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Al类水滑石层板结构中Al/Mg比与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作银 周宏伟 +1 位作者 张敬畅 曹维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5-800,共6页
通过改变Mg和Al的数量构建不同Al/Mg比的类水滑石层板模型,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优化并计算各种Al/Mg比的水滑石结构,通过对键长、电荷、能量等分析,得出Al/Mg比对水滑石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在实际的水滑石层板结构中,当Al/Mg比... 通过改变Mg和Al的数量构建不同Al/Mg比的类水滑石层板模型,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优化并计算各种Al/Mg比的水滑石结构,通过对键长、电荷、能量等分析,得出Al/Mg比对水滑石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在实际的水滑石层板结构中,当Al/Mg比为1∶2和1∶3时,最适宜形成稳定水滑石相,且1∶3比1∶2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水滑石 密度泛函理论 量子化学 al/Mg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Fe类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对酸性橙Ⅱ脱色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毅 朱洪涛 +1 位作者 牛向楠 李振海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出一系列镁铝铁摩尔比不同的碳酸根型类水滑石(HTLCs),经500℃高温煅烧制备出镁铝铁复合氧化物HTLCs-500,并用X-射线、红外光谱对它们进行表征。考查了吸附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值等因素对二者处理阴离子染料酸...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出一系列镁铝铁摩尔比不同的碳酸根型类水滑石(HTLCs),经500℃高温煅烧制备出镁铝铁复合氧化物HTLCs-500,并用X-射线、红外光谱对它们进行表征。考查了吸附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值等因素对二者处理阴离子染料酸性橙Ⅱ模拟废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镁铝铁摩尔比为3/0.9/0.1制得的HTLCs对酸性橙Ⅱ的脱色效果最好;在最佳条件下,HTLCs及HTLCs-500对70mg.L-1的酸性橙Ⅱ模拟废水的脱色率分别可达99.88%和99.16%;HTLCs-500在脱色时投加量更少,吸附更迅速,适应的pH范围更广,脱色性能更好;四次再生后的HTLCs-500对酸性橙Ⅱ的脱色率仍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Fe类水滑石 酸性橙Ⅱ 吸附 脱色 焙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整Cu-Zn-Mg-Al类水滑石的合成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吴健松 肖应凯 +3 位作者 林意萍 梁海群 李春银 何海英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17-822,共6页
以CuCl2.2H2O、ZnCl2.6H2O、MgCl2.6H2O、AlCl3.6H2O、Na2CO3为原料,采用丙三醇-水热法组装了优质铜-锌-镁-铝类水滑石。样品采用XRD、SEM、TEM、TG-DAT、N2吸附-解吸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物相、粒度、晶体形貌结构、热分析和比表面分析。... 以CuCl2.2H2O、ZnCl2.6H2O、MgCl2.6H2O、AlCl3.6H2O、Na2CO3为原料,采用丙三醇-水热法组装了优质铜-锌-镁-铝类水滑石。样品采用XRD、SEM、TEM、TG-DAT、N2吸附-解吸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物相、粒度、晶体形貌结构、热分析和比表面分析。分析了不同介质条件对Cu-Zn-Mg-Al-HTlc类水滑石样品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水热反应体系中加入体积分数为15%的丙三醇,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18h时可获得晶形好、板层结构显著、规整性好、分散性好的优质铜锌铁镁铝水滑石,估算薄层厚度约在36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三醇 水热法 铜锌镁铝水滑石 合成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Fe类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对活性艳红X-3B脱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牛向楠 赵毅 朱洪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5-40,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出一系列镁铝铁不同量的比的碳酸根型类水滑石(HTLCs),经500℃高温煅烧制备出镁铝铁复合氧化物HTLCs-500,并用X-射线、红外光谱对它们进行表征;考查了吸附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等因素对二者处理阴离子染料活性艳...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出一系列镁铝铁不同量的比的碳酸根型类水滑石(HTLCs),经500℃高温煅烧制备出镁铝铁复合氧化物HTLCs-500,并用X-射线、红外光谱对它们进行表征;考查了吸附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等因素对二者处理阴离子染料活性艳红X-3B模拟废水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镁、铝、铁的量比为3:0.6:0.4时制得的类水滑石对活性艳红X-3B溶液的脱色效果最好;HTLCs及其焙烧产物HTLCs-500对活性艳红X-3B染料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在较宽的pH范围内2者的脱色性能稳定,且HTLCs-500对该染料的吸附效果要优于HTLCs;HTLCs及HTLCs-500对活性艳红X-3B的吸附结果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25℃下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62.9、889.2mg·g-1;饱和吸附后的HTLCs-500用高温热解法再生,吸附性能良好,随再生次数增多,脱色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水滑石 脱色 吸附 焙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淀粉/Mg-Al类水滑石悬浮体系的粘度行为
5
作者 李燕 侯万国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74-976,共3页
研究了阳离子淀粉(CS)/Mg—Al类水滑石(HTlc)悬浮体系的粘度行为。分别考察了pH值对CS水溶液粘度的影响,考察了Mg-Al—HTlc与CS固体质量比值(R)及体系pH值对CS/Mg—Al-HTlc悬浮体粘度的影响。结果发现,CS水溶液在pH值为3~4... 研究了阳离子淀粉(CS)/Mg—Al类水滑石(HTlc)悬浮体系的粘度行为。分别考察了pH值对CS水溶液粘度的影响,考察了Mg-Al—HTlc与CS固体质量比值(R)及体系pH值对CS/Mg—Al-HTlc悬浮体粘度的影响。结果发现,CS水溶液在pH值为3~4时的粘度最大,强酸强碱条件下粘度急剧降低;当pH值为8.68~8.80时,CS/Mg—Al-HTlc悬浮体的粘度随Mg—Al-HTlc的加入(R值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出现一极值。随着R值的增大,CS/Mg—Al-HTlc体系出现最大粘度值所对应的pH值也增大。低pH值时,R值小的CS/Mg—Al-HTlc体系粘度最大;高pH值时,尺值大的CS/Mg—Al-HTlc体系粘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淀粉 Mg—al类水滑石 流变性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比对CH4-CO2重整制合成气Mg(Ni,Al)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黄艳丽 李晓东 黄伟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3,19,共7页
通过焙烧由共沉淀法制备的类水滑石化合物(HTLcs)前驱体,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Mg)/n(Al)比(0.5,1,2和3)的Mg(Ni,Al)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将该催化剂用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CRM)中,并考查了Mg/Al比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借助XRD,BET,H2-TP... 通过焙烧由共沉淀法制备的类水滑石化合物(HTLcs)前驱体,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Mg)/n(Al)比(0.5,1,2和3)的Mg(Ni,Al)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将该催化剂用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CRM)中,并考查了Mg/Al比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借助XRD,BET,H2-TPR,CO2-TPD以及O2-TPO等表征手段研究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抗积炭性能与Mg/Al比有关。高Mg/Al比的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和抗积炭性能,而当n(Mg)/n(Al)=1时催化剂的催化的活性和稳定性最佳,且催化剂表面生成的积炭量最少。MgAl2O4和MgO共存使催化剂具有强的金属与载体作用力,适当的CO2吸附能力,这导致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较强的抗积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 水滑石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 Mg(Ni al)O催化剂 MGal2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l类水滑石的合成及其结构分析
7
作者 徐万帮 姚小军 +1 位作者 吴健松 林志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85,共4页
以CuSO4.5H2O、AlCl3.6H2O和Na2CO3为原料,采用改进的丙三醇-水热法,将预先制备的碱式碳酸铜前躯体与AlCl3.6H2O及少量丙三醇溶液在120℃水热反应18 h合成了Cu-Al-HTLc类水滑石样品.分析了不同介质合成条件对Cu-Al-HTLc类水滑石样品特... 以CuSO4.5H2O、AlCl3.6H2O和Na2CO3为原料,采用改进的丙三醇-水热法,将预先制备的碱式碳酸铜前躯体与AlCl3.6H2O及少量丙三醇溶液在120℃水热反应18 h合成了Cu-Al-HTLc类水滑石样品.分析了不同介质合成条件对Cu-Al-HTLc类水滑石样品特征的影响,并采用XRD、SEM、N2吸附-解吸等表征手段进行了物相、晶体形貌结构和比表面积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分散性好、层状结构显著、晶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铝类水滑石 丙三醇一水热法 结构分析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铜-镁-铝类水滑石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8
作者 赵维 李玉红 王贤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59,共3页
采用恒定pH低过饱和共沉淀法制备纳米铜-镁-铝类水滑石,采用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在超声波反应器中反应,恒定pH=7.5-9.0,n(铜+镁)/n(铝)=2.0-4.0,n(铜)/n(镁)=0.25-1.0的条件下,采用冷冻干燥法可得到晶相单一的铜-... 采用恒定pH低过饱和共沉淀法制备纳米铜-镁-铝类水滑石,采用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在超声波反应器中反应,恒定pH=7.5-9.0,n(铜+镁)/n(铝)=2.0-4.0,n(铜)/n(镁)=0.25-1.0的条件下,采用冷冻干燥法可得到晶相单一的铜-镁-铝类水滑石,且制得的产物晶面生长的有序程度高,结晶度好。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大多数分子粒度为纳米级尺寸,粒径为50 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类水滑石 冷冻干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Zr/Al类水滑石的合成、表征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丘秀珍 卢文贯 陈慧琴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72-1276,共5页
本研究对Ce/Zr/Al三元类水滑石材料去除微囊藻毒素(MC)的潜在应用进行了探索。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碳酸根型Ce/Zr/Al三元类水滑石,通过XRD、I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合成的类水滑石用于吸附MC,并详细研究了其对MC的吸附性能。... 本研究对Ce/Zr/Al三元类水滑石材料去除微囊藻毒素(MC)的潜在应用进行了探索。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碳酸根型Ce/Zr/Al三元类水滑石,通过XRD、I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合成的类水滑石用于吸附MC,并详细研究了其对MC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控制反应条件为温度80℃,M3+/M4+摩尔投料比为1∶1,pH为8.5,合成的Ce/Zr/Al三元类水滑石对MC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对微囊藻毒素LR(MC-LR)最大吸附量可达178μg/g,对MC-LR和微囊藻毒素RR(MC-RR)的吸附效率均大于70%,吸附性能明显高于硅胶等常用吸附剂。这些研究数据表明Ce/Zr/Al三元类水滑石对去除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 ZR al水滑石 合成及表征 微囊藻毒素( MC)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乙醇胺改性Cu/Zn/Al类水滑石衍生氧化物催化合成气制备低碳醇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淑艳 郝艳红 +1 位作者 寇佳伟 高阳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0-306,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Zn/Al类水滑石前驱体,并用配体三乙醇胺(TEA)对其进行改性。前驱体经焙烧后成功获得TEA改性的Cu/Zn/Al催化剂。借助XRD、FTIR、H2-TPR、CO-TPD及S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合成气制备异丁醇的活性评价...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Zn/Al类水滑石前驱体,并用配体三乙醇胺(TEA)对其进行改性。前驱体经焙烧后成功获得TEA改性的Cu/Zn/Al催化剂。借助XRD、FTIR、H2-TPR、CO-TPD及S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合成气制备异丁醇的活性评价反应中。结果表明,TEA的加入能够改变催化剂形貌,使催化剂表面呈松散絮状结构。TEA可使类水滑石前驱体的结构发生膨胀,其焙烧获得的催化剂中有明显的晶格扭曲和晶格缺陷。TEA对催化剂结构的改变有利于Cu/Zn/Al催化剂中CuO组分的氢还原和CO在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吸附,从而促进异丁醇的合成。当TEA的添加比例为nTEA/nZn=0.5时,TEA改性的Cu/Zn/Al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醇胺 Cu/Zn/al类水滑石 合成气 异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铝类水滑石的合成及其在PVC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罗芳苜 刘庆艳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53,97,共3页
在CaCl2-AlCl3-NaOH体系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钙铝类水滑石。考察了反应沉淀过程的原料配比对合成水滑石结构的影响,并用XRD、IR和粒度分析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钙铝类水滑石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阻... 在CaCl2-AlCl3-NaOH体系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钙铝类水滑石。考察了反应沉淀过程的原料配比对合成水滑石结构的影响,并用XRD、IR和粒度分析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钙铝类水滑石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阻燃抑烟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 合成 钙铝类水滑石 聚氯乙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类水滑石对邻、间、对甲基苯酚的吸附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燕 沈建强 杨国庆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88-793,共6页
采用液相非稳态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类水滑石(Mg-Al HTlc),并研究了邻、间和对甲基苯酚在Mg-Al HTlc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邻、间和对甲基苯酚在Mg-Al HTlc上的吸附等温方程均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 采用液相非稳态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类水滑石(Mg-Al HTlc),并研究了邻、间和对甲基苯酚在Mg-Al HTlc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邻、间和对甲基苯酚在Mg-Al HTlc上的吸附等温方程均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在实验范围内,Mg-Al HTlc对三者的吸附量为:对甲基苯酚>邻甲基苯酚>间甲基苯酚;在pH值5.00~13.00范围内,三者的吸附量均随pH值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温度升高和电解质(NaCl)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探讨了吸附机理和苯环上甲基取代基位置对吸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水滑石 甲基苯酚 吸附 甲基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铝复合氧化物吸附去除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位锁 魏敏 +1 位作者 李玉江 高宝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2-54,81,共4页
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锌铝类水滑石颗粒。在500℃下焙烧类水滑石转化为锌铝复合氧化物,并用XRD、TG/DTA和FT-IR等对类水滑石和锌铝复合氧化物进行表征分析。用锌铝复合氧化物吸附水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实验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锌铝类水滑石颗粒。在500℃下焙烧类水滑石转化为锌铝复合氧化物,并用XRD、TG/DTA和FT-IR等对类水滑石和锌铝复合氧化物进行表征分析。用锌铝复合氧化物吸附水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实验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锌铝复合氧化物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去除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水滑石 锌铝复合氧化物 吸附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化合物镍铝水滑石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21
14
作者 谢鲜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3-46,共4页
采用变化pH值法和恒定pH值法 ,以硝酸镍、硝酸铝为原料 ,NaOH为沉淀剂水热合成了层状化合物镍铝水滑石。分别测定了Ni/Al摩尔比为0 5、1 0、2 0、6 0和10 0混合金属盐溶液的NaOH滴定曲线 ,并利用XRD对滴定过程中不同pH值阶段的合成物进... 采用变化pH值法和恒定pH值法 ,以硝酸镍、硝酸铝为原料 ,NaOH为沉淀剂水热合成了层状化合物镍铝水滑石。分别测定了Ni/Al摩尔比为0 5、1 0、2 0、6 0和10 0混合金属盐溶液的NaOH滴定曲线 ,并利用XRD对滴定过程中不同pH值阶段的合成物进行物相鉴定。实验结果表明 ,在Ni/Al=1 0~6 0范围内 ,不论起始混合盐溶液中Ni/Al摩尔比如何 ,在pH=5.0~6 .0范围内 ,均能合成结构单一的镍铝水滑石 ,随Ni/Al比的增加 ,合成的HTLc(水滑石)中镍含量随之增加 ;合成体系在较低pH(3 3~4 .8)范围为Al(OH) 3 生成阶段 ,较高pH(6.0~7 .5)范围为Ni(OH) 2 和HTLc 的共生阶段。该研究同时考察了其它因素在合成过程中的影响 ,筛选出镍铝水滑石合成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铝复合物 催化剂 水滑石 阴离子粘土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整锌铝类水滑石的合成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健松 张正贺 林志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53-1756,共4页
采用改进的水热法合成了六方状规整的锌铝类水滑石,样品采用XRD、SEM、N2吸附-解吸进行了物相、形貌及比表面分析。结果发现,当在水热反应体系中加入体积分数为25%的乙二醇,反应温度T=180℃,反应时间t=20 h时可获得显著的板层结构、晶... 采用改进的水热法合成了六方状规整的锌铝类水滑石,样品采用XRD、SEM、N2吸附-解吸进行了物相、形貌及比表面分析。结果发现,当在水热反应体系中加入体积分数为25%的乙二醇,反应温度T=180℃,反应时间t=20 h时可获得显著的板层结构、晶形好、分散性好、规整性好、优质的Zn-Al类水滑石,谢乐公式估算粒子粒径约在39.24 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al类水滑石 改进水热法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锰铝水滑石的合成、表征及衍生复合氧化物酸碱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慧琴 詹正坤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77-881,共5页
采用低过饱和共沉淀法合成了铜锰铝不同摩尔投料比的碳酸根型水滑石,通过XRD、IR、TG-DTA等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和表征。X-衍射结果显示,其M2+/M3+摩尔投料比为2-4得到的水滑石为较满意构型。红外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碳酸根离子柱撑CuMnA ... 采用低过饱和共沉淀法合成了铜锰铝不同摩尔投料比的碳酸根型水滑石,通过XRD、IR、TG-DTA等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和表征。X-衍射结果显示,其M2+/M3+摩尔投料比为2-4得到的水滑石为较满意构型。红外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碳酸根离子柱撑CuMnA l水滑石的成功合成,热重-差热分析结果显示随M2+/M3+比的增加,水滑石热稳定性减弱。经焙烧后,发现其复合氧化物催化活性随着Cu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Mn含量的增加对乙醛的选择性增大,可达到9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锰铝水滑石 合成及表征 复合氧化物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水滑石的合成及其在废水脱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黄博文 吕荥宾 +1 位作者 陈建钧 刘代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3-689,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考察了镁铝比、沉淀剂用量、反应时间、搅拌速率、焙烧温度等对镁铝水滑石吸附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g/Al-LDH对水中的磷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其最佳制备条件为:Mg/Al摩尔比3:1、沉淀剂用量[16OH^-...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考察了镁铝比、沉淀剂用量、反应时间、搅拌速率、焙烧温度等对镁铝水滑石吸附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g/Al-LDH对水中的磷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其最佳制备条件为:Mg/Al摩尔比3:1、沉淀剂用量[16OH^-+CO_3^(2-)]/[6Mg^(2+)+2Al^(3+)]摩尔比1:1、反应时间3 h、搅拌速度300 r×min^(-1)。当吸附剂用量为0.3 g,水中磷的吸附率可达到100%。经过500℃焙烧3 h,吸附剂用量0.1 g时,吸附率比未焙烧的水滑石提高了18%。使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等手段对镁铝水滑石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其吸附动力学表现为假二级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水滑石 吸附磷 表征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铝水滑石涂膜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还原硝酸盐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貟亚锋 李亮 +2 位作者 罗梦玉 杨婷婷 胡守波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3期75-79,共5页
硝酸盐污染物广泛分布于地表水与地下水中,为了探索检测及去除水体中硝酸盐污染物的有效方法,采用双滴定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钴铝水滑石化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钴铝水滑石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钴铝摩尔比为... 硝酸盐污染物广泛分布于地表水与地下水中,为了探索检测及去除水体中硝酸盐污染物的有效方法,采用双滴定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钴铝水滑石化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钴铝水滑石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钴铝摩尔比为1∶1,2∶1,3∶1时,均形成了水滑石特有的结构。实验利用钴铝水滑石制备成涂膜电极,通过线性伏安扫描法研究各电极材料电化学还原硝酸盐的效果。钴铝摩尔比为2∶1时电化学还原硝酸盐的效果最好,并且还原峰电流与硝酸盐浓度及扫描速率呈线性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钴铝水滑石涂膜电极可应用于电化学检测硝酸盐和去除硝酸盐的工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铝水滑石 涂膜电极 电催化还原法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类水滑石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丙酮缩合性能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凯荣 谷晓庆 +6 位作者 郝德彪 关素娟 朱宝林 叔翠萍 王淑荣 张守民 黄唯平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9-314,共6页
采用共沉淀-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的类水滑石样品.用XRD、TEM等表征了合成样品的结构及表面形貌;用NH3-TPD、CO2-TPD测试样品表面酸碱性质,优化了镁铝水滑石的合成条件,重点考察了镁铝比对合成样品晶形的影响和样品表面酸碱性变化的规律,... 采用共沉淀-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的类水滑石样品.用XRD、TEM等表征了合成样品的结构及表面形貌;用NH3-TPD、CO2-TPD测试样品表面酸碱性质,优化了镁铝水滑石的合成条件,重点考察了镁铝比对合成样品晶形的影响和样品表面酸碱性变化的规律,阐述了层板上原子配位分布的微观结构,以及不同镁铝比的类水滑石在催化丙酮缩合制备双丙酮醇反应中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 水热处理 镁铝类水滑石 丙酮 双丙酮醇 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