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乳腺组织中CD44^+/CD24^-细胞的数量与分布 被引量:3
1
作者 吕新全 金湘东 +3 位作者 吕会艳 徐珂佳 索振河 李惠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6-539,共4页
目的检测CD44+/CD24-细胞在乳腺正常组织及良恶性肿瘤中的数量与分布特点,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双染法,检测了30例乳腺正常组织(normal tissue,NT),30例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FA),60例乳腺浸润性... 目的检测CD44+/CD24-细胞在乳腺正常组织及良恶性肿瘤中的数量与分布特点,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双染法,检测了30例乳腺正常组织(normal tissue,NT),30例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FA),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的CD44及CD24的共表达情况。结果在乳腺NT及FA中,可见CD44+/CD24+,CD44+/CD24-,CD44-/CD24-3种表型,而在IDC中,除上述3种表型外,尚可见CD44-/CD24+表型。从NT,FA到IDC,CD44+/CD24-细胞的阴性率(-,阳性率<1%)依次降低(40.0%→36.7%→35.0%);而强阳性率(▲,阳性率>60%)依次升高(0.0→6.7%→21.7%)。结论 CD44+/CD24-可能作为一种阶段性祖细胞标记,参与了正常乳腺的分化及乳腺肿瘤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d44 cd24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比例与乳腺癌远处转移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斌 熊健 只向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55-558,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比例与乳腺癌远处转移之间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1月至2004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确诊的乳腺癌患者60例,并将其分为30例转移组及30例非转移组(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 目的:旨在探讨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比例与乳腺癌远处转移之间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1月至2004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确诊的乳腺癌患者60例,并将其分为30例转移组及30例非转移组(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检测60例患者石蜡切片中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所占比例,分析其与远处转移之间关系。结果:转移组与对照组中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所占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1.334,P<0.05)。骨转移中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比例有显著性差异(χ2=9.250,P=0.01)。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5年无瘤生存期比例有显著性差异(χ2=8.058,P=0.005)。结论: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所占比例与乳腺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特别是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cd24-细胞 乳腺癌干细胞 远处转移 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SATB1上调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忠清 张乔安 +2 位作者 包芸 周仲文 许祖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目的探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1,SATB1)对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SATB1相关小干扰RNA(SATB1relat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ATB1-siR... 目的探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1,SATB1)对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SATB1相关小干扰RNA(SATB1relat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ATB1-siRNA)双链寡核糖核酸干扰MDA-MB-231细胞;pEGFP-N1-SATB1-GFP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MCF7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SATB1对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表达的影响。结果 MCF7细胞转染SATB1后,表达CD44+/CD24-的细胞比例明显升高;MDA-MB-231细胞在SATB1-siRNA干扰后,表达CD44+/CD24-的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 SATB1可能在形成并维持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特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SATB1) 乳腺癌干细胞(BrCSC) cd44+/cd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间的关系探讨
4
作者 戴薇 刘玉兰 +1 位作者 曾艳梅 李世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40-1943,共4页
目的:探究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Bregs)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关系。方法:将赣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AS患者纳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合格的健康志愿者60例纳为对照组。根据观察组患者疾病临床... 目的:探究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Bregs)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关系。方法:将赣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AS患者纳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合格的健康志愿者60例纳为对照组。根据观察组患者疾病临床分期将其分为进展期及强直期,根据患者疾病活动度将其分为活动组、稳定组,检测并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27^(+)Breg占CD19^(+)细胞百分比。分析CD19^(+)CD24^(hi)CD27^(+)Bregs百分比与AS患者病程、晨僵时间、巴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BASDAI)、IL-10、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骶髂关节X线片分级等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AS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27^(+)Bregs占CD19^(+)B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强直期AS患者CD19^(+)CD24^(hi)CD27^(+)Breg占CD19^(+)细胞百分比高于进展期患者,且骨性强直期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27^(+)Breg百分比高于纤维性强直期患者,活动组AS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27^(+)Breg占比高于稳定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ESR及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27^(+)Breg占CD19^(+)B细胞百分比与其BASDAI得分及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与ESR及CRP水平呈负相关,与患者晨僵时间及髂关节X线分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S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27^(+)Breg占CD19^(+)B细胞百分比降低,且其水平与患者疾病分期、活动度及实验室指标IL-10、ESR及CRP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分期 疾病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ABCG2及CD44^+/CD24^-细胞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白玲 张昶 +3 位作者 王红霞 吉亚君 孟健 陈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2-564,共3页
目的:观察ABCG2以及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检测60例乳腺癌、癌旁及3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中CD44+/CD24-细胞的表达并应用单染技术检测ABCG2。结果:ABCG2在乳腺癌、癌旁和增生组织的阳... 目的:观察ABCG2以及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检测60例乳腺癌、癌旁及3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中CD44+/CD24-细胞的表达并应用单染技术检测ABCG2。结果:ABCG2在乳腺癌、癌旁和增生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16.67%和60.00%,乳腺癌及增生组织表达均高于癌旁(P<0.01);CD44+/CD24-细胞在3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3.33%和26.67%;增生组织表达高于乳腺癌及癌旁(P<0.01)。两者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复发与否、间质有无淋巴反应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G2表达与无瘤生存期相关(P<0.05),CD44+/CD24-细胞表达与无瘤生存期不相关(P>0.05)。ABCG2表达与CD44+/CD24-细胞无相关性(P>0.05)。结论:ABCG2阴性患者无瘤生存期长;CD44+/CD24-细胞并非只存在于乳腺癌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d44+/cd24-细胞 ABCG2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DH^1+、CD44^+/CD24^-重叠与乳腺癌基因亚型和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曾妮 韩明利 +4 位作者 屈洪波 朱志坤 蔡建英 陈力学 吴诚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比较ALDH1+和CD44+/CD24-作为人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时在基因亚型中的分布及与临床相关因素相关方面的异同,并了解两种标志物互补后在基因亚型中的分布和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染、双染技术检测203例未接受放化... 目的比较ALDH1+和CD44+/CD24-作为人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时在基因亚型中的分布及与临床相关因素相关方面的异同,并了解两种标志物互补后在基因亚型中的分布和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染、双染技术检测203例未接受放化疗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重叠表达ALDH1+、CD44+/CD24-表型的情况。结果所有乳腺癌组织中重叠表达ALDH1+/CD44+/CD24-表型为5%,主要存在于HER-2(18%)型和Triple negativ型(45%),病理类型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其2年无病生存率低于其他表型(P<0.05)。结论少数乳腺癌患者(5%)为ALDH1+/CD44+/CD24-/low表型,主要存在于Triple negative型,病理类型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2年无病生存率低于其他表型。ALDH1+和CD44+/CD24-可能标志不同层次的乳腺癌干细胞,未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互补检测ALDH1+和CD44+/CD24-可能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标志物 乳腺癌 ALDH1 cd44 cd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CD44^+/CD24^-表达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耿丹 柳青峰 +1 位作者 景士兵 王燕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1,共3页
收集我院经手术治疗、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初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石蜡标本(112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44+/CD24-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发现CD44+/CD24-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其表达情... 收集我院经手术治疗、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初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石蜡标本(112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44+/CD24-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发现CD44+/CD24-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其表达情况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月经状况、年龄、脉管癌栓、肿瘤大小、分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P53、Ki67表达无关(P>0.05)。因此认为CD44+/CD24-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其表达情况与组织学分级有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d44+ cd24-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CD24^+表型的宫颈癌Siha细胞对顺铂的耐药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红 王玉净 +4 位作者 边磊 黎海莉 房朝晖 吴小华 程建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85-790,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是肿瘤细胞抗拒化疗的原因之一。该研究探讨CD44+/CD24+宫颈癌Siha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iha细胞,流式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仪分选CD44+/CD24+Siha细胞,噻唑蓝(thiazolyl blue,MTT)法检... 背景与目的: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是肿瘤细胞抗拒化疗的原因之一。该研究探讨CD44+/CD24+宫颈癌Siha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iha细胞,流式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仪分选CD44+/CD24+Siha细胞,噻唑蓝(thiazolyl blue,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顺铂对细胞的体外抑制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μg/m L顺铂作用于CD44+/CD24+Siha细胞24、48和72 h时的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u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D44+/CD24+Siha细胞中Oct-4、ABCG2、Bcl-2的表达,同时设立亲代Siha细胞作为对照。结果:不同浓度顺铂(0.1、1、5、10、15和20μg/m L)对CD44+/CD24+Sih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较亲代Siha细胞小[(88.4±1.5)%vs(92.9±1.5)%,(79.9±1.0)%vs(84.7±1.1)%,(69.8±0.8)%vs(75.1±2.9)%,(59.0±0.7)%vs(65.8±2.7)%,(49.6±0.9)%vs(52.1±0.5)%,(45.1±0.7)%vs(48.8±1.0)%,P<0.05];与亲代细胞相比,当10μg/m L顺铂作用于CD44+/CD24+Siha细胞时,发现在24、48和72 h时的细胞凋亡率均较小[(3.05±0.16)%vs(5.17±0.27)%,(17.94±2.02)%vs(32.60±4.28)%和(40.14±3.01)%vs(56.62±5.32)%,P<0.05]。q 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均显示CD44+/CD24+Siha细胞高表达Oct-4、ABCG2和Bcl-2,与亲代Siha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CD44+/CD24+Siha细胞可以抵抗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化疗抵抗性,并且高表达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如Oct-4和ABCG2,该结果在宫颈癌肿瘤干细胞的有效分选以及肿瘤靶向治疗方面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肿瘤干细胞 cd44+ cd24+ 顺铂 耐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变化 被引量:31
9
作者 付嘉 熊斌 +3 位作者 司传平 方艳秋 谭岩 李继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21-824,共4页
目的:观察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Treg)数量和功能变化,以探讨PCM免疫病理机制。方法:将58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分成三组:其中急性组13例(22%)、亚急性组25例(43%... 目的:观察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Treg)数量和功能变化,以探讨PCM免疫病理机制。方法:将58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分成三组:其中急性组13例(22%)、亚急性组25例(43%)和慢性组20例(34%)。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及乳腺癌对照组16例。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型PCM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Treg细胞百分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转录因子Foxp3表达及ELISA检测TGF-β水平。结果:三组PCM组与正常组相比,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数量,外周血PBMC中Foxp3表达及血浆TGF-β水平均下降(P<0.05),其中急性PCM组下降最为明显(P<0.01),乳腺癌组三项指标均升高(P<0.05)。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CD4+CD25+CD127-Treg数量及功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性乳腺炎 ^cd4^+cd25^+cd127^-调节性细胞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CD8^+CD28^-和CD8^+CD28^+细胞亚群的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裘宇容 杨春莉 +1 位作者 陈炼波 王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HCC)病人外周血CD8+细胞亚群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的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CD8+细胞亚群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即CD8+CD28+和CD8+CD28-)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HCC病人CD8+细胞百分率升高,CD...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HCC)病人外周血CD8+细胞亚群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的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CD8+细胞亚群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即CD8+CD28+和CD8+CD28-)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HCC病人CD8+细胞百分率升高,CD8+CD28+细胞百分率降低,CD8+ CD28-细胞百分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CD8+CD28+、CD8+CD28-细胞百分率与CD8+T细胞百分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CD8+CD28-细胞数与CD8+T细胞数之间呈正相关。结论HCC病人CD8+细胞升高,CD8+细胞上CD28分子的表达是异常的,即CD8+CD28细胞数升高,CD8+CD28+细胞数降低;CD8+T细胞的升高是CD8+CD28-细胞亚群升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cd8^+cd28^+ ^cd8^+cd28^- 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源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干细胞体外抗STI571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永平 房佰俊 +1 位作者 魏旭东 郑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04-1009,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STI57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更深入阐明部分CML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STI571的耐药机制,利用从... 为进一步了解STI57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更深入阐明部分CML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STI571的耐药机制,利用从CML患者骨髓分离到的具有血管母细胞特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细胞,体外检测了STI571对其在造血集落培养基中的分化及处于分化阶段时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浓度为5μmol/LSTI571,维持作用96小时(病人体内维持96小时的STI571浓度只可能达到1-2μmol/L),即可有效抑制定向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相对原始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细胞的分化及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CML患者体内的原始白血病干/祖细胞对STI571具有一定的抗性,临床上所观察到的CML患者在运用STI571一段时间后出现正常的造血恢复现象,可能仅仅是因为STI571杀死或抑制了定向恶性白血病祖细胞的增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了短暂的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缓解后,对STI571耐药的原始白血病干/祖细胞终究会再次导致CML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571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cl/abl融合基因 ^Flk1^+cd31^-cd34^-细胞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培养与贴壁培养对乳腺癌MCF-7细胞形态及CD44、CD2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露 李传伟 +4 位作者 于爱莲 王兆辉 牛丽婷 吴开祥 王学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9-971,975,共4页
目的采用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两种方法分别孵育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观察细胞形态及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的变化。方法将乳腺癌MCF-7细胞株同时进行第一代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悬浮细胞及贴壁细胞形态及生长方式,收集... 目的采用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两种方法分别孵育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观察细胞形态及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的变化。方法将乳腺癌MCF-7细胞株同时进行第一代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悬浮细胞及贴壁细胞形态及生长方式,收集贴壁细胞及第二代悬浮细胞,对其表面分子CD24及CD44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亚群的细胞数量。结果悬浮细胞以大小不等的微球方式进行生长,并在第二代悬浮培养中维持此生物学特性;贴壁细胞呈单层贴壁簇状生长。与贴壁细胞相比,CD44分子在悬浮细胞中表达含量增高,CD24分子表达含量减少。CD44+/CD24-/low表型细胞在悬浮细胞和贴壁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7.0±0.43)%和(40.1±1.05)%(P<0.05);CD44+/CD24+表型所占比例分别为(11.7±0.39)%和(57.2±0.75)%(P<0.05)。结论悬浮培养法可使乳腺癌MCF-7细胞株贴壁细胞去分化,可富集CD44+/CD24-/low表型的乳腺癌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癌干细胞 悬浮微球细胞 cd44 cd24 - low表型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人脐血CD34^+CD38^-、CD34^+CD38^+细胞中的差异性表达
13
作者 李欣 李小青 +4 位作者 张佳华 陈万新 刘隽 郭天南 黄士昂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89-592,共4页
为进一步探讨microRNA(miRNA)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比较了miRNA在人脐血CD34+CD38-、CD34+CD38+细胞中的差异性表达。从人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应用FACSVantage分选流式细胞仪分选CD34+CD38-、CD34+CD38+细胞;抽提miRNA后... 为进一步探讨microRNA(miRNA)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比较了miRNA在人脐血CD34+CD38-、CD34+CD38+细胞中的差异性表达。从人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应用FACSVantage分选流式细胞仪分选CD34+CD38-、CD34+CD38+细胞;抽提miRNA后与miRNA芯片杂交,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miRNA芯片的表达结果。结果发现,miRNA在人脐血CD34+CD38+细胞的表达水平比在CD34+CD38-细胞的表达水平降低至1/2以下者共11个,表达水平升高至2倍以上者共73个,以上84个miRNA被称为"干细胞性"miRNA。经比较Georgantas等和芯片表达结果,发现有12个(14.29%,12/84)相同的miRNA。部分miRNA经历了类似于CD34在造血细胞表面的发展历程。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可寻找到新的与造血调控相关的miRNA簇及miRNA的下游靶基因。结论:"干细胞性"miRNA在正常造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miRNA的系统表达模式→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表达谱→造血干/祖细胞的自我更新和系列定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造血 脐血 ^cd34^+cd38^-细胞 ^cd34^+cd38^+细胞 细胞性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CD34^+CD38^-早期造血祖细胞的体外增殖和凋亡
14
作者 田虹 黄士昂 +4 位作者 龚非力 郑金娥 贺艳丽 杨晶 陈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29-234,共6页
为了从适龄产妇脐血中分离出CD34+CD38-细胞,在体外较长时间培养后观察分析CD34+CD38-细胞分 裂增殖、凋亡以及干细胞因子对CD34+CD38-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从10例健康产妇脐血中分选出 CD34+和CD38-标记的脐血原始细胞,在添加I... 为了从适龄产妇脐血中分离出CD34+CD38-细胞,在体外较长时间培养后观察分析CD34+CD38-细胞分 裂增殖、凋亡以及干细胞因子对CD34+CD38-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从10例健康产妇脐血中分选出 CD34+和CD38-标记的脐血原始细胞,在添加IL-3、IL-6、GM-CSF、EPO、IGF-1和SCF 6种混合因子的干细胞培养基 中培养6个月,观察细胞并绘制生长曲线,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干细胞因子对CD34+CD38-细胞生长的影响和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 CD38-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脐血CD34+CD38-细胞可在体外较长时间培养增殖, 无异常或过度的细胞凋亡发生。结论:通过控制培养条件,脐血CD34+CD38-早期造血祖细胞可在体外较长时间 培养增殖,以作为大量脐血原始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34^+ ^cd38^-细胞 体外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CD44^+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分化潜能的初步鉴定
15
作者 马云胜 秦书俭 穆长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949-1952,共4页
目的分离培养人脐静脉血CD44+细胞,并且诱导其向骨、神经和脂肪组织分化。方法采集的脐血用免疫磁珠阳性筛选法分离CD44+细胞后进行培养。细胞分别行成骨、成神经和成脂诱导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原性... 目的分离培养人脐静脉血CD44+细胞,并且诱导其向骨、神经和脂肪组织分化。方法采集的脐血用免疫磁珠阳性筛选法分离CD44+细胞后进行培养。细胞分别行成骨、成神经和成脂诱导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原性。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记法检测细胞分化蛋白表达。结果人脐血CD44+细胞贴壁生长,长梭形,传代后细胞增殖迅速。细胞表型为CD44+、CD29+、CD166+、CD34-。在成骨诱导后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Von-Kossa染色提示钙化结节形成。成神经诱导后Nestin、NSE、GFAP阳性;Tau和β-tubulin蛋白表达阳性。脂肪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脐血中可分离出CD44+细胞,体外诱导可向神经、骨和脂肪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44^+ 诱导分化 种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CD28^-调节性T细胞与肾癌患者复发及生存期的关系
16
作者 李华强 袁坚 +1 位作者 唐云峰 陈少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725-2728,共4页
目的:探讨CD8^+CD28^-调节性T细胞(Treg)与肾细胞癌(RCC)患者复发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对38例RCC患者进行为期60个月的随访,检测其外周血CD8^+CD28^-Treg含量变化,并分析其预测复发的效能及其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38例RCC患者生存期为... 目的:探讨CD8^+CD28^-调节性T细胞(Treg)与肾细胞癌(RCC)患者复发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对38例RCC患者进行为期60个月的随访,检测其外周血CD8^+CD28^-Treg含量变化,并分析其预测复发的效能及其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38例RCC患者生存期为11~69个月;其中11例(28.9%)复发并死亡,平均复发区间24个月。手术组患者CD8^+CD28^-Treg含量明显低于非手术组(P=0.037),无复发组的CD8^+CD28^-Treg含量明显低于复发组(P=0.029)。CD8^+CD28^-Treg的曲线下面积为0.827,与复发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2);当CD8^+CD28^-Treg为8.16%时,其预测复发的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92.4%。生存分析显示RC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6.31%(29/38);手术组患者的生存期(57.35±12.76个月)与非手术患者生存期(50.26±7.19个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2年内是肾癌复发的主要时间区间,CD8^+CD28^-Treg有助于预测复发,且其百分比接近8.16%时需高度注意复发可能;接受肾癌根治术患者的CD8^+CD28^-Treg更低,生存期越长,提示该T细胞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cd28^-调节性T细胞 肾癌 复发 生存分析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霉素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MMP-2、9降低CD44+/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被引量:9
17
作者 尹燕雪 李传伟 +3 位作者 于爱莲 李玲玉 曹露 王学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分析盐霉素对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通过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收集两种细胞,对其CD24、CD44标志物进行荧光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 目的分析盐霉素对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通过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收集两种细胞,对其CD24、CD44标志物进行荧光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 /CD24^(-/low)亚群细胞的比例;盐霉素培养MCF-7细胞株和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MTT法筛选出引起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细胞凋亡低于IC50的浓度;Transwell技术检测MCF-7和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以筛选出的浓度诱导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以排除盐霉素对该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Transwell技术检测该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GFβ1、Smad2、Smad3、p-Smad2、pSmad3、MMP-2、MMP-9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和有血清培养中的比例分别为(86.93±0.53)%和(19.98±0.62)%(P<0.01),CD44^+ /CD24^+ 表型细胞的比例分别是(12.68±0.59)%和(79.90±0.57)%(P<0.01);MTT法筛选出低于IC50的浓度是1、3、5、7μmol/L;Transwell技术检测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高于MCF-7细胞株,并随盐霉素浓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P<0.05)。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GFβ1、Smad2、Smad3、p-Smad2、p-Smad3、MMP-2、MMP-9蛋白水平下调(P<0.01)。结论盐霉素可能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下调MMP-2、MMP-9蛋白水平,从而降低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癌干细胞 cd44+/cd24-/low表型干细胞 盐霉素 迁移能力 侵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D34^+ CD38^-细胞水平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晓娟 李娟 +3 位作者 傅冰洁 郭林林 张佳华 黄士昂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405-1408,共4页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的克隆性疾病,在CML患者细胞水平由于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使这2个抑癌基因的表达受损。为了探讨正常人和CML患者CD34+ CD38-细胞水平JunB和CDH13(cadhe rin-13)基因启动子区域...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的克隆性疾病,在CML患者细胞水平由于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使这2个抑癌基因的表达受损。为了探讨正常人和CML患者CD34+ CD38-细胞水平JunB和CDH13(cadhe rin-1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表达水平的差异,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34+ CD38-细胞,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5例正常人和8例CML患者骨髓CD34+ CD38-细胞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JunB和CDH1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JUNB和CDH13基因在正常人骨髓CD34+ CD38-细胞中呈完全性非甲基化状态,CML患者骨髓CD34+ CD38-细胞中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比例分别为87.5%(7/8)和50%(4/8),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CML患者骨髓CD34+ CD38-细胞中JunB和CDH13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正常人的相比明显降低(2-??CT分别为1/5.21和1/10.63)。结论:在CML患者骨髓CD34+ CD38-细胞中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都发生了高度的甲基化,它们的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JunB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CML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甲基化检测对CML的靶向治疗及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NB cdH13 DNA甲基化 慢性髓系白血病 ^cd34^+cd38^-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 CD28^-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长煜 邢窕思 +2 位作者 郭盛锦 叶珩 黄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312-2315,共4页
目的:探讨CD8+CD28-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收集59例NSTEMI患者,以6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71例心绞痛患者及5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CD28-调节性T细胞及... 目的:探讨CD8+CD28-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收集59例NSTEMI患者,以6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71例心绞痛患者及5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CD28-调节性T细胞及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0(IL-10)的百分含量;比较NSTEMI及STEMI患者的ST段电压、肌钙蛋白I(c Tn I)及肌红蛋白(Mb)含量差异,并分析CD8+CD28-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上述三者的相关性。结果:NSTEMI患者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含量显著低于STEMI组、心绞痛组及健康组(P<0.05),且后3组之间任意两组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STEMI组比较,NSTEMI组患者ST段压低幅度显著小于STEMI组患者的ST段抬高幅度(P=0.011),但c Tn I及Mb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均与ST段压低电压、c Tn I及Mb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呈显著负相关性(r绝对值均>0.750,均P<0.05)。结论:NSTEMI患者CD8+CD28-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含量显著下降,且与心电图改变及心肌坏死物呈显著密切相关,因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cd8^+cd28^-调节性T细胞 心肌蛋白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CD24^(+)CD27^(+)调节性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捷 吴蕙 +3 位作者 顾梅秀 潘柏申 郭玮 王蓓丽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31,70,共7页
目的 探究CD19^(+)CD24^(+)CD27^(+)调节性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的作用和临床相关性。方法 收集23例SLE患者和23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以及血浆标本,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两组人群外周血标本中的... 目的 探究CD19^(+)CD24^(+)CD27^(+)调节性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的作用和临床相关性。方法 收集23例SLE患者和23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以及血浆标本,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两组人群外周血标本中的CD19^(+)CD24^(+)CD27^(+)调节性B细胞与细胞内IL-10的表达水平,并将其细分为CD24^(high)CD27^(+)以及CD24^(mid)CD27^(+)两个亚群,同时比较血浆中各细胞因子的浓度并分析其与Breg细胞的相关性。检测治疗后SLE患者外周血中Breg细胞的变化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分析其与疾病发展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体内的两种Breg细胞均显著升高,分别为6.09%±2.61%和12.28%±4.90%,其细胞内IL-10表达也明显增强,且CD24^(high)CD27^(+)型Breg细胞内IL-10水平高于CD24^(mid)CD27^(+)型亚群。患者血浆中IL-1β为(9.24±9.97) pg/mL,IL-10为(43.50±23.06) pg/mL,TNF-α为(11.26±7.48) pg/mL,IFN-γ为(12.83±7.27) pg/mL,较正常人均显著升高,且IL-10浓度与CD24^(mid)CD27^(+)型亚群细胞比例存在正相关。外周血中两种Breg细胞均与患者的疾病状态存在关联,经过临床药物治疗后,患者体内的Breg细胞显著下降。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显著升高,其分泌的IL-10相应增高,免疫调控作用增强。经过治疗,两者显著下降,提示其具有反映患者疾病状态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疾病状态 IL-10 ^cd24^(high)cd27^(+)型Breg细胞 ^cd24^(mid)cd27^(+)型Breg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