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冷中子源装置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余小玲 冯全科 +1 位作者 田健 于庆峰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52,64,共6页
对中国在建的核功率为60 MW的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冷中子源系统的设计作了总体描述。该冷中子源采用液氢作为慢化剂,主要由两个分系统氢循环系统和氦制冷系统构成。氢循环系统中的冷包设计为带氦助冷通道的液氢层为月牙形的冷包。氢在连接... 对中国在建的核功率为60 MW的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冷中子源系统的设计作了总体描述。该冷中子源采用液氢作为慢化剂,主要由两个分系统氢循环系统和氦制冷系统构成。氢循环系统中的冷包设计为带氦助冷通道的液氢层为月牙形的冷包。氢在连接冷包与氢氦换热器的单管内进行两相热虹吸循环。冷包材料和慢化剂氢的核发热通过氦制冷系统产生的冷氦带走,氦制冷系统采用带液氮预冷的逆布雷顿制冷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冷中子源 冷包 氦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R控制棒驱动机构试验样机电磁力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学微 甄建霄 +3 位作者 王玉林 殷浩哲 贾月光 杨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5-731,共7页
为获得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控制棒驱动机构电磁力及电磁场分布,对控制棒驱动机构进行了受力分析,设计制造CARR控制棒驱动机构试验样机。在试验样机上进行了电磁力试验,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oft Maxwell对试验样机电磁场及电磁力分布... 为获得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控制棒驱动机构电磁力及电磁场分布,对控制棒驱动机构进行了受力分析,设计制造CARR控制棒驱动机构试验样机。在试验样机上进行了电磁力试验,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oft Maxwell对试验样机电磁场及电磁力分布进行仿真分析,计算得到了试验样机磁感应强度分布曲线和电磁力分布数据,以及永磁体磁场对电磁场的影响和结构参数对电磁力的影响。仿真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较好,研究结果为CARR控制棒驱动机构电磁力研究和同类型控制棒驱动机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控制棒驱动机构 电磁力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R乏燃料在49-2游泳池式反应堆使用的堆芯方案研究
3
作者 张亚东 刘振华 +2 位作者 岳芷廷 冉怀昌 乔雅馨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2-688,共7页
49-2游泳池式反应堆(简称49-2堆)在我国研究堆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的平均卸料燃耗仅有32%~33%,远低于燃料考验达到的最大燃耗71.8%,有继续使用的潜力。根据49-2堆各系统、应用需求和CARR乏燃料的特点,研究了CAR... 49-2游泳池式反应堆(简称49-2堆)在我国研究堆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的平均卸料燃耗仅有32%~33%,远低于燃料考验达到的最大燃耗71.8%,有继续使用的潜力。根据49-2堆各系统、应用需求和CARR乏燃料的特点,研究了CARR乏燃料在49-2堆直接再使用的堆芯方案,计算了物理和热工参数,并进行了典型事故分析。结果表明:新设计的5 MW堆功率适中,满足反应性控制、温度、压力、温度系数、屏蔽等方面的安全要求;在主要的设计基准事故下堆芯是安全的;在中子注量率的大小和均匀性、辐照孔道有效长度、燃料温度、换料周期等方面优于现49-2堆,满足后续科研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49-2游泳池式反应堆 乏燃料 反应堆设计 乏燃料直接再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R用U-Mo合金燃料的堆芯物理方案研究
4
作者 刘兴民 唐国静 吴晓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8-1021,共4页
U-Mo合金燃料具有铀密度高、辐照稳定性好和后处理简单等优点,是未来研究堆燃料的理想选择。在保持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主体结构不变的基础上,使用合适的U-Mo合金燃料替换CARR现有燃料,进行堆芯方案初步研究。通过对中子注量率、循环... U-Mo合金燃料具有铀密度高、辐照稳定性好和后处理简单等优点,是未来研究堆燃料的理想选择。在保持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主体结构不变的基础上,使用合适的U-Mo合金燃料替换CARR现有燃料,进行堆芯方案初步研究。通过对中子注量率、循环长度等关键参数的对比分析,给出了较优的堆芯物理设计方案。该堆芯物理方案具有更好的设计参数,并可节省大量的燃料经费支出,提高了反应堆运营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铀密度 U-Mo合金燃料 中国先进研究堆 堆芯物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R堆芯热组件自然循环条件下特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媛 王玉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3-439,共7页
本文建立了中国先进研究堆标准燃料组件单组件的流-固耦合共轭传热CFD分析模型。通过1组稳态流量工况的分析,拟合获得燃料组件的阻力特性曲线。在堆本体CFD分析模型强迫流动工况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开展了标准燃料组件自然循环数值模拟分... 本文建立了中国先进研究堆标准燃料组件单组件的流-固耦合共轭传热CFD分析模型。通过1组稳态流量工况的分析,拟合获得燃料组件的阻力特性曲线。在堆本体CFD分析模型强迫流动工况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开展了标准燃料组件自然循环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设定工况下,不仅释热能安全载出,而且可保证热组件任何位置均不会发生冷却剂泡核沸腾和流动不稳定性。计算得到了自然循环建立过程组件内冷却剂温度、燃料包壳和芯体的温度分布、热点位置以及循环流量的变化规律,为研究热组件的瞬态热工水力特性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燃料组件 CFD 自然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R辐射防护监测系统中的设计优化
6
作者 宋景合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5-200,219,共7页
辐射防护监测系统是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的一个重要辅助系统,对系统中燃料破损辐射监测、主控室可居留性辐射监测和烟囱排风辐射监测三方面进行了设计优化。设计优化后的结果是在满足系统功能,把握"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 辐射防护监测系统是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的一个重要辅助系统,对系统中燃料破损辐射监测、主控室可居留性辐射监测和烟囱排风辐射监测三方面进行了设计优化。设计优化后的结果是在满足系统功能,把握"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下,使优化后设计更加符合CARR运行的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 辐射防护监测系统 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成像技术在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7
作者 武梅梅 贺林峰 +3 位作者 阮世豪 王天韵 孙凯 陈东风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5-714,共10页
中子成像作为一种快速、直观的无损检测技术,在核工业、航空航天、新能源、地质、考古、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中子成像利用中子不带电、穿透能力强、对轻元素敏感、可区分同位素和近邻元素等特性,非常适合开展含氢元素、近... 中子成像作为一种快速、直观的无损检测技术,在核工业、航空航天、新能源、地质、考古、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中子成像利用中子不带电、穿透能力强、对轻元素敏感、可区分同位素和近邻元素等特性,非常适合开展含氢元素、近邻元素和同位素等材料的无损检测。通过概述中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结合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成像装置上的应用案例,重点综述了国内外中子成像技术在储氢材料、燃料电池、岩石、核燃料元件、古代文物等领域的典型应用。随着中子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有望为我国更多领域研究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中子成像 无损检测 氢含量和分布 文物保护 核燃料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角中子散射原位热力耦合加载装置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忠 李天富 +9 位作者 王子军 闫士博 刘荣灯 李眉娟 胡文耀 邹之全 杨宇辰 刘蕴韬 孙凯 陈东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17,共7页
热力耦合近工况条件下材料微观结构的原位实验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材料服役性能演化机制十分重要,可给出样品微观上的纳米结构尺度分布。为充分发挥小角中子散射统计性好、取样体积大可开展原位实验等优势,本文基于中国先进研究堆小角中... 热力耦合近工况条件下材料微观结构的原位实验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材料服役性能演化机制十分重要,可给出样品微观上的纳米结构尺度分布。为充分发挥小角中子散射统计性好、取样体积大可开展原位实验等优势,本文基于中国先进研究堆小角中子散射谱仪,设计并研制了一台高温和拉力同时加载的原位实验装置,并实现了高温高压下原位测量材料的纳米尺度形貌变化。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装置最大载荷可达20 kN,最高温度800℃,控温精度优于±1℃。利用该装置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样品进行了原位小角中子散射测试,发现温度拉力条件下样品内部纳米结构的明显变化,表明基于该装置可开展热力耦合加载下的原位小角中子散射实验。该装置及其相应实验方法,可用于核电不锈钢等多种高温结构材料的原位加载实验研究,提供微观结构演化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小角中子散射 原位热力耦合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织构谱仪原位加载装置
9
作者 陈铭韬 刘晓龙 +7 位作者 侯宇晗 朱桂杰 李玉庆 田庚方 白若玉 李眉娟 孙凯 陈东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60-1766,共7页
原位加载过程中织构演化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材料在不同变形工艺及服役条件下变形方式和性能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织构谱仪,设计并研制了一台专用原位加载装置。该装置的最大加载力为10 kN,加载速率在0.... 原位加载过程中织构演化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材料在不同变形工艺及服役条件下变形方式和性能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织构谱仪,设计并研制了一台专用原位加载装置。该装置的最大加载力为10 kN,加载速率在0.01~3 mm/min范围内连续可调,可绕中子织构谱仪欧拉环χ角在0°~90°旋转、沿装置拉伸轴进行0°~360°自转,以实现多晶材料在原位拉伸和挤压过程中微观结构和体织构实时演变测量。利用该装置对热挤压Mg-1.2Al-0.3Ca-0.47Mn(MMK1)合金原位拉伸过程中织构演化的研究发现,随着拉伸位移的增加,(0002)基面织构强度不断增加,表明该装置可实现多晶材料原位加载过程中织构演化测量。CARR中子织构谱仪原位加载装置的设计和研制,为了解多晶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尤其是在外部载荷条件下材料结构演化的规律和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中子织构谱仪 原位加载装置 体织构演化 挤压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散射谱仪建设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东风 刘蕴韬 韩松柏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5,共5页
中子具备不带电、穿透力强、可鉴别同位素、较之X射线对轻元素灵敏、具有磁矩等优点,因此中子散射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从原子和分子尺度上研究物质结构和动态特性的表征手段,在多学科交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先进研究堆(CA... 中子具备不带电、穿透力强、可鉴别同位素、较之X射线对轻元素灵敏、具有磁矩等优点,因此中子散射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从原子和分子尺度上研究物质结构和动态特性的表征手段,在多学科交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上的中子散射工程将充分利用该研究堆为中子散射工程提供的高通量、具有冷中子源、切向水平孔道等有利条件,预计一期将分别建造高分辨中子粉末衍射仪、中子反射谱仪、应力测量衍射谱仪、中子三轴谱仪、中子小角散射谱仪、中子四圆衍射仪、中子高强度粉末谱仪、中子织构测量仪、冷中子照相谱仪和热中子照相谱仪等10台谱仪及装置。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建立起研究手段配套、覆盖中子散射研究的主要领域、强调应用又具备必要的基础研究能力的中子散射设备,将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物理、化学、地矿、环境等各种学科及工程技术方面提供先进的中子散射技术。其最终目标是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其综合研究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中子散射国家重点实验室,使之成为我国21世纪中子散射研究和应用的中心及人才培养基地,以期为我国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散射技术 中国先进研究堆 应用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散射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凯 李天富 陈东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5-46,共12页
中子的独特性质使其在揭示物质从微观、介观至宏观尺度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使得依托于高强度中子源的中子散射技术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地质、生物和医学等领域,逐渐发展为一种国家大型科学平台。中国... 中子的独特性质使其在揭示物质从微观、介观至宏观尺度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使得依托于高强度中子源的中子散射技术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地质、生物和医学等领域,逐渐发展为一种国家大型科学平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国内最早开展中子散射研究,先后依托重水研究堆和中国先进研究堆构建了中子科学研究平台,并坚持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开展了许多富有特色的研究工作,为我国中子散射及相关技术的开创、发展和应用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中子应用技术迎来新发展机遇,相关研究愈加广泛而深入,将继续为探索基础科学前沿和解决能源、健康、环境、信息等领域重大问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散射 中国先进研究堆 重水研究堆 中子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稳态热工水力计算程序开发 被引量:11
12
作者 田文喜 秋穗正 +4 位作者 郭赟 苏光辉 贾斗南 刘天才 张建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6,共6页
针对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的具体特点开发了堆芯多通道热工水力计算程序ECARR。通过对全堆芯的数值模拟,得到了堆芯流量分配和非对称冷却条件下板状燃料元件的温度场,为进一步分析燃料元件的温差热应力等其它参数提供了所需数据。同时... 针对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的具体特点开发了堆芯多通道热工水力计算程序ECARR。通过对全堆芯的数值模拟,得到了堆芯流量分配和非对称冷却条件下板状燃料元件的温度场,为进一步分析燃料元件的温差热应力等其它参数提供了所需数据。同时还对堆芯最热通道进行了热工水力计算及相应准则的判定。各参数符合CARR热工水力设计准则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稳态 非对称冷却 板状元件 热工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自然循环两相流动不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赟 苏光辉 +4 位作者 田文喜 秋穗正 贾斗南 张建伟 刘天才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8-234,共7页
应用均相流模型对中国先进研究堆自然循环两相流动不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计算,获得了自然循环不稳定性边界,分析了流量、压降、壁温、流体温度以及沸腾边界等参数在不稳定工况下的变化。研究结果为中国先进研究堆的安全运行和事故分析提... 应用均相流模型对中国先进研究堆自然循环两相流动不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计算,获得了自然循环不稳定性边界,分析了流量、压降、壁温、流体温度以及沸腾边界等参数在不稳定工况下的变化。研究结果为中国先进研究堆的安全运行和事故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 自然循环 中国先进研究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冷中子导管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立平 杨同华 +2 位作者 王洪立 孙凯 赵志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1-363,共3页
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对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上的两条冷中子导管CNG1和CNG2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模拟研究。在假定的冷中子源谱分布下,两条导管出口处的中子注量率均达到1×109cm-2·s-1以上。CNG1和CNG2的中子传输效率分别为50%和42%... 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对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上的两条冷中子导管CNG1和CNG2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模拟研究。在假定的冷中子源谱分布下,两条导管出口处的中子注量率均达到1×109cm-2·s-1以上。CNG1和CNG2的中子传输效率分别为50%和42%,中子束最大发散角分别为2 2°和1 9°。中子束沿水平方向的分布均匀,其最大起伏不超过3%。重力显著影响中子束沿垂直方向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冷中子导管 carr 设计 中子注量率 中子传输率 中子束 中子反射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全堆芯流致振动及流量分配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喻丹萍 蒋贤国 +3 位作者 张建伟 杨杰 马建中 胡永陶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711-714,共4页
由于设计和安全评价的需要,对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进行了1∶1全堆芯的流致振动和流量分配试验研究。文章分别介绍了流致振动和流量分配试验研究的技术路线、模型的设计、试验研究的内容、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分析和得到的结论等。试验... 由于设计和安全评价的需要,对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进行了1∶1全堆芯的流致振动和流量分配试验研究。文章分别介绍了流致振动和流量分配试验研究的技术路线、模型的设计、试验研究的内容、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分析和得到的结论等。试验中发现了结构设计的部分问题,设计方根据试验结果改进和优化了最终设计。试验验证了CARR堆内部件和堆芯的设计,为CARR工程通过安全审评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全堆芯 1∶1模型试验 流致振动 流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停堆冷却措施及其主要特点 被引量:3
16
作者 庄毅 柯国土 +3 位作者 刘天才 黄兴蓉 赖陶陶 姚成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412-416,共5页
停堆后冷却问题是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重要的安全问题之一。冷却措施的实施对CARR的安全和建设投资有较重要的影响。CARR采用停堆初期的强迫循环及停堆后期全堆芯自然循环相结合的策略实现正常停堆和事故停堆后的堆芯冷却。停堆冷却的... 停堆后冷却问题是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重要的安全问题之一。冷却措施的实施对CARR的安全和建设投资有较重要的影响。CARR采用停堆初期的强迫循环及停堆后期全堆芯自然循环相结合的策略实现正常停堆和事故停堆后的堆芯冷却。停堆冷却的过程具体分为主泵大质量惯性飞轮惰转强迫冷却、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强迫冷却、自然循环功能部件动作实现全堆芯自然循环3个阶段。3个阶段既相互衔接又相互独立,每个阶段各有特点。停堆冷却策略的实施证明,CARR停堆冷却过程是可靠、有效、合理的,符合先进研究堆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停堆冷却 自然循环 强迫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应用及未来发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玉林 朱吉印 甄建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13-217,共5页
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是我国21世纪建成的高性能的多用途研究堆,是开展中子物理基础研究与应用、反应堆燃料与材料辐照性能研究以及放射性同位素辐照研发的重要科学研究和实验应用平台。CARR采用反中子阱型结构设计,以提供充分的空间进... 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是我国21世纪建成的高性能的多用途研究堆,是开展中子物理基础研究与应用、反应堆燃料与材料辐照性能研究以及放射性同位素辐照研发的重要科学研究和实验应用平台。CARR采用反中子阱型结构设计,以提供充分的空间进行水平中子束流孔道和垂直辐照孔道布置,提高了实验研究和辐照考验综合能力,满足多用途的需要。本文概要介绍CARR实验应用设施、主要用途、辐照与实验应用能力,以及这一科学研究平台的综合利用能力提升规划与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实验应用 辐照试验 未来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首次临界实验模拟计算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征 孙志勇 +1 位作者 沈峰 肖诗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9期337-339,共3页
介绍了中国先进研究堆首次临界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在没有参考堆,未进行零功率物理模拟实验的情况下,主要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首次临界实验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燃料组件数外推以及控制棒棒栅高度外推模拟曲线等数据,预测了临界... 介绍了中国先进研究堆首次临界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在没有参考堆,未进行零功率物理模拟实验的情况下,主要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首次临界实验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燃料组件数外推以及控制棒棒栅高度外推模拟曲线等数据,预测了临界燃料组件数和临界棒栅高度。为即将进行的首次临界实验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首次临界 模拟分析 外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矩形通道流场数值计算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涛 张记刚 +1 位作者 王若苏 张亚培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64-267,共4页
通过SIMPLE数值方法,编制程序,对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全流道进行流场数值模拟。采用对CARR的单个冷却剂通道进行单相水的数值传热计算,并递增地改变流道入口流速,计算获得与入口流速对应的流道速度场与温度场分布,展现其变化规律,分析... 通过SIMPLE数值方法,编制程序,对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全流道进行流场数值模拟。采用对CARR的单个冷却剂通道进行单相水的数值传热计算,并递增地改变流道入口流速,计算获得与入口流速对应的流道速度场与温度场分布,展现其变化规律,分析入口流速对流道热工水力参数分布的影响。采用所编制的程序,对板式燃料组件构成的窄矩形通道进行数值模拟,由此来确定热工水力设计需要的一些反应堆安全参数。这些安全参数为反应堆事故监测系统提供必要的热工过程状态信息,也为CARR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窄矩形通道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燃料板性能试验研究和行为评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康亚伦 张爱民 张应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7期99-103,共5页
文章介绍中国先进研究堆燃料板及其性能试验结果,并对燃料行为进行了评述。通过对铀密度为4.3g/cm3的U3Si2Al弥散体燃料和包壳材料的热物性测量、包壳的腐蚀试验、燃料板的机械性能测量、热循环和辐照性能试验,可以确认,燃料板在最高温... 文章介绍中国先进研究堆燃料板及其性能试验结果,并对燃料行为进行了评述。通过对铀密度为4.3g/cm3的U3Si2Al弥散体燃料和包壳材料的热物性测量、包壳的腐蚀试验、燃料板的机械性能测量、热循环和辐照性能试验,可以确认,燃料板在最高温度不超过起泡温度(550℃)情况下一般不会破损,裂变产物不会从燃料板泄漏。燃料芯体能够经受温度高达400℃的多次热循环,芯体不开裂,不碎化,芯体与包壳之间的结合、U3Si2颗粒与基体铝结合良好。温度直到250℃,燃料板不会产生变形。在热流密度直到4.0MW/m2、芯体最高温度为230℃、样品辐照燃耗达71.8%(原子百分数)条件下,燃料板无变形和损伤,燃料板肿胀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U3Si2-Al燃料板 性能试验 行为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