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I的瘤周水肿特征对浸润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负荷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罗红兵 陈哲 +2 位作者 肖茜茜 任静 周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2,共8页
目的分析基于MRI的瘤周水肿特征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负荷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有完整术前MRI资料和术后病理资料的213例浸润性乳腺癌。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的淋巴结转移数量,将病例分为高负... 目的分析基于MRI的瘤周水肿特征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负荷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有完整术前MRI资料和术后病理资料的213例浸润性乳腺癌。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的淋巴结转移数量,将病例分为高负荷淋巴结转移组47例(转移淋巴结总数>2枚)和低负荷淋巴结转移组166例(转移淋巴结总数≤2枚)。在T2WI序列上,分析每例的乳腺癌瘤周水肿(包括瘤周水肿类型和水肿程度)特征。在DCE-MRI序列上,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术语分析乳腺癌的MRI特征。通过单因素分析瘤周水肿等T2WI特征和乳腺癌MRI特征对淋巴结转移负荷的诊断价值,将有显著意义的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负荷的诊断效能,根据约登指数计算模型的诊断效能指标。结果本研究的高负荷转移淋巴结占22.1%(47/2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瘤周水肿程度(OR=18.70,P<0.001)、瘤周水肿类型(OR=16.00,P<0.001)、肿瘤最长径(OR=1.40,P=0.025)和肿瘤最短径(OR=2.01,P=0.003)对高负荷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终对浸润性乳腺癌高负荷淋巴结转移有价值的特征是瘤周水肿水肿特征,包括瘤周水肿程度(OR=8.02,P<0.001)和瘤周水肿类型(OR=5.53,P=0.001),最终诊断模型预测浸润性乳腺癌高负荷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842,敏感度为0.766,特异度为0.861,阳性预测值为0.610,阴性预测值为0.929。结论术前MRI的瘤周水肿特征对浸润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负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尤其是对低负荷淋巴结转移状态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磁共振成像 水肿 诊断 鉴别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同岳 毕钊 +1 位作者 邱鹏飞 王永胜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7-29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早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后接受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准确性,同时探索IM-SLNB在指导分期、评估预后和优化辅助治疗策略上的优势...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早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后接受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准确性,同时探索IM-SLNB在指导分期、评估预后和优化辅助治疗策略上的优势。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0月至2023年11月于山东省肿瘤医院经NAT后行IM-SLNB的132例女性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转移的影响。同时评估NAT后IMLN转移状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32例接受NAT后IM-SLNB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 ALN)和IMLN总体转移率分别为90.9%(120/132)和9.1%(12/132),ALN阳性/IMLN阳性组、ALN阳性/IMLN阴性组、ALN阴性/IMLN阳性组和ALN阴性/IMLN阴性组患者比例分别为8.3%(11/132)、43.1%(57/132)、0.7%(1/132)、47.7%(63/132)。NAT后内乳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98.5%(132/134),其中2例患者因手术困难未行IM-SLNB。12例IMLN转移患者中6例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发生了改变(2例由ⅢA期→ⅢC期,2例由ⅡB期→ⅢC期,1例由ⅡA期→ⅢA期,1例由ⅡA期→ⅢC期)。IMLN转移状况是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和IMLN阴性患者相比,IMLN阳性患者DFS及OS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NAT后淋巴结病理状态应同时考虑ALN和IMLN的病理状态。NAT后IMLN有术中显像患者应接受IM-SLNB,以期获得完整的淋巴结分期。NAT后IMLN转移状况是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内乳淋巴结 预后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的腋窝管理及前哨淋巴结诊治的优化
3
作者 钟佳倩 李家平 +1 位作者 谢晓燕 郑艳玲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84-892,共9页
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后的腋窝管理正在优化,目前针对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状态的评估,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经成为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初始临床ALN阴性(clinicall... 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后的腋窝管理正在优化,目前针对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状态的评估,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经成为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初始临床ALN阴性(clinically negative ALN,cN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可以替代传统的ALN清扫(ALN dissection,ALND),减少不必要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但是SLNB在初始临床ALN阳性(clinically positive ALN,cN+)的乳腺癌患者NAT后的应用上存在着一些假阴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FNR)及差异。通过切除≥3个SLN、使用双重示踪剂(如放射性核素联合蓝染料)或结合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进行病理学评估,可将其FNR显著降低至可接受范围(4.9%~9.1%),并且发展出多种优化方案如放射性碘粒子标记ALN(marking ALN with radioactive iodine,MARI)、靶向腋窝清扫(targeted axillary dissection,TAD)、放射性碘粒子标记联合SLNB(radioactive iodine seed placement in the axilla with SLNB,RISAS),均表现出低FNR。不仅如此,非侵入性影像技术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都可以用于评估NAT后的腋窝反应,其诊断效能各异。本文对近年来cN+的乳腺癌患者NAT后的腋窝管理及SLNB诊治优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新辅助治疗 腋窝手术 假阴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俊杰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12,共8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乳腺癌指病灶局限在乳房和区域淋巴结,并无远处转移的乳腺癌,其治疗策略包括术前新辅助治疗、局部治疗[手术和(或)放疗]以及术后辅助治疗。早期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分子亚型以...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乳腺癌指病灶局限在乳房和区域淋巴结,并无远处转移的乳腺癌,其治疗策略包括术前新辅助治疗、局部治疗[手术和(或)放疗]以及术后辅助治疗。早期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分子亚型以及临床病理学特征制定对应治疗策略。目前将乳腺癌根据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达,进一步划分为激素受体阳性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HER2阳性型等亚型,伴随着不同分子分型的生物学特性的深入探索,一系列新药的推陈出新,譬如针对激素受体阳性型的CDK4/6抑制剂、针对HER2阳性的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针对TNBC的免疫治疗药物、针对BRCA突变的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及新一代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相继进入临床实践。结合精确的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实施,目前早期乳腺癌的预后不断提升,局部治疗也从“最大可耐受”模式更新至“最小最有效”模式。曾经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接受了全乳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而目前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标准的手术方式。近20年来新辅助治疗促使肿瘤降期,更是为原本不可保乳、不可保腋窝的患者提供了外科降阶梯的可能。近年来,如何缩小手术范围,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减轻患者的身体、心理及经济负担的降阶梯局部治疗理念也不断普及。本文就早期乳腺癌局部和系统性治疗的现状、研究进展及展望予以综述,旨在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 新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阳性豁免腋窝清扫后区域淋巴结放疗的回顾性研究
5
作者 逯永晋 石志强 +2 位作者 李彤 王永胜 邱鹏飞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6,共9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乳腺癌外科治疗逐步朝个体化、微创化方向发展,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成为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腋窝处理方法。然而,对于... 背景与目的:随着乳腺癌外科治疗逐步朝个体化、微创化方向发展,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成为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腋窝处理方法。然而,对于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未行ALND的患者是否需要区域淋巴结照射(regional lymph node irradiation,RNI),临床上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分析SLN阳性未行ALND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情况,评估RNI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本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筛选了2014年9月1日—2023年8月31日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SLNB的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依据术后放疗是否包括区域淋巴结[内乳和(或)腋窝和(或)锁骨上下]照射野,分为RNI组和no-RNI组,并进行一系列随访。此外,根据乳房手术方式、肿瘤分子分型以及组织学分级等因素,将患者进一步划分为多个亚组,比较各亚组之间RNI的临床价值。主要终点为无区域复发生存(locoregion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RFS),次要终点为无浸润性疾病复发生存(invasive disease-free survival,iDFS)和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率。本研究严格遵循《加强流行病学中观察性研究报告质量》(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STROBE)指南中的各项条目。结果:本研究筛选了832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组和排除标准,356例患者最终纳入分析,其中RNI组186例,no-RNI组170例。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绝经状态、肿瘤位置、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管血管侵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状态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NI组患者的阳性SLN数量、肿瘤T分期和全乳切除术(total mastectomy,TM)占比显著高于no-RNI组(P=0.006、P=0.043、P<0.001)。中位随访38个月后,RNI组未观察到任何复发或转移病例,而no-RNI组的复发转移率为3.5%(6/170)。其中,4例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2例发生远处转移。RNI组在iDFS方面优于no-RNI组(P=0.017),但LRRFS和O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和P=0.356)。探索性亚组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P=0.033)、分子分型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P=0.020)的患者在LRRFS方面可能从RNI治疗中获益。结论:对于某些高危患者,如肿瘤直径较大、分子分型为TNBC或non-SLN高转移风险的患者,RNI在降低乳腺癌复发转移风险方面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的淋巴结残留肿瘤负荷、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手术方式制定个体化的RNI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 区域淋巴结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贾瑞杰 石志强 +7 位作者 张琦 逯永晋 郑竣升 孙菁 毕钊 孙晓 王永胜 邱鹏飞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403,共10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是区域淋巴结微创诊断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淋巴结分期并指导辅助治疗决策,但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导致临床应用一直存在争议。本研...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是区域淋巴结微创诊断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淋巴结分期并指导辅助治疗决策,但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导致临床应用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IMSLNB在早期乳腺癌中的预后结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6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我院就诊的7949例乳腺癌患者,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将患者分为IMSLNB组和no-IMSLN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主要研究终点为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区域复发生存期(region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RRFS)、无局部复发生存期(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本研究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SDTHEC20130324)。结果:990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IMSLNB组330例,no-IMSLNB组660例),IMSLNB组54例患者发现IMSLN转移,IMSLN转移率为16.4%;其中47例伴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7例仅IMSLN转移。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结果显示,IMSLNB组3年DFS(98.4%vs 94.2%,HR=0.509,95%CI:0.312~0.828,P=0.007)和5年DFS(92.5%vs87.3%,HR=0.214,95%CI:0.206~0.222,P=0.011)均显著优于no-IMSLNB组,但3年OS(99.1%vs99.4%,HR=0.618,95%CI:0.231~1.655,P=0.338)和5年OS(98.5%vs99.1%,HR=0.52,95%CI:0.51~0.53,P=0.3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SLNB组3年RRFS显著优于no-IMSLNB组(99.09%vs 97.73%,HR=0.066,95%CI:0.061~0.071,P=0.048),但3年LRFS(99.70%vs98.19%,HR=0.209,95%CI:0.201~0.217,P=0.130)和DMFS(95.76%vs96.06%,HR=0.865,95%CI:0.858~0.872,P=0.820)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FS的探索性亚组分析显示,诊断年龄(≤50岁)、绝经状态(绝经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淋巴管血管侵犯(lymphatic vessel infiltration,LVI)(是)、肿瘤位置(外侧)、分子分型[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阴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negative,HER2~-)]、病理学类型(浸润性导管癌)和ALN状态(阳性)各亚组患者可从IMSLNB显著获益(P<0.05)。结论:IMSLNB可以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更为准确的区域淋巴结分期,优化辅助放疗策略从而改善患者的RRFS和DFS,可作为区域淋巴结的微创分期技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乳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 个体化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腋窝超声正常的临床T1—2 N0乳腺癌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
7
作者 丘海 归奕飞 刘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43-2151,共9页
目的建立多因素预测模型,筛选术前腋窝超声(axillary ultrasound,AUS)正常的临床T1—2 N0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的高危人群,为腋窝分期的个体化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工人医院普通外科四病... 目的建立多因素预测模型,筛选术前腋窝超声(axillary ultrasound,AUS)正常的临床T1—2 N0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的高危人群,为腋窝分期的个体化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工人医院普通外科四病区(乳腺)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2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超声检查数据,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确定影响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27例术前AUS评估正常的临床T1—2 N0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47例(11.0%)患者探及正常腋窝淋巴结,余380例(89.0%)患者腋窝超声均未见报告肿大淋巴结。78例(18.3%)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SLN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SLN转移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相关(P<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于外上象限(OR=4.118,95%CI:1.349~12.571)、肿瘤最大径>2 cm(OR=2.246,95%CI:1.252~4.029)、脉管癌栓(OR=4.477,95%CI:2.207~9.081)和神经侵犯(OR=3.013,95%CI:1.573~5.771)是影响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超声下腋窝淋巴结的阴性或阳性、最短径、数目与SLN转移数目无关(P≥0.05),而与病理淋巴结(pathological node,pN)分期有关(P<0.05)。1~2枚SLN转移患者的超声下腋窝淋巴结的阴性或阳性、最长径、最短径、数目与ALN转移数目、pN分期变化均无关(P≥0.05)。根据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的AUC值为0.702(95%CI:0.651~0.749,P<0.0001),该模型预测的敏感度为78.21%,特异度为59.12%。结论肿瘤位于外上象限、肿瘤最大径>2 cm、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是术前AUS正常的临床T1-T2N0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SLN转移的显著危险因素。另外,单从对pN分期的影响来说,对于cT1—2 N0且1~2枚SLN转移的绝大部分患者,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是可行的,但尚不能从超声腋窝淋巴结的特征预测与腋窝淋巴结(ALN)转移、pN分期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转移 预测因素 腋窝超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核酸扩增技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鑫 孙晓(综述) 王永胜(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9-263,共5页
一步核酸扩增(one-step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OSNA)技术是一种分子诊断技术,通过检测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中细胞角蛋白19mRNA的表达水平来评估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其具有快速、准确、半定量、可重复性高的特点,... 一步核酸扩增(one-step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OSNA)技术是一种分子诊断技术,通过检测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中细胞角蛋白19mRNA的表达水平来评估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其具有快速、准确、半定量、可重复性高的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淋巴结诊断信息。对于避免二次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或过度ALND具有重要意义。乳腺癌降阶梯处理模式是当前外科医生追求的治疗策略,前哨淋巴结活检(SLN biopsy,SLNB)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精准、更为个性化的治疗,从而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强度和副作用。本文就OSNA检测在SLNB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一步核酸扩增技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 淋巴结转移诊断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的列线图预测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负荷的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郑彭玮 林桂涵 +3 位作者 陈炜越 应海峰 李程超 纪建松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33-1339,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MRI(DCE-MR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的列线图在预测早期(cT1-2N0-1M0期)乳腺癌患者ALN负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22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分期为cT1-2N0-1M0期的46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MRI(DCE-MR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的列线图在预测早期(cT1-2N0-1M0期)乳腺癌患者ALN负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22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分期为cT1-2N0-1M0期的46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MRI影像资料。采用完全随机法以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324)和验证集(n=139)。使用Radcloud平台提取DCE-MRI图像肿瘤内部和周围3 mm、5 mm和7 mm区域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降维保留纳入模型的最优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分别构建相应的影像组学模型。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临床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与ALN负荷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建立临床模型。最后,基于临床危险因素和瘤内+最佳瘤周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价,并计算出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瘤内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809、0.762。瘤周特征建模以瘤周5 mm范围结果最佳,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745、0.7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和MR报告淋巴结状态是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ALN高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结合临床危险因素和Rad-score(瘤内+瘤周5 mm)建立列线图。ROC结果显示该列线图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性能,在训练集中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875、0.736、0.863、0.825;在验证集中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830、0.692、0.850、0.800。结论:基于DCE-MR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的列线图能够较好地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ALN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腋窝 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CD163和CD8在淋巴细胞为主型乳腺原发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妙玲 杨月 +1 位作者 张会芳 韩玉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0-525,530,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为主型乳腺癌(lymphocyte-predominant breast cancer,LPBC)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CD163和CD8的表达和预后价值,并比较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PD-L1、CD163和CD8的表达。方法收集...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为主型乳腺癌(lymphocyte-predominant breast cancer,LPBC)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CD163和CD8的表达和预后价值,并比较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PD-L1、CD163和CD8的表达。方法收集具有完整病理资料的LPBC 82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2例原发癌及23例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PD-L1、CD163和CD8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原发癌和转移癌的表达差异。结果原发癌中PD-L1在肿瘤细胞(tumor cell,TC)和免疫细胞(immune cell,IC)的阳性率分别为25.61%(21/82)、79.27%(65/82),其中TC-PD-L1在组织学分级Ⅱ和Ⅲ级的阳性率分别为18.00%(9/50)、37.50%(12/32),TC-PD-L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IC-PD-L1在肿瘤最大径≤2 cm和>2 cm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18/27)、85.45%(47/55),在Ki67≤20%和>20%的阳性率分别为60.00%(12/20)、85.48%(53/62),IC-PD-L1的表达与肿瘤最大径、Ki67有关(P均<0.05);TC-PD-L1的表达与CD8+瘤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intratumoral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iTILs)密度呈正相关(r=0.277,P<0.05),IC-PD-L1的表达与CD163呈正相关(r=0.259,P<0.05);CD163高表达与较短的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显著相关(P<0.05)。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的TC-PD-L1和IC-PD-L1表达一致率分别为82.61%(19/23)、47.82%(1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D163和CD8+iTILs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原发癌中PD-L1的表达与不良预后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CD163高表达提示预后差。LPBC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存在差异,对转移癌PD-L1的重新评估或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肿瘤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细胞为主型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PD-L1 CD1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术前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施益洁 陈青青 +1 位作者 何杰 胡红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1-1026,共6页
目的探讨MRI多模态参数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预测价值,并制订有效预测模型,以降低SLN的不必要活检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0例c N0乳腺癌的术前MRI影像... 目的探讨MRI多模态参数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预测价值,并制订有效预测模型,以降低SLN的不必要活检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0例c N0乳腺癌的术前MRI影像资料,根据SLN有无转移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乳腺病变的影像特征,比较两组参数差异,并筛选独立预测因子构建模型、评估诊断效能。结果SLN阳性组乳腺病变位于外上象限(χ^(2)=14.94)、非单发(χ^(2)=9.29)、环形强化(χ^(2)=9.23)及邻近血管增多征象阳性比例(χ^(2)=9.91)均高于阴性组,阳性组病变更大(Z=-2.97、-2.73)、早期强化率更高(t=-3.48)、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病变最小表观扩散系数/腺体表观扩散系数)更低(Z=-7.33、-10.74),(P均<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变部位(OR=4.17,95%CI 1.86~9.35,P=0.001)、早期强化率(OR=1.01,95%CI 1.00~1.02,P=0.019)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OR=54.67,95%CI 23.72~126.02,P<0.001)是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联合病变部位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的模型预测性能最佳,其阴性预测值为96.5%,可降低46.1%的不必要活检率。结论基于常规MRI特征参数的SLN术前预测模型(病变部位、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具有可靠的阴性预测价值,有望降低近半数c N0期乳腺癌的不必要活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影像病理特征及肿瘤标志物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劭晋 郑世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418-2424,共7页
目的 根据乳腺癌患者术前的影像病理特征以及肿瘤标志物指标来构建预测模型以预测前哨淋巴结(SLN)的转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32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检查资料,并按照3∶1随机分为训练... 目的 根据乳腺癌患者术前的影像病理特征以及肿瘤标志物指标来构建预测模型以预测前哨淋巴结(SLN)的转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32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检查资料,并按照3∶1随机分为训练集(174例)和验证集(58例),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影响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列线图,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校正曲线分析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准确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可触及性、CA153、钙化、ALN血流信号是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将4个独立变量整合到nomogram图中,并绘制ROC,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10(95%CI:0.744~0.876)、0.737(95%CI:0.606~0.867),校准曲线显示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结论 建立一种nomogram来术前预测乳腺癌患者SLN转移风险,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并作为一种可靠的工具来识别不必要SLN活检的乳腺癌患者,有助于制定进一步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及辅助治疗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预测模型 前哨淋巴结 多维度指标 影像学特征 肿瘤标志物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实践指南更新及展望 被引量:13
13
作者 周美琪 陈海龙 +2 位作者 胡跃 邓甬川 郑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1-387,共7页
腋窝淋巴结是乳腺癌最常见和最先转移的部位,是早期乳腺癌患者重要的独立预后因子。准确的腋窝淋巴结分期对局部治疗的选择、全身综合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是一项腋窝淋巴结准确分期的微创... 腋窝淋巴结是乳腺癌最常见和最先转移的部位,是早期乳腺癌患者重要的独立预后因子。准确的腋窝淋巴结分期对局部治疗的选择、全身综合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是一项腋窝淋巴结准确分期的微创活检技术。循证医学Ⅰ级证据证实,对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SLNB可安全而有效地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从而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SLNB的开展有其特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尤其是对于某些特定情况如多灶性或多中心病灶、有既往乳腺活检手术史、新辅助化疗后的乳腺癌患者,临床医师应该遵循指南并结合临床实践综合考虑。通常认为如果SLNB阳性则应该进一步行ALND。随着临床实践的积累和最新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乳腺癌腋窝治疗正从单一的手术治疗走向个体化的多学科干预。充分而准确的术前腋窝淋巴结分期将越来越多原来需行SLNB的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通过更微创的穿刺活检提前筛选出来,因此SLNB的阳性率将大幅度降低,提示今后部分早期乳癌腋窝处理可能将步入一个免除SLNB的无创时代。本文就SLNB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及展望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乳腺肿瘤/病理学 乳腺肿瘤/外科学 腋/外科学 淋巴结切除术 淋巴结/病理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和活检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国津 范志民 +5 位作者 唐强 杨明 付强 付彤 张宏 宋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85-487,共3页
目的 :验证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和活检技术的可行性和前哨淋巴结的组织学状况能否准确预告腋淋巴结的状况。方法 :本研究使用专利蓝 ,对 3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术中及术后前哨淋巴结定位和活检术。结果 :30例 (91% )找到前哨淋巴结 ,前... 目的 :验证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和活检技术的可行性和前哨淋巴结的组织学状况能否准确预告腋淋巴结的状况。方法 :本研究使用专利蓝 ,对 3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术中及术后前哨淋巴结定位和活检术。结果 :30例 (91% )找到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预告腋淋巴结的准确率为 96 .7% ,假阴性 1例。结论 :本研究结果证实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和活检技术是可行的 ,前哨淋巴结的组织学特征能够准确反映腋淋巴结的状况。我们相信在将来治疗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中 ,这一技术可以免除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腋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淋巴结活检 淋巴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15
作者 李敏哲 沈荐 +3 位作者 杜燕夫 谢德红 渠浩 张峪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按CME原则实施的71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按CME原则实施的71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同一组医生按传统方式实施的62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作为对照,比较2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病理和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CME组标本剥离平面分级,结肠系膜平面56例(78.9%),系膜内平面15例(21.1%),固有肌平面0例。CME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42.5±18.6)min vs.(133.6±15.5)min,t=2.974,P=0.003],2组术中出血量[(63.2±20.7)ml vs.(58.5±23.7)ml,t=1.218,P=0.225],术后排气时间[(2.7±1.1)d vs.(2.8±1.0)d,t=-0.369,P=0.712],术后住院时间[(8.5±3.2)d vs.(8.6±3.1)d,t=-0.162,P=0.871],术后并发症[14.1%(10/71)vs.14.5%(9/62),χ^2=0.005,P=0.943]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病理显示2组肿瘤长径[(4.3±1.1)cm vs.(4.0±1.0)cm,t=1.425,P=0.157],淋巴结转移率[47.9%(34/71)vs.53.2%(33/62),χ^2=0.377,P=0.539],肿瘤TNM分期(χ^2=0.364,P=0.834)差异均无显著性,CME组清扫淋巴结总数[(21.7±4.3)枚vs.(18.1±2.9)枚,t=5.648,P=0.000]及阳性淋巴结数[(4.3±2.5)枚vs.(3.2±1.9)枚,t=2.071,P=0.004]均多于对照组。2组生存曲线无显著性差异(χ^2=1.895,P=0.169)。结论与传统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相比,CME手术淋巴结清扫更为彻底,且不会增加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腹腔镜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KCC和SOC模型预测中国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验证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曹迎明 刘淼 +3 位作者 周波 潘璐 王殊 杨德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08-512,共5页
目的:验证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模型和斯坦福大学模型(Stan-ford Online Calculator,SOC)预测中国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 目的:验证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模型和斯坦福大学模型(Stan-ford Online Calculator,SOC)预测中国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node,NSLN)转移的能力并进行比较。方法:收集120例SLN阳性的乳腺癌病例验证MSKCC和SOC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不同截断值的预测能力来比较两个模型在中国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用MSKCC和SOC模型验证120例中国乳腺癌患者,AUC分别为0.688和0.734。取10%为截断值,MSKCC和SOC模型的假阴性率均为4.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和90.0%。取90.0%为截断值,MSKCC和SOC模型的假阳性率分别为0.0%和6.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和68.8%。结论:用MSKCC和SOC模型预测中国乳腺癌NSLN转移,结果皆劣于原始研究,SOC模型的预测能力略优于MSKCC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非前哨淋巴结 转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识别技术在子宫内膜癌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斌 吴令英 +5 位作者 李晓光 鲁海珍 白萍 李淑敏 章文华 高菊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切除术中进行前哨淋巴结(SLN)识别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1例。术中将示踪剂亚甲蓝分多点注射于子宫浆膜下,进而追踪识别蓝染的淋巴结为SLN。切取SLN后再行其它淋巴...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切除术中进行前哨淋巴结(SLN)识别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1例。术中将示踪剂亚甲蓝分多点注射于子宫浆膜下,进而追踪识别蓝染的淋巴结为SLN。切取SLN后再行其它淋巴结切除,SLN与其它淋巴结分送常规病理检查。结果:31例中4例(12.9%)在注射亚甲蓝过程中发生泄漏,无淋巴管着色。其余27例(87.1%)均有子宫浆膜面及双侧骨盆漏斗韧带内的淋巴管着色,其中22例盆腔内淋巴管同时着色。27例淋巴管着色的病例中23例(85.2%)识别出SLN,共计90枚,平均每例3.9枚(1~10枚)。除1枚(1.1%)SLN位于腹主动脉旁区域外,其余89枚(98.9%)分布于盆腔的各组淋巴结中,主要为闭孔38枚(42.2%)、髂内19枚(21.1%)。本组中27例(87.1%)患者接受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例(12.9%)行盆腔淋巴结取样术。31例中7例(22.6%)同期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手术共切除淋巴结926枚,平均每例29.8枚(14~55枚)。3例(9.7%)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SLN转移,另1例转移患者无SLN检出。未发现与本研究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亚甲蓝在子宫内膜癌术中进行SLN识别具有可行性,此技术简便、安全,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淋巴结转移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淋巴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OSOG Z0011试验标准用于中国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以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刘淼 王殊 +4 位作者 彭媛 刘鹏 郭嘉嘉 王思源 张嘉庆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40,共6页
背景与目的:美国外科医师学会肿瘤学组(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Oncology Group,ACOSOG)Z0011试验的结果改变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患者的传统治疗模式。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ACOSOG Z0011试验标准用... 背景与目的:美国外科医师学会肿瘤学组(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Oncology Group,ACOSOG)Z0011试验的结果改变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患者的传统治疗模式。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ACOSOG Z0011试验标准用于中国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以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194例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根据Z0011的标准分为可以只做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组和仍需做ALND组。将SLNB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Z0011试验标准的原始入组人群进行比较,再将SLNB组与ALND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94例患者中有77例符合Z0011标准可以只做SLNB,117例患者不符合Z0011标准,需要做ALND;SLNB组患者与Z0011标准原始入组人群比较,T1期肿瘤、ER阳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数目少的肿瘤、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阴性的肿瘤都显著多于Z0011标准原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ALND组患者与SLNB组患者比较,T2、T3期肿瘤较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ND组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多的患者比例要明显多于SLNB组,NSLN阳性患者比例也高于SLN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Z0011试验标准用于SLN阳性乳腺癌患者,能够筛选出较Z0011标准研究中预后更好、更为低危的患者,使得该部分患者可以更为安全的只接受SLN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列线图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姚儒 潘博 +5 位作者 孙强 徐颖 王常珺 周易冬 茅枫 林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65-771,共7页
乳腺癌是危害全世界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个体化预后进行评估预测,可为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列线图模型(nomogram)可通过各种预测因素量化临床事件风险。从nomogram在... 乳腺癌是危害全世界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个体化预后进行评估预测,可为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列线图模型(nomogram)可通过各种预测因素量化临床事件风险。从nomogram在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预测、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预测以及乳腺癌个体化预后预测等3个方面,分别评价其预测因素、应用特点以及预测的准确性等指标,以期在未来的工作中,通过选择更合理的预测因素、调整不同预测因素所占权重,以建立、改良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预测的nomogram模型,为制定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现就乳腺癌相关列线图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列线图 前哨淋巴结 非前哨淋巴结 转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与常规肺癌手术淋巴结清扫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强 何金涛 +6 位作者 庄翔 杨晓军 朱江 谢天鹏 肖平 王祥 荣昊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1141-1144,共4页
背景与目的通过比较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癌根治手术与常规后外侧切口下的肺癌根治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情况,评价VATS肺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术前临床诊断为围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 背景与目的通过比较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癌根治手术与常规后外侧切口下的肺癌根治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情况,评价VATS肺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术前临床诊断为围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腔镜手术组和常规开胸手术组,分别进行VATS微创根治性肺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手术和传统后外侧切口根治性肺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手术,分别统计两组清除淋巴结总数及阳性淋巴结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腔镜手术组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手术,清扫N1淋巴结242个,N2淋巴结232个,N3淋巴结0个,阳性淋巴结数197个;开胸手术组清扫N1淋巴结243个,N2淋巴结238个,N3淋巴结1个,阳性淋巴结数198个,两组淋巴结总数无统计学差异(χ2=0.016,P=0.815),阳性淋巴结数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χ2=0.034,P=0.956)。结论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在周围型肺癌患者中可以达到肺癌根治性切除、淋巴结清扫,其淋巴结的清扫数量和阳性淋巴结清除率与常规开胸手术无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电视胸腔镜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