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国新安沉船打捞出水青白瓷仕女枕研究
1
作者 王亚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75,共6页
将新安沉船打捞出水景德镇窑青白瓷仕女枕,所绘服饰与宋元时期绘画中女性着装进行对比,可知前者所饰并非为袍,而是对襟长衫,也就是褙子。此种服饰在宋元时期皆有使用,其并不能作为判定这件青白瓷仕女枕年代依据。结合新近刊布资料,辅以... 将新安沉船打捞出水景德镇窑青白瓷仕女枕,所绘服饰与宋元时期绘画中女性着装进行对比,可知前者所饰并非为袍,而是对襟长衫,也就是褙子。此种服饰在宋元时期皆有使用,其并不能作为判定这件青白瓷仕女枕年代依据。结合新近刊布资料,辅以其他遗址考古发掘资料,可证新安沉船打捞出水景德镇窑青白瓷仕女枕烧造年代并非元代或南宋中晚期,而是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此外,根据新安沉船组织关系及14世纪初期中日文化交流方式,尤其是镰仓幕府时期武士阶层对待宋元文化态度差异,我们推断新安沉船打捞出水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仕女枕很可能是入元日僧替武士阶层收集的“唐物”珍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沉船 景德镇窑 青白瓷 仕女枕 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清官窑青花瓷图像的三重释义——以二维程式化植物纹为例
2
作者 余佳祯 方兰轩 张亚林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9-436,共8页
明清官窑青花瓷的植物纹饰具有强烈的二维程式化特征,运用欧文·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从前图像志分析、图像志分析,以及图像学释义三个层次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引用母题、象征等图像学概念,完整论述官窑青花瓷植物纹饰所包含的... 明清官窑青花瓷的植物纹饰具有强烈的二维程式化特征,运用欧文·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从前图像志分析、图像志分析,以及图像学释义三个层次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引用母题、象征等图像学概念,完整论述官窑青花瓷植物纹饰所包含的图像学释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学 官窑 青花瓷 植物纹 象征 母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湖田窑明代青花瓷的PIXE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程琳 冯松林 +4 位作者 樊昌生 张文江 承焕生 沙因 M.Jaksic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111-113,124,共4页
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古瓷的产地、年代和真伪进行研究一直是文博界和科技界研究的热点。本工作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发射(PIXE)分析方法研究了江西湖田窑明代中晚期青花瓷的胎、釉和青花中主量、微量元素的含量,并用质子扫描微探针(SPM)... 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古瓷的产地、年代和真伪进行研究一直是文博界和科技界研究的热点。本工作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发射(PIXE)分析方法研究了江西湖田窑明代中晚期青花瓷的胎、釉和青花中主量、微量元素的含量,并用质子扫描微探针(SPM)分析了青花瓷剖面的元素分布。结果表明:元素在古瓷的釉、胎和青花中的分布都是均匀的;胎与青花之间有5~10μm的中间层,青花与白釉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线;制作青花的钴料可能产于江西、福建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田窑 青花瓷 PIX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与德化明清外销青花瓷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吴隽 王丽丽 +5 位作者 吴军明 张茂林 李其江 熊露 黄梦璇 吴琳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5-390,共6页
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外销,元代已经开始,而大量销往国外,则是明、清时期。瓷器贸易"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是景德镇瓷器占有国内外市场的真实写照。然而在明末清初景德镇外销逐渐衰败的时候,福建德化地区却大量出现了外销青花瓷,在... 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外销,元代已经开始,而大量销往国外,则是明、清时期。瓷器贸易"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是景德镇瓷器占有国内外市场的真实写照。然而在明末清初景德镇外销逐渐衰败的时候,福建德化地区却大量出现了外销青花瓷,在时间上与景德镇形成了互补,为中国瓷器外销的连续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将从青花瓷外销简史、材质特征、烧造工艺特征等角度出发综合对景德镇与德化两地的外销青花瓷进行对比分析,以进一步探索其相互影响及其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销青花瓷 景德镇 德化 工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代景德镇青花瓷光谱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恒谦 强加成 +1 位作者 赵红蕊 赵学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2-947,共6页
景德镇青花瓷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品种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不同年代的青花瓷仅靠外观难以区分,如何快速准确区分不同年代的景德镇青花瓷是文物保护界面临的一个难题。高光谱技术是一种完全无损的分析方法,并已... 景德镇青花瓷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品种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不同年代的青花瓷仅靠外观难以区分,如何快速准确区分不同年代的景德镇青花瓷是文物保护界面临的一个难题。高光谱技术是一种完全无损的分析方法,并已经在壁画、字画等文物的颜料分析中得到成功应用,目前还没有关于瓷器文物的高光谱研究成果出现。选取28个历代景德镇青花瓷碎片样本,使用地面光谱仪测量样本胎釉和青花料部位反射率光谱,分析其典型光谱特征,并对历代青花料光谱特征参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青花料部位在可见近红外波段光谱特征较为显著,历代青花料光谱特征参量有较明显的差异,并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高光谱技术对于景德镇青花瓷的断代研究有很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青花瓷 高光谱技术 光谱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与德化青花瓷原料来源的质子诱发X射线荧光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舜民 杨大伟 +4 位作者 李融武 李国霞 承焕生 郑炯鑫 陈丽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256,共5页
为了解景德镇和德化地区不同时期青花瓷的原料来源、成分和分类关系,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分别无损测定34个样品胎、透明釉、青花釉中的主量化学组成,将所有样品的测量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德化地区青花瓷胎样... 为了解景德镇和德化地区不同时期青花瓷的原料来源、成分和分类关系,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分别无损测定34个样品胎、透明釉、青花釉中的主量化学组成,将所有样品的测量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德化地区青花瓷胎样品和景德镇地区青花瓷胎样品的原料来源和分类关系明显不同;8个明代景德镇地区的青花瓷透明釉样品和多数德化地区青花瓷透明釉样品的原料来源和配方明显不同;除个别样品外,两地区多数青花釉样品分为截然不同的两大类,这为无损鉴别两地区青花瓷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青花瓷 德化青花瓷 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 主量化学组成 原料来源 模糊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互文的青花——透过元青花看土耳其伊兹尼克与景德镇青花瓷的文化互涉 被引量:9
7
作者 康青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对比景德镇元青花和土耳其伊兹尼克陶瓷的产生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可以发现元青花的产生除了当时高岭土的发现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元朝政府特殊的背景和与西亚的贸易中形成的。这个因素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而... 对比景德镇元青花和土耳其伊兹尼克陶瓷的产生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可以发现元青花的产生除了当时高岭土的发现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元朝政府特殊的背景和与西亚的贸易中形成的。这个因素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而土耳其伊兹尼克的陶瓷从产生之初就是把来自中国的青花瓷作为能够到达的终点站从模仿开始到最后形成自己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探讨不仅伊兹尼克陶瓷风格的产生是在汲取景德镇青花营养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曲华丽乐章,而且景德镇元青花的产生除了技术和高岭土的发现,也是拜元朝的蒙古皇帝和被西亚直接订制所要求的风格中转换所赐,元青花无论造型或青花料还是装饰风格都带有明显的西亚风格,这种国家间的传播方式也直接促成了元青花迅速代替影青等单色釉,成了中国符号。元青花产生在先,但其产生的根源在伊斯兰和波斯文化需求和对青花画料以及装饰风格的直接影响,伊兹尼克陶瓷产生在后,但其对元青花风格显而易见的模仿是伊兹尼克陶瓷的直接动力所在。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即寻找出元青花与西亚文化之间,以及土耳其陶瓷与元青花关系的互动和关联关系,来试图说明当代文化产生的潜在影响并非是寻找独创,而是生成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伊兹尼克 元青花 伊斯兰文化 模仿 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家视野里的陶瓷文化——兼谈《陶瓷物语》等景德镇地域文本的创作 被引量:5
8
作者 胡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2-108,共7页
小说家视野里的陶瓷文化,以闪烁着千年窑火的辉煌的景德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小说家以此地域为背景的《陶瓷物语》等文本的创作,探研陶瓷文化的母性特征,海纳百川的母性的胸怀;寻觅御窑皇瓷和民间青花的特质及交融关系;感悟炼瓷就像人生历... 小说家视野里的陶瓷文化,以闪烁着千年窑火的辉煌的景德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小说家以此地域为背景的《陶瓷物语》等文本的创作,探研陶瓷文化的母性特征,海纳百川的母性的胸怀;寻觅御窑皇瓷和民间青花的特质及交融关系;感悟炼瓷就像人生历程,人的情感的丰富脆弱犹如瓷的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文化 小说家 景德镇 母性 御窑皇瓷 民间青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的产生与发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曹建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30,101,共5页
本文首先对青花瓷器的概念及其形成进行了界定和考证,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唐代青花瓷器的起源与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产生时间与成熟时代,最后分析了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文章认为青花瓷器在景德镇的产生和成熟应该说是中国文... 本文首先对青花瓷器的概念及其形成进行了界定和考证,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唐代青花瓷器的起源与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产生时间与成熟时代,最后分析了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文章认为青花瓷器在景德镇的产生和成熟应该说是中国文明与西亚文明交流的结果,是景德镇宋元高质量青白瓷制瓷技术与磁州窑、吉州窑成熟的釉下彩绘技术和西亚优质的进口钴料相结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瓷器 元代 景德镇 西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民窑青花瓷上的民俗文化探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梅 薛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1-238,共8页
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风俗生活和风俗文化的统称。从明代民窑青花瓷上的民俗文化题材、民俗文化根源、典型图式及其文化意蕴等几个方面来探索其上的民俗文化内涵,力求比较全面地展示明代民窑青花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 明代民窑 青花瓷 民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靓秀雅 晶莹玉润——成化窑瓷艺浅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雄德 吴媛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35,共3页
明代成化年间 ,景德镇陶瓷以精巧雅致的特色著称于世 ,是古陶瓷中的珍品。
关键词 明代 成化窑 青花瓷 五彩瓷 陶瓷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青花与磁州窑釉下黑彩纹饰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冕 汪柠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84,共10页
本文从纹饰布局、常见装饰纹样以及绘饰笔法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元青花与磁州窑釉下黑彩的异同,通过大量图片资料证明元青花与磁州窑釉下黑彩并无亲缘关系,而与同时代的丝绸、金银器等受元统治者喜爱的工艺美术品装饰有高度的相似性。
关键词 元青花 磁州窑釉下黑彩 纹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青花民窑窑口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隋海燕 《陶瓷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43-147,共5页
晚明民窑青花瓷生产以景德镇为主流,但也不乏各地其他青花窑场,给晚明青花瓷鉴定带来断窑口的问题。本文试从胎釉及青花发色和纹饰等方面简要比较景德镇窑与其他诸窑之差别,以期对晚明民窑青花瓷窑口的断定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晚明 景德镇 青花瓷 窑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文化艺术交流视野下的景德镇青花瓷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寒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5-697,共3页
景德镇青花瓷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外艺术交流的重要载体。16世纪它零星地传入欧洲,经过17-18世纪的发展,逐渐风靡欧洲,19世纪景德镇青花瓷广泛渗入到欧洲社会,对其文化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催生了许多特殊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 景德镇青花瓷 欧洲文化艺术 相互交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船所见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瓷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冲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114,共14页
沉船所见明代民窑青花瓷依据器物组合异同分为6组,结合窑址、居址、窖藏、墓葬等考古资料及纪年器,将年代推定为:明代早中期(约15世纪中期)、明代中期早段(约15世纪晚期)、明代中期晚段(约16世纪早期)、明代中晚期早段(16世纪中期)、明... 沉船所见明代民窑青花瓷依据器物组合异同分为6组,结合窑址、居址、窖藏、墓葬等考古资料及纪年器,将年代推定为:明代早中期(约15世纪中期)、明代中期早段(约15世纪晚期)、明代中期晚段(约16世纪早期)、明代中晚期早段(16世纪中期)、明代中晚期晚段(16世纪晚期)以及明代末期(17世纪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船 景德镇 明代民窑 青花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田窑宋代青白瓷的组成及呈色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军明 马泓蛟 +2 位作者 潜伟 郑乃章 海金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55-3860,共6页
景德镇宋代以生产青白瓷而闻名,其中湖田窑又是景德镇宋代窑址中最典型的一处,其生产的青白瓷精巧细致,有“假玉器”和“饶玉”之称。研究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分析仪和色差计,分析了湖田窑宋代青白瓷的胎、釉化学组成和色度值,初步探... 景德镇宋代以生产青白瓷而闻名,其中湖田窑又是景德镇宋代窑址中最典型的一处,其生产的青白瓷精巧细致,有“假玉器”和“饶玉”之称。研究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分析仪和色差计,分析了湖田窑宋代青白瓷的胎、釉化学组成和色度值,初步探讨了不同时期青白瓷的组成、配方和呈色特征。研究表明,湖田窑北宋和南宋青白瓷胎体组成特征基本一致,均与当地瓷石原料较为接近,极有可能采用了附近的三宝瓷石原料制胎。瓷釉组成结果显示釉中含有较高的CaO和一定量的MnO和P2O 5,表明湖田窑青白瓷釉为“钙釉”,且釉料配方中引入了一定量的草木灰。色度分析结果显示,湖田窑北宋和南宋青白瓷釉主波长分别为500和496 nm左右,均落在可见光波的绿色波段。但对比北宋和南宋瓷釉组成和色度结果发现,北宋青白瓷釉无论是组成还是色度数据结果均较南宋更为分散,且南宋青白瓷釉层呈色相较北宋样品b值更小,釉色更为偏蓝。研究认为,湖田窑青白瓷从北宋至南宋,釉料配方经历了从探索逐渐走向成熟、稳定的过程。研究结果不仅为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的断源断代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湖田窑青白瓷制瓷技艺的传承和传播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湖田窑 青白瓷 组成 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青白瓷雕塑当代传承与创新探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亚琴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9-92,共4页
传统景德镇青白瓷雕塑从宋元时期绵延发展至今,类型丰富,在造型、釉色上形成鲜明的审美特色。从历史发展、审美、工艺和文化等角度辨析景德镇青白瓷雕塑的当代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及价值。当代景德镇青白瓷雕塑在传承基础上创新,表现在工... 传统景德镇青白瓷雕塑从宋元时期绵延发展至今,类型丰富,在造型、釉色上形成鲜明的审美特色。从历史发展、审美、工艺和文化等角度辨析景德镇青白瓷雕塑的当代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及价值。当代景德镇青白瓷雕塑在传承基础上创新,表现在工艺技法、审美形式与思想等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白瓷雕塑 景德镇 传承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民窑青花瓷艺术文人画风探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萱 董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76,83,共3页
明末是青花瓷艺术风格重要的转变期,出现了显著的文人化倾向。明末文人画的空前繁荣、印刷术的进步和版画的流行以及大批文人及御窑优秀画工进入瓷画界等是明末青花瓷兴起文人画风的主要原因。明末青花瓷在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中均... 明末是青花瓷艺术风格重要的转变期,出现了显著的文人化倾向。明末文人画的空前繁荣、印刷术的进步和版画的流行以及大批文人及御窑优秀画工进入瓷画界等是明末青花瓷兴起文人画风的主要原因。明末青花瓷在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中均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并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出追求笔墨情趣和程式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 文人画 民窑青花瓷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景德镇青花日用瓷的艺术特点及其成因 被引量:4
19
作者 宁钢 刘明玉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63-69,共7页
青花瓷是景德镇瓷器的著名代表之一。传统青花瓷的装饰纹样、色调等方面的艺术特点都别具特色。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审美风尚的变化,景德镇青花日用瓷的材料、装饰工艺和纹样主题等都发生了变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很多新发... 青花瓷是景德镇瓷器的著名代表之一。传统青花瓷的装饰纹样、色调等方面的艺术特点都别具特色。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审美风尚的变化,景德镇青花日用瓷的材料、装饰工艺和纹样主题等都发生了变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很多新发展,这些新的变化促使青花日用瓷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新的特点。当代新材料的使用形成了青花日用瓷不同的蓝白色彩效果,装饰工艺的变革形成了青花日用瓷不同的装饰艺术效果,装饰纹样的题材更加多样、形成多元化的纹饰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青花 日用瓷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青白瓷的工艺演进及其原因——以景德镇窑为中心探讨青白瓷起源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冕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93,共7页
青白瓷的起源问题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讨论过,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青白瓷的产生是模仿白瓷时原料中含铁量过高而偶然产生的。本文认为青白瓷的产生不能以原料的单一原因进行解释,而是与原料、制釉、烧成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其中... 青白瓷的起源问题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讨论过,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青白瓷的产生是模仿白瓷时原料中含铁量过高而偶然产生的。本文认为青白瓷的产生不能以原料的单一原因进行解释,而是与原料、制釉、烧成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其中与景德镇窑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白瓷 工艺 扩大生产 景德镇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