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6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硝酸锰/活性炭-臭氧微纳米气泡催化氧化染料废水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魏婕 朱艳丽 +1 位作者 王淑晋 王若男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40,共9页
作为处理染料废水的新途径,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结合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解决了染料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难降解和色度难去除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以模拟阳离子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硝酸锰/活性炭(Mn/GAC)作为催化剂,使用臭氧催化氧化... 作为处理染料废水的新途径,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结合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解决了染料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难降解和色度难去除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以模拟阳离子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硝酸锰/活性炭(Mn/GAC)作为催化剂,使用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结合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处理阳离子染料废水。以色度去除率作为考察指标,在确定阳离子染料废水的初始浓度和臭氧浓度的基础上,对催化剂使用量、废水的初始pH值和废水的初始温度3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考查其对阳离子金黄X-GL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纳米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去除阳离子金黄X-GL染料废水色度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催化剂的投加量为3.5 g/L、初始pH值为9.4、初始温度为23.6℃的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色度去除率为95.6%,说明该工艺处理染料废水能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催化氧化 硝酸锰/活性催化 阳离子染料废水 正交实验 微纳米气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材料表面活性基团对苯甲醇氧化催化性能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志佳 王盛 +1 位作者 杨本群 杨慧敏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6,共6页
采用硝酸对生物质基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引入含氧基团(SOGs),研究了碳材料表面官能团对催化苯甲醇氧化反应性能的调控作用。通过SEM、XRD、XPS等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硝酸浓度对活性炭表面氧化基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用浓度为1... 采用硝酸对生物质基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引入含氧基团(SOGs),研究了碳材料表面官能团对催化苯甲醇氧化反应性能的调控作用。通过SEM、XRD、XPS等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硝酸浓度对活性炭表面氧化基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用浓度为1.5 mol/L的HNO_(3)处理活性炭时,煅烧后所得催化剂AC-1.5催化苯甲醇氧化反应的转化率为94%,选择性为99%,使用5次后仍保持活性,这主要与AC-1.5中羰基含量高有直接关系。该研究结果为开发高效、低成本的生物质基催化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 含氧基团 羰基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下载铁颗粒活性炭强化厌氧氨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管雨璐 许美兰 +2 位作者 李睿 徐苏 王明辉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8,55,共8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载铁颗粒活性炭复合材料(Fe-GAC),研究了常温无NO_(2)^(-)环境下其对厌氧氨氧化体系中氮素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材料反应前后变化及厌氧氨氧化体系中的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Fe-GAC的投加促进了NH_(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载铁颗粒活性炭复合材料(Fe-GAC),研究了常温无NO_(2)^(-)环境下其对厌氧氨氧化体系中氮素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材料反应前后变化及厌氧氨氧化体系中的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Fe-GAC的投加促进了NH_(4)^(+)-N的去除,且以Fe(Ⅲ)与Fe(Ⅱ)物质的量比为1∶2制备的Fe-GAC(1∶2)投加体系对NH_(4)^(+)-N的去除效果最显著,NH_(4)^(+)-N去除率达(56.5±12.3)%,平均去除率较空白体系提升了24.3%;结合材料表征、NH_(4)^(+)-N去除率及NO_(2)^(-)、NO_(3)^(-)产物生成结果,推测Fe-GAC中的铁作为电子受体参与了厌氧氨氧化过程;此外,相较于其他体系,Fe-GAC(1∶2)投加体系中厌氧氨氧化菌属unclassified_Candidatus_Brocadiaceae的相对丰度提升最显著,由原始污泥的45.6%升至57.2%,且独有OTU数目最多,微生物群落最丰富,有利于体系的厌氧氨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4)^(+)-N 载铁颗粒活性炭(Fe-GAC) 常温 厌氧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负载无卤素铜催化剂催化液相甲醇一步氧化合成甲缩醛性能
4
作者 李心灵 林慧博 +4 位作者 卢洁 肖婉婧 李文杰 何梓瑞 邓志勇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119,共10页
为解决卤素铜催化剂在液相甲醇一步氧化合成甲缩醛反应中腐蚀不锈钢设备的问题,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无卤素铜负载的活性炭(Cu/AC)催化剂,考察了Cu/AC催化剂液相甲醇一步氧化合成甲缩醛的催化性能。通过N_(2)吸/脱附、XRD、XPS、TEM和... 为解决卤素铜催化剂在液相甲醇一步氧化合成甲缩醛反应中腐蚀不锈钢设备的问题,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无卤素铜负载的活性炭(Cu/AC)催化剂,考察了Cu/AC催化剂液相甲醇一步氧化合成甲缩醛的催化性能。通过N_(2)吸/脱附、XRD、XPS、TEM和H_(2)-TPR等对Cu/AC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u负载量、焙烧温度对Cu/AC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负载量(质量分数)为5.0%、焙烧温度为200℃时,Cu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活性炭表面,且此时Cu颗粒粒径最小(12.0 nm)、Cu^(0)和Cu^(+)含量最高,催化剂催化性能最好。在反应温度为130℃、O_(2)压力为3.0 MPa条件下,甲醇转化率和甲缩醛选择性分别为8.1%和92.7%。其中,5Cu/AC-200催化剂循环5次后甲缩醛选择性从首次的92.7%增大至循环后的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卤素铜催化 活性 甲缩醛 一步氧化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催化原理与酶活性调节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旭 张蕾 +3 位作者 许鹏琳 李天然 晁瑞青 韩正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共13页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催化两分子超氧自由基歧化为分子氧和过氧化氢。超氧自由基被Mn~(3+)SOD氧化成分子氧的反应以扩散的方式进行。超氧自由基被Mn~(2+)SOD还原为过氧化氢的反应以快循环和慢循环两条途径平行进行。在慢循环途径中,M...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催化两分子超氧自由基歧化为分子氧和过氧化氢。超氧自由基被Mn~(3+)SOD氧化成分子氧的反应以扩散的方式进行。超氧自由基被Mn~(2+)SOD还原为过氧化氢的反应以快循环和慢循环两条途径平行进行。在慢循环途径中,Mn~(2+)SOD与超氧自由基形成产物抑制复合物,然后该复合物被质子化而缓慢释放出过氧化氢。在快循环途径中,超氧自由基直接被Mn~(2+)SOD转化为产物过氧化氢,快速循环有利于酶的复活与周转。本文提出温度是调节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进入慢速或者快速循环催化途径的关键因素。随着在生理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升高,慢速循环成为整个催化反应的主流,因而生理范围内的温度升高反而抑制该酶的活性。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双相酶促动力学特性可以用该酶保守活性中心的温度依赖性配位模型进行合理化解释。当温度降低时,1个水分子(或者OH~-)接近Mn、甚至与Mn形成配位键,从而干扰超氧自由基与Mn形成配位键而避免形成产物抑制。因此在低温下该酶促反应主要在快循环通路中进行。最后阐述了几种化学修饰模式对该酶的调节,说明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受到多种形式的快速调节(变构调节与化学修饰)。这些快速调节直接改变酶的活化状态,进而调节细胞中超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平衡与流量,为揭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超氧自由基的生理作用提供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变构调节 共价修饰 活性 生物氧化 温度 催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铝碱性废液资源化利用制备活性氧化铝载体
6
作者 李骞 韩雨琪 +3 位作者 张雁 杨永斌 董海刚 杜安睿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3-572,共10页
从废铝基催化剂中回收贵金属时,会产生大量的高铝碱性废液,废液的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铝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可能因其强碱性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目前,关于高铝碱性废液的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较少,本文对某废铝基催化剂回收过程中产生的高铝... 从废铝基催化剂中回收贵金属时,会产生大量的高铝碱性废液,废液的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铝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可能因其强碱性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目前,关于高铝碱性废液的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较少,本文对某废铝基催化剂回收过程中产生的高铝碱性废液(Al质量浓度6.594 g/L)进行资源化利用研究。首先,采用碳化法将废液中Al元素转化为拟薄水铝石;然后,将拟薄水铝石样品焙烧制成氧化铝载体。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废液中磷的质量分数为2%~3%、溶液苛性比(氧化钠与氧化铝摩尔比)为1.5后,拟薄水铝石的比表面积和胶溶指数显著提高。此外,预成型的拟薄水铝石在温度为450℃、恒温3.5 h、升温速率为100℃/h条件下焙烧,可获得符合指标的活性氧化铝载体。该工艺可实现高铝碱浸液的资源化利用,且环境友好、无三废产生,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铝基催化 高铝碱性废液 拟薄水铝石 活性氧化铝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碳负载纳米金属氧化物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
7
作者 石小兵 谢五喜 +5 位作者 李洋 黄海涛 胥会祥 李勇宏 曾丽媛 庞维强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484,I0006,共11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两种纳米金属氧化物(纳米CuO和纳米Fe_(2)O_(3)颗粒),将纳米CuO和纳米Fe_(2)O_(3)负载在活性碳上,制备成CuO@C、Fe_(2)O_(3)@C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催化剂与高氯酸铵(AP)混合制备成混合物样品AP/CuO、AP/CuO@C、AP/Fe_(2...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两种纳米金属氧化物(纳米CuO和纳米Fe_(2)O_(3)颗粒),将纳米CuO和纳米Fe_(2)O_(3)负载在活性碳上,制备成CuO@C、Fe_(2)O_(3)@C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催化剂与高氯酸铵(AP)混合制备成混合物样品AP/CuO、AP/CuO@C、AP/Fe_(2)O_(3)、AP/Fe_(2)O_(3)@C;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微分热重分析(TG-DTG)和热重-红外光谱(TG-FTIR)联用等技术研究了4种催化剂对AP热分解的催化机理及分解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4种催化剂均将AP的两步分解反应催化为单放热峰,在5 K/min升温速率下,AP的分解峰温较纯AP分别提前90.1、73.4、65.4和69℃;AP/CuO@C分解主要气相产物有HCl、CO_(2)、N_(2)O、HNO_(3)和NO_(2),其中NO_(2)含量最高;AP/Fe_(2)O_(3)@C分解主要气相产物中CO_(2)含量显著提升,NO_(2)含量稍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水热法 催化性能 AP 分解动力学 气相产物 金属氧化 活性 燃烧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原生活性位点的水−气掩蔽效应及脱附后煤体的常温氧化 被引量:6
8
作者 李金虎 徐天硕 +4 位作者 陆伟 赵兴国 何启林 李金亮 卓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98-2314,共17页
煤的常温氧化为煤炭自燃提供初始热量来源,探究煤中可与氧气常温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的原生活性物质是煤自燃理论研究的难题。此前进行的受热分解实验发现,热解煤中含有能在惰性气体中稳定存在并与氧气发生常温氧化的活性位点,因此推测... 煤的常温氧化为煤炭自燃提供初始热量来源,探究煤中可与氧气常温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的原生活性物质是煤自燃理论研究的难题。此前进行的受热分解实验发现,热解煤中含有能在惰性气体中稳定存在并与氧气发生常温氧化的活性位点,因此推测煤中同样可能存在惰性介质下被迫封存的原生活性位点。为进行煤中原生活性位点的探寻,运用真空干燥技术,使原煤中能够在高负压的低温环境下完成水分的蒸发和气体的脱除。同时借助循环氧化在线监测技术,设计实施不同因素(煤种、脱附温度、氧化温度、粒径)条件下脱附后煤样的常温氧化实验,并结合相应的低温氮吸附、XPS、ESR实验分析反应机理。循环条件下的常温氧化实验表明,真空脱附后的煤体在常温氧化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CO和CO_(2)等气体氧化产物,且气体在通入氧气后很快出现并不断积累,证明煤在常温下即可发生氧化反应。原生煤体脱附后的常温氧化实验说明原始煤体中存在大量受水−气掩蔽影响的活性位点,而负压脱附水分和气体后会导致活性位点的大量暴露并形成有利于氧气输运和反应的通道,从而迅速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实验找到了导致原生煤体自发氧化的活性结构,实验将活性位点的常温氧化观点从受热分解的特殊状态扩展到一般状态。由气体产物生成规律对比可知,不易被孔隙吸附的CO会在原生活性位点与氧气接触瞬间迅速产生,据此得到CO相较于CO_(2)而言更适合作为活性位点浓度的直观气体评价指标。煤体原生活性位点的常温氧化有助于煤炭自燃机理的揭示,为高瓦斯矿井瓦斯抽采自燃及低阶煤井下CO超限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自燃 常温氧化 水−气掩蔽 负压脱附 原生活性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下沥青基活性炭纤维对NO的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鹤年 黄正宏 +1 位作者 王明玺 康飞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9-373,共5页
以4种比表面积不同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为材料,研究了常温下对模拟空气气氛中体积分数为50×10-6的NO的催化氧化性能,并采用氮吸附法、Raman光谱和红外光谱对活性炭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可将NO部分催化转化为NO2,较... 以4种比表面积不同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为材料,研究了常温下对模拟空气气氛中体积分数为50×10-6的NO的催化氧化性能,并采用氮吸附法、Raman光谱和红外光谱对活性炭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可将NO部分催化转化为NO2,较低比表面积的活性炭纤维因为其较窄的孔径分布和较大的类石墨微晶而有利于对NO的催化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催化氧化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表面羟基的活性炭制备及其在电催化氧化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尚伟 高俊斌 +4 位作者 慕朝 沈佩茹 靳广洲 刘雨文 刘静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8-1132,共5页
为探究表面羟基对铁碳三维粒子电极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采用5 g活性炭中KMnO_(4)用量15 g、用20 mL质量分数10%的H_(2) SO_(4)酸化、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1 h的方法对市售活性炭进行氧化改性,并进行结构表征,发现改性活性炭相较于... 为探究表面羟基对铁碳三维粒子电极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采用5 g活性炭中KMnO_(4)用量15 g、用20 mL质量分数10%的H_(2) SO_(4)酸化、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1 h的方法对市售活性炭进行氧化改性,并进行结构表征,发现改性活性炭相较于原始活性炭表面羟基量大大增加。然后将改性前后的活性炭制备成铁碳三维粒子电极,用于电催化氧化垃圾渗滤液。结果表明,在100 mL垃圾渗滤液中加入3 g电极、电催化氧化的反应温度50℃、电解电压8 V、O_(3)流量0.2 L/min、电磁搅拌转速600 r/min的条件下,反应30 min,改性活性炭制备的铁碳三维粒子电极比未改性活性炭制备的电极对垃圾渗滤液的总有机碳、氨氮降解率分别提升了26、20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 表面羟基 铁碳三维粒子电极 垃圾渗滤液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甲基联苯胺催化荧光法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活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娜 戴兴德 +1 位作者 张爱菊 张小林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2-446,共5页
基于四甲基联苯胺(TMB)催化荧光法测定葡萄糖氧化酶(GOD)活性。在pH 4.5的乙酸盐缓冲液及37℃水浴条件下,GOD作用下的葡萄糖定量生成H_(2)O_(2),当有Fe^(2+)存在时,H_(2)O_(2)氧化TMB生成具有较强荧光信号的TMB氧化产物(TMBox),TMBox荧... 基于四甲基联苯胺(TMB)催化荧光法测定葡萄糖氧化酶(GOD)活性。在pH 4.5的乙酸盐缓冲液及37℃水浴条件下,GOD作用下的葡萄糖定量生成H_(2)O_(2),当有Fe^(2+)存在时,H_(2)O_(2)氧化TMB生成具有较强荧光信号的TMB氧化产物(TMBox),TMBox荧光强度与GOD活性有关联。分析过程分3个阶段:创建H_(2)O_(2)标准曲线方程;完成酶催化反应和TMB荧光反应;测定TMBox荧光强度。结果表明,GOD活性检测范围为3.33×10^(-5)~3.33×10(-3)U/mL,检测限(3σ/k)为1.11×10^(-6)U/mL。所建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法灵敏度高和成本低的优点。利用TMB催化荧光法测定了食品添加剂中GOD的活性,加标回收率在94.60%~102.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甲基联苯胺 葡萄糖氧化 活性 催化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催化剂应用进展
12
作者 高宇 李正甲 +1 位作者 岑洁 姚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9,共8页
二氧化碳氧化乙烷脱氢(CO_(2)-ODH)制乙烯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文中阐述了CO_(2)-ODH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关键科学问题(C-C/C-H键选择性断裂),分析了催化剂活性中心的电子性质和几何性质、界面位点效应、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二氧化碳氧化乙烷脱氢(CO_(2)-ODH)制乙烯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文中阐述了CO_(2)-ODH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关键科学问题(C-C/C-H键选择性断裂),分析了催化剂活性中心的电子性质和几何性质、界面位点效应、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质、杂原子掺杂作用以及催化剂的失活和再生问题对CO_(2)-ODH反应性能和催化剂构效关系的影响,介绍了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在CO_(2)-ODH反应中的应用,结合反应机理和关键问题提出了构筑高效乙烷氧化脱氢催化剂可能的方法,最后对适用于CO_(2)-ODH反应的催化剂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研究结论为研发得到具有较好活性、产物选择性和稳定性的CO_(2)-ODH催化剂提供了借鉴和理论指导,为其进一步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氧化乙烷脱氢 催化 反应机理 反应活性中心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光催化降解活性红195染料的矿化及机理
13
作者 周凡 马紫璇 +1 位作者 高佳佳 麻祎蒙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25,共5页
以二氧化钛(TiO_(2))为光催化剂,在中性条件下对低质量浓度(5 mg/L)偶氮类染料活性红195进行光催化降解。采用三电极体系,在1.31 V工作电压下,光催化体系表现出优异的降解性能,反应1 h内实现染液完全褪色,12 h后总有机碳(TOC)去除率达到... 以二氧化钛(TiO_(2))为光催化剂,在中性条件下对低质量浓度(5 mg/L)偶氮类染料活性红195进行光催化降解。采用三电极体系,在1.31 V工作电压下,光催化体系表现出优异的降解性能,反应1 h内实现染液完全褪色,12 h后总有机碳(TOC)去除率达到91.4%,实现污染物的近乎完全矿化。通过光诱导吸收光谱试验发现,光生空穴(h^(+))氧化水分子和染料分子均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特征,但二者的反应速率常数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水分子与染料分子在TiO_(2)表面活性位点上的竞争吸附行为存在着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催化降解 活性红195 总有机碳 光诱导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催化剂Au/ZnAl-LDHs的制备及在CO常温氧化反应中的活性及稳定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杨子 祝琳华 +1 位作者 何艳萍 杨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4,共5页
以人工合成的双羟基金属氢氧化物ZnAl-LDHs为载体,将预先制备的金溶胶通过静电吸附的方式负载到载体上,获得了纳米金催化剂Au/ZnAl-LDHs,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相,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纳米金颗粒的粒径分布,以CO... 以人工合成的双羟基金属氢氧化物ZnAl-LDHs为载体,将预先制备的金溶胶通过静电吸附的方式负载到载体上,获得了纳米金催化剂Au/ZnAl-LDHs,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相,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纳米金颗粒的粒径分布,以CO的常温催化氧化为模型反应,分别考察了金溶胶制备过程中金前体HAuCl4·6H2O的浓度和还原剂THPC的用量、负载过程的pH值以及金的负载量等因素对金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制备金溶胶的过程中,降低HAuCl4·6H2O的浓度并提高还原剂THPC的用量,可以制备出粒径分布处于1-7nm之间、平均粒径仅3.87nm的负载型纳米金颗粒,其对CO的常温转化率为100%,且其催化活性的稳定性明显提高;而在金溶胶的吸附负载过程中,使体系的pH值处于6-7的范围,有利于金溶胶在ZnAl-LDHs载体上的吸附负载,从而得到实际负载量更接近理论负载量的金催化剂样品,当金的实际负载量接近1%(质量分数)时,能够确保对CO的常温氧化转化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羟基金属氢氧化物(LDHs) 纳米金催化 co常温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活性可视化的葡萄糖氧化酶纳米胶囊的制备与研究
15
作者 贾正勋 沈畯 +3 位作者 董学林 陈栋 吴晶 周彧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6-687,共12页
葡萄糖氧化酶(GOx)是一种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催化酶,能够将葡萄糖高效且特异性地催化氧化为葡萄糖酸.但GOx的环境稳定性差易于失活,并且其催化活性的检测步骤繁琐,这些缺陷都限制了GOx的实际应用.该文工作首先合成了一种与GOx辅酶FA... 葡萄糖氧化酶(GOx)是一种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催化酶,能够将葡萄糖高效且特异性地催化氧化为葡萄糖酸.但GOx的环境稳定性差易于失活,并且其催化活性的检测步骤繁琐,这些缺陷都限制了GOx的实际应用.该文工作首先合成了一种与GOx辅酶FAD结构类似的可交联化合物DAA-Flavin,之后将其与主要单体丙烯酰胺(AAm)在GOx表面共聚合而形成交联聚合物外壳,制备得到了具有均匀尺寸分布的酶纳米胶囊GOx@Fla-c-PAAm.其中,交联聚合物外壳限制了内部GOx的取向,使酶的环境稳定性得到了提升.同时,分布在聚合物外壳中的类辅酶荧光化合物DAA-Flavin可作为GOx的电子传递媒介,赋予体系氧化还原荧光特性.在有底物葡萄糖存在条件下,DAA-Flavin能够持续接受由GOx活性中心给出的电子而被还原,纳米胶囊的荧光强度也随之逐渐降低,且荧光衰减速率(反映为荧光强度-时间曲线的斜率)与酶的催化活性之间呈现高度的线性相关(R^(2)>0.990),具有催化活性可视化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 原位自由基聚合 纳米胶囊 催化氧化 电子传递 活性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下碳基活性材料催化氧化NO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易 邓文义 苏亚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59-869,共11页
针对常温、含高浓度O2的NO污染气体排放控制,典型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已不再适用。以碳基活性材料为催化剂的NO常温催化氧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技术在常温和高浓度O2条件下将NO氧化为NO2,并以硝酸或硝酸盐形式加以回收利用,因... 针对常温、含高浓度O2的NO污染气体排放控制,典型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已不再适用。以碳基活性材料为催化剂的NO常温催化氧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技术在常温和高浓度O2条件下将NO氧化为NO2,并以硝酸或硝酸盐形式加以回收利用,因此具有环保和经济双重效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简要综述了碳基活性材料常温催化氧化NO的研究进展,阐述了NO催化氧化机理,介绍了碳基活性材料的表面物化特性和反应条件(O2浓度、NO浓度、GHSV、反应温度、水蒸气和催化剂粒径等)对催化氧化NO的影响,以及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碳纳米纤维、炭干凝胶、金属负载碳基活性材料、炭化污泥等不同碳基活性材料的催化特性,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碳基活性材料低温催化氧化NO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氧化 碳基活性材料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氮石油焦基活性炭常温催化氧化硫化氢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皓鸣 朱文富 +6 位作者 罗颖鸿 王子琨 刘美茵 黄皓旻 叶代启 李洪祥 吴军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550-4560,共11页
以石油焦为碳源,以三聚氰胺生产中的固体废弃物为氮源,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氮掺杂多孔碳,并在室温下表现出优异的H2S催化氧化能力,穿透硫容可达398.4mg/g.制备过程中活化剂用量、氮掺杂温度、氮源用量三个工艺参数分别改变了催化剂的比... 以石油焦为碳源,以三聚氰胺生产中的固体废弃物为氮源,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氮掺杂多孔碳,并在室温下表现出优异的H2S催化氧化能力,穿透硫容可达398.4mg/g.制备过程中活化剂用量、氮掺杂温度、氮源用量三个工艺参数分别改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N构型、N含量.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可使最高的反应活性中心——吡啶N的含量达2.88at.%.与传统材料制备的催化剂相比,实现了废物利用和绿色制备.本文结果可为制备低成本、高突破硫容量的多孔碳材料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氮掺杂 活性 催化氧化 石油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的纳米Au/NiO上CO常温常湿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文祥 陶玉国 +2 位作者 贾明君 吴通好 李雪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317-1319,共3页
CO的常温催化氧化过程在消除环境污染、空气净化、CO传感器、封闭式CO2激光器、防毒面具以及密闭系统内CO的消除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1,2].目前已报道的CO催化氧化催化剂有Hopcalite[3](二氧化锰... CO的常温催化氧化过程在消除环境污染、空气净化、CO传感器、封闭式CO2激光器、防毒面具以及密闭系统内CO的消除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1,2].目前已报道的CO催化氧化催化剂有Hopcalite[3](二氧化锰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复合氧化物、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常温 常湿 催化 氧化 纳米金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ZnO催化剂的制备及常温常湿条件下CO氧化催化性能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桂英 李雪梅 +3 位作者 白妮 张文祥 蒋大振 吴通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32-434,共3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 n( Au) / n( Zn O) =1 .3 / 1 0 0的催化剂 .考察了焙烧温度对 Au/ Zn O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及 CO氧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化学组成、活性和稳定性均有较大影响 ,其中2 4 0℃焙烧制得的 Au/ Zn O催...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 n( Au) / n( Zn O) =1 .3 / 1 0 0的催化剂 .考察了焙烧温度对 Au/ Zn O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及 CO氧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化学组成、活性和稳定性均有较大影响 ,其中2 4 0℃焙烧制得的 Au/ Zn O催化剂稳定性最好 ,在 2 5℃和进料中含有水分的条件下 ,可连续反应 60 0 h使CO完全转化 .XRD,FTIR,TG-DTA,TEM及 UV-Vis结果表明 ,金粒子高度分散在氧化锌或碳酸锌上 ,平均直径 2~ 5nm.催化剂的稳定性同锌物种有关 ,氧化锌较碳酸锌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且氧化锌粒子越小 ,比表面积越大 ,催化剂的稳定性越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 常湿 稳定性 氧化锌负载金基催化 制备 氧化 催化氧化 共沉淀法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Fe_2O_3催化剂在CO低温氧化中的催化活性 被引量:13
20
作者 索掌怀 安立敦 +2 位作者 贺红军 尚坚 金明善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51-454,共4页
制备了过渡金属氧化物分散的金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在CO低温氧化中的催化活性及其制备条件,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选择、沉淀剂、催化剂的预处理温度及处理时间、金含量、Cl- 、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催化剂前体等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 制备了过渡金属氧化物分散的金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在CO低温氧化中的催化活性及其制备条件,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选择、沉淀剂、催化剂的预处理温度及处理时间、金含量、Cl- 、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催化剂前体等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最佳结果显示: 以K2CO3 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1 % Au/Fe2O3 催化剂,可使空气中含1% 的CO在257K的低温下完全转化成CO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氧化 氧化 催化活性 金属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