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lturally-loaded Chinese Discourse of Gu-qin and Its Inspiration to Translation——Based on a Maxim from a Chinese Classics The Roots of Wisdom
1
作者 赵明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7期11-14,共4页
Inspired by one of the maxims in a Chinese classics entitled The Roots of Wisdom,the present paper borrows the typical culturally-loaded Chinese discourses of Gu-qin — "stringed lute" and "non-stringed... Inspired by one of the maxims in a Chinese classics entitled The Roots of Wisdom,the present paper borrows the typical culturally-loaded Chinese discourses of Gu-qin — "stringed lute" and "non-stringed lute"—to add to 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terminology and to enrich some Chinese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some related theories in linguistics,pragmatics,aesthetics and communication which show different perspectives relevant with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the present paper offers a new angle to illustrate how the Chinese discourses of Gu-qin,rich in cultural implications,can best describe translation and bring new vigor and vitality into the diversity and further expansion of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discourses of gu-qin cultural implications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n Typical Features of E-Discourse in Chinese
2
作者 李斐然 《海外英语》 2016年第4期178-180,183,共4页
This study aimed to find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e-discourse of Chinese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literacy practices.It examined how younger groups of Chinese interact online through online chatting software(QQ) ... This study aimed to find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e-discourse of Chinese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literacy practices.It examined how younger groups of Chinese interact online through online chatting software(QQ) and studies the discursive linguistic strategies and features involved.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how they adopted and adapted English to interact creatively and playfully in a context with spatio- temporal constraints(Werry 1996) in maintaining and establishing social contact, and to express their cultural identity through code- switching. The speech modifications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provided evidence that with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e-discourse can be considered as important attributes of cultural ident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iscourse of chinese social FEATURES TEXTUAL FEATURES CULTURAL IDENT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核心内容及其构建逻辑
3
作者 仇华飞 于利花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2,共9页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造的话语体系虽然初现“式微”趋势,但在国际议题设置、重大议程决定、行为准则制定等方面仍然具有垄断性优势。为了改变话语体系建设滞后于国家力量的现状,我们需要立足中国现实,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批判性借鉴西方话语体系,构建在本质上区别于西方国家的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考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本质和价值内涵,提升外交话语感染力和引领力,进而提升外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体系 国际秩序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话语逻辑与实践路径
4
作者 朱德全 张婧薇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起点逻辑,即必须服务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服务全体人民的自由发展、必须服务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将以建立具有价值合理性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评价体系为价值旨归,通过教育评价目的、标准、主体、内容、技术五大要素的系统变革,并以内外联动改善评价生态、以权责分散完善评价机制、以过程规范支撑评价科学三大路径来推进评价改革的话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话语逻辑 话语内涵 话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篇视角下留学生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提升策略
5
作者 姜丽萍 刘豪妍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1,共9页
留学生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一直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目前,留学生在书面语表达方面仍存在难以顺利成文、成文出现问题等问题。究其缘由,在于考试类大纲、标准要求与HSK考试以及教学类大纲要求与教学... 留学生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一直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目前,留学生在书面语表达方面仍存在难以顺利成文、成文出现问题等问题。究其缘由,在于考试类大纲、标准要求与HSK考试以及教学类大纲要求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差距。本研究从语篇视角切入,在建立语篇与书面语表达能力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书面语表达能力提升的三大策略,旨在精准施策,为进一步开展留学生书面语教学以及提高留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 留学生 汉语书面语 表达能力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费正清作品中国形象研究
6
作者 蔡强 林娜 凌征华 《宜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0-86,共7页
费正清是西方现代中国学的重要代表,著述丰富,影响广泛。本研究通过语料库话语分析方法,从政治、社会和文化三个维度考察得出费正清作品中国形象:在独裁专权的封建王朝和中共领导下砥砺前行的中国政治;经历过盛世和纷乱,却焕发强大生命... 费正清是西方现代中国学的重要代表,著述丰富,影响广泛。本研究通过语料库话语分析方法,从政治、社会和文化三个维度考察得出费正清作品中国形象:在独裁专权的封建王朝和中共领导下砥砺前行的中国政治;经历过盛世和纷乱,却焕发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社会;以儒学为核心,不断更新发展的中国文化。费正清作品塑造的客观、立体中国形象,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的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正清作品 中国形象 语料库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性论:中国古代乐教与近代音乐教育思想中的传统学术话语
7
作者 罗凌 《美育学刊》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心性论既是中国传统学术的哲学基础,也是中国音乐教育理论话语创生的文化之源。古代乐教以心性论为哲学基础,强调通过礼乐教化实现对人心的化育,其理论话语带有浓厚的心性论色彩。中国近代音乐教育虽建立在借鉴西学的基础上,但是其价值... 心性论既是中国传统学术的哲学基础,也是中国音乐教育理论话语创生的文化之源。古代乐教以心性论为哲学基础,强调通过礼乐教化实现对人心的化育,其理论话语带有浓厚的心性论色彩。中国近代音乐教育虽建立在借鉴西学的基础上,但是其价值理论却承续了古代乐教思想“立足心性论乐”的学术传统,其理论话语具有较为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论 古代乐教 近代音乐教育 传统学术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核心要义与建构理路
8
作者 姜嘉伟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8,共15页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坚持民族理想、推动国家治理、促进知识发展、开展对外交流的关系性实践。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经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成长期,形成了以“救国”“革命”“改革”“复兴”为代表的高等教...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坚持民族理想、推动国家治理、促进知识发展、开展对外交流的关系性实践。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经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成长期,形成了以“救国”“革命”“改革”“复兴”为代表的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土化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逐渐成形的关键线索,民族图像的大众化、国家权力的人民性、知识建构的自主性以及对外交流的平等性则在话语主体、话语权力、话语知识、话语秩序四个方面构成其核心要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通过提升话语主体的民族自信、夯实话语意识形态的思想根基、提升高等教育的治理效能、激发话语知识的内生动力、重塑话语秩序的国际格局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本土化转型,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现代性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全面增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理论概括力、实践生命力、现实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话语体系 高等教育话语体系 本土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物至境: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话语体系的构成及阐释
9
作者 王韶华 《艺术传播研究》 2025年第2期4-12,共9页
在中国艺术思想史上,创作话语体系之构成的主干是:以物为始,以境为终。这表现为:在创作的历史演进中,话语由关注“物”转向关注“人”,进而达于对“人”“物”合一之“境”的深入探讨;在创作活动的过程方面,话语关注艺术因感物而作的缘... 在中国艺术思想史上,创作话语体系之构成的主干是:以物为始,以境为终。这表现为:在创作的历史演进中,话语由关注“物”转向关注“人”,进而达于对“人”“物”合一之“境”的深入探讨;在创作活动的过程方面,话语关注艺术因感物而作的缘起、艺术生动之象的塑造、艺术理想之境的确立以至其根源。在对这两个维度各个环节的阐释中,相关话语往往以一种艺术门类为主导,引领其他艺术门类参与其中,共同构建完整、严密且有深度的艺术创作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话语体系 中国传统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系统性论析
10
作者 吕晓琴 吴学琴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结构阐释性话语呈现制度的层级构成优势;以价值衡量性话语展现制度的评价标准优势;以方向统领性话语突显制度的领导主体优势;以实然描述性话语彰显制度的运行效能优势;以应然规范性话语昭示制度的自我完善优势。进一步建构和完善我国制度优势话语体系,需聚焦体系化建构与学理性阐释,优化话语内容体系;注重标识性概念打造与创新性议题设置,优化话语表达体系;统筹纵向性分析与横向性对比,优化话语叙事体系;彰显民族性特色与世界性意义,优化话语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优势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以道接:新时代中华文明传播的话语逻辑及其反思
11
作者 丁云亮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64-72,共9页
文明和文化是人类社会演进、发展中的表征行为和实践过程。中华文明传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多元一体的民族国家形成、演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稳定和指引作用。新时代中华文明传播,面临全新的经济社会语境和话语构建逻辑。传播的世界化... 文明和文化是人类社会演进、发展中的表征行为和实践过程。中华文明传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多元一体的民族国家形成、演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稳定和指引作用。新时代中华文明传播,面临全新的经济社会语境和话语构建逻辑。传播的世界化、社交化及现代化改写了文明话语的生产—接受机制,并重置了文明传播的固有价值表达及修辞策略。新时代中华文明传播是以本土语言为基底的一项带有战略性的话语实践,蕴含着自身的文化意涵和精神质素;文明传播的内容来自一整套政治文化制度、社会关系结构,同时凝聚成规范化、稳定性的公共道德秩序和国家治理方略;现代文明话语的语用转向,进一步强化了文明传播话语的语境化再生产。无论从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态势,还是从自身文明和社会演进关系看,中华文明传播既需要话语的重新选择和精神价值重构,又需要在全球文明史的书写中,以对话、竞争甚至博弈的方式,实现多元、平等和互惠的交流互鉴,建立富有包容性和政治想象力的文明话语实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文明传播 话语逻辑 在地性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发展与话语构建:2024中国设计学学科主体性研究综述
12
作者 张萌秋 陈路 石晨旭 《创意与设计》 2025年第1期6-13,共8页
为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回应知识生产过程中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张力与矛盾,文中回顾并梳理了2024年关于中国设计学主体性的相关讨论,旨在为中国设计学主体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通过分析,本文认为过去一年中国设... 为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回应知识生产过程中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张力与矛盾,文中回顾并梳理了2024年关于中国设计学主体性的相关讨论,旨在为中国设计学主体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通过分析,本文认为过去一年中国设计学在多个方面实现了转变,包括从中层理论话语向宏观话语的拓展、从学术传承到学术创新的推动,以及从艺术本体到跨学科融合的深入。然而,设计学仍需进一步明确其内核与外延,深化本土设计理论的探索,加强设计话语体系构建,以推动学科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设计学 主体性 本土理论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翻译中的语篇衔接问题及译后编辑策略
13
作者 邓佳雨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5年第2期196-199,共4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日益密切,科技论文摘要的翻译对各国研究人员之间的相互借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使译文质量大幅提升,为科研人员相互学习提供了便利,但机翻译文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需结合译后编辑,进一步...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日益密切,科技论文摘要的翻译对各国研究人员之间的相互借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使译文质量大幅提升,为科研人员相互学习提供了便利,但机翻译文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需结合译后编辑,进一步提升译文质量。本文以日语科技论文摘要的日汉翻译为例,聚焦机器翻译中的语篇衔接问题,探讨译后编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论文摘要 机器翻译 语篇衔接 译后编辑 日汉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要义、本质要求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6
14
作者 饶武元 黄欣鑫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1,共11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现代化。正确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现代化。正确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民为中心为鲜明底色、以高质量发展为战略要求。进一步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使命,加快实现人才自主培养与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协调融通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教育交流合作新局面,为世界教育现代化提供新思路与新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内涵要义 本质要求 内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强国背景下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提升路径探析——以中国社会科学学科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波 邱均平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目的/意义]目前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学术话语权正处在重要的发展阶段,学术话语权评价有助于促进中国学术应对新时代发展的挑战,推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国际化和本土化,明晰未来中国学术话语权发展的总体方向与具体举措。[方法/过... [目的/意义]目前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学术话语权正处在重要的发展阶段,学术话语权评价有助于促进中国学术应对新时代发展的挑战,推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国际化和本土化,明晰未来中国学术话语权发展的总体方向与具体举措。[方法/过程]本文采用文献与网络调研、比较研究、科学计量学等方法,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学术话语权的基本理论、实践脉络,立足于中国学术话语权国内外发展实践,基于学术主体视角,参照相关学术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社会科学学科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分析了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现实路径。[结论/发现]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的核心要素主要由学术引领力、学术竞争力、学术创新力和学术传播力4部分组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学科的多数学科在国际上的地位还比较低。最后提出了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国际影响和地位可从这4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强国 中国 学术话语权 评价体系构建 中国社会科学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三维”话语体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海洋 吉宇飞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2-18,共7页
话语体系是表达主体在特定主题下传递意志的外在形式,通过分析话语体系的构成,可以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概念化的框架。不同的话语角度为理解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元素,而马克思主义则为构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话语... 话语体系是表达主体在特定主题下传递意志的外在形式,通过分析话语体系的构成,可以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概念化的框架。不同的话语角度为理解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元素,而马克思主义则为构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基于这些理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三维”话语体系包括政策话语、学术话语和实践话语,其中政策话语起到引领作用,学术话语构成话语体系的核心,实践话语则是其根基,将这三者融合为一个逻辑一致且完整的话语体系,是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重要任务。为了构建与发展“三维”话语体系,需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政策话语的共识性转变;加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学术话语的互动融合;促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话语的可操作性实践;加强三维话语之间的互动联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 话语体系 政策话语 学术话语 实践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话语研究理论建构的探索实践——田海龙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志远 田海龙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田海龙教授于2021年出版的专著《社会网络中的话语互动》对话语互动研究的理论基础、概念体系、应用路径进行了系统阐发。自该书出版以来,话语互动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话语互动论作为批评话语研究新阶段的产物,不仅对认识社会... 田海龙教授于2021年出版的专著《社会网络中的话语互动》对话语互动研究的理论基础、概念体系、应用路径进行了系统阐发。自该书出版以来,话语互动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话语互动论作为批评话语研究新阶段的产物,不仅对认识社会网络中社会主体通过话语实践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还对研究社会政治经济领域新话语的产生过程提供了新方法。为了深入学术探讨,特邀请田海龙教授就话语互动论的基本内涵、提出背景、应用拓展以及由此所体现的中国话语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等问题作进一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互动论 中国特色话语研究 理论与实践 学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审美传统特质看中国文论话语自主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中华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1期18-31,I0001,共15页
在现代化的狂飚突进中,现代性的话语霸权造成了中国文论叙事方式被同化的趋势。它使我们从一个“他者”视角读出以往不曾读出的含义,但也导致中国审美传统之固有特质的遮蔽,更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论话语体系自主性的隐遁。中国文化重体... 在现代化的狂飚突进中,现代性的话语霸权造成了中国文论叙事方式被同化的趋势。它使我们从一个“他者”视角读出以往不曾读出的含义,但也导致中国审美传统之固有特质的遮蔽,更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论话语体系自主性的隐遁。中国文化重体认和亲证的基本旨趣,规定了中国文艺批评的特有方式和取向。与西方审美传统重再现、求形似、偏写实不同,中国古典审美方式重表现、求神似、偏写意。中国的审美创造总有一个道德负荷,即发挥伦理教化功能,因而拒绝唯美主义。中国文化本质上是审美的,是诗意化的文化。在应对现代性挑战中,如何维系并捍卫中国文化的自主性,是我们必须直面的任务。建构中国文论自主话语体系,就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审美传统 表现 神似 写意 中国文论话语 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的形象建构:汉英高校官网语篇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延宁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0,F0003,共11页
形象话语研究面对两个基本问题。首先是如何建立综合性的分析框架,充分呈现语篇在形象建构中的多种表现。其次是如何从表意需求和语境限制的角度解读语篇的复杂表现。本研究尝试回答这两个问题,建立可操作的多要素框架,明确形象话语研... 形象话语研究面对两个基本问题。首先是如何建立综合性的分析框架,充分呈现语篇在形象建构中的多种表现。其次是如何从表意需求和语境限制的角度解读语篇的复杂表现。本研究尝试回答这两个问题,建立可操作的多要素框架,明确形象话语研究在语篇层面的分析路径,进而对语篇表现进行解读。为使研究更聚焦,本文以研究型大学官网为研究对象,对比汉英语篇面对相同预设形象时的不同表现,探索语篇层面的种种表现如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建构 研究型大学 汉英语篇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可能性与路径——2023年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年会主旨发言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文飞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1期1-7,89,共8页
建构俄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是新时期我国斯拉夫学者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作者2015年萌生创建俄国文学研究中国学派之愿景,后借助课题申报、学术研讨会、讲座、论文发表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探讨过创建这一学派的可能性与路径。本文是作者... 建构俄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是新时期我国斯拉夫学者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作者2015年萌生创建俄国文学研究中国学派之愿景,后借助课题申报、学术研讨会、讲座、论文发表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探讨过创建这一学派的可能性与路径。本文是作者此类思考的最新表述之一,作者认为,中国的俄国文学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厚的学术遗产、完备的研究体系和齐整的人才队伍,我们在当下应充分利用好这些来之不易的条件以及千载难逢的学术机遇,在国家出台《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语境中,从优化学科体系、完善学术体系、凸显话语体系三个方面着手,致力于建构俄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文学 中国学派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