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蜡梅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赵浩如 戢群芳 +2 位作者 王明时 赵守训 王幼鹏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6-77,共2页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根为民间草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从该药材中分离并鉴定了2个甾体化合物β-谷甾醇和胡萝卜甙,2个生物碱d-洋蜡梅碱和dl-蜡梅碱以及2个香豆素化合物东莨菪素和东莨菪甙。
关键词 蜡梅 d-洋蜡梅碱 dl-蜡梅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继荣 郑凯英 +2 位作者 狄英杰 春晓娅 倪德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3-398,共6页
采用感官审评、色差分析、SDE法结合GC/MS分析,以及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素坯→一窨→二窨→三窨→提花)感官品质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除三窨茶样的感官审评总分略低于二窨外,其他工序... 采用感官审评、色差分析、SDE法结合GC/MS分析,以及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素坯→一窨→二窨→三窨→提花)感官品质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除三窨茶样的感官审评总分略低于二窨外,其他工序的茶样感官审评总分随加工进程逐步增加;三窨后色相角显著变小(P<0.05)。蜡梅花茶主要香气物质是乙酸苄酯、2-氨基苯甲酸-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酯、水杨酸甲酯、苯甲醇、芳樟醇、别罗勒烯、萘、α-紫罗酮;加工过程中,酯类和醇类相对含量先增后减,二窨最高(P<0.01);酮类变化不明显;提花后萜烯类显著增加(P<0.05)。与素坯相比,三窨后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二窨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氨基酸无明显变化。蜡梅花茶宜采用2次连续窨花1次提花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 蜡梅花茶 加工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梅切花内源激素动态及衰老有关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盛爱武 郭维明 孙智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8-53,共6页
GC及ETP处理证实,蜡梅内源乙烯匮乏,且对外源乙烯不敏感,是非乙烯跃变及乙烯不敏感切花.衰老期间IAA及ABA显著增加,是主要促衰因子.iPA呈单峰曲线,绽开期最高.SOD及MDA的动态表明了与衰老过程的规律性反相... GC及ETP处理证实,蜡梅内源乙烯匮乏,且对外源乙烯不敏感,是非乙烯跃变及乙烯不敏感切花.衰老期间IAA及ABA显著增加,是主要促衰因子.iPA呈单峰曲线,绽开期最高.SOD及MDA的动态表明了与衰老过程的规律性反相关.经鉴定,具邻二酚羟基的黄酮醇———槲皮素为蜡梅花瓣主要色素之一,并测定了其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切花 衰老 内源激素 SOD MDA 花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梅科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鲁涤非 陈龙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4-128,共5页
该文综合了蜡梅科植物1985~1995年10a期间的研究成果,从种质资源、形态分类、微观形态及细胞学、化学成分研究以及蜡梅的园林用途、繁殖、切花保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木本花卉 蜡梅科 蜡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腊梅释香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谢超 王建晖 龚正礼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2-288,共7页
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腊梅精油,采用GC、GC/MS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开发度的腊梅香气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腊梅在释香过程中香气组分的数量和香气成分的含量均发生了变化,在腊梅花苞、初展、开放、盛放四个阶段,分别检测出26、37、4... 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腊梅精油,采用GC、GC/MS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开发度的腊梅香气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腊梅在释香过程中香气组分的数量和香气成分的含量均发生了变化,在腊梅花苞、初展、开放、盛放四个阶段,分别检测出26、37、43和49个香气组分。随着腊梅花开放度的增大,与未开放的花苞相比,其烷烃类物质含量依次增加了0.590、7.152、13.820倍,烯烃类增加了0.424、1.078、4.286倍,醇类增加了0.895、3.324、5.091倍,酯类增加了1.071、2.182、15.101倍,其中酮类物质在开放后期才出现,盛放阶段含量急剧升高,为开放阶段的12.3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腊梅花蕾香气淡薄,且含有一定的青草气,初展时才释放出其特有的香气,且随着开放度的增大,香气浓度由低至高。感官审评结果与GC、GC/MS测定的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梅 香气 释香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联合大孔树脂提取腊梅花中总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铭 余林 +4 位作者 江道冠 梁志坚 梁绍鉴 陈润升 黎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0734-10736,共3页
[目的]对微波联合大孔树脂提取腊梅花总黄酮的新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在不同的提取工艺条件下进行平行试验、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结果]原料0.500 g的腊梅花粉末,以70%的乙醇溶液作提取剂,提取剂的用量为1∶60(g/ml),微波功率为288 W,... [目的]对微波联合大孔树脂提取腊梅花总黄酮的新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在不同的提取工艺条件下进行平行试验、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结果]原料0.500 g的腊梅花粉末,以70%的乙醇溶液作提取剂,提取剂的用量为1∶60(g/ml),微波功率为288 W,在提取时间为450 s下提取次数3为最佳工艺。确定AB-8为腊梅花总黄酮的吸附树脂。其最佳静态吸附工艺条件为:温度30℃,吸附时间3 h;最佳动态解吸工艺条件为:流速2.6 ml/min,上样液pH值4.3,30 ml 70%乙醇洗脱。与溶剂浸提法相比,采用微波法提取腊梅花总黄酮提取时间由20 h缩短为450 s,提取率从79.86%提高到92.23%,而且AB-8分离腊梅花总黄酮分离效果明显,成本低。[结论]微波联合大孔树脂提取腊梅花总黄酮可工业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提取 腊梅花 大孔树脂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梅天然群体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辉 左丹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9496-9499,共4页
[目的]报道蜡梅野生群体的叶子与种子的表型多样性。[方法]以蜡梅的5个天然群体为试材,对7个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蜡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7个性状在群体内的F值为6.612~102.148,果长、种宽... [目的]报道蜡梅野生群体的叶子与种子的表型多样性。[方法]以蜡梅的5个天然群体为试材,对7个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蜡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7个性状在群体内的F值为6.612~102.148,果长、种宽在群体间达到显著差异,种长达到极显著差异;平均表型分化系数29.57,群体内变异70.43%,大于群体间变异29.57%,说明群体内变异是蜡梅的主要变异来源。叶长、叶宽、千粒重与纬度,种宽与年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和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利用Dist平均分类距离系数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显示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群体的地理距离关系一致。[结论]蜡梅的表型变异极其丰富;蜡梅的分布与表型性状呈多样性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 天然群体 表型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