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亚热带几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华 黄宇 +1 位作者 汪思龙 邹冬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6-580,共5页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对比研究了中亚热带区域7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结果表明,次生常绿阔叶林碳、氮储存功能最强,杉阔混交林碳、氮储存功能比同林龄的杉木纯林强,而第1代杉木纯林碳、氮储存功能强...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对比研究了中亚热带区域7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结果表明,次生常绿阔叶林碳、氮储存功能最强,杉阔混交林碳、氮储存功能比同林龄的杉木纯林强,而第1代杉木纯林碳、氮储存功能强于连栽杉木纯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土壤层是主要部分,其次为乔木层,然后是根系,林下植被层和凋落层所占比例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氮储存功能与林下植被生物量、森林凋落物现存量之间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但与地下部分生物量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固氮量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3
2
作者 向蓉燕 谢标 +2 位作者 秦俊 李婧 王延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4333-4336,共4页
生物固氮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自然过程,研究中国不同区域农业固氮输入及历史变化,对于农业系统活性氮源分析和活性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各地区农田、牧草地面积和生物固氮因子,估算了近20年中国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培育产生的活... 生物固氮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自然过程,研究中国不同区域农业固氮输入及历史变化,对于农业系统活性氮源分析和活性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各地区农田、牧草地面积和生物固氮因子,估算了近20年中国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培育产生的活性氮量。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物固氮量近20年呈稳定态势,变化不大。2010年农田固氮植物培育产生的活性氮量为4.81 Tg N/年,其中豆科作物、水稻等为主要活性氮产生源。华北、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农田固氮植物产生的活性氮量达到3.18 Tg N/年,是固氮植物活性氮产生量最大的3个地区,固氮植物活性氮空间分布上北多南少,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氮素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22
3
作者 谌小勇 潘维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1-206,共6页
本文介绍会同县18年生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氮素的分布、转化、消长和循环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总氮量为12287.6公斤/公顷,其中约有97%存在土壤库中,植物固定的氮仅占总氮量的2.5%。杉木枝叶中的氮含量因受“稀释效应”的... 本文介绍会同县18年生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氮素的分布、转化、消长和循环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总氮量为12287.6公斤/公顷,其中约有97%存在土壤库中,植物固定的氮仅占总氮量的2.5%。杉木枝叶中的氮含量因受“稀释效应”的影响,表现为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尤其是在当年生枝叶的萌发初期。该生态系统每年经水文学途径获得7.35公斤N/公顷,径流输出0.98公斤N/公顷,即该系统每年以6.37公斤/公顷的速率净积累氮,表明杉木林生态系统对氮素的保存和利用的能力较高。文章还建立了氮素动态数学模型并进行初步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