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魏六朝“神女——美女”系列辞赋的象征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建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66-70,共5页
属于先楚神系的“高唐神女”,具有神圣、淫欲、美丽三个特性。随着社会的高度理性化 ,在汉魏六朝“神女——美女”系列辞赋中 ,神女原型被一分为二 :或代表邪恶的情欲 ,或代表神圣的“道”。作品中象征情欲的女性 ,只是为了反衬男性战... 属于先楚神系的“高唐神女”,具有神圣、淫欲、美丽三个特性。随着社会的高度理性化 ,在汉魏六朝“神女——美女”系列辞赋中 ,神女原型被一分为二 :或代表邪恶的情欲 ,或代表神圣的“道”。作品中象征情欲的女性 ,只是为了反衬男性战胜诱惑的理性力量 ;象征“道”的女性 ,则不但给世俗浪子提供了一个永不可及的虚拟目标 ,而且由这种追寻所带来的幻灭感和悲剧感 ,充分展示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坚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神女-美女"辞赋 原型分化 象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后期的科举改革与辞赋创作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培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熙宁以来科场政策的更迭变化潜藏的文学观、人才观的争论 ,对文风、学风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对辞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律赋的创作在北宋后期文人的作品中比重减少 ,艺术性降低 ;辞赋论政之作减少 ,辞赋作为正经文体的地位下降、弱化 ... 熙宁以来科场政策的更迭变化潜藏的文学观、人才观的争论 ,对文风、学风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对辞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律赋的创作在北宋后期文人的作品中比重减少 ,艺术性降低 ;辞赋论政之作减少 ,辞赋作为正经文体的地位下降、弱化 ;许多辞赋缺乏铺采文、广采众学的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辞赋 科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晁补之的辞赋创作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培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1-127,共7页
在北宋后期的辞赋作家中,晁补之是一位具有独特地位的辞赋作家和辞赋研究家,其成就主要在骚体的创作和楚辞的研究方面。晁补之的辞赋观颇有独到之处,他没有把屈原的作品看作一般意义上的"文学",而是将其视为道统传承的一个重... 在北宋后期的辞赋作家中,晁补之是一位具有独特地位的辞赋作家和辞赋研究家,其成就主要在骚体的创作和楚辞的研究方面。晁补之的辞赋观颇有独到之处,他没有把屈原的作品看作一般意义上的"文学",而是将其视为道统传承的一个重要环节;认为创作楚辞也不单单是文学创作,而是在发扬忠君的精神。他的辞赋很少涉足现实政治内容,而是着重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表现自己对人生的种种感受。和同时代作家的辞赋相比,他的辞赋哲理思考的成分要少些。晁氏赋作长于罗列词汇,铺张扬厉;善于谋篇布局,追求萦纡曲折的结构。他还擅长模仿,对前人、别人的辞赋往往模仿有余而创新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晁补之 辞赋 骚体 楚辞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文本视阈中的赋学形态与批评——以《镜花缘》中的赋与赋论为中心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思豪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83,共8页
《镜花缘》倡"诗赋取士"之风,既托名武曌之世,习赋、考赋之例与唐初景况大致相符,然亦有不实之处。《天女散花赋》是篇以题为韵的律赋,原作字数有二千四百余字,因小说结构限制,删减为一千一百九十五字,亦当非唐代科考场闱所... 《镜花缘》倡"诗赋取士"之风,既托名武曌之世,习赋、考赋之例与唐初景况大致相符,然亦有不实之处。《天女散花赋》是篇以题为韵的律赋,原作字数有二千四百余字,因小说结构限制,删减为一千一百九十五字,亦当非唐代科考场闱所能立就。小说中的赋论、赋韵探讨较正统赋论之作多了份谐趣和韵味,迥异于正统的赋学批评,在赋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且赋韵论可作《李氏音鉴》"双声"、"叠韵"论的实例补充。李汝珍对先唐赋作经典了然于心,认识到赋是"雅颂之亚",具有"兼才学"、"似类书"、"有韵之文"的特征。小说文本中赋作、赋论、赋韵集体呈现,雅俗结合、韵散兼行,是连缀章回、襄助叙事的自觉选择。援辞赋入小说,有尊体之考量,辞赋以写物图貌的描绘性文体加入小说的创作,呈现出一幅参差错落的"文类互渗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花缘》 辞赋 叙事策略 尊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府灵蛇》之编刊与天启间南京的商业出版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广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0-127,共8页
以《词府灵蛇》与《二集》的编刊为个案,分析这一在南京的出版人队伍及其相关活动,可以使其时书籍的编法及其取资,书籍在形式上所体现的业界新风尚得到具体的展现,揭示明天启间诗法类著作生产、营销的新特点。基于此,还希望通过一种书... 以《词府灵蛇》与《二集》的编刊为个案,分析这一在南京的出版人队伍及其相关活动,可以使其时书籍的编法及其取资,书籍在形式上所体现的业界新风尚得到具体的展现,揭示明天启间诗法类著作生产、营销的新特点。基于此,还希望通过一种书籍文化史的考察,进一步观照晚明社会士商关系的变动以及商业与文艺气习的相互渗透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府灵蛇 诗法著作 晚明 商业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代辞赋总汇》前言 被引量:8
6
作者 马积高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5,共7页
本文首先论述了辞赋这种文学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及主要贡献 ,历代文人对辞赋创作的重视。然后介绍了汉以后各代辑录整理辞赋的概况。最后对编集《历代辞赋总汇》作了说明。
关键词 历代辞赋 总汇 辑录整理 七体 对问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宋中期辞赋的淑世精神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培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70,共4页
仁宗明道以来,经世致用的思想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旋律,这一时期的辞赋创作充分体现了宋人深挚的淑世情怀和心系国家的忧患意识。现实性、应用性是这一时期的辞赋的一个突出特征,赋家们在赋中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进行诤言谠议。同时,文人们对... 仁宗明道以来,经世致用的思想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旋律,这一时期的辞赋创作充分体现了宋人深挚的淑世情怀和心系国家的忧患意识。现实性、应用性是这一时期的辞赋的一个突出特征,赋家们在赋中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进行诤言谠议。同时,文人们对探讨治乱兴亡之理抱有极大的兴趣,许多赋探究治乱之源,针对当时的政治革新提出自己的观点。还有一些赋表现了崇尚气节、淡泊名利的思想,这是构成淑世精神的内在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辞赋 淑世精神 现实性 气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运转关与文风趋新——以李纲辞赋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培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151,共10页
南北宋之交,文学发展的进程发生了重大转折。这种转折表现为忧患意识与旖旎情思并重、慷慨激昂与遣情释怀并举、深参悟入与直白浅陋并存的特点。这种嬗变之迹,在李纲的辞赋中表现比较明显。李纲的辞赋既表现忧患天下的怀抱,又展现热爱... 南北宋之交,文学发展的进程发生了重大转折。这种转折表现为忧患意识与旖旎情思并重、慷慨激昂与遣情释怀并举、深参悟入与直白浅陋并存的特点。这种嬗变之迹,在李纲的辞赋中表现比较明显。李纲的辞赋既表现忧患天下的怀抱,又展现热爱世俗生活的洒脱胸怀;既蕴含着报国无门的深重忧愤,又依靠居易俟命的思想和佛教信仰以及道家的齐生死的观念来遣情释怀。在艺术表现方面亦具有因袭继承与追求直白流畅两个方向的诉求。可以说,李纲辞赋思想性与艺术表现上的悖论现象,正体现出当时文学推陈出新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辞赋 李纲 忧患 居易俟命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辞赋的铺陈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廷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9-64,共6页
铺陈是辞赋的基本创作方法。散布式、段落式、递进式、并列式为辞赋的四种铺陈方法。所谓散布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把同一内容的诗句或诗节,散布在整篇作品中。段落式的铺陈方法是指作品中用一个诗段或自然段落描绘某一个主题。递进式的铺... 铺陈是辞赋的基本创作方法。散布式、段落式、递进式、并列式为辞赋的四种铺陈方法。所谓散布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把同一内容的诗句或诗节,散布在整篇作品中。段落式的铺陈方法是指作品中用一个诗段或自然段落描绘某一个主题。递进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整篇作品或整个段落在铺陈时,采取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描述方法,具有纵向性。并列式的铺陈方法是指全篇作品或整个段落从各个不同的方位、方面进行描绘的方法,使描绘的对象具有横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 散布式铺阵 创作方法 段落式铺陈 递进式铺陈 并列式铺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王言编选评点《辞赋标义》与明代赋学批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禹明莲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67,共5页
《辞赋标义》是俞王言对万历时期广为传播的《文选纂注》进行删削注疏、增补篇目而成的赋体总集。是编上继元人祝尧"祖骚宗汉"的赋学观,以《楚辞》置首,选录先秦至六朝时期赋作97篇,影响至同时及后人的赋集编纂。在评点辞赋时... 《辞赋标义》是俞王言对万历时期广为传播的《文选纂注》进行删削注疏、增补篇目而成的赋体总集。是编上继元人祝尧"祖骚宗汉"的赋学观,以《楚辞》置首,选录先秦至六朝时期赋作97篇,影响至同时及后人的赋集编纂。在评点辞赋时,俞王言时时贯穿释道精神,旨在探求赋家本心、赋作情志,是晚明禅释盛行之风对赋体乃至科举取士教科书的渗透与影响;同时是中国赋学批评在明代的新变与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标义》 编纂体例 辞赋评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金元之际东平文人的词赋之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忠敏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111-115,共5页
金元之际的词赋之学,是赋体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阶段。词赋创作并未随金朝灭亡而中断,而是在严实父子统治下的山东东平地区再度勃兴。受金代科举遗风影响,东平府学教育和选拔即以词赋为重,东平文人自觉地继承金代词赋之学,并以此作为晋... 金元之际的词赋之学,是赋体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阶段。词赋创作并未随金朝灭亡而中断,而是在严实父子统治下的山东东平地区再度勃兴。受金代科举遗风影响,东平府学教育和选拔即以词赋为重,东平文人自觉地继承金代词赋之学,并以此作为晋身之阶。他们在新朝翰林职位上占据着较大的比重,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基于对前朝文风的反思,东平文人以儒家文学观为标榜,致力于革除金代词赋之弊,为元初文坛的健康发展建立了良好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之际 东平 府学 词赋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船山赋的思想意蕴
12
作者 刘再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83,共7页
从思想寄寓到情感表达,船山赋都深受屈原赋的影响,其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哲人之赋丽以思"。其辞赋主题或关乎家国,或著意于人性与人生,不少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他明亡以后的政治生活与斗争经历,具有鲜明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 从思想寄寓到情感表达,船山赋都深受屈原赋的影响,其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哲人之赋丽以思"。其辞赋主题或关乎家国,或著意于人性与人生,不少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他明亡以后的政治生活与斗争经历,具有鲜明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从中可以看到他对当时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及其无法摆脱的的遗民情思。特别是其咏物赋,取譬引类,托物言志,或表现其高洁人格和不同流俗的生活方式,或表达他对永恒哲理的体认,赋中所描绘的各种物象通常具有人格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辞赋 思想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学与辞赋:不同语境的牛类名物考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易闻晓 《齐鲁学刊》 CSSCI 2021年第5期128-138,共11页
辞赋名物注疏总是无可避免地取用经学的训释。牛供祭祀、运输和农耕,它在中国文化的认知,起于祭祀牺牲之用,成为尊物。《说文》释“牲”为“牛完全”,又有“牷”字以专此义,或指许慎移“犧”释“牲”,其实“犧”“牷”属“牲”,“牲”... 辞赋名物注疏总是无可避免地取用经学的训释。牛供祭祀、运输和农耕,它在中国文化的认知,起于祭祀牺牲之用,成为尊物。《说文》释“牲”为“牛完全”,又有“牷”字以专此义,或指许慎移“犧”释“牲”,其实“犧”“牷”属“牲”,“牲”以大类统摄二义。汉以降牛主农耕,与土相关。牛与土的联系被引申为《易传》的思理。牛以系时属“丑”,“牛”“纽”“丑”可通转,则“牛”以“纽”“丑”音近称名。牛“能”任重“耐”劳,其生为“难”,于人为“奴”,诸字声纽亦通。牛的种类见于汉字所指,别其颜色、老幼、雄雌及其所用场合、功用,一字一物,反映汉字指物摹状的精致丰富,亦见古人博物,于牛为赡。汉大赋多见牛类名物,不是祭祀的牺牲,而是因其勇猛野性或罕见珍奇而充当铺陈的功能,显见“辞章”与祭祀语境之异。而“物”以牛属成为万类总名,“特”则引申为独一和俊杰之义,具有拟人化的普遍引申。自古迄今“牛”字组词甚多,都从牛的至尊物性以及牛与人的生活关系引申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辞赋 拟人化 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高丽朝辞赋综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白承锡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81,共7页
韩国高丽朝文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结合自身的文化习惯特点,以高昂的兴趣创作了众多汉文辞赋作品,其内容有写景、记事、咏物、抒情、言志,其体式则有唐宋后的律赋及先秦、汉魏六朝的骚体赋、散体赋、骈体赋,风格多样而灵活。这既... 韩国高丽朝文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结合自身的文化习惯特点,以高昂的兴趣创作了众多汉文辞赋作品,其内容有写景、记事、咏物、抒情、言志,其体式则有唐宋后的律赋及先秦、汉魏六朝的骚体赋、散体赋、骈体赋,风格多样而灵活。这既是韩国宝贵的历史文学遗产,又表明中韩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高丽朝 辞赋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辞赋的贵族肖像:南朝兰陵萧氏赋学考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128,共8页
作为南朝帝王家族,兰陵萧氏的皇族身份与其文士角色相互作用、深刻影响了家族的辞赋批评与创作活动。萧统《文选》别骚、首赋,以"今赋"为考察对象,构建动态发展的赋史观,大赋、小赋并重。内容上,萧氏遵循"寓目写心"... 作为南朝帝王家族,兰陵萧氏的皇族身份与其文士角色相互作用、深刻影响了家族的辞赋批评与创作活动。萧统《文选》别骚、首赋,以"今赋"为考察对象,构建动态发展的赋史观,大赋、小赋并重。内容上,萧氏遵循"寓目写心""唇吻遒会"的原则,创作大量咏物抒情小赋,呈现贵族化、娱乐化的审美特征。形式上,萧氏赋学立体与破体并存,一方面树立传统辞赋书写范式,另一方面使辞赋诗化成为主流。萧氏皇族思想开明,兼容并包,构建了一个特殊的辞赋创作场域,是影响齐梁辞赋新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陵萧氏 贵族 辞赋 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凌云吐凤:论马扬典范在朝鲜半岛之建立与演绎
16
作者 陈丽娟 房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3-192,共10页
司马相如和扬雄是辞赋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不仅在中国具有独步赋史的地位,而且在海东也影响深远。朝鲜赋家推尊马扬,不仅习其技法,摹其赋篇,还编纂了《扬马赋抄》、《扬马赋选》等专集和选本,并衍为“独尊西京”的理论倾向,显示出对马... 司马相如和扬雄是辞赋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不仅在中国具有独步赋史的地位,而且在海东也影响深远。朝鲜赋家推尊马扬,不仅习其技法,摹其赋篇,还编纂了《扬马赋抄》、《扬马赋选》等专集和选本,并衍为“独尊西京”的理论倾向,显示出对马扬典范的多元接受。同时,在闱场赋和文人赋两大创作领域中,朝鲜赋家对马扬赋的不同侧面各有取用:闱场赋注重挖掘和利用马扬辞赋中“义尚光大”的经义成分,故多与《上林》、《子虚》、《长杨》等大赋相关联;文人赋则缘情而发,有所寄托,在祖“骚”主“情”的思想支配下,亦选择马扬骚体赋进行拟效,或踵事增华,或反案为文,以一己之创作实践与马扬典范形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扬雄 朝鲜 辞赋 典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诗为文”解析
17
作者 王章才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06-111,共6页
韵和散是我国古代文体分类的基本依据。在魏晋六朝,韵文曰文,散文曰笔;中唐古文运动以后,韵文曰诗,散文曰古文。魏晋六朝的文学自觉,实际上是诗体的自觉。中唐古文运动则标志着古文之体的自觉。中唐的"文"是对六朝的"笔&... 韵和散是我国古代文体分类的基本依据。在魏晋六朝,韵文曰文,散文曰笔;中唐古文运动以后,韵文曰诗,散文曰古文。魏晋六朝的文学自觉,实际上是诗体的自觉。中唐古文运动则标志着古文之体的自觉。中唐的"文"是对六朝的"笔"的否定之否定,也可以说是其升华。这是"以诗为文"发生的背景。以诗为文的"文"一般指古文,也指骈文等。从诗体层面看,以诗为文有五种:以民歌为文;以古体诗为文;以格律诗为文;以辞赋为文;以诗性为文(即广义的以诗为文)。从逻辑上说,以诗为文包含三个方面:内容上;形式上;风格上。古人对以诗为文的论述很少,其中有反对,也有赞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民歌为文 以古体诗为文 以格律诗为文 以辞赋为文 以诗性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