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DSSAT-CERES-Wheat模型的调参与验证 被引量:51
1
作者 姚宁 周元刚 +5 位作者 宋利兵 刘健 李毅 吴淑芳 冯浩 何建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8-150,共13页
作物模型为人们认识旱区农业生境过程并对其进行调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为了探讨小麦生长模拟模型DSSAT-CERES-Wheat能否准确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旱区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同时确定参数估计和模型验证的最优方案,该研究... 作物模型为人们认识旱区农业生境过程并对其进行调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为了探讨小麦生长模拟模型DSSAT-CERES-Wheat能否准确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旱区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同时确定参数估计和模型验证的最优方案,该研究进行了连续两季(2012.10-2013.06和2013.10-2014.06)的冬小麦分段受旱田间试验。试验将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越冬、返青、拔节、抽穗和灌浆5个主要生长阶段,每相邻两个生长阶段连续受旱,形成4个不同的受旱时段水平(D1-D4),根据小麦生育期的需水量,设置灌水定额分别为40和80 mm 2个水平(I1和I2),共形成8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在遮雨棚内采用裂区试验布置,此外在旁边设置1个各生育期全灌水的对照处理。文中设置了5套不同的参数估计和验证方案,利用DSSAT-GLUE参数估计模块得到不同的参数估计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冬小麦物候期、单粒质量、生物量、产量、以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差异,以确定利用DSSAT-CERES-Wheat模型模拟旱区冬小麦生境过程的精度。结果表明,参数P1V(最适温度条件下通过春化阶段所需天数)和G3(成熟期非水分胁迫下单株茎穂标准干质量)具有较强的变异性,变异系数分别为19.07%和16.34%,受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影响较大,而其他参数的变异性则较弱,变异系数均小于10%;DSSAT-GLUE参数估计工具具有较好的收敛性,不同参数估计方案所得的参数值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不同的参数估计方案所得的模型输出结果有较大差异,其中参数估计方案1(利用两季试验中的充分灌溉处理CK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其他不同阶段受旱处理数据进行验证)的模型校正和验证精度最高,其中模型校正的绝对相对误差(absolute relative error,AR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elative root mean squared error,RRMSE)分别为4.89%和5.18%。在冬小麦抽穗期和灌浆期受旱时,DSSAT-CERES-Whea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但是在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时,模拟结果相对较差,并且随着受旱时段提前和受旱程度的加重,模拟精度将变得更低。此外,该模型无法模拟由不同水分胁迫造成的冬小麦物候期差异,需要对模型进行相应的改进。交叉验证表明DSSAT-CERES-Wheat模型模拟该研究中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总体性误差在15%~18%左右。总之,DSSAT-CERES-Wheat模型在模拟旱区冬小麦生境过程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若要更广泛地将该模型应用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冬小麦生产管理和研究,有必要对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前期的水分胁迫响应机制和模拟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作物 水分 冬小麦 DSSAT ceres-whe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RES-Wheat模型的沧州地区冬小麦需水量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丽丽 梁效贵 +2 位作者 高震 廖树华 周顺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20-1328,共9页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应用为农田水资源分析和水分管理措施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本研究以CERES-Wheat模型为基础,通过情景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华北平原沧州地区冬小麦1981—2014年产量、大田蒸散量(ET)、作物蒸腾(EP)、土壤蒸发(ES)...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应用为农田水资源分析和水分管理措施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本研究以CERES-Wheat模型为基础,通过情景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华北平原沧州地区冬小麦1981—2014年产量、大田蒸散量(ET)、作物蒸腾(EP)、土壤蒸发(ES)、水分生产率(WP)的年际变化特征,并建立了ET与WP定量化关系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出了WP达到最大值的经济蒸散量为435 mm;利用ET多年平均值与多年平均降雨量差值计算出了T0(不灌溉)、T1(拔节期灌水75 mm)、T2(拔节期、扬花期各灌水75 mm)、T3(起身期、孕穗期和扬花期各灌水75 mm)4个水分处理不同产量目标下冬小麦多年平均的需水量分别为189 mm、264 mm、298 mm和319 mm,对应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 144 kg?hm?2、7 293 kg?hm?2、7 301 kg?hm?2和8 245 kg?hm?2;采取地膜覆盖等栽培管理措施扣除土壤蒸发,T0、T1、T2、T3水分处理可分别节水80 mm、71 mm、71 mm和70 mm。在此情况下,利用EP多年平均值与多年平均降雨量之间的差值计算出不同水分处理下冬小麦多年平均的需水量分别为109 mm(T0)、193 mm(T1)、227 mm(T2)和249 mm(T3)。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沧州地区冬小麦水分定量化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ceres-wheat模型 蒸散量 水分生产率 需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ERES-Wheat模型分析冬小麦所需灌溉量的时空变化——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海燕 侯美亭 王志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5-133,共9页
基于河南省16个站点1961—2009年的逐日气象数据,运用CERES-Wheat模型对冬小麦所需灌溉量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河南冬小麦所需灌溉量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比了河南不同区域冬小麦在不同生育期所需的灌溉量。结果表明:(1)河南... 基于河南省16个站点1961—2009年的逐日气象数据,运用CERES-Wheat模型对冬小麦所需灌溉量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河南冬小麦所需灌溉量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比了河南不同区域冬小麦在不同生育期所需的灌溉量。结果表明:(1)河南冬小麦生育期所需灌溉量呈现北多南少的格局。出现这种格局的可能原因是,河南北部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少于南部,降水量少导致对灌溉的依赖程度大;河南少水年、平水年和多水年的作物所需灌溉量分别307~499、256~432 mm和169~372 mm,分布格局均呈北部多、南部少的分布特征。(2)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区的10个站点的冬小麦所需灌溉量呈显著递减趋势(P〈0.05)。在这些站点,小麦所需灌溉量与同期蒸散量显著相关,因此,河南东部冬小麦生长期蒸散量的显著递减趋势导致了该地区冬小麦所需灌溉量也呈现显著递减趋势。(3)在以安阳为代表的河南北部,冬小麦主要生育期都需要灌溉,且在顶小穗形成期和成熟期所需灌溉量最大;在以南阳为代表的河南南部,在降水量较少年份冬小麦主要生育期需要灌溉,同样在顶小穗形成期和成熟期所需灌溉量最大,而在降水量较多年份,尽管全生育期所需灌溉量总量较少,但在顶小穗形成期的灌溉量仍然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s-wheat模型 灌溉量 干旱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ES-Wheat模型在我国小麦区的应用效果及误差来源 被引量:31
4
作者 熊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4,共7页
气候模型与作物模型耦合是评价未来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影响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当两者结合时,存在着空间和时间尺度差异问题,将作物模型升尺度到区域是解决该差异的一种方法。将CERES-Wheat模型升尺度进行区域模拟,利用区域校准后的CERES-... 气候模型与作物模型耦合是评价未来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影响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当两者结合时,存在着空间和时间尺度差异问题,将作物模型升尺度到区域是解决该差异的一种方法。将CERES-Wheat模型升尺度进行区域模拟,利用区域校准后的CERES-Wheat模型,模拟了1981—2000年全国各网格小麦产量,与同期农调队调查产量相比较,以探讨CERES-Wheat模型在我国小麦区的模拟效果及误差来源。结果表明:全国小麦产量的区域模拟值与农调队调查产量的相对均方根误差为27.9%,符合度为0.75,全国59.2%的模拟网格相对均方根误差在30%以内,其中相对均方根误差小于15%的占26.3%;各区的效果不同,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种植生态2区,模拟效果最好。总体来说,CERES-Wheat的区域模拟,可以反映产量变化规律,能为宏观决策提供相应信息,尤其是在主产区;但区域模拟中还存在一系列误差,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s-wheat模型 区域模拟 模拟效果 误差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RES-Wheat和遥感数据的土壤水分供给量反演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维 王鹏新 +2 位作者 解毅 李俐 刘峻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2-288,共7页
以关中平原为研究区域,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08年TM遥感数据反演的和CERES-Wheat模型模拟的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将由离散积分思想计算的日均分摊系数和由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生长特点划分的分段蒸腾系数引入土壤水分平衡方程,... 以关中平原为研究区域,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08年TM遥感数据反演的和CERES-Wheat模型模拟的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将由离散积分思想计算的日均分摊系数和由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生长特点划分的分段蒸腾系数引入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建立土壤水分供给量反演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研究区域2007—2008年冬小麦全生育期的蒸散量和土壤水分供给量的单点和区域尺度的定量反演。选取拥有多时相遥感数据的2000—2001年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在充分获取降水、灌溉信息和多时相遥感数据的条件下,土壤水分供给量的反演结果准确度较高。区域尺度的土壤水分供给量呈现出西高东低和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自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递减,与关中平原冬小麦受水分胁迫程度的区域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应用模型反演冬小麦全生育期的土壤水分供给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ceres—wheat模型遥感数据 土壤水分供给量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管理影响冬小麦品质的CERES-Wheat模型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建超 何建强 +3 位作者 武文杰 李正鹏 马海姣 冯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1-278,共8页
评估CERES-Wheat对不同水氮管理的响应,模拟不同水氮管理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筛选优质高产的水氮管理,优化冬小麦农田管理措施。首先利用关中地区2014—2016年2季冬小麦试验数据,对CERES-Wheat进行校准和验证,并评估其模拟籽粒蛋... 评估CERES-Wheat对不同水氮管理的响应,模拟不同水氮管理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筛选优质高产的水氮管理,优化冬小麦农田管理措施。首先利用关中地区2014—2016年2季冬小麦试验数据,对CERES-Wheat进行校准和验证,并评估其模拟籽粒蛋白质浓度和产量的精度。应用CERES-Wheat模拟51 a(1966—2016)历史气象数据下不同水氮管理的冬小麦生长情况,以籽粒蛋白质浓度和产量为主要筛选目标优化水氮管理。结果表明,CERES-Wheat能够较为精确地模拟冬小麦的生长过程,但籽粒和地上部生物量在严重氮胁迫条件下被低估,籽粒蛋白质浓度在低氮胁迫条件下被高估。籽粒蛋白质浓度和产量对不同的水氮处理具有不同的响应,但可以通过调整灌溉定额、灌溉次数、灌溉时期和施氮量之间的耦合作用达到小麦提质增效的目的。越冬期灌溉120 mm,施氮量262.5 kg/hm^2的水氮管理最适合关中地区的气候条件,可以同时实现优质、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籽粒蛋白质浓度 产量 ceres-wheat 水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LUE和PEST的CERES-Maize模型调参与验证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宋利兵 陈上 +3 位作者 姚宁 冯浩 张体彬 何建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5-111,共17页
作物模型已逐渐成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优化农田水肥管理和实施节水灌溉的有力决策支持工具。为了探讨CERES—Maize模型模拟不同生育期受旱情况下夏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土壤水分状况的模拟精度,进行了2013和2014年连续两季夏玉米... 作物模型已逐渐成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优化农田水肥管理和实施节水灌溉的有力决策支持工具。为了探讨CERES—Maize模型模拟不同生育期受旱情况下夏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土壤水分状况的模拟精度,进行了2013和2014年连续两季夏玉米田间分段受旱试验。试验将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苗期、拔节、抽雄和灌浆4个主要生长阶段,采用单个生育期受旱其他生育期灌水的方式,形成4个不同的受旱时段水平(Dl~D4),又根据夏玉米多年生育期降雨量,设置了70和110mm两个灌水水平(11和12),共形成8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在遮雨棚内按照裂区试验布设,此外设置1个各生育期均灌水110mm的对照处理(CK)。利用两年试验数据,采用DSSAT—GLUE和PEST两种不同的模型参数估计工具,对CERES—Maize模型的遗传参数进行估计,并对该模型的模拟精度和可靠性进行验证,此外还使用交叉验证法对CERES—Maize模型的整体模拟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GLUE和PEST两种调参工具所得的模型参数均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收敛性,但PEST调参工具耗时较少,效率较高;CERES-Maize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充分灌水条件下夏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土壤水分变化,绝对相对误差(AR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均在6%一8%之间;但是现有CERES—Maize模型无法模拟由于不同生育期受旱造成的夏玉米物候期的差异。此外,交叉验证结果发现夏玉米生长前期(特别是拔节期)受旱处理的数据参与模型校正时,模型的总体平均模拟误差较大,精度较低。CERES-Maize模型模拟前期受旱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时结果不够准确,这可能是由于该模型低估了早期水分胁迫条件下的LAI值,进而使得ET模拟不准确所造成的。总之,CERES-Maize模型对生育期前期(特别是拔节期)受早条件下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土壤水分变化的模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若将CERES-Maize模型应用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的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应对模型进行相应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GLUE PEST ceres—Maize模型 DSSAT 参数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ERES玉米生长模型预测优质蛋白玉米生物产量的形成 被引量:5
8
作者 番兴明 杨峻芸 +1 位作者 谭静 黄云霄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6,共4页
在泰国北部清迈大学农学院的多种作物中心 (北纬 18°47′ ,东经 99°5 7′,海拔 30 0m)进行品种×播种期的双因素试验 ,用CERES玉米生长模型模拟栽培管理措施对不同品种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参试种为 :优质蛋白玉米Across876... 在泰国北部清迈大学农学院的多种作物中心 (北纬 18°47′ ,东经 99°5 7′,海拔 30 0m)进行品种×播种期的双因素试验 ,用CERES玉米生长模型模拟栽培管理措施对不同品种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参试种为 :优质蛋白玉米Across876 3,PozaRica 876 3和普通玉米Suwan 1;播种期分别为 1994年 12月 2 0日 (PD1)、1995年 1月 5日 (PD2 )、1995年 1月2 0日 (PD3)。结果表明用CERES玉米模型模拟 ,试验 3个品种与播种期无相关关系 ,对叶片氮百分含量模拟较为准确 ,但对叶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s玉米生长模型 模拟 叶片数 生物产量 优质蛋白玉米 产量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ERES模拟模型制定水稻栽培决策 被引量:7
9
作者 葛道阔 金之庆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4-16,43,共4页
CERES—水稻模型是由美国IBSNAT机构(国际农业技术转让基准站网络)协调密西根州立大学与夏威夷大学联合研制在国际上影响颇大的一种模拟模型.它采用了许多简明的函数和方程组来描述水稻生理生态过程和环境之间的数量关系.在DSSAT(农业... CERES—水稻模型是由美国IBSNAT机构(国际农业技术转让基准站网络)协调密西根州立大学与夏威夷大学联合研制在国际上影响颇大的一种模拟模型.它采用了许多简明的函数和方程组来描述水稻生理生态过程和环境之间的数量关系.在DSSAT(农业技术转让的决策支持系统)大型软件的支持下,CERES—水稻模型不仅可以模拟天气、土壤、地形等不可控因子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将栽培上众多的可控因子如品种、播期、肥料等纳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ceres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ERES玉米模型模拟优质蛋白玉米品种叶片增长动态(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番兴明 Attachai JINTRAWET 陈洪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22-26,共5页
农业研究通常投入大 ,见效慢。用作物生长模型模拟技术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法。为了用CERES玉米模型模拟优质蛋白玉米品种叶片增长 ,在泰国清迈大学进行品种×播种期的双因素试验。试验有 3参试种 ,3个播种期 ,共 9个处理。试... 农业研究通常投入大 ,见效慢。用作物生长模型模拟技术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法。为了用CERES玉米模型模拟优质蛋白玉米品种叶片增长 ,在泰国清迈大学进行品种×播种期的双因素试验。试验有 3参试种 ,3个播种期 ,共 9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用CERES玉米模型模拟的最大叶面积指数、总叶片数、叶片干物质重 ,模拟值均高于实际值 ,这主要是因为准确的土壤和气候数据不易得到所致 ,因此只有当土壤和气候数据可靠时 ,CERES玉米模型才能用于指导研究和其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s玉米模型 最大叶面积指数 叶环 总叶片数 叶片干物质重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CERES-Maize模型在玉米膜下滴灌模式下的适用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付春晓 龚时宏 +1 位作者 王建东 张彦群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76-1080,共5页
针对CERES-Maize模型没有覆膜处理模块而无法从机理上实现对覆膜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过程进行模拟的问题,依据作物生长发育的有效积温原理,利用膜地增温对有效气积温的补偿效应,量化覆膜地温对气温的补偿值,改进模型气象模块中的气... 针对CERES-Maize模型没有覆膜处理模块而无法从机理上实现对覆膜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过程进行模拟的问题,依据作物生长发育的有效积温原理,利用膜地增温对有效气积温的补偿效应,量化覆膜地温对气温的补偿值,改进模型气象模块中的气温输入数据,同时将模型中影响腾发量及水量平衡计算的冠层能量消光系数K调整为0.5,构建了适宜于膜下滴灌的改进型CERES-Maize模型,并依据2014和2015年膜下滴灌玉米田间试验数据对改进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覆膜地积温对气积温的增温补偿系数Cc:播种-出苗期为0.45,出苗-抽雄前期为0.20;随着K降低,地上生物量与籽粒产量的相对误差绝对值ARE降低并趋近于0;改进后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覆膜玉米开花期天数、成熟期天数、收获期地上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其模拟值和实测值的ARE分别为0.58%,0.37%,7.65%和16.95%,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分别为0.84%,0.51%,8.75%和1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ceresMaize模型 膜下滴灌 补偿效应 消光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作物模拟模型辅助决策小麦新品种推广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占锋 于兵 张建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16,共5页
在田间试验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比较成熟的CERES-WHEAT模型为研究工具,以我国的主要作物小麦为研究材料,探讨了作物模型在区域试验和良种评价方面的潜在应用。目的在于应用作物模型的动态性和预测性功能,利用品种已有生理和遗传参数... 在田间试验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比较成熟的CERES-WHEAT模型为研究工具,以我国的主要作物小麦为研究材料,探讨了作物模型在区域试验和良种评价方面的潜在应用。目的在于应用作物模型的动态性和预测性功能,利用品种已有生理和遗传参数以及各地的气象、土壤资料,对冬小麦不同品种同一地点和同一品种不同地点的生育期、物候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预测,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最后对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在品种产量表现和生态适应性等方面为品种区域试验和良种推广提供决策的依据。辅助指导和决策河北省小麦新品种引进、试验和推广,提出了作物模拟模型辅助决策小麦新品种推广的应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推广 作物模拟模型 ceres—whe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生育期模拟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月 刘兵 +4 位作者 刘小军 刘蕾蕾 范雪梅 曹卫星 朱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4,共9页
对国际上较知名的小麦生育期模型进行比较,为作物生育期模型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以CERES-Whem、APSIM-矾eat、WhetGrow中的生育期子模型为对象,从阶段划分、参数设置、模型算法和模拟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阶... 对国际上较知名的小麦生育期模型进行比较,为作物生育期模型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以CERES-Whem、APSIM-矾eat、WhetGrow中的生育期子模型为对象,从阶段划分、参数设置、模型算法和模拟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阶段划分上,CERES.Whem和APSIM.Whe砒均以累积热时间为尺度;WhetGmw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并提出以茎顶端发育为主线预测生育期。参数设置上,WhetGmw模型较CERES.Whem与APSIM.wheat模型增加了基本早熟性和温度敏感性参数。模型算法上,CERES-wheat和APSIM-Vir}leat均以折线型函数描述温度对发育速率的影响,WheatGrow则采用了正弦指数函数或余弦指数函数进行模拟;CERES-Whem和APSIM-Whem的春化效应因子是基于日平均温度的经验函数,而wheatGm、v是基于日平均温度的3段函数;3个模型对光周期效应的模拟均采用二次函数。利用不同生态点、播期、密度和高温处理的试验资料对上述3个模型模拟的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在正常环境条件下3个模型模拟值和预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1~2d,但在生育后期极端高温条件下,3个模型对生育期的模拟效果均较差,RMSE为4~5d。3个模型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对小麦生育期模拟均较为准确,其中CERES-矾eat模型对成熟期的预测效果最好,wheatGm、v模型对开花期的预测效果最好,但在极端高温下3个模型的模拟误差均较大,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育期模型 ceres-wheat APSIM—wheat wheatGrow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模型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56
14
作者 罗毅 郭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7-312,共6页
该文以CERES-Wheat、Maize模型为例,系统阐述了作物模型的研究与应用发展情况,分析了模型当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冠层结构与作物光能截获计算方法和作物水分、养分对生长过程的胁迫机理与定量方法方面需要深入的实验研究,以探索其机... 该文以CERES-Wheat、Maize模型为例,系统阐述了作物模型的研究与应用发展情况,分析了模型当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冠层结构与作物光能截获计算方法和作物水分、养分对生长过程的胁迫机理与定量方法方面需要深入的实验研究,以探索其机理,提高模型模拟预测性能。该文强调指出目前绝大多数的作物模型是空间一维的田间尺度模型,借鉴区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拟方法或与分布式水文模型耦合进行尺度扩展开发区域尺度作物模型,既是区域水、土资源评价与管理的应用需求,也将能促进作物模型发展并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模型 ceres-wheat ceres-MAIZE 分布式水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响应与模拟模型的冬小麦变量追氮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蒋阿宁 黄文江 +3 位作者 王纪华 刘克礼 赵春江 刘良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8-522,共5页
为给小麦变量施氮提供依据,利用冬小麦起身期和拔节期冠层光谱数据,选用反映冬小麦长势信息的优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Optimization of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与CERES-Wheat模型相结合进行变量施肥管理(变量区),以相邻地... 为给小麦变量施氮提供依据,利用冬小麦起身期和拔节期冠层光谱数据,选用反映冬小麦长势信息的优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Optimization of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与CERES-Wheat模型相结合进行变量施肥管理(变量区),以相邻地块常规非变量(均一)施肥区(对照区)为对照,对变量追氮模型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并对变量追肥处理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ERES-Wheat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冬小麦的生长状况,在冬小麦产量预测中,目标产量与实测产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变量施肥区的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经济效益均优于对照区,同时变量施肥区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空间变异较对照均有所降低,说明基于高光谱响应与模拟模型的冬小麦变量追氮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植被指数 变量施肥 ceres-whe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作物模拟模型辅助决策小麦新品种推广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占锋 张建平 于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9-151,共3页
在田间试验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比较成熟的CERES-WHEAT模型为研究工具,以我国的主要作物小麦为研究材料,探讨了作物模型在区域试验和良种评价方面的潜在应用。目的在于应用作物模型的动态性和预测性功能,通过利用品种已有生理和遗传... 在田间试验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比较成熟的CERES-WHEAT模型为研究工具,以我国的主要作物小麦为研究材料,探讨了作物模型在区域试验和良种评价方面的潜在应用。目的在于应用作物模型的动态性和预测性功能,通过利用品种已有生理和遗传参数以及各地的气象、土壤资料,对冬小麦不同品种同一地点和同一品种不同地点的生育期、物候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模拟,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最后对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在品种产量表现和生态适应性等方面为品种区域试验和良种推广提供决策的依据,试图尝试用一条新的途径,辅助指导和决策河北省小麦新品种引进、试验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推广 作物模拟模型 ceres-whe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对水分胁迫响应的模型模拟与节水滴灌制度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晓慧 王碧胜 +4 位作者 孙筱璐 侯靳锦 徐梦杰 王志军 房全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96-2209,共14页
滴灌技术结合节水灌溉制度可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但针对滴灌条件下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的优化研究相对较少,利用作物模型优化节水灌溉制度可以弥补田间试验的不足,对于作物精确灌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胶东冬小麦滴灌... 滴灌技术结合节水灌溉制度可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但针对滴灌条件下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的优化研究相对较少,利用作物模型优化节水灌溉制度可以弥补田间试验的不足,对于作物精确灌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胶东冬小麦滴灌节水试验数据(2016—2019年)评价了根区水质模型(RZWQM-CERES)的适应性,并模拟评价了不同节水滴灌制度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筛选最佳节水滴灌制度。结果表明RZWQM-CERES可以较好地模拟土壤水分、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对不同滴灌处理和季节的响应,其中模拟0~90 cm土壤贮水量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22.7~32.3 mm、相对均方根误差(NRMSE)为11.9%~16.3%、决定系数(R2)为0.52~0.69,模拟收获期生物量的RMSE为1184~1904 kg hm-2、NRMSE为9.9%~16.8%、R2为0.67,模拟产量的RMSE为361~491 kg hm^(–2)、NRMSE为5.7%~7.8%、R2为0.75。长期模拟结果表明该地区冬小麦需水关键期为孕穗期(丰水年和平水年)或拔节期(枯水年)。针对不同降水年型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灌溉量的响应差异,筛选滴灌条件下冬小麦最佳灌溉制度为:丰水年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水45mm;平水年(或枯水年)在拔节期、孕穗期及开花期各灌水35mm(或45 mm)。本研究结果扩展了RZWQM-CERES优化冬小麦滴灌制度的应用潜力,为实施冬小麦精确灌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胁迫 滴灌 灌溉制度 RZWQM-ceres 作物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模拟的冬小麦水分胁迫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贺鹏 王鹏新 +2 位作者 解毅 张树誉 刘峻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3-219,271,共8页
以关中平原为研究区域,在对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DSSAT)中的CERES-Wheat模型进行标定基础上,模拟冬小麦整个生育期以日为步长的实际蒸散量和潜在蒸散量,采用Jensen模型研究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无论... 以关中平原为研究区域,在对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DSSAT)中的CERES-Wheat模型进行标定基础上,模拟冬小麦整个生育期以日为步长的实际蒸散量和潜在蒸散量,采用Jensen模型研究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无论旱作样点还是灌溉样点,冬小麦在同一生育时期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相同,且拔节期的敏感性最强,抽穗-灌浆期次之,返青期和乳熟期依次递减。灌溉样点在拔节期和抽穗-灌浆期的水分胁迫敏感系数分别为0.589与0.342,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相差较大,而旱作样点在两生育时期的水分胁迫敏感系数分别为0.405与0.383,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相差较小,由于灌溉样点在拔节期发生水分胁迫现象可以通过及时灌溉以缓解缺水情况,因而会减弱其后抽穗-灌浆期的水分胁迫敏感性。根据水分胁迫敏感性,对不同生育时期缺水采取不同措施,较好地实现抗旱防旱资源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ceres-wheat模型 水分胁迫 敏感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去30年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物候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7
19
作者 肖登攀 陶福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39-1545,共7页
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重要内容。本文选用1981—2009年华北平原1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冬小麦物候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冬小麦物候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过去30... 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重要内容。本文选用1981—2009年华北平原1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冬小麦物候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冬小麦物候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过去30年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期、出苗期和越冬开始期推迟,而返青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呈提前趋势。物候期的提前或推迟促使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历时发生变化,出苗—越冬开始、越冬开始—返青、返青—开花等阶段呈缩短趋势,但开花—成熟阶段生育期却延长0.9 d.10a 1,整个生育期历时呈减少趋势,平均减少3.4 d.10a 1。本文采用作物模型(CERES-Wheat)模拟固定小麦品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物候变化趋势,以探讨冬小麦物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模拟结果表明,过去30年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提前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气候变化,品种变换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气候变化对物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物候 生育期 冬小麦 ceres-wheat模型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生育期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4
20
作者 成林 李彤霄 刘荣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1-940,共10页
为分析不同生育期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河南省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气象资料、1981—2014年冬小麦发育期及产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与DSSAT-CERES Wheat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冬小麦播种—返青、... 为分析不同生育期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河南省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气象资料、1981—2014年冬小麦发育期及产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与DSSAT-CERES Wheat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冬小麦播种—返青、返青—抽穗、抽穗—成熟3个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是播种—返青期日照时数按40.09 h·(10a)^(-1)的速率显著减少(P<0.05),返青—抽穗期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日最低气温同时大幅升高。冬小麦幼穗分化随着抽穗前日最低气温的升高按2.9 d·(10a)^(-1)的速率而提前结束,返青前气候变化对后续生育进程有持续影响,气象因子与播种—抽穗期、播种—成熟期持续日数以负相关关系为主。两种分析方法均表明:当前河南麦区播种—返青期气候变化对产量的影响不大,在一定范围内甚至有增产作用,气象因子贡献率平均为0.758;返青—抽穗期气候变化使穗密度和穗粒数平均减少2.74%和3.94%,大于抽穗—成熟期。不同生育期气候变化情景下,冬小麦高产和稳产均受影响,代表站点播种—返青、返青—抽穗、抽穗—成熟期分别平均减产1.6%、6.3%和4.8%,其中播种—返青、抽穗—成熟期影响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是日最高气温,而返青—抽穗期是日最低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主要生育期 气候变化 DSSAT-cereswheat模型 气象因子 日最低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