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彝族“黄药”(艾纳香)二氯甲烷提取物对Lewis肺癌小鼠抑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黄火强 蒋慧嫦 +1 位作者 张亚琛 李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8-1064,共7页
彝族"黄药"(艾纳香)在少数民族地区被广泛用于治疗肺癌,前期研究发现"黄药"二氯甲烷提取物对A549细胞具有较好的抗癌细胞活性,因此,本试验在前期基础上,探讨彝药"黄药"二氯甲烷提取物对Lewis肺癌模型小... 彝族"黄药"(艾纳香)在少数民族地区被广泛用于治疗肺癌,前期研究发现"黄药"二氯甲烷提取物对A549细胞具有较好的抗癌细胞活性,因此,本试验在前期基础上,探讨彝药"黄药"二氯甲烷提取物对Lewis肺癌模型小鼠的抑瘤作用。通过建立小鼠Lewis肺癌模型观察"黄药"二氯甲烷提取物的抑瘤效应,采用H.E.染色法研究肿瘤组织病理变化,并运用免疫组化(IHC-P)法检测肺瘤组织中VEGF和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同模型组相比,"黄药"二氯甲烷提取物能显著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P<0.05或P<0.01);经H.E.染色后,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肿瘤组织坏死明显,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固缩、碎裂严重,其中高剂量组最为明显;免疫组化可检测到VEGF和TNF-α阳性表达存在于肿瘤细胞浆内,各给药组VEGF和TNF-α平均光密度值较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可见,彝族"黄药"二氯甲烷提取物抑制小鼠Lewis肺癌作用明显,而且其抑瘤作用可能与下调VEGF和TNF-α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lEWIS肺癌 抑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片加工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L-龙脑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影波 庞玉新 +4 位作者 邹纯礼 王凯 胡璇 陈振夏 黄璐琦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0期1443-1447,共5页
目的:通过对艾片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以期为艾片加工过程的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C-MS对艾片加工中的中产物艾粉、艾油和艾片进行成分分析,并利用GC法对艾片中的L-龙脑进行测定。结果:1)从艾油中共鉴定出L-龙脑、樟... 目的:通过对艾片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以期为艾片加工过程的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C-MS对艾片加工中的中产物艾粉、艾油和艾片进行成分分析,并利用GC法对艾片中的L-龙脑进行测定。结果:1)从艾油中共鉴定出L-龙脑、樟脑、蘑菇醇、β-石竹烯、β-蒎烯等48个化学成分;从艾粉中共鉴定出L-龙脑、2'-羟基-4',6'-二甲氧基苯乙酮、1-苯基-1,3,3-三甲基-二氢化茚、罗汉柏烯等11个化学成分;从艾片中鉴定出L-龙脑、樟脑、异龙脑和α-蒎烯4个化学成分;2)13份艾片中的L-龙脑质量浓度为1.73~1.82 mg·m L–1,其相对含量为86.50%~91.00%(变异系数为0.15%)。结论:对比其加工过程发现,在艾片加工过程中,不仅其化学成分组成发生了变化,而且L-龙脑、α-蒎烯等多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了相对变化。此外,对艾片中的L-龙脑测定表明,13份样品中的L-龙脑含量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不低于85%的含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片 艾粉 艾油 气质联用 l-龙脑 艾纳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与GC-MS联用分析不同季节艾纳香叶香气成分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远辉 王洪新 +4 位作者 田洪芸 马朝阳 陈涛 邹纯礼 王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66-170,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对秋季和冬季艾纳香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秋季样品香气成分为49种(91.37%),其中萜类化合物为43种(81%);冬季样品香气成分为47种(95.87%),其中萜类化合物为37种(88.48%)。秋季样品相对...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对秋季和冬季艾纳香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秋季样品香气成分为49种(91.37%),其中萜类化合物为43种(81%);冬季样品香气成分为47种(95.87%),其中萜类化合物为37种(88.48%)。秋季样品相对含量前5位的依次为(E)-石竹烯(24.88%),L-龙脑(17.86%),(+)-γ-古芸烯(12.27%),花椒素(7.83%),(E)-罗勒烯(3.6%)。冬季样品相对含量前五位的依次为L-龙脑(47.3%),樟脑(13.64%),(E)-石竹烯(7.41%),(+)-γ-古芸烯(3.9%),β-石竹烯环氧化物(2.75%)。两种样品相同的香气成分有31种,因此两样品的主体香气相似,即樟脑香、胡椒香和药香,但两样品中相同组分相对含量差异很大。此外秋季样品还含有18种独有组分,冬季样品含有16种,因此不同季节生产的艾纳香精油香气不同,各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艾纳香叶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艾纳香叶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远辉 田洪芸 +4 位作者 何思佳 胡乾鹏 王洪新 邹纯礼 王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7-101,105,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水蒸汽蒸馏法(SD)、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3种方法提取的艾纳香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艾纳香叶挥发性成分中主要是醇类和烯类化合物,其中萜类物质占较大比例。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水蒸汽蒸馏法(SD)、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3种方法提取的艾纳香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艾纳香叶挥发性成分中主要是醇类和烯类化合物,其中萜类物质占较大比例。3种方法的提取物中分别鉴定出化合物50种(SD)、24种(SDE)和49种(HS-SPME)。水蒸汽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油状挥发物中主要成分相似,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油状挥发物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相似,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油状挥发物中低沸点化合物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汽蒸馏 同时蒸馏萃取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艾纳香叶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的研究进展及其研究价值探讨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嵩 赵永恒 +1 位作者 周毅生 李芳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4年第11期953-956,共4页
艾纳香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药物之一,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笔者通过查阅古籍和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艾纳香化学成分、质量标准、现有制剂的研究及其应用、临床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艾纳香在资源研究、药效学、制剂开发等方... 艾纳香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药物之一,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笔者通过查阅古籍和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艾纳香化学成分、质量标准、现有制剂的研究及其应用、临床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艾纳香在资源研究、药效学、制剂开发等方面的开发价值进行了探讨,为其应用开发提供更好的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化学成分 作用 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产艾纳香叶精油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 被引量:20
6
作者 唐晖慧 金美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2,共6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收集琼产艾纳香叶精油,经过GC-MS分析,精油中45种化合物被定性检出,主要是单萜类(48.55%)和倍半萜类(39.91%),相对含量列前五位的组分分别是(-)-龙脑(28.45%)、石竹烯(22.98%)、樟脑(9.56%)、α-荜澄茄烯(8.32%)和β-蒎...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收集琼产艾纳香叶精油,经过GC-MS分析,精油中45种化合物被定性检出,主要是单萜类(48.55%)和倍半萜类(39.91%),相对含量列前五位的组分分别是(-)-龙脑(28.45%)、石竹烯(22.98%)、樟脑(9.56%)、α-荜澄茄烯(8.32%)和β-蒎烯(4.32%)。经过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β-胡萝卜素漂白试验和硫代巴比妥酸法试验发现精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琼脂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证实精油对6种受试菌都有抑制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和黄曲霉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MIC:625μg/mL),对大肠杆菌、李斯特氏菌和沙门氏菌也表现出了抑制能力(MIC:2 500μg/mL)。以上结果证实琼产艾纳香叶精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拥有成为食品和化妆品的天然抗氧化剂及抗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产艾纳香叶 精油 气质联用 抗氧化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6对冬季迟缓期的艾纳香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丹 马青松 +6 位作者 范佐旺 李小婷 宛骏 袁蕾 陈晓鹭 邹纯礼 庞玉新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11期1184-1187,1192,共5页
目的:研究DA-6对冬季迟缓期艾纳香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艾纳香种子苗为实验材料,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进行3次喷施DA-6。测定艾纳香的株高、地径、叶长和叶宽等生长指标以及叶干重。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G... 目的:研究DA-6对冬季迟缓期艾纳香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艾纳香种子苗为实验材料,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进行3次喷施DA-6。测定艾纳香的株高、地径、叶长和叶宽等生长指标以及叶干重。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GC法测定艾纳香叶片总黄酮和l-龙脑的相对含量,并计算绝对含量。结果:DA-6显著促进艾纳香生长,增加叶干重,其中10 mg·L-1DA-6作用的效果最显著。DA-6抑制了艾纳香叶片中总黄酮和l-龙脑相对含量的积累。CK处理组总黄酮和l-龙脑相对含量最高,显著高于100 mg·L-1DA-6处理组77.78%和96.49%。DA-6显著提高了总黄酮和l-龙脑的绝对含量。10 mg·L-1DA-6处理组艾纳香叶片中总黄酮和l-龙脑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是CK处理组的2.33倍和3.33倍。结论:因此,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施加DA-6可以促进艾纳香生长和叶干重的增加,提高总黄酮和l-龙脑的绝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6 艾纳香 迟缓期 l-龙脑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叶中花椒油素的制备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远辉 宋燕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35,共5页
提出从艾纳香叶中制取花椒油素的方案。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花椒油素,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粗品,经过重结晶纯化得高纯产品,通过气相色谱(GC)和核磁共振(NMR)对花椒油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料水比1∶8,溶剂(无水乙醚)体积60 m... 提出从艾纳香叶中制取花椒油素的方案。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花椒油素,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粗品,经过重结晶纯化得高纯产品,通过气相色谱(GC)和核磁共振(NMR)对花椒油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料水比1∶8,溶剂(无水乙醚)体积60 m L,提取时间2.5 h的参数下通过SDE法提取花椒油素,GC测定显示粗提物中含量达20.26%。硅胶柱参数为洗脱液配比[V(乙酸乙酯)∶V(石油醚)=1∶19]、径高比1∶14、样品与硅胶质量比(上样量)1∶40、洗脱液流速3.5 m L/min时,可分离到花椒油素粗品(纯度72.09%),回收率为99.04%。经过3次重结晶得到高纯度产品(98.37%),总回收率为91.92%,得率为0.28%。NMR结果证实产品为花椒油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花椒油素 气相色谱 核磁共振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艾纳香单株左旋龙脑和总黄酮含量变异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于福来 黄梅 +3 位作者 庞玉新 王丹 谢小丽 陈振夏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4年第8期640-644,共5页
目的:探讨艾纳香栽培群体内主要化学成分个体变异规律,为艾纳香优良品种的定向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同一栽培环境下相同株龄100个艾纳香单株,采用GC测定左旋龙脑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相关分析、标准差法分组... 目的:探讨艾纳香栽培群体内主要化学成分个体变异规律,为艾纳香优良品种的定向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同一栽培环境下相同株龄100个艾纳香单株,采用GC测定左旋龙脑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相关分析、标准差法分组比较等方法分析化学成分单株变异规律。结果:100个单株艾纳香左旋龙脑变异系数为37.39%,总黄酮变异系数为20.13%;分组后左旋龙脑和总黄酮含量分别在3个组别间差异达到极显著(P<0.001)水平;相关分析表明,两类成分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084,n=100),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纳香栽培群体内单株化学成分含量变异较大,可为高含量育种提供材料。此外,艾纳香叶片中左旋龙脑和总黄酮积累不具有协同性,应分别对其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左旋龙脑 总黄酮 单株变异 定向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对艾纳香叶片左旋龙脑与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官玲亮 夏奇峰 +3 位作者 庞玉新 于福来 黄梅 陈振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0-614,共5页
以艾纳香为试材,用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各设浓度10、1、0.1、0.01 mmol/L)分别喷施艾纳香叶片(嫩叶、成熟叶、老叶),以喷施去离子水为对照,探索不同浓度SA、茉莉酸甲酯(MeJA)对艾纳香叶片中左旋龙脑(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效... 以艾纳香为试材,用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各设浓度10、1、0.1、0.01 mmol/L)分别喷施艾纳香叶片(嫩叶、成熟叶、老叶),以喷施去离子水为对照,探索不同浓度SA、茉莉酸甲酯(MeJA)对艾纳香叶片中左旋龙脑(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除10 mmol/L MeJA处理外,其他浓度的MeJA处理艾纳香嫩叶后,L–龙脑含量均在72 h达到最大值;用1.0 mmol/L MeJA处理成熟叶,L–龙脑在72 h达到最大值(3.043 mg/g),显著高于对照;除0.01 mmol/L MeJA处理外,用其他浓度的MeJA处理嫩叶,总黄酮的含量均在48 h达到最大值;用1.0 mmol/L MeJA处理老叶,总黄酮含量在72 h达19.246 mg/g;用0.01 mmol/L SA处理成熟叶、老叶,L–龙脑的含量在72 h时分别为2.418、2.034 mg/g,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用0.1 mmol/L SA处理嫩叶、成熟叶、老叶,总黄酮含量在24 h较高,分别为6.287,8.172、11.827 mg/g。综合本研究结果,1 mmol/L的MeJA对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的合成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且在处理后72 h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0.01 mmol/L SA对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的积累具有较好的效果,处理后,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含量在72 h较高,总黄酮含量在24 h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水杨酸 茉莉酸甲酯 l–龙脑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对两年生艾纳香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丹 蓝惠萍 +5 位作者 张影波 于福来 陈晓鹭 黄梅 王凯 庞玉新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50-56,共7页
以两年生艾纳香苗为实验材料,用七水合硫酸镁提供镁素,研究镁对艾纳香药材生物量、3种抗氧化酶活性、总黄酮和l-龙脑百分含量和单株产量。结果表明,镁显著增加了艾纳香生物量。与其他处理组相比,5、10和80 mg/m L镁处理的SOD和CAT活性较... 以两年生艾纳香苗为实验材料,用七水合硫酸镁提供镁素,研究镁对艾纳香药材生物量、3种抗氧化酶活性、总黄酮和l-龙脑百分含量和单株产量。结果表明,镁显著增加了艾纳香生物量。与其他处理组相比,5、10和80 mg/m L镁处理的SOD和CAT活性较高,而POD活性较低。不同浓度的镁处理显著提高了艾纳香中总黄酮百分含量、总黄酮单株产量以及l-龙脑单株产量,其中5、10和80 mg/m L镁处理组最显著。而10 mg/m L镁处理下的l-龙脑百分含量最高。因此,综合以上结果,10 mg/m L镁处理为两年生艾纳香施用的最佳浓度,能显著提高药材生物量和药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生物量 总黄酮 l-龙脑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提取前不同处理方法对左旋龙脑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中洋 杨全 +2 位作者 庞玉新 张影波 孙懂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3期353-356,共4页
目的:研究艾纳香提取前不同处理方法对艾纳香中左旋龙脑含量的影响,确定合理有效的提取前处理方法。方法:以左旋龙脑为对照品,以水杨酸甲酯为内标物,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荫干时间、不同烘干温度及优化润湿处理方法的艾纳香中左旋龙... 目的:研究艾纳香提取前不同处理方法对艾纳香中左旋龙脑含量的影响,确定合理有效的提取前处理方法。方法:以左旋龙脑为对照品,以水杨酸甲酯为内标物,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荫干时间、不同烘干温度及优化润湿处理方法的艾纳香中左旋龙脑含量的变化。结果:常温情况下左旋龙脑含量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新鲜样品左旋龙脑含量以干重计为9.151 9 mg·g-1,常温情况下左旋龙脑含量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24 h内减少最快;烘培温度越高左旋龙脑损失越多,烘焙温度超过50℃后损失加快,当烘焙温度为30℃时含量以干重计为6.097 8 mg·g-1;料液比为1∶2、润湿时间为20 min时样品左旋龙脑含量最高,以干重计为4.798 3 mg·g-1。结论:艾纳香鲜品左旋龙脑含量高;干燥温度越低时间越短左旋龙脑损失越少;料液比为1∶2、润湿时间为20 min时左旋龙脑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前处理 左旋龙脑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璞 陈宇琼 黄火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13期3-4,6,共3页
艾纳香为一种民族药,广泛用于壮、苗、彝等少数民族,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调经,消肿止痛等功效,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和挥发油,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凝血、保肝等药理活性。就其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综述。
关键词 艾纳香 黄酮 挥发油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油对NF-κB及Nrf2/HO-1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万林 高月 +4 位作者 廖加美 彭俊超 蔡亚玲 易琼 王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6-986,共11页
旨在通过研究NF-κB、Nrf2/HO-1通路来揭示艾纳香油(Blumea balsamifera(L.) DC Oil, BBO)发挥抗炎效果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试验分为空白组、LPS模型组、BBO组(低、中、高剂量)、BBO阴性对照组,每... 旨在通过研究NF-κB、Nrf2/HO-1通路来揭示艾纳香油(Blumea balsamifera(L.) DC Oil, BBO)发挥抗炎效果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试验分为空白组、LPS模型组、BBO组(低、中、高剂量)、BBO阴性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采用Hoechst 33342和PI双染检测BBO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ELISA和分光光度法检测BBO对LPS诱导巨噬细胞后分泌IL-1β、TNF-α、PGE_(2)、LTB_(4)、NO含量及iNOS活力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BBO对TNF-α、IL-1β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BBO对NF-κB及Nrf2/HO-1信号通路关键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BBO在80μg·mL^(-1)剂量范围内可以扭转LPS导致的巨噬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凋亡发生;与LPS模型组相比,BBO 60~80μg·mL^(-1)剂量下可以极显著抑制LPS诱导的细胞炎性因子和炎症介质IL-1β、TNF-α、PGE_(2)、LTB_(4)、NO的分泌及iNOS活力(P<0.01),并极显著抑制LPS导致的细胞IL-1β、TNF-α mRNA表达(P<0.01);同时,BBO 60~80μg·mL^(-1)剂量下极显著下调LPS导致的COX-2、5-LOX、p-IKKα、p-P65、p-IκB-α、胞质Nrf2蛋白表达(P<0.01),极显著促进HO-1、核Nrf2蛋白表达(P<0.01),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结果提示,艾纳香油有良好的抑制细胞炎性和抗凋亡效果,其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中关键蛋白磷酸化和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促进Nrf2/HO-1通路中主要抗炎基因表达最终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油 脂多糖 RAW264.7细胞 NF-ΚB Nrf2/HO-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与马尾松精油的成分分析及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郝文凤 田玉红 +2 位作者 张倩 董菲 周旭凯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39,44,共7页
为了研究艾纳香精油和马尾松精油的生物活性功能,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纳香精油和马尾松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艾纳香精油和马尾松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并用DPPH·、ABTS^(+)·清除法对艾纳香精油和马尾松精油... 为了研究艾纳香精油和马尾松精油的生物活性功能,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纳香精油和马尾松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艾纳香精油和马尾松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并用DPPH·、ABTS^(+)·清除法对艾纳香精油和马尾松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性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艾纳香精油中鉴定出38个组分,占总含量的88.20%,其主要成分为龙脑(19.55%)、β-石竹烯(11.19%)、花椒油素(8.08%)、β-石竹烯氧化物(7.08%);马尾松精油中鉴定出59个组分,占总含量的92.43%,其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12.89%)、α-蒎烯(7.26%)、大根香叶烯D(6.85%)和双环大根香叶烯(5.91%)。艾纳香精油和马尾松精油对DPPH·和ABTS^(+)·均具有清除活性,其中艾纳香精油和马尾松精油清除DPPH·的IC_(50)值分别为1.86 mg/mL和17.71 mg/mL;清除ABTS^(+)·的IC_(50)值分别为0.41 mg/mL和3.51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马尾松 精油 成分分析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总黄酮对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许罗凤 王丹 +4 位作者 庞玉新 杨全 夏奇峰 李小婷 马青松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75-79,83,共6页
探讨艾纳香总黄酮对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取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京万红组和艾纳香总黄酮高、中、低组,建立大鼠背部双侧圆形创伤模型,连续给药10 d,测定创面面积,计算愈合率;于术后的1、3、5、7、10 d检测创缘组... 探讨艾纳香总黄酮对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取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京万红组和艾纳香总黄酮高、中、低组,建立大鼠背部双侧圆形创伤模型,连续给药10 d,测定创面面积,计算愈合率;于术后的1、3、5、7、10 d检测创缘组织IL-1、TNF-α表达量并切取创伤边缘皮肤全层,制片,HE染色后镜下观察创面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表明:艾纳香总黄酮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创面愈合百分率,缩短愈合时间,创伤早期增强创面IL-1、TNF-α的表达。艾纳香总黄酮促进大鼠皮肤创伤的愈合机制之一可能是增强创伤早期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促进创面的修复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总黄酮 皮肤创伤 Il-1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中艾片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秋萍 何珺 +1 位作者 王黔阳 康冀川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9-894,共6页
【目的】为得到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标准且得率与纯度均较高的艾片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艾片得率和L-龙脑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比升华法、重结晶法对艾粉的纯化效果,对影响艾片纯化工艺的原料、溶剂、析晶时间、析晶温度、工艺等... 【目的】为得到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标准且得率与纯度均较高的艾片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艾片得率和L-龙脑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比升华法、重结晶法对艾粉的纯化效果,对影响艾片纯化工艺的原料、溶剂、析晶时间、析晶温度、工艺等因素进行筛选及工艺的中试放大。【结果】2种纯化方法所得艾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综合的重结晶法较好;其工艺流程:艾粉粗提物抽滤,石油醚溶解,无水硫酸镁除水,趁热过滤,滤液减压浓缩(30℃,0.01~0.08 MPa),得中间产物83.9%,然后石油醚饱和溶解,室温重结晶,抽滤,阴干,即得艾片。该工艺可使左旋龙脑含量大于95%,回收率大于80%。【结论】该方法为艾片的纯化提供一种新的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艾片 纯化工艺 HPlC-R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阴处理条件下艾纳香的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威晓 王玉梅 陈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9期14237-14239,共3页
[目的]研究遮阴处理条件下艾纳香的光合特性。[方法]在盆栽条件下,以1层(7%~10%)、2层(15%~20%)、4层(30%~40%)3种不同遮阴处理的艾纳香叶片为对象,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其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曲线进行比较测... [目的]研究遮阴处理条件下艾纳香的光合特性。[方法]在盆栽条件下,以1层(7%~10%)、2层(15%~20%)、4层(30%~40%)3种不同遮阴处理的艾纳香叶片为对象,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其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曲线进行比较测定,阐述光合作用对艾纳香光浓度的响应特征。[结果]1层遮阴艾纳香叶片的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型,峰值在10:30和13:30,"谷底"出现在12:30,有明显的"午休"现象;2层遮阴和4层遮阴的艾纳香光合作用微弱,整个白天一直在0值附近上下波动。艾纳香药用植物光合速率值大小顺序为1层遮阴艾纳香>2层遮阴艾纳香>4层遮阴艾纳香;光合速率(Pn)响应的大小顺序为1层遮阴艾纳香>2层遮阴艾纳香>4层遮阴艾纳香。[结论]1层遮阴艾纳香的光合速率值明显高于其他2种光照处理,表现出明显的高光合效率特性;叶片对不同强度光合有效辐射的光响应特征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linn.) dc) 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 光合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