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O-ZrO_(2)-MgAl_(2)O_(4)质耐火材料性能的研究
1
作者 刘中飞 吴锋 +4 位作者 梁效诚 孙家朐 裴宇航 罗旭东 袁其琛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了克服RH精炼炉用耐火材料苛刻的使用环境,以特级菱镁矿、脱硅锆和镁铝尖晶石为原料预合成镁锆尖晶石,然后与不同粒级的电熔镁砂混合、成型、烘干、煅烧制备出MgO-ZrO_(2)-MgAl_(2)O_(4)质耐火材料。研究了预合成镁锆尖晶石加入量(加... 为了克服RH精炼炉用耐火材料苛刻的使用环境,以特级菱镁矿、脱硅锆和镁铝尖晶石为原料预合成镁锆尖晶石,然后与不同粒级的电熔镁砂混合、成型、烘干、煅烧制备出MgO-ZrO_(2)-MgAl_(2)O_(4)质耐火材料。研究了预合成镁锆尖晶石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对MgO-ZrO_(2)-MgAl_(2)O_(4)质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预合成镁锆尖晶石加入量的增加,MgO-ZrO_(2)-MgAl_(2)O_(4)质耐火材料的体积密度逐渐增大,显气孔率、线收缩率和常温抗折强度逐渐减小,抗渗透性逐渐提高,而抗侵蚀性略微降低。2)当预合成镁锆尖晶石加入量(w)为20%时,MgO-ZrO_(2)-MgAl_(2)O_(4)质耐火材料具有较低的线膨胀系数,并表现出最优的断裂韧性和抗热震性。综合来看,预合成镁锆尖晶石的最佳加入量(w)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精炼炉 Mgo-Zro_(2)-MgAl_(2)o_(4) 预合成镁锆尖晶石 抗热震性 线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Fe_(2)O_(4) 改性清淤污泥透水砖对初期雨水典型污染物净化效果及其吸附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小婷 张翔凌 +5 位作者 李栩灏 朱浩 胡美艳 毛斌 雷晓芸 秦耀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1,共6页
为将水体清淤污泥有效资源化利用,并同步解决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问题,合成ZnFe_(2)O_(4)用于改性清淤污泥透水砖。运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改性前后清淤污泥透水砖进行材料表征,分析表面形貌、元素组... 为将水体清淤污泥有效资源化利用,并同步解决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问题,合成ZnFe_(2)O_(4)用于改性清淤污泥透水砖。运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改性前后清淤污泥透水砖进行材料表征,分析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及晶体结构;通过ZnFe_(2)O_(4)掺混比试验筛选最优配比,并开展初期雨水径流净化试验及吸附试验。结果表明:1)ZnFe_(2)O_(4)改性大幅提升了清淤污泥透水砖对悬浮物和磷酸盐的理论最大吸附量;2)改性前后清淤污泥透水砖对磷酸盐的吸附趋于单分子层吸附,且为自发吸热过程;3)未改性清淤污泥透水砖对悬浮物的吸附过程符合多分子层吸附,而ZnFe_(2)O_(4)改性清淤污泥透水砖更符合单分子层吸附;4)ZnFe_(2)O_(4)改性清淤污泥透水砖对悬浮物和磷酸盐的吸附性能及净化效果均明显优于未改性清淤污泥透水砖,可作为功能性透水铺装材料应用于海绵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Fe_(2)o_(4) 尖晶石 透水砖 雨水净化 海绵城市 改性清淤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X_(2)O_(4)(X=Cr、Fe、Mn)型尖晶石B位点阳离子对乙烷化学链氧化脱氢生成乙烯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晓岑 王雪梅 +7 位作者 幸子凡 毛敏 宋达 李杨 龙涛 周宇超 陈佩丽 何方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6-1019,共14页
化学链循环氧化脱氢技术(CL-ODH)是一个多功能的平台,它可以利用载氧体中晶格氧的选择性氧化这一特性,实现乙烷向乙烯的高值化转化。本研究探讨了MgX_(2)O_(4)(X=Cr、Fe或Mn)型尖晶石载氧体中B位元素对乙烷CL-ODH性能的影响。采用固定床... 化学链循环氧化脱氢技术(CL-ODH)是一个多功能的平台,它可以利用载氧体中晶格氧的选择性氧化这一特性,实现乙烷向乙烯的高值化转化。本研究探讨了MgX_(2)O_(4)(X=Cr、Fe或Mn)型尖晶石载氧体中B位元素对乙烷CL-ODH性能的影响。采用固定床和H_(2)-TPR、O_(2)-TPD、TG、原位拉曼、SEM、TEM等方法对MgX_(2)O_(4)尖晶石进行了性能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MgCr_(2)O_(4)仅释放微量表面吸附氧,更倾向于催化乙烷转化为焦炭和氢气。MgFe_(2)O_(4)通过提供更多的表面晶格氧,促进乙烷深度氧化成CO_(2)。MgMn_(2)O_(4)载氧体在乙烷CL-ODH反应中能够释放出大量的体相晶格氧,它可以选择性燃烧氢气以推进反应正向进行,增加乙烯的选择性,实现了73.72%的乙烷转化率和81.46%的乙烯选择性。此外,MgMn_(2)O_(4)催化剂在乙烷CL-ODH反应中进行了30次的氧化还原循环实验,表现出稳定的反应性能,在整个循环测试中乙烯收率大约为62.00%。MgX_(2)O_(4)尖晶石氧化物中B位元素影响了其晶格氧的供应能力,从而影响了其在乙烷CL-ODH反应中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烷CL-oDH MgX_(2)o_(4)尖晶石型载氧体 乙烷生产乙烯 MgMn_(2)o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Al_(0.08)Mn_(1.92)O_(4)单晶颗粒形貌演变及电化学性能
4
作者 朱琴 马姣 +6 位作者 钱志慧 罗宇旭 郭昱娇 向明武 刘晓芳 宁平 郭俊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49-1562,共14页
联合元素掺杂和形貌调控策略,采用固相燃烧法和不同焙烧温度处理合成LiAl_(0.08)Mn_(1.92)O_(4)正极材料。实验结果表明,Al掺杂和焙烧温度的变化未改变LiMn_(2)O_(4)的相结构,随着温度的升高,结晶性增强,颗粒尺寸增大,其中焙烧温度650... 联合元素掺杂和形貌调控策略,采用固相燃烧法和不同焙烧温度处理合成LiAl_(0.08)Mn_(1.92)O_(4)正极材料。实验结果表明,Al掺杂和焙烧温度的变化未改变LiMn_(2)O_(4)的相结构,随着温度的升高,结晶性增强,颗粒尺寸增大,其中焙烧温度650℃是形成截断八面体单晶颗粒形貌的关键温度,750℃是颗粒突然变大的突变温度。650℃优化焙烧温度下焙烧的LiAl_(0.08)Mn_(1.92)O_(4)形成了较完整的包含(111)、(110)和(100)晶面的截断八面体单晶颗粒形貌,表现出优良的电化学和动力学性能。在1C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2.0 mAh·g^(-1),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72.9%,在5C和10C倍率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07.1和100.4 mAh·g^(-1),经2000次长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52.2%和53.5%。并且具有最小氧化还原峰电位差(ΔE_(p2),循环前后分别为0.109和0.114 V)、最小电荷转移电阻(R_(ct),循环前后分别106.49和125.49Ω)及较大的锂离子扩散系数(D_(Li^(+))=1.72×10^(-16)cm^(2)·s^(-1)),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可逆性和较快的锂离子扩散速率。Al掺杂和单晶截断八面体颗粒形貌既有效抑制了LiMn_(2)O_(4)的Jahn-Teller畸变,又降低了Mn溶解,提高了材料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LiMn_(2)o_(4) AL掺杂 固相燃烧法 焙烧温度 形貌调控 截断八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 O_(3)-MgAl_(2) O_(4)复相骨料对刚玉-尖晶石浇注料抗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志强 徐国涛 +6 位作者 雷中兴 彭肖仟 郑吉红 刘黎 王心一 刘毅 徐炎明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为研究Al_(2)O_(3)-MgAl_(2)O_(4)复相骨料对刚玉-尖晶石浇注料抗渣性能的影响,在基质中添加与不添加尖晶石细粉的2种情况下,分别以板状刚玉骨料和Al_(2)O_(3)-MgAl_(2)O_(4)复相骨料制备了刚玉-尖晶石浇注料。先利用FactSage反应热力... 为研究Al_(2)O_(3)-MgAl_(2)O_(4)复相骨料对刚玉-尖晶石浇注料抗渣性能的影响,在基质中添加与不添加尖晶石细粉的2种情况下,分别以板状刚玉骨料和Al_(2)O_(3)-MgAl_(2)O_(4)复相骨料制备了刚玉-尖晶石浇注料。先利用FactSage反应热力学软件计算了1600℃时板状刚玉和Al_(2)O_(3)-MgAl_(2)O_(4)复相骨料与熔渣之间的反应热力学,并采用浸泡法研究了2种骨料的抗渣性能,再采用静态坩埚法研究了2种骨料对浇注料抗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板状刚玉骨料相比,Al_(2)O_(3)-MgAl_(2)O_(4)复相骨料侵蚀层中的裂纹细而少,遭受熔渣侵蚀后不易剥落,其过渡层中既有CA 6相也有尖晶石相,而且尖晶石相中固溶有Fe、Mn元素,该骨料不仅通过形成CA 6层来阻挡熔渣侵蚀,而且通过尖晶石吸收熔渣中FeO、MnO等物质而降低熔渣的黏度,进而起到抵抗熔渣侵蚀的作用。由Al_(2)O_(3)-MgAl_(2)O_(4)复相骨料替代板状刚玉骨料,浇注料试样的侵蚀和渗透面积百分率均有所降低,尤其在基质和骨料中同时引入尖晶石可更加有效地提高刚玉-尖晶石浇注料的抗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MgAl_(2)o_(4)复相骨料 板状刚玉 刚玉-尖晶石浇注料 抗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Al共掺杂和形貌调控制备LiMn_(2)O_(4)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琴 马姣 +3 位作者 钱志慧 李萌 郭昱娇 郭俊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6-1253,1269,共9页
采用固相燃烧法在不同焙烧温度(600、650、700和750℃)下制备了LiZn_(0.05)Al_(0.03)Mn_(1.92)O_(4)正极材料,采用XRD、SEM、XPS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Zn-Al共掺杂和焙烧温度... 采用固相燃烧法在不同焙烧温度(600、650、700和750℃)下制备了LiZn_(0.05)Al_(0.03)Mn_(1.92)O_(4)正极材料,采用XRD、SEM、XPS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Zn-Al共掺杂和焙烧温度未改变LiMn_(2)O_(4)的晶体结构,正极材料的结晶性随焙烧温度(<750℃)的升高而增加,650℃及以上时形成了较多包含高暴露(111)晶面、小面积(110)、(100)晶面的截断八面体形貌晶粒,但750℃时正极材料发生部分分解。焙烧温度650℃的样品(LZAMO-650)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5 C和10 C倍率下,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01.3、99.9 mA·h/g,循环1000圈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1.5%、74.3%;LZAMO-650样品极化作用较小,有较好的循环可逆性,具有较低的电荷转移阻抗(R_(ct)=132.14Ω)和较大的锂离子扩散系数(DLi^(+)=3.65×10^(–16)cm^(2)/s)。Zn-Al共掺杂和形貌调控改性LiMn_(2)O_(4)正极材料有效抑制了Jahn-Teller效应,形成的截断八面体颗粒形貌降低了Mn的溶解,同时提供了更多的Li^(+)迁移三维通道,从而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燃烧法 尖晶石LiMn_(2)o_(4) Zn-Al共掺 形貌调控 焙烧温度 JAHN-TELLER效应 Mn溶解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状锌铝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优化制备Cu/ZnO/Al_(2)O_(3)气相醛加氢催化剂
7
作者 白鹏 刘函澎 +6 位作者 陈雪娇 张永辉 赵振祥 吴萍萍 黄德鑫 吴先锋 张志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4-232,共9页
以偏铝酸钠作为铝源通过一步法、两步法和混合法引入Cu制备基于ZnAl-LDH前驱体的3种不同的Cu/ZnO/Al_(2)O_(3)催化剂,对催化剂及其前驱体结构性质进行表征,结合辛烯醛(2-乙基-2-己烯醛,EPA)加氢反应评价结果,探究不同制备方法、不同铝... 以偏铝酸钠作为铝源通过一步法、两步法和混合法引入Cu制备基于ZnAl-LDH前驱体的3种不同的Cu/ZnO/Al_(2)O_(3)催化剂,对催化剂及其前驱体结构性质进行表征,结合辛烯醛(2-乙基-2-己烯醛,EPA)加氢反应评价结果,探究不同制备方法、不同铝的引入方式对ZnAl_(2)O_(4)尖晶石形成的影响,考察不同条件下所得催化剂的结构与反应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与工业催化剂相比,在辛烯醛气相加氢反应中混合法制得的催化剂与工业催化剂活性相当,产物选择性在空速1.5 h^(-1)时高于工业剂1.9%,在空速4.0 h^(-1)时高于工业剂2.5%;以偏铝酸钠作为铝源制备的ZnAl-LDH前驱物大大提高锌铝结合效率,减少非结合Al_(2)O_(3)的产生,提高产物选择性,同时实现380℃低温焙烧条件下ZnAl-LDH向ZnAl_(2)O_(4)尖晶石的转变,避免传统的高温焙烧过程中CuO的烧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o/Al_(2)o_(3)催化剂 ZnAl_(2)o_(4)尖晶石 ZnAl-LDH 气相醛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LiMn_(2)O_(4)高温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孙玉成 卢世刚 刘人敏 《电源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3-335,共3页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2 O4 ,研究了在高温 5 5℃下LiMn2 O4 循环容量的衰减和贮存后电化学性能的变化。与常温下相比较 ,5 5℃下尖晶石的容量衰减显著加快 ,贮存后的LiMn2 O4 循环性能变差。改变合成...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2 O4 ,研究了在高温 5 5℃下LiMn2 O4 循环容量的衰减和贮存后电化学性能的变化。与常温下相比较 ,5 5℃下尖晶石的容量衰减显著加快 ,贮存后的LiMn2 O4 循环性能变差。改变合成工艺条件如合成温度、n(Li)∶n(Mn)比 ,LiMn2 O4 的高温电化学性能有所改善 ,掺杂金属Co元素合成尖晶石掺Co化合物也能够提高LiMn2 O4 在高温下的循环性能 ,通过测量LiMn2 O4 在高温下电解液中的溶解 ,分析了容量衰减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尖晶石LiMn_(2)o_(4) 高温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LiLa_(0.02)Mn_(1.98)O_4正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燕 陶扬 +3 位作者 白红丽 白玮 向明武 郭俊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98-2209,共12页
采用液相无焰燃烧法制备单晶多面体LiLa_(0.02)Mn_(1.98)O_4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并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等测... 采用液相无焰燃烧法制备单晶多面体LiLa_(0.02)Mn_(1.98)O_4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并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等测试分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掺杂La^(3+)没有改变LiMn_(2)O_(4)的尖晶石结构。在25℃、1C和5C倍率条件下,LiLa_(0.02)Mn_(1.98)O_4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2.7和94.5mA·h/g,循环500次后,LiLa_(0.02)Mn_(1.98)O_4的容量保持率为64.42%和81.45%,而LiMn_(2)O_(4)样品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53.69%和56.9%;特别是在10C高倍率下,LiMn_(2)O_(4)样品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仅有44.7mA·h/g,同样条件下,LiLa_(0.02)Mn_(1.98)O_4首次放电比容量达73.5mA·h/g,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1.09%。CV和EIS测试发现,掺杂后的材料有较好的循环可逆性,较大的锂离子扩散系数1.04×10^(-16)cm^(2)/s,对循环2000次后的极片进行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颗粒形貌基本没有变化,适量的La掺杂能够稳定材料的晶体结构,有效抑制Jahn-Teller,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型LiMn_(2)o_(4) 镧掺杂 去顶角八面体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Ni/CeO_(2)-Al_(2)O_(3)及催化乙炔选择性加氢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颖侠 潘柳依 +3 位作者 苏涛 李冬 牛梦龙 李稳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72-2478,共7页
首先,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CeO_(2)质量分数(x%)的xCeO_(2)-Al_(2)O_(3)载体;然后,采用初湿浸渍法制备了Ni质量分数为2%的Ni/xCeO_(2)-Al_(2)O_(3),以乙炔选择性加氢制乙烯反应为探针反应,结合XRD、SEM、H_(2)-TPR、BET、XPS、NH_(3)-TP... 首先,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CeO_(2)质量分数(x%)的xCeO_(2)-Al_(2)O_(3)载体;然后,采用初湿浸渍法制备了Ni质量分数为2%的Ni/xCeO_(2)-Al_(2)O_(3),以乙炔选择性加氢制乙烯反应为探针反应,结合XRD、SEM、H_(2)-TPR、BET、XPS、NH_(3)-TPD、TG评价了Ni/xCeO_(2)-Al_(2)O_(3)催化性能。结果表明,Ni/5CeO_(2)-Al_(2)O_(3)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在280℃下,乙炔转化率为99.7%,乙烯选择性为94.9%。Ni/5CeO_(2)-Al_(2)O_(3)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164.2 m^(2)/g)和孔径(7.2 nm),适当的氧空位含量〔9.2%,即Ce^(3+)峰面积/(Ce^(3+)峰面积+Ce^(4+)峰面积),下同〕。CeO_(2)的添加减弱了Ni/Al的强相互作用,减少了惰性NiAl2O4尖晶石相的生成,有效提升了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在30 h的反应时间内,乙炔转化率降至90.0%,原因在于反应过程中造成的炭沉积降低了Ni/5CeO_(2)-Al_(2)O_(3)的比表面积(151.5 m^(2)/g)和孔径(6.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复合载体 乙炔加氢 乙烯选择性 NiAl_(2)o_(4)尖晶石相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源对尖晶石LiMn_(2)O_(4)高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培松 宋利君 +3 位作者 黄朝连 胡磊 卢晓英 江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2,共8页
为考察不同锰源对所制备尖晶石LiMn_(2)O_(4)(LMO)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特别是高温性能),采用沉淀法制备前驱体,通过不同煅烧温度制备得到最常用的锰氧化物(MnO_(2)、Mn_(2)O_(3)和Mn_(3)O_(4))为锰源,经相同条件制备得到LMO正极材料,通过... 为考察不同锰源对所制备尖晶石LiMn_(2)O_(4)(LMO)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特别是高温性能),采用沉淀法制备前驱体,通过不同煅烧温度制备得到最常用的锰氧化物(MnO_(2)、Mn_(2)O_(3)和Mn_(3)O_(4))为锰源,经相同条件制备得到LMO正极材料,通过考察所得LMO形貌及电化学性能来研究锰源与LMO电化学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的前驱体在不同煅烧温度下可以得到不同的锰氧化物,且各自具有不同的形貌结构。由这些锰氧化物都可以得到高纯度的LMO,但产物形貌结构以及材料中的八面体晶体含量和尺寸不同。由Mn_(2)O_(3)制备得到的LMO材料中的八面体晶体含量最多,且尺寸最均匀,在3种LMO中容量性能、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最好:0.2C(1C=148 mA·g^(-1))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1.8 mAh·g^(-1);3C下还有100.4 mAh·g^(-1)的放电比容量。其对应半电池在0.5C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还有116.0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3.9%,电化学储能性能远远优于其他2种LMO。即使是在高温55℃下,由Mn_(2)O_(3)得到的LMO也表现出明显优于其他2种材料的高倍率性能和抗衰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LiMn_(2)o_(4) 锰氧化物 电化学储能性能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_(2)O_(4)铁氧体催化剂催化湿式氧化煤化工废水膜浓缩液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雯雯 刘珍雪 +3 位作者 周光振 祝嘉伟 徐炎华 刘志英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1-964,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Fe_(2)O_(4)尖晶石型铁氧体催化剂用于催化湿式氧化煤化工废水膜浓缩液,并运用XRD,BET,S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将CuFe_(2)O_(4)尖晶石型铁氧体催化剂用于催化湿式氧化煤化工废水膜浓缩液,结果表明,pH=3,双氧...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Fe_(2)O_(4)尖晶石型铁氧体催化剂用于催化湿式氧化煤化工废水膜浓缩液,并运用XRD,BET,S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将CuFe_(2)O_(4)尖晶石型铁氧体催化剂用于催化湿式氧化煤化工废水膜浓缩液,结果表明,pH=3,双氧水投加量为5 mL/L,反应温度为160℃,反应压力为1.5 MPa,催化剂投加量为1.2 g/L时,反应60 min后煤化工废水膜浓缩液的COD和UV_(254)(酚类化合物)去除率分别为87.3%,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浓缩液 CuFe_(2)o_(4)尖晶石型铁氧体催化剂 催化湿式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水热稳定性MoNi/MgAl_(2)O_(4)加氢脱氧催化剂的制备 被引量:1
13
作者 时雅滨 田明 +4 位作者 赵丽洁 张华博 胡冉惠 任亮亮 高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4-1151,共8页
为了制备高水热稳定性MoNi/MgAl_(2)O_(4)加氢脱氧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镁铝尖晶石,并以之为载体负载活性组分Ni和Mo,然后使用体积分数20%小桐子油的正辛烷溶液作为原料在连续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活性。采用XR... 为了制备高水热稳定性MoNi/MgAl_(2)O_(4)加氢脱氧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镁铝尖晶石,并以之为载体负载活性组分Ni和Mo,然后使用体积分数20%小桐子油的正辛烷溶液作为原料在连续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活性。采用XRD、N_(2)吸附-脱附和SEM对载体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焙烧温度、pH值和(Mg+Al)/CA摩尔比对催化剂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Al)/CA摩尔比1.0,pH值1,焙烧温度800℃时催化剂MoNi/MgAl_(2)O_(4)的加氢脱氧活性最高,与催化剂MoNi/γ-Al_(2)O_(3)相比催化剂MoNi/MgAl_(2)O_(4)具有更加优异的水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尖晶石 溶胶-凝胶法 MoNi/MgAl_(2)o_(4) 加氢脱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掺杂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扬 罗宇旭 +3 位作者 刘清 刘晓芳 向明武 郭俊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4-80,共7页
尖晶石型LiMn_(2)O_(4)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安全无毒等优点,因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20年来Cr掺杂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Cr掺杂尖晶石型LiMn_(2)O_(4)的机理、Cr掺杂量对LiMn_(2)O_(4)结构的影响... 尖晶石型LiMn_(2)O_(4)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安全无毒等优点,因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20年来Cr掺杂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Cr掺杂尖晶石型LiMn_(2)O_(4)的机理、Cr掺杂量对LiMn_(2)O_(4)结构的影响、Cr单元掺杂及Cr与其他元素复合掺杂对LiMn_(2)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展望Cr掺杂LiMn_(2)O_(4)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酸锂 CR掺杂 正极材料 尖晶石型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型ZnCo_(2)O_(4)电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志平 王会强 +5 位作者 万占升 周玉明 柯稳 王浩伟 郝策 马小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6-101,共6页
水热法加煅烧处理合成了尖晶石型ZnCo_(2)O_(4)电极材料,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目标材料的影响。利用XRD、SEM、CV以及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目标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7 h、反应温度为120℃下合成的多... 水热法加煅烧处理合成了尖晶石型ZnCo_(2)O_(4)电极材料,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目标材料的影响。利用XRD、SEM、CV以及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目标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7 h、反应温度为120℃下合成的多孔ZnCo_(2)O_(4)褶皱微球形状规则,平均直径为10~12μm。在此条件下得到的ZnCo_(2)O_(4)材料不仅具有较好的结构和形貌,而且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型 ZnCo_(2)o_(4) 电化学性能 超级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_(2)O_(4)负载ZnO催化甲醇与碳酸乙烯酯合成碳酸二甲酯
16
作者 刘庆杰 刘帅 +2 位作者 牟桂林 张新堂 刘珊珊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8-136,共9页
碳酸二甲酯(DMC)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且无毒无害在绿色化工领域受到广泛的应用。试验以MgAl_(2)O_(4)尖晶石负载ZnO(Zn-MgAl_(2)O_(4))为催化剂,探究以碳酸乙烯酯(EC)与甲醇为原料经酯交换反应合成DMC的催化反应性能,考察了ZnO负载量以... 碳酸二甲酯(DMC)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且无毒无害在绿色化工领域受到广泛的应用。试验以MgAl_(2)O_(4)尖晶石负载ZnO(Zn-MgAl_(2)O_(4))为催化剂,探究以碳酸乙烯酯(EC)与甲醇为原料经酯交换反应合成DMC的催化反应性能,考察了ZnO负载量以及反应条件对甲醇与EC反应制备碳酸二甲酯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nO的含量为15%时,催化活性最高;当反应温度为170℃,催化剂用量为4%,进料比为n(EC)∶n(甲醇)=1∶10,反应时间为4 h时,DMC收率可达95.2%。利用SEM、XRD、BET、CO_(2)-TPD、NH_(3)-TPD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分析,发现催化剂的酸性位点、碱性位点以及比表面积对催化活性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MgAl_(2)o_(4)尖晶石 溶胶-凝胶法 碳酸二甲酯 酯交换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_(1-x)Co_(x))Cr_(2)O_(4)尖晶石型高温蓝绿色料的固相合成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昆 胡庆 +4 位作者 谭灵 聂鹏举 程智鹏 包启富 周健儿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9-55,共7页
以工业纯的ZnO、Cr_(2)O_(3)、CoO为主要原料,硼砂为矿化剂,采用固相法合成了(Zn_(1-x)Co_(x))Cr_(2)O_(4)尖晶石型蓝绿色料。并且,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CIELab色度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钴离子掺杂量、矿化剂用量、煅烧温度... 以工业纯的ZnO、Cr_(2)O_(3)、CoO为主要原料,硼砂为矿化剂,采用固相法合成了(Zn_(1-x)Co_(x))Cr_(2)O_(4)尖晶石型蓝绿色料。并且,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CIELab色度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钴离子掺杂量、矿化剂用量、煅烧温度等工艺条件对色料的晶体结构、呈色性能、在高温基础釉中着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Zn_(1-x)Co_(x))Cr_(2)O_(4)尖晶石中的Zn^(2+)/Co^(2+)比及合成工艺条件,能获得粒径分布均匀、在高温基础釉中呈色稳定且可调控的亚微米级(<1μm)尖晶石型高温蓝绿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_(1-x)Co_(x))Cr_(2)o_(4) 尖晶石 固相烧结法 高温蓝绿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尺寸稳定性的MgAl_(2)O_(4)/MgO复合陶瓷型芯的制备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士平 张力 +2 位作者 李帅鹏 刘春阳 吴艳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22,共11页
以镁铝尖晶石(MgAl_(2)O_(4))为原料,制备了新型MgAl_(2)O_(4)/MgO复合陶瓷型芯。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样品的相组成,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陶瓷型芯的表面及断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陶瓷型芯中的主晶相为镁铝尖晶石,次晶... 以镁铝尖晶石(MgAl_(2)O_(4))为原料,制备了新型MgAl_(2)O_(4)/MgO复合陶瓷型芯。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样品的相组成,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陶瓷型芯的表面及断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陶瓷型芯中的主晶相为镁铝尖晶石,次晶相为方镁石,镁铝尖晶石为陶瓷型芯骨架,骨架大颗粒之间填充有细方镁石颗粒。性能测试表明,添加镁铝尖晶石可抑制氧化镁的液相烧结,降低收缩率,同时可以显著提高陶瓷型芯的显气孔率和高温尺寸稳定性。含有60%镁铝尖晶石的MgAl_(2)O_(4)/MgO复合陶瓷型芯显气孔率为38.24%、收缩率为1.99%、室温抗弯强度为25.9 MPa、热膨胀率仅为1.61%。溶出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gAl_(2)O_(4)/MgO复合陶瓷型芯能在温和条件下溶出,不对铸件造成化学腐蚀及机械损伤:在溶出液为20%有机弱酸乙酸溶液中,90℃溶出6 h后,型芯能够完全塌陷成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_(2)o_(4)/Mgo复合陶瓷型芯 镁铝尖晶石 收缩性 高温尺寸稳定性 溶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LiNi_(0.01)Co_(0.03)Mn_(1.96)O_(4)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1
19
作者 段玉珍 朱金玉 +4 位作者 郭俊明 向明武 刘晓芳 白红丽 苏长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74-2582,共9页
采用固相燃烧法制备了具有多面体形貌的Ni-Co共掺杂尖晶石型LiNi0.01Co0.03Mn1.96O4(LNCMO)正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LNCMO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稳定性,在25℃,1C或5C倍率条件下,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0.6和102.3 m A·h/g,循... 采用固相燃烧法制备了具有多面体形貌的Ni-Co共掺杂尖晶石型LiNi0.01Co0.03Mn1.96O4(LNCMO)正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LNCMO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稳定性,在25℃,1C或5C倍率条件下,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0.6和102.3 m A·h/g,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75.7%和78.3%;在10C和20C高倍率下,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78.8%和54.2%;即使在高温(55℃)和1C倍率下,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为76.6%.LNCMO具有较大的Li+扩散系数(4.77×10^-11cm^2/s)和较低的表观活化能(23.37 k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共掺杂 尖晶石型LiMn_(2)o_(4) 固相燃烧法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米LiFe_(0.05)Mn_(1.95)O_(4)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红雷 郭俊明 +4 位作者 向明武 白玮 白红丽 刘晓芳 段开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915-3922,共8页
采用固相燃烧法合成了亚微米单晶多面体LiFe_(0.05)Mn_(1.95)O_(4)正极材料。借助XRD、FE-SEM、TEM、XPS和恒电流充放电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物相组成和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Fe掺杂未改变尖晶石型LiMn_(2)O_(4)的立方晶... 采用固相燃烧法合成了亚微米单晶多面体LiFe_(0.05)Mn_(1.95)O_(4)正极材料。借助XRD、FE-SEM、TEM、XPS和恒电流充放电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物相组成和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Fe掺杂未改变尖晶石型LiMn_(2)O_(4)的立方晶系结构,其{400}和{440}衍射峰相对应的晶面出现显著的择优生长,形成了形貌为{111}、{110}和{100}晶面的单晶去顶角八面体晶粒。LiFe_(0.05)Mn_(1.95)O_(4)正极材料表现出比纯LiMn_(2)O_(4)材料更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C和5C时有着114.7mA·h/g、104.7mA·h/g首次放电比容量,10C倍率下经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3.9%。循环伏安与阻抗分析得出掺杂后的样品有着较大的锂离子扩散系数与较小的活化能。对5C倍率循环1000次后Fe掺杂样品的极片分析发现,其晶体结构基本无变化,适量的Fe掺杂能够有效抑制尖晶石型LiMn_(2)O_(4)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Jahn-Teller效应以及Mn的溶解,提升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与容量保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型LiMn_(2)o_(4) FE掺杂 单晶多面体 亚微米 正极材料 Mn溶解 电化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