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增强CT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的价值
1
作者 夏宾 叶鹏飞 +2 位作者 邵祎炜 李俊杰 李宇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550-554,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增强CT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发生再灌注损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情况将80例患者资料分为损伤组(28例... 目的 探讨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增强CT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发生再灌注损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情况将80例患者资料分为损伤组(28例)与未损伤组(52例),所有患者均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接受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增强CT检查。对比两组心肌灌注成像及增强CT指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心肌灌注成像、增强CT单独及联合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的价值。结果 损伤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高于未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对比,损伤组小于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心肌血流量、心肌血容量均小于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达峰时间对比,损伤组长于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心肌灌注成像指标、增强CT指标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增强CT可准确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灌注损伤 心肌灌注成像 增强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成功的价值
2
作者 刘月 卢万玲 +1 位作者 马秋月 杨岚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6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T血管成像定量参数...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T血管成像定量参数、CT灌注成像定量参数、血清胱抑素C和半乳糖凝集素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T灌注成像定量参数与PCI成功相关性。结果成功组和失败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清胱抑素C和半乳糖凝集素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的CT血管成像定量参数(最小管腔面积、最小管腔直径、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比)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的CT灌注成像定量参数(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心肌灌注缺损程度)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T灌注成像定量参数与PCI成功呈负相关(r=-0.6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灌注成像定量参数是PCI成功的独立预测因子(OR=0.82,95%CI=0.74~0.91,P<0.01)。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全面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心肌灌注情况,对预测PCI治疗成败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人 ct灌注成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灌注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状态下CT冠状动脉造影联合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可行性与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冯新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417-1421,共5页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CT冠状动脉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与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联合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可行性,并对其准确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断或治疗的可疑或确定冠心病患者52例,行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ornary angi...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CT冠状动脉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与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联合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可行性,并对其准确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断或治疗的可疑或确定冠心病患者52例,行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ornary angioiography,CAG)检查,并以CTCA的数据进行心肌首过灌注成像分析,以冠脉造影及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为诊断金标准,比较CTCA和CTCA+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心肌灌注缺损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CAG显示144支血管中,中、重度狭窄55支。CTCA显示中、重度狭窄56支,CTCA结合心肌首过灌注成像显示冠脉狭窄阳性54支;参照CAG结果,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78.2%,特异性85.4%,阳性预测值76.8%,阴性预测值86.4%,准确率82.6%;参照CAG结果,CTCA联合心肌首过灌注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92.7%,特异性96.6%,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95.6%,准确率为95.1%,CTCA与CTCA结合心肌首过灌注成像各诊断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以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为参考标准,CTCA+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诊断心肌灌注缺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88.41%、93.01%、73.49%,97.34%及92.19%。结论静息状态下,CTCA+心肌首过灌注成像可以提供关于冠脉解剖学和功能学的信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且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冠状动脉造影 ct首过心肌灌注成像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sh双源CT冠脉成像与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赵瑞平 郝志茹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与心肌灌注显像(DS—CTP)一站式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考虑冠心病的患者行双源CT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根据冠脉造影结果... 目的探讨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与心肌灌注显像(DS—CTP)一站式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考虑冠心病的患者行双源CT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狭窄〈50%和狭窄≥50%,计算对于狭窄≥50%者双源CT冠脉成像及联合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60例患者行DSCT冠脉成像与心肌灌注显像,其中59例均显示良好符合诊断要求。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①对于血管狭窄≥50%的血管,Flash双源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O%、92.7%、88.9%和89.1%;②DS—CTA联合DS—CTP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90.7%%、88.5%和97.5%。结论DS—CTA联合DS—CTP对冠心病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双源CT这种融合解剖学及功能学成像的“一站式”检查方法在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方面有重要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灌注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排160 mm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强 赵卫东 +3 位作者 张红宇 李鑫玉 陈雪峰 史晓丽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4期243-24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256排160 mm宽体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联合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一站式扫描方案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256排CT(探测器宽度16 cm)对2017年1月—2017年11月就诊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73例行一... 目的:初步探讨256排160 mm宽体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联合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一站式扫描方案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256排CT(探测器宽度16 cm)对2017年1月—2017年11月就诊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73例行一站式CCTA联合CT-MPI,以SCCT-18段为标准,评价CCTA图像质量,以AHA-17段模型为参考,计算心肌血流量(MBF),比较心肌灌注正常区域和灌注异常区域的MBF数值。将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评价CCTA和CT-MPI的诊断准确性,统计扫描方案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73例完成CCTA联合CT-MPI检查的患者中,32例(43.8%)患者中的154个(15.9%)心肌节段有血流灌注缺损,MBF值低于血流灌注正常心肌节段[(71±26)mL·100 mL^(-1)·min-1vs(113±33)mL·100 mL^(-1)·min-1;t=15.971,P=0.000]。CCTA中,图像质量可用于诊断的节段为1 026个(95.5%)。随后,46例患者后续完成CAG检查,CCTA对CA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91.4%、93.2%、93.0%,CT-MPI对CA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3%、83.3%、84.8%。CCTA联合CT-MPI一站式扫描方案总有效辐射剂量为(4.6±1.2)m Sv[包含CCTA扫描有效辐射剂量:(2.2±0.6)m Sv)],对比剂总用量为65 mL,生理盐水用量为50 mL。结论:256排CT联合扫描方案可一站式获得良好的CCTA和CT-MPI图像,在较低辐射剂量水平下,保障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ct血管造影 心肌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心肌灌注成像、ECV在OMI诊断中价值及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6
作者 刘烁 周豪 +1 位作者 张梦琪 帕丽旦·尼亚孜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1-915,共5页
本研究探讨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细胞外容积(ECV)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诊断中的价值及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选取82例O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CT-MPI检查,对比两组CT-MPI参数、ECV,分析OMI发病影响... 本研究探讨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细胞外容积(ECV)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诊断中的价值及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选取82例O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CT-MPI检查,对比两组CT-MPI参数、ECV,分析OMI发病影响因素及CT-MPI参数、ECV与心肌损伤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观察组cTnI、cTnT水平及ECV高于对照组,心肌血容量(MBV)、心肌血流量(MBF)低于对照组,且上述指标均为OMI发病影响因素(P<0.05);OMI患者MBF、MBV与cTnI、cTnT水平呈负相关,ECV与cTnI、cTnT水平呈正相关(P<0.05);MBF、MBV、ECV联合诊断O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0。CT-MPI参数MBF、MBV及ECV与OMI患者心肌损伤有关,CT-MPI参数、ECV检测可有效诊断OMI,利于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心肌灌注成像 心肌血容量 心肌血流量 陈旧性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I 肌钙蛋白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研究
7
作者 邓君良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45-47,共3页
目的:探析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方法:将我院检查的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选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检查,B组给予门控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别比较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 目的:探析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方法:将我院检查的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选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检查,B组给予门控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别比较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与门控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检查辐射剂量为(8.93±1.94)mSv,图像质量评分为(4.62±0.64)分,右冠CNR为(24.44±4.22),左主干CNR为(24.25±4.46),左旋支CNR为(25.15±4.06),门控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辐射剂量为(8.07±2.08)mSv,图像质量评分为(4.58±0.66)分,右冠CNR为(25.78±4.33),左主干CNR为(23.85±4.38),左旋支CNR为(24.19±4.24),二者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应用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检查与门控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图像质量差异不大,辐射剂量稍有增加,但心肌灌注成像能判断心肌缺血且效果比较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双源ct 心肌灌注成像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控心肌灌注成像确诊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闭塞病变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雷霄 高蕾 +2 位作者 梁英魁 赵文锐 薛宁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成像(gated myocardial perfusing imaging,GMPI)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优势,以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我院经GMPI明确诊断而CT血管成像漏诊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闭塞病变1例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成像(gated myocardial perfusing imaging,GMPI)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优势,以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我院经GMPI明确诊断而CT血管成像漏诊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闭塞病变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上腹部胀痛伴返酸10年、加重1个月就诊。当地医院胃镜检查后诊断为胃炎,予口服奥美拉唑等药物后好转,但上述症状仍反复发作。行心电图检查示可疑陈旧性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示:主动脉及冠状动脉显影好,右冠状动脉近段混合斑块,管腔轻度狭窄,LAD远端心肌桥(将LAD闭塞病变漏诊);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收缩、舒张功能减低;GMPI结合临床症状及多种检查结果诊断为LAD闭塞。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证实LAD闭塞。观察患者无明显不适后出院,拟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论诊断冠心病的各种医技检查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GMPI结合临床表现及CTA等影像学检查则能发挥优势互补作用,有效提高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冠心病 冠状动脉闭塞 左前降支 ct血管成像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心肌MR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侯刚 郭亮 +1 位作者 胡春洪 陈剑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MR心肌首过灌注及延迟增强方法评价正常成人心肌灌注特点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5例正常志愿者进行MR首过灌注、延迟增强成像及cine-MR成像检查,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正常左室前、侧、后壁心肌和室间隔时间-信号... 目的:探讨利用MR心肌首过灌注及延迟增强方法评价正常成人心肌灌注特点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5例正常志愿者进行MR首过灌注、延迟增强成像及cine-MR成像检查,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正常左室前、侧、后壁心肌和室间隔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上升时间,曲线上升斜率,对比增强率及延迟信号强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常成人心肌MR灌注成像的特点对利用MR心肌灌注成像诊断心肌病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首过灌注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flashCT冠状动脉造影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陈海军 姜洪 +4 位作者 许超蕊 郑超 陈军 张竞睿 李延皎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3期64-64,共1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与其相应供血心肌节段有无灌注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41例临床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结果CTCA狭窄50%时,诊断心肌灌注异常的...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与其相应供血心肌节段有无灌注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41例临床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结果CTCA狭窄50%时,诊断心肌灌注异常的准确性为85%,特异度为87%,敏感度为78%,阴性预测值为91%,阳性预测值为71%;以MPI为标准。。结论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与相应供血心肌节段灌注异常密切相关,双源CT一站式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评估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逆重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金之湲 王雅晳 +5 位作者 段莎莎 施依璐 付文艳 张丹 陈启 张小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0-1084,共5页
慢性主动脉瓣狭窄及反流可导致左心室重构,这些变化在瓣膜置换术后是否可逆及可逆程度是影响外科手术时机和患者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影像技术是目前常用于评估心肌结构与功能的无创性方法,其中超声心动图及增强CT有助于人工瓣功能评估... 慢性主动脉瓣狭窄及反流可导致左心室重构,这些变化在瓣膜置换术后是否可逆及可逆程度是影响外科手术时机和患者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影像技术是目前常用于评估心肌结构与功能的无创性方法,其中超声心动图及增强CT有助于人工瓣功能评估和左心室形变监测,心脏磁共振及PET/CT有助于识别术后心纤维化的进展及消退,这些技术综合应用可早期诊断和无创检测术后左心室逆重构,从而改善临床结局。本文综述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对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逆重构评估及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多模态成像 逆重构 超声心动描记术 磁共振成像 心肌灌注显像 ct血管造影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