变场,并采用Abaqus二次开发平台基于该方法进行二次开发。从配合间隙和飞机起降时产生的瞬间高压两方面分析密封结构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瞬间高压导致橡胶圈的最大剪切应力超出了最大允许值,并出现橡胶圈咬伤失效。提出加装氟塑料圈的组合密封改进方案,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橡胶圈所受最大剪切应力小于最大允许剪切应力,显著降低了因剪切应力过大而咬伤橡胶圈的风险。试验结果证实了组合密封结构可显著提升的飞机起落架收放作动筒密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动筒 密封性能 网格映射 橡胶密封圈 组合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声学覆盖层吸声性能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阮久文 陶猛 王广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GA-BP)对声学覆盖层吸声性能的预测的方法。基于含圆柱型空腔吸声覆盖层的二维解析理论的简化计算方法,通过使用吸声覆盖层粘弹性阻尼材料的密度、杨氏模量、泊松比、损失因子等参数推导出圆柱...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GA-BP)对声学覆盖层吸声性能的预测的方法。基于含圆柱型空腔吸声覆盖层的二维解析理论的简化计算方法,通过使用吸声覆盖层粘弹性阻尼材料的密度、杨氏模量、泊松比、损失因子等参数推导出圆柱-圆台组合型空腔覆盖层的反射系数,生成样本集。将GA-BP的适应度函数中搭建BP神经网络(BPNN)的部分用一种计算方法代替,用该方法计算后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误差的平方和作为适应度函数值,减少了GA-BP的寻优时间。预测结果表明GA-BP预测模型的对含圆柱空腔吸声覆盖层的性能预测是可行的,GA-BP预测值优于BPNN,稳定性更高,更接近于理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圆台组合型空腔覆盖层 二维解析理论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球柱结合壳焊接残余应力及热处理研究
5
作者 李天祎 李良碧 +2 位作者 韩越 张博文 葛可可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9,共7页
钛合金球柱结合壳形成的耐压结构在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等的应用上不断增加。一般钛合金球柱结合壳由半球壳和柱壳焊接加工而成,其焊接残余应力可能会对耐压结构的强度产生影响,易导致结构的安全性问题。本文首先基于热弹塑性基本原理,使用... 钛合金球柱结合壳形成的耐压结构在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等的应用上不断增加。一般钛合金球柱结合壳由半球壳和柱壳焊接加工而成,其焊接残余应力可能会对耐压结构的强度产生影响,易导致结构的安全性问题。本文首先基于热弹塑性基本原理,使用Ansys APDL二次开发程序,将给定温度法和生死单元法结合,计算钛合金对接焊平板焊后残余应力,并将其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在两者结果较为一致的基础上,采用同样的方法研究钛合金球柱结合壳环焊缝残余应力,同时对其进行焊后热处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钛合金球柱结合壳内壳表面横向残余应力呈双峰分布,而外壳表面具有较大横向压应力,内外壳表面均具有较大的纵向残余应力。焊后热处理能大程度消除焊后残余应力。研究内容对工程中球柱形耐压结构的设计制造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柱结合壳 焊接残余应力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组合式循环神经网络的内燃机缸套表面磨损量预测方法
6
作者 张永芳 侯丕鸿 +4 位作者 杨鑫亮 陈锐搏 康建雄 邢志国 吕延军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4,共10页
缸套作为内燃机的关键部件,其磨损状况直接影响内燃机活塞-缸套系统的服役性能.为了准确预测内燃机缸套表面的磨损状况,本文中提出了1种多尺度组合式的循环神经网络(MIXRNN)模型,该模型融合了多尺度特征提取技术与组合式循环神经网络(R... 缸套作为内燃机的关键部件,其磨损状况直接影响内燃机活塞-缸套系统的服役性能.为了准确预测内燃机缸套表面的磨损状况,本文中提出了1种多尺度组合式的循环神经网络(MIXRNN)模型,该模型融合了多尺度特征提取技术与组合式循环神经网络(RNN)架构,通过捕捉和学习缸套磨损过程中的时序特征及其动态关系,使其具备了非线性磨损量回归的能力.基于内燃机缸套实际运行数据的测试表明:该模型在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根均方误差及决定系数等性能指标上显著优于传统的RNN及其变体模型,尤其在处理小样本数据集和长时间序列数据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为内燃机活塞-缸套系统的剩余寿命预测和服役性能评估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缸套 磨损量预测 多尺度特征 组合式循环神经网络 小样本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收获机螺旋交错排布式脱粒滚筒设计与试验
7
作者 江涛 李海同 +3 位作者 黄鸣辉 张敏 金梅 关卓怀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324,共11页
针对履带式谷物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对物料打击力度大、脱出物细碎化程度高,导致清选筛面杂余多易堆积,影响籽粒透筛,造成清选损失率高以及功率消耗大等问题,通过优化齿杆及脱粒元件的结构和排布,设计了螺旋交错排布式脱粒滚筒,减少了滚... 针对履带式谷物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对物料打击力度大、脱出物细碎化程度高,导致清选筛面杂余多易堆积,影响籽粒透筛,造成清选损失率高以及功率消耗大等问题,通过优化齿杆及脱粒元件的结构和排布,设计了螺旋交错排布式脱粒滚筒,减少了滚筒载荷波动,降低了脱粒元件对物料的冲击强度,有利于减少物料的破碎和断裂。通过离散元仿真试验与台架试验分析了脱出物籽粒分布规律,对比分析了茎秆在原机滚筒和所设计螺旋滚筒内的运移速度以及滚筒受到的扭矩。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当滚筒转速为750 r/min时,茎秆在所设计螺旋滚筒内的运移速度提升23.5%,更利于物料向后输送,平均扭矩下降29.2%,且扭矩波动变化更小,脱粒作业稳定性更好。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螺旋滚筒脱出物茎秆断裂和细碎化程度更低,减轻了筛面负荷,提升了籽粒透筛概率,清选损失率平均降低22.8%。在相同作业条件下,配置螺旋滚筒的联合收获机平均油耗下降18.1%。仿真试验与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螺旋交错排布式脱粒滚筒有助于减少作业损失,提升作业效率,降低脱粒功耗,能够满足履带式联合收获机高效低损低功耗的作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脱粒滚筒 螺旋交错排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层钢板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复合井壁受力特性与支护结构参数优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慕青松 王飞 邱智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0-675,共6页
针对内层钢板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复合井壁的厚度设计,以受均匀围压的内层钢板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复合井壁得出的弹性解析解为基础,对内层钢板采用Mises屈服准则,外层高强度混凝土采用统一强度理论,研究复合井壁的初始屈服临界状态.以内层钢... 针对内层钢板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复合井壁的厚度设计,以受均匀围压的内层钢板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复合井壁得出的弹性解析解为基础,对内层钢板采用Mises屈服准则,外层高强度混凝土采用统一强度理论,研究复合井壁的初始屈服临界状态.以内层钢板和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均未屈服为条件,提出复合井壁的设计流程.结果表明,当内半径、围压以及材料给定时,存在外半径和分层半径的最佳取值范围,在此范围内选择外半径和对应的分层半径,内层钢板和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均不会达到屈服.与模型试验进行对比,发现试验中内半径、外半径、分层半径和材料给定的复合井壁,当围压等于设计围压时,外半径和分层半径处于最佳取值范围;当围压继续增大时,外层高强度混凝土先于内层钢板屈服.弹性解与屈服准则相结合,得到复合井壁设计流程为:通过规范及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井壁内半径和围压值,选定复合井壁的材料,采用屈服准则求得外半径和分层半径的最佳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准则 复合井壁 组合厚壁筒 井壁设计 弹性应力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常流和振荡流共同作用下半浸没柱体水动力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滕艳 任浩杰 +4 位作者 沈佳威 牛智搏 张萌萌 许玉旺 宋斌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43-1653,共11页
顺应式的漂浮柔性圆柱型结构物,如深海养殖结构物的浮圈结构、波浪能发电装置的浮体部分等,大多是半浸没的。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对半浸没圆柱的水动力特性了解较少,也使这些新型结构物在设计和分析时面临着载荷输入不确定性的难题。本... 顺应式的漂浮柔性圆柱型结构物,如深海养殖结构物的浮圈结构、波浪能发电装置的浮体部分等,大多是半浸没的。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对半浸没圆柱的水动力特性了解较少,也使这些新型结构物在设计和分析时面临着载荷输入不确定性的难题。本文通过定常流和振荡流共同作用下半浸没柱体模型实验,开展半浸没柱体水动力载荷特性研究。实验中,由拖车带动半浸没柱体向前运动模拟等效定常流场,强迫柱体以不同振幅和周期振荡来模拟等效振荡流场。实验结果表明,在来流作用下半浸没柱体不可避免会遭受显著的平均升力作用,远大于其所受阻力载荷。研究揭示了水动力系数与多敏感参数的影响关系,确证了KC数对水动力系数影响较弱,总傅汝德数是水动力系数的主控参数,初步建立了流致半浸没柱体水动力载荷系数模型。本文工作可为相关海洋结构物的设计提供有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浸没柱体 组合流 水动力系数 满溢 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移动式液压支架外加载及比压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锐 刘欣科 +2 位作者 杨建新 唐小龙 王阳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19,共6页
为解决液压支架让缩性能、底座比压等测试项目的检测检验以及现有液压支架试验装置无法进行外加载的技术难题,设计了一种可移动式液压支架外加载及比压测试装置。该装置采用12根气液组合功能加载油缸作为外加载动力源及比压测试数据采... 为解决液压支架让缩性能、底座比压等测试项目的检测检验以及现有液压支架试验装置无法进行外加载的技术难题,设计了一种可移动式液压支架外加载及比压测试装置。该装置采用12根气液组合功能加载油缸作为外加载动力源及比压测试数据采集元件,可分别用于外加载和底座比压测试。外加载测试时,利用基于高精度刚性液压同步油缸调整技术的多缸同步加载实现测试装置的外加载功能;比压测试时,根据试验装置承载外载荷时不同区段的“气弹簧”沉降位移及压力数据的相互关系得到比压分布数值。通过在不同的试验台对不同规格液压支架进行让缩性能和比压测试试验,发现外加载测试过程平稳、比压测试数据采集快捷准确。实际测试表明,该装置具备在不同的液压支架试验装置间进行共享使用的功能,可有效解决液压支架外加载及比压测试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加载 比压测试 气液组合功能加载油缸 可移动式 液压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深盲小孔管电极电解加工试验研究
11
作者 余宏兵 李宏洲 +6 位作者 周亮 房晓龙 王渭 陈凤官 明友 耿圣陶 叶晓节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109,共7页
针对瓶口阀铝合金阀体深盲小孔难加工问题,应用管电极电解加工方法解决该问题。为提高铝合金深盲小孔管电极电解加工稳定性,仿真分析了不同电极进给速度下加工间隙内电场、流场的分布规律;以6061铝合金为对象,使用内径为0.6 mm、外径为1... 针对瓶口阀铝合金阀体深盲小孔难加工问题,应用管电极电解加工方法解决该问题。为提高铝合金深盲小孔管电极电解加工稳定性,仿真分析了不同电极进给速度下加工间隙内电场、流场的分布规律;以6061铝合金为对象,使用内径为0.6 mm、外径为1.0 mm的管电极进行电解加工,研究了初始间隙、电极进给速度以及电极旋转对管电极电解加工的影响。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电极进给速度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铝合金深盲小孔的稳定加工,电极进给速度大于1.4 mm/min时孔底易形成凸起,电极进给速度小于1.0 mm/min时孔底易形成凹坑;初始间隙取0.3 mm能获得质量更好的孔口形貌;电极旋转有利于产物和热量的排出,从而提高加工精度。采用最优参数加工得到了孔间距为2.46 mm、平均直径为1.28 mm的密集孔和平均直径为1.29 mm、深度为50 mm的深盲小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口阀 管电极电解加工 深盲小孔加工 加工稳定性 加工间隙 电极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差速双层圆筒筛清选装置设计与试验
12
作者 张春伟 卢富运 耿令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113,共8页
针对燕麦联合收获机风机-双层平面振动筛清选装置因脱出物湿度大、含杂率高、易造成筛间堵塞等问题,根据燕麦的物理特性设计一种与离心风机配合使用的差速双层圆筒筛清选装置。该装置通过两层圆筒筛网的差速反转减轻两筛间的堵塞现象,... 针对燕麦联合收获机风机-双层平面振动筛清选装置因脱出物湿度大、含杂率高、易造成筛间堵塞等问题,根据燕麦的物理特性设计一种与离心风机配合使用的差速双层圆筒筛清选装置。该装置通过两层圆筒筛网的差速反转减轻两筛间的堵塞现象,采用筛内助流装置提高作业效率。深入分析燕麦在圆筒筛中的动态运动特性,对双层圆筒筛的结构进行设计。在对圆筒筛转速、有效筛分面积、助流装置参数进行详细分析计算基础上,以坝莜1号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选取圆筒筛倾角、圆筒筛转速和风机转速为试验因素,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圆筒筛倾角为3°、圆筒筛转速为51 r/min、风机转速为1403 r/min时,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分别为2.15%和1.54%。该研究优化双层圆筒筛的结构,提高圆筒筛的清选性能,为燕麦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差速 双层圆筒筛 清选装置 联合收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轴流双滚筒脱粒分离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3
13
作者 徐立章 李耀明 +1 位作者 马朝兴 李洪昌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5-58,共4页
详细论述了一种横轴流双滚筒脱粒分离装置的总体结构、脱粒滚筒与凹板的设计方案,脱粒滚筒采用短纹杆-板齿结构,分离滚筒采用带螺旋叶片钉齿滚筒结构。室内台架试验表明,该装置可适合较大喂入量、难脱水稻脱粒分离,具有脱净率高、夹带... 详细论述了一种横轴流双滚筒脱粒分离装置的总体结构、脱粒滚筒与凹板的设计方案,脱粒滚筒采用短纹杆-板齿结构,分离滚筒采用带螺旋叶片钉齿滚筒结构。室内台架试验表明,该装置可适合较大喂入量、难脱水稻脱粒分离,具有脱净率高、夹带损失率小、脱出物中含杂率小且分布均匀等特点。田间性能测试表明:当收获单产11625 kg/hm2的粳稻,喂入量为4.32 kg/s时,该机总损失率为1.94%、脱粒损失率0.89%、破碎率0.84%、含杂率0.20%,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联合收获机 轴流 双滚筒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轴流联合收割机切流脱粒分离装置的研制与试验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耀明 贾毕清 +2 位作者 徐立章 乔明光 赵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3-96,共4页
为了分析纵轴流联合收割机切流脱粒分离装置的脱粒分离性能,在自行研制的纵轴流脱粒分离清选试验台上,对钉齿和刀形齿切流脱粒分离装置进行了台架试验,测定了切流脱粒滚筒、强制喂入轮以及纵轴流复脱滚筒的功耗,分析切流脱粒分离装置的... 为了分析纵轴流联合收割机切流脱粒分离装置的脱粒分离性能,在自行研制的纵轴流脱粒分离清选试验台上,对钉齿和刀形齿切流脱粒分离装置进行了台架试验,测定了切流脱粒滚筒、强制喂入轮以及纵轴流复脱滚筒的功耗,分析切流脱粒分离装置的结构和运动参数对籽粒脱粒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切流脱粒分离装置的籽粒脱净率范围约为67.19%~82.37%,功耗约占脱粒总功耗的20%,刀形齿式切流脱粒滚筒消耗的功率较少,采用切流与纵轴流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的小麦脱净率均能达到99.90%以上,夹带损失率小于0.25%,配置刀形齿式切流脱粒滚筒的切流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总功耗较少,强制喂入轮和纵轴流复脱滚筒的功耗分别约占脱粒总功耗的14%和66%,研究结果对纵轴流联合收割机的研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割机 分离 功耗 脱粒滚筒 脱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参数试验与优化!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耀明 周伟 +2 位作者 徐立章 孙韬 唐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67,92,共7页
为解决全喂入式联合收获机收获秆青叶茂难脱高产水稻时脱粒分离损失大且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设计了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在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试验台上,通过对比试验分别对凹板筛栅条轴向间距、顶盖导向板个数和滚筒轴间距进行... 为解决全喂入式联合收获机收获秆青叶茂难脱高产水稻时脱粒分离损失大且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设计了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在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试验台上,通过对比试验分别对凹板筛栅条轴向间距、顶盖导向板个数和滚筒轴间距进行了优选,得到优选结构参数为:第Ⅰ切流、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凹板筛栅条轴向间距分别为10 mm、16 mm和16 mm,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顶盖导向板的个数都为4个,第Ⅰ切流和第Ⅱ横轴流以及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滚筒轴间距分别为645 mm和667.5 mm;在得到的优选结构参数下,以喂入量、脱粒间隙和滚筒转速为试验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极差分析得出试验范围内切双横流水稻脱粒分离装置的优选工作参数为:喂入量为5 kg/s,第Ⅰ切流、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脱粒间隙分别为40 mm、35 mm和40 mm,第Ⅰ切流、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滚筒转速分别为550 r/min、600 r/min和750 r/min。在此参数下,得到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的性能指标为:未脱净率0.05%,夹带损失率0.36%,脱粒总损失率0.41%,第Ⅰ切流、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脱粒滚筒功耗分别为3.33 k W、21.26 k W和12.58 k W,脱粒滚筒总功耗37.17 k W,脱出物杂余质量分数14.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水稻 多滚筒 脱粒分离 试验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收割机脱粒滚筒的PID恒速控制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国栋 李勇智 +1 位作者 张际先 桑正中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8-50,共3页
对联合收割机轴流式脱粒滚筒的控制问题进行了讨论,给出了脱粒滚筒恒速控制模型。以联合收割机的行走速度为控制量,在作物密度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无级变速装置改变行走速度,保持喂入量恒定,从而控制滚筒转速稳定。设计了PID恒速... 对联合收割机轴流式脱粒滚筒的控制问题进行了讨论,给出了脱粒滚筒恒速控制模型。以联合收割机的行走速度为控制量,在作物密度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无级变速装置改变行走速度,保持喂入量恒定,从而控制滚筒转速稳定。设计了PID恒速控制器,给出了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割机 脱粒滚筒 恒速控制 仿真 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试验台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耀明 许太白 +1 位作者 徐立章 赵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98,共4页
为研究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的脱粒分离性能,设计了多滚筒脱粒分离试验台。该试验台采用模块化结构,可组合成多种形式的脱粒分离装置,同时以工控机和信号采集卡为控制系统核心,用VC++编写测控软件对工作部件的转速、扭矩、功率等参数进行... 为研究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的脱粒分离性能,设计了多滚筒脱粒分离试验台。该试验台采用模块化结构,可组合成多种形式的脱粒分离装置,同时以工控机和信号采集卡为控制系统核心,用VC++编写测控软件对工作部件的转速、扭矩、功率等参数进行实时采集、显示、处理和分析,获得在不同工况下的脱粒分离性能指标。在多滚筒脱粒分离试验台上对横轴流三滚筒脱粒分离装置进行了试验。该试验台能模拟和再现多滚筒脱粒分离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台 联合收获机 多滚筒 脱粒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凹板间隙调节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2
18
作者 李耀明 王建鹏 +3 位作者 徐立章 唐忠 徐正华 王克玖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8-75,共8页
为解决联合收获机在田间作业时因喂入量波动而导致作业性能下降及脱粒滚筒堵塞等问题,用凹板筛后侧油缸油压力表征脱粒滚筒负荷,设计了由凹板间隙调节系统和凹板筛后侧油压力采集系统组成的脱粒滚筒负荷监测和凹板间隙调节装置。田间试... 为解决联合收获机在田间作业时因喂入量波动而导致作业性能下降及脱粒滚筒堵塞等问题,用凹板筛后侧油缸油压力表征脱粒滚筒负荷,设计了由凹板间隙调节系统和凹板筛后侧油压力采集系统组成的脱粒滚筒负荷监测和凹板间隙调节装置。田间试验中,采用油压传感器测量凹板筛后侧油压力,并通过STM32单片机对测得的油压信号进行采集并保存,分别分析了喂入量和凹板间隙对油压力以及脱粒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凹板筛后侧油缸油压力和脱粒分离损失率随喂入量增大而增大,喂入量从3.4 kg/s增大到6.0 kg/s时,凹板筛后侧油缸油压力从732 N增加到1 114 N,脱粒分离总损失率由0.54%增加到1.08%。在额定喂入量为6.0 kg/s条件下,凹板筛后侧左右两个油缸的油压波动范围为450~660 N,且两侧油缸压力一致。另外,凹板筛后侧油缸油压力随凹板间隙增大而减小,脱粒分离总损失率随着凹板间隙的增大而增大,凹板间隙从35 mm增大到45 mm时,凹板筛后侧油缸油压力从1 114 N降到758 N,脱粒分离总损失率由1.08%增加到1.31%。在喂入量为6.0 kg/s、凹板间隙为35 mm时,脱粒分离总损失率仅为1.08%,整机性能最佳,此时凹板筛后侧油缸油压力的变化范围为900~1 320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脱粒滚筒 凹板间隙调节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模糊控制系统 被引量:14
19
作者 倪军 毛罕平 程秀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3-87,92,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VHDL语言描述、FPGA实现的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模糊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法。建立脱粒滚筒模糊推理规则和控制器算法结构,完成了控制器的VHDL模块化设计,并通过MAX+PLUSII开发平台,对各模块进行时序与功能仿真,实现了脱粒... 提出了一种基于VHDL语言描述、FPGA实现的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模糊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法。建立脱粒滚筒模糊推理规则和控制器算法结构,完成了控制器的VHDL模块化设计,并通过MAX+PLUSII开发平台,对各模块进行时序与功能仿真,实现了脱粒滚筒智能控制技术的单片集成。结果表明:用FPGA实现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模糊控制器,时序验证方便,而且推理速度快、修改灵活、系统集成度高,是实现智能控制策略的一种新的有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脱粒滚筒 模糊控制 VHDL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的性能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耀明 孙韬 徐立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6-43,共8页
为了获取适合联合收获机多滚筒油菜脱粒分离装置的结构方式和工作参数,该文在自行研制的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试验台上进行不同喂入量、不同滚筒转速、不同脱粒凹板间隙和不同脱粒齿杆时的切轴流滚筒与横轴流滚筒组合式双滚筒脱粒分离装置... 为了获取适合联合收获机多滚筒油菜脱粒分离装置的结构方式和工作参数,该文在自行研制的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试验台上进行不同喂入量、不同滚筒转速、不同脱粒凹板间隙和不同脱粒齿杆时的切轴流滚筒与横轴流滚筒组合式双滚筒脱粒分离装置(简称切轴双滚筒脱粒分离装置)与切轴流滚筒与双横轴流滚筒组合式3滚筒脱粒分离装置(简称切轴轴3滚筒脱粒分离装置)的脱粒分离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切轴轴3滚筒脱粒分离装置,在喂入量为1.8kg/s,切轴流滚筒、第Ⅰ横轴流滚筒、第Ⅱ横轴流滚筒的转速依次为800、850和900r/min、凹板间隙依次为20、25和30mm、脱粒齿杆均为3排钉齿的组合方案为脱粒分离装置的脱粒损失率最小的最优组合;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喂入量和滚筒转速是影响脱粒分离装置脱粒损失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研制多滚筒油菜联合收获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联合收获机 农作物 多滚筒 脱粒分离 油菜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