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春妹 廖道龙 +2 位作者 刘子凡 符厚隆 陈贻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5,共8页
本研究以27个苦瓜自交系4叶1心的幼苗为材料,预培养1 d后,置于39℃高温培养,观察其高温胁迫72 h后的热害情况,通过计算热害指数(TDG)筛选评价出高、中、低耐热性的苦瓜种质;从中选取6个不同耐热性的自交系,测定39℃胁迫0 h和48 h的株高(... 本研究以27个苦瓜自交系4叶1心的幼苗为材料,预培养1 d后,置于39℃高温培养,观察其高温胁迫72 h后的热害情况,通过计算热害指数(TDG)筛选评价出高、中、低耐热性的苦瓜种质;从中选取6个不同耐热性的自交系,测定39℃胁迫0 h和48 h的株高(PH)、茎粗(SD)、鲜物质量(SFW)和干物质量(SDW)等形态学指标以及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电导率(REL)、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Pro)和可溶性糖含量(SS)等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上述12个指标的耐热系数(α),综合评价6个自交系材料的耐热性;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耐热性评价数学模型获得苦瓜耐热性鉴定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以TDG为依据,27个苦瓜自交系中有耐热型3个,中等耐热型18个,热敏型6个;6个不同耐热性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与热害指数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耐热性的评价数学模型为:Y=-0.426+0.049X1-0.011X2-0.009X3-0.018X4,利用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预测供试材料的耐热性,预测值与Y值基本一致。说明SFW(X1)、POD活性(X2)、CAT活性(X3)和SS含量(X4)这4个指标的耐热系数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价苦瓜耐热性差异,可用作苦瓜耐热性鉴定指标。本研究筛选出苦瓜耐热种质并构建苦瓜耐热性评价体系,为海南夏季耐热苦瓜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耐热性 主成分分析 逐步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枯萎病生防细菌ZB36的分离鉴定及其定殖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露洋 高沛 +3 位作者 张涵 王留超 赵莹 文才艺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8,共11页
【目的】筛选并鉴定对苦瓜枯萎病具有稳定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明确其在苦瓜植株上的定殖特性。【方法】从山东省淄博市耕作地采集土壤样品,以苦瓜枯萎病菌为靶标,通过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获得1株具有稳定拮抗活性的纯培养细菌... 【目的】筛选并鉴定对苦瓜枯萎病具有稳定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明确其在苦瓜植株上的定殖特性。【方法】从山东省淄博市耕作地采集土壤样品,以苦瓜枯萎病菌为靶标,通过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获得1株具有稳定拮抗活性的纯培养细菌,命名为ZB36。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和gyrA保守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通过抗生素抗性标记法获得遗传特性和拮抗活性稳定的利福平标记菌株ZB36^(R),并对其在苦瓜上的定殖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菌株鉴定结果表明,ZB36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ZB36不仅对苦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高达74.76%,而且对苦瓜植株也具有显著促生作用,接种ZB36后苦瓜地上部鲜重和株高分别提高了28.65%和22.48%。定殖试验结果表明,ZB36在苦瓜根、茎和叶中均能定殖,且在接种后28 d仍能在这些组织中稳定定殖。【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ZB36不仅对苦瓜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和促生效果,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定殖能力,具备作为苦瓜枯萎病生防细菌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苦瓜枯萎病 生防细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品质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效应分析
3
作者 汪自松 罗厚仟 +3 位作者 陆小云 沈伟 王涛涛 杨静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91-96,101,共7页
开展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干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品质性状研究,分析其遗传机制。以苦瓜雌性系Z-1-4为母本,优质苦瓜高世代自交系2538、5325和5321为父本,构建3个组合的4个世代[P_(1)(亲本)、P_(2)、F_(1)... 开展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干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品质性状研究,分析其遗传机制。以苦瓜雌性系Z-1-4为母本,优质苦瓜高世代自交系2538、5325和5321为父本,构建3个组合的4个世代[P_(1)(亲本)、P_(2)、F_(1)、F_(2)]遗传群体,并结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苦瓜干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硝酸盐含量进行遗传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苦瓜干物质含量最适遗传模型为等加性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模型,且遗传率较高;苦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适遗传模型为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遗传率较低,适合在早期世代进行遗传选择。商品瓜硝酸盐含量最适遗传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遗传率也较低。可溶性蛋白质与硝酸盐的遗传率均相对不高,适合在高世代进行表型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 品质性状 主基因%PlUS%多基因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分析 被引量:56
4
作者 高山 林碧英 +4 位作者 许端祥 傅睿清 林峰 林义章 潘东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3,共6页
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8份苦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RAPD和10个ISSR51物分别扩增出93条和81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50.54%和61.29%;RAPD和ISSR标记检测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范围,分别为0.28... 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8份苦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RAPD和10个ISSR51物分别扩增出93条和81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50.54%和61.29%;RAPD和ISSR标记检测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范围,分别为0.287~1和0.221~1,ISSR(平均GS值0.672)检测多态性效果高于RAPD(平均G5值0.694)。RAPD标记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3个类群6组,分类结果与苦瓜瓜瘤的表型分类比较相似;ISSR标记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3个类群7组,ISSR标记划分类群与形态上以颜色分类比较接近。RAPD和ISSR标记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呈显著相关(r=0.550)。两个标记整合后聚类分析可检测到更大的遗传变异,结果与苦瓜的农艺性状分类和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种质 遗传多样性 RAPD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RAP标记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赵秀娟 宋建文 胡开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4,共7页
从144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61对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SRAP引物,对43份苦瓜种质DNA进行了扩增,共得到207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863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得到14.15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42.11%。用UPM-G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供试苦... 从144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61对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SRAP引物,对43份苦瓜种质DNA进行了扩增,共得到207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863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得到14.15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42.11%。用UPM-G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供试苦瓜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0~0.95,在阈值0.65处(L1)可将苦瓜分为2个类群,第Ⅰ类群为野生种,第Ⅱ类群为半栽培种和栽培种;在阈值0.80处(L2)将第Ⅱ类群分为5个亚类群,L2的划分反映了苦瓜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与果实性状、来源或地理分布有较高相关性;在阈值0.83处,第Ⅱ类群1亚类群又分为4类,大致分为滑身苦瓜(粗棱无瘤)、大顶苦瓜(棱细大圆瘤、倒锥形)、棱细圆瘤苦瓜以及尖刺瘤或凸瘤苦瓜,分类结果与苦瓜的刺瘤有无、棱条粗细、瘤的形状和瓜色等密切相关,初步认为刺瘤苦瓜为较原始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S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坤华 张长远 +1 位作者 罗剑宁 何晓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36-140,共5页
利用SRAP标记对国内外不同栽培类型和野生资源共48份苦瓜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苦瓜资源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14~0.64之间,表明苦瓜种质资源遗传基础丰富.48份苦瓜资源材料分成4个类群,其中2份野生材料被分别单独聚为1类(即分... 利用SRAP标记对国内外不同栽培类型和野生资源共48份苦瓜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苦瓜资源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14~0.64之间,表明苦瓜种质资源遗传基础丰富.48份苦瓜资源材料分成4个类群,其中2份野生材料被分别单独聚为1类(即分别为第Ⅲ类群和第Ⅳ类群),1份栽培材料被单独聚为第Ⅰ类群,其余45份栽培材料均被聚在第Ⅱ类群,表明绝大部分栽培材料的亲缘关系是较近的.该结果可以有效区分栽培类群和野生类群;在第Ⅱ类群中多数栽培类型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聚集趋势;白苦瓜类型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反映出该类型可能起源多样化,其遗传基础也相对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种质 遗传多样性 S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43
7
作者 张长远 罗少波 +3 位作者 罗剑宁 洪少朋 何晓莉 郑晓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13,共3页
对华南长身型苦瓜 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前期产量、延续收获期、结果数等 3个性状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初花期、开花期、第 1雌花节位、第 1坐果节位等 4个性状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通径分析... 对华南长身型苦瓜 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前期产量、延续收获期、结果数等 3个性状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初花期、开花期、第 1雌花节位、第 1坐果节位等 4个性状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结果数、延续收获期和单瓜质量 3个性状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 ,这 3个性状对产量的决定系数总和达 0 .91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农艺性状 通径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相关、通径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杨衍 刘昭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771-776,共6页
对36份苦瓜种质资源的第一雌花开放天数、第一雌花节位、开花到坐果时间、果长、果径、果肉厚等与产量性状有关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雌花数、单株坐果数、单果重、果长、果径等5个性状之间达... 对36份苦瓜种质资源的第一雌花开放天数、第一雌花节位、开花到坐果时间、果长、果径、果肉厚等与产量性状有关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雌花数、单株坐果数、单果重、果长、果径等5个性状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单株坐果数性状对产量性状形成所起的直接作用最大,通过其它性状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雌花数量性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是通过结果数和单果质量来实现的。聚类结果表明:36份种质资源聚类为2个主要的组群。所有种质资源中,"04-36"与其它种质的亲缘关系较远,利用"04-36"与这些材料杂交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杂种优势。种质"04-26"和"27-3"的亲缘关系在所有种质资源中最近,实现有利杂种优势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单瓜种子数与种皮颜色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谭澍 程蛟文 +2 位作者 崔峻杰 李卫鹏 胡开林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9X期48-52,共5页
以苦瓜自交系29和惠州大顶为亲本构建6个世代(P1、P2、F1、B1、B2、F2)群体,分别对苦瓜单瓜种子数和苦瓜种皮颜色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苦瓜单瓜种子数的遗传符合2对等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6模型),由主基因和多... 以苦瓜自交系29和惠州大顶为亲本构建6个世代(P1、P2、F1、B1、B2、F2)群体,分别对苦瓜单瓜种子数和苦瓜种皮颜色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苦瓜单瓜种子数的遗传符合2对等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6模型),由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多基因显性效应较大,F1表现出超亲优势。苦瓜种皮颜色的黑色对棕黄色表现为1对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单瓜种子数 种皮颜色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胁迫对苦瓜幼苗生长、丙二醛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进 赵莉莉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655-657,共3页
以台湾玉华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为试材,研究淹水时间对苦瓜幼苗生长、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4 d时,玉华苦瓜幼苗的各项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淹水8 d后,株高显著低于对照,MDA含量、SO... 以台湾玉华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为试材,研究淹水时间对苦瓜幼苗生长、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4 d时,玉华苦瓜幼苗的各项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淹水8 d后,株高显著低于对照,MDA含量、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淹水12 d后,株高、叶片数显著低于对照,MDA含量、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说明玉华苦瓜对涝渍胁迫的抵抗能力有限,生理受到伤害,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 涝渍胁迫 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抗白粉病SCAR分子标记的开发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生茂 尚小红 +6 位作者 梁任繁 郭元元 文俊丽 黄皓 陈振东 班美玲 黄如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95-1601,共7页
【目的】获得与苦瓜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加快苦瓜抗白粉病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高抗白粉病野生苦瓜MC18为父本、高感白粉病苦瓜栽培种MC1-2为母本创建F2代分离群体;经单株抗病性鉴定后,以BSA法构建F2代单株... 【目的】获得与苦瓜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加快苦瓜抗白粉病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高抗白粉病野生苦瓜MC18为父本、高感白粉病苦瓜栽培种MC1-2为母本创建F2代分离群体;经单株抗病性鉴定后,以BSA法构建F2代单株的高抗和高感白粉病苦瓜DNA近等基因池;利用SRAP技术筛选多态扩增片段,对仅在抗白粉病近等基因池和父本中出现的差异片段进行回收、测序、比对和转化成SCAR标记,并利用已知抗病性的单株DNA分析标记与苦瓜抗白粉病的相关性。【结果】从1188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到稳定阳性差异条带的引物组合5对,其中ME20EM5引物对扩增的差异条带长度为332 bp,与葡萄抗体蛋白基因(抗性基因)的DNA序列有较高相似性,并将其成功转化成与苦瓜白粉病抗性相关、大小为320 bp的SCAR标记。【结论】开发的SCAR-ME20EM5分子标记可用于苦瓜抗白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白粉病 集团分离分析法 SRAP SC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苦瓜品种银玉的选育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运强 戴照义 +5 位作者 高先爱 刘志雄 汪红胜 邱正明 李芳 李金泉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5期3686-3689,共4页
银玉是以自交系KD1-1为母本,自交系KD3-9为父本选育而成的苦瓜一代杂种。在2003-2004年品种比较试验中,银玉前期产量3 136.8 kg/667 m^2,比对照蓝山苦瓜增产42.5%;总产量4 677.8 kg/667 m^2,比对照蓝山苦瓜增产50.2%。选育结果表明,银... 银玉是以自交系KD1-1为母本,自交系KD3-9为父本选育而成的苦瓜一代杂种。在2003-2004年品种比较试验中,银玉前期产量3 136.8 kg/667 m^2,比对照蓝山苦瓜增产42.5%;总产量4 677.8 kg/667 m^2,比对照蓝山苦瓜增产50.2%。选育结果表明,银玉果实棒状,果皮白色,瘤较密,突起较明显;瓜长约30 cm,横径约5 cm,肉厚0.8 cm,平均单果重0.330 kg;维生素C含量841.8 mg/kg,粗蛋白质含量0.90%,粗纤维含量1.5%,苦味适中;抗白粉病,中抗霜霉病。适于湖北省海拔1 400 m以下的山区和平原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 银玉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对8种蔬菜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苗朔 敖苏 +3 位作者 颜仕龙 袁洋 朱朝华 范志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60,共6页
以8种海南主要栽培的蔬菜为受体,采用室内生测法研究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L.)茎叶水浸提液对其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苦瓜茎叶水浸提液对8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化感效应,且化感作用方式和强度在受体间及指标间存... 以8种海南主要栽培的蔬菜为受体,采用室内生测法研究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L.)茎叶水浸提液对其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苦瓜茎叶水浸提液对8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化感效应,且化感作用方式和强度在受体间及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化感作用综合效应的平均值大小顺序为:辣椒>黄瓜>豇豆>菜豆>萝卜>樱桃番茄>胡萝卜>番茄。试验结果为建立合理的栽培制度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果肉厚度苦瓜转录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裘波音 郑旋 +5 位作者 李大忠 林珲 张前荣 刘建汀 朱海生 温庆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3-1251,共9页
【目的】开展苦瓜不同种质果肉厚度统计分析以及转录组测序分析,为后续研究苦瓜果实发育及相关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70份苦瓜种质为对象,测定分析果肉厚度,并对差异显著材料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结果】(1)70... 【目的】开展苦瓜不同种质果肉厚度统计分析以及转录组测序分析,为后续研究苦瓜果实发育及相关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70份苦瓜种质为对象,测定分析果肉厚度,并对差异显著材料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结果】(1)70份苦瓜材料果肉厚度存在品系间差异,其中LX1-3和ZK54差异显著,将前者作为厚肉型后者作为薄肉型材料用于转录组分析;(2)经转录组测序统计,LX1-3共得到得到234825400条干净序列,平均Q30值为92.74%,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的序列占总序列数的88.07%,其中,单一比对序列34027357条,占比86.98%,GC含量为46.54%;ZK54共得到241318020条干净序列,平均Q30值为92.26%;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的序列占总序列数的87.23%,其中,单一比对序列34607181条,占比86.06%,GC含量为46.75%;(3)2份种质中共发现差异基因1492个,预测到598个转录因子,GO数据库比对共得到616个注释,包括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大类,参与生物过程的最多。KEGG代谢通路共富集到308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中富集因子最高的为“卟啉和叶绿素代谢”途径,富集差异基因数目最多的途径为“核糖体”;下调基因中富集因子最高和富集下调差异基因最多的通路均为“苯丙素生物合成”。【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结果推测苦瓜果肉发育可能受上调基因表达调控影响较大,这将有利于从分子水平对苦瓜发育调控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为推动苦瓜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果肉厚度 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苦瓜新品种选育与保护现状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苏国钊 王京 +4 位作者 殷纪伟 庞雪兵 陈宇华 邓超 徐振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5,共9页
通过分析自2013年苦瓜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之后文献报道的60个苦瓜品种,发现苦瓜瓜形以珍珠瓜为主,主要育种目标包括抗性、产量和成熟期,选育方式以杂种优势育种为主。截至2022年8月,我国苦瓜新品种权申请量130... 通过分析自2013年苦瓜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之后文献报道的60个苦瓜品种,发现苦瓜瓜形以珍珠瓜为主,主要育种目标包括抗性、产量和成熟期,选育方式以杂种优势育种为主。截至2022年8月,我国苦瓜新品种权申请量130件,其中文献报道的60个品种中仅5个申请了新品种权;新品种权授权量30件,繁殖材料提交不及时或不合格是影响授权审查速度的主要原因,通过提前委托DUS测试能大幅缩短授权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育种 新品种权 新品种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个苦瓜品种大棚栽培比较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艳艳 陈展鹏 +3 位作者 闫良 葛长军 徐丽荣 代俊芬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3期94-96,共3页
对7个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品种进行大棚栽培试验,比较各品种生育期、生长势、果实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青丰王和长青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早熟品种在黄冈城郊蔬菜基地大棚推广应用;杜阮凉瓜-1和黑苦瓜-1可作为秋延苦瓜栽培品... 对7个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品种进行大棚栽培试验,比较各品种生育期、生长势、果实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青丰王和长青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早熟品种在黄冈城郊蔬菜基地大棚推广应用;杜阮凉瓜-1和黑苦瓜-1可作为秋延苦瓜栽培品种丰富黄冈市居民“菜篮子”,相关栽培技术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 产量 大棚栽培 黄冈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果肉厚度的苦瓜种质细胞大小和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裘波音 李大忠 +3 位作者 林珲 张前荣 温庆放 朱海生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3期14-19,共6页
为探讨苦瓜果肉生长规律及细胞大小和形态对果肉发育的影响,以2份不同果肉厚度苦瓜种质(分别为LX13、ZK54)为材料,分析不同时期果肉厚度动态变化以及细胞大小和形态参数,研究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份苦瓜种质果肉厚度随... 为探讨苦瓜果肉生长规律及细胞大小和形态对果肉发育的影响,以2份不同果肉厚度苦瓜种质(分别为LX13、ZK54)为材料,分析不同时期果肉厚度动态变化以及细胞大小和形态参数,研究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份苦瓜种质果肉厚度随果实发育不断增大,在花后17、23 d种质间差异显著。(2)LX13细胞面积在花后10、17和23 d差异显著,细胞周长、长度、宽度在4个取样时间差异显著,ZK54细胞面积花后17 d显著大于花后10 d,细胞周长、长度在花后3、10和17 d差异显著,细胞宽度在4个时间差异显著;在花后17、23 d,LX13细胞面积、细胞周长、长度和宽度均显著大于ZK54。(3)LX13细胞纵横比和圆度在花后17、23 d显著大于花后3、10 d,ZK54两个指标在花后17 d显著大于花后3、10 d,但花后23 d这两个指标均显著小于花后17 d;在花后17、23 d,LX13的细胞纵横比和圆度显著大于ZK54。(4)相关分析显示细胞参数与果肉厚度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细胞发育对苦瓜果实的生长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果肉厚度 细胞大小 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标记技术的苦瓜育种材料遗传多样性快速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国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5-136,共12页
为了进一步缩短苦瓜分子标记技术的操作流程,最大限度促进其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利用一管式植物DNAout试剂盒法,从苦瓜种子中快速提取基因组DNA,采用11对SSR引物和13对SRAP引物分别对10份苦瓜材料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并对苦... 为了进一步缩短苦瓜分子标记技术的操作流程,最大限度促进其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利用一管式植物DNAout试剂盒法,从苦瓜种子中快速提取基因组DNA,采用11对SSR引物和13对SRAP引物分别对10份苦瓜材料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并对苦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建立的SSR和SRAP快速扩增反应体系可以获得清晰、数量稳定以及多态性丰富的条带,11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95条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6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85.7%。UPMGA聚类分析表明,1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33~0.845,平均值为0.690,在阈值0.69处,可将供试苦瓜分为2大类群。13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231条条带,其中多样性条带20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87.5%。UPMGA聚类分析表明,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54~0.775,平均值0.662,在阈值0.66处可将供试苦瓜分为2大类群。综合2种分子标记技术的分类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SSR SRAP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份苦瓜种质种子低温发芽能力鉴定与评价
19
作者 裘波音 李大忠 +5 位作者 林珲 张前荣 李永平 叶新如 温庆放 朱海生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8期1-9,共9页
为评价苦瓜种子的低温发芽能力,测定了52份苦瓜种质种子在15℃处理下的8个发芽指标,并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1)52份苦瓜种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 为评价苦瓜种子的低温发芽能力,测定了52份苦瓜种质种子在15℃处理下的8个发芽指标,并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1)52份苦瓜种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生长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平均发芽速度和种子萌发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变异幅度为25.648%~127.182%。(2)发芽率、发芽势、生长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种子萌发指数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发芽速度与其他所有的指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3)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到两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773%,其中主成分1贡献率为71.313%,主成分2贡献率为16.460%。(4)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分成4个类型,基于综合评价值排序发现BG9、BG5、BG15、BG8和BG55的低温发芽能力强。(5)建立低温发芽能力评价方程D=0.162+0.001×X_(1)+0.003×X_(2)+0.137×X_(3)+0.02×X_(5),为挖掘及培育耐冷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低温 发芽能力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苦瓜的离体快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蓓 戴修纯 +4 位作者 郑岩松 张木清 李光光 陈胜文 刘绍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2期27-32,共6页
以在大田已结商品苦瓜植株的顶芽和侧芽作外植体为主,进行组培快繁研究,针对不同株龄的外植体,比较了不同的激素类型及配比组合对诱导不定芽形成、芽增殖以及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建立了大田苦瓜的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不同株龄的外植... 以在大田已结商品苦瓜植株的顶芽和侧芽作外植体为主,进行组培快繁研究,针对不同株龄的外植体,比较了不同的激素类型及配比组合对诱导不定芽形成、芽增殖以及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建立了大田苦瓜的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不同株龄的外植体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均能很好地被诱导,但株龄越长的材料诱导不定芽所需时间越长。苦瓜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3 mg/L+NAA 0.3 mg/L,不定芽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1 mg/L,不定根形成最适培养基为MS+IBA 0.1 mg/L。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苦瓜组培苗长势比实生苗弱,但是其果实性状与实生苗无异,且具有提早成熟、整齐度高等优点,因此在苦瓜生产上,应改进栽培条件,逐步推行组培苗作为生产用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大田栽培 离体 组织培养 组培苗 实生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