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诱导小鼠腭裂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吕宝辉 黄洪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 :分析维甲酸 (RA)在胚胎发育期间对胎鼠和母孕鼠的毒性作用 ,建立RA诱导腭裂动物模型。方法 :将C5 7BL近交系小鼠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 ,在GD8d、GD10d和GD 12d分别口饲灌胃植物油和RA ,其中在GD 10d用药组按照三种不同的剂量口饲灌... 目的 :分析维甲酸 (RA)在胚胎发育期间对胎鼠和母孕鼠的毒性作用 ,建立RA诱导腭裂动物模型。方法 :将C5 7BL近交系小鼠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 ,在GD8d、GD10d和GD 12d分别口饲灌胃植物油和RA ,其中在GD 10d用药组按照三种不同的剂量口饲灌胃给药。结果 :RA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均可诱导腭裂畸形 ,GD10d不同剂量的RA诱导胎鼠腭裂形成的比率不同。结论 :在GD 10d 10 0mg/kg维甲酸诱导C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 诱导 小鼠 腭裂 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和视黄酸致ICR小鼠腭裂发育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江波 印木泉 +2 位作者 陈蓉芳 郭苗莉 张天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建立发生率较高、畸形类型明确、易于获得并可用于不同类型化学物致腭裂发生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致突变性化合物甲基N 硝基亚硝基胍(MNNG)和非致突变性致畸物视黄酸(RA)作用于ICR小鼠(对照组采用溶剂),观察不同剂量和不... 目的:建立发生率较高、畸形类型明确、易于获得并可用于不同类型化学物致腭裂发生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致突变性化合物甲基N 硝基亚硝基胍(MNNG)和非致突变性致畸物视黄酸(RA)作用于ICR小鼠(对照组采用溶剂),观察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时间的胚鼠腭裂畸形发生率,确定诱导腭裂发生的最佳作用条件,并通过光镜、电镜等手段对其畸形特征作进一步分析。结果:孕10 d一次给予40 mg/kg MNNG所致腭裂的发生率为55.2%,一次给予80 mg/kg RA腭裂发生率几乎达100%;光镜结果显示这2种化学物诱导的腭裂均为小腭;电镜结果表明孕16 d对照组腭中嵴上皮细胞表面有大量的丝状伪足而实验组中则无。结论:成功建立了可供两类不同腭裂发生分子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腭裂畸形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动物模型 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 视黄酸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骨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刚 刘宝林 +3 位作者 王大章 李唐新 郑光勇 胡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 :观察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过程中 ,新骨组织形成与改建活动的特点 ,探讨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 :家猫 14只为实验对象。其中 12只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实验组 (动物 10只 ) :以 0 .4mm× 2次 /d的速度与频率牵张整复腭裂缺损... 目的 :观察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过程中 ,新骨组织形成与改建活动的特点 ,探讨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 :家猫 14只为实验对象。其中 12只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实验组 (动物 10只 ) :以 0 .4mm× 2次 /d的速度与频率牵张整复腭裂缺损。于术后固定期 2、4、6、8及 12周 ,观察期结束前 6d ,各对 2只动物肌注四环素标记 ( 30mg/kg)。 6d后取标本 ,切片行荧光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 ,并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 (动物各2只 )结果对比。结果 :实验组标本牵张区新骨组织均为膜内成骨 ,由中央向外分为胶原纤维区、新骨形成区及改建成熟区 ;随时间发展 ,新生骨逐渐取代纤维组织并改建成熟。软组织也得到相应伸展。对照组裂隙无自行修复。结论 :应用牵张成骨术矫治腭裂骨质缺损 ,以原位产生新骨 ,增加骨量的方式推移骨运送盘封闭腭裂裂隙。在良好固定条件下 ,新骨形成与改建活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缺损 组织学研究 牵张成骨 腭裂 动物模型 荧光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B/C近交系小鼠腭裂模型的建立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吕红兵 李鑫 +1 位作者 金岩 董绍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研究维甲酸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对BALB/C近交系小鼠腭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BALB/C系孕鼠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在妊娠第12d分别给药,并于妊娠期第138,1320,148,1420,158,1520,168... 目的:研究维甲酸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对BALB/C近交系小鼠腭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BALB/C系孕鼠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在妊娠第12d分别给药,并于妊娠期第138,1320,148,1420,158,1520,168d处死孕鼠,取胎鼠头部做冠状切片,HE染色,进行观察。结果:维甲酸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可诱导BALB/C系小鼠形成腭裂,其主要原因是腭突上抬延迟。结论:维甲酸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诱导BALB/C近交系小鼠形成腭裂是一种稳定的腭裂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维生素A酸类 地塞米松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板缺失修复的动物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平飞云 严奉国 陈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研究羟基磷灰石 -骨粘合剂复合人工骨作为植骨材料修复腭板骨缺损的可行性 ,为临床腭裂患者进行植骨术提供依据。方法 :对 4组共 1 6只狗腭板人为制造裂隙 ,用羟基磷灰石 -骨粘合剂修复腭板骨缺损。术后 4、8、1 6、2 4周分别处... 目的 :研究羟基磷灰石 -骨粘合剂复合人工骨作为植骨材料修复腭板骨缺损的可行性 ,为临床腭裂患者进行植骨术提供依据。方法 :对 4组共 1 6只狗腭板人为制造裂隙 ,用羟基磷灰石 -骨粘合剂修复腭板骨缺损。术后 4、8、1 6、2 4周分别处死一组试验狗 ,取上颌腭板进行 X线平片观察 ,同期扫描电镜观察骨愈合情况。术后 2 4周 ,处死最后一组狗前行腭板冠状位 CT扫描。结果 :手术创口 I期愈合 ,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和病理排斥现象 ,人工骨板形态规则 ,未见移位、塌陷、断裂。人工骨与受植床周围骨有较好的骨性愈合 ,骨量随观察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结论 :羟基磷灰石 -骨粘合剂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具有良好的塑性、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骨移植 羟基磷灰石类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诱导的唇腭裂动物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许悦 陈振琦 钱玉芬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67-469,共3页
外科诱导的动物模型作为唇腭裂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常应用于对该疾病临床治疗方面的科研工作,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外推至人类的适用性十分重要。本文对已应用于动物实验的唇腭裂模型进行了分类和回顾,并根据... 外科诱导的动物模型作为唇腭裂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常应用于对该疾病临床治疗方面的科研工作,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外推至人类的适用性十分重要。本文对已应用于动物实验的唇腭裂模型进行了分类和回顾,并根据标准缺损的定义列出常用外科诱导的唇腭裂动物模型,包括灵长类动物以及大鼠、猫、犬和兔等,介绍其具体的手术方法和特点。横向评价各种实验动物的优缺点,总结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使科研工作者在今后实验动物的选择上更有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动物模型 外科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张成骨矫治腭裂新骨生成区超微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刚 王大章 +4 位作者 刘宝林 李唐新 廖运茂 胡静 郑光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间期牵张生成的新骨组织的超微结构特征 ,探讨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 :建立 12只动物的人工腭裂实验模型 ,实验组动物 10只 :应用牵张成骨术 ,以每日 2次 ,每次 0 4mm的速度和恒定的方向整复其腭部软硬组织缺损 ,至...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间期牵张生成的新骨组织的超微结构特征 ,探讨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 :建立 12只动物的人工腭裂实验模型 ,实验组动物 10只 :应用牵张成骨术 ,以每日 2次 ,每次 0 4mm的速度和恒定的方向整复其腭部软硬组织缺损 ,至裂隙完全封闭。于术后固定期第 2、4、6、8及 12周分别安乐处死 2只实验动物 ,切取标本后于扫描电镜下观察 ,并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 (动物各 2只 )观察结果对比。结果 :第 2周时 ,牵张区以大量沿牵张方向排列的胶原纤维束为主 ,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 ,新生骨小梁钙化程度低。第 4~ 6周时 ,成骨活动极其活跃 ,骨小梁较致密 ,其表面密集排列成骨细胞。新骨呈“蜂巢样”结构。第 8~ 12周时 ,骨小梁结构逐渐钙化成熟。实验对照组裂隙创缘处无明显新骨形成。结论 :应用牵张成骨术矫治腭裂骨质缺损 ,以原位产生新骨 ,增加骨量的方式推移骨运送盘封闭腭裂裂隙。术后早期即有膜内成骨的新骨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腭裂 动物模型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与腭裂发生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洪章 陈亦阳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由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DEX)诱导的腭裂胚胎模型的腭裂形成中细胞凋亡的意义与作用。【方法】给 12孕期日 (gestationday ,GD)的昆明小白鼠腹腔注射 10~ 5 0mg/kg剂量的DEX ,获取腭裂胚胎模型。对标本标准颅颌冠状切... 【目的】探讨由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DEX)诱导的腭裂胚胎模型的腭裂形成中细胞凋亡的意义与作用。【方法】给 12孕期日 (gestationday ,GD)的昆明小白鼠腹腔注射 10~ 5 0mg/kg剂量的DEX ,获取腭裂胚胎模型。对标本标准颅颌冠状切片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亲核素 生物素 dUTP原位末端标记法 (ISEL) ,在光镜及电镜下做形态学定性观察及腭突凋亡细胞计数分析。【结果】实验组均观察到ISEL阳性细胞 ,其计数均数及腭裂发生率分别与DEX剂量呈正相关 (r =0 9911/ 0 9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腭裂 病理学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成骨矫治硬腭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9
作者 任战平 李锦峰 +2 位作者 文星 周洪 刘建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0-512,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牵引成骨技术矫治硬腭骨缺损畸形的腭裂动物模型。方法1-1.5岁健康家犬8只为实验对象(6只为实验组,2只为实验对照组)。以外科手术在硬腭部模仿临床腭裂形成骨缺损裂隙,实验组同时放置牵引装置,并形成骨运送盘,8周后观...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牵引成骨技术矫治硬腭骨缺损畸形的腭裂动物模型。方法1-1.5岁健康家犬8只为实验对象(6只为实验组,2只为实验对照组)。以外科手术在硬腭部模仿临床腭裂形成骨缺损裂隙,实验组同时放置牵引装置,并形成骨运送盘,8周后观察裂隙关闭情况及软、硬组织形态,了解模型建立后牵引成骨的可行性。结果实验组犬经安置牵引装置后可关闭硬腭处骨裂隙,牵引装置固定稳固,X线显示骨运送盘可牵移,骨缺损区裂隙闭合,全身状况良好。对照组犬8周后,腭裂隙仍存在,大小形状与手术时无差别。结论通过手术方式建立的腭裂动物模型,可用于牵引成骨技术矫治腭裂骨缺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成骨 腭裂 动物模型 骨缺损 硬腭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张成骨矫治腭裂的激光共聚焦荧光定量分析
10
作者 陈刚 王大章 +2 位作者 廖运茂 申岱 杜咏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目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计算机辅助荧光定量分析,研究牵张成骨术矫治腭裂新骨生成随时间间期不同的动态变化趋势,为临床矫治腭裂应用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以家猫20只为实验对象。其中18只动物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实验组(动... 目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计算机辅助荧光定量分析,研究牵张成骨术矫治腭裂新骨生成随时间间期不同的动态变化趋势,为临床矫治腭裂应用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以家猫20只为实验对象。其中18只动物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实验组(动物15只):应用牵张成骨术,以0.4mm×2次/d的速率牵张整复封闭其腭部组织缺损。术后第2、4、6、8及12周前6d以四环素肌注标记(30mg/kg)后各取材3只动物,标本制片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沉积并进行计算机定量分析,结果与实验对照组(动物3只)及空白对照组(动物2只)对比。结果:实验组不同时间间期标本的荧光强度平均值及其总量,显示出明确的动态变化规律,自2周组起,成骨活动明显活跃,到4周组达到顶峰,至8、12周组逐渐减弱,但仍显著高出无明显荧光沉积的空白和试验对照组。结论:应用牵张成骨术移动骨运送盘封闭组织缺损,牵张间隙逐渐被膜内成骨新骨生成修复,恢复了骨连续性。随时间间期的延长,新骨逐渐改建成熟。成骨活动呈现短期达到高峰后,逐步减弱的动态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腭裂 动物模型 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腭裂相关wnt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配体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璐 丛蔚 +1 位作者 王如 肖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筛选与维甲酸诱导腭裂相关的wnt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信号分子,观察其在正常腭突发育和维甲酸诱导腭裂形成不同阶段的表达动态变化。方法建立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模型,制作基因芯片并筛选wnt和FGF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根据芯片结... 目的筛选与维甲酸诱导腭裂相关的wnt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信号分子,观察其在正常腭突发育和维甲酸诱导腭裂形成不同阶段的表达动态变化。方法建立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模型,制作基因芯片并筛选wnt和FGF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根据芯片结果选出wnt经典通路配体wnt3和wnt8a、FGF通路配体fgf9和fgf10,并应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其在胚胎天数(ED)13.5~15.5中表达变化。结果 1)ED14.5实验组腭突组织芯片分析结果显示:wnt3和fgf10表达水平上调,wnt8a和fgf9表达水平下降。2)在ED13.5~15.5正常对照组腭突发育的不同阶段,上述基因呈现持续性高表达,表达水平呈动态变化。3)在ED13.5~15.5的实验组腭裂发生的不同阶段,上述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有差异(P<0.05)。结论 wnt和FGF信号分子通路参与小鼠胚胎继发腭的正常发育过程,在维甲酸诱导的腭裂发生过程中,存在维甲酸通路与wnt和FGF通路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动物模型 信号分子 基因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诱导与抗原诱导C57BL/6小鼠类风湿关节炎造模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范凯健 吴菁 王婷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1-35,共5页
目的通过对C57BL/6小鼠背景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和抗原诱导的关节炎(antigen-induced arthritis,AIA)造模情况的分析,来比较其造模成功率和关节炎进展的差异性。方法将42只小鼠分成两组,一组为CIA,一组... 目的通过对C57BL/6小鼠背景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和抗原诱导的关节炎(antigen-induced arthritis,AIA)造模情况的分析,来比较其造模成功率和关节炎进展的差异性。方法将42只小鼠分成两组,一组为CIA,一组为AIA。每组3只作为正常组,18只作为模型组。最后一次造模后定期监测小鼠的体重、膝关节和踝关节直径。结果在C57BL/6背景下,CIA造模成功率不高且严重程度差异大,AIA造模成功率高但维持时间短。结论为了更全面地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致病机制,可能更适合在后续的转基因小鼠身上造CIA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原诱导的关节炎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动物模型 C57BL/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α基因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敬斋 梁尚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7-49,共3页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是一种复杂得多基因多因素遗传病,众多学者从候选基因和该病的关联性及基因间、基因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方面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α是一种多肽类生长因子,促使细胞增殖和发生转化,小鼠的腭部融合时腭盖...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是一种复杂得多基因多因素遗传病,众多学者从候选基因和该病的关联性及基因间、基因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方面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α是一种多肽类生长因子,促使细胞增殖和发生转化,小鼠的腭部融合时腭盖中部的上皮组织中含量较高,同时报道认为转化生长因子α等位基因同唇腭裂有联系,被作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候选基因之一。本文就转化生长因子α基因在唇腭裂发病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α基因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遗传分析 环境因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