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兮”字之用:《诗》《骚》传承与楚辞可歌的重新审察 |
易闻晓
王玉莎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楚辞非已歌论 |
易闻晓
杨淑雯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楚辞《九歌》的诗体特征与屈原的独特贡献 |
赵敏俐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4
|
屈原对华夏文化的认同及其对楚辞的影响 |
姚圣良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5
|
楚辞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 |
郭晓春
曹顺庆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
6
|
《楚辞序》的作者并非班固 |
刘淮南
赵丽君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
7
|
试论楚辞“荃”、“荪”喻君的原始意象 |
熊良智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
8
|
《楚辞·九歌》文字意象的图像化研究及设计应用 |
黄敏
张佳薇
孙蓝蝶
|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
9
|
论屈辞的模式以及楚辞的式微 |
魏耕原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
10
|
《楚辞》文本的音乐结构及其呈现方式 |
沈亚丹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
11
|
屈复《楚辞新注》中的“遗民情结” |
施仲贞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
12
|
楚辞音乐性文体特征及其相关问题——从阜阳出土楚辞汉简说起 |
戴伟华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
13
|
论《楚辞新注求确》的注疏方式和学术贡献 |
张琰
施仲贞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14
|
关于《诸子汇函》所收《楚辞》作品的评点问题 |
罗剑波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
15
|
论楚辞对土家族民歌的发生学意义 |
熊晓辉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
16
|
论王闿运《楚辞释》的注释特色 |
黄建荣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
17
|
《楚辞》“二湘”误读之解释 |
熊良智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
18
|
王逸的楚辞文本阐释 |
王则远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
19
|
出土文献与《楚辞》校读(三则) |
何家兴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
20
|
刘师培对传统楚辞研究的继承与突破 |
吴慧鋆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