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喉衬烧蚀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飒 李江 +2 位作者 王文彬 赵志博 邓海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287,共4页
开展不同推进剂和压强对喉衬烧蚀的影响研究,对认识喉衬烧蚀机理和指导设计很有意义。采用小型烧蚀实验发动机,开展了不同压强下无铝双基推进剂和含铝17%的复合推进剂工况下C/C喉衬烧蚀的实验研究,分析了粒子沉积、燃气组分和燃烧室压... 开展不同推进剂和压强对喉衬烧蚀的影响研究,对认识喉衬烧蚀机理和指导设计很有意义。采用小型烧蚀实验发动机,开展了不同压强下无铝双基推进剂和含铝17%的复合推进剂工况下C/C喉衬烧蚀的实验研究,分析了粒子沉积、燃气组分和燃烧室压强等对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工作压强的升高,喉衬烧蚀率明显增大,主要机制是热流密度增加和气流剥蚀加剧,粒子沉积减弱;相同压强条件下,含铝复合推进剂工况下C/C喉衬的烧蚀率远小于无铝双基推进剂工况,主要原因是氧化铝沉积严重,对喉衬烧蚀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c/c复合材料 喉衬 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实验条件下基于拉瓦尔喷管变流道参数的4D编织C/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英文) 被引量:10
2
作者 惠卫华 鲍福廷 +1 位作者 魏祥庚 刘旸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5-373,共9页
固体火箭发动机实验条件下,对4D编织C/C复合材料变参数流道拉瓦尔喷管进行了烧蚀特性研究。针对变流道喷管变化的烧蚀角度,分析了材料的烧蚀机理。结果表明,由于变流道的原因,从收敛段到喉部烧蚀逐渐加剧,在收敛段与喉部过渡段45°... 固体火箭发动机实验条件下,对4D编织C/C复合材料变参数流道拉瓦尔喷管进行了烧蚀特性研究。针对变流道喷管变化的烧蚀角度,分析了材料的烧蚀机理。结果表明,由于变流道的原因,从收敛段到喉部烧蚀逐渐加剧,在收敛段与喉部过渡段45°烧蚀角出烧蚀最为严重,烧蚀角越大,烧蚀越严重。之后,烧蚀程度明显逐渐减小。烧蚀率沿着变流道喷管轴向逐渐改变,最大烧蚀率是0.056 mm/s,最大质量烧蚀率是0.157 kg/m^2·s。并且,轴向纤维、径向纤维到环向纤维,烧蚀尖角逐渐增大。烧蚀特性与粒子速度、粒子撞击角度、粒子浓度、壁面剪切力等因素相关。在热化学烧蚀和机械剥蚀共同作用下,变流道是不同烧蚀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喉衬 固体火箭发动机 轴向炭棒 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整体毡C/C复合材料整体喉衬烧蚀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尹健 张红波 +1 位作者 熊翔 黄伯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39-1544,共6页
采用针刺整体毡炭/炭(C/C)复合材料整体喉衬进行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点火实验,结合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分别对烧蚀后整体喉衬收敛部位、喉径部位和扩张部位的烧蚀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较高压强(12~14MP... 采用针刺整体毡炭/炭(C/C)复合材料整体喉衬进行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点火实验,结合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分别对烧蚀后整体喉衬收敛部位、喉径部位和扩张部位的烧蚀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较高压强(12~14MPa)条件下,针刺整体毡C/C复合材料整体喉衬烧蚀均匀,烧蚀型面光滑、烧蚀率低,但因轴向纤维少及轴向强度较低,接近喉径部位的收敛部位和喉径部位易产生分层;不同部位的烧蚀形貌不同,是由于整体喷管中的燃气温度、组分浓度和速度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c/c复合材料 整体喉衬 地面点火实验 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喉衬材料烧蚀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书贤 陈林泉 刘勇琼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0-172,共3页
C/C喉衬材料的烧蚀性能与原材料性能、工艺过程有很大关系,采用小型试验发动机可有效进行C/C喉衬材料烧蚀性能模拟试验。介绍了3种小型发动机喉衬烧蚀试验方法,并着重分析了一种方形喉衬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于各类喉衬材... C/C喉衬材料的烧蚀性能与原材料性能、工艺过程有很大关系,采用小型试验发动机可有效进行C/C喉衬材料烧蚀性能模拟试验。介绍了3种小型发动机喉衬烧蚀试验方法,并着重分析了一种方形喉衬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于各类喉衬材料的烧蚀性能对比,尤其适用于径棒法编织的C/C喉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喉衬材料 烧蚀试验方法 方形喉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组合喉衬烧蚀试验方法及微观形貌对比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磊 何国强 +1 位作者 李江 彭丽娜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3-257,共5页
发展了一种C/C组合喉衬的烧蚀试验方法,采用该方法对C/C原始材料和经过热化学烧蚀后的C/C材料进行含铝工况试验,对比研究粒子对C/C材料表面微观形貌的侵蚀作用。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反映材料的实际烧蚀性能,确保对比材料烧蚀性能是在... 发展了一种C/C组合喉衬的烧蚀试验方法,采用该方法对C/C原始材料和经过热化学烧蚀后的C/C材料进行含铝工况试验,对比研究粒子对C/C材料表面微观形貌的侵蚀作用。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反映材料的实际烧蚀性能,确保对比材料烧蚀性能是在同工况下进行,也适用于各类不同喉衬材料的烧蚀性能对比。研究认为,热化学烧蚀起主导作用,有无粒子侵蚀对C/C材料烧蚀率的影响不大;粒子侵蚀对收敛段区域微观形貌影响最为严重,1号试件纤维单丝最尖锐,3号无锥尖形貌,2号呈圆台形貌,喉部区域无铝工况的纤维单丝比含铝工况尖锐;组合喉衬2号和3号因材料表面粗糙度的不同,造成微观形貌和烧蚀率差异,说明经烧蚀后的C/C材料再次烧蚀,其性能大幅下降,材料表面粗糙度越大,烧蚀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方法 微观形貌 c/c组合喉衬 固体火箭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喉衬烧蚀性能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吴书锋 张玲 +4 位作者 周绍建 嵇阿琳 杨杰 周红英 刘建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62-65,共4页
对轴棒法编织碳/碳(C/C)复合材料喉衬进行固体火箭发动机(SRM)地面点火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烧蚀后喉衬入口部位、喉部、出口部位的烧蚀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9.362MPa压强下,轴棒法编织C/C喉衬烧蚀性能稳定、均匀,烧蚀... 对轴棒法编织碳/碳(C/C)复合材料喉衬进行固体火箭发动机(SRM)地面点火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烧蚀后喉衬入口部位、喉部、出口部位的烧蚀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9.362MPa压强下,轴棒法编织C/C喉衬烧蚀性能稳定、均匀,烧蚀后型面光滑,平均线烧蚀率为0.2569mm·s-1,是适用于高工作压强、大流量的SRM喷管喉衬材料。C/C喉衬不同部位呈现出不同的烧蚀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棒法编织 c c复合材料 喉衬 点火试验 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的切削性能 被引量:17
7
作者 石增敏 郑勇 +1 位作者 刘文俊 袁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5-810,共6页
利用真空烧结工艺和表面氮化处理工艺制备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可转位刀片和功能梯度可转位刀片,并对刀片的切削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切削正火态45#钢、淬火态45#钢和奥氏体不锈钢时,与YT15、YG8、TN20相比,制备的刀具皆表现出... 利用真空烧结工艺和表面氮化处理工艺制备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可转位刀片和功能梯度可转位刀片,并对刀片的切削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切削正火态45#钢、淬火态45#钢和奥氏体不锈钢时,与YT15、YG8、TN20相比,制备的刀具皆表现出较优的切削性能和较高的耐磨性,表面经氮化处理后,刀具的表面硬度提高了HRA2.2,大幅度提高了刀具的抗热冲击性能。具有梯度结构的金属陶瓷刀片切削正火钢、铸铁和不锈钢时的切削性能比无梯度结构金属陶瓷刀片的切削性能优良,具有更高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功能梯度可转位刀片 切削性能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喉衬缺陷修复用胶黏剂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毅佳 刘红林 +1 位作者 崔红 郑亚萍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3-26,共4页
针对C/C复合材料喉衬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工艺缺陷,如掉渣、表观裂纹等,拟用胶黏剂进行修补。本文采用的修复胶体系配方组成为“酚醛树脂+纳米SiO2粉+石墨粉+ZrO2粉+短切碳纤维”,按正交设计法做配方实验。以胶黏剂对石墨材料的粘接强度... 针对C/C复合材料喉衬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工艺缺陷,如掉渣、表观裂纹等,拟用胶黏剂进行修补。本文采用的修复胶体系配方组成为“酚醛树脂+纳米SiO2粉+石墨粉+ZrO2粉+短切碳纤维”,按正交设计法做配方实验。以胶黏剂对石墨材料的粘接强度和胶黏剂本体的线烧蚀率为依据,经配方优化和验证实验确定最佳组分配比。其对石墨材料的粘接强度达到11.6 MPa,胶黏剂本体线烧蚀率0.058 mm/s,质量烧蚀率0.073 2 g/s。对人工模拟缺陷的C/C复合材料试样做粘接修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修复胶体系粘接修复,并进行适当的致密化处理,能起到较好的修复作用,可满足真实构件的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喉衬 缺陷修复 胶黏剂 正交实验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喉衬热反应边界层内组分分布数值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佳明 胡春波 张胜敏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3-206,共4页
为研究C/C喉衬热反应边界层内的组分浓度梯度变化规律,基于C/C喉衬的热化学烧蚀理论,建立了组分输运方程。采用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对C/C喉衬热反应边界层内的组分分布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喷管喉部的热化学烧蚀反应最为剧烈... 为研究C/C喉衬热反应边界层内的组分浓度梯度变化规律,基于C/C喉衬的热化学烧蚀理论,建立了组分输运方程。采用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对C/C喉衬热反应边界层内的组分分布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喷管喉部的热化学烧蚀反应最为剧烈,边界层内的热化学烧蚀反应由化学动力学与组分扩散共同控制。推进剂中含铝与否对组分分布影响较大,燃烧室压强及喷管尺寸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喉衬 热反应 边界层 组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C/C复合材料喷管喉衬的成型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竹 郑佳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2-225,共4页
主要论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碳/碳(C/C)复合材料喷管喉衬的成型工艺。选用T300-10K的碳纤维丝束和直径为1mm的碳棒作为原材料,编织工具采用金属材质且涂有抗氧化层的上盖板,下底板以及插棒板等,进行人工编织C/C喉衬的预制体,按0°、12... 主要论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碳/碳(C/C)复合材料喷管喉衬的成型工艺。选用T300-10K的碳纤维丝束和直径为1mm的碳棒作为原材料,编织工具采用金属材质且涂有抗氧化层的上盖板,下底板以及插棒板等,进行人工编织C/C喉衬的预制体,按0°、120°、240°三个方向编完一个循环,将碳纤维丝束向下底板压实,依次累积,直到碳纤维丝束达到所需厚度。然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I/CVD)沉积碳基体填充到预制体的孔隙中,再利用沥青加压浸渍沉积碳基体,采用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方法最后在常压浸渍沥青得到高密度的C/C复合材料。将机加工制得的C/C复合材料喉衬毛胚件进行石墨化处理,提高其耐高温性能,最后在喉衬表面涂上抗氧化涂层得到高性能的C/C复合材料喉衬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喉衬 碳/碳复合材料 轴编碳/碳预制体 化学气相沉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喉衬材料烧蚀反应动力学参数测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颜勇 李江 +1 位作者 彭丽娜 赵春年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4-697,710,共5页
反应参数对固体火箭发动机C/C喉衬烧蚀机理的研究至关重要。针对喉衬烧蚀的重要反应C+CO2→2CO,发展了一套以热重法为基础的反应参数测试方法。实验中利用SiC涂层的方法实现了试件的单面退移,获得高精度热重数据,并结合数值模拟预测的... 反应参数对固体火箭发动机C/C喉衬烧蚀机理的研究至关重要。针对喉衬烧蚀的重要反应C+CO2→2CO,发展了一套以热重法为基础的反应参数测试方法。实验中利用SiC涂层的方法实现了试件的单面退移,获得高精度热重数据,并结合数值模拟预测的反应体系控制机制,获得文中所用多向编织C/C复合材料,温度范围1 100~1 700 K,其反应级数n=0.5,指前因子A=1 995.08 kg/(m2·s·MPa0.5),活化能E=191.28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c复合材料 固体火箭发动机 喷管喉衬 烧蚀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棒法编织C/C喉衬烧蚀性能缩比试验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周成 张飞 +2 位作者 陈慧 史宏斌 陈妮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3-586,共4页
针对新型喉衬用轴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一种采用圆形喉衬缩比烧蚀发动机评价全尺寸发动机喉衬烧蚀性能的缩比试验方法。依据该方法进行了多发缩比烧蚀发动机试验,并结合全尺寸发动机喉衬烧蚀试验数据,给出了与发动机工... 针对新型喉衬用轴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一种采用圆形喉衬缩比烧蚀发动机评价全尺寸发动机喉衬烧蚀性能的缩比试验方法。依据该方法进行了多发缩比烧蚀发动机试验,并结合全尺寸发动机喉衬烧蚀试验数据,给出了与发动机工况、结构尺寸和推进剂类型相关的轴棒法编织C/C喉衬烧蚀性能评价公式。利用其他批次喉衬在不同型号发动机的烧蚀数据,对评价公式进行了校验和分析,预示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一致,表明建立的试验方法和评价公式能够体现缩比烧蚀发动机与全尺寸发动机烧蚀性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圆形喉衬 缩比烧蚀发动机 全尺寸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喉衬炭沉积形成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开民 李江 +1 位作者 王磊 陈莎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1-785,共5页
C/C喉衬在烧蚀后其内表面会出现炭沉积层,沉积层的出现阻碍了喉衬材料微观烧蚀形貌的分析。针对该问题,采用烧蚀实验发动机,在发动机工作末期喷注氮气和减小喷管喉径2种实验方法展开研究,明确了炭沉积层形成机理以及提出抑制该沉积层的... C/C喉衬在烧蚀后其内表面会出现炭沉积层,沉积层的出现阻碍了喉衬材料微观烧蚀形貌的分析。针对该问题,采用烧蚀实验发动机,在发动机工作末期喷注氮气和减小喷管喉径2种实验方法展开研究,明确了炭沉积层形成机理以及提出抑制该沉积层的方法。通过实验研究证明,炭沉积层成型于发动机工作末期,沉积是由于氧化性燃气中的烃烷类分子在一定的温度和流速条件下分解形成;工作末期喷注氮气起到了抑制沉积的效果,但是骤然冷却,热应力和剪切力使表面部分微观纤维形貌被破坏;由于减少了喉衬处于沉积温度范围内的时间,减小喷管喉径可很好地抑制炭沉积层出现进行微观烧蚀形貌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c/c喉衬 炭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C/C喉衬烧蚀率影响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太琨 石德磊 鲍福廷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5-129,134,共6页
为研究影响喷管喉衬烧蚀的各因素,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做出更为精确的性能预示,进行了不同压强和不同推进剂铝含量下的C/C复合材料喉衬烧蚀试验。结果表明,喷管喉衬的烧蚀情况与燃烧室压强正相关,与推进剂中铝含量负相关。前者是由于增大... 为研究影响喷管喉衬烧蚀的各因素,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做出更为精确的性能预示,进行了不同压强和不同推进剂铝含量下的C/C复合材料喉衬烧蚀试验。结果表明,喷管喉衬的烧蚀情况与燃烧室压强正相关,与推进剂中铝含量负相关。前者是由于增大燃烧室压强在提高热流密度的同时又会减弱固相的沉积;后者则是因为氧化铝会在喉衬沉积,进而影响热化学烧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喉衬 烧蚀 c/c复合材料 含铝推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衬热环境与碳/碳复合材料的烧蚀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建军 李铁虎 郝志彪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8,共7页
在分析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喉衬热环境与碳/碳复合材料烧蚀行为的基础上,从材料的角度讨 论了影响碳/碳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碳/碳复合材料的烧蚀是受喉衬复杂燃气环境众多因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的烧蚀效应有碳的升华、... 在分析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喉衬热环境与碳/碳复合材料烧蚀行为的基础上,从材料的角度讨 论了影响碳/碳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碳/碳复合材料的烧蚀是受喉衬复杂燃气环境众多因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的烧蚀效应有碳的升华、表面异相化学反应以及机械侵蚀;影响碳/碳复合材料烧蚀 性能的材料本体特性有纤维特性、预制件结构、材料密度、孔隙、基体碳的种类、石墨化度、杂质,其中部分因 素存在交互影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衬 烧蚀性能 固体火箭发动机 喷管 碳/碳复合材料 热环境 基体 石墨化度 预制件 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切炭纤维/酚醛树脂胶粘剂的配方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毅佳 郑亚萍 +1 位作者 崔红 刘红林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0-462,466,共4页
为确定最佳组分含量,采用正交实验法对“酚醛树脂(PF)+纳米S iO2粉+石墨粉+ZrO2粉+短切炭纤维”胶粘剂体系进行了配方研究,并探讨了组分含量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得到的最佳配方为“PF+2%纳米S iO2粉+1%石墨粉+1%ZrO2粉+4%短切炭纤维”... 为确定最佳组分含量,采用正交实验法对“酚醛树脂(PF)+纳米S iO2粉+石墨粉+ZrO2粉+短切炭纤维”胶粘剂体系进行了配方研究,并探讨了组分含量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得到的最佳配方为“PF+2%纳米S iO2粉+1%石墨粉+1%ZrO2粉+4%短切炭纤维”,其对石墨材料的粘接强度达11.6 MPa,胶粘剂本体线烧蚀率为0.058 mm/s,质量烧蚀率为0.0732 g/s。胶粘剂可进一步用于粘接修复C/C复合材料喉衬构件的工艺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切炭纤维/酚醛树脂胶粘剂 正交实验 c/c复合材料喉衬 缺陷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AlSi耗散防热材料喉衬烧蚀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恒 刘豪 +5 位作者 严鸥鹏 李卫鹏 康鹏超 武高辉 惠卫华 刘旸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1,共6页
为提高石墨的耐烧蚀性能,利用压力浸渗方法将AlSi合金渗入石墨孔隙中获得石墨/AlSi耗散防热复合材料。利用小型烧蚀实验发动机开展了不同推进剂和压强工况下石墨/AlSi耗散防热复合材料喉衬和C/C喉衬的对比烧蚀试验研究,总结了推进剂铝... 为提高石墨的耐烧蚀性能,利用压力浸渗方法将AlSi合金渗入石墨孔隙中获得石墨/AlSi耗散防热复合材料。利用小型烧蚀实验发动机开展了不同推进剂和压强工况下石墨/AlSi耗散防热复合材料喉衬和C/C喉衬的对比烧蚀试验研究,总结了推进剂铝含量、燃烧室压强对相对烧蚀性能影响,并分析石墨/AlSi耗散防热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机理。结果表明,石墨/AlSi耗散防热复合材料喉衬线烧蚀率低于相同状态下C/C材料喉衬的线烧蚀率,其中在铝质量含量5%、压强12.5 MPa工况中石墨/AlSi喉衬线烧蚀率降低92%。分析认为石墨/AlSi耗散防热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机理主要为:石墨孔隙内的AlSi合金通过熔化和气化相变吸收热量,降低了石墨基体的热负载;AlSi合金的熔化后在表面形成的液态膜阻碍了燃气中氧化性成分向石墨基体中的扩散;合金气化产生的Al、Si蒸气在引射作用下注入边界层,与边界层中氧化组分发生反应,降低其中的氧化组分浓度;AlSi合金氧化后形成的Al2O3 SiO2玻璃态熔融层减弱燃气对喉衬机械剥蚀作用。最终石墨/AlSi耗散防热复合材料喉衬表现出优异的抗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喉衬烧蚀 耗散防热材料 c/c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梯度金属陶瓷刀具切削铸铁的磨损失效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增敏 郑勇 +2 位作者 刘文俊 胡宗智 陈莲华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524-527,共4页
利用真空烧结工艺和表面氮化处理工艺,制备了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可转位刀片和Ti(C,N)基金属陶瓷功能梯度可转位刀片,与通用硬质合金刀具进行了铸铁的对比切削试验.并利用SEM、EPMA对自制刀片的磨损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真空烧结工艺和表面氮化处理工艺,制备了纳米复合Ti(C,N)基金属陶瓷可转位刀片和Ti(C,N)基金属陶瓷功能梯度可转位刀片,与通用硬质合金刀具进行了铸铁的对比切削试验.并利用SEM、EPMA对自制刀片的磨损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氮化处理后刀片的耐磨性提高,与TN20的切削性能相似.功能梯度金属陶瓷刀片的磨损失效机理为冲击磨损、扩散和粘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可转位刀片 功能梯度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管热环境对碳基材料喉衬烧蚀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苏君明 周绍建 +4 位作者 薛宁娟 肖春 孙建涛 李瑞珍 崔红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2-448,共7页
采用装有羟基聚丁二烯(HTPB)与高能推进剂的多种规格固体火箭发动机,对工程应用的5种炭/炭(C/C)复合材料和2种石墨喉衬进行地面点火试验。揭示碳基材料喉衬烧蚀率与喷管热环境的燃气特性、燃烧室压强,以及材料本体特性等三要素的关联度... 采用装有羟基聚丁二烯(HTPB)与高能推进剂的多种规格固体火箭发动机,对工程应用的5种炭/炭(C/C)复合材料和2种石墨喉衬进行地面点火试验。揭示碳基材料喉衬烧蚀率与喷管热环境的燃气特性、燃烧室压强,以及材料本体特性等三要素的关联度,并与其他国家同类型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喷管热环境的燃气氧化性组分浓度和燃烧室压强对碳基材料喉衬烧蚀率有较大影响。压强是影响烧蚀率的第一要素,压强增加1倍,烧蚀率增大1. 8~2. 6倍;燃气氧化性组分浓度是影响烧蚀率的第二要素,HTPB H_2O的摩尔浓度比高能推进剂高1. 26倍,因而烧蚀率增大51. 6%~65. 1%。在碳基材料喉衬中烧蚀率最低的是热解石墨;其次是整体毡C/C、针刺炭纤维C/C、轴编4D C/C、绕纱(穿刺) 3D C/C及T705石墨等处于同一水平;而径编4D C/C喉衬烧蚀率偏高。整体而言,中国碳基喉衬材料与其他国家同类材料相比,其烧蚀率基本相当或略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喷管喉衬 c/c复合材料 石墨 烧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压下轴编碳/碳复合材料喉衬细观结构与宏观应力状态的关联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寇钤芊 张光喜 +4 位作者 陈意高 刘苏骅 吴小军 校金友 文立华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0-778,共9页
针对内压作用下的中空轴编C/C复合材料设计问题,提出依据复合材料均匀化理论,将中空结构简化为功能梯度材料圆筒的构想,构建了轴编C/C复合材料细观结构与宏观应力分布的理论关联模型。以中空结构等应力分布为设计目标,采用所建立的关联... 针对内压作用下的中空轴编C/C复合材料设计问题,提出依据复合材料均匀化理论,将中空结构简化为功能梯度材料圆筒的构想,构建了轴编C/C复合材料细观结构与宏观应力分布的理论关联模型。以中空结构等应力分布为设计目标,采用所建立的关联模型设计获得轴编C/C复合材料的编织工艺方案,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方案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建立的关联模型为轴编C/C复合材料喉衬的编织工艺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通过对碳棒和纤维束排布规律等细观结构的设计,喉衬内外周向应力差减小了24.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编c/c复合材料 喉衬 中空结构 功能梯度 编织工艺设计 细观-宏观关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