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C/SiC复合材料层板低速冲击及其剩余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军 徐培飞 +2 位作者 荆瑞 张大海 费庆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0,共10页
高速飞行器中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低速冲击问题,低速冲击后的损伤形式以及剩余承载能力是影响飞行器结构安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二维编织SiC/SiC复合材料板件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能量下开展了低速冲击试验... 高速飞行器中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低速冲击问题,低速冲击后的损伤形式以及剩余承载能力是影响飞行器结构安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二维编织SiC/SiC复合材料板件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能量下开展了低速冲击试验,分析了低速冲击载荷下试验件的表面损伤状态,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观察了试验件内部的损伤形貌,结合冲击过程中的冲击响应曲线以及应变历史曲线,分析了SiC/SiC复合材料低速冲击过程的损伤机理。针对含勉强目视可见损伤的试验件开展了冲击后剩余强度试验,研究了勉强目视可见损伤对SiC/SiC复合材料剩余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速冲击载荷的作用下,试验件的表面损伤主要包括无表面损伤、勉强目视可见损伤、半穿透损伤以及穿透损伤,试验件的内部损伤主要有锥形体裂纹、纱线断裂以及分层损伤。低速冲击损伤会严重影响SiC/SiC复合材料的剩余性能,虽然试验件损伤勉强目视可见,但其剩余压缩强度为无损件81%,剩余拉伸强度仅为无损件的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sic 陶瓷基复合材料 低速冲击 损伤特性 剩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C/SiC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特性的表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姚磊江 王景深 +1 位作者 张沥 童小燕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为研究二维C/SiC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损伤性能,采用落锤式冲击试验机进行低速冲击试验,并利用声发射技术对试验进行动态监测以及冲击后试样的检测。结果表明:冲击能量的大小是造成C/SiC复合材料损伤模式不同的主要因素,同时,声发射参数... 为研究二维C/SiC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损伤性能,采用落锤式冲击试验机进行低速冲击试验,并利用声发射技术对试验进行动态监测以及冲击后试样的检测。结果表明:冲击能量的大小是造成C/SiC复合材料损伤模式不同的主要因素,同时,声发射参数可以很好地表征C/SiC复合材料的损伤模式和损伤演化过程。在较低冲击能量下(3 J以下),材料的低速损伤主要是基体开裂;介于3 J到9 J之间的冲击作用下,基体开裂和分层是材料损伤的主要模式;冲击能量一旦超过9 J,材料中出现大量纤维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sic复合材料 声发射 低速冲击 损伤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数值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扬 徐绯 +1 位作者 张岳青 汤忠斌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8,共7页
首先,基于空气炮装置进行了2D-C/SiC薄板在冲击速度为79~219m/s范围内的低速冲击实验,对碎片云团发展过程进行高速摄影记录;其次,基于Autodyn软件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模型,推导2D-C/SiC材料相关参数;选取SPH求解器建立二维计算模型,对... 首先,基于空气炮装置进行了2D-C/SiC薄板在冲击速度为79~219m/s范围内的低速冲击实验,对碎片云团发展过程进行高速摄影记录;其次,基于Autodyn软件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模型,推导2D-C/SiC材料相关参数;选取SPH求解器建立二维计算模型,对实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碎片云结构、B扫描检测结果和碎片云轴向发展速度验证了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C/SiC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脆性特征和软化行为。最后,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推导得出了钢弹丸冲击C/SiC材料的极限侵彻深度预测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c/sic材料冲击特性 SPH 热防护结构 碎片云 高速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 C/SiC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姚磊江 李自山 +1 位作者 程起有 童小燕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1-314,共4页
通过2D C/SiC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试验和冲击后压缩试验,以及超声C扫描和红外热波两种无损检测方法,研究了冲击能量与冲击损伤的关系及其对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iC具有较好的损伤容限能力,冲击能量低于1.5J时几乎无目视损伤,高于9... 通过2D C/SiC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试验和冲击后压缩试验,以及超声C扫描和红外热波两种无损检测方法,研究了冲击能量与冲击损伤的关系及其对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iC具有较好的损伤容限能力,冲击能量低于1.5J时几乎无目视损伤,高于9J时有被击穿的趋势.冲击后的名义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最多分别下降了44.7%和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2D c/sic 低速冲击 冲击后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C/C-SiC复合材料滑动摩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葛毅成 易茂中 +1 位作者 彭可 杨芸芸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08-2013,共6页
分别采用熔渗硅(MSI)、前驱体裂解(PIP)技术制备4种C/C-SiC复合材料。在M2000型实验机上测试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采用MSI制备的2种C/C-SiC摩擦因数高、不稳定,摩擦因数在0.404~0.906之间波动;随载荷增加,MSI-SiC质量分数为40... 分别采用熔渗硅(MSI)、前驱体裂解(PIP)技术制备4种C/C-SiC复合材料。在M2000型实验机上测试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采用MSI制备的2种C/C-SiC摩擦因数高、不稳定,摩擦因数在0.404~0.906之间波动;随载荷增加,MSI-SiC质量分数为40.9%的材料B的摩擦因数变化幅度低于SiC质量分数18.9%的材料A的摩擦因数,但其随时间延长的波动幅度大;随时间延长和载荷增加,采用PIP制备的2种C/C-SiC材料的摩擦因数变化小,在0.08~0.14之间波动;其中,随载荷增加,PIP-SiC质量分数为18.0%的材料C的摩擦因数波动幅度稍大于SiC质量分数为6.0%的材料D的。EDAX分析表明:材料A的部分磨损表面未发现碳元素;而材料C磨损表面的碳硅摩尔比大于1,使其有足够的炭形成自润滑膜,从而降低材料的摩擦因数。SEM形貌表明:MSI技术制备的材料摩擦表面粗糙,未形成完整的摩擦膜,而采用PIP技术制备的材料摩擦表面较完整且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滑动摩擦 摩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撞击作用下C/SiC薄板抗冲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扬 徐绯 +1 位作者 寇剑锋 汤忠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89-192,共4页
针对空天飞行器热防护系统抗冲击性能,基于已得实验结果对冲击载荷作用的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薄板碎片云团结构定性建模及分析,获得C/Si C碎片云中特殊轴向柱状高能区。基于Autodyn正交各向异性材料模型推导材料参数并与实验对比,验... 针对空天飞行器热防护系统抗冲击性能,基于已得实验结果对冲击载荷作用的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薄板碎片云团结构定性建模及分析,获得C/Si C碎片云中特殊轴向柱状高能区。基于Autodyn正交各向异性材料模型推导材料参数并与实验对比,验证模型及参数的合理性。据C/SiC碎片云团特点选取弹丸剩余速度、碎片云轴向平均速度及分散角作为主要特征参数,并以球形Al弹丸薄板撞击模型为对象,对超高速撞击多种工况C/SiC面板的抗冲击性能进行规律分析及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系统 冲击 c/sic 复合材料 超高速撞击 碎片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D C/SiC复合材料超声振动辅助铣削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杨定成 张小冰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7,共8页
为了揭示2.5D 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在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去除机理及表面损伤特性,开展了其传统铣削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实验,建立了两类铣削工况下的三维数值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铣削,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在其高频的交变载荷下,降低材... 为了揭示2.5D 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在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去除机理及表面损伤特性,开展了其传统铣削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实验,建立了两类铣削工况下的三维数值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铣削,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在其高频的交变载荷下,降低材料的微切削厚度,减小材料的变形挠度从而使径向和切向的切削力分别都降低了68%、72%;可有效改善2.5D C/SiC复合材料加工表面损伤,如倾斜断裂面、粗糙断裂面;其加工表面残余压应力明显大于传统铣削;经过实验验证,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材料去除过程和0°、90°纤维的断裂形貌;为2.5D C/SiC复合材料的高效低损伤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c/sic 数值模拟 超声振动辅助铣削 材料去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结构的固有特性分析
8
作者 吕胜利 吕毅 《航空制造技术》 2006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c/sic 热结构 特性分析 层间剪切强度 发动机燃烧室 耐高温性能 厚度方向 强度性能 层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损伤对C/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淑萍 李克智 +3 位作者 李玉龙 袁秦鲁 郭领军 和永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9-222,共4页
利用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装置,对炭化铪含量为2wt%的C/C复合材料进行了载荷峰值为137MPa的动态冲击损伤,采用氧乙炔烧蚀装置研究了冲击损伤对C/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讨论了冲击损伤对样品烧蚀机理的影... 利用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装置,对炭化铪含量为2wt%的C/C复合材料进行了载荷峰值为137MPa的动态冲击损伤,采用氧乙炔烧蚀装置研究了冲击损伤对C/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讨论了冲击损伤对样品烧蚀机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未受冲击的C/C复合材料相比,冲击损伤后,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增加了40%,线烧蚀率增加了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SHPB 冲击损伤 烧蚀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与抗氧化陶瓷涂层的优化匹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彦龙 张凯峰 +2 位作者 曹生珠 汤富领 薛红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91-297,共7页
目的快速筛选与C/SiC复合材料界面热应力最低匹配的抗氧化涂层材料。方法在原用于单层陶瓷材料热冲击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改造建立了一个简易但能合理解释热冲击下抗氧化涂层失效的解析模型。采用有限元模型对解析模型得到的界面热应力加... 目的快速筛选与C/SiC复合材料界面热应力最低匹配的抗氧化涂层材料。方法在原用于单层陶瓷材料热冲击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改造建立了一个简易但能合理解释热冲击下抗氧化涂层失效的解析模型。采用有限元模型对解析模型得到的界面热应力加以验证,二者结果基本一致。结果当裂纹长度小于30μm时,裂纹对涂层-基体界面热应力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然而,当涂层表面预制长度大于30μm的微裂纹或增加涂层中的微裂纹密度均能够有效降低涂层-基体界面的热应力,提高涂层在服役条件下的断裂临界温差,改善涂层材料的抗热震性,提高涂层的使用寿命。利用该解析模型计算出各温度下涂层-基体体系具体的断裂临界温差,并预测涂层-基体体系最危险的工作温度区间。结论解析模型可以用来方便地计算涂层材料的热应力和断裂临界温差,从而筛选出热应力最小匹配的涂层材料。C/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涂层中预制长度大于30μm的微裂纹,可有效提高涂层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c/sic复合材料 冲击 涂层 界面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冲击损伤对炭/炭复合材料压缩行为的影响
11
作者 袁秦鲁 李玉龙 +1 位作者 李淑萍 郭领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7,共4页
本文在利用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装置对碳毡增强的炭/炭(C/C)复合材料进行动态冲击损伤的基础上,利用CSS44000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定了其冲击后的压缩性能,探讨了动态冲击损伤对C/C复合材料横向压缩破坏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在利用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装置对碳毡增强的炭/炭(C/C)复合材料进行动态冲击损伤的基础上,利用CSS44000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定了其冲击后的压缩性能,探讨了动态冲击损伤对C/C复合材料横向压缩破坏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动态冲击损伤能力;未受冲击损伤复合材料的压缩破坏具有剪切失效特征,而冲击损伤后其压缩破坏具有剪切与分层失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冲击损伤 SHPB 压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