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Precise Gene Editing Technology
1
作者 ZHANG Yi-Meng YANG Xiao +1 位作者 WANG Jian LI Zhen-Hua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37-2647,共11页
The advent of gene editing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transformative breakthroughs in life science,making genome manipulation more accessible than ever before.While traditional CRISPR/Cas-based gene editing,which invo... The advent of gene editing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transformative breakthroughs in life science,making genome manipulation more accessible than ever before.While traditional CRISPR/Cas-based gene editing,which involves double-strand DNA breaks(DSBs),excels at gene disruption,it is less effective for accurate gene modification.The limitation arises because DSBs are primarily repaired via 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which tends to introduce indels at the break site.While homology directed repair(HDR)can achieve precise editing when a donor DNA template is provided,the reliance on DSBs often results in unintended genome damage.HDR is restricted to specific cell cycle phases,limiting its application.Currently,gene editing has evolved to unprecedented levels of precision without relying on DSB and HDR.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systems,such as base editing,prime editing,and CRISPR-associated transposases(CASTs),now allow for precise editing ranging from single nucleotides to large DNA fragments.Base editors(BEs)enable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one nucleotide to another,and prime editors(PEs)further expand gene editing capabilities by allowing for the insertion,deletion,or alteration of small DNA fragments.The CAST system,a recent innovation,allows for the precise insertion of large DNA fragments at specific genomic locations.In recent years,the optimization of these precise gene editing tools has led t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editing efficiency,specificity,and versatility,with advancements such as the creation of base editors for nucleotide transversions,enhanced prime editing systems for more efficient and precise modifications,and refined CAST systems for targeted large DNA insertions,expanding the range of applications for these tools.Concurrently,these advances are complemented b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in vivo delivery methods,which have paved the way for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precise gene editing tools.Effective delivery systems are critical for the success of gene therapies,and recent developments in both viral and non-viral vectors have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gene editing.For instance,adeno-associated viruses(AAVs)are widely used due to their high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and low immunogenicity,though challenges such as limited cargo capacity and potential for immune responses remain.Non-viral delivery systems,including lipid nanoparticles(LNPs),offer an alternative with lower immunogenicity and higher payload capacity,although their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can be lower.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these precise gene editing technologies is vast,particularly in treating genetic disorders.Preclinic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base editing in correcting genetic mutations responsible for diseases such as cardiomyopathy,liver disease,and hereditary hearing loss.These technologies promise to treat symptoms and potentially cure the underlying genetic causes of these conditions.Meanwhile,challenges remain,such as optimizing the safety and specificity of gene editing tools,improving delivery systems,and overcoming off-target effects,all of which are critical for their successful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settings.In summary,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precise gene editing technologies,combined with advancements in delivery systems,is driving the field toward new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that can potentially transform the treatment of genetic disorders by targeting their root cau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se gene editing crispr/cas system base editing prime editing gene thera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创制高维生素C番茄材料
2
作者 安煊森 王雁伟 +2 位作者 田文超 任亚娟 艾鹏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0-469,共10页
组成型光形态建成9信号复合体的5B亚基(subunit 5B of constitutively photomorphogenic 9 signalosome,CSN5B)是植物中L-半乳糖途径合成维生素C的抑制因子。为了获得高维生素C番茄突变体,本文构建双靶点载体pKSE402-SlCSN5B并对番茄育... 组成型光形态建成9信号复合体的5B亚基(subunit 5B of constitutively photomorphogenic 9 signalosome,CSN5B)是植物中L-半乳糖途径合成维生素C的抑制因子。为了获得高维生素C番茄突变体,本文构建双靶点载体pKSE402-SlCSN5B并对番茄育种亲本“1912”进行了遗传转化。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和DNA序列分析,17株转基因阳性植株中6株发生编辑,编辑效率为35.3%;其中csn5b-6和csn5b-8为纯合突变体,分别缺失了180 bp和3 bp。对这2种缺失纯合体T 1代中无外源T-DNA插入的株系分别进行生物学观测,在植株和果实的表型上无明显差异;在果实红熟期,对其进行生理指标测定,csn5b-6的T 1代株系在GMPase活力、维生素C和过氧化氢含量变化显著,分别比野生型提高43%、37.8%和降低25.9%,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明显差异;csn5b-8的T 1代株系与野生型一致。采用基因表达分析和蛋白质结构预测发现,csn5b-6-11中SlCSN5B基因表达量正常,但其编码的蛋白质由于较大的肽段丢失引起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其功能,这可能是引起维生素C含量提高的原因。以上结果表明,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SlCSN5B基因可以提高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后续培育优质番茄新品种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番茄 SlCSN5B 维生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系统在家畜生殖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解雅茹 金昊延 +2 位作者 孔辰 蔡蓓 张令锴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9-491,共13页
生殖细胞是生命体遗传物质传递的主要载体,在家畜育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们对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促进了精确育种技术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显著提升基因强化和疾病治疗成效,这一进展凸显了将该技术应用于家畜生殖细胞研究的重要性... 生殖细胞是生命体遗传物质传递的主要载体,在家畜育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们对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促进了精确育种技术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显著提升基因强化和疾病治疗成效,这一进展凸显了将该技术应用于家畜生殖细胞研究的重要性。与其他基因编辑技术相比,CRISPR/Cas9系统和CRISPR/Cas12系统的研究较为深入。CRISPR/Cas技术已在多项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被视为一种极有潜力的育种改良手段。本文主要针对两种CRISPR/Cas系统及CRISPR/Cas9系统在家畜生殖细胞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对家畜生殖细胞形成过程进行简要概括,阐述CRISPR/Cas9系统和CRISPR/Cas12系统的原理、构成和衍生技术,介绍CRISPR/Cas9系统在家畜生殖细胞中的应用,对基因编辑技术广泛应用于家畜生殖细胞进行展望,旨在为未来畜牧基因编辑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系统 crispr/cas12系统 家畜生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多重耐药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倩 唐梦君 +4 位作者 张小燕 陆俊贤 唐修君 杨星星 高玉时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51,共10页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影响动物养殖安全,同时对人类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产生重要威胁。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耐药细菌的传播,而新型抗菌药物研发日益困难,动物源细菌耐药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危机,一旦耐药菌从动物向人类扩散,将极大地...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影响动物养殖安全,同时对人类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产生重要威胁。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耐药细菌的传播,而新型抗菌药物研发日益困难,动物源细菌耐药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危机,一旦耐药菌从动物向人类扩散,将极大地威胁人类健康,亟须新的方法和策略应对细菌耐药。CRISPR-Cas(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是第三代“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该技术能够靶向剪切外源性核酸,保护微生物遗传物质遗传稳定性。与传统的多重耐药菌防治策略相比,CRISPR-Cas系统具备独特的DNA序列的靶向性和灵敏度,通过精准、简便和高效的基因编辑技术,与核酸扩增技术、比色技术等相结合,可以提高灵敏度和检测时效性等性能指标。本文介绍了CRISPR-Cas系统的由来、系统分类、基因编辑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之上,聚焦于该系统在多重耐药菌防治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在耐药致病菌消除、耐药基因消除以及致病菌诊断检测方面给出案例分析以及目前存在的挑战。总的来说,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序列特异性抗菌剂能够降低细菌多重耐药性,结合核酸扩增技术和实时监控设备提升检测的精准性和效率,为动物源细菌耐药防控和监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基因编辑 多重耐药菌 耐药基因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RNA的CRISPR/Cas系统及衍生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迅 周世杰 +1 位作者 刘捷 王宇祥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2-860,共19页
RNA编辑是表观遗传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CRISPR/Cas系统不仅可以靶向DNA,也可以靶向RNA,从而实现转录水平的基因精准编辑;同时,使用CRISPR/Cas系统进行RNA编辑也可以避免对基因组的破坏。目前,基于靶... RNA编辑是表观遗传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CRISPR/Cas系统不仅可以靶向DNA,也可以靶向RNA,从而实现转录水平的基因精准编辑;同时,使用CRISPR/Cas系统进行RNA编辑也可以避免对基因组的破坏。目前,基于靶向RNA的CRISPR系统已开发出多种衍生技术,如RNA敲低和编辑、核酸检测和成像、RNA示踪等。这些衍生技术的出现,为生物遗传机制解析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有利工具。本文归纳总结了靶向RNA的CRISPR/Cas系统的结构、功能、机制以及开发的衍生技术,以期丰富人们对CRISPR/Cas系统编辑RNA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crispr/cas系统 RNA 功能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类CRISPR/Cas系统及其在细菌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晓晗 李桂萍 +3 位作者 霍彩云 张启龙 孙英健 孙惠玲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8-1620,共13页
CRISPR/Cas系统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细菌中的适应性免疫系统,通过RNA介导的核酸内切酶靶向识别并切割特定的核酸片段,以抵御外来核酸入侵。根据效应蛋白复合物的组成不同,CRISPR/Cas系统可分为两大类:Ⅰ类CRISPR/Cas系统利用多个Ca... CRISPR/Cas系统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细菌中的适应性免疫系统,通过RNA介导的核酸内切酶靶向识别并切割特定的核酸片段,以抵御外来核酸入侵。根据效应蛋白复合物的组成不同,CRISPR/Cas系统可分为两大类:Ⅰ类CRISPR/Cas系统利用多个Cas蛋白组成的效应复合物与crRNA共同作用来发挥靶链切割功能,而Ⅱ类CRISPR/Cas系统则由单个多结构域蛋白组成效应子模块。其中,单一组分效应蛋白介导的Ⅱ类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相对简便,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细菌基因表达调控、遗传修饰、代谢途径优化以及病原微生物检测等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根据Cas效应蛋白核酸酶结构域的差异,Ⅱ类系统又可进一步分为Ⅱ型、V型和VI型三个亚型,不同亚型的系统在细菌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也存在差异。本文综述了Ⅱ类CRISPR-Cas系统的免疫学机制、分类与特点,及其在工业细菌中的应用现状与最新进展,旨在为未来细菌合成生物学研究中选择、优化和探索更多的CRISPR/Cas系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细菌 基因编辑 合成生物学 效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技术在链霉菌中的开发及应用
7
作者 岳明宇 邓联春 +1 位作者 林小栩 董廖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2-584,共13页
链霉菌因其多样化的抗生素生产能力而备受关注,但遗传操作的难度限制了其在工业应用中的潜力。近年来,CRISPR/Cas系统,特别是Class 2型系统,以其强大的基因编辑能力展示出广阔前景,已成为多种微生物基因组编辑的有力工具。本文综述了CRI... 链霉菌因其多样化的抗生素生产能力而备受关注,但遗传操作的难度限制了其在工业应用中的潜力。近年来,CRISPR/Cas系统,特别是Class 2型系统,以其强大的基因编辑能力展示出广阔前景,已成为多种微生物基因组编辑的有力工具。本文综述了CRISPR/Cas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在链霉菌中的开发与应用,涵盖遗传工具的构建与优化。同时,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CRISPR/Cas技术在多种链霉菌菌株中的应用,包括基因调控和基因组编辑对次级代谢物的影响。该综述不仅为链霉菌遗传操作工具的进一步开发及优化提供了参考,还为未来在非模式链霉菌菌株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crispr/cas 基因编辑 天然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 被引量:82
8
作者 方锐 畅飞 +2 位作者 孙照霖 李宁 孟庆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91-702,共12页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associated(Cas)9系统成功被改造为第三代人工核酸内切酶,与锌指核酸内切酶(zinc finger endonuclease,ZFN)和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associated(Cas)9系统成功被改造为第三代人工核酸内切酶,与锌指核酸内切酶(zinc finger endonuclease,ZFN)和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effector nuclease,TALEN)一样可用于各种复杂基因组的编辑.目前该技术成功应用于人类细胞、斑马鱼和小鼠以及细菌的基因组精确修饰,修饰类型包括基因定点InDel突变、基因定点敲入、两位点同时突变和小片段的缺失.由于其突变效率高、制作简单及成本低的特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基因组定点改造分子工具.本文从CRISPR/Cas的研究历史、分类、作用机理以及基因定点修饰应用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希望能够为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核酸内切酶 基因编辑 crispr 基因打靶 crispr c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水稻温敏核不育系 被引量:9
9
作者 吴明基 林艳 +4 位作者 刘华清 陈建民 付艳萍 杨绍华 王锋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11-1015,共5页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是两系法杂交稻选育的关键环节。温敏不育基因tms5在生产上应用最为广泛,通过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突变可育水稻品种的TMS5基因,可以快速选育水稻温敏型两系不育系。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水稻温敏核...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是两系法杂交稻选育的关键环节。温敏不育基因tms5在生产上应用最为广泛,通过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突变可育水稻品种的TMS5基因,可以快速选育水稻温敏型两系不育系。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构建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TMS502,转化优良中间材料GH89获得10株T0代转基因苗,有6株产生了插入或缺失突变,其中纯合突变株tms5-1和双等位突变株tms5-4在T0代就表现出温敏不育特征;T1代非转基因单株中共有4种纯合突变基因型,突变类型与T0代检测结果一致,并未产生新的突变;T2代tms5不育系材料的温敏不育起点温度约为24℃,符合水稻两系不育系选育要求。研究结果证明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水稻两系不育系的有效性,所创制的不育系可供进一步选育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两系不育系 基因 crispr/cas9 tms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在羊生产应用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东霞 王辉 +1 位作者 熊本海 唐湘方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0-700,共11页
基因编辑是一种能够进行基因组修饰的基因工程技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associated protein,CRISPR-Cas)作为... 基因编辑是一种能够进行基因组修饰的基因工程技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associated protein,CRISPR-Cas)作为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因具有高效性、精确性和灵活性而被广泛应用。CRISPR-Cas系统通过在特定基因组位点引入插入、缺失或单碱基替换等方式实现位点的特异性修饰,在畜牧生产的诸多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羊生产应用方面,通过建立改善生产经济性状和抗病性的绵山羊动物模型,可以对关键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从而加速性状的改良。本文主要综述了CRISPR-Cas系统的机制与功能及其在羊繁殖性状、肉用性状、产毛性状、泌乳性状和抗病性状生产应用与创建羊动物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基因编辑技术 绵羊 山羊 生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微生物基因编辑与调控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嵘明 谭慧萍 +3 位作者 王晴晴 张皓喃 孜力汗 梁丽亚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共14页
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编辑与调控技术为原核和真核微生物的遗传改造提供了高效且精确的工具,显著提升了工业底盘细胞的生产能力和多样性。在原核微生物中,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谷氨酸棒杆菌等工业重要菌株通过CRISPR-Cas系统实现了... 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编辑与调控技术为原核和真核微生物的遗传改造提供了高效且精确的工具,显著提升了工业底盘细胞的生产能力和多样性。在原核微生物中,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谷氨酸棒杆菌等工业重要菌株通过CRISPR-Cas系统实现了代谢网络的重构和多基因位点的精确编辑,显著优化了细胞工厂的生产性能。在真核微生物中,酿酒酵母、毕赤酵母、解脂耶氏酵母等模式生物也得益于CRISPR-Cas系统的发展,尤其是CRISPR-Cas9、CRISPR-Cas12a和碱基编辑工具等在基因组精确编辑和调控中的应用,实现了代谢途径的高效优化。高通量基因组编辑技术,如CHASE、CREATE、iCREATE等,结合了CRISPR-Cas系统的强大工具,能够同时对多个基因进行编辑和调控,加速了对复杂表型的优化和代谢网络的解析。本文总结了CRISPR-Cas系统在原核、真核微生物中的应用及其高通量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展望了这些技术在工业微生物细胞工厂构建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微生物 基因编辑 碱基编辑 代谢网络 高通量基因组编辑 细胞工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基因编辑及其新兴技术在丝状真菌研究中的系统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盈盈 刘扬 +2 位作者 史俊杰 马俊英 鞠建华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2-693,共22页
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细胞构造,与人类健康和工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对这类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度依赖高效的基因编辑平台。然而,由于丝状真菌复杂多样的遗传背景,使用传统的基因编辑技术较难实现大范围的基因编... 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细胞构造,与人类健康和工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对这类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度依赖高效的基因编辑平台。然而,由于丝状真菌复杂多样的遗传背景,使用传统的基因编辑技术较难实现大范围的基因编辑,极大地妨碍了丝状真菌的遗传学研究。CRISPR/Cas(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associated protein)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困境,促进了不同种属和不同来源的丝状真菌的基因编辑,为丝状真菌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本文简述了CRISPR/Cas系统的作用机理、分类及基于CRISPR的各种新型技术,归纳总结了丝状真菌中现有的CRISPR/Cas9系统功能组分、多种新兴CRISPR/Cas技术在丝状真菌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海洋真菌中的CRISPR/Cas技术的应用情况。最后,对CRISPR/Cas系统在丝状真菌中应用进展缓慢、编辑效率低和脱靶效应等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不同类型的丝状真菌基因编辑平台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海洋真菌 crispr/cas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伦理审查问题探讨 被引量:15
13
作者 周吉银 刘丹 +1 位作者 曾圣雅 周来新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8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临床研究中引发的伦理审查问题,为临床研究中涉及该技术的伦理审查注意事项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国内外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存在的伦理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新技术应用的建议。结果应... 目的探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临床研究中引发的伦理审查问题,为临床研究中涉及该技术的伦理审查注意事项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国内外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存在的伦理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新技术应用的建议。结果应该允许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体细胞基因治疗,禁止用于生殖系基因治疗和不考虑用来增强;鉴于CRISPR/Cas9缺乏明确的责任伦理主体,带来安全性、权利冲突和社会公平问题,需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文化沟通、尽快形成基因编辑技术伦理规范、在国家层面上设立独立的基因编辑技术项目伦理审查机构、健全法律规范、制定技术标准和伦理准则以及在国家层面应对基因编辑研究领域进行重点支持。结论鉴于CRISPR/Cas9技术潜在的临床应用,国家应逐步从禁止到限制性开展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伦理委员会要负起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和监管。伦理委员会委员和伦理工作人员应加强相关新知识的学习,从受理涉及CRISPR/Cas9技术的临床科研项目到伦理审查都严格对接政策法规,确保有效审查基因编辑技术项目的伦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临床研究 伦理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系统在疾病模型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沈阳坤 郑志泉 蔡少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86-794,共9页
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成功地改变了实验材料的基因序列,这为研究疾病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传统的基因编辑技术由于缺乏精确定位、随机性插入引起位置效应等原因而制约了其发展.随着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clustered re... 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成功地改变了实验材料的基因序列,这为研究疾病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传统的基因编辑技术由于缺乏精确定位、随机性插入引起位置效应等原因而制约了其发展.随着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clustered regulator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相关核酸酶Cas(CRISPR-associated nuclease)系统的出现,简便高效的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模型的构建,损伤基因的修复和功能性基因的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就CRISPR/Cas9系统的结构特点、作用机理以及近两年来在疾病模型构建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便读者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相关核酸酶系统 结构 疾病模型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12a系统及其在家禽病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舒瑜 张文钰 +3 位作者 付环茹 李家玉 黄瑜 万春和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1期86-91,共6页
病原微生物是影响家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阻碍了家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因而开发快速高效的病原检测方法对于家禽疫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RISPR-Cas12a是一门新兴的基因编辑工具,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操... 病原微生物是影响家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阻碍了家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因而开发快速高效的病原检测方法对于家禽疫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RISPR-Cas12a是一门新兴的基因编辑工具,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通过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温核酸扩增(LAM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AA)等方法相结合,可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及准确性,通过使用荧光信号、侧向层析试纸条等技术,还可使检测结果可视化,在病原检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综述了CRISPR-Cas12a系统作用机制及其结合多种核酸扩增技术在家禽病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家禽疫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为未来开发更有效的检测平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cas12a 病原检测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系统检测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冬媛 谢龙飞 +2 位作者 梁玮珩 李芙蓉 熊文广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212,共11页
环境和食品中的病原菌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早期准确并快速检测病原菌,对监测和治疗人类与动物疾病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病原菌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分离培养鉴定法、免疫诊断方法以及基于核酸的分子生... 环境和食品中的病原菌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早期准确并快速检测病原菌,对监测和治疗人类与动物疾病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病原菌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分离培养鉴定法、免疫诊断方法以及基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以上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高,但存在检测周期长、对检测人员和设备的要求高等问题,亟待开发更加快速稳定、价廉简便的高灵敏度与高特异性的新型快速检测技术。近年来,以成簇的有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系统(CRISPR-Cas)系统为代表的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速。CRISPR-Cas系统不仅能够作为基因编辑工具,也在不同生物学领域中广泛应用,其中基于CRISPR-Cas系统开发的病原菌检测平台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灵活性高、成本低廉、快速稳定等优势,在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本文旨在对近几年基于CRISPR-Cas系统开发的多种病原菌检测平台进行综述,包括CRISPR-Cas系统的基本作用原理及相关系统在各种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基因编辑 病原菌检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 9技术构建大肠杆菌aroA基因的敲除系统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余深翼 赵金荣 +3 位作者 郑玲红 朱二鹏 周五朵 吴宝成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2-770,共9页
旨在利用CRISPR/Cas 9新型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大肠杆菌aroA基因的敲除系统,并分析其对不同大肠杆菌aroA基因敲除、修复的差异。首先构建靶向aroA基因的CRISPR/Cas 9载体;随后人工设计同源修复供体基因序列,并亚克隆到CRISPR/Cas 9载体中,... 旨在利用CRISPR/Cas 9新型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大肠杆菌aroA基因的敲除系统,并分析其对不同大肠杆菌aroA基因敲除、修复的差异。首先构建靶向aroA基因的CRISPR/Cas 9载体;随后人工设计同源修复供体基因序列,并亚克隆到CRISPR/Cas 9载体中,构建成完整的CRISPR/Cas 9基因敲除体系;将该系统分别应用到大肠杆菌DH10B、DH5α和JM109细胞中,PCR鉴定筛选到的阳性菌株,并回收其扩增条带进行克隆、测序。CRISPR/Cas 9载体的酶切与测序结果均正确,表明载体构建成功;PCR鉴定结果显示,该系统对三种大肠杆菌均能进行aroA基因的有效敲除,敲除效率为46%~58%;测序结果进一步证实目的基因敲除成功。本试验成功构建大肠杆菌aroA基因CRISPR/Cas 9敲除系统,为进一步研究致病菌aroA基因功能及开发减毒大肠杆菌疫苗提供新型、有效的基因敲除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 9系统 大肠杆菌 aroA基因 敲除 同源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AFP1基因提高水稻耐逆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天顺 余东 +4 位作者 刘玲 欧阳宁 袁贵龙 段美娟 袁定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8,共8页
【目的】为鉴定水稻AFP1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创制非生物胁迫抗性的水稻新材料。【方法】以优异籼稻恢复系华占为转化受体,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afp1突变体,并对afp1突变体的耐逆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AFP1靶点1和靶点2的编... 【目的】为鉴定水稻AFP1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创制非生物胁迫抗性的水稻新材料。【方法】以优异籼稻恢复系华占为转化受体,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afp1突变体,并对afp1突变体的耐逆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AFP1靶点1和靶点2的编辑效率分别为66.67%和75.00%。所有突变株系中,突变类型仅有插入和缺失突变,90%突变株系的突变长度为小片段突变(<5 bp)。获得了6种无转基因成分的afp1纯合突变体。正常条件下,afp1突变体株高和结实率降低,有效分蘖增加,穗长显著升高,单株产量在-4.06%和11.75%之间变化。和野生型相比,afp1突变体的ABA敏感性和叶片水分散失率降低,耐干旱、热和渗透胁迫能力提高。【结论】编辑AFP1基因可提高水稻多种非生物胁迫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AFP1 耐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CRISPR/Cas9技术靶向编辑SSSⅡb基因改良稻米品质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梦颖 张平 +7 位作者 宋炜涵 余江峰 郝栖贤 王平 刘世家 王益华 江玲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6,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降低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改善稻米食味品质特性,以培育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的优质育种材料。[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下调水稻品种‘宁粳4号’淀粉合成基因(SSSⅡb)的表达,对转基因家系进行目标...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降低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改善稻米食味品质特性,以培育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的优质育种材料。[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下调水稻品种‘宁粳4号’淀粉合成基因(SSSⅡb)的表达,对转基因家系进行目标基因的分子鉴定和主要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选出目标育种材料。[结果]对淀粉合酶基因SSSⅡb进行多靶点编辑,得到3个目标基因敲除的转基因家系,分别为SSS2-Q、SSS2-Z和SSS2-H家系。与‘宁粳4号’相比,SSS2-Q家系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支链淀粉的中等链长减少,胶稠度、热浆黏度和冷浆黏度等指标均优于‘宁粳4号’,品质指标达到预期目标;但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降低,粒长增加。而在SSS2-Z与SSS2-H家系中,品质指标没有实现预期目标。RT-qPCR分析发现,SSS2-Q家系中SSSⅡb基因表达下调,其他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也发生变化。[结论]采用CRISPR/Cas9技术,靶向编辑‘宁粳4号’中SSSⅡb基因,降低SSS2-Q家系直链淀粉含量,品质指标得到改善,为优质食味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提供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淀粉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ta突变体的创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凡 王月 +3 位作者 陈闽 刘佳 杭悦宇 孙小芹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以粳稻品种‘日本晴’(Oryza sativa subsp.japonica‘Nipponbare’)为转基因受体,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抗稻瘟病基因Pita的第6至第25位碱基进行定点编辑,对突变体进行鉴定,筛选出不含T-DNA区的纯合突变体,并对该基因纯合突变体的稻瘟... 以粳稻品种‘日本晴’(Oryza sativa subsp.japonica‘Nipponbare’)为转基因受体,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抗稻瘟病基因Pita的第6至第25位碱基进行定点编辑,对突变体进行鉴定,筛选出不含T-DNA区的纯合突变体,并对该基因纯合突变体的稻瘟病抗性及6个稻瘟病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获得的8株T0代阳性转基因植株中,有7株为突变体植株,包括1株杂合体和6株纯合体,突变率和纯合突变率分别为87.5%和85.7%,突变类型包括碱基置换、碱基插入和碱基缺失。通过PCR检测获得42株T1代T-DNA阴性植株,全部为纯合突变体。纯合突变体的稻瘟病抗性分析结果表明:接种稻瘟病菌小种CH199(Magnaporthe oryzae strain CH199)后,Pita基因编辑材料V1-38-5的T2代植株叶片病斑面积明显大于野生型‘日本晴’,平均病级为4.1±0.2,极显著(P<0.01)高于野生型‘日本晴’(3.0±0.2)。此外,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V1-38-5的T2代植株PR2和PR1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接种稻瘟病菌小种CH19912 h时较低,其PR2、PR1b、PR3和E2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接种稻瘟病菌小种CH19924 h时也较低。研究结果显示: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水稻Pita基因进行定点编辑能够获得稳定遗传且更易感病的纯合突变体材料,这些材料可用于水稻抗性品种选育和品质改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水稻定向分子育种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稻瘟病基因Pita crispr/cas9技术 基因编辑 纯合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