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织中CD1a^+树突状细胞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肖炜明 吴克艳 +1 位作者 龚卫娟 卜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623-1625,1634,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1a^+树突状细胞密度和VEGF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探究其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D1a^+DCs、VEGF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CD1a^+...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1a^+树突状细胞密度和VEGF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探究其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D1a^+DCs、VEGF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CD1a^+DCs浸润密度略低于癌旁组织(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中CD1a^+DCs密度与浸润深度、肿瘤分化、TNM分期程度有关(P<0.05)。胃癌组织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胃癌中VEGF的表达与肿块大小(P<0.05)、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程度有关(P<0.01)。CD1a^+DCs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3.08,P<0.01)。结论:CD1a^+DCs随着胃癌恶性程度增加和肿瘤的进展而减少;VEGF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VEGF的表达随着胃癌的进展而增高,对其表达与检测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d1a^+树突状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与Rh1对树突状细胞表达HLA-DR、CD25、CD44、CD54、CD11c及E-selectin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毅 郝钰 +1 位作者 邱全瑛 黄启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48,52,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和Rh1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表面分子CD25、HLA-DR、CD44、ICAM-1、CD11c及E-sele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g1和Rh1分别加入成熟DC中,刺激一定时间后,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并用图像分析法分析结果。...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和Rh1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表面分子CD25、HLA-DR、CD44、ICAM-1、CD11c及E-sele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g1和Rh1分别加入成熟DC中,刺激一定时间后,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并用图像分析法分析结果。结果除E-selectin外,Rg1和Rh1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HLA-DR、CD25、CD11c、CD44和ICAM-1的表达。结论Rg1、Rh1可增强DC表面促进T细胞活化的第一、二类信号系统分子的表达,提高其抗原递呈能力,并促进DC-T细胞簇的形成而活化初始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人参皂苷 cd25 HLA-DR cd44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3、CD1a标记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宙 杨伟明 +2 位作者 赵洪远 王超宇 邬江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5年生存组和<3年死亡组大肠癌病例各30例,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大肠癌组织内TIDC的CD83、CD1a表达状况,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和...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5年生存组和<3年死亡组大肠癌病例各30例,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大肠癌组织内TIDC的CD83、CD1a表达状况,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CD83、CD1a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与Dukes分期和预后相关。免疫组化检测显示,60例大肠癌组织中19例检测到CD83阳性表达,24例检测到CD1a阳性表达。CD83、CD1a的表达随着Dukes分期的升高而降低,≥5年生存组表达高于<3年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到低水平CD83(60/60)、CD1a(60/60)和Ki-67(60/60)表达。在大肠癌组织的不同Dukes分期间,CD83、CD1a在A期+B期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C期+D期大肠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a在≥5年生存组表达高于<3年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TIDC的特征性标记物CD83、CD1a的表达与预后相关,可以作为检测大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cd83 cd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0配基化的肿瘤特异性树突状细胞介导Th1细胞分化的研究
4
作者 陈成 朱一蓓 +5 位作者 瞿秋霞 周桓 王勤 於葛华 李文香 张学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CD40配基化的肿瘤特异性DCs在介导Th1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GM-CSF和IL-4联合方案体外诱导小鼠髓系DCs,并利用mCD40L-CHO和TNF-α分别刺激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s制备DCs瘤苗;3H-TdR掺入试验检测DCs对T淋巴细胞的促增殖效... 目的:探讨CD40配基化的肿瘤特异性DCs在介导Th1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GM-CSF和IL-4联合方案体外诱导小鼠髓系DCs,并利用mCD40L-CHO和TNF-α分别刺激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s制备DCs瘤苗;3H-TdR掺入试验检测DCs对T淋巴细胞的促增殖效应;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IFN-γ、IL-12的含量;胞内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经成熟DCs活化的T细胞中CD4+IFN-γ+T和CD4+IL-4+T的比例。结果: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在CD40配基化DCs组最高(P<0.05),CD40配基化DCs能更有效地促进活化T细胞分泌IFN-γ和介导CD4+IFN-γ+T细胞的分化(P<0.05),同时,CD40配基化DCs分泌IL-12的量也明显高于TNF-α组(P<0.05)。结论:CD40配基化的肿瘤特异性DCs体外能有效介导Th1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cd40 TH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表面标记CD1a、CD83的研究
5
作者 范萍 王水 武正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6-378,共3页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表面分子CD1a、CD83的表达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用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表面分子CD1a、CD83的表达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用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因子组合,刺激DC增殖、分化。用标有荧光素的单抗标记培养细胞,在流式细胞仪上分析所培养的细胞。结果:该细胞表达CD1a、CD83分子,但CD1a、CD83在CD3+T、CD19+B淋巴细胞上也表达。CD1a、CD83在活化的淋巴细胞上表达水平比未活化的高,CD19+B细胞上表达水平比CD3+T细胞高。结论:CD1a、CD83等分子并非DC特有的标记,目前鉴定DC仍然要靠细胞形态、细胞表达CD1a、CD83以及共刺激分子等综合因素来确定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外周血 表面标记 树突状细胞 cd1A cd8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1b激动剂leukadherin-1通过阻断NF-κB p65通路抑制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TLR7和TLR9活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翟伟伟 邹孟君 +6 位作者 孙明慧 梁玥 董知临 张馨元 杨永红 董冠军 司传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整合素CD11b激动剂白细胞黏附素1(LA1)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中Toll样受体7(TLR7)和TLR9通路活化的影响,并探索其调控机制。方法成功诱导BMDC,用CCK-8法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 目的研究整合素CD11b激动剂白细胞黏附素1(LA1)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中Toll样受体7(TLR7)和TLR9通路活化的影响,并探索其调控机制。方法成功诱导BMDC,用CCK-8法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筛选出对BMDC活性和凋亡都无影响的LA1浓度。LA1预处理BMDC 2 h后,用TLR7激动剂R837和TLR9激动剂CpG1826刺激BMDC,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表面标志CD40、CD86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的表达;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12p4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MDC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结果LA1浓度低于20μmol/L时对BMDC活力和凋亡无影响;LA1预处理显著抑制BMDC中R837和CpG1826诱导的CD40、CD86和MHC-Ⅱ的表达;LA1预处理显著抑制BMDC培养上清中R837和CpG1826诱导的IL-6、IL-12p40和TNF-α的含量;进一步研究发现,LA1预处理显著抑制BMDC中R837和CpG1826激活的NF-κB p65磷酸化水平。结论CD11b激动剂LA1可显著抑制BMDC中TLR7和TLR9通路的活化,且通过NF-κB p65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 Toll样受体(TLR) 整合素cd11b 细胞黏附素1(L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树突状细胞表面PD-L1分子对T淋巴细胞协同刺激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成 古涛 +7 位作者 李敏 朱一蓓 周桓 陶怡 陈永井 於葛华 李文香 张学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髓系DCs表面PD- L1分子在树突状细胞介导T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未成熟DCs和凋亡肿瘤细胞负载并经CD4 0配基化的成熟DCs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抗PD- L1单抗阻断试验分... 目的:探讨小鼠髓系DCs表面PD- L1分子在树突状细胞介导T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未成熟DCs和凋亡肿瘤细胞负载并经CD4 0配基化的成熟DCs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抗PD- L1单抗阻断试验分析未成熟DCs和成熟DCs表达的PD L1分子对T淋巴细胞的协同刺激 抑制效应;3H -TdR掺入试验检测未成熟DCs和成熟DCs对T淋巴细胞的促增殖效应;ELISA测定各组MLR反应上清中IL -10、IFN- γ的分泌水平;MTT比色法检测成熟DCs激发的肿瘤抗原特异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未成熟DCs表面高表达PD- L1,负性调节未成熟DCs对自体T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抑制T细胞分泌IL -10、IFN -γ;凋亡肿瘤细胞负载并经CD4 0配基化的成熟DCs中等水平表达PD- L1,具有显著增强对自体T细胞的体外激发、扩增和细胞毒效应的作用,并可增加T细胞的IFN γ分泌。结论:未成熟DCs高表达PD -L1抑制了对T细胞共刺激效应;CD4 0配基化成熟的DCs中度表达PD -L1有助于激发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cd40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E1α调控CD8α^+树突状细胞功能
8
作者 吕思霖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4-294,共1页
未折叠蛋白反应(UPR,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和内质网应激在维持免疫系统稳态中的作用并未完全知晓。本文作者发现树突状细胞,在未发生ER stress的情况下,持续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感受分子IRE-1α及其下游靶分子,转录因子XBP-1。而... 未折叠蛋白反应(UPR,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和内质网应激在维持免疫系统稳态中的作用并未完全知晓。本文作者发现树突状细胞,在未发生ER stress的情况下,持续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感受分子IRE-1α及其下游靶分子,转录因子XBP-1。而XBP-1的缺失导致CD11c+细胞表型缺陷,内质网稳态失衡以及CD8α+树突状细胞抗原呈递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cd 细胞功能 未折叠蛋白反应 内质网应激 XBP-1 调控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基因修饰的成熟树突状细胞疫苗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苑航 刘建华 +4 位作者 王成 李和全 王华英 郑云 夏大静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6-183,共8页
目的:观察IL-18基因修饰的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s,mDC)疫苗对卵白蛋白(OVA)诱导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IL-18基因修饰的成熟树突状细胞表型变化,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诱导同... 目的:观察IL-18基因修饰的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s,mDC)疫苗对卵白蛋白(OVA)诱导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IL-18基因修饰的成熟树突状细胞表型变化,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诱导同种异体T细胞的应答能力。BALB/c小鼠随机分成6组:健康对照组(Control组)、PBS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XM组)、成熟树突状细胞治疗组(mDC组)、LacZ基因修饰的成熟树突状细胞治疗组(Ad-LacZ-mDC组)、IL-18基因修饰的成熟树突状细胞治疗组(Ad-IL-18-mDC组)。应用卵白蛋白诱导小鼠哮喘模型。HE、AB-PAS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4和IL-13的含量。流式细胞细胞术检测脾细胞悬液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结果:IL-18基因修饰的成熟树突状细胞疫苗免疫哮喘小鼠后,能够有效减少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增生,降低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4和IL-13的分泌,提高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分泌和脾细胞悬液中CD4+CD25+foxP3+Treg的百分比。结论:IL-18基因修饰的成熟树突状细胞疫苗对卵白蛋白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治疗 哮喘/病理学 树突状细胞 细胞介素18 TH1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nX3基因调节TGF-β_1介导的树突状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巫华志 蔡曼妮 +2 位作者 谭玲婵 肖倩 孙晓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305-1308,1312,共5页
目的:观察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物CD8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抑癌基因RunX3调节TGF-β1对树突状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过临... 目的:观察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物CD8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抑癌基因RunX3调节TGF-β1对树突状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过临床表现、内镜、病理等方法综合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UC组)及正常志愿者40例(对照组)结肠镜下乙状结肠肠黏膜活检标本,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RunX3mRNA、TGF-β1mRNA和成熟树突状细胞常用的表面标志物CD83mRNA。结果:(1)与对照组肠道黏膜组织相比,UC组RunX3mRNA、TGF-β1mRNA的表达下调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D83mRNA的表达上调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2)UC组肠黏膜组织中RunX3mRNA与TGF-β1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9,P<0.05),RunX3mRNA与CD83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6,P<0.05),TGF-β1mRNA与CD83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364,P<0.05)。结论:RunX3mRNA、TGF-β1mRNA及树突状细胞与溃疡性结肠炎密切相关,RunX3基因可能通过调节TGF-β1介导树突状细胞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树突状细胞 cd8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2、IL-10 mRNA的表达及树突状细胞分布在外阴硬化性苔藓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楠楠 王婧 +1 位作者 刘嗣同 武昕(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79-982,共4页
目的:探讨与免疫相关的TLR2、IL-10 mRNA及树突状细胞与外阴硬化性苔藓(VLS)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VLS石蜡标本50例(早期和进展期各25例),外阴正常皮肤1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α在组织中的分布,RT-PCR法检测TLR2和IL-10 m... 目的:探讨与免疫相关的TLR2、IL-10 mRNA及树突状细胞与外阴硬化性苔藓(VLS)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VLS石蜡标本50例(早期和进展期各25例),外阴正常皮肤1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α在组织中的分布,RT-PCR法检测TLR2和IL-10 mRNA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1α阳性细胞在VLS进展期中明显高于正常外阴皮肤(P<0.05)。TLR2、IL-10的mRNA表达在VLS进展期中明显高于正常外阴皮肤(P<0.05);TLR2、IL-10 mRNA和CD1α表达在早期VLS中略增加,与正常外阴皮肤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LS的进展期TLR2、IL-10 mRNA及树突状细胞增多,预示局部组织内免疫抑制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硬化性苔藓 TOLL样受体2 白介素-10 树突状细胞 cd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小鼠CD_8α^+抗原基因克隆载体的构建及其相关蛋白在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
12
作者 乔伟 冯乐平 +2 位作者 孙情 熊毅 黎玉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8-1062,F0002,共6页
目的:构建NOD小鼠CD8α+抗原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探讨其在树突状细胞(DCs)中的表达,阐明1型糖尿病(T1DM)的发病机理。方法:设计CD8α+基因特异性引物,从NOD小鼠胸腺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扩增CD8α+基因,与质粒载体pCDF1-MCS... 目的:构建NOD小鼠CD8α+抗原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探讨其在树突状细胞(DCs)中的表达,阐明1型糖尿病(T1DM)的发病机理。方法:设计CD8α+基因特异性引物,从NOD小鼠胸腺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扩增CD8α+基因,与质粒载体pCDF1-MCS2-EF1-COPGFP进行连接重组,经过转化、筛选、鉴定和序列测定后,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D8α+基因的表达。应用Nanofectin脂质体转染试剂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进行重组慢病毒载体包装,将包装后的重组慢病毒颗粒感染DCs,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D8α+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NOD小鼠CD8α+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载体,重组表达载体经转染HEK293细胞获得了重组病毒的原液,重组病毒扩增后感染DCs,免疫荧光下可见DCs内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结论:NOD小鼠CD8α+抗原基因重组病毒载体构建成功,且有相关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cd8α+抗原基因 慢病毒载体 基因克隆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l1L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洁 颜楠楠 +8 位作者 赵传祥 李慈 吴仪 肖腾飞 高凤威 周文慧 邵启祥 龙乔明 夏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7-731,共5页
目的:研究Sel1L(Suppressor/enhancer of Lin-12-like)基因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s)分化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Cre-Loxp重组系统构建Sel1L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BMDCs分泌细胞因子IL-6、IL-12的表达;... 目的:研究Sel1L(Suppressor/enhancer of Lin-12-like)基因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s)分化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Cre-Loxp重组系统构建Sel1L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BMDCs分泌细胞因子IL-6、IL-12的表达;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BMDCs细胞中Sel1L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s细胞CFSE、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6、MHC-Ⅰ、MHC-Ⅱ及其对特异性CD4^+T细胞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结果:Sel1L的缺失抑制BMDC诱导分化过程中的增殖效率,上调DCs分泌因子的能力和MHC-Ⅰ的表达,减少MHC-Ⅱ的表达,并抑制BMDCs细胞对OVA_(323-339)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增殖。结论:Sel1L缺失可以抑制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分化,下调DC对OVA特异性的CD4^+T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1L 树突状细胞 内质网应激 共刺激分子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淋巴细胞生成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永海 张淦 +4 位作者 李明 陈栋 向莹 郭晖 张伟杰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索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诱导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的优化方案。方法分离、培养NOD小鼠骨髓来源的imDC和淋巴细胞,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 目的探索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诱导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的优化方案。方法分离、培养NOD小鼠骨髓来源的imDC和淋巴细胞,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分别加入白介素(IL)-2、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抗CD3抗体和抗CD28抗体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淋巴细胞+IL-2)、实验1组(淋巴细胞+imDC+TGF-β1+IL-2)、实验2组(淋巴细胞+imDC+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IL-2)、实验3组(淋巴细胞+imDC+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TGF-β1+IL-2)。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培养3d后淋巴细胞的扩增情况及混合培养6d淋巴细胞中CD4、CD25及Foxp3的表达。结果 imDC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3d后,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增殖指数分别为(1.04±0.03)%、(1.26±0.02)%、(1.36±0.01)%和(1.55±0.02)%。实验3组的增殖指数较实验1组和实验2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混合培养6d后,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的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比例分别为(2.41±0.02)%、(17.98±1.02)%、(30.67±2.68)%、(42.84±1.41)%,而CD4+CD25+T淋巴细胞中Foxp3+细胞的比例4组分别为(65.55±1.41)%、(86±1.72)%、(70.29±1.39)%、(92.3±1.99)%,实验3组的淋巴细胞CD4+CD25+、Foxp3+的表达水平较实验1组和实验2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结论在imDC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加入TGF-β1、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可明显刺激imDC诱导扩增Treg,是体外诱导扩增Treg的理想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非肥胖糖尿病 小鼠 转化生长因子-β1 cd3抗体 cd28抗体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表型抗原在人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
15
作者 李银生 雷素英 +3 位作者 戴燕 徐立新 唐岩 唐军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67-568,共2页
目的 :观察人卵巢癌中CD1c、S 10 0阳性细胞数和表达强度的变化 ,探讨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为卵巢癌的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法对 31例卵巢癌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在卵巢癌中CD1c、S 1... 目的 :观察人卵巢癌中CD1c、S 10 0阳性细胞数和表达强度的变化 ,探讨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为卵巢癌的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法对 31例卵巢癌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在卵巢癌中CD1c、S 10 0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卵巢组织比较明显减少 (P <0 0 1) ,且其表达强与正常卵巢组织比较明显减弱 (P <0 0 1)。结论 :树突状细胞表型抗原在人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总量下降 ,树突状细胞在抗卵巢癌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c S-100卵巢癌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田发青 张连生 +1 位作者 王春燕 陶维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40-1145,共6页
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为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目前国内外鲜见报道。本研究探讨全反式维甲酸与经典细胞因子共同作用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为DC的可能性,为研制APL-DC疫苗提供新的方法。对初... 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为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目前国内外鲜见报道。本研究探讨全反式维甲酸与经典细胞因子共同作用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为DC的可能性,为研制APL-DC疫苗提供新的方法。对初治AP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及HL-60细胞株分别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用经典细胞因子组合(GM-CSF、IL-4、TNF-α)共处理,ATRA只在实验组加用。观测细胞形态,检测DC免疫表型,测定上清液IL-12水平,观察MLR反应及CTL效应。结果表明:实验组所得细胞有较明显树突状突起,有APL遗传学特征,其CD1a、CD83、CD80、CD86、HLA-DR和CD1d表达及IL-12分泌水平明显增高,并具有明显的MLR反应及CTL效应,但在HL60-DC中,CD1a增加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利用ATRA可以成功诱导APL细胞为成熟功能性DC,其介导的MLR及CTL效应明显。经ATRA组合诱导的树突状细胞CD1d表达明显增高,推测可能参与NKT细胞激活,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 HL-60细胞 树突状细胞 cd1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巩栋梁 雍艳红 +4 位作者 韦美兰 石琳 李俊玉 陈进军 巨向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3-446,共4页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DC功能及诱导其分化的方法,本研究采用硬膜外腔麻醉法麻醉受试猪,以骨髓采集针从髋骨处抽取骨髓,裂解红细胞后,差速贴壁法获得前体细胞后,...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DC功能及诱导其分化的方法,本研究采用硬膜外腔麻醉法麻醉受试猪,以骨髓采集针从髋骨处抽取骨髓,裂解红细胞后,差速贴壁法获得前体细胞后,添加重组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猪白细胞介素4诱导其分化,以形态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特征。结果显示,骨髓前体细胞经诱导分化后具有典型的DC形态,其标记分子分化抗原簇1在第6 d和8 d阳性率分别达65.13%(p<0.01)和56.5%(p<0.01),标记分子二型猪白细胞抗原(SLA-IL-DR)在诱导后第6 d和8 d阳性率分别为86.87%(p<0.01)和84.60%(p<0.01)。本研究建立了活体猪骨髓源DC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方法,为基于DC的疾病防控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骨髓源树突状细胞 cd1 SLA-II-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TOX免疫表型法的建立及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玉洁 黄舒欣 +3 位作者 翁泽平 卢育洪 李扬秋 陈少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目的:建立多参数流式检测胸腺细胞选择相关高迁移率族蛋白(TOX)在PD-1、Tim-3和CD244耗竭性T细胞中的免疫表型法,以及其在1例罕见CD4-CD56^(+)表型的血液恶性肿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收集1例B... 目的:建立多参数流式检测胸腺细胞选择相关高迁移率族蛋白(TOX)在PD-1、Tim-3和CD244耗竭性T细胞中的免疫表型法,以及其在1例罕见CD4-CD56^(+)表型的血液恶性肿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收集1例BPDCN患者骨髓(BM)和外周血(PB),2例非肿瘤手术患者和1例健康者BM以及11例健康者(HI)PB分别作为BM和PB对照组,利用多色流式单抗CD45、CD3、CD4、CD8、CD25、FoxP3、TOX、PD-1、Tim-3、CD244及相应同型对照进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流式检测结果提示,BPDCN患者BM和PB中TOX^(+)CD3^(+)、TOX^(+)CD4^(+)和TOX^(+)CD8^(+)T细胞比例均比对照组升高;BPDCN患者BM和PB中TOX^(+)PD-1^(+)CD8^(+)、TOX^(+)Tim-3^(+)CD8^(+)和TOX^(+)CD244^(+)CD8^(+)耗竭性T细胞中的分布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在BPDCN患者BM和PB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中TOX^(+)细胞分布比例高于对照组;同时TOX^(+)细胞在PD-1^(+)CD4^(+)CD25^(+)FoxP3^(+)Treg、Tim-3^(+)CD4^(+)CD25^(+)FoxP3^(+)Treg和CD244^(+)CD4^(+)CD25^(+)FoxP3^(+)Treg耗竭性T细胞中的分布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成功建立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PD-1、Tim-3和CD244耗竭性T细胞亚群中TOX免疫表型法,TOX可能是BPDCN患者T细胞免疫调节的重要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细胞选择相关高迁移率族蛋白(TOX) 流式细胞 细胞性浆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 PD-1 TIM-3 cd2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小鼠外周淋巴组织和肝脏中CD11c^(+)B220^(+)NK细胞分析
19
作者 王玉 袁欣 +2 位作者 秦欢 徐运娥 孙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研究CD11c^(+)B220^(+)自然杀伤(NK)细胞在外周淋巴组织和肝脏中的分布及其表面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抗原1(PDCA-1)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C57BL/6小鼠脾脏、淋巴结和肝脏组织,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3个组织器... 目的研究CD11c^(+)B220^(+)自然杀伤(NK)细胞在外周淋巴组织和肝脏中的分布及其表面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抗原1(PDCA-1)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C57BL/6小鼠脾脏、淋巴结和肝脏组织,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3个组织器官中CD11c^(+)B220^(+)NK细胞的比例及其表面PDCA-1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脾脏、淋巴结和肝脏均存在CD11c^(+)B220^(+)NK细胞,在脾脏中比例最高,达到(2.82±0.45)%。3个组织中均有部分CD11c^(+)B220^(+)NK细胞表达PDCA-1,脾脏最明显。结论CD11c^(+)B220^(+)NK细胞是小鼠外周淋巴组织和肝脏中NK细胞的重要亚群,因组织不同其表面PDCA-1表达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淋巴结 肝脏 cd11c^(+)B220^(+)NK细胞 细胞树突状细胞抗原1(PDC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1a和CD8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雷 单保恩 +3 位作者 刘亮 何明 孟宪利 王士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1a和CD83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2002年5月至2003年12月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78例ESCC石蜡...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1a和CD83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2002年5月至2003年12月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78例ESCC石蜡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8例ESCC、24例正常食管黏膜、35例正常淋巴结和32例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1a和CD83的表达。结果:(1)ESCC组织中CD1a和CD83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黏膜CD1a和CD83的表达量(均P<0.05)。(2)CD1a表达量与癌组织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均P>0.05);CD83表达量与ESCC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1a表达量与正常淋巴结无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83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淋巴结组织(P<0.05)。结论:ESCC组织中CD83的表达量反映ESCC局部免疫状态,在E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转移淋巴结 树突状细胞 cd1A cd8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