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Reconstruction of Surface Wind Speed in China Due to Various Climate Variabilities
1
作者 Li Yancong Li Xichen +1 位作者 Sun Yankun Xu Jinhu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4年第2期53-65,共13页
Using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V5(ERA5)reanalysis data,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construction effects of various climate variabilities on surface wind speed in China from 1979 ... Using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V5(ERA5)reanalysis data,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construction effects of various climate variabilities on surface wind speed in China from 1979 to 2022.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constructed annual mean wind speed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nnual mean wind speed,utilizing various climate variability indices,exhibited similar spatial modes to the reanalysis data,with spa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0.99 and 0.94,respectively.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six major wind power installed capacity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the effects were notably good for Hebei and Shanxi provinces,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or the interannual regional average wind speed time series being 0.65 and 0.64,respectively.The reconstruction effects of surface wind speed differed across seasons,with spring and summer reconstructions showing the highest correlation with reanalysis data.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or all seasons across most regions in China ranged between 0.4 and 0.8.Among the reconstructed seasonal wind speeds for the six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Shanxi Province in spring exhibited the highest correlation with the reanalysis,with a coefficient of 0.61.The large-scale climate variability indices showed good reconstruction effects on the annual mean wind speed in China,and could explai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trends of surface wind speed in most regions of China,particularly in the main wind energy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speed wind energy correlation method climate variability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V5(ERA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EP/CFS模式对东亚夏季延伸预报的检验评估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官军 魏凤英 巩远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9-670,共12页
利用NCEP的气候预报系统(Climate Forecast System,CFS)所提供的1981 2004年历史回报试验结果,检验和评估了该系统对夏季东亚地区大气环流的预报技巧和系统误差;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取模式预报和观测的10~20 d及30~60 d低频振荡分量,重... 利用NCEP的气候预报系统(Climate Forecast System,CFS)所提供的1981 2004年历史回报试验结果,检验和评估了该系统对夏季东亚地区大气环流的预报技巧和系统误差;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取模式预报和观测的10~20 d及30~60 d低频振荡分量,重点对我国南方3次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预报技巧进行检验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CFS系统对东亚整体大气环流逐日预报的可靠时效为5 d左右,60°N以北的对流层中高层高度场预报系统性偏低,而在40°~60°N则为系统性偏高。系统性误差随预报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10 d以上预报的系统性误差大小和空间分布逐渐趋于稳定;CFS系统对低频分量的延伸期顶报技巧好于对其整体大气环流的预报技巧,并且在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中,CFS系统对影响强降水过程的主要环流系统低频振荡特征有一定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预报系统 历史回报 稳定误差 诊断 低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FSR资料分析近30年全球云量分布及变化 被引量:17
3
作者 向华 张峰 +3 位作者 江静 彭杰 张喜亮 张春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5-561,共7页
在利用MODIS卫星的云产品资料对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云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评估的基础上,采用CFSR资料对1979—2009年全球总云量及低、中、高云量的平均分布及其随纬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用经验模态分解(EMD... 在利用MODIS卫星的云产品资料对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云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评估的基础上,采用CFSR资料对1979—2009年全球总云量及低、中、高云量的平均分布及其随纬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分析了近30年全球云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全球近30年平均总云量约为59%,全球总云量及低云量、中云量都有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全球总云量有3个峰值带和3个低值带。(2)低云量的海陆分布差异较明显,陆地上的低云量明显低于海洋上的,除了两个极圈附近,南半球各纬度的低云量都比北半球相应纬度上的都要多;高云量的高值、低值中心均集中在赤道附近到南、北半球30°之间的中低纬度,并且低值中心主要分布在大洋的东部。(3)总云量的总变化趋势为增长,具体表现为随时间呈现先略减少后大幅增加趋势,其突变点大致在1993年,在1993年之后,总云量显著增多。低云量和高云量均呈现增长趋势,中云量则相反,呈减少趋势。低云量增幅最明显,接近2%,中、高云量则增减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R 云量 全球 经验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S的汉江上游梯级水库系统月入库径流预测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甜 梁忠民 +3 位作者 邱辉 金路熠 王军 黄一昕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17,10,共5页
将天气预报产品引入水文模型是提高长期径流预测精度的有效途径,但引入方法仍存在难度。为此,以汉江上游梯级水库系统为例,引入智能算法及相似典型放缩,构建基于分预见期校正的CFS与SWAT耦合径流预测模型,首先甄选智能算法校正CFS降雨,... 将天气预报产品引入水文模型是提高长期径流预测精度的有效途径,但引入方法仍存在难度。为此,以汉江上游梯级水库系统为例,引入智能算法及相似典型放缩,构建基于分预见期校正的CFS与SWAT耦合径流预测模型,首先甄选智能算法校正CFS降雨,然后基于相似典型放缩对其进行时空展布,最终将其输入分区率定的梯级水库SWAT模型,从而实现月径流预测。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更适合于CFS预测校正且不受预见期影响,基于相似典型时空分布的耦合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能为梯级水库系统提供更为可靠的径流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 梯级水库 月入库径流 预测 汉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S预报产品的水电站水库预泄决策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曹璐 武新宇 +3 位作者 过团挺 程春田 史艳铃 贾思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6,共4页
针对降雨预报不确定性带来的汛期预泄风险问题,提出基于CFS预报产品的水电站水库预泄决策方法。利用CFS历史预报数据,建立不同预见期特定预报降雨条件下的实际降雨和入库流量的概率分布,计算不同库水位和发电决策组合下的弃水风险率。... 针对降雨预报不确定性带来的汛期预泄风险问题,提出基于CFS预报产品的水电站水库预泄决策方法。利用CFS历史预报数据,建立不同预见期特定预报降雨条件下的实际降雨和入库流量的概率分布,计算不同库水位和发电决策组合下的弃水风险率。在常规调度的基础上,根据CFS降雨预报信息,以弃水风险率为决策依据,以优化的弃水风险率阈值为预泄幅度的定量指标进行调度。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充分利用了降雨预报信息,在汛期可提供定量化预泄决策,兼顾了效益与风险,达到了减小弃水的同时增大发电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预报 预泄决策 水库中期调度 预报降雨条件概率 弃水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SR资料的青藏高原低涡客观识别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博 李国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1,118,共7页
根据人工识别青藏高原低涡的基本标准,结合高原气象学和几何学相关知识,确定了高原低涡客观识别的标准,利用气候预报系统再分析资料构建了2001-2010年高原低涡活动客观识别数据集.对识别出的低涡与低涡年鉴及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的人工... 根据人工识别青藏高原低涡的基本标准,结合高原气象学和几何学相关知识,确定了高原低涡客观识别的标准,利用气候预报系统再分析资料构建了2001-2010年高原低涡活动客观识别数据集.对识别出的低涡与低涡年鉴及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的人工识别数据集进行对比,分析夏季低涡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低涡客观识别方法在夏季生成频数、月分布等方面与主观识别的统计结果相近;客观识别与基于NCEP资料人工识别数据集的吻合率约为60%,与低涡年鉴的吻合率约为50%.客观识别出的高原低涡在6月出现最多.涡源主要分布于西藏那曲、改则、双湖和申扎一带,其中生成于高原西部、中部和东部的低涡分别占33%、39%和28%.低涡在高原停留12 h的占60%,停留24h的不足10%;低涡的移动方向主要有东北、东、东南,其中向东北移动的低涡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涡 客观识别 气候预报系统再分析资料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世界大豆单产潜力的影响
7
作者 蔡承智 谢慧萍 钱昭英 《农业展望》 2025年第1期65-75,共11页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油作物,其单产水平直接影响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实现全球粮食安全保障和碳排放峰值目标的双重约束下,2030年成为关键转折点。基于1961年以来长期统计数据,本研究利用ARIMA-TR模型,预测分析2030年前世界...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油作物,其单产水平直接影响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实现全球粮食安全保障和碳排放峰值目标的双重约束下,2030年成为关键转折点。基于1961年以来长期统计数据,本研究利用ARIMA-TR模型,预测分析2030年前世界大豆单产数据变化;联合运用2020—2021年实际生产数据与GS模型进行双重验证;构建一元回归模型,重点考察全球平均气温变化、陆地降水量波动对世界大豆单产形成的量化影响。结果表明:2030年世界大豆平均单产将达3071 kg/hm^(2),最高(国家)单产将达4237 kg/hm^(2),前者为后者的72.5%;2030年世界大豆排名前4个(总产量)主产国的平均单产将分别为巴西3860 kg/hm^(2)、美国3846 kg/hm^(2)、阿根廷3019 kg/hm^(2)和中国1925 kg/hm^(2);全球变暖对世界大豆平均单产的影响为正,对最高单产的影响为负;全球变暖对世界大豆前3个主产国平均单产的影响均为正,对中国平均单产的影响均为负;全球陆地降水变化无明显升、降趋势,对世界大豆单产的影响为正,其中对世界大豆平均单产的提升作用大于最高单产;世界大豆前4个主产国平均单产均受到全球陆地降水变化的积极影响;全球变暖对世界大豆单产的影响远大于陆地降水变化。该结果意味着:全球变暖是促进世界大豆平均单产与最高(国家)单产间距日益缩小的主要动因;提高2030年前世界大豆总产量,应主要依靠提高中、低产国家(地区)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ARIMA-TR模型 灰色系统模型 预测模型 世界大豆 单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气象因素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 被引量:2
8
作者 黄一修 肖仕武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199,共8页
天气对交通流量的影响显著,而交通流量状态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时空分布,为了探究天气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气象因素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分析导致电动汽车... 天气对交通流量的影响显著,而交通流量状态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时空分布,为了探究天气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气象因素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分析导致电动汽车高速行驶产生里程衰减的因素,建立能耗模型以分析高速行驶状态下电动汽车的能源补给需求;分析天气对交通流量的影响,基于能耗模型,建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根据地理信息系统建立高速公路路网模型,采用交通起讫点分析法模拟电动汽车的行程轨迹,结合高速公路气象状况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进行预测。以某高速公路实际路网为算例,预测各种天气下服务区充电负荷的时空分布,分析天气对各服务区充电负荷的影响规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负荷预测 气象因素 能耗模型 交通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普洱烤烟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比研究
9
作者 曾绘锦 王若芸 李珊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87-96,共10页
利用1991—2020年普洱市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数据、烤烟单产数据和生育期资料,计算不同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指数,分别基于气候适宜度和关键气象因子构建普洱烤烟主产区产量动态预报模型,比较2种产量预报方法... 利用1991—2020年普洱市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数据、烤烟单产数据和生育期资料,计算不同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指数,分别基于气候适宜度和关键气象因子构建普洱烤烟主产区产量动态预报模型,比较2种产量预报方法的回代和预报检验情况。结果显示:(1)基于气候适宜度和关键气象因子的普洱烤烟产量趋势动态预报模型平均预测准确率超过82.0%,能够满足烤烟产量趋势预测和单产预报的实际应用需求。(2)进行产量趋势预报时,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预报模型对烤烟产量丰歉预报值预测的准确率为55%,基于气候适宜度的预报模型准确率为60%。(3)在烤烟单产预报方面,2种预报模型的预报准确率基本都在92%以上。基于气候适宜度预报模型预报单产与实际单产拟合R2分别为0.96178、0.96180、0.95842和0.95602,基于关键气象因子预报模型的拟合R2分别为0.95993、0.91570、0.93689和0.71256,均通过p<0.05的显著性检验。基于气候适宜度的预报模型的准确率在回测检验和外推预报检验中的结果相较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预报模型有着变幅小稳定性更高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产量预报 气候适宜度 关键气象因子 普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A-GEPS极端温度预报指数及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预报检验评估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飞 陈静 +1 位作者 李晓莉 高丽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207,共18页
极端预报指数(EFI)是利用集合预报获取极端天气信息的有效工具之一。为提升CMA全球集合预报系统(CMAGEPS)对极端天气的预报能力,针对CMA-GEPS历史预报数据少且再预报数据缺乏、难以合理统计模式气候分布的难题,研究利用小样本确定性预... 极端预报指数(EFI)是利用集合预报获取极端天气信息的有效工具之一。为提升CMA全球集合预报系统(CMAGEPS)对极端天气的预报能力,针对CMA-GEPS历史预报数据少且再预报数据缺乏、难以合理统计模式气候分布的难题,研究利用小样本确定性预报数据形成EFI所需模式气候分布的方法。采用2020年6月15日—2022年7月22日CMA全球高分辨率(0.25°×0.25°)确定性业务预报数据,通过一种时间、空间样本扩展方法建立了与较低分辨率(0.5°×0.5°)的CMA-GEPS预报模式版本匹配的各预报时效(1—10 d)逐月模式气候分布。使用CMA-GEPS业务预报和ERA5再分析数据评估了CMA-GEPS 2 m气温EFI对2022年夏季(6—8月)中外4个代表性区域极端高温的预报能力。基于相对作用特征曲线的检验结果表明,CMA-GEPS EFI在1—10 d的短、中期预报时效上均具备区分极端高温的能力。以最大TS评分为准则,确定了用于发布极端高温预警信号的EFI临界阈值。EFI的预报能力随预报时效延长呈下降趋势,且在不同区域的表现存在差异:对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高温的预报能力在各时效上均优于华北地区;欧洲西部地区1—7 d时效上的EFI预报能力高于欧洲中部地区,而欧洲中部地区8—10 d时效上的EFI预报能力更好。上述结果与2 m气温的集合预报质量随预报时效与空间位置而变化有关。经济价值模型的评估结果表明,基于EFI预报信息的风险决策存在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参考价值。个例分析结果进一步展现了CMA-GEPS EFI能够在中期预报时效上发出极端高温早期预警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 集合预报 极端预报指数 模式气候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天气预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一汇 柳艳菊 +1 位作者 徐影 谌芸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2-688,共7页
天气预报与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呈现广发、频发和强发的“新常态”,传统的天气预报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文中首先阐述了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对常规天... 天气预报与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呈现广发、频发和强发的“新常态”,传统的天气预报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文中首先阐述了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对常规天气预报和极端天气预报的影响,发现气候变暖将加大极端天气预报的难度,同时也更加强调“新常态”下提高极端天气预报准确率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气候变暖将使天气预报面临新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未来天气预报业务发展新动向以及应对措施和建议,如大力发展高分辨率和多圈层嵌套的数值预报模式、深入开展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机理和可预报性研究、大力发展基于物理机制的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新模型、建立人工智能与数值预报技术融合的新方法以及提高预报员的科学素养和业务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天气预报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象预报驱动流域水文预报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铜铁钢 张弛 +3 位作者 田雨 李昱 陈泽鑫 陈晓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6,共11页
全球气象模型及新兴人工智能模型为流域水文预报提供了日、次季节、季节等不同时间尺度的海量气象预报数据。与此同时,基于气象预报开展水文预报,涉及到数据获取、模型构建、评估检验等技术问题。本文以全球气象预报相关的研究计划为切... 全球气象模型及新兴人工智能模型为流域水文预报提供了日、次季节、季节等不同时间尺度的海量气象预报数据。与此同时,基于气象预报开展水文预报,涉及到数据获取、模型构建、评估检验等技术问题。本文以全球气象预报相关的研究计划为切入点,调研现有的1 d至2周小时尺度中短期天气预报、1~60 d次季节尺度气象预报、1~12个月季节尺度气象预报以及新兴的人工智能气象预报;梳理气象预报驱动下流域水文预报模型方法,阐述气象预报订正、水文模型设置和预报评估检验等技术环节。基于全球气象预报生成实时和回顾性流域水文预报,定量检验不同预见期下预报精度以评估相关模型方法的预报性能,为水利工程预报-调度实践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象模型 气象预报 流域水文模型 水文预报 实时预报 回顾性预报 预报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多模式集合的内陆河径流模拟及预估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文翔 骆震 +4 位作者 陈伏龙 王统霞 安杰 龙爱华 何朝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0-461,共12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冰川融雪为主要补给来源的内陆河径流序列发生了明显变化,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内陆河流域径流变化对区域水灾害防治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分解模拟优化重构模型与多模式集合平均(MME)的...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冰川融雪为主要补给来源的内陆河径流序列发生了明显变化,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内陆河流域径流变化对区域水灾害防治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分解模拟优化重构模型与多模式集合平均(MME)的8种GCMs数据耦合,预测分析玛纳斯河流域2024—2030年在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径流响应特征。结果表明:Model.VLE模型在径流模拟阶段R^(2)>0.86且TPE<0.28,其模拟误差最小、稳定性最优;历史时期GCMs数据经过空间降尺度、偏差矫正和Model.VLE模型耦合的径流模拟效果最优,能够为径流预测提供可靠结果;玛纳斯河流域未来(2024—2030年)径流来水偏丰较历史时期(2000—2014年)有显著增加趋势,未来年径流变化与未来气温和降水相关,3种气候情景下未来(2024—2030年)径流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预测 CMIP6模式 气候变化 内陆河 偏差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特征分析及改进XGBoost算法的中长期光伏电站发电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永飞 张耀 +4 位作者 林帆 赵英杰 陈宇轩 赵寒亭 霍巍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92,共9页
光伏发电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而提高光伏发电量预测的准确性成为当前研究的关键问题。针对中长期光伏发电量预测问题,提出一个综合利用气候预测数据的中长期光伏发电量预测方法。首先,在基于气候预测数据的发电量预测框架中,... 光伏发电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而提高光伏发电量预测的准确性成为当前研究的关键问题。针对中长期光伏发电量预测问题,提出一个综合利用气候预测数据的中长期光伏发电量预测方法。首先,在基于气候预测数据的发电量预测框架中,根据气候预测数据特点和预测周期划分多重子模型以充分利用气候预测数据信息。其次,在进行数据预处理后,通过对气候特征衍生与交叉、特征筛选和选择,充分挖掘气候特征的高价值信息。然后,采取一种两重多阶段超参数寻优策略,对极端梯度增强(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超参数进行调整以优化预测模型。最后,在真实光伏发电量数据上,以MAPE为标准评估预测水平,验证所提中长期光伏发电量预测方法的有效性。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光伏发电量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预测数据 XGBoost 中长期预测 光伏发电量预测 特征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气象数据订正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鸿儒 方巍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30-3940,共11页
数据订正是资料同化的核心过程之一,即通过修正和校准数据提高资料同化的效果。针对气象观测存在多种误差导致气象数据存在偏差的问题,综述深度学习在气象数据订正中的应用,应用场景包括气象模式订正、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首先,介绍气... 数据订正是资料同化的核心过程之一,即通过修正和校准数据提高资料同化的效果。针对气象观测存在多种误差导致气象数据存在偏差的问题,综述深度学习在气象数据订正中的应用,应用场景包括气象模式订正、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首先,介绍气象数据订正的重要性,同时回顾传统的气象数据订正方法,如统计学、传统机器学习等,并分析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其次,详细介绍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订正在3个场景中的应用,深度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和Transformer,并且通过归纳总结当前的研究进展,讨论数据订正中深度学习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优劣;最后,总结深度学习在数据订正中存在的局限性,同时指出深度学习在气象数据订正中的优化方式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数据订正 资料同化 气候预测 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场次降雨情景库构建及预报降雨匹配技术
16
作者 杨子昕 王佳 +3 位作者 刘家宏 王浩 梅超 李峰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4,共12页
【目的】城市降雨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时空变异性,现阶段洪涝风险预测、应急响应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强。为提高“预报降雨—灾害风险识别—应急响应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数据密... 【目的】城市降雨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时空变异性,现阶段洪涝风险预测、应急响应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强。为提高“预报降雨—灾害风险识别—应急响应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数据密集型城市场次降雨情景库构建方法和基于动态时间弯曲法的预报降雨与情景库场次降雨匹配技术。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县站1980—2015年(36年)的小时降雨监测数据作为情景库数据基础,并以同地区2023年降雨数据作为“预报降雨”进行匹配方法验证。【结果】结果显示:构建的城市场次降雨情景库可全面、有效的反映研究区域降雨特征。“预报降雨”匹配效果良好,平均纳什系数达到0.73,降雨总量平均相对误差为0.17,降雨量峰值平均相对误差为0.09。【结论】该方法可快速实现实时预报降雨与情景库中场次降雨的匹配,通过情景库中预置洪涝风险及应急预案知识库,实现城市洪涝风险的有效识别和及时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型 动态时间弯曲 城市洪涝 预报降雨 风险评估 洪水 降水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浅水湖泊高时空分辨率风场特征数值模拟研究:以巢湖为例
17
作者 杜飞 陈凯麒 +7 位作者 刘晓波 王世岩 黄爱平 董飞 刘畅 杜彦良 阳星 孙龙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9,共11页
【目的】大型浅水湖泊的风场是影响湖泊流场、水体富营养化和藻华运移聚集规律的关键因素之一,仅依托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难以有效捕捉湖面风场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快速变化。为精细刻画湖泊高频变化风场,辨识其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以巢... 【目的】大型浅水湖泊的风场是影响湖泊流场、水体富营养化和藻华运移聚集规律的关键因素之一,仅依托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难以有效捕捉湖面风场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快速变化。为精细刻画湖泊高频变化风场,辨识其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以巢湖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气象观测数据、全球再分析数据集和地理静态数据,通过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模拟分析巢湖地区2019年高时空分辨率的风场变化过程。【结果】结果显示:巢湖区域风速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由湖面向陆面逐渐减弱;湖面主导风向为东风和偏东风,主导风速为二级至四级,湖面平均风速在11月最大,12月次之,5月最小,不同季节湖面平均风速由大到小依次为冬季、秋季、夏季和春季。【结论】结果表明:巢湖在白天(夜晚)出现冷(暖)湖效应,其风场在早上6时和夜晚23时出现陆风和湖风转换;西半湖受湖陆风和城市热岛影响显著,在夏季会出现明显的环湖湖风锋,其湖风锋穿透内陆距离约4.7~9 km;东半湖受山谷风影响显著,在东南部山脉以东湖区易形成低风速区,在湖口附近受狭管效应易形成高风速区。通过研究成果可进一步认知巢湖区域风场特征,为巢湖水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风场 湖陆风 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 气候变化 时空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城市流域径流演变及响应研究
18
作者 刘艺欣 李永坤 +2 位作者 张力 王丽晶 王红瑞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54,共10页
流域径流是变化环境的重要响应要素,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流域径流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研究其演变及响应特征有助于提高人类对变化环境的应对能力。以北运河北京市域主要集水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水文气象观测站近40年水文数... 流域径流是变化环境的重要响应要素,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流域径流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研究其演变及响应特征有助于提高人类对变化环境的应对能力。以北运河北京市域主要集水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水文气象观测站近40年水文数据,分析北运河流域降水径流变化趋势,提取洪水场次;引入全球气候模式数据,利用降尺度模型进行降尺度处理,与水文模型结合对流域径流进行了预报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历史降水趋势性变化不明显,径流量呈增大趋势;未来北运河流域(通县站)水资源的变化在气候变化影响下较为明显,随着温度升高、降水增加,流量增大,预测流量在21世纪中期达到新高,为385.1 m^(3)/s;随着辐射强迫的持续增加,水文响应程度也相应增大,北运河流域大部分径流峰值出现在2050时期后期和2090时期。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流域未来水资源利用、防洪减灾措施与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流域径流 径流预报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洪水预报的雨量站网合理性评估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安琪 刘玉玉 +5 位作者 高艺雄 徐征和 桑国庆 刘鲁霞 刘薇 李庆国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目的】雨量站作为专为收集降水资料而设计的观测点,是收集水情信息的重要来源。雨量站的合理布设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流域降水情况,是洪水预报的必要信息。【方法】以山东省弥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锥体梯度法和泰森多边形理论,对现... 【目的】雨量站作为专为收集降水资料而设计的观测点,是收集水情信息的重要来源。雨量站的合理布设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流域降水情况,是洪水预报的必要信息。【方法】以山东省弥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锥体梯度法和泰森多边形理论,对现有雨量站网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结合信息熵理论和最大信息最小冗余准则(MIMR),利用流域内22个地面雨量站的小时尺度降水序列,构建雨量站网优化模型,提出优化方案。【结果】结果表明,流域部分雨量站控制面积过大且部分雨量站之间相关性较差;雨量站间信息熵的变化规律表明:随着迭代次数的变化,联合熵逐渐变大并最终趋于稳定,互信息先增大后减小,冗余度越来越大,迭代17次后所选站点的信息量占信息总量的比值达98%;考虑到洪水预报的要求,建议在合理位置增设5个雨量站并改进修缮1个雨量站。【结论】优化后的雨量站网能更好地反映流域降雨信息。研究成果可为今后优化流域雨量站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R 雨量站 洪水预报 降水 气候变化 时空分布 互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 PWV典型季风气候特征奇异谱分析
20
作者 姚欢欢 党亚民 +3 位作者 杨强 闫明豪 陈洪凯 李惠玲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6,共8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大气可降水量(PWV)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特征,进行GNSS PWV典型季风气候特征奇异谱分析:选取中国中东部地区2016—2021年部分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数据,提出将全球气压和温度(GPT(GPT3_1、GPT3_5)... 为了进一步研究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大气可降水量(PWV)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特征,进行GNSS PWV典型季风气候特征奇异谱分析:选取中国中东部地区2016—2021年部分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数据,提出将全球气压和温度(GPT(GPT3_1、GPT3_5))模型、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模型3种大气模型分别与GNSS解算的对流层总延迟(ZTD)数据融合获取的PWV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3种典型季风气候类型GNSS PWV最优大气模型;然后提出利用奇异谱分析(SSA)法分解重构出GNSS PWV时间序列,从而基于GNSS PWV分析不同季风气候类型特征。结果表明,中国3种典型季风气候类型条件下ERA5模型精度较优,选择ERA5模型为最优大气模型,重构后的GNSS PWV变化趋势能够很好地反映出3种典型季风气候类型的特征;因此GNSS PWV可应用于气候特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大气可降水量(PWV) 全球气压和温度(GPT)模型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 奇异谱分析(SSA)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