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翻译理论著述汉译中的失范现象探析——以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汉译本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喻旭东 傅敬民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3-90,共8页
关于翻译质量的论述是当下国内外译学热点话题之一。与此同时,对于翻译研究自身著述的翻译质量,译学却鲜有论及。本文以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汉译本为例,通过对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汉译本进行抽样和比较研究,辅以问卷调... 关于翻译质量的论述是当下国内外译学热点话题之一。与此同时,对于翻译研究自身著述的翻译质量,译学却鲜有论及。本文以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汉译本为例,通过对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汉译本进行抽样和比较研究,辅以问卷调查,兼顾翻译产品与翻译过程,基于翻译规范理论探析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方面的失范现象。本文认为,为了保障国外翻译理论著作的汉译质量,译者需要增强翻译规范意识,认真履行翻译责任,尽力促进交际的成功,合理构建译文和原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著述汉译 翻译质量 翻译规范 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the Initiative of Chinese Culture "Going Out"
2
作者 Qin Zhongshu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81-285,共5页
The cultural turn has ushered translation studies into a new era with a much broader view and brought about more research approaches for translators and theorists in western countri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succ... The cultural turn has ushered translation studies into a new era with a much broader view and brought about more research approaches for translators and theorists in western countri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successful attempts of Chinese writings translated and accepted in the West,difficulties for Chinese cultur"e going out"and suggestions for how to press ahead the" going out"initiative for Chines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极性 欧美地区 文化酒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驻日使团译者群体译介出版活动研究
3
作者 张瑞嵘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28,共7页
以晚清驻日使团译者群体的产生背景、译事活动、著作出版和文化传播等历史轨迹的考证入手,阐述其译介出版活动在清政府对日外交决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揭示这一群体在明治维新前后中日强弱易势的时代变局之下,开启了晚清朝野日本问题研... 以晚清驻日使团译者群体的产生背景、译事活动、著作出版和文化传播等历史轨迹的考证入手,阐述其译介出版活动在清政府对日外交决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揭示这一群体在明治维新前后中日强弱易势的时代变局之下,开启了晚清朝野日本问题研究的新视角,并对近代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日使团 译者群体 日本著作译介出版 日本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认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翻译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威教授访谈录
4
作者 高渝 张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彰显社会公共利益,是新时代中国翻译研究的核心定位与指导原则。在访谈中,张威教授系统阐述了翻译研究在新时代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翻译研究的原则与发展方向、国家战略视角下翻译研究的重...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彰显社会公共利益,是新时代中国翻译研究的核心定位与指导原则。在访谈中,张威教授系统阐述了翻译研究在新时代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翻译研究的原则与发展方向、国家战略视角下翻译研究的重点方向、“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的争议与发展、中译外研究的核心议题、中国特色话语的对外传播、翻译研究的社会价值、翻译教材建设、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的影响与挑战等重要议题。这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新时代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战略和关键议题,推动中国翻译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 翻译研究 中译外研究 人工智能 “中国特色”翻译理论 翻译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形象认知:近代西方女娲神话研究的文化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胡玉青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7,共9页
女娲神话研究作为近代中国神话学的重要命题,是中国神话学建立之初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面镜子。从1868年西方世界第一篇研究女娲神话的论文问世,到1922年第一部中国神话学英文著作《中国神话传说》出版,西方女娲神话学术史走过50年,为海外... 女娲神话研究作为近代中国神话学的重要命题,是中国神话学建立之初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面镜子。从1868年西方世界第一篇研究女娲神话的论文问世,到1922年第一部中国神话学英文著作《中国神话传说》出版,西方女娲神话学术史走过50年,为海外中国神话研究开创了新范式、新视角。在比较研究视野下梳理西方研究中国神话的缘由与问题,是理解近代西方学界对中国女娲形象的认知方式与再塑造过程的有效路径。厘清近代西方女娲神话的研究情况,梳理中华传统文化在神话传播中被重塑和曲解的历史由来,剖析构建中国形象重要的文化元素,对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升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策略具有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神话 西方译介研究 中国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rton Watson对历史典籍英译语言规范的习得与内化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秀英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84-88,共5页
翻译家个案分析是翻译史及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Burton Watson(华兹生)是20世纪英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最多产的美国翻译家及汉学家。他的译笔流畅自然、娴雅精练,可读性很强,在向西方普通英语读者普及中国典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 翻译家个案分析是翻译史及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Burton Watson(华兹生)是20世纪英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最多产的美国翻译家及汉学家。他的译笔流畅自然、娴雅精练,可读性很强,在向西方普通英语读者普及中国典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翻译研究积累了重要的实证语料。文章以描写译学研究派的假设——"规范"的"习得"与"内化"是在译者"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命题为框架,分析了译者"社会化"是如何影响Watson"习得"与"内化"中国历史典籍英译的语言"规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生 典籍翻译研究 规范 习得 内化 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学典籍英译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梁林歆 李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9,共15页
作为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中国的农耕文明在历史上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农业生产实践上的优势催生了大批宝贵的、种类繁多的农学文化古籍,对世界农作物种植、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开发影响深远,是现今中国“文化外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中国的农耕文明在历史上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农业生产实践上的优势催生了大批宝贵的、种类繁多的农学文化古籍,对世界农作物种植、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开发影响深远,是现今中国“文化外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一事实,本文将回顾我国农学典籍英译的发展历程,统计国内与农学典籍英译相关的研究论文,从发文概况、文本考察、研究主题、理论视角、期刊来源分布等方面梳理农学典籍英译的研究现状。分析发现,当前研究存在诸如译本数量少、文本考察单一、宏观研究欠缺、研究方法传统等问题。据此,本文最后对我国农学典籍的译介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典籍 典籍英译 文化外译 英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籍翻译的下一步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文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5,42,共14页
截至2022年年初,“大中华文库”丛书已经翻译出版了112种英译中华经典著作。从某种角度来看,国内的典籍英译工作可以算告一段落。那么,除了继续开展其他语种的翻译外,我国典籍翻译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本文提出了4点建议,即史料整理、比... 截至2022年年初,“大中华文库”丛书已经翻译出版了112种英译中华经典著作。从某种角度来看,国内的典籍英译工作可以算告一段落。那么,除了继续开展其他语种的翻译外,我国典籍翻译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本文提出了4点建议,即史料整理、比较研究、拓展深入和人才培养。其中,史料整理是对典籍外译历史的考察和整理;比较研究是通过对译品的比较提高未来翻译的质量;拓展深入是指不断扩大所译典籍的范围,并持续加深对这一范围的认识与思考;人才培养则注重提高译员的中文、英文和文化知识水平,特别是中文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在这4个方面,笔者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翻译 整理 比较 拓展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行为批评:《西游记》蓝诗玲译本中的詈语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峰 刘伟 那洪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9,共13页
本文提出语料库译者行为批评方法。依据“求真—务实连续统”具体化、层次化、维度化的理论创新模式,把文学作品中的詈语翻译按照詈语方向、冲突级别、詈语类别、翻译策略和译者行为划分为5个子系统,首次提出语义求真—务实和语用求真... 本文提出语料库译者行为批评方法。依据“求真—务实连续统”具体化、层次化、维度化的理论创新模式,把文学作品中的詈语翻译按照詈语方向、冲突级别、詈语类别、翻译策略和译者行为划分为5个子系统,首次提出语义求真—务实和语用求真—务实,并创建汉学家蓝诗玲的《西游记》译本平行语料库,从中提取16个詈语,共189条汉英对齐语句对,利用质性分析软件MAXQDA对每条句对人工标注了5个子系统的特征,再通过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展示蓝诗玲处理詈语的译者行为特征,力证蓝诗玲的译者角色定位是用现代话语重述中国经典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语料库翻译学 文体学 叙事学 典籍英译 汉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军事翻译75年:成就与挑战
10
作者 彭天洋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2,F0003,共5页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人民军队翻译事业走过了从“零小散偏”向正规化、体系化、专业化不断发展的艰难历程,培养出一支军事特色突出、规模效应明显的军事翻译人才队伍,组建起一批成建制、专业化的军事翻译力量,构建起覆盖多语种、兼顾各层...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人民军队翻译事业走过了从“零小散偏”向正规化、体系化、专业化不断发展的艰难历程,培养出一支军事特色突出、规模效应明显的军事翻译人才队伍,组建起一批成建制、专业化的军事翻译力量,构建起覆盖多语种、兼顾各层次的军事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一大批内容丰富、紧贴军事实践的翻译成果,同时开启了对军事翻译理论的初步探索。中国军队新时代使命任务要求军事翻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海外利益、促进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加强国际军事交流合作、塑造军队良好形象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语言服务,对军事翻译提出新的挑战。着眼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军事翻译必须逐步完善宏观管理、加强资源统筹协调、推动专业化发展、打牢理论根基,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可靠的语言能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翻译 军队外语能力 军事翻译人才培养 军事翻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要用中国古代思想释译域外世界
11
作者 梁永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9,156,共9页
本文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类学的域外研究应该尝试“以中释外”,即用中国古代思想释译域外世界。从学科特质上看,人类学是一门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异己社会进行“文化翻译”的学科,这是人类各文明赓续自身的共同智慧。从社会学研究的特质上... 本文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类学的域外研究应该尝试“以中释外”,即用中国古代思想释译域外世界。从学科特质上看,人类学是一门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异己社会进行“文化翻译”的学科,这是人类各文明赓续自身的共同智慧。从社会学研究的特质上看,费孝通先生在“扩展社会学传统界限”的论述中号召学者回到中国古代思想并借鉴全世界各文明的智慧,这正是“以中释外”的愿景。从一般意义的社会科学知识生产上看,多重现代性的世界格局同样说明了现代化道路需要新的解读方式。用中国古代思想释译域外世界,将助力中国社会科学深化对自身现代化进程的“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中释外 域外研究 文化翻译 认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释“在所”
12
作者 于方圆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6-446,共11页
汉译佛经中,经常见到“在所V”和“在所N”两种结构。“在所V”应分析为“在/所V”,可理解为“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在”表“任凭”,是“自在”的省缩;“在所N”应分析为“在所/N”,可理解为“任何N”,N一般为表方所的名词。“在所... 汉译佛经中,经常见到“在所V”和“在所N”两种结构。“在所V”应分析为“在/所V”,可理解为“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在”表“任凭”,是“自在”的省缩;“在所N”应分析为“在所/N”,可理解为“任何N”,N一般为表方所的名词。“在所”的成词是在“在所V处”这一结构中完成的:汉语的“在所V处”原本是介词“在”与方所宾语组合,因常用来翻译梵语表方所的关系小句,获得了任指义,由于“所”字功能的变化,加之四字格和双音化影响,“在/所V处”发生了重新分析,成为“在所/V处”,“在所”就成为一个主要修饰方所成分、表任指的词。“在在”则是对原典语言仿译,“在”也是来自表方所的“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所 梵汉对勘 汉译佛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中替换法的描写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文鹤 孙三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4,共12页
作为目标语取向的一种翻译方法,替换法广泛地运用于文化翻译之中,在汉语古诗英译中也较为常见。然而,到目前为止鲜有对古诗英译中替换法使用的系统性考察与研究。本文基于英译古诗语料将替换法分为文化替换、修辞替换、审美替换、情景... 作为目标语取向的一种翻译方法,替换法广泛地运用于文化翻译之中,在汉语古诗英译中也较为常见。然而,到目前为止鲜有对古诗英译中替换法使用的系统性考察与研究。本文基于英译古诗语料将替换法分为文化替换、修辞替换、审美替换、情景替换四类,并通过数据统计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古诗英译中替换法的使用进行深度的描写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 英译 翻译策略 替换法 描写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小说英译的译者工作模式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颖冲 王克非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8-124,共7页
早期中文小说英译时,译者群体尚未职业化,工作方式呈"个人主义"色彩。随着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从事中文小说英译的群体逐渐扩大,不仅合译的案例增加,还出现了集体翻译、作者译者合作等情况。译介活动中各行动者之间协同互动... 早期中文小说英译时,译者群体尚未职业化,工作方式呈"个人主义"色彩。随着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从事中文小说英译的群体逐渐扩大,不仅合译的案例增加,还出现了集体翻译、作者译者合作等情况。译介活动中各行动者之间协同互动,译者的工作模式总体呈多样化和网络化发展。本文讨论译者与译者、译者与作者、译者与机构等几组关系,梳理译者工作模式的发展过程,探索它对翻译策略和译文效果的影响,这有助于对翻译过程和译者类型等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小说 英译 译者工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译学界应该关注的若干倾向 被引量:20
15
作者 许钧 周领顺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第4期96-100,共5页
现阶段,译学界有若干研究倾向需要引起关注。而"二元对立"的倾向、推崇翻译短期效应并把市场效果等同于翻译效果的倾向以及理论引导不足的技术化倾向都比较突出。我们希望通过反思,促进翻译研究健康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 译学界 研究倾向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印版外文图书书名翻译问题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淑萍 李莉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163,135,共4页
引进版权外文图书在我国重印出版时,将外文图书的书名翻译成中文名称,并且将中文译名以大字体编排在书名页的显著位置,在版编目数据与一些MARC数据将中文译名作为主书名,由于同种书书名翻译不同,给图书馆分类编目、图书采访和读者服务... 引进版权外文图书在我国重印出版时,将外文图书的书名翻译成中文名称,并且将中文译名以大字体编排在书名页的显著位置,在版编目数据与一些MARC数据将中文译名作为主书名,由于同种书书名翻译不同,给图书馆分类编目、图书采访和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文章提出了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进版外文图书 重印版西文图书 书名翻译 中文译名 图书馆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下翻译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被引量:30
17
作者 许钧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F0002,共12页
翻译产业和翻译教育的飞速发展,不断催生新的翻译思想和翻译观念,拓展了翻译与翻译研究的内涵与外延,与此同时,也在翻译学界引起了很多困惑与思考。近期,我国翻译界普遍存在着一些困惑与焦虑,可概括为理论焦虑症、技术焦虑症、方法焦虑... 翻译产业和翻译教育的飞速发展,不断催生新的翻译思想和翻译观念,拓展了翻译与翻译研究的内涵与外延,与此同时,也在翻译学界引起了很多困惑与思考。近期,我国翻译界普遍存在着一些困惑与焦虑,可概括为理论焦虑症、技术焦虑症、方法焦虑症和价值焦虑症。这些困惑与焦虑伴随着翻译学科的快速发展而产生,也是翻译学科健康、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困惑与焦虑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拓展的途径。针对这些焦虑症,可以采取如下对策或药方:一是根据个人的情况与学术兴趣,做好学术定位;二是长期坚持,做好学术积累;三是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四是积极交流,互补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研究 困惑 焦虑症 问题意识 学术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译学五对范畴、四种条式及其系谱构造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向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80,共14页
中国古代翻译学是在近千年间佛经翻译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在翻译文本(译本、译文)的识别与评价方面形成了五对范畴,即"胡本/梵本""全本/抄本""异本/合本""旧译/新译""失本/得本";在... 中国古代翻译学是在近千年间佛经翻译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在翻译文本(译本、译文)的识别与评价方面形成了五对范畴,即"胡本/梵本""全本/抄本""异本/合本""旧译/新译""失本/得本";在翻译行为的经验论、实践论与操作论方面,形成了分条论列的四种"条式",即道安"五失本、三不易"、彦琮"十条"与"八备"、玄奘"五不翻"和赞宁"六例"。以五对范畴和四种条式为支点,形成了独特的内在构造与理论体系。它将静态的译本形态论与动态的翻译行为论结合起来,兼具学术翻译的性质和文学翻译的品格,具有普遍和恒久的理论价值,在世界译学中堪称独步。但迄今学界对此估价过低,这是需要反思和矫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译学 佛经翻译 范畴 条式 系谱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术翻译研究20年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生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9-154,共6页
学术翻译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的书面翻译始于佛学著作翻译,中国的翻译研究及其理论构建也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通过回顾近20年中国学者对学术翻译的研究,收集分析了从1991年至2010年间中国学术翻译研究的相关论... 学术翻译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的书面翻译始于佛学著作翻译,中国的翻译研究及其理论构建也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通过回顾近20年中国学者对学术翻译的研究,收集分析了从1991年至2010年间中国学术翻译研究的相关论文,总结、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学术翻译研究要真正服务于学术翻译,服务于中国的人文社科学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科 学术翻译 翻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作序言跋语与翻译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孙昌坤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6-128,共3页
译作的序言跋语是译者翻译思想的重要载体,是客观研究和评价译者与译作、重构特定历史时期翻译规范的重要资料源泉,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译作序跋 翻译研究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