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察药物配合针灸促进妇产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
1
作者 李琳 陈廷顺 郭法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9期33-36,共4页
目的 对妇产科术后患者使用药物配合针灸进行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82例,通过随机抽样法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41例。常规组术后采用药物疗法,研究组术后采用药物配合针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 目的 对妇产科术后患者使用药物配合针灸进行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82例,通过随机抽样法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41例。常规组术后采用药物疗法,研究组术后采用药物配合针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常规组的80.49%,差异性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研究组腹胀消失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输液天数分别为(12.01±1.25)h、(4.44±0.25)h、(30.01±3.66)h、(2.71±0.54)d,均短于常规组的(27.78±2.42)h、(23.28±2.12)h、(45.76±4.12)h、(4.25±0.86)d,差异性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低于常规组的17.07%,差异性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积分(5.10±1.20)分低于常规组的(7.45±1.68)分,差异性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职能评分分别为(89.78±5.65)、(89.89±5.76)、(89.90±5.87)、(88.78±4.69)、(88.74±4.67)分,高于常规组的(74.58±10.25)、(74.47±10.14)、(75.58±10.25)、(76.47±9.17)、(76.13±9.84)分,差异性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术后实施药物配合针灸疗法,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改善临床症状,缩短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促进胃肠功能快速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针灸 妇产科 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2
作者 傅志萍 王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9期124-126,129,共4页
目的观察并评价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抽取义乌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1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0例术后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对照组80例... 目的观察并评价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抽取义乌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1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0例术后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对照组80例患者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如首次排气时间、肠呜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并根据患者的上述指标对其肠胃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两组护理方式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实验组首次排气时间为(23.7±2.1)h,而对照组用时(32.4±4.7)h;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5.4±2.7)h,对照组为(23.7±6.9)h;实验组首次排便时间为(36.1±5.7)h,对照组为(474±6.3)h;实验组患者综合评价,好59例,良好18例,差3例,恢复率为96.3%,对照组患者综合评价,好28例,良好36例,差16例,恢复率为80.0%;且实验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3.8%(75/80).对照组的患者满意率为78.8%(63/80);上述比较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更快地使腹部手术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护理干预 腹部手术 肠胃功能恢复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持续镇痛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江美霞 区小燕 +2 位作者 梁惠冰 黄欢雪 许玉玲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8期451-452,共2页
为探讨术后持续镇痛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将 12 0例择期大、中型腹部手术后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 (6 0例 )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 ,对照组 (6 0例 )采用间断肌内注射镇痛剂 ,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实验... 为探讨术后持续镇痛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将 12 0例择期大、中型腹部手术后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 (6 0例 )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 ,对照组 (6 0例 )采用间断肌内注射镇痛剂 ,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 (5 0 .5 0± 2 .48) h,对照组为 (43.5 8± 3.86 ) h;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为(5 8.5 4± 2 .47) h,对照组为 (5 1.2 7± 3.80 ) h,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均 P>0 .0 5 )。表明术后持续镇痛不影响胃肠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持续镇痛 胃肠功能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干预改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各项胃肠功能指标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燕 郭东丽 李昱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改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各项胃肠功能指标的效果评价。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治疗的10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各项胃肠功能指...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改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各项胃肠功能指标的效果评价。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治疗的10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各项胃肠功能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效果、胃肠功能异常率、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腹内压增高、便秘、腹围改变、肠鸣音消失、肠内营养不耐受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医护水平、医护态度、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改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各项胃肠功能指标的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胃肠功能异常率,提升护理满意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术后各项胃肠功能指标 舒适护理干预 术后胃肠道功能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咀嚼口香糖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姜同灿 王佩茹 +1 位作者 陶峰 陈红波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02-110,共9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咀嚼口香糖对剖宫产孕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咀嚼口香糖和剖...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咀嚼口香糖对剖宫产孕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咀嚼口香糖和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研究。在文献筛选、提取数据、纳入文献质量评价后,运用Stata 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篇随机对照研究,其中中文文献6篇,英文文献21篇,共计400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983例、对照组2025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肠鸣音(WMD=-5.30,95%CI:-7.14~-3.46,P<0.0001)及胃肠蠕动(SMD=-3.82,95%CI:-5.15~-2.49,P<0.0001)的恢复,缩短肛门排气(WMD=-6.90,95%CI:-8.96~-4.85,P<0.0001)及排便时间(WMD=-7.64,95%CI:-10.59~-4.69,P<0.0001),减少术后肠梗阻发生率(RR=0.15,95%CI:0.10~0.22,P<0.0001)及患者住院时间(SMD=-0.73,95%CI:-1.11~-0.34,P<0.0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咀嚼口香糖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但纳入研究间异质性差异较为明显,未来需要更多标准化、多中心、大样本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 口香糖 剖宫产术 手术后期间 胃肠活动 功能恢复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疗法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苗新旗 许斌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6期82-83,共2页
针灸疗法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多取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及手太阳小肠经经穴为主,可双侧取穴,亦可单侧取穴交替施以疗法。温针灸的应用屡见不鲜,得到公认,行针补泻手法则是大同小异。温针灸疗法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显... 针灸疗法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多取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及手太阳小肠经经穴为主,可双侧取穴,亦可单侧取穴交替施以疗法。温针灸的应用屡见不鲜,得到公认,行针补泻手法则是大同小异。温针灸疗法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显著,操作方便,刺激小。应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适时进行治疗。TDP灯照射、中药外敷、足浴等综合疗法与针灸配合也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腹胀 针灸治疗 综合疗法 TDP灯照射 中药外敷 足浴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沉扶正汤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和Th1/Th2免疫漂移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高晓杰 陈娟 +1 位作者 张静 郝建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5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丁沉扶正汤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Th1/Th2免疫漂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 目的探讨丁沉扶正汤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Th1/Th2免疫漂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基础治疗及丁沉扶正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吗丁啉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术后各指标、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细胞因子水平以及1型辅助性T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Th1/Th2)水平等。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恢复全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两组胃动素水平均较术后第1天升高,血管活性肽水平均较术后第1天下降,且观察组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白细胞介素(IL)-2水平均较术后第1天升高,IL-4、IL-6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均较术后第1天下降,且观察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IL-4、IL-6和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Th1/Th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沉扶正汤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效果较好,并且可改善Th1/Th2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沉扶正汤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 Th1/Th2免疫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双霞 张凤琴 李娜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8期127-128,F0003,共3页
从中药在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针灸推拿、其他疗法、综合治疗4方面入手探讨中医药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中医外治法不受手术前后及麻醉清醒期常有禁食禁水等限制,因而出现了腹部术后应用中医综合外治方法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从中药在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针灸推拿、其他疗法、综合治疗4方面入手探讨中医药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中医外治法不受手术前后及麻醉清醒期常有禁食禁水等限制,因而出现了腹部术后应用中医综合外治方法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趋势。然而外治方式种类繁多,尚缺乏规范,因此有必要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探讨中医外治法在腹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中的机制,以及不同病种、不同术式患者外治法的组合方式,并形成针对各病种的规范有效的诊治方案,更好地发挥中医外治法的作用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埋籽护理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晓蒙 王想 刘闪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8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耳穴埋籽护理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3月在我科接受妇科腹部手术治疗的14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籽护理... 目的探讨耳穴埋籽护理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3月在我科接受妇科腹部手术治疗的14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期情况、术后胃肠道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籽干预能够促进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消化道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埋籽 妇科腹部手术 术后护理 肠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护理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7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5期138-140,共3页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手术期护理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75例腹部术后住院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功能训练,术后口服腹立通膏、外敷中药、电针治疗。观测临床症状、肠蠕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不良反应...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手术期护理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75例腹部术后住院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功能训练,术后口服腹立通膏、外敷中药、电针治疗。观测临床症状、肠蠕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不良反应。[结果]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时间:<12h 10例,<24h 38例,<72h 24例,>72h 3例,<72h排气率96.00%。[结论]围手术期护理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胃肠功能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立通膏促进腹部术后肛门排气150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少言 高凯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年第12期75-75,77,共2页
[目的]观察腹立通膏促进腹部术后肛门排气疗效。[方法]将15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术后常规西医处置。治疗组75例在西医常规处置基础上,术后6h开始口服腹立通膏。每日2次,连服3天。排气后即停止服药。[结果]术后肛门排... [目的]观察腹立通膏促进腹部术后肛门排气疗效。[方法]将15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术后常规西医处置。治疗组75例在西医常规处置基础上,术后6h开始口服腹立通膏。每日2次,连服3天。排气后即停止服药。[结果]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治疗组<12h10例,<24h38例,<72h24例,>72h3例,<72h排气率96.00%。对照治疗组<12h1例,<24h10例,<72h35例,>72h29例,<72h排气率61.33%。治疗组的肠蠕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立通膏口服对腹部术后肠蠕动恢复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术后 镇痛泵 肠蠕动 胃肠功能 术后肛门排气 气机不畅 腹立通膏 麻子仁汤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中医药早期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占林 王树成 苑维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11期2232-2235,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早期干预对腹部手术后出现胃肠动力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普外科接收行腹部手术后出现胃肠动力紊乱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方法前... 目的:观察中医药早期干预对腹部手术后出现胃肠动力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普外科接收行腹部手术后出现胃肠动力紊乱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方法前提下加用自拟中药灌胃及针灸治疗,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小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早期干预对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患者具有较好的恢复胃肠动力作用,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干预 腹部手术后 胃肠动力紊乱 中医药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特色护理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亚玲 李燕 何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后护理中行中医特色护理对其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入研究的对象为医院2020年6月—2022年7月收治的102例胃癌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51例在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后护理中行中医特色护理对其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入研究的对象为医院2020年6月—2022年7月收治的102例胃癌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51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中医特色护理。以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肠鸣音次数、腹胀评分、肠胃功能障碍评分、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肠鸣音次数、腹胀评分、肠胃功能障碍评分护理前比较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试验组肠鸣音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腹胀评分、肠胃功能障碍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护理前生活质量比较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试验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医特色护理应用在胃癌术后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其胃肠功能,同时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以及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此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特色护理 胃癌 术后护理 胃肠功能 腹胀评分 肠胃功能障碍评分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胃肠术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林霞 石君君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62-66,共5页
目的分析应用穴位贴敷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胃肠术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300例老年胃肠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0例,实施常规治疗)和观察组(150例,... 目的分析应用穴位贴敷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胃肠术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300例老年胃肠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0例,实施常规治疗)和观察组(150例,实施穴位贴敷联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营养状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P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0.05)。治P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提高,观察组较P P对照组更突出(<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0.05),治疗后两组P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0.05)。结论老年患者应用穴位贴敷联合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康复治疗 老年患者 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儿药丸用于妇产科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晓兰 杨丽娜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A01期109-109,111,共2页
目的:探讨中成药治疗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从而降低腹部术后胃肠胀气的发生率。方法:2009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收治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2 0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 000例和对照组1 00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禁食、补液、... 目的:探讨中成药治疗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从而降低腹部术后胃肠胀气的发生率。方法:2009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收治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2 0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 000例和对照组1 00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禁食、补液、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4 h口服健儿药丸。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6.80±9.60)h,对照组平均(31.9±4.80)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妇产科腹部术后口服健儿药丸可以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儿药丸 腹部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英洁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3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行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术后疼痛...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行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术后疼痛情况、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综合性护理干预 术后疼痛 胃肠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术中温热灌洗方案对继发性腹腔感染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观察
17
作者 李国玉 商志远 +1 位作者 李锋 蓝燕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10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究改良术中温热灌洗方案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2月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实施常规室温腹腔冲洗,观察... 目的探究改良术中温热灌洗方案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2月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实施常规室温腹腔冲洗,观察组(65例)实施改良术中温热灌洗方案,对比两组胃功能指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63、6.403,P均<0.001);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7、8.392、14.738,P均<0.001);观察组术后72 h 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65、19.208、9.980、21.692,P均<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08%)低于对照组(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0,P=0.048)。结论改良术中温热灌洗方案应用于继发性腹腔感染手术患者中,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胃肠激素指标,减轻炎症反应,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腹腔感染 手术治疗 改良术中温热灌洗方案 胃肠功能恢复 血清炎症指标 胃肠激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