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培他滨单药及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伴有癌结节的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信 高广泽 崔红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5-378,共4页
探讨卡培他滨单药方案和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伴有癌结节的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已行乙状结肠切除和直肠前切除术的81例伴有癌结节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 探讨卡培他滨单药方案和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伴有癌结节的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已行乙状结肠切除和直肠前切除术的81例伴有癌结节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81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卡培他滨单药组(单药组,40例)和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组(联合用药组,41例)。单药组第1天至第14天连续口服卡培他滨(1250 mg/m^(2)),2次/d。联合用药组第1天静脉滴注奥沙利铂(130 mg/m^(2)),持续2 h;第1天至第14天连续口服卡培他滨(1000 mg/m^(2)),2次/d。2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最多完成8个周期。收集2组5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12月。比较2组总生存时间,5年复发病例数和无复发生存率。结果显示,单药组总生存时间[(54.42±2.23)个月]和联合用药组[(55.03±1.73)个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药组、联合用药组5年复发分别为5例和6例;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7.5%和85.3%,2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药组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低于联合用药组(P<0.05)。因此认为对于不能使用奥沙利铂进行辅助化疗的伴有癌结节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单药方案也可获得较好的预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培他滨方案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 癌结节 结直肠癌 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对Ⅱ-Ⅲ期肝癌早期疗效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杨文娟 吴美儿 +6 位作者 张克勤 余海滨 刘金明 欧阳兵 王文英 魏玲 熊述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3-495,共3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对Ⅱ-Ⅲ期肝癌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4年3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行3次及以上HAICⅡ-Ⅲ期的肝癌患者81例。通过CT或MRI比较患者每个治疗周期后肿瘤局部反应,根据mRECIST标准,对患者第1、2...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对Ⅱ-Ⅲ期肝癌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4年3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行3次及以上HAICⅡ-Ⅲ期的肝癌患者81例。通过CT或MRI比较患者每个治疗周期后肿瘤局部反应,根据mRECIST标准,对患者第1、2次及最后1次HAIC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评估HAIC对Ⅱ-Ⅲ期肝癌早期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第1次与最后1次HAIC后疗效对比,67例患者疗效相同或相近,14例患者疗效相异,疗效预测率达82.72%;第2次与最后1次HAIC后疗效对比,71例患者疗效相同或相近,10例患者疗效相异,疗效预测率达87.65%。结论 HAICⅡ-Ⅲ期肝癌的早期疗效可以对其完成总疗程的最终疗效起预测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灌注化疗 Ⅱ-肝癌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A-ⅢB期肺浸润性非黏液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研究
3
作者 叶元滋 张思远 +3 位作者 夏万里 杨茹雪 肖寒 王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4-841,共8页
目的探究ⅠA-ⅢB期肺浸润性非黏液腺癌(INMA)临床病理、基因特征和预后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个体化术后辅助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INM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和基因检测分析,随... 目的探究ⅠA-ⅢB期肺浸润性非黏液腺癌(INMA)临床病理、基因特征和预后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个体化术后辅助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INM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和基因检测分析,随访记录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运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肿瘤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和基因特征的相关性,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方法分析肿瘤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7例患者,年龄46~77岁,中位年龄61岁。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直径较大的肿瘤、肿瘤进展、接受术后辅助治疗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分级较低的肿瘤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43)。驱动基因突变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差异,但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更常见,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共突变更常见。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FS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患者(P=0.002);虽然与采取治疗的患者相比,未治疗的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FS更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化疗和靶向治疗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PFS差异均不显著。结论INMA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进展状态及基因共突变相关,是影响PFS的关键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 ⅠA-B浸润性非黏液腺癌 临床病理 基因特征 预后 疾病无进展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GO2018ⅢC期宫颈癌的预后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杏 刘畅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3-1260,共8页
肿瘤分期和淋巴结受累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对于宫颈癌,妇科肿瘤医师普遍应用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标准。然而目前FIGO 2018分期标准中,ⅢC期仅基于转移淋巴结的... 肿瘤分期和淋巴结受累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对于宫颈癌,妇科肿瘤医师普遍应用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标准。然而目前FIGO 2018分期标准中,ⅢC期仅基于转移淋巴结的解剖位置,并未考虑局部肿瘤因素及其他淋巴状态参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预后意义。本文旨在总结ⅢC期宫颈癌局部肿瘤因素及不同淋巴状态参数对预后的影响以及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国际妇产科联盟 C 肿瘤异质性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对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炎症反应及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余娜 张立坤 方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对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炎症反应及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2020年1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消毒清创,对照... 目的探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对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炎症反应及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2020年1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消毒清创,对照组在常规消毒清创基础上给予利凡诺创伤膏纱条外敷,治疗组在常规消毒清创基础上给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纱条外敷,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创面愈合情况、疼痛程度、炎症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较高[85.29%(29/34)vs 55.88%(19/34),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渗液消失时间、新生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及压疮愈合时间均较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创面面积、创面组织类型、渗液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均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水平均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可明显减轻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缓解创面疼痛,进而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Ⅱ~ 老年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利凡诺创伤膏 炎症反应 血管内皮功能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的前瞻性Ⅲ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陈勇 梁少波 +6 位作者 毛燕萍 宗井凤 唐玲珑 郭颖 曾祥发 刘孟忠 马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785-789,共5页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对鼻咽癌高发区人群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2年7月至2005年9月316例非角化型或未分化型鼻咽癌,第五版AJCC分期为Ⅲ~ⅣB的患者入组。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同期放、...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对鼻咽癌高发区人群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2年7月至2005年9月316例非角化型或未分化型鼻咽癌,第五版AJCC分期为Ⅲ~ⅣB的患者入组。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组(试验组)。两组均采用根治性常规分割放疗。试验组患者在放疗期间同时给予Cisplatin 40mg/m2,d1,1次/周,连续7次,放疗结束后1个月开始辅助化疗,采用Cisplatin 80mg/m2,d1,5-FU 800mg/m2,d1~5,1次/4周,共3个疗程。结果采用意向性分析,比较两组疗效、治疗毒性及顺应性。结果:两组病例的主要预后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活动状态、分期方法及临床分期等,均具有可比性。试验组68.4%的患者完成了7个疗程同期化疗,84.2%的患者完成了6个疗程以上同期化疗,91.1%的患者完成了5个疗程以上同期化疗,61.4%的患者完成了3个疗程辅助化疗。试验组和对照组3级以上急性毒副反应为62.6%vs32.3%(P=0.000)。试验组和对照组2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9.8%vs79.7%(P=0.003),84.6%vs72.5%(P=0.001),86.5%vs78.7%(P=0.024)及98.0%vs91.9%(P=0.007)。结论:在鼻咽癌高发区,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可提高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化疗 辅助化疗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Brunnstrom分期脑梗死患者腕背伸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常永霞 李姣 +6 位作者 马秋云 侯文丽 戈雷 孟海超 胡瑾 马崇 王正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5-979,共5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Brunnstrom分期脑梗死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阐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0例,BrunnstromⅠ-Ⅱ期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期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32...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Brunnstrom分期脑梗死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阐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0例,BrunnstromⅠ-Ⅱ期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期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32例;BrunnstromⅢ期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期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3例。4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卒中康复治疗,治疗组加做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和8周评估各组患者腕背伸肌最大表面肌电值和主动活动度(AROM),并进行上肢Fugl-Meyers运动功能评定(FMA)。结果: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腕背伸肌表面最大肌电值治疗8周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高于同期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BrunnstromⅢ治疗组腕背伸肌表面最大肌电值治疗4周时开始提高(P<0.05),且明显高于同期BrunnstromⅢ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8周开始提高(P<0.05);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腕背伸肌AROM治疗8周开始增加(P<0.05),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腕背伸肌AROM明显高于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P<0.05);BrunnstromⅢ治疗组和对照组腕背伸肌AROM治疗4周时均明显提高(P<0.01,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和对照组FMA评分治疗8周时明显提高(P<0.05),且高于同期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P<0.05);BrunnstromⅢ治疗组FMA评分治疗4周开始提高(P<0.05),BrunnstromⅢ对照组治疗8周时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BrunnstromⅢ治疗组明显高于BrunnstromⅢ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增加脑梗死患者腕背伸肌肌力,改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brunnstrom 腕背伸 本体感觉 肌电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3例Ⅲ期鼻咽癌调强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35
8
作者 梁毅 林少俊 +4 位作者 潘建基 韩露 宗井凤 邱素芳 林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217,共6页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最大限度提高肿瘤靶区照射剂量的同时明显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的放疗技术,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疗效...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最大限度提高肿瘤靶区照射剂量的同时明显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的放疗技术,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疗效成为肿瘤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鼻咽癌分期不同,疗效不同,同一分期各亚组间疗效有无差别,尚有待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临床Ⅲ期鼻咽癌各亚组间调强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探讨进一步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133例临床Ⅲ期鼻咽癌患者进行分析,根据AJCC 2002分期,其中T3N07例(5.3%),T3N139例(29.3%),T2N248例(36.1%),T3N239例(29.3%)。所有患者均完成调强放疗,124例患者行诱导化疗,其中24例患者行同期化疗,33例患者行辅助化疗。结果:全组5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0.9%、89.9%、82.5%和83.4%。T2、T3期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1%、89.4%(χ2=0.407,P=0.524),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2%、89.3%(χ2=0.152,P=0.69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5%、80.0%(χ2=0.899,P=0.343),总生存率分别为81.1%、84.7%(χ2=0.311,P=0.577)。N0-1、N2期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1.1%、90.9%(χ2=0.007,P=0.933),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7.8%、85.8%(χ2=4.69,P=0.030),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9%、79.2%(χ2=1.746,P=0.183 6),总生存率分别为93.5%、78.1%(χ2=5.052,P=0.025)。辅助化疗对IMRTⅢ期鼻咽癌未能获益,但3、4级毒性不良反应明显增加(48%vs 27.6%,P<0.005)。结论:对临床Ⅲ期鼻咽癌患者,IMRT联合化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N0-1期较N2期患者有较高的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进一步提高IMRTⅢ期鼻咽癌疗效还需寻找更有效的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及更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临床 调强放疗 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力军 刘春燕 +7 位作者 杜伟生 王玲娟 连正杰 张文莉 范洁 崔永旺 郭怡辉 汪金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8-251,共4页
报告Ⅲ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的治疗结果。从1984年1月~1989年1月,应用新辅助化疗的方法治疗Ⅲ期乳腺癌30例.其5年生存率为73.4%,非新辅助化疗的Ⅲ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为40.0%。临床观察发现术前化疗... 报告Ⅲ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的治疗结果。从1984年1月~1989年1月,应用新辅助化疗的方法治疗Ⅲ期乳腺癌30例.其5年生存率为73.4%,非新辅助化疗的Ⅲ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为40.0%。临床观察发现术前化疗后原发肿瘤明显变小。光镜下见肿瘤组织明显坏死,炎细胞浸润,肿瘤区域内见血管内皮增生、管壁增厚、透明变性和管腔闭塞.癌巢间胶原纤维增生及纤维化改变。提示:应用新辅助化疗治疗Ⅲ期乳腺癌能够改善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预后 辅助化学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皮尔逊Ⅲ型概率分布的湖南电网覆冰重现期计算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陆佳政 张红先 +2 位作者 彭继文 方针 李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6,共7页
电网覆冰重现期表征了特定覆冰出现的频率,掌握准确的电网覆冰重现期对于电网抗冰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利用湖南气象台97个观测站57年的覆冰观测数据,提出了基于皮尔逊Ⅲ型分布的电网覆冰计算方法,计算了湖南地区97个观测站15年一遇、30... 电网覆冰重现期表征了特定覆冰出现的频率,掌握准确的电网覆冰重现期对于电网抗冰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利用湖南气象台97个观测站57年的覆冰观测数据,提出了基于皮尔逊Ⅲ型分布的电网覆冰计算方法,计算了湖南地区97个观测站15年一遇、30年一遇、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冰灾的覆冰日数。结合采用插值法,绘制了全省覆冰日数重现期分布图,该分布图为电网抗冰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指导。利用全省的平均覆冰日数,以覆冰日数大于11天为特别严重覆冰的划分方法,开展了特别严重覆冰重现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湖南地区类似2008年的特别严重覆冰重现期为12.4年,这与过去57年上曾经出现了四次类似特别严重覆冰情况吻合。特别严重覆冰重现期的计算,提升了对电网抵御冰灾重要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冰 重现 皮尔逊型分布 多年一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630
11
作者 王金万 孙燕 +26 位作者 刘永煜 于起涛 张沂平 李凯 朱允中 周清华 侯梅 管忠震 李维廉 庄武 王东林 梁后杰 秦凤展 卢辉山 刘晓晴 孙红 张燕军 王杰军 罗素霞 杨瑞合 涂远荣 王秀问 宋恕平 周静敏 游丽芬 王竞 姚晨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83-290,共8页
背景与目的EndostarTM(YH-16)是中国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该药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Ⅰ、Ⅱ期临床结果证明该药单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背景与目的EndostarTM(YH-16)是中国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该药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Ⅰ、Ⅱ期临床结果证明该药单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YH-16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N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4月~2004年6月,493例一般状况评分为0~2,经病理和细胞学确诊的Ⅲ/Ⅳ期NSCLC患者进入NP联合YH-16与NP联合安慰剂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的终点目标是有效率(RR)、临床受益率(CBR)、肿瘤进展时间(TTP)、生活质量(QOL)以及安全性.结果486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RR分别为35.4%和19.5%(P=0.0003),总CBR分别为73.3%和64.0%(P=0.035),总的中位TTP分别为6.3个月和3.6个月(P=0.0000).对初治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40.0%和23.9%(P=0.003),CBR分别为76.5%和65.0%(P=0.023),中位TTP分别为6.6个月和3.7个月(P=0.0000);对复治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23.9%和8.5%(P=0.034),CBR分别为65.2%和61.7%(P=0.68),中位TTP分别为5.7个月和3.2个月(P=0.0002).试验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较对照组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疗后QOL评分比较有明显提高(P=0.015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血液学及非血液学毒性方面,中、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YH-16与NP方案联合,能明显提高晚期NSCLC的RR及中位TTP,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NP方案 随机双盲对照 和复发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Ⅲ期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德聪 茅慧 +2 位作者 王治宽 石燕 戴广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9-556,共8页
目的总结Ⅲ期结直肠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术后治疗特点及生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的433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 目的总结Ⅲ期结直肠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术后治疗特点及生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的433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特点及与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433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无疾病生存时间为(72.37±2.11)个月,中位无疾病生存时间未达到,1、3、5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86.8%、77.9%、57.0%。平均总生存时间为(79.91±2.0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未达到,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5%、75.1%、63.3%。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肠梗阻、术后并发症、肿瘤部位、切缘阳性、神经浸润、脉管癌栓、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比率、辅助化疗方案、化疗持续时间等因素均为影响无疾病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FOLFOX和XELOX方案与患者年龄、是否术后并发症、肿瘤部位及化疗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术后并发症、肿瘤部位、TNM分期、切缘阳性等临床病理因素是Ⅲ期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FOLFOX和XELOX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化疗维持时间较长者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临床病理特点 辅助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一线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35
13
作者 王丽 史美祺 +2 位作者 夏国豪 陆建伟 冯继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1-245,共5页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9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B/Ⅳ期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以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方案全身化疗。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9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B/Ⅳ期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以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方案全身化疗。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卡铂剂量AUC=5,第1天静脉滴注,每21 d为1个周期,连用2~6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不良反应分级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中非鳞癌56例,鳞癌13例,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27例,稳定(SD)24例,进展(PD)18例,总有效率(CR+PR)为39.1%,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3.9%;非鳞癌患者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高于鳞癌患者(41.1%vs 30.8%和75.0%vs 6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性别、ⅢB/Ⅳ期及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治疗组之间在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PFS为5.3个月,非鳞癌患者PFS优于鳞癌患者(5.4个月vs 4.5个月),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腺癌患者PFS为5.6个月,与鳞癌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Cox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病理组织学类型对PFS有影响(P<0.05)。全组患者不良反应较轻,主要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乏力,多为Ⅰ~Ⅱ级。结论:培美曲塞联合联合顺铂或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尤其对非鳞癌患者疗效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美曲塞 B/Ⅳ非小细胞肺癌 一线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Ⅲa期和Ⅲc期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建六 魏丽惠 +3 位作者 王一丁 富琪 周蓉 屠铮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6-257,共2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附件受侵和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6年 1月至1998年 12月间收治的 13例 a期和 12例 c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 a患者 13例 ,平均年龄 5 9.6岁 (39~ 73岁 ...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附件受侵和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6年 1月至1998年 12月间收治的 13例 a期和 12例 c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 a患者 13例 ,平均年龄 5 9.6岁 (39~ 73岁 ) ,腺癌 10例 ,腺鳞癌 1例 ,浆乳癌 2例 ,复发 3例 ,死亡 2例 ,5年生存率 6 5 .6 % ; c期患者 12例 ,平均年龄 5 6 .6岁 (32~ 72岁 ) ,腺癌 7例 ,腺鳞癌 3例 ,浆乳癌 1例 ,透明细胞癌 1例 ,盆腔淋巴结转移 6例 ,同时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4例 ,单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2例 ,复发转移 9例 ,其中 8例死亡 ,5年生存率 14.5 %。结论 :子宫内膜癌 c期预后明显差于 a期 ,宫旁淋巴管或血管有癌栓及淋巴结癌转移仍是影响 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术中行淋巴结切除术对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和判定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治疗 预后 生存率 a 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CKD)Ⅲ-Ⅴ期的最佳治疗频率探讨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钦 李娜 +2 位作者 朱芸芸 钟瑜 徐再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8-380,共3页
目的:通过不同频率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CKD)Ⅲ-Ⅴ期患者,探讨较佳的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模式。方法:将69例CKDⅢ-Ⅴ期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A组(每日1次),B组(隔日1次)与C组(每周2次),最终符合病例63例,3组患者均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4... 目的:通过不同频率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CKD)Ⅲ-Ⅴ期患者,探讨较佳的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模式。方法:将69例CKDⅢ-Ⅴ期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A组(每日1次),B组(隔日1次)与C组(每周2次),最终符合病例63例,3组患者均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4周,观察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Scr、UA、Ccr较同组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治疗后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结肠透析优于C组;3组患者治疗后BUN、SCys C,较同组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治疗后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HB较同组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治疗后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K+、Na+、C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肠透析可不同程度的延缓慢性脏病Ⅲ-Ⅴ期的进程,每天1次与隔日1次的治疗频率效果优于每周2次的治疗频率。结合患者依从性及经济可行性,隔日1次中药结肠透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结肠透析 慢性肾脏病-Ⅴ 治疗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疗效及对VEGF、TGF-β1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征锋 黄艳丽 +4 位作者 张峰 肖亮 吴敏 陈乔 张慧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5期1173-1178,共6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N)Ⅲ期属气阴两虚夹瘀型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9月~2019年12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气阴两虚夹瘀型DNⅢ期患...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N)Ⅲ期属气阴两虚夹瘀型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9月~2019年12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气阴两虚夹瘀型DNⅢ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参照指南及专家共识进行DN的一般治疗(降糖、降压、调脂等),对照组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口服,一次120 U,每日3次,观察组予中药益气活血方加减口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连续干预8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FPG、PBG、HbA1c、β2-MG、BUN、SCr、VEGF、TGF-β1及尿液mALB、UACR水平,并计算两组治疗前后eGFR;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FPG、HbA1c、PPG、mALB、β2-MG、UACR、VEGF、TGF-β1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r、BUN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eGFR较治疗有所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治疗DNⅢ期属气阴两虚夹瘀型患者,不仅有助于血糖水平的降低,中医证候的改善,而且能减轻早期肾功能损伤,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延缓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VEGF、TGF-β1水平,从而延缓肾小管间质瘢痕纤维化及抑制肾小球毛细血管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益气活血方 气阴两虚夹瘀 VEGF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娜 任长虹 +2 位作者 孙菲 李宁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发病时间<24h的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体检者6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发病时间<24h的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体检者6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对象的血浆ATⅢ、FIB、DD的水平。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5分组和5~19分组,分析ATⅢ、FIB、DD水平对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①脑梗死组FIB的水平为(3.1±0.9)g/L,DD为0.15(中位数)mg/L,高于对照组的(2.6±0.6)g/L和0.07mg/L;ATⅢ的水平为(101±11)%,低于对照组的(109±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梗死<12h组与脑梗死≥12h比较,FIB、DD、AT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在脑梗死组中,NIHSS<5分者的FIB、DD水平低于NIHSS5~19分者的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Ⅲ水平高于NIHSS5~19分者的水平[(105±11)%比(98±10)%],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OR=8.489×103,95%CI:91.587~78.67×104)、FIB(OR=2.736,95%CI:1.446~5.176)水平升高、ATⅢ(OR=0.929,95%CI:0.877~0.984)水平降低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P<0.05。结论 FIB、DD、ATⅢ在脑梗死急性期有明显变化。3者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ATⅢ可能是影响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凝胶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Ⅲ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8
18
作者 肖冰冰 张岱 +7 位作者 陈锐 史惠蓉 辛晓燕 王惠兰 庞义存 朱赛楠 姚晨 廖秦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5-932,共8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价蔗糖凝胶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个研究中心的533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表按对照组与试验组为2∶3比例随机入组,甲硝唑凝胶5.0 ...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价蔗糖凝胶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个研究中心的533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表按对照组与试验组为2∶3比例随机入组,甲硝唑凝胶5.0 g组(对照组)214例,蔗糖凝胶5.0 g组(实验组)319例,两组均采取每日早晚各一次阴道上药,连用5 d的疗程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第7~10天、第21~30天进行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第7~10天,甲硝唑凝胶组和蔗糖凝胶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治愈率分别为70.53%和80.83%,阴道分泌物涂片Nugent积分痊愈率分别为71.50%和8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1~30天,甲硝唑凝胶组和蔗糖凝胶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治愈率分别为63.29%和6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蔗糖凝胶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综合疗效近期(治疗第7~10天)及恢复阴道菌群方面明显优于甲硝唑凝胶,远期治愈率(治疗第21~30天)与甲硝唑凝胶相当,可成为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病 细菌性 投药 阴道内 蔗糖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式与固定式前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比较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春艳 卢海燕 +3 位作者 王雯 马文盛 胡骁颖 陈文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对比铸造支架式与传统固定式上颌前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的疗效。方法:30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应用铸造支架式前牵引(15例),第2组应用传统固定式前牵引(15例)进行矫治。用SPSS13.0对2组病例矫治前后头... 目的:对比铸造支架式与传统固定式上颌前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的疗效。方法:30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应用铸造支架式前牵引(15例),第2组应用传统固定式前牵引(15例)进行矫治。用SPSS13.0对2组病例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治疗时间以及复诊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持续时间第1组为(7.03±1.32)个月,第2组为(9.07±1.31)个月(P<0.05);复诊次数第1组(8.00±1.46)次,第2组(10.47±1.85)次(P<0.05);头影测量第1组的△U1-SN为(3.85±0.95)°,第2组的△U1-SN(5.25±0.95)°(P<0.05),其余各指标的改变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铸造支架式前牵引为一种高效、实用的前牵引口内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上前牙唇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牵引 骨性类错[牙合] 替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术治疗侵犯肺动脉干的Ⅲ期肺癌 被引量:55
20
作者 周清华 刘伦旭 +9 位作者 杨俊杰 王允 伍伫 秦建军 车国卫 付军科 朱大兴 聂强 高治人 杨振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03-407,共5页
目的 总结 3 0 4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或合并其它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治疗侵犯肺动脉干的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983年 2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对 3 0 4例肺癌患者施行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或合并其它... 目的 总结 3 0 4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或合并其它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治疗侵犯肺动脉干的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983年 2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对 3 0 4例肺癌患者施行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或合并其它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左上叶切除术 199例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上叶切除术 2 1例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中上叶切除术 14例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左上叶切除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 8例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上叶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 2 9例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中上叶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 2 1例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中上叶切除、气管隆凸切除重建 ,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 11例 ;右肺动脉干部分切除、肺动脉圆锥大部切除 ,人造血管右肺动脉干、肺动脉圆锥重建合并左全肺切除术 1例。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 3例 ,死亡率为 1%。发生手术并发症 64例次 ,发生率为 2 1.0 5 %。术后 1、3、5和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81.75 %、60 .14 %、3 7.2 1%和 2 4.3 9%。结论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或 /和合并其它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均能明显改善局部晚期肺癌的预后 ,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术 肺癌 肺肿瘤 局部晚肺癌 双袖状肺叶切除术 心脏大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