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渗透脱水处理及渗后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尹晓峰 杨明金 +3 位作者 张引航 高博 谢守勇 杨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4,共8页
以脱水率、固形物获取率、脱水率与固形物获取率比值、有效水分扩散系数、活化能、VC保留率、辣度、复水比、复原率和感官评价为考察指标,通过渗透脱水实验、渗后热风干燥实验和复水实验,考察了辣椒的渗透脱水特性、渗后热风干燥特性、... 以脱水率、固形物获取率、脱水率与固形物获取率比值、有效水分扩散系数、活化能、VC保留率、辣度、复水比、复原率和感官评价为考察指标,通过渗透脱水实验、渗后热风干燥实验和复水实验,考察了辣椒的渗透脱水特性、渗后热风干燥特性、复水特性和品质。结果表明:随着渗透温度的升高或渗透液中食盐含量的增加,辣椒的脱水率和固形物获取率增大。对渗透后的辣椒样品进行热风干燥处理发现,热风温度是影响热风干燥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风速。辣椒样品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风速为1.8 m/s的条件下,直接热风干燥辣椒样品和渗后热风干燥辣椒样品的活化能分别为(53.25±1.08)k J/mol和(44.42±0.88)k J/mol。渗后热风干燥样品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VC保留率、辣度、复水比和复原率均高于直接热风干燥样品,渗后热风干燥样品的复水特性和品质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脱水 热风干燥 复水 品质 辣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苗期耐热耐湿鉴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徐小万 雷建军 +4 位作者 罗少波 曹必好 陈国菊 李颖 王恒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4-890,共7页
以辣椒各生理指标的耐逆系数为衡量辣椒单项耐逆能力大小的指标,用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对辣椒不同品种(系)耐热耐湿性予以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结果,将10个供试品种(系)按耐热耐湿由强到弱划分为4级:高度耐热耐湿(I)... 以辣椒各生理指标的耐逆系数为衡量辣椒单项耐逆能力大小的指标,用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对辣椒不同品种(系)耐热耐湿性予以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结果,将10个供试品种(系)按耐热耐湿由强到弱划分为4级:高度耐热耐湿(I)、中度耐热耐湿(G、J、W、H)、不耐热耐湿(C、E、F、K)和极不耐热耐湿(D)。几种关于辣椒品种(系)耐热耐湿综合评价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利用耐热耐湿性的综合评价值与单项指标间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以预测其他辣椒品种(系)耐热耐湿性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苗期 耐热耐湿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及其制种技术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述彬 赵华仑 +2 位作者 刘金兵 孙洁波 丁犁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143-146,共4页
自 198 0年开始 ,利用从法国引进的长灯笼形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LANES”为不育源 ,通过回交转育方法 ,于 1984年选育出羊角形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2 1A”、灯笼形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8A”和“17A”。至 2 0 0 0年测配6 17个辣 (甜 )... 自 198 0年开始 ,利用从法国引进的长灯笼形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LANES”为不育源 ,通过回交转育方法 ,于 1984年选育出羊角形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2 1A”、灯笼形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8A”和“17A”。至 2 0 0 0年测配6 17个辣 (甜 )椒杂交组合 ,其中F1育性完全恢复的组合为 196个 ,占全部组合数的 31.7%。在这 196个组合中 ,辣 /辣组合 12 7个 ,占 6 4.8% ;甜 /甜组合仅 11个 ,占 5 .6 %。经配合力测定 ,选育出 3个具有优质、抗病、丰产特点的一代杂种 2 1/LS3 (“苏椒 3号A”)、2 1A/LS2 和 8A/LS7(“碧玉”)。辣椒雄性不育系繁种、制种技术研究表明 ,利用大棚繁种 ,不育系∶恢复系为 2∶1,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生产的杂交种子量明显高于露地繁种。应用辣椒雄性不育系繁制一代杂交种子 ,比常规去雄繁种节省工本 5 0 % ,且纯度达到 1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技术 胞质雄性不育系 杂种优势利用 辣椒 甜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施用量与辣椒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科 刘明月 +1 位作者 蔡雁平 温庆放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9-352,356,共5页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用基质盆栽法 ,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与辣椒品质的相关性 ,建立了相应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氮对辣椒干物质的形成起主要作用 ,钾与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呈典型曲线相关 ,氮与辣椒素含量呈显著直线相...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用基质盆栽法 ,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与辣椒品质的相关性 ,建立了相应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氮对辣椒干物质的形成起主要作用 ,钾与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呈典型曲线相关 ,氮与辣椒素含量呈显著直线相关 ,氮、磷、钾之间存在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效应。无土栽培辣椒氮、磷、钾最优组合方案为氮 :35 2~388mg/L ;磷 :5 4~ 6 2mg/L ,钾 :337~ 4 0 9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用量 辣椒 品质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甜)椒DUS测试技术和方法初探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海荣 吕波 +4 位作者 王加红 韦祝山 陈大虎 葛国军 顾晓君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针对辣椒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详细介绍了测试性状的组成和描述、测试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对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的分析等测试流程,并对测试指南中叶形、果形等性状提出了修改建议。
关键词 辣椒 特异性 稳定性 一致性 DUS测试 甜椒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地方辣椒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须海丽 邓代信 +1 位作者 杨柳权 罗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3期43-44,共2页
为挖掘贵州地方特色辣椒品种 ,针对贵州省干辣椒及加工制品的生产和市场现状 ,对收集到的 13份贵州地方辣椒品种材料进行了熟性、农艺性状及主要品质性状的鉴定。结果表明 :参试材料除织金辣椒 (G)偏早熟、绥阳朝天椒 (L)为极晚熟外 ,... 为挖掘贵州地方特色辣椒品种 ,针对贵州省干辣椒及加工制品的生产和市场现状 ,对收集到的 13份贵州地方辣椒品种材料进行了熟性、农艺性状及主要品质性状的鉴定。结果表明 :参试材料除织金辣椒 (G)偏早熟、绥阳朝天椒 (L)为极晚熟外 ,其余品种多为中晚熟品种 ;参试材料多为辣椒属一年生辣椒种的各个变种 (类型 ) ,其中指形椒占 6 1.5 % ,长角椒占7.7% ,短锥椒占 7.7% ,樱桃椒占 7.7% ,簇生椒占 15 .4 % ;参试材料的维生素C含量在 70~ 186mg/ 10 0g ,>10 0mg/ 10 0g的材料占 8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辣椒 品种 经济性状 维生素C 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SRAP-PCR反应体系主要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正交设计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何建文 杨文鹏 +1 位作者 韩世玉 杨红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4-28,32,共6页
SRAP标记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建立和优化所研究物种的SRAP反应体系是应用SRAP标记的技术关键。本研究以3个辣椒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辣椒SRAP-PCR反应体系的5个主要影响因子(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浓度)... SRAP标记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建立和优化所研究物种的SRAP反应体系是应用SRAP标记的技术关键。本研究以3个辣椒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辣椒SRAP-PCR反应体系的5个主要影响因子(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浓度)设置8个不同的水平梯度,筛选出比较适宜的Mg2+、dNTP、Primer、Taq酶、模板DNA浓度的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L16(45)正交设计对辣椒SRAP-PCR反应体系的五因素在四个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得出了如下的优化体系:25μl体系中包含1.5mmol/L的Mg2+、0.2mmol/L的dNTP、0.1μmol/L的单条引物、1U的Taq酶和60ng的模板DNA。经用24个辣椒材料进行扩增验证,该体系检测的结果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因此,本试验所获得的优化体系适用于辣椒的SRAP分子标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SRAP-PCR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辣椒 被引量:30
8
作者 余文中 姜虹 +1 位作者 杨红 詹永发 《辣椒杂志》 2005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从贵州的自然环境优势、辣椒在贵州农业中的地位、辣椒种植效益,以及贵州人的辣椒消费等方面说明了贵州辣椒的重要性。并且指出虽然贵州辣椒资源丰富,但贵州辣椒科研、贵州辣椒产业的发展还存在某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今后... 本文从贵州的自然环境优势、辣椒在贵州农业中的地位、辣椒种植效益,以及贵州人的辣椒消费等方面说明了贵州辣椒的重要性。并且指出虽然贵州辣椒资源丰富,但贵州辣椒科研、贵州辣椒产业的发展还存在某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贵州 消费 生产 产业化 建设 环境优势 种植效益 资源丰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技术研究(一)——辣椒新品种DUS测试性状的选择与测试指南修订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海荣 黄志城 +6 位作者 顾晓君 杨坤 莫青 褚云霞 唐浩 李寿国 张新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99,共3页
介绍了辣椒新品种DUS测试性状选择的总体要求,列举了辣椒新品种的DUS测试性状,并与原有测试指南在文本格式和性状选择方面进行了比较,为我国辣椒新品种保护审查测试体系提供较为坚实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辣椒 DUS测试 测试指南 植物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黄灯笼辣椒病毒病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运勤 王健华 +2 位作者 吉训聪 肖敏 陈绵才 《热带农业科学》 2005年第4期1-3,33,共4页
2003~2004年,对海南文昌、万宁、陵水、乐东以及儋州等地的黄灯笼辣椒病毒病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海南黄灯笼辣椒病毒病的症状可归纳为4种类型,即斑驳花叶型、顶死型、黄化型和矮缩型,其中以斑驳花叶型发生最为普遍;不同种植区域的... 2003~2004年,对海南文昌、万宁、陵水、乐东以及儋州等地的黄灯笼辣椒病毒病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海南黄灯笼辣椒病毒病的症状可归纳为4种类型,即斑驳花叶型、顶死型、黄化型和矮缩型,其中以斑驳花叶型发生最为普遍;不同种植区域的黄灯笼辣椒病毒病的病情差异明显,其中文昌的黄灯笼辣椒病毒病发病最严重;遮荫和覆盖地膜能显著减轻辣椒病毒病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灯笼辣椒 病毒病 调查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皮辣椒皖椒8号的选育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言香 方凌 +1 位作者 张其安 赵贵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4期588-589,共2页
皖椒 8号是以 90 -1和 91-3两个优良高代自交系配制的早熟黄皮辣椒一代杂种 ,具有早熟 ,商品性好 ,产量高 ,抗病性强等特点 ,单果质量 60g ,一般单产 68485 .5kg/hm2 ,熟性、商品性、品质、抗病性明显优于新丰 5号。适合长江流域早春露地。
关键词 黄皮辣椒 皖椒8号品种 选育 一代杂种 栽培要点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开胃饮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吉日木图 秦利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00-202,共3页
研究了辣椒开胃饮料的加工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出辣椒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辣椒汁5%、蛋白糖0.15%、柠檬酸0.10%、香精0.005%、复合稳定剂0.30%。
关键词 辣椒开胃饮料 最佳配方 生产工艺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抗病毒病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初报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启中 吕中华 +3 位作者 黄任中 林清 史思茹 雷蕾 《辣椒杂志》 2004年第4期27-31,共5页
在确认了重庆市辣椒病毒病侵染的主要毒原为TMV和CMV,株系分别为TMV-PM、CMV-POM、CMV-PmM的基础上,对我所保存的280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田间及室内病毒病抗性鉴定,获得3份抗TMV或抗CMV的材料:65尖、159、270。通过前期配合力测定,对3份... 在确认了重庆市辣椒病毒病侵染的主要毒原为TMV和CMV,株系分别为TMV-PM、CMV-POM、CMV-PmM的基础上,对我所保存的280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田间及室内病毒病抗性鉴定,获得3份抗TMV或抗CMV的材料:65尖、159、270。通过前期配合力测定,对3份抗源分别采用优势育种原理直接利用的方法和采用回交转育创新育种材料的方法,获得了抗TMV和CMV、性状稳定、优良的育种新材料5份;利用抗源65尖直接配组,初选出强优势组合B2005和B2015,利用5份抗源转育新材料作杂优亲本配组,初选出强优势组合6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V 抗源 辣椒 种质资源创新 初报 抗病毒病 CMV 优势组合 确认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的种类、起源和传播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文明 安志信 +1 位作者 井立军 黄国青 《辣椒杂志》 2005年第4期17-18,共2页
本文阐述当前辣椒的5个主要栽培种的分类学特征和当前生产上最为广泛的CapsicumannuumL变种的不同的分类方式。并对南美洲辣椒考古成果和哥伦布将之带回欧洲后,在欧、亚、非洲大陆的传播和发展亦加以描述。
关键词 辣椒 栽培(物)种 栽培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花椒、辣椒在川菜的运用及其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杜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19,共4页
川菜的风味特色是清鲜醇浓并重、善用麻辣。在川菜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四川原产的花椒和作为舶来品的辣椒功不可没。文章不仅阐述了花椒、辣椒在川菜的形成、发展与繁荣创新等历史时期的运用状况和作用,而且对麻辣调味品的研发提出了建... 川菜的风味特色是清鲜醇浓并重、善用麻辣。在川菜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四川原产的花椒和作为舶来品的辣椒功不可没。文章不仅阐述了花椒、辣椒在川菜的形成、发展与繁荣创新等历史时期的运用状况和作用,而且对麻辣调味品的研发提出了建议,旨在促进川菜行业与调味品行业紧密合作、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辣椒 川菜发展 麻辣调味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RAPD反应体系建立及杂交种纯度鉴定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詹玉丝 陈晓 +5 位作者 齐卫强 陈占宽 郅玉宝 杨春英 刘建民 郭善辉 《辣椒杂志》 2004年第4期32-35,共4页
以豫椒系列品种父母本和杂交种为材料,采用液氮-SDS法提取辣椒基因组DNA,使用Bio-RAD-Mycy-cler型PCR仪和Bio-RAD1000凝胶扫描仪,研究PCR反应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适合辣椒RAPD分析的PCR反应体系,从4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个能鉴定... 以豫椒系列品种父母本和杂交种为材料,采用液氮-SDS法提取辣椒基因组DNA,使用Bio-RAD-Mycy-cler型PCR仪和Bio-RAD1000凝胶扫描仪,研究PCR反应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适合辣椒RAPD分析的PCR反应体系,从4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个能鉴定豫椒968杂种纯度的引物S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杂交种 纯度鉴定 RAPD 杂种纯度 父母本 系列品种 SDS法 使用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植株染色体倍数检测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斌 耿三省 +3 位作者 张晓芬 刘凡 张月云 张宝玺 《辣椒杂志》 2005年第4期28-30,共3页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7个甜椒F1和3个辣椒F1的花药培养的再生株,在幼苗期进行了倍性鉴定。流式细胞仪的矩形图中清楚显示出每份材料叶片的DNA含量,即检测出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或单倍体加二倍体的混倍体。研究表明:辣椒花药培养再...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7个甜椒F1和3个辣椒F1的花药培养的再生株,在幼苗期进行了倍性鉴定。流式细胞仪的矩形图中清楚显示出每份材料叶片的DNA含量,即检测出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或单倍体加二倍体的混倍体。研究表明: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株中,单倍体和二倍体比率约为70.91%、25.45%。流式细胞仪可以快速且准确的检测出试材的染色体倍性,与座果结子的鉴别结果相一致。本文还讨论了采用流式细胞仪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花药培养 倍性检测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类物质代谢生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8
作者 缪武 刘志敏 《辣椒杂志》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对辣椒素类物质的生理作用、结构与性质,辣椒素在辣椒果实中的合成途径、分布及积累特点,以及通过细胞组织培养研究和生产辣椒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生理研究 辣椒素 物质代谢 果实 合成途径 积累 生理作用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基因的遗传效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述彬 刘金兵 潘宝贵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14-17,共4页
以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21A、延A、8A及相应的保持系21B、延B、8B和恢复系湘紫、LS7为材料,首次系统研究3个CMS不育胞质基因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辣(甜)椒雄性不育细胞质基因的遗传效应之一表现为单性结果在不育系间有明显差... 以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21A、延A、8A及相应的保持系21B、延B、8B和恢复系湘紫、LS7为材料,首次系统研究3个CMS不育胞质基因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辣(甜)椒雄性不育细胞质基因的遗传效应之一表现为单性结果在不育系间有明显差异。不育胞质基因对F1代株高、株幅、单株结果数、果实大小、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有一定正效应和促进作用,不育胞质基因对繁种没有影响。不育系的扩繁与保持以及F1杂交种子的繁制以大棚人工辅助授粉为最佳,单株结果数和单果种子数显著高于露地人工辅助授粉和自然授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甜)椒 细胞质雄性不育 不育胞质基因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我国辣椒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8
20
作者 戴雄泽 刘志敏 《辣椒杂志》 2005年第4期1-6,共6页
辣椒是我国人们喜食的蔬菜之一,随着高效农业的推进,我国辣椒生产面积迅速扩大。目前,我国辣椒种植面积居蔬菜作物第二位,而产值和效益居蔬菜作物之首,因此辣椒对提高我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重要贡... 辣椒是我国人们喜食的蔬菜之一,随着高效农业的推进,我国辣椒生产面积迅速扩大。目前,我国辣椒种植面积居蔬菜作物第二位,而产值和效益居蔬菜作物之首,因此辣椒对提高我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辣椒消费量、辣椒加工和国际贸易量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辣椒产业的市场潜力;从辣椒的种植面积、总产量、栽培方式、品种利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辣椒生产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辣椒生产的新趋势;从辣椒育种和基础研究两方面对我国辣椒研究现状与发达国家之间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今后辣椒研究的方向;对我国辣椒种业现状与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目前国外品种对我国辣椒种业的影响。作者针对国际国内市场,为增加我国辣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出六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生产与科研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