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8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rection finding of coexisted independent and coherent signals using electromagnetic vector sensor 被引量:3
1
作者 Ming Diao Chunlian 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4期481-487,共7页
The existin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estimation algorithms based on the electromagnetic vector sensors array barely deal with the coexisting of independent and coherent signals. A two-dimensional direction findin... The existin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estimation algorithms based on the electromagnetic vector sensors array barely deal with the coexisting of independent and coherent signals. A two-dimensional direction finding method using an L-shape electromagnetic vector sensors array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is method, the DOAs of the independent signals and the coherent signals are estimated separately, so that the array aperture can be exploited sufficiently. Firstly, the DOAs of the independent signals are estimated by the 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s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 herent signals can be eliminated by utilizing the property of the coherent signals. Then the data covariance matrix containing the information of the coherent signals only is obtained by exploiting the Toeplitz property of the independent signals, and an improved polarimetric angular smoothing technique is proposed to de-correlate the coherent signals. This new method is more practical in actual signal environment than common DOA estimation algorithms and can expand the array apertur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show the estim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ion finding electromagnetic vector sensor polarimetric angular smoothing 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s via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 Toeplitz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频磁场耦合的绝对式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研究
2
作者 杨继森 袁俊松 +2 位作者 修府 刘嘉诚 张小龙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897,共9页
针对双列平面磁场式传感器两码道激励频率相同时磁场之间的相互串扰影响传感器测量精度并降低信噪比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频磁场耦合的绝对式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设计方案,在实现解算绝对位移的同时能够消除码道间磁场串扰的问题。传感器... 针对双列平面磁场式传感器两码道激励频率相同时磁场之间的相互串扰影响传感器测量精度并降低信噪比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频磁场耦合的绝对式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设计方案,在实现解算绝对位移的同时能够消除码道间磁场串扰的问题。传感器分为定尺和动尺,都采用双层交替结构,定尺使用两列增量式码道组合而成,分为精机和粗机,两列激励线圈的对极数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整数,利用对极内位移差实现绝对位移测量。精机测量通道和粗机测量通道同时通入不同频率的激励电流信号,其中精机为1 MHz高频电流信号,高频激励电流信号可以有效增强感应信号,提高电气处理系统的信噪比。通过外差降频的方法来提高传感器分辨力,有效地解决了通过提高激励信号频率来提高信号信噪比与传感器解算高分辨力难以兼顾的问题。通过电磁仿真分析对传感器进行了理论验证和误差分析。最后搭建实验平台进行了样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频磁场耦合的绝对式传感器结构有效消除了精机与粗机之间的磁场串扰,传感器信噪比得到提高,在140 mm的测量范围内测量误差小于±17.3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位移测量 多频磁场耦合 信噪比 位移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的无线传感网络通信传输信号延迟消除方法
3
作者 崔蕾 王同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3-549,共7页
为了解决受环境影响无线传感网络通信传输信号的延迟问题,提出了一种传输信号延迟消除的方法。将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和小波神经网络(WNN)相结合,进行通信传输信号延迟的组合预测。根据延迟预测结果设计传输信号延迟消除流程... 为了解决受环境影响无线传感网络通信传输信号的延迟问题,提出了一种传输信号延迟消除的方法。将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和小波神经网络(WNN)相结合,进行通信传输信号延迟的组合预测。根据延迟预测结果设计传输信号延迟消除流程的步骤和约束条件,并以此构建无线传感网络通信传输的优化目标函数,引入免疫克隆蛙跳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获取最优的传输方案。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方法的延迟预测误差和端到端延迟误差低于0.01 s,能量消耗最大值为6.4 W,平均丢包率最大值为0.286%。上述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准确预测和消除无线传感网络通信传输信号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络 传输信号 延迟消除 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 小波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剩磁免疫分析的Na^(+)离子含量检测系统研究
4
作者 林禹熙 姚健 +1 位作者 张晓丹 白石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8-1144,共7页
针对传统液相免疫检测中操作复杂、步骤繁琐,检测时间长以及无法准确量化Na^(+)离子含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超顺磁性磁纳米粒子与Na^(+)离子结合后其弛豫时间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磁响应信号的特性,对Na^(+)离子含量进行快速定量检测的... 针对传统液相免疫检测中操作复杂、步骤繁琐,检测时间长以及无法准确量化Na^(+)离子含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超顺磁性磁纳米粒子与Na^(+)离子结合后其弛豫时间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磁响应信号的特性,对Na^(+)离子含量进行快速定量检测的方法。基于磁阻传感器高灵敏度、高分辨率性能,研发设计了一套剩磁免疫检测系统,对系统性能及不同浓度Na^(+)离子结合样本剩磁信号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噪声由传感器空载时的109.38 m V降低至18.75 m V,信噪比提升了15.32 d B,检测灵敏度大幅提高,且可有效量化Na^(+)离子含量,检测误差在±9%以内。该方法磁化响应快,步骤简单,仅需2 min即可完成检测,为临床快速检测离子含量奠定了良好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纳米粒子 弛豫时间 剩磁信号 磁阻传感器 磁敏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车辆网络波束赋形方法
5
作者 聂佳莉 崔原豪 +3 位作者 张迪 张荣辉 穆俊生 景晓军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4-1004,共11页
波束赋形技术通过向特定方向发射信号,提高了接收信号的功率。然而,在高速动态的车辆网络场景下,频繁的信道状态更新与波束调整导致系统开销过大;波束与用户位置难以实时对齐,易出现错位现象,影响通信稳定性;复杂路况中的遮挡和信道衰... 波束赋形技术通过向特定方向发射信号,提高了接收信号的功率。然而,在高速动态的车辆网络场景下,频繁的信道状态更新与波束调整导致系统开销过大;波束与用户位置难以实时对齐,易出现错位现象,影响通信稳定性;复杂路况中的遮挡和信道衰落进一步限制了波束赋形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模型的多模态特征融合波束赋形方法,以实现感知辅助的高可靠通信。模型首先对传感器采集的雷达、激光雷达数据分别定制数据转换和标准化策略,解决数据异构问题。然后使用三维卷积残差块提取多层次高阶多模态特征后,利用注意力机制模型融合特征并预测最佳波束,实现通信性能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在高速场景下可达到接近90%的平均Top-3波束预测精度,相比单模态方案性能显著提升,验证了其在提升通信性能和可靠性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辅助通信 多模态特征融合 雷达信号处理 波束赋形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背衬层匹配的压电式柔性超声传感器优化
6
作者 于永洁 杜昱錡 +1 位作者 黄仕磊 甘芳吉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4,112,共8页
基于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薄膜的柔性超声传感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易于阵列化等优点,但容易受到背部杂波干扰和阻抗不匹配的影响,导致回波信号频率成分复杂且信噪比较低。为有效吸收传感器背部杂波,提升超声波单向辐射的能力,利用钨... 基于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薄膜的柔性超声传感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易于阵列化等优点,但容易受到背部杂波干扰和阻抗不匹配的影响,导致回波信号频率成分复杂且信噪比较低。为有效吸收传感器背部杂波,提升超声波单向辐射的能力,利用钨粉和硅胶设计针对柔性超声传感器的背衬层,在保持传感器整体柔性的同时使传感器的信号电压幅值提高了200%。其次,根据柔性超声传感器的电学特性提出了柔性超声传感器阻抗匹配优化方法,并通过实验获得最佳匹配参数,使传感器的信噪比从2 dB提高到30 dB。优化后的柔性超声传感器具有宽频带、高频率、窄脉冲的优良性能,对不同曲率、不同壁厚的管道试件厚度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其可以达到0.01 mm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超声传感器 背衬层匹配 阻抗匹配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介入叶端定时信号混叠规律研究
7
作者 王增坤 高程文博 +4 位作者 杨志勃 乔百杰 曹佳辉 左浩 陈雪峰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7-71,81,共6页
针对现有叶端定时技术传感器需求多,影响技术实用性的问题,通过研究单传感器叶端定时信号的混叠规律,提出一种单传感无先验叶片固有频率识别策略。该策略通过变转速叶端定时信号的时频域分析,将时频图向频率轴进行投影叠加,通过对投影... 针对现有叶端定时技术传感器需求多,影响技术实用性的问题,通过研究单传感器叶端定时信号的混叠规律,提出一种单传感无先验叶片固有频率识别策略。该策略通过变转速叶端定时信号的时频域分析,将时频图向频率轴进行投影叠加,通过对投影图峰值搜索实现单传感无先验叶片固有频率识别。仿真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识别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相比传统识别方法,该方法具备滤除同步成分的能力,为低介入叶端定时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端定时 单传感器 混叠规律 多重信号分类 振动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与频变双干扰下的传感信号识别
8
作者 陈娟 韩娜 马晓慧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6-863,共8页
由于时变和频变干扰产生的耦合效应,使得信号的时频域特征变得复杂不稳定,且在特征上发生重叠,导致传感信号识别方法在特征提取的中很可能会丢失关键信息,导致最终的识别结果不准确。为此,在时变与频变双干扰下,提出了基于蚁群算法的传... 由于时变和频变干扰产生的耦合效应,使得信号的时频域特征变得复杂不稳定,且在特征上发生重叠,导致传感信号识别方法在特征提取的中很可能会丢失关键信息,导致最终的识别结果不准确。为此,在时变与频变双干扰下,提出了基于蚁群算法的传感信号识别方法。将传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并进行整合,为应对时变与频变双干扰,利用时域加窗、功率归一化和傅里叶变换等技术预处理信号,提取时、频两域的信号特征并融合形成综合特征。用蚁群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参数,确保网络达到最佳性能,并将综合特征输入神经网络,实现传感信号的识别。结果表明,在干扰增强时,所提方法识别熵值低于0.2,能耗稳定在17 J,展现出较强的识别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信号 信号识别 时域加窗 傅里叶变换 神经网络 蚁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伺服倾角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9
作者 户福标 付宇 +2 位作者 赵艺凡 罗建龙 赵辉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1,45,共6页
高精度伺服倾角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存在波动幅度大且易受自身噪声及环境噪声干扰的问题。为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卡尔曼滤波融合算法,依据算法原理和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在滤波器设计中,对关键参数的取值进行了合理... 高精度伺服倾角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存在波动幅度大且易受自身噪声及环境噪声干扰的问题。为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卡尔曼滤波融合算法,依据算法原理和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在滤波器设计中,对关键参数的取值进行了合理设置,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取值下的滤波效果。滤波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显著提升滤波效果,较好地保持滤波后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同步性,从而有效降低滤波延迟,能够满足对高精度伺服倾角传感器信号处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倾角传感器 卡尔曼滤波 融合算法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焊缝缺陷检测温度影响机理研究
10
作者 卫小龙 余泽禹 +2 位作者 杜国锋 马骐 秦靖凯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89,共8页
为探究管道焊缝缺陷检测温度影响机理,首先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建立管道焊缝缺陷检测模型,根据压电热弹性耦合模型,得到压电材料的介电常数和压电常数-温度本构关系。接着将压电材料和金属管道的温度本构关系代入有限元模型进行单一变量模... 为探究管道焊缝缺陷检测温度影响机理,首先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建立管道焊缝缺陷检测模型,根据压电热弹性耦合模型,得到压电材料的介电常数和压电常数-温度本构关系。接着将压电材料和金属管道的温度本构关系代入有限元模型进行单一变量模拟分析,分别探究压电材料和金属管道特性变化对超声激励信号与检测信号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分析,研究温度变化时超声检测信号的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引起的压电传感器特性变化主要影响激励信号的幅值信息,温度引起的金属管道特性变化主要影响检测信号的相位信息,该结论为后续学者针对管道焊缝缺陷检测信号的补偿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信号 温度变化 压电传感器 幅值信息 相位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点式分布式多传感信号重构方法研究
11
作者 常海龙 张丕状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4-870,共7页
由于点式光纤传感器节点分布较为随机,存在强噪声干扰,导致重构效果不好。为此,提出一种光纤点式分布式多传感信号重构方法。基于多维函数稀疏表示的剪切波变换策略,实现信号二维稀疏化表示和压缩,去除信号中的强背景噪声。将去噪处理... 由于点式光纤传感器节点分布较为随机,存在强噪声干扰,导致重构效果不好。为此,提出一种光纤点式分布式多传感信号重构方法。基于多维函数稀疏表示的剪切波变换策略,实现信号二维稀疏化表示和压缩,去除信号中的强背景噪声。将去噪处理后的信号局部状态估计结果传输到中心节点,进行局部的状态估计,并使用平均一致性策略取得信号的局部信息量,推断出信号的全局信息量,得到信号全局状态估计结果,实现分布式多传感信号重构。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初始信号的时间信息与频率信息,拟合度在0.96以上,均方根误差均值在0.004 W/m^(2)以下,平均峰值信噪比值为38.74 dB,平均重构时间仅为10.52 s,能有效去除大部分干扰噪声,快速完成多传感信号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式分布式光纤传感器 多传感信号 稀疏化表示与压缩 平均一致性策略 信号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前传感器的振动信号面阵遥感探测研究
12
作者 罗鸿声 罗权 +2 位作者 袁靖 苏金善 江伟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70,共11页
振动信号的遥感探测在地质勘探和地震监测中具有重要应用。基于此,本研究发展了一种基于波前传感器的激光遥感系统,可在目标区域内实现地震波的面阵探测。为优化探测效果,建立了激光衰减模型、面阵推扫探测模型及激光功率反射模型。为... 振动信号的遥感探测在地质勘探和地震监测中具有重要应用。基于此,本研究发展了一种基于波前传感器的激光遥感系统,可在目标区域内实现地震波的面阵探测。为优化探测效果,建立了激光衰减模型、面阵推扫探测模型及激光功率反射模型。为验证系统的空中动态探测能力,在200 m飞行高度上使用70 mW的连续635 nm波长的激光器照射目标区域。实验结果表明,地面不同位置的振动信号与波前传感器中的微透镜阵列之间存在一对一对应关系。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系统具备实时处理地面振动数据的优势,可快速分析并提取地震波关键特征。采用11×11微透镜阵列配置时,探测覆盖面积达1.2 m^(2),实现了对较大区域的有效面阵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遥感 振动信号 波前传感器 面阵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生理信息感知的双模态柔性传感器的设计与制备
13
作者 秦铭泽 李阳 蔺庆辉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10,425,共8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柔性传感器难以同时捕获双模态生理信号,无法实现双模态生理信息监测问题,设计并制备一种双模态柔性传感器,通过改变控制变量的方式分别研究传感器的压力和温度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传感器不仅具有较低的压力响应... 为了解决传统的柔性传感器难以同时捕获双模态生理信号,无法实现双模态生理信息监测问题,设计并制备一种双模态柔性传感器,通过改变控制变量的方式分别研究传感器的压力和温度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传感器不仅具有较低的压力响应下限,较短的响应、恢复时间以及良好的弯曲与按压耐久特性,而且具有较高的温度灵敏度、较短的响应时间和较宽的温度检测范围;将所制备的双模态柔性传感器贴附于人体手腕处,可实现体温和脉搏的双模态生理信号的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传感器 双模态感知 生理信息监测 集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矸振动特性的放顶煤支架传感器优化布置策略研究
14
作者 王瑶 杨善国 +3 位作者 吴明珂 孟彬 杨政 刘后广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5,共8页
针对放顶煤煤矸智能识别研究,为提供完整且有效的煤矸振动信号采集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煤矸振动特性的放顶煤液压支架尾梁传感器优化布置策略。首先,对尾梁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提取振型矩阵,利用有效独立法初选测点;其次,获取尾梁试验台... 针对放顶煤煤矸智能识别研究,为提供完整且有效的煤矸振动信号采集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煤矸振动特性的放顶煤液压支架尾梁传感器优化布置策略。首先,对尾梁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提取振型矩阵,利用有效独立法初选测点;其次,获取尾梁试验台相应初选测点的落煤和落矸振动信号,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对所提取特征进行t分布式随机邻域嵌入(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t-SNE)降维可视化,筛选出5个对落煤和落矸信号区分敏感的特征,并以此作为目标特征;最后,经核密度估计法估算目标特征的概率密度函数,利用K-L(Kullback-Leibler)散度评估各测点组合信号与完整信号的近似性和煤矸特征的差异性,构建煤矸振动信号评价指标,结合Fisher信息矩阵准则,形成综合评价指标,确定尾梁的传感器布置最优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满足模态可观测性的基础上不仅减少了传感器数量,还使得所测振动信号具有更好的煤矸差异性和信息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 振动信号 传感器优化布置 液压支架尾梁 有效独立法 K-L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运动效应下水声信号传播速度未知的TOA/TOA-AOA水下无源定位方法
15
作者 孙霆 王威 +3 位作者 高婧洁 陈鹏 董阳阳 董春曦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9-419,共11页
现有无源定位模型均假定运动传感器的位置在电磁波信号传播过程中不变或近似不变,该模型对于自由空间中电磁波信号定位场景较为合理.然而在声波、地震波等慢信号定位场景中,传感器与目标相对运动导致的定位移动距离与信号传播距离的比... 现有无源定位模型均假定运动传感器的位置在电磁波信号传播过程中不变或近似不变,该模型对于自由空间中电磁波信号定位场景较为合理.然而在声波、地震波等慢信号定位场景中,传感器与目标相对运动导致的定位移动距离与信号传播距离的比值不容忽略,继续采用现有无源定位模型可能会带来较大性能损失.针对该问题,本文以水声定位为例,开展存在传感器运动效应(Sensor Motion Effect,SME)和未知水声信号传播速度的无源定位方法研究.首先建立存在SME的水下无源定位观测模型,分析现有定位模型未考虑SME的性能损失原因,并导出新模型下的克拉美-罗下界(Cramer-Rao Lower Bound,CRLB);随后提出联合估计合作目标位置与水声信号传播速度的闭式解;最后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定位 传感器运动效应 未知水声信号传播速度 克拉美-罗下界 闭式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宽频带海底地震仪的低频差分压力传感器的研制
16
作者 刘丹 杨挺 +2 位作者 吴越楚 王宜志 林俊国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7-1380,共14页
低频差分压力计(Differential Pressure Gauge,DPG)已成为现代宽频带海底地震仪的一个重要组件,其不仅能记录地震及海底其他振动信号,更重要的是用于去除海底地震仪记录中的屈服噪声,提高低频地震信号的数据质量.当前应用于海底地震仪... 低频差分压力计(Differential Pressure Gauge,DPG)已成为现代宽频带海底地震仪的一个重要组件,其不仅能记录地震及海底其他振动信号,更重要的是用于去除海底地震仪记录中的屈服噪声,提高低频地震信号的数据质量.当前应用于海底地震仪的压力传感器,大多采用基于压电效应的水听器,由于受到压电陶瓷敏感原理的限制,在记录低频信号(<0.1 Hz)方面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深海压力传感器既要承受极高的压力,又须感知微弱的水压变化,存在极大的挑战.本文基于流经毛细管的流体满足泊肃叶方程的理论,研制了一种深海低频差分压力传感器,并建立了传感器仪器响应理论模型.通过将传感器搭载在自主研制的宽频带海底地震仪上开展观测实验,检验毛细管结构对信号的影响、分析传感器的数据质量及可靠性.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成功实现了将深海低频水压变化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且在低频段地震计的垂直分量与压力传感器分量数据存在线性关系;在西太平洋海底近10个月的部署期间,这一传感器稳定地记录了大量高质量的地震信号,其数据质量与附近的陆地台站记录相当;利用这种压力数据,我们去除了海底地震计垂直分量上的屈服噪声,显著提升了低频地震数据的信噪比;本文研制的传感器能够直接应用于地震学研究,也为记录用途广泛的深海压力信号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传感器 差分压力计 海底地震仪 低频信号 屈服噪声 信噪比 压力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磁环TMR传感器的冲击电流测量
17
作者 赵德华 刘召杰 +3 位作者 赵莹莹 陆健 叶卫华 汲胜昌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0-127,共8页
近年来无聚磁环结构的隧道磁阻(tunnel magnetoresistance,TMR)电流传感器技术得到了广泛研究,但仍缺乏其测量冲击电流时的特性分析。为此,文中制作了TMR电流传感器并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根据TMR元件的测量原理和输出特性,设计传感器... 近年来无聚磁环结构的隧道磁阻(tunnel magnetoresistance,TMR)电流传感器技术得到了广泛研究,但仍缺乏其测量冲击电流时的特性分析。为此,文中制作了TMR电流传感器并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根据TMR元件的测量原理和输出特性,设计传感器的信号处理电路,并由电流大小选择TMR元件型号,同时分析了安装距离和角度偏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其次,对所设计的电流传感器进行线性范围计算和带宽测量;最后,使用TMR电流传感器对冲击电流进行测量,并使用罗氏线圈与之进行对比,同时分析了TMR元件在冲击磁场下的输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与罗氏线圈相比,TMR2104电流传感器对冲击电流峰值测量结果差异在1%以内,峰值时间差值在1μs以内,半峰值时间差值在2.2μs以内,冲击磁场作用下TMR元件输出线性范围变大。在合理选择TMR元件和传感器位置的情况下,无磁环TMR电流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冲击电流的准确测量,缩小传感器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电流测量 TMR传感器 输出特性 空间磁场 信号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个体防护的冲击波检测评估技术
18
作者 胡勇 马天 +6 位作者 王俊龙 杜智博 黄献聪 嵇海宁 魏慧琳 柳占立 康越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共32页
随着新型弹药和大口径重炮的大规模使用,由爆炸冲击所致非接触式杀伤模式正在快速替代原先由子弹、破片等造成的直接接触性杀伤,其杀伤威力大、精度高等特点对作战人员和装备更具威胁。本文聚焦于爆炸冲击波检测评估技术,尤其关注个体... 随着新型弹药和大口径重炮的大规模使用,由爆炸冲击所致非接触式杀伤模式正在快速替代原先由子弹、破片等造成的直接接触性杀伤,其杀伤威力大、精度高等特点对作战人员和装备更具威胁。本文聚焦于爆炸冲击波检测评估技术,尤其关注个体防护领域。综述了包括实爆试验和激波管试验等典型爆炸冲击波测试环境,分析了电测法和非电测法等测试方法和手段的优劣;探讨了压阻式、压电式和光纤等多类型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强调了传感器向小型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发展新型传感技术的迫切需求。介绍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波信号处理和超压场重构技术,研究了包括压缩感知技术、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落地成果;概述了国外典型便携式爆炸冲击波传感系统的整体情况,总结建议尽快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爆炸冲击检测评估系统,以期提升作战人员在极端环境下的综合防护和紧急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波 冲击波传感器 信号处理 个体防护 冲击波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维力传感器输出信号采集系统研究
19
作者 王佳瑞 陈宁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2-156,共5页
为了实现应变式六维力传感器输出信号稳定、高速且准确的采集和在线解耦,设计一个可实现六维力传感器输出信号在线解耦的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STM32G431C8T6作为主控芯片,利用MAX11270将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出。数字信号通... 为了实现应变式六维力传感器输出信号稳定、高速且准确的采集和在线解耦,设计一个可实现六维力传感器输出信号在线解耦的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STM32G431C8T6作为主控芯片,利用MAX11270将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出。数字信号通过SPI通信传回主控芯片,由巴特沃斯数字滤波器处理后,利用离线训练好的解耦参数在主控芯片中实现在线解耦,最后通过ModBus协议输出至上位机。利用静态标定获取的标定样本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解耦后的Ⅰ类误差不大于2.5%FS,Ⅱ类误差不大于1.7%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力传感器 信号采集 数字滤波 STM32 在线解耦 模数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异质传感器信号聚类融合处理下森林火灾检测
20
作者 王承茂 黄润才 顾磊欣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41-1447,共7页
为了提升森林火灾检测的准确性,提出多源异质传感器信号聚类融合处理下森林火灾检测。结合孤立森林法与奇异值算法实现多源异质传感器信号的去噪重构;利用K-Means聚类法实现森林不同检测区域数据的聚类,并赋予相应标签;利用信息增益算法... 为了提升森林火灾检测的准确性,提出多源异质传感器信号聚类融合处理下森林火灾检测。结合孤立森林法与奇异值算法实现多源异质传感器信号的去噪重构;利用K-Means聚类法实现森林不同检测区域数据的聚类,并赋予相应标签;利用信息增益算法,计算不同诱因森林火灾情况发生的影响程度。利用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多层神经元结构迭代计算火灾发生概率,实现森林火灾的实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预处理后的传感器信号线性度高于0.8,算法在迭代4.5×10^(4)轮后基本达到收敛,最终的损失函数值为0.6;该方法对三种森林火灾类型的检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低于4%,森林火灾检测耗时低于11 ms,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森林火灾类型的检测准确性和效果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信号处理 森林火灾检测 聚类融合处理 奇异值算法 K-MEANS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