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adherin、N-cadherin与CD44^+/CD24^(-/low)表型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包俊杰 吴诚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6-601,共6页
背景与目的: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可以诱导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表达CD44+/CD24-/low表型细胞,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神经性钙黏蛋白(N-cadherin)是分别表达于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两个重要... 背景与目的: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可以诱导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表达CD44+/CD24-/low表型细胞,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神经性钙黏蛋白(N-cadherin)是分别表达于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两个重要钙黏蛋白,癌细胞从E-cadherin表达向N-cadherin表达转移是EMT的一个重要机制,此钙黏蛋白转移增加了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性。本研究旨在探讨CD44+/CD24-/low表型、E-cadherin及N-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5例正常乳腺组织、20例乳腺癌癌旁组织(癌边缘2~5cm)、58例乳腺癌组织及18例腋窝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44+/CD24-/low表型、E-cadherin及N-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和腋窝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44+/CD24-/low表型表达率分别为6.7%、10.0%、41.4%和44.4%,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0.0%、51.7%和33.3%,N-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5.0%、44.8%和55.6%,3种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和腋窝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CD24-/low表型表达与E-cadherin及N-cadherin表达有显著差异,且与E-cadherin表达关联程度较强,与N-cadherin表达关联程度相对较弱。E-cadherin表达与N-cadherin表达有显著差异,且具有高度相关性(P<0.05)。结论:CD44+/CD24-/low表型表达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及N-cadherin蛋白反常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密切的关系;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E-cadherin向N-cadherin转化及CD44+/CD24-/low表型表达增加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d44+/cd24-/low表型 E-CADHERIN蛋白 N-cadherin蛋白 双重免疫组织 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霉素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MMP-2、9降低CD44+/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被引量:9
2
作者 尹燕雪 李传伟 +3 位作者 于爱莲 李玲玉 曹露 王学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分析盐霉素对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通过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收集两种细胞,对其CD24、CD44标志物进行荧光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 目的分析盐霉素对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通过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收集两种细胞,对其CD24、CD44标志物进行荧光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 /CD24^(-/low)亚群细胞的比例;盐霉素培养MCF-7细胞株和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MTT法筛选出引起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细胞凋亡低于IC50的浓度;Transwell技术检测MCF-7和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以筛选出的浓度诱导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以排除盐霉素对该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Transwell技术检测该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GFβ1、Smad2、Smad3、p-Smad2、pSmad3、MMP-2、MMP-9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和有血清培养中的比例分别为(86.93±0.53)%和(19.98±0.62)%(P<0.01),CD44^+ /CD24^+ 表型细胞的比例分别是(12.68±0.59)%和(79.90±0.57)%(P<0.01);MTT法筛选出低于IC50的浓度是1、3、5、7μmol/L;Transwell技术检测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高于MCF-7细胞株,并随盐霉素浓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P<0.05)。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GFβ1、Smad2、Smad3、p-Smad2、p-Smad3、MMP-2、MMP-9蛋白水平下调(P<0.01)。结论盐霉素可能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下调MMP-2、MMP-9蛋白水平,从而降低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癌干细胞 cd44+/cd24-/low表型干细胞 盐霉素 迁移能力 侵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CD44^+/CD24^-表型及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林帅 吴诚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CD44+/CD24-表型在乳腺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和乳腺癌分子亚型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方法回顾分析217例乳腺癌患者,根据ER、PR、Her-2及CK5/6的水平划分为5个分子亚型。应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CD44/CD24双染的情况,分析CD44+/C... 目的探讨CD44+/CD24-表型在乳腺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和乳腺癌分子亚型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方法回顾分析217例乳腺癌患者,根据ER、PR、Her-2及CK5/6的水平划分为5个分子亚型。应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CD44/CD24双染的情况,分析CD44+/CD24-表型在乳腺癌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分析乳腺癌分子亚型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217例乳腺癌病例中,luminal A型130例,luminal B型15例,Her-2过表达型21例,basal-like型29例,Normalbreast-like型22例。CD44+/CD24-表型在所有乳腺癌阳性表达率为38%。CD44+/CD24-表型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在乳腺癌中只占一小部分,在人类乳腺癌中CD44+/CD24-表型无临床病理意义;5种分子亚型中luminal A型所占比例最高,其他亚型所占比例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分子亚型 cd44+/cd24-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SATB1上调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忠清 张乔安 +2 位作者 包芸 周仲文 许祖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目的探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1,SATB1)对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SATB1相关小干扰RNA(SATB1relat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ATB1-siR... 目的探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1,SATB1)对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SATB1相关小干扰RNA(SATB1relat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ATB1-siRNA)双链寡核糖核酸干扰MDA-MB-231细胞;pEGFP-N1-SATB1-GFP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MCF7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SATB1对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表达的影响。结果 MCF7细胞转染SATB1后,表达CD44+/CD24-的细胞比例明显升高;MDA-MB-231细胞在SATB1-siRNA干扰后,表达CD44+/CD24-的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 SATB1可能在形成并维持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特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SATB1) 乳腺癌干细胞(BrCSC) cd44+/cd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CD44^+/CD24^-表达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耿丹 柳青峰 +1 位作者 景士兵 王燕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1,共3页
收集我院经手术治疗、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初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石蜡标本(112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44+/CD24-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发现CD44+/CD24-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其表达情... 收集我院经手术治疗、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初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石蜡标本(112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44+/CD24-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发现CD44+/CD24-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其表达情况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月经状况、年龄、脉管癌栓、肿瘤大小、分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P53、Ki67表达无关(P>0.05)。因此认为CD44+/CD24-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其表达情况与组织学分级有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d44+ cd24-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比例与乳腺癌远处转移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斌 熊健 只向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55-558,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比例与乳腺癌远处转移之间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1月至2004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确诊的乳腺癌患者60例,并将其分为30例转移组及30例非转移组(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 目的:旨在探讨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比例与乳腺癌远处转移之间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1月至2004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确诊的乳腺癌患者60例,并将其分为30例转移组及30例非转移组(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检测60例患者石蜡切片中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所占比例,分析其与远处转移之间关系。结果:转移组与对照组中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所占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1.334,P<0.05)。骨转移中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比例有显著性差异(χ2=9.250,P=0.01)。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5年无瘤生存期比例有显著性差异(χ2=8.058,P=0.005)。结论: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所占比例与乳腺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特别是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cd24-细胞 乳腺癌干细胞 远处转移 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培养与贴壁培养对乳腺癌MCF-7细胞形态及CD44、CD2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曹露 李传伟 +4 位作者 于爱莲 王兆辉 牛丽婷 吴开祥 王学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9-971,975,共4页
目的采用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两种方法分别孵育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观察细胞形态及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的变化。方法将乳腺癌MCF-7细胞株同时进行第一代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悬浮细胞及贴壁细胞形态及生长方式,收集... 目的采用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两种方法分别孵育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观察细胞形态及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的变化。方法将乳腺癌MCF-7细胞株同时进行第一代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悬浮细胞及贴壁细胞形态及生长方式,收集贴壁细胞及第二代悬浮细胞,对其表面分子CD24及CD44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亚群的细胞数量。结果悬浮细胞以大小不等的微球方式进行生长,并在第二代悬浮培养中维持此生物学特性;贴壁细胞呈单层贴壁簇状生长。与贴壁细胞相比,CD44分子在悬浮细胞中表达含量增高,CD24分子表达含量减少。CD44+/CD24-/low表型细胞在悬浮细胞和贴壁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7.0±0.43)%和(40.1±1.05)%(P<0.05);CD44+/CD24+表型所占比例分别为(11.7±0.39)%和(57.2±0.75)%(P<0.05)。结论悬浮培养法可使乳腺癌MCF-7细胞株贴壁细胞去分化,可富集CD44+/CD24-/low表型的乳腺癌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癌干细胞 悬浮微球细胞 cd44 cd24 - low表型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ABCG2及CD44^+/CD24^-细胞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白玲 张昶 +3 位作者 王红霞 吉亚君 孟健 陈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2-564,共3页
目的:观察ABCG2以及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检测60例乳腺癌、癌旁及3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中CD44+/CD24-细胞的表达并应用单染技术检测ABCG2。结果:ABCG2在乳腺癌、癌旁和增生组织的阳... 目的:观察ABCG2以及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检测60例乳腺癌、癌旁及3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中CD44+/CD24-细胞的表达并应用单染技术检测ABCG2。结果:ABCG2在乳腺癌、癌旁和增生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16.67%和60.00%,乳腺癌及增生组织表达均高于癌旁(P<0.01);CD44+/CD24-细胞在3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3.33%和26.67%;增生组织表达高于乳腺癌及癌旁(P<0.01)。两者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复发与否、间质有无淋巴反应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G2表达与无瘤生存期相关(P<0.05),CD44+/CD24-细胞表达与无瘤生存期不相关(P>0.05)。ABCG2表达与CD44+/CD24-细胞无相关性(P>0.05)。结论:ABCG2阴性患者无瘤生存期长;CD44+/CD24-细胞并非只存在于乳腺癌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d44+/cd24-细胞 ABCG2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相关标记物CD44及CD2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磊 孟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7-1201,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相关标记物CD44及CD2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CD44+/CD24-细胞与HER-2、ER、PR、CK5/6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单染及双染法检测4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及1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相关标记物CD44及CD2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CD44+/CD24-细胞与HER-2、ER、PR、CK5/6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单染及双染法检测4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及1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4及CD24的表达情况,检测1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ER-2、ER、PR、CK5/6表达状况以进行免疫分型。结果 (1)CD44阳性定位于癌细胞膜。在浸润癌中阳性率为56.3%,在导管原位癌中阳性率为85.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乳腺浸润性癌中,CD44阳性率分别为69.2%、58.1%及44.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CD24阳性表达于非癌性乳腺组织中小管的腔缘;在癌组织中除腔缘阳性外,可出现膜质阳性。在浸润癌中阳性率为32.5%,在导管原位癌中阳性率为64.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126例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CD24-者65例,占51.6%;CD44+/CD24-阳性细胞在Luminal A型为47.5%、Luminal B型为42.9%、HER-2过表达型为13.0%、基细胞型为80.9%。各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uminal A型、Luminal B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4+/CD24-在基底细胞型乳腺癌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CD44+/CD24-在乳腺原位癌中的表达高于浸润性癌,在低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癌;CD24由非癌组织的腔缘型向癌组织的膜质型转变提示CD24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d44 cd24 cd44+/cd24-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Seq探索基底型乳腺癌干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婷 李璐 +2 位作者 王姝越 戴晓峰 白仲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基底型乳腺癌许多特性与肿瘤干细胞十分相似,为筛选出基底型乳腺癌的关键靶点,从乳腺癌干细胞入手,采用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CD44^+ CD24^(-/low)流式分选HCC1937和SUM149PT乳腺癌细胞系的干细胞及非干细胞,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筛选干细... 基底型乳腺癌许多特性与肿瘤干细胞十分相似,为筛选出基底型乳腺癌的关键靶点,从乳腺癌干细胞入手,采用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CD44^+ CD24^(-/low)流式分选HCC1937和SUM149PT乳腺癌细胞系的干细胞及非干细胞,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筛选干细胞和非干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随机选取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共134个,其中39个基因在干细胞中上调,95个基因下调。从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3方面GO功能分类表明,差异基因富集最显著的条目分别是胞外基质组成、胞外区、过氧化物酶活性,KEGG富集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最显著富集的通路是肿瘤相关通路,qRT-PCR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在干细胞中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通过对肿瘤干细胞全转录组水平进行研究,筛选其关键差异表达基因,为揭示肿瘤干细胞的分子机制以及基底型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型乳腺癌 肿瘤干细胞 cd44+ cd24(-/low)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富集和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欣荣 单保恩 +5 位作者 艾军 刘丽华 刘月彩 张超 张海谱 刘登湘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SFM)悬浮培养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富集并鉴定4T1细胞株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方法:通过含EGF、bFGF和B27等细胞因子的SFM培养富集4T1细胞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将其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serum-su... 目的: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SFM)悬浮培养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富集并鉴定4T1细胞株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方法:通过含EGF、bFGF和B27等细胞因子的SFM培养富集4T1细胞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将其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serum-supplemented medium,SSM),观察4T1肿瘤干细胞样细胞分化情况。应用细胞表面标志CD44^+CD24^-/low和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4T1细胞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比例,小鼠致瘤实验验证不同培养条件下4T1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致瘤能力。结果:4T1细胞在SFM中能够存活、增殖,并形成细胞球,细胞球可连续传代,若重新接种于SSM中可贴壁分化。4T1细胞球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为6.4%68.9%,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比例为7.3%61.2%,均显著高于SSM中培养的4T1细胞(P〈0.05);随着SFM中细胞球传代次数增加,CD44^+CD24^-/low细胞和SP细胞的比例逐渐升高。小鼠致瘤实验结果显示,富集了肿瘤干细胞的细胞球比常规培养4T1细胞的致瘤性更强。结论:乳腺癌4T1细胞可在含多种生长因子的SFM中悬浮生长并形成细胞球,4T1细胞中含有的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可通过SFM培养法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血清悬浮培养 乳腺癌4T1细胞 肿瘤干细胞 cd44^+cd24^-/low 侧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军英 胡兴 +2 位作者 伍贤进 李胜华 皮建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3-587,共5页
目的运用无血清成球培养法从人胰腺癌细胞系L3.6pl中分离/富集肿瘤干细胞,并对其"干性"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无血清与低黏附细胞培养板诱导胰腺癌L3.6pl细胞产生肿瘤细胞球。收集悬浮细胞球形成细胞,采用磁性细胞分选(magne... 目的运用无血清成球培养法从人胰腺癌细胞系L3.6pl中分离/富集肿瘤干细胞,并对其"干性"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无血清与低黏附细胞培养板诱导胰腺癌L3.6pl细胞产生肿瘤细胞球。收集悬浮细胞球形成细胞,采用磁性细胞分选(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技术纯化胰腺癌L3.6pl细胞株中的CD24+CD44+ESA+细胞,继续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观察细胞的球体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L3.6pl来源的干细胞中自我更新及上皮细胞间质化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癌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检测法检测干细胞相关标志的表达,并检测干细胞的细胞分化潜能。通过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评估其致瘤能力,免疫组化检测原癌基因c-Met和RON的表达。通过MTT法检测胰腺肿瘤干细胞对吉西他滨或紫杉醇的敏感性。结果 CD24+CD44+ESA+细胞具有明显致瘤性,且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能形成细胞球体,存在干细胞所具有的自我更新、EMT和耐药性等能力,并与c-Met、RON的蛋白表达成正相关。结论成功分离获得胰腺癌干细胞,人胰腺癌L3.6pl来源的CD24+CD44+ESA+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为将来研究胰腺癌个性化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肿瘤干细胞 cd24+cd44+ESA+ 上皮-间质转化 耐药性 cd24 +cd44 + E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血清培养有效富集乳腺癌干细胞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燕雪 李传伟 +1 位作者 于爱莲 王学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66-970,共5页
目的探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中有效富集乳腺癌干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和有血清两种培养技术分别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观察并收集两种细胞,对CD24、CD44标志物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该标... 目的探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中有效富集乳腺癌干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和有血清两种培养技术分别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观察并收集两种细胞,对CD24、CD44标志物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该标志物的表达差异;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亚群细胞的比例,并检测两种细胞周期的差异。结果无血清培养的细胞以大小不等的微球体形式在培养液中悬浮生长,有血清培养的细胞以类似多边形的形式在培养液中单层贴壁生长。CD44在悬浮微球体细胞和贴壁细胞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CD24在悬浮微球体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减少;悬浮微球体细胞和贴壁细胞中CD44^+/ CD24^(-/low)表型细胞的比例分别为(86.93±0.53)%和(19.98±0.62)%(P<0.05),CD44^+/CD24^+表型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2.68±0.59)%和(79.90±0.57)%(P<0.05)。分裂期(S)细胞在悬浮微球体细胞和贴壁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18.85±2.26)%和(43.91±1.81)%(P<0.05);静止期(G1)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4.92±2.07)%和(39.82±1.77)%(P<0.05)。结论无血清培养技术可以有效富集CD44^+/ CD24^(-/low)表型乳腺癌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干细胞 悬浮微球体细胞 cd44^+/cd24^-/low表型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