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刘莉 姚军霞 +1 位作者 丁乾 黄士昂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9-122,共4页
本研究分析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CD4+CD25high调节T(Tr)细胞比例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B-NHL免疫抑制机制,以及化疗对此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初治B-NHL患者、36例化疗后达CR/PR患者... 本研究分析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CD4+CD25high调节T(Tr)细胞比例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B-NHL免疫抑制机制,以及化疗对此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初治B-NHL患者、36例化疗后达CR/PR患者及15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和CD4+CD25highT细胞的比例。结果显示:B-NHL患者CD3+及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它们依次为(68.33±15.27)%,对照(72.06±9.26)%;(34.47±12.84)%,对照(42.45±9.2)%;1.36±0.26,对照1.92±0.20,但CD4+CD25highTr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为(4.10±1.21)%,对照(2.04±1.03)%,(P<0.001)。化疗后组CD4/CD8比值低于化疗前组(P<0.05);而外周血CD4+CD25highTr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化疗前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B-NHL初治化疗前及化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r细胞比例都显著升高,提示CD4+CD25highTr细胞可能是B-NHL患者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 T细胞亚群 ^cd4^+cd25^high调节T细胞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6、CD10和BCL-2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闵大六 周晓燕 +4 位作者 陆洪芬 许越香 范月珍 郑爱华 施达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9-173,共5页
背景与目的:BCL-6、CD10均为淋巴结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GC-B细胞)的标志,它们在结内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及其它类型淋巴瘤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值得研究。本研究分析了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BCL-6、CD10和BCL-2的蛋白表... 背景与目的:BCL-6、CD10均为淋巴结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GC-B细胞)的标志,它们在结内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及其它类型淋巴瘤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值得研究。本研究分析了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BCL-6、CD10和BCL-2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EnV ision两步法分析135例B-NHL常见类型[包括DLBCL 22例,滤泡性淋巴瘤(FL)18例,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B-SLL)18例,套细胞淋巴瘤(MCL)15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7例,Burk itt’s淋巴瘤(BL)5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3例;结外DLBCL 29例,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L)18例]和对照组5例T-NHL、5例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以及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H)石蜡包埋组织中BCL-6、CD10以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BCL-6和CD10阳性表达均只见于RLH(100%和100%)、结内DLBCL(72.7%和40.9%)、结外DLBCL(75.9%和41.4%)、FL(88.9%和72.2%)以及BL(100%和100%),其余B-NHL如B-SLL、MCL、MALT-L、LPL、LBL以及T-NHL和NLPHL中均未见BCL-6和CD10蛋白的表达。BCL-2蛋白表达可见于结内、结外DLBCL、FL、B-SLL、MCL、MALT-L以及LBL,阳性率分别为:36.4%、27.6%、83.3%、88.9%、86.7%、72.7%和33.3%;而LPL、BL、T-NHL以及NLPHL未见BCL-2蛋白表达;②DLBCL中BCL-6的表达形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GC/FL型、中间型、散在型和阴性型;③40.9%的结内DLBCL、41.4%的结外DLBCL、72.2%的FL以及100%的BL为BCL-6+/CD10+表达,其中BCL-6蛋白表达均为GC/FL型;④在临床特征上,BCL-6+/CD10+的结内DLBCL与非BCL-6+/CD10+的结内DLBCL相比,前者的临床分期低于后者(P<0.05)。结论:BCL-6、CD10和BCL-2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以用于部分B-N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BCL-6+/CD10+的结内淋巴瘤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霍奇金淋巴 bCL-6 cd10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0单克隆抗体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慧清 许晓军 +4 位作者 任志娟 林淑华 郭子文 古滔华 邱大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976-976,共1页
关键词 cd20单克隆抗体 自体干细胞移植 治疗 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D20单克隆抗体和化疗预处理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4
作者 许晓军 何慧清 +4 位作者 郭子文 李孝红 李海容 余元龙 季明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82-682,共1页
关键词 cd20 化疗预处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D_(44)V_6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束永前 刘凌翔 +3 位作者 卢凯华 殷咏梅 黄普文 王榕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研究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中CD44变异体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B淋巴细胞性NHL,6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CD44V6表达情况。结果:B细胞性NHLCD... 目的:研究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中CD44变异体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B淋巴细胞性NHL,6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CD44V6表达情况。结果:B细胞性NHLCD44V6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CD44V6阳性表达与病理分期、恶性度有一定关系。结论:CD44V6与B细胞性NHL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霍奇金淋巴 cd44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运载scFvCD20:sTRAIL融合蛋白对B-淋巴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范冬梅 张晓龙 +5 位作者 张晴 卢杨 杨圆圆 袁向飞 张砚君 熊冬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39-944,共6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运载scFvCD20:s TRAIL融合蛋白的新型双重靶向系统对CD20+BJAB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传统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p LenR.sc FvCD20:s TRAIL、p LenR.ISZ-s TRAIL、p LenR.sc Fv CD20及p LenR.cop GFP四种...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运载scFvCD20:s TRAIL融合蛋白的新型双重靶向系统对CD20+BJAB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传统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p LenR.sc FvCD20:s TRAIL、p LenR.ISZ-s TRAIL、p LenR.sc Fv CD20及p LenR.cop GFP四种慢病毒表达载体,利用四质粒慢病毒包装系统于293T细胞中包装慢病毒颗粒,并感染人脐带组织来源的MSCs(HUMSCs),使其稳定表达融合蛋白。于体外采用CCK8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检测sc Fv CD20:s TRAIL融合蛋白对CD20阳性BJAB细胞和Raji细胞、CD20阴性Jurkat细胞以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生长抑制作用。建立NOD/SCID鼠BJAB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将MSC.sc Fv CD20:s TRAIL经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每3 d测量瘤体积,根据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结果: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 LenR.sc Fv CD20:s TRAIL、p LenR.ISZ-s TRAIL、p LenR.sc Fv CD20及p LenR.cop GFP,且经慢病毒感染可在HUMSCs中稳定表达。体外实验显示,sc Fv CD20:s TRAIL融合蛋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对CD20阳性BJAB和Raji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而对CD20阴性Jurkat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降低;而且不影响PBMCs的生长。体内实验表明,MSC.sc Fv CD20:s TRAIL可显著抑制BJAB淋巴瘤的生长,初始治疗后第24天,抑瘤率达65.2%,与MSC.ISZ:s TRAIL治疗组比较(抑瘤率为52.7%),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建立了HUMSCs运载sc Fv CD20:s TRAIL融合蛋白的双重靶向治疗系统,HUMSCs可向BJAB淋巴瘤部位归巢并表达分泌sc Fv CD20:s TRAIL融合蛋白,后者在局部经sc Fv CD20的二次导向发挥CD20特异性抑瘤作用。为MSCs作为肿瘤靶向治疗载体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cd20 TRAIL 霍奇金淋巴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7
作者 姜华 侯健 +2 位作者 傅卫军 丁思奇 张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90-494,共5页
由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胸水标本通过液体培养法建立了 1株CD3 0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系 ,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所建立的细胞系可以在含 10 %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持久增殖 ,倍增时间约为 3 6小时 ,目前已传代 1... 由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胸水标本通过液体培养法建立了 1株CD3 0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系 ,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所建立的细胞系可以在含 10 %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持久增殖 ,倍增时间约为 3 6小时 ,目前已传代 12 0余次 ,生长良好 ,暂命名为SH 1。光镜下细胞形态与典型的CD3 0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 ,ALCL)细胞的形态十分类似 ,电镜下可观察到胞浆内存在较多病毒颗粒。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过氧化物酶POX阴性 ,糖原染色PAS阳性 ,酸性磷酸酶 (ACP)呈强阳性 ;电镜下髓过氧化物酶 (MPO )阴性 ,血小板过氧化物酶 (PPO)阴性。EB病毒核心抗原 1(EBNA 1)呈阳性。细胞免疫表型为CD3 0 + 、CD45+ 、HLA DR+ ,而EMA、CD3 4、CD3 8、CD2、CD3、CD4、CD7、CD8、CD10、CD15、CD19、CD2 0均呈阴性。染色体分析示SH 1细胞系核型为二倍体或四倍体核型 ,并具有明显的结构和数量异常 ,但未见典型t(2 ;5)。结论 :所建立的细胞系为CD3 0 + ALCL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0^+细胞 ^cd30^+间变性大细胞 淋巴细胞 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Rituximab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杀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魏莉 罗荣城 +2 位作者 张军一 严晓 吕成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研究131I标记的Rituximab对CD20表达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为放射免疫导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IODO-GEN法对Rituximab进行131I标记,以MTT比色法测定131I-Rituximab、131I和Rituximab对Raji细胞的剂量效应曲... 目的研究131I标记的Rituximab对CD20表达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为放射免疫导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IODO-GEN法对Rituximab进行131I标记,以MTT比色法测定131I-Rituximab、131I和Rituximab对Raji细胞的剂量效应曲线,并根据剂量效应曲线选取合适的剂量,以131I-Rituximab、131I及Rituximab作用于CD20阳性的RamosRA-1细胞、Raji细胞以及CD20阴性的Molt-4细胞,根据细胞存活率的变化,评价131I-Rituximab、131I及Rituximab对上述细胞的杀伤作用。Gimesa染色观察核分裂指数(MI值)等指标评价131I-Rituximab对Raji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结果131I-Rituximab对Raji细胞的杀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选取60μCi/ml作为疗效实验的作用剂量,131I-Rituximab组的细胞抑制率显著高于Rituximab组(P<0.05)。Raji细胞在131I-Rituximab、131I、Rituximab作用96h后的细胞抑制率,与同等条件下的Ramos(RA-1)细胞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同等条件下的Molt-4细胞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④131I-Rituximab的MI值最低,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131I-Rituximab可特异性杀伤CD20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为放射免疫治疗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免疫治疗 b细胞淋巴 ^^131I-Rituximab cd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9
9
作者 郦秀芳 胡孟钧 +2 位作者 魏建丽 周晓军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例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结果本病临床上无特异性,组织学上瘤细胞呈弥漫片状分布,细...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例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结果本病临床上无特异性,组织学上瘤细胞呈弥漫片状分布,细胞体积较大,多呈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核深染,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瘤细胞CD45、CD20、CD79α阳性,CD3、CK、S100蛋白、CEA、Syn及CgA阴性。结论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度较高的肿瘤,预后差。病理诊断上应与继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上腺霍奇金淋巴 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 文献复习 S-100蛋白 临床病理特征 组织化学观察 病理组织学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病理形态 细胞体积 cd45 免疫表型 cd20 病理诊断 细胞 特异性 卵圆形 异型性 分裂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Rituximab对荷人淋巴瘤裸鼠模型的放射免疫治疗效果
10
作者 陈淑霞 冯九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0-141,144,共3页
Rituximab(美罗华)是一种针对CD20抗原的人鼠嵌合型抗体,主要用于治疗低度和滤泡CD20阳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尽管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但仍有半数的慢性NHL和2/3的复发侵袭性NHL患者对其无反应。因此,许多研究人... Rituximab(美罗华)是一种针对CD20抗原的人鼠嵌合型抗体,主要用于治疗低度和滤泡CD20阳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尽管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但仍有半数的慢性NHL和2/3的复发侵袭性NHL患者对其无反应。因此,许多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到该抗体上,利用它的导向作用,引导放射性核素到达靶位点来杀伤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131I标记美罗华抗体,观察它在人淋巴瘤裸鼠模型中的抑瘤作用,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霍奇金淋巴 治疗效果 裸鼠模型 放射免疫 放射性核素标记 cd20抗原 ^^131I标记 其临床应用 杀伤肿细胞 效果显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7在恶性B细胞中表达意义的探讨
11
作者 王蔚 李燕 +6 位作者 高丽 徐韶华 龚明 黄泛舟 李振玲 陈艳荣 马一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4-647,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CD37抗原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及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细胞中表达的意义。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骨髓标本、B-ALL标本及B-NHL标本细胞中CD37的表达。结果表明,20例B-ALL细胞[初治5例,伴微小残留病(M... 本研究旨在探讨CD37抗原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及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细胞中表达的意义。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骨髓标本、B-ALL标本及B-NHL标本细胞中CD37的表达。结果表明,20例B-ALL细胞[初治5例,伴微小残留病(MRD)15例]低表达CD37(1.04±0.24;1.50±0.89),正常前体B细胞也低表达CD37(1.64±0.52),3组间CD37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成熟B细胞和BNHL细胞均高表达CD37(14.23±7.84和14.53±10.93),它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B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的CD37表达水平比较显示,B祖细胞低表达CD37(0.88±0.17),B前体细胞CD37表达增高(2.44±0.69),成熟B细胞CD37表达最高。结论:低表达CD37并非B-ALL细胞所特有。幼稚B细胞低表达CD37,随着B细胞的成熟CD37的表达强度逐渐升高,亦即CD37在B细胞中的表达与细胞的良恶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7 恶性b细胞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b细胞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侵袭及难治复发性B-NHL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前进 陈永升 +8 位作者 曾东风 李佳丽 朱丽丹 高蕾 高力 刘耀 尹晓林 张曦 孔佩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5,共9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高危侵袭性及难治复发CD20^+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疗效。方法:选取本中心2005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为高危侵袭性及难治复发CD20^+B-NHL、并行auto-HSCT治疗...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高危侵袭性及难治复发CD20^+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疗效。方法:选取本中心2005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为高危侵袭性及难治复发CD20^+B-NHL、并行auto-HSCT治疗的患者资料83例。联合R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共57例,未用R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6例。观察组患者在移植前联合R 375 mg/m^2进行免疫化疗及采集前体内净化,部分患者移植后也采用R进行了维持治疗;对照组除未应用R外,诱导、强化及移植方案与观察组相同。依据观察组患者应用R的时机及频次不同进行疗效的亚组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随访截止时间为2014年4月30日。结果:移植成功后所有患者均达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时间39(2-11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成功采集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造血重建时间两组无差异。观察组3年总生存(OS)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0%vs73.1%,P=0.037),无事件生存(EFS)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5%vs 65.4%,P=0.034);观察组患者死亡4例,复发3例(其中1例复发死亡,2例经巩固化疗后达CR2);对照组患者死亡7例,复发6例(其中4例复发死亡,2例经巩固化疗后达CR2)。亚组分析:移植前、采集前及移植后全程均使用R的32例患者与仅移植前化疗使用R的22例患者相比,OS、EFS率分别为97.0%vs 87.5%(P>0.05)和97.0%vs 76.2%(P=0.05);全程均使用R者与对照组比较,OS和EF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31,P=0.008);按R使用频次不同,其OS率依次为:1-2次(9例)88.9%,3-4次(29例)93.1%,≥5次(19例)94.7%,EFS率分别为77.8%、89.7%、94.7%。结论:在治疗高危侵袭及难治复发性CD20^+B-NHL患者的过程中,联合R的诱导化疗、干细胞采集前的R体内净化,以及移植后联合R维持治疗能明显改善行自体移植患者的OS及EFS,其中移植前、后均使用者,其EFS优于仅移植前使用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b细胞霍奇金淋巴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