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恒河猴DNGR-1分子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姚文荣 杨贵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获得恒河猴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9的A成员(Clec9A)基因编码区序列;体外表达CLEC9A的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CTLD)。方法利用Clec9A基因特异引物,反转录PCR扩增中国恒河猴Clec9A基因编码区,亚克隆至pGEM-T载体,获得pGEM-T-DNGR质粒并进行... 目的获得恒河猴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9的A成员(Clec9A)基因编码区序列;体外表达CLEC9A的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CTLD)。方法利用Clec9A基因特异引物,反转录PCR扩增中国恒河猴Clec9A基因编码区,亚克隆至pGEM-T载体,获得pGEM-T-DNGR质粒并进行测序。构建CLEC9A分子的CTLD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CTLD,转化BL21(DE3),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并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对目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 PCR扩增得到726 bp的Clec9A编码区全长,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恒河猴CLEC9A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与人和小鼠的同源性分别为95.0%和73.1%,推测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7%和57.3%。体外表达获得相对分子质量(Mr)约32 000的CTLD融合蛋白,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发现其与人DNGR-1分子具有相似的抗原性。结论中国恒河猴Clec9A基因与人的高度相似并能编码与人CTLD抗原性相似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恒河猴 C凝集9家族A成员 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凝集受体1 树突状细胞 C凝集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1成员B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汪慧 胡亮 +3 位作者 邹珊珊 刘文迪 周华邦 胡和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7-553,共7页
目的 探讨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1成员B(CLEC1B)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检索HCC组织芯片数据(GSE49515、GSE115018)对癌组织及正常对照样本中的基因进行差... 目的 探讨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1成员B(CLEC1B)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检索HCC组织芯片数据(GSE49515、GSE115018)对癌组织及正常对照样本中的基因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HCC转录组数据集,分析CLEC1B在HCC中的差异表达。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寻HCC中与CLEC1B相关的信号通路。收集37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LEC1B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CLEC1B蛋白表达,并采用χ^2检验分析CLEC1B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CLEC1B mRNA表达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留取37例HCC患者和37名健康志愿者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CLEC1B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LEC1B对HCC的诊断价值。结果 CLEC1B在HCC癌组织中低表达,CLEC1B的低表达与HCC患者的肿瘤出血有关(P<0.01)。血浆中CLEC1B水平可作为诊断HCC的生物标志物,以62.44 ng/mL作为截断值时,CLEC1B的诊断效能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966,灵敏度为92.7%,特异度为91.3%)。高表达CLEC1B的HCC患者总生存期长于低表达CLEC1B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CC中,CLEC1B基因与ATR通路(ATM and Rad3-related pathway)、细胞周期通路、DNA修复通路、myc信号通路呈现出一致的表达差异趋势。结论 CLEC1B在HCC中低表达并与肿瘤出血有关,CLEC1B低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凝集结构域家族1成员B 肝细胞癌 诊断 预后 基因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在C反应蛋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兰英 刘增长 考国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38-1542,共5页
目的研究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type oxidized LDL receptor1,LOX-1)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表达... 目的研究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type oxidized LDL receptor1,LOX-1)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人重组质粒pTracer CMV2-CRP转染HUVECs细胞,分正常对照组、空质粒GFP组和CRP-GFP组(n=3),RT-PCR、Western blot检测TF、LOX-1 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ERK1/2、T-ERK1/2、P-JNK、T-JNK蛋白表达。CRP-GFP组分别加LOX-1阻断剂、ERK1/2阻断剂(U0126)、JNK阻断剂(SP600125),Westernblot检测TF蛋白。结果用表达人CRP的质粒转染HUVECs显著增加LOX-1 mRNA和蛋白表达[(0.70±0.03)vs(0.24±0.01),(0.661 6±0.020 0)vs(0.255 8±0.040 0),P<0.05]、TF的mRNA和蛋白表达[(0.442±0.040)vs(0.146 0±0.030 0),(0.727 4±0.020 0)vs(0.217 4±0.020 0),P<0.05]。CRP启动了ERK1/2 MAPK,未启动JNKMAPK。CRP上调TF表达被ERK1/2阻断剂而非JNK阻断剂阻断.抗LOX-1的中和抗体显著减少CRP诱导的TF mRNA和蛋白表达[(0.264 0±0.030 0)vs(0.442 0±0.040 0),(0.324 4±0.040 0)vs(0.727 4±0.020 0),P<0.05]。结论CRP诱导HUVECs细胞LOX-1表达上调,并通过LOX-1受体这一新途径上调TF表达,且CRP通过ERK1/2 MAPK信号途径非JNK MAPK途径上调了HUVEC细胞T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c-反应蛋白 组织因子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作用下对人内皮细胞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马胜超 孙炜炜 +4 位作者 巩慧慧 马长剑 王菊 田珏 姜怡邓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讨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降低内皮细胞存活率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按不同浓度的Hc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用分组:对照组(0μM Hcy)、50μM Hcy组、100μM Hcy组... 目的 :探讨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降低内皮细胞存活率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按不同浓度的Hc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用分组:对照组(0μM Hcy)、50μM Hcy组、100μM Hcy组、200μM Hcy组和500μM Hcy组;②100μM Hcy+30μM维生素B12+30μM叶酸组(拮抗剂组),各组(n=5)培养液孵育72 h后,采用3-(4,5)-双甲基-2-噻唑-(2,5)-2苯基溴化四氮唑蓝试验检测Hcy对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过氧化氢;酶免法检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甲基转移酶-1(DNMT-1)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LOX-1和DNMT-1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测LOX-1蛋白的表达;巢式降落式PCR法测LOX-1基因甲基化的改变。结果 :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拮抗剂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200、500μMHcy组与对照组比较: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过氧化氢的含量、LOX-1信使核糖核酸(mRNA)相对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表达量及LOX-1蛋白相对β-肌动蛋白表达量均增加;DNMT-1的含量和mRNA表达、LOX-1基因甲基化程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LOX-1低甲基化可能是Hcy致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中过氧化氢、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DNMT-1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动脉粥硬化 甲基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凝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冉小丽 吴芹 +1 位作者 石京山 陈修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5-871,共7页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是最近发现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主要受体。LOX-1是一种Ⅱ型跨膜蛋白,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是内皮细胞上ox-LDL的特异性受体。目前研究表明,LOX-1介导了oxLDL的毒性作用,在内皮细...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是最近发现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主要受体。LOX-1是一种Ⅱ型跨膜蛋白,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是内皮细胞上ox-LDL的特异性受体。目前研究表明,LOX-1介导了oxLDL的毒性作用,在内皮细胞激活、损伤与凋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单核-内皮细胞黏附和泡沫细胞的形成等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抗AS的潜在靶点。本文总结了十多年来关于LOX-1研究的进展现状,以期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靶向LOX-1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硬化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焦珍珍 方全 黄建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蛋白的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人外周血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蛋白的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人外周血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含20%自体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收取其帖壁的单核细胞,以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oxLDL对正常人单核细胞干预24h,72h的uPAR、LOX-1的蛋白表达。结果:oxLDL干预正常人单核细胞24小时后,随着其浓度的增加uPAR及LOX-1蛋白表达上调,在50μg/ml时达峰,而高浓度组(100μg/ml)对两者的蛋白表达起着抑制作用。oxLDL刺激正常人单核细胞72小时后,低浓度(10μg/ml)不能有效地增加uPAR的表达,较高浓度(50μg/ml、100μg/ml)能够较有效地增加uPAR的表达。oxLDL刺激正常人单核细胞72小时后,LOX-1的表达随着浓度的增加而上调,但浓度≥50μg/ml时,其表达有所下降。结论:本研究中oxLDL不同作用时间对uPAR及LOX-1的影响不同,提示了oxLDL致炎症过程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 凝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网膜素-1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3
7
作者 程启慧 余丹 +5 位作者 杨国帅 周艳辉 周峰 孙荣道 刘春苗 周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究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网膜素-1(omentin-1)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136例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 目的探究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网膜素-1(omentin-1)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136例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36例H型高血压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清sLOX-1、omentin-1水平。观察组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症组、中症组和重症组;并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LOX-1和omentin-1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sLOX-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omentin-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血清sLOX-1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而血清omentin-1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降低(均P <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sLOX-1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而血清omentin-1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均P <0.05)。血清sLOX-1水平与NIHSS评分和mRS评分呈正相关,血清omentin-1水平与NIHSS评分和mRS评分呈负相关(均P <0.05)。结论血清sLOX-1和omentin-1的水平与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辅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H高血压 可溶性凝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网膜-1 NIHSS评分 mR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cDNA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英文)
8
作者 黄镇太 杨金玲 +1 位作者 程克棣 朱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主要受体,它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密切相关。通过RT-PCR从THP-1细胞系获得LOX-1 cDNA并被克隆到载体pPIC9K的a信号肽的下游。线性化的重组质粒转化Pichia pastoris...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主要受体,它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密切相关。通过RT-PCR从THP-1细胞系获得LOX-1 cDNA并被克隆到载体pPIC9K的a信号肽的下游。线性化的重组质粒转化Pichia pastoris GS115。阳性转化子经过BMMC液体培养基培养,上清液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出现1条在受体菌对照中不曾有的大小约43 kDa的蛋白带。重组蛋白的功能研究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基因克隆 毕赤酵母 基因表达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硬化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受体C型凝集素样受体2在巨核细胞自噬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姜江 丁育红 +1 位作者 贾慧 周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5-820,共6页
目的:用C型凝集素样受体-2(C-type lectin like receptor 2,CLEC-2)缺陷小鼠检测CLEC-2在自噬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探究CLEC-2信号通路对巨核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怀孕14.5 d的小鼠胚胎取出、分离并培养巨核细胞。体外雷帕霉素处理巨核细... 目的:用C型凝集素样受体-2(C-type lectin like receptor 2,CLEC-2)缺陷小鼠检测CLEC-2在自噬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探究CLEC-2信号通路对巨核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怀孕14.5 d的小鼠胚胎取出、分离并培养巨核细胞。体外雷帕霉素处理巨核细胞,检测巨核细胞CLEC-2和CD41的表达。小鼠经雷帕霉素处理后,检测小鼠骨髓自噬蛋白的表达。结果:自噬基因在胎肝来源的巨核细胞中表达,并且表达量很高。小鼠巨核细胞在雷帕霉素处理后,CLEC-2表达下调,提示CLEC-2参与调控自噬。雷帕霉素处理后,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敲除小鼠的巨核细胞CD41和CD6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体内实验发现雷帕霉素能显著增强敲除小鼠LC3蛋白的表达。CLEC-2的缺陷能显著降低自噬紊乱导致的高倍体巨核细胞数。CLEC-2的缺陷降低雷帕霉素诱导胎肝来源的巨核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D2的表达。结论:血小板受体CLEC-2在巨核细胞自噬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凝集受体2 自噬 巨核细胞 雷帕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LOX-1、NF-κBp6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中生 王海燕 +1 位作者 王登峰 鲁亚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46-949,共4页
目的探讨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Apo 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6周龄雄性Apo E基... 目的探讨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Apo 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6周龄雄性Apo 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n=10)、瑞舒伐他汀药物干预组(n=10),高脂饮食喂养13周;10只6周龄C57BL/6J(野生型,W T)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喂养13周。13周后,摘眼球取血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处死小鼠取主动脉,行HE染色;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定量分析主动脉组织LOX-1、NF-κB p65表达变化。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药物干预组血清中TCH、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模型组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明显加重,瑞舒伐他汀药物干预组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减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模型组主动脉LOX-1、NF-κB p65蛋白和m 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瑞舒伐他汀药物干预组LOX-1、NF-κB p65蛋白和m RNA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脂,减轻Apo E基因缺陷小鼠主动脉组织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与下调LOX-1、NF-κB p65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小鼠 基因敲除 动脉粥硬化 凝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NF-ΚB p65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LOX-1、CX3CR-1与罪犯斑块类型及斑块负荷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峰 吴宗贵 李永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单核细胞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趋化因子fractalkine特异性受体1(CX3CR-1)与罪犯斑块类型及斑块负荷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10月在上海长征医院确诊的STEMI患者100例...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单核细胞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趋化因子fractalkine特异性受体1(CX3CR-1)与罪犯斑块类型及斑块负荷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10月在上海长征医院确诊的STEMI患者100例,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图像分析,分为斑块破裂组(61例)和斑块侵蚀组(39例),并纳入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50例)。检测单核细胞LOX-1、CX3CR-1表达量。对STEMI患者进行OCT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判断罪犯斑块类型,计算Gensini评分和SYNTAXⅡ评分,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单核细胞LOX-1、CX3CR-1表达量与斑块破裂的相关性。结果3组的年龄、男性比例、体质指数、吸烟史、饮酒史比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经流式细胞术检测,斑块破裂组STEMI患者单核细胞LOX-1、CR3CR-1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斑块侵蚀组(均为P<0.05);对照组和斑块侵蚀组单核细胞LOX-1、CR3CR-1表达量相似(均为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核细胞LOX-1(OR=4.18,95%CI:2.51~6.95)和CX3CR-1(OR=1.91,95%CI:1.02~4.57)仍是斑块破裂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且随着罪犯斑块负荷增加,LOX-1、CX3CR-1表达量也逐渐升高(均为P<0.05)。根据SYNTAXⅡ评分系统分组,高危者单核细胞LOX-1、CX3CR-1表达量均高于低危者(均为P<0.05)。结论斑块破裂患者单核细胞LOX-1、CX3CR-1表达量高于斑块侵蚀患者,且与罪犯斑块负荷程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凝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趋化因子fractalkine特异性受体1 罪犯斑块 斑块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药和LOX-1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英文)
12
作者 陈家伟 胡长平 Jawahar L.Mehta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39-948,共10页
心脏成纤维细胞在心脏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在各种促纤维化因素(如前炎症因子、缺氧-复氧、压力超负荷、衰老)刺激下,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激活,导致细胞基质成分的积聚、心脏肥厚和僵硬。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配... 心脏成纤维细胞在心脏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在各种促纤维化因素(如前炎症因子、缺氧-复氧、压力超负荷、衰老)刺激下,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激活,导致细胞基质成分的积聚、心脏肥厚和僵硬。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配体,特别是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药,在病理条件下可调节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功能以及心脏重构的发展,然而未发现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药对心脏衰竭的有益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药调节心脏成纤维细胞功能和心脏重构的确切信号通路未完全阐明,现有证据提示涉及氧化应激及相关信号途径。此外,PPAR-γ和植物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成纤维细胞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增敏药 植物凝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感染加重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易立 脱厚珍 +2 位作者 赵日光 王得新 冯子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本研究以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E knockout,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低剂量的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以期了解在模拟人体内潜伏感染状态下病毒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学方面的影响,以及凝集素样... 目的本研究以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E knockout,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低剂量的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以期了解在模拟人体内潜伏感染状态下病毒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学方面的影响,以及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LDL receptor-1,LOX-1)基因的表达变化,以探讨MCMV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高脂饮食apoE-/-小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1组经腹腔感染MCMV,分别在感染后14周、18周和24周截取主动脉;另1组不感染MCMV。通过HE染色观察2组动物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面积、数目、分级和内膜/中膜比值,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动脉壁和唾液腺中的MCMV含量以及LOX-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研究显示在慢性潜伏感染阶段,MCMV感染明显加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但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该作用逐步减弱。小鼠动脉壁中没有MCMV mRNA的表达。血浆MCMV抗体含量、唾液腺MCMV DNA含量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没有相关性。感染后14周,病毒组LOX-1mRN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在慢性潜伏感染阶段,MCMV感染可以明显加重apoE-/-小鼠主动脉AS病变,并使重度AS病变提前出现,但在血管壁局部并无MCMV活动性感染的证据。MCMV感染后可增加动脉壁LOX-1基因表达,LOX-1的高表达可能是MCMV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巨细胞病毒 动脉粥硬化 APOE-/-小鼠 凝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LEC-2胞外段CRD重组蛋白纯化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因涛 吴维宾 +4 位作者 洪谊 王文忠 杨俊武 谢建辉 吴兴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12-1018,共7页
人C型凝集素样受体(human C-type lectin-like receptor-2,hCLEC-2)是新克隆的Ⅱ型跨膜受体分子,研究表明,它在病毒感染,血小板活化、聚集,肿瘤转移和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制备针对其胞外段糖类识别结构域(CRD)的抗体来进一... 人C型凝集素样受体(human C-type lectin-like receptor-2,hCLEC-2)是新克隆的Ⅱ型跨膜受体分子,研究表明,它在病毒感染,血小板活化、聚集,肿瘤转移和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制备针对其胞外段糖类识别结构域(CRD)的抗体来进一步研究该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构建了pET23b-CRD重组表达质粒,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用于hCLEC-2-CRD-His融合蛋白的表达,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表明,融合重组蛋白成功获得了高效表达,分子质量在18ku左右.经鉴定,发现hCLEC-2-CRD-His表达于包涵体中.为获得高纯度的可溶性蛋白,将包涵体溶于6mol/L盐酸胍,并用镍柱进行纯化.纯化后的蛋白质经过透析、再折叠后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抗血清经蛋白G亲合层析纯化后用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抗体能特异性地检测到GFP-hCLEC-2和GFP-CRD.通过使用该抗体,进一步发现,在用PMA和IL-4诱导单核细胞THP-1分化的过程中,内源性hCLEC-2蛋白水平下调,初步揭示了hCLEC-2的表达和单核细胞的分化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该抗体的成功制备将为进一步研究CLEC-2的生物学功能提供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凝集蛋白 糖类识别结构域 重组质粒 融合蛋白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AOPP、sLOX-1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价值 被引量:16
15
作者 袁文杰 吴铭 +2 位作者 徐艳 赵莹 王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有脑损伤高风险因素的住院早产儿63例,根据磁共振成像结果分...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有脑损伤高风险因素的住院早产儿63例,根据磁共振成像结果分成脑损伤组(27例)及非脑损伤组(30例)。于早产儿出生后6小时内行aEEG监测;在早产儿出生后6小时、3天、7天时采集血浆,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OPP、sLOX-1;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创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aEEG、AOPP、sLOX-1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两组间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aEEG异常率(88.9%)高于非脑损伤组(26.7%),aEEG图形的连续性(Cy)、睡眠觉醒周期(Co)、宽带(B)评分及总评分(T)低于非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生后6小时、3天、7天时血浆sLOX-1及AOPP水平高于非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sLOX-1及AOPP联合aEEG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AUC高于单项检测,分别为0.93、0.90和0.96。结论aEEG联合AOPP、sLOX-1可明显提高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效能,对其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整合脑电图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可溶性凝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脑损伤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X-1与脑卒中相关研究进展
16
作者 闫平 曹静(综述) +1 位作者 罗靖 朱小群(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5-998,共4页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属C型血凝素家族的E类清道夫受体,是血管内皮细胞中识别和内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特异性受体。近年来的研究显示LOX-1通过参与免疫、炎症等机制,影响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该文...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属C型血凝素家族的E类清道夫受体,是血管内皮细胞中识别和内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特异性受体。近年来的研究显示LOX-1通过参与免疫、炎症等机制,影响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该文就LOX-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脑卒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脑卒中 凝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CD123-CLL1双基因白血病细胞株的构建及鉴定
17
作者 王翔宇 林国强 +4 位作者 俞磊 康立清 谭静雯 张彦明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2-327,共6页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CD123-CLL1的慢病毒载体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为研究CD123、CLL-1在白血病中的作用及以CD123和CLL-1为靶点的治疗方法提供一种体外模型。方法:通过合成CD123及CLL-1序列及PCR同源重组的方式构建慢病毒重组质粒,通过...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CD123-CLL1的慢病毒载体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为研究CD123、CLL-1在白血病中的作用及以CD123和CLL-1为靶点的治疗方法提供一种体外模型。方法:通过合成CD123及CLL-1序列及PCR同源重组的方式构建慢病毒重组质粒,通过3质粒包装系统对慢病毒质粒载体进行包装,收集慢病毒上清液后采用定量PCR法测定病毒滴度。收集白血病K562细胞株,使用病毒上清液对其进行感染,通过嘌呤霉素筛选以获得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白血病细胞系,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123和CLL-1的表达水平。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基因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且经过定量PCR法检测显示,收集后的病毒上清液病毒滴度高达5.81×10^(8)IU/ml。白血病K562细胞株经过感染及通过嘌呤霉素分选后获得阳性表达细胞系,RT-PCR法证实CD123和CLL-1的m RNA高表达,流式细胞术证实了CD123及CLL-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CD123-CLL-1的慢病毒载体,同时成功获得了能够稳定表达CD123及CLL-1的K562白血病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D123 C凝集分子1 载体构建 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五聚蛋白3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易立 杨伊姝 +2 位作者 张婷婷 陈彬 汤劼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5期522-526,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和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探索PTX3在颈动脉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和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探索PTX3在颈动脉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1-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头颅CTA、血脂、PTX3、LOX-1等检查结果。根据患者头颅CTA有无颈动脉狭窄分为颈动脉狭窄组和无颈动脉狭窄组;以狭窄程度为标准,将颈动脉狭窄组患者分为严重狭窄(≥50%)组和轻度狭窄(<50%)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颈动脉狭窄组57例(55.9%),无颈动脉狭窄组45例(44.1%),颈动脉狭窄组中轻度狭窄32例(56.1%),严重狭窄25例(43.9%);颈动脉狭窄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家族史比例、LDL-C、PTX3及LOX-1水平均高于无颈动脉狭窄组(均P<0.05);严重狭窄组的PTX3、LOX-1及LDL-C水平均高于轻度狭窄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X3(OR 3.11,95%CI 2.11~4.58,P=0.007)、LOX-1(OR 5.47,95%CI 2.89~10.13,P=0.017)和LDL-C(OR 5.35,95%CI 2.45~10.65,P=0.021)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PTX3、LOX-1和LDL-C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五聚蛋白3 凝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 被引量:204
19
作者 张萌萌 张秀珍 +30 位作者 邓伟民 张智海 徐辉 葛继荣 王永福 黄宏兴 史晓林 张东伟 毛未贤 马倩倩 高远 杨茂伟 郭郡浩 张红红 张晓梅 印平 赵方 郑洪新 晁爱军 张岩 孔西建 李英华 李毅中 赵国阳 胡玲 董红宇 吴岩 吴涤 邹军 周惠琼 范馨月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1-796,共16页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白或非胶原蛋白代谢产物。骨代谢生化指标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用于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以及代谢性骨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且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进行了修订,共有41处修改,保留了经典文献,删减了部分内容,增加了近三年的文献,收集整理了骨代谢指标实验检测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生化指标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甲状旁腺 降钙 维生D3 25-羟基维生D3 1 25-双羟基维生D3 骨形成标志物 碱性磷酸酶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 I前胶原c-端前肽 I前胶原N-端前肽 骨保护 骨吸收标志物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I胶原交联c-末端肽 I胶原交联N-末端肽 尿吡啶啉 尿脱氧吡啶啉 细胞因子 生长激 雌激 睾酮 白细胞介-1 白细胞介-6 转化生长因子β 肿瘤坏死因子 胰岛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修订版) 被引量:108
20
作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骨代谢专家组 张萌萌 +1 位作者 马倩倩 毛未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9-476,共8页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为骨质疏松的诊断、鉴别诊断、预测骨折风险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并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开发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特异性强、...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为骨质疏松的诊断、鉴别诊断、预测骨折风险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并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开发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其应用日趋广泛。该文检索了大量中外文献,编审了《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修订版),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分类、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方法学以及生物学意义、骨代谢指标的检测变异等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生化指标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甲状旁腺 降钙 维生D_(3) 25-羟基维生D_(3) 1 25-双羟基维生D_(3) 骨形成标志物 碱性磷酸酶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 I前胶原c-端前肽 I前胶原N-端前肽 骨保护 骨吸收标志物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I胶原交联c-末端肽 I胶原交联N-末端肽 尿吡啶啉 尿脱氧吡啶啉 细胞因子 生长激 雌激 睾酮 白细胞介-1 白细胞介-6 转化生长因子β 肿瘤坏死因子 胰岛生长因子 实验分析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