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asonal variation and ecological importance of tannin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branchlets and fine roots 被引量:1
1
作者 Lihua Zhang Shangju Zhang +1 位作者 Gongfu Ye Xiaochun Qi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499-1508,共10页
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plant phenolic variability,seasonal dynamics of total phenolic content(TP),extractable condensed tannins(ECT),protein-bound condensed tannins(PBCT)... 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plant phenolic variability,seasonal dynamics of total phenolic content(TP),extractable condensed tannins(ECT),protein-bound condensed tannins(PBCT),fiber-bound condensed tannins(FBCT),total condensed tannins(TCT),protein precipitation capacity(PPC)and nutrient content in the branchlets and fine roots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TP and TCT concentrations in branchlets were lowest in the spring,then increased in summer and autumn,similar to the seasonal dynamics in air temperature.TP and TCT concentrations in fine roots were highest in summer,coinciding with heavy precipitation.In general,TP and TCT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in branchlets than in fine root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C concentration among various seasons for either branchlets or fine roots.Branchle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N and P concentrations than fine roots in most seasons.The C/N and N/P ratios in branchle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fine roots in all seasons,except summ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nchlets and fine roots was significant for C,P and FBCT,but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for N,TP,ECT,PBCT and TCT.Additionally,TP and TCT content were each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PC in branchlets and in fine roots.Both TP/N and TCT/N ratios were highest in the autumn for the branchlets and in the summer for fine roo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 temperatures lead to increased tannin production in branchlets,but that the tannin content in fine roots is mainly affected by precipitation.Tannin content was greater in branchlets than in fine roots,which may indicate that selective pressure is greater on branchlets than on fine ro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Condensed tannins Total phenolic content NUTRIENT Seasonal vari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龄组木麻黄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构建
2
作者 古丽再排尔·安外尔 尤龙辉 +3 位作者 叶功富 聂森 胥喆 陈凤娇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2,共11页
为提取木麻黄高精度的单木结构参数,并建立多样化的木麻黄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快速、高效地调查和监测木麻黄林分的生长趋势,以福建省平潭岛不同龄组木麻黄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UAV-LiDAR)点云、无人机-地基激光雷达融合激光... 为提取木麻黄高精度的单木结构参数,并建立多样化的木麻黄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快速、高效地调查和监测木麻黄林分的生长趋势,以福建省平潭岛不同龄组木麻黄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UAV-LiDAR)点云、无人机-地基激光雷达融合激光雷达(Fusion-LiDAR)点云,快速、精确地获取单木尺度下木麻黄的树高、冠幅、胸径等关键结构参数,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法、随机森林以及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等算法构建木麻黄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Fusion-LiDAR点云构建的冠层高度模型的单木分割精度明显优于UAV-LiDAR,尤其是在幼龄林中差异较大;与UAV-LiDAR点云提取的结果相比,Fusion-LiDAR点云提取的树高和冠幅的决定系数(R^(2))普遍更高,特别是在过熟林中,其树高、冠幅决定系数分别比UAV-LiDAR点云增大了11.41%、16.73%;在3种算法模型中,不同龄组BPNN模型的R^(2)均大于0.75,相对分析误差均大于1.40,展现出了优越的性能;随着林龄的增长,木麻黄单木分割精度、单木结构参数提取精度及模型预测精度均会逐步下降。无人机与地基激光雷达的融合显著提高了木麻黄单木分割的准确度和单木结构参数的提取精度,BPNN模型在预测不同林龄木麻黄地上生物量方面表现出了较优异的性能,进一步提升了建模的效率和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无人机 地基激光雷达 偏最小二乘法 随机森林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单木分割 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CRY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李龙玉 高萍茹 +2 位作者 郑雯慧 何文锦 陈建楠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隐花色素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蓝光受体。为探究木麻黄隐花色素蛋白在光调控网络中的作用机制,从木麻黄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鉴定出木麻黄的CRY1基因序列,命名为CeCRY1,通过PCR试验克隆出木麻黄CeCRY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农杆菌转化... 隐花色素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蓝光受体。为探究木麻黄隐花色素蛋白在光调控网络中的作用机制,从木麻黄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鉴定出木麻黄的CRY1基因序列,命名为CeCRY1,通过PCR试验克隆出木麻黄CeCRY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在烟草细胞中瞬时表达CeCRY1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并对CeCRY1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木麻黄CeCRY1基因cDNA全长序列为2046 bp,其编码的CeCRY1蛋白包含681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76.60 kDa,等电点PI为5.64。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CeCRY1蛋白质定位于烟草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CeCRY1蛋白与杨柳科的一些物种和桑科的川桑的CRY1蛋白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花色素 木麻黄 克隆 生物信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基干林带对台风“杜苏芮”的防风效应
4
作者 朱炜 林捷 +1 位作者 施能深 吴国伟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3期1-6,14,共7页
为了解海防林对台风的防护效应,以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监测站收集的“杜苏芮”台风登陆前后的气象数据为材料,分析了台风登陆前后近地层的风速、风向、湍流强度、防风效能和气流加速率等的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台风登陆前后的平均风... 为了解海防林对台风的防护效应,以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监测站收集的“杜苏芮”台风登陆前后的气象数据为材料,分析了台风登陆前后近地层的风速、风向、湍流强度、防风效能和气流加速率等的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台风登陆前后的平均风速和风向时程变化特征满足了台风眼区经过的条件,平均风速曲线呈“M”形双峰分布,通过采集到的台风眼区、眼壁和外围强风的完整风况数据,完整展示了台风经过林带前后风速、风向的演变过程。(2)湍流强度的时程整体变化趋势随着台风靠近和离去呈现增大-减小-剧增-回落的过程,尤其台风后风圈影响的区域,湍流强度剧烈增大,强度可增大2倍以上。(3)向岸风在垂直方向上,弱风或强风的防风效能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高度相同,林带后弱风的防风效能小于强风;水平方向上,林内及林带后1H和5H处防风效能最好,在高度3 m平均防风效能为49.57%~93.93%,在高度9 m平均防风效能为44.04%~90.10%。离岸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气流靠近林带,弱风或强风的气流加速率随高度增加而增大,林带后1H高度3 m气流加速率平均为0.2193,高度9 m气流加速率平均为0.3242,林内气流加速率达到最低值;而风越过林带后,弱风风速恢复到88%左右,强风的气流则有个加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基干林带 台风 杜苏芮 防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配比对短枝木麻黄苗木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
5
作者 黄永权 魏永成 +4 位作者 孟景祥 张勇 许秀玉 古巧云 韦美满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5期113-118,共6页
为研究不同育苗基质对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无性系水培生根小苗的生长和根系发育的影响,以椰糠、泥炭、蛭石和黄心土为材料,设计了7种基质配方,以黄心土为对照,8个月后测定各指标。结果表明,基质C组合(椰糠∶蛭石=1∶2)持... 为研究不同育苗基质对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无性系水培生根小苗的生长和根系发育的影响,以椰糠、泥炭、蛭石和黄心土为材料,设计了7种基质配方,以黄心土为对照,8个月后测定各指标。结果表明,基质C组合(椰糠∶蛭石=1∶2)持水能力强,基质E组合(泥炭∶蛭石=1∶1)总氮含量最高,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和根系发育。不同配比的基质对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除对照外,基质E培育的苗高、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基质组合,分别比基质A组合(椰糠)高55.29%和34.71%。基质E地径也优于其他基质,比基质A高出42.63%。根长、根系平均直径、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在不同基质中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基质C培育的木麻黄苗的根长和平均直径高于其他基质,基质B组合(椰糠∶蛭石=1∶1)中根系表面积和体积显著高于其他基质。根据无性系苗的生长性状和根系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基质E组合是较为理想的短枝木麻黄无性系育苗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基质 苗木生长 根系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不同家系种子品质及幼苗生长研究
6
作者 李汉东 凡鹏 +5 位作者 谢雪帆 丁小龙 张燕婷 陈俊廷 王明怀 许秀玉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5期69-77,共9页
为了综合评价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家系种子品质并揭示种子特性、变异规律等对苗期生长的影响,对9个家系(湛江采种母树林)种子形态、千粒重、发芽特性、田间出苗率、育苗成活率和苗期生长量(6月龄、14月龄)进行测定分析。研究... 为了综合评价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家系种子品质并揭示种子特性、变异规律等对苗期生长的影响,对9个家系(湛江采种母树林)种子形态、千粒重、发芽特性、田间出苗率、育苗成活率和苗期生长量(6月龄、14月龄)进行测定分析。研究表明,木麻黄种子形态性状、千粒重(1.020~1.872 g)、发芽率(2.7%~67.3%)、发芽势(1.3%~66.0%)、发芽指数(0.26~10.24)及田间出苗率(2.5%~24.4%)在家系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种子发芽率与发芽势、发芽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千粒重与种子形态、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育苗成活率、苗期生长量相关不显著,GD20、GD22、GD23这3个家系千粒重较大,发芽率较高,发芽迅速、整齐,苗期生长较快,可作为木麻黄育苗的首选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家系 播种品质 苗期生长 种子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速生抗风害性状的育种值预测与优良个体的初步选择
7
作者 李茂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2-100,共9页
【目的】以台风袭击后的木麻黄国际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以速生抗风性为主要选育目标,开展短枝木麻黄抗风种质的评价和优良个体的选择。【方法】以澳大利亚林木种子中心引进的10个国家23个种源109个家系的10年生短枝木麻黄种源试验林... 【目的】以台风袭击后的木麻黄国际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以速生抗风性为主要选育目标,开展短枝木麻黄抗风种质的评价和优良个体的选择。【方法】以澳大利亚林木种子中心引进的10个国家23个种源109个家系的10年生短枝木麻黄种源试验林作为材料,基于“杜苏芮”台风袭击后灾害调查数据,利用基于BLUP的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生长性状、遗传力和育种值进行测定和估算,并结合折干率、倒伏率、保存率和台风受损程度对短枝木麻黄优良家系和优良个体进行综合选择。【结果】不同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和保存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01),冠幅达显著水平(P<0.01),倒伏率、折干率、受损程度差异不显著(P>0.05)。除了保存率外,木麻黄基因库的其他性状家系遗传力都小于单株遗传力。以材积育种值大于0、剔除保存率小于平均值的家系和入选率为20%为标准,筛选了22个速生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和冠幅能获得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8.27%、23.2%、49.9%和24.3%;采用单株材积育种值为正且入选率为10%为标准,筛选了106株优良个体,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和冠幅能获得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1.0%、44.4%、101.8%和38.5%,可提供木麻黄第1代种子园建园材料并充实核心生产群体。【结论】台风袭击后不同木麻黄家系生长性状差异显著,具有较强选择潜力。根据材积性状育种值结合保存率筛选出22个优良家系和106株优良个体,可作为进一步遗传改良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基因资源 抗风害 育种值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滨海木麻黄防护林带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黄义雄 郑达贤 +2 位作者 方祖光 谢皎如 沙济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5,共5页
通过对福建平潭岛木麻黄防护林带生物量、生产力和生态经济效益进行 3a的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木麻黄防护林带现存生物量为 3 5 0 2 5t·hm- 2 ,其净初级生产力为 2 3 91 8t·hm- 2 a- 1 。其有效防护范围为林带迎风面距林带 ... 通过对福建平潭岛木麻黄防护林带生物量、生产力和生态经济效益进行 3a的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木麻黄防护林带现存生物量为 3 5 0 2 5t·hm- 2 ,其净初级生产力为 2 3 91 8t·hm- 2 a- 1 。其有效防护范围为林带迎风面距林带 1 0H和林带背风面距林带 1 5H内。林带风速平均降低 2 4 3 % ,土壤细沙含量平均提高1 1 % ,蒸发量平均降低 1 5 7% ,土壤表层含水量提高 1 1 % ;降水量增加 46 1mm。林带防护范围内大麦产量提高 1 5 % ,大麦千粒重增加 7% ,粗淀粉含量提高 4 8%。表明木麻黄仍是目前我省沿海地区防护林的首选树种 ,具有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对改善滨海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生物量 生产力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滨海防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风口沙地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6
9
作者 张水松 林武星 +2 位作者 叶功富 徐俊森 谭芳林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9-46,共8页
自 1 998年 5月以来 ,在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和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基干林带前沿风口干旱沙地 ,进行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配套技术研究。经 2年试验研究 ,在分析风口困难立地造林失败主要原因基础上 ,从木麻黄抗逆品系选择应用 ,因地制... 自 1 998年 5月以来 ,在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和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基干林带前沿风口干旱沙地 ,进行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配套技术研究。经 2年试验研究 ,在分析风口困难立地造林失败主要原因基础上 ,从木麻黄抗逆品系选择应用 ,因地制宜确定造林方式 ,采用深挖整地、放客土、拌泥浆、提早造林季节、选择大雨天冒雨造林、大苗深栽等抗旱造林配套技术以及旱季培土抚育保墒、浇水保苗和筑沙堤设风障防潮防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造林方法 ,在造林屡次失败的风口沙地木麻黄造林保存率提高到 80 %~ 90 %。在造林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防护林 木麻黄 风口造林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不同群落生物量和能量的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叶功富 张清海 +1 位作者 林益明 吴锡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8-14,共7页
对福建省东山县海岸基干防护林带中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和单一木麻黄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基干防护林带中 ,复合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均要高于单一群落 ,其中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的生物量和... 对福建省东山县海岸基干防护林带中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和单一木麻黄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基干防护林带中 ,复合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均要高于单一群落 ,其中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的生物量和能量最高 ,为 1 670 0 64g·m- 2 和 3 41 685 70kJ·m- 2 ,其次是木麻黄-湿地松群落 1 0 1 0 4 62g·m- 2 和 2 1 0 1 2 8 3 0kJ·m- 2 ,单一木麻黄群落最低 ,为 5 1 2 9 87g·m- 2 和 1 0 5 75 1 40kJ·m- 2 。在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 ,木麻黄各组分干重热值为 1 9 83~ 2 1 5 2kJ·g,厚荚相思各组分热值为2 0 0 0~ 2 3 77kJ·g- 1 ;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 ,木麻黄各组分热值为 1 9 47~ 2 0 83kJ·g- 1 ,湿地松各组分热值为2 0 5 4~ 2 1 5 4kJ·g- 1 ;单一木麻黄群落 ,木麻黄各组分热值为 1 9 98~ 2 1 2 7kJ·g- 1 。在不同群落结构中木麻黄各组分的热值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木麻黄各组分热值最大 ,其次是单一木麻黄群落 ,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中最小。不同的混交模式产生不同的混交效果 ,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的生物量是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的 1 65倍 ,是单一木麻黄群落的 3 2 6倍 ,能量是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的 1 63倍 ,是单一木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生物量 群落 木麻黄 防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综合效益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林武星 叶功富 +2 位作者 徐俊森 谭芳林 洪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12-116,共5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 ,于 2 0 0 2年对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的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各效益均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间隔带状采伐更新中 ,1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 ,其生态、... 采用层次分析法 ,于 2 0 0 2年对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的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各效益均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间隔带状采伐更新中 ,1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 ,其生态、社会及综合效益最高 ,2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第二 ,而 3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方式 ,其经济效益最高。林下套种更新方式中 ,林带间伐后林下更新方式 ,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比直接在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高。对于只能进行林下套种更新的木麻黄基干林带 ,根据林带郁闭度作适当间伐调整 ,并选用适应于沿海沙地生长具有一定耐荫性的树种在林下套种 ,可使其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木麻黄 基干林带 更新方式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基干林带类型划分和更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水松 叶功富 +2 位作者 徐俊森 林武星 陈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4-53,共10页
1992年以来 ,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和惠安县赤湖林场 ,通过对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典型调查、防风效能流动观测和更新改造技术系列研究 ,提出依据地貌类型、海风强弱、微地形、林木生长、林带结构特征和防风效能等相结合的基干林带... 1992年以来 ,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和惠安县赤湖林场 ,通过对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典型调查、防风效能流动观测和更新改造技术系列研究 ,提出依据地貌类型、海风强弱、微地形、林木生长、林带结构特征和防风效能等相结合的基干林带类型分类系统 ,把当地林带分为 9种主要类型 ,并提出基干林带分类更新理论。由于基干林带分类理论研究的突破 ,带动了林带更新方式和造林技术的不断创新 ,有力地推动了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造林的顺利发展。在林带更新方式方面 ,按照不同类型林带研究结果 ,提出带内隔带、林冠下造林和疏伐套种更新方式等 ,以及应用时的更新带宽度、郁闭度和疏伐强度的控制等各项关键技术。根据树种适应性、速生性和防护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提出用于不同类型林带的更新造林树种 ,如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刚果 12 #按、湿地松和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等。这些优良树种和无性系已繁殖 70 0× 10 4 株 ,陆续在邻近市县推广造林。在林带更新造林关键技术方面 ,因应不同类型林带秋冬季大风、干旱、土壤缺水贫瘠等不良生境条件 ,研究提出挖深穴整地、放适量客土、施磷肥、拌泥浆、春季雨天冒雨造林 ,容器苗大苗深栽和幼林培土保墒抚育等系列化抗旱造林技术 ,多数树种造林成活率达到 90 %左右。 3a幼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基干林带 类型划分 更新造林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岸木麻黄防护林不同更新模式土壤结构分形特征及其效应 被引量:27
13
作者 林武星 叶功富 +2 位作者 谭芳林 聂森 徐俊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352-1357,共6页
运用分形模型对滨海沙地木麻黄防护林10种更新模式土壤结构进行研究,探讨了分形维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沙质土壤小径级沙粒含量越大,土壤结构分形维数越大,土壤肥力越高,保水能力越强。土壤结构分形维数与土壤小径级颗粒含量... 运用分形模型对滨海沙地木麻黄防护林10种更新模式土壤结构进行研究,探讨了分形维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沙质土壤小径级沙粒含量越大,土壤结构分形维数越大,土壤肥力越高,保水能力越强。土壤结构分形维数与土壤小径级颗粒含量及其他理化性质指标均存在显著回归关系。木麻黄、刚果12#桉、厚荚相思和湿地松顺序排列多行混交模式土壤结构分形维数最大,其改土效果最明显,为最优更新模式。分形模型在沙质土壤肥力研究上应用为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模式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岸 木麻黄 防护林 更新模式 分形维数 土壤结构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根系浸提液对幼苗营养吸收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林武星 洪伟 叶功富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5,共6页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15年生实生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根浸液对木麻黄幼苗营养吸收、生长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麻黄根浸液对其幼苗吸收钙、镁、锌元素有明显抑制作用。低质量分数根浸液促进木麻黄苗木根对...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15年生实生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根浸液对木麻黄幼苗营养吸收、生长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麻黄根浸液对其幼苗吸收钙、镁、锌元素有明显抑制作用。低质量分数根浸液促进木麻黄苗木根对钾、铁的吸收和茎对钾、铁、钙、镁的积累,而高质量分数根浸液抑制苗木对钙、铁、铜、锰的吸收。木麻黄根浸液显著抑制木麻黄幼苗生长和根系活力,说明木麻黄根浸液对木麻黄幼苗产生他感作用,通过降低木麻黄苗木根系活力,减少幼苗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进而影响木麻黄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木麻黄 营养吸收 他感作用 幼苗生长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短枝木麻黄耐寒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楠 郑勇奇 +4 位作者 丁红梅 柳新红 盛炜彤 江波 李海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71,共10页
【目的】对6个耐寒相关调控基因(RAP2.7,ABR1,At HSFA6B,Atb ZIP44,GRXC6和HSP18.2)在耐寒和不耐寒木麻黄种质中精细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为深入解析木麻黄耐寒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耐寒(ZS7)和不耐寒(HN1)2种短枝木麻黄... 【目的】对6个耐寒相关调控基因(RAP2.7,ABR1,At HSFA6B,Atb ZIP44,GRXC6和HSP18.2)在耐寒和不耐寒木麻黄种质中精细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为深入解析木麻黄耐寒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耐寒(ZS7)和不耐寒(HN1)2种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在-2^-11℃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基于Logistic方程对处理温度和对应的相对电导率进行拟合,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根据前期转录组测序得到的6个耐寒相关调控基因的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利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6个基因在-2,-5,-8℃连续3个温度梯度胁迫下的表达差异,以及在-5℃低温下连续胁迫1,2,5,8,16,24,48,72 h后,在耐寒和不耐寒短枝木麻黄无性系中的精细表达模式。基因相对表达量的计算采用2-ΔΔCT法。【结果】在低温胁迫下,耐寒和不耐寒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相对电导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5.92℃和-2.87℃。在常温条件下,6个基因在耐寒和不耐寒种质中的相对表达量皆无明显差异。在临近不耐寒种质半致死温度的-2℃下持续2 h后,6个耐寒相关基因在不耐寒种质中的表达被强烈抑制,而在耐寒种质中的表达被激活;在临近耐寒种质半致死温度的-5℃下持续2 h后,不耐寒种质中的各基因被进一步抑制,同时在耐寒种质中的表达亦被强烈抑制;在低于半致死温度的-8℃下持续2 h后,各基因的表达继续受到抑制。对在临近耐寒种质半致死温度的-5℃胁迫下,耐寒种质和不耐寒种质的精细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在-5℃低温胁迫下,耐寒种质中6个基因的表达在8 h后开始呈现极显著上调,表达量最高值集中在低温胁迫后的第8,24,48 h;不耐寒种质中6个基因的表达在1~16 h内皆呈现极显著下调,表达量最低值集中在1~5 h内。【结论】在耐寒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耐寒和不耐寒短枝木麻黄对低温的应答机制明显不同。低温激活了耐寒种质中转录因子、ROS家族基因、ROS应答因子等调控基因的增强表达以抵御和适应逆境胁迫,但抑制了在不耐寒种质中的表达,显著降低了不耐寒种质对低温逆境的耐受能力。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丰富木麻黄适应低温的分子机制,以及耐寒无性系的分子选育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低温冻害 耐寒性 基因表达 分子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风口沙地木麻黄无性系造林与根系生长特性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水松 谭芳林 +2 位作者 林武星 陈胜 李永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90,共6页
从 2 0 0 0年 5月起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临海风口干旱沙地进行 3年试验研究 ,从 7个参试无性系中选择惠 1#、粤 70 1#、东 980 1#等 3个造林保存率达 6 1 9%~ 6 9 5 %的无性系 ,在此类特殊困难立地防护林植物材料选择方面取得突破... 从 2 0 0 0年 5月起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临海风口干旱沙地进行 3年试验研究 ,从 7个参试无性系中选择惠 1#、粤 70 1#、东 980 1#等 3个造林保存率达 6 1 9%~ 6 9 5 %的无性系 ,在此类特殊困难立地防护林植物材料选择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对风口沙地前沿高地和后沿低洼地 2种微地形条件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效果的比较分析 ,后者造林保存率提高约 5 % ,且林木生长较快。 2种微地形条件林木根系生长状况 ,风口前沿高地林木根系分布深、数量多、结构密集、吸收根系网络发达 ,有助于逃避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并揭示根系分布深度、数量、密集程度、网络结构与土壤含水率大体呈负相关的趋势。研究揭示 ,风口干旱沙地造林成活的机制 ,是由于林木形成发达、庞大的根系网络的生理和形态特性 ,以适应干旱生境和保证造林成活。不同造林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 ,丛状、团状等植生组造林方式可提高保存率约 10 % ,在生产实践上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系 根系生长 沙地 木麻黄 林木 根系分布 造林保存率 发达 高地 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青皮林与木麻黄林养分动态及凋落物分解的比较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敏英 刘强 +3 位作者 丁亚凤 符素贞 叶照丽 冯太生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7-603,共7页
对海南岛东南部海岸生境相似的天然青皮Vatica mangachapoi林和人工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养分动态及凋落物分解(采用网袋法)进行比较研究,为营造青皮-木麻黄混交林,并逐渐过渡到天然青皮林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 对海南岛东南部海岸生境相似的天然青皮Vatica mangachapoi林和人工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养分动态及凋落物分解(采用网袋法)进行比较研究,为营造青皮-木麻黄混交林,并逐渐过渡到天然青皮林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青皮林土壤-植物系统各分室氮、磷、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均高于木麻黄林对应各分室(氮:P叶=0.008,P枝<0.001。磷:P叶=0.030,P枝<0.001,P根<0.021。钾:P叶<0.001,P枝<0.001,P根<0.001)。②2种林型土壤分室之间,氮和钾的质量分数呈现显著差异(P氮<0.001,P钾=0.028),磷的质量分数无显著性差异。③2种林型各分室中,除氮和磷元素在土壤分室随季节变化不明显外,其余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④青皮和木麻黄凋落物分解周转期在青皮林下分别为3.53 a和1.83 a,在木麻黄林下分别为3.53 a和3.45 a,因而青皮林林下环境较木麻黄林利于凋落物的分解。可见青皮林比木麻黄林对氮、磷、钾元素有更高的积累能力,且青皮林林下环境更有利于凋落物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青皮林 木麻黄林 养分元素 凋落物 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种子萌发对铬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周希琴 李裕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3-55,共3页
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rCl3 胁迫对木麻黄种子萌发初期一些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CrCl3 处理浓度的加大而木麻黄种子萌发率逐渐降低 ,幼苗株高、根长、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均逐渐降低 ;脯氨酸、超氧负离子含量先升后降 ,蛋白质含量... 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rCl3 胁迫对木麻黄种子萌发初期一些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CrCl3 处理浓度的加大而木麻黄种子萌发率逐渐降低 ,幼苗株高、根长、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均逐渐降低 ;脯氨酸、超氧负离子含量先升后降 ,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SOD)先升后降 ,过氧化物酶活性 (POD)和过氧化氢酶活性 (CAT)则逐渐增加 ,SOD、POD、CAT活性可作为毒物的敏感指示者。环境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形态特征的响应常滞后于生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种子萌发 铬胁迫 生理生态响应 脯氨酸 超氧负离子含量 蛋白质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酶活性 幼苗株高 根长 鲜物质量 干物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沙地木麻黄人工林细根的生产、分解及周转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立华 叶功富 +3 位作者 林益明 侯杰 卢昌义 曾国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0-24,共5页
在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用根钻法和分解袋法对18年生木麻黄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分解及周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年生木麻黄活细根生物量平均为6.693 t.hm-2,死细根平均为2.292 t.hm-2,细根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活细根和死细根生... 在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用根钻法和分解袋法对18年生木麻黄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分解及周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年生木麻黄活细根生物量平均为6.693 t.hm-2,死细根平均为2.292 t.hm-2,细根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年变化均为双峰型,活细根生物量峰值出现在1月和7月,死细根出现在3月和7月。用试验期间不同时间数据拟合得到木麻黄细根分解回归方程:x/x0=1.06e-0.0014t。应用模拟方程计算出木麻黄分解1年的干重损失率理论值(35.96%)与实测值(38.19%)较为接近。木麻黄细根半分解时间为537 d,95%分解时间为2 181 d。结合木麻黄人工林在不同季节的细根生物现存量,18年林龄木麻黄细根年死亡量分别为1.825 t.hm-2,年生长量为3.173 t.hm-2,年周转0.47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细根 生产 分解 周转 滨海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连栽对沿海沙地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谭芳林 李志真 +2 位作者 叶功富 林捷 高美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共6页
选择东山 1代、2代和惠安 1代、2代、3代林分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集土壤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木麻黄多代连栽后 :( 1 )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 ,沙地土壤的pH值表现为降低趋势 ,而土壤的水解性总酸度、交换性总酸度、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 选择东山 1代、2代和惠安 1代、2代、3代林分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集土壤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木麻黄多代连栽后 :( 1 )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 ,沙地土壤的pH值表现为降低趋势 ,而土壤的水解性总酸度、交换性总酸度、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含量等指标随着木麻黄连栽代数的增加而增大 ;( 2 )沙地土壤中水解性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全碳和全氮的含量随着代数的增加而降低 ,而且木麻黄连栽对表层土壤中上述养分的降低更为显著 ,但木麻黄连栽对缓效钾的影响并不明显。 ( 3 )土壤中阳离子交换总量逐代增大 ,这主要与交换性钙和水解性总酸度逐代增大有关。 ( 4 )沙地土壤中脲酶的活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而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则随代数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连栽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