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研究了冷驯化和 ABA 对茶树抗寒力及其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冷驯化或者 ABA处理,茶树经历了驯化再到脱驯化的过程,相应地茶树的抗寒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驯化前的几乎为 0逐渐增大,而随着脱驯化的进行又迅速恢复...本文研究了冷驯化和 ABA 对茶树抗寒力及其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冷驯化或者 ABA处理,茶树经历了驯化再到脱驯化的过程,相应地茶树的抗寒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驯化前的几乎为 0逐渐增大,而随着脱驯化的进行又迅速恢复到驯化前的水平。低温驯化的临界温度为 7℃左右,脱驯化的临界温度为 9℃左右。人工低温驯化和 ABA 处理,茶树抗寒力的提高幅度没有自然冷驯化下的大。对三种处理下茶树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的研究发现,冷驯化中茶树体内脯氨酸含量变化是对外界条件变化的一种综合反应,很难说明单一的脯氨酸含量与抗寒力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更多
以本课题组选育的10个审(鉴)定品种为材料,选用福建5个具有代表性品种为参照,利用 SSR 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差异并建立分子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从105对 SSR 引物中筛选出的6对核心引物具有较高的多态性;15个参试品种遗传相似系数...以本课题组选育的10个审(鉴)定品种为材料,选用福建5个具有代表性品种为参照,利用 SSR 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差异并建立分子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从105对 SSR 引物中筛选出的6对核心引物具有较高的多态性;15个参试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变幅较大(0.35~0.91),其中8个选育品种及闽北闽南的4个参照种,相互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一般都达到均值以上(≥0.65),高者达0.80~0.91,证明其遗传差异小或较小;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77处,可将参试材料分为8组,在相似系数为0.66处,可将参试材料分为6组;选用3对核心引物组合 W08、D07、L11建立15个参试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特征条带大小210~630bp,可将每个品种逐一鉴别,效果较好。展开更多
为建立一套适合茶树雌蕊总蛋白质分离的双向电泳体系,对茶树雌蕊总蛋白的提取方法、SDS-PAGE凝胶浓度、聚焦条件和IPG胶条pH范围等进行了比较优化。结果表明,TCA/丙酮-clean up kit法提取总蛋白,用17 cm pH 5~8 IPG胶条,13%SDS-聚...为建立一套适合茶树雌蕊总蛋白质分离的双向电泳体系,对茶树雌蕊总蛋白的提取方法、SDS-PAGE凝胶浓度、聚焦条件和IPG胶条pH范围等进行了比较优化。结果表明,TCA/丙酮-clean up kit法提取总蛋白,用17 cm pH 5~8 IPG胶条,1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分离,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可以获得清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共检测到约1200个蛋白点,主要分布在pH 5~8,相对分子量14~117 kD范围内,碱性蛋白得到有效分离,可以满足茶树雌蕊的蛋白组学分析和研究。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研究了冷驯化和 ABA 对茶树抗寒力及其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冷驯化或者 ABA处理,茶树经历了驯化再到脱驯化的过程,相应地茶树的抗寒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驯化前的几乎为 0逐渐增大,而随着脱驯化的进行又迅速恢复到驯化前的水平。低温驯化的临界温度为 7℃左右,脱驯化的临界温度为 9℃左右。人工低温驯化和 ABA 处理,茶树抗寒力的提高幅度没有自然冷驯化下的大。对三种处理下茶树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的研究发现,冷驯化中茶树体内脯氨酸含量变化是对外界条件变化的一种综合反应,很难说明单一的脯氨酸含量与抗寒力之间的因果关系。
文摘以本课题组选育的10个审(鉴)定品种为材料,选用福建5个具有代表性品种为参照,利用 SSR 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差异并建立分子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从105对 SSR 引物中筛选出的6对核心引物具有较高的多态性;15个参试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变幅较大(0.35~0.91),其中8个选育品种及闽北闽南的4个参照种,相互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一般都达到均值以上(≥0.65),高者达0.80~0.91,证明其遗传差异小或较小;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77处,可将参试材料分为8组,在相似系数为0.66处,可将参试材料分为6组;选用3对核心引物组合 W08、D07、L11建立15个参试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特征条带大小210~630bp,可将每个品种逐一鉴别,效果较好。
文摘为建立一套适合茶树雌蕊总蛋白质分离的双向电泳体系,对茶树雌蕊总蛋白的提取方法、SDS-PAGE凝胶浓度、聚焦条件和IPG胶条pH范围等进行了比较优化。结果表明,TCA/丙酮-clean up kit法提取总蛋白,用17 cm pH 5~8 IPG胶条,1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分离,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可以获得清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共检测到约1200个蛋白点,主要分布在pH 5~8,相对分子量14~117 kD范围内,碱性蛋白得到有效分离,可以满足茶树雌蕊的蛋白组学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