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管癌性阻塞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35
1
作者 韩新巍 李永东 +3 位作者 马南 邢古生 马波 吴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 探讨胆管癌性阻塞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12例胆管癌性阻塞性黄疸内支架术后胆管再狭窄患者 ,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或结合局部持续性灌注化疗术及化疗性栓塞术 ,共使用... 目的 探讨胆管癌性阻塞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12例胆管癌性阻塞性黄疸内支架术后胆管再狭窄患者 ,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或结合局部持续性灌注化疗术及化疗性栓塞术 ,共使用 12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12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金属胆道内支架均获得成功 ,均一次性置入支架。术后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谷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均有明显下降。术后 12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 3例黄疸消退 ,置入内支架术后 4周在DSA下行局部持续性灌注化疗术及化疗性栓塞术。结论 经皮胆管内金属支架再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胆管癌性阻塞性黄疸内支架术后胆管再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 ,结合局部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及化疗性栓塞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性阻塞 内支架术 再狭窄 介入治疗 阻塞性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T管引流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9
2
作者 韩新巍 李永东 +3 位作者 管生 吴刚 邢古生 马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 探索胆管癌性阻塞外科姑息性T管引流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 胆管癌性阻塞外科姑息性T管引流术后再发黄疸患者 7例 ,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 +金属内支架置入术 .共使用 7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7例采用经皮经肝... 目的 探索胆管癌性阻塞外科姑息性T管引流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 胆管癌性阻塞外科姑息性T管引流术后再发黄疸患者 7例 ,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 +金属内支架置入术 .共使用 7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7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或经T型管通路置入胆管支架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总胆红素、转氨酶、谷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 ,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7例术后黄疸消退满意。结论 经皮胆管内金属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外科留置T管术后再狭窄 ,安全可靠 ,操作简单 ,费用低 ,治疗效果好 ,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管引流术 再发性梗阻 胆管癌性阻塞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期BALB/c小鼠胆道梗阻模型的探索 被引量:6
3
作者 葛军涛 李龙 +5 位作者 魏延栋 王海滨 乔国梁 张震 明安晓 刘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5-37,I0007,I0008,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BALB/c小鼠胆道梗阻模型的建立,并与报告的新生BALB/c小鼠感染猕猴轮状病毒(RRV)模型小鼠生存曲线进行比较。方法将出生后5~7 d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胆总管结扎,然后关腹。对照组打开腹部后关腹... 目的探讨新生BALB/c小鼠胆道梗阻模型的建立,并与报告的新生BALB/c小鼠感染猕猴轮状病毒(RRV)模型小鼠生存曲线进行比较。方法将出生后5~7 d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胆总管结扎,然后关腹。对照组打开腹部后关腹不结扎胆总管。实验完成后每天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无毛区皮肤颜色变化、小鼠存活天数以及在术后第5、10天时分别取小鼠肝脏做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小鼠在结扎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小鼠的体重及肝体比、无毛区皮肤颜色、存活天数、肝脏病理等都存在一定变化。小鼠体重增长逐渐缓慢,术后第2天就会出现无毛区的皮肤变黄,在尿道口会有淡黄色的液体并随后出现陶土样便。在术后第5天及第10天时取肝脏做肝体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鼠在术后第10天左右会出现死亡高峰。结论新生BALB/c小鼠胆总管结扎模型是研究胆道梗阻的可靠动物实验,其生存曲线与报告的猕猴轮状病毒致胆道闭锁大体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 轮状病毒 模型 动物 小鼠 胆总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植入的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智 罗小平 何明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内金属支架植入治疗的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提高支架植入的成功率及促进病人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安全实施胆道内金属支架植入治疗的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采... 目的: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内金属支架植入治疗的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提高支架植入的成功率及促进病人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安全实施胆道内金属支架植入治疗的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采取措施包括对患者术中、术后护理要点的严密观察及管理如疼痛、发热的观察及护理管理、引流管以及引流物的管理等。结果:32例手术顺利、安全实施,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意外及并发症;术后除出现轻微不适外,无术后穿刺部位出血、严重感染、引流管脱落、阻塞等发生,全部病例均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而安全出院。结论:充分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可保证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的安全进行、术后的顺利康复,避免与护理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胆道 支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5
5
作者 韩新巍 李永东 +3 位作者 管生 吴刚 邢古生 马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 探讨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10例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患者 ,9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 ,共使用 9枚金属内支架 ,1例置入内外引流管 ,并... 目的 探讨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10例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患者 ,9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 ,共使用 9枚金属内支架 ,1例置入内外引流管 ,并比较介入手术前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的变化。结果  10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金属胆道内支架或内外引流管均获得成功 ,均一次性置入支架。术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均有明显下降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术后黄疸消退满意。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金属支架再置入术治疗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 ,疗效满意 ,操作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性阻塞 姑息性胆肠吻合术 再发梗阻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胆管磁共振水成像:快速自旋回波单激发与重T_2序列对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秀军 缪竞陶 +4 位作者 何之彦 陶勇浩 陈海曦 刘爱群 李建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 :探讨两种MRCP方法显示胰胆道解剖与病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39例明确诊断的胆道系统SS FSE和HT2 FSE资料。结果 :HT2 FSE图像为胰胆管多层冠状源影像 ,10 0 %病例获得了有诊断价值的MIP、SSD和VE等重建影像 ;厚层单... 目的 :探讨两种MRCP方法显示胰胆道解剖与病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39例明确诊断的胆道系统SS FSE和HT2 FSE资料。结果 :HT2 FSE图像为胰胆管多层冠状源影像 ,10 0 %病例获得了有诊断价值的MIP、SSD和VE等重建影像 ;厚层单层SS FSE序列图像为 1幅胰胆管容积投影像 ,无需重建。HT2 FSE和SS FSE对胆总管、左右肝管及主要属支显示率均达 10 0 % ,胆囊显示率分别为 10 0 %和 76 4% ,胰管显示率分别为 74 4%和 92 3 % ;其对病变总敏感性和准确性前者高于后者。结论 :磁共振水成像为无创性显示胆胰管系统解剖与病理改变的有效方法 ,常规应用HT2 FSE序列 ,患者难以配合时采用SS FSE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 MRI 胆道梗阻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支胆道外引流管置入在晚期肝门胆管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彦冬 经翔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62-136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支胆道引流管置入在晚期肝门胆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32例经超声、强化CT、磁共振(MRI)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为晚期肝门胆管癌的患者,制定合理的穿刺计划后,...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支胆道引流管置入在晚期肝门胆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32例经超声、强化CT、磁共振(MRI)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为晚期肝门胆管癌的患者,制定合理的穿刺计划后,在超声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技术(导丝导管交换技术)依次置入3或4支胆道外引流管,对肝内扩张胆管进行外引流,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黄疸指数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患者生存期进行随访,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2例行多支胆道外引流的患者,共置入外引流管109支,其中19例同时置入3支,13例同时置入4支。所有靶胆管均完成引流管置入,成功率100%。术后4~8周黄疸完全消失28例,明显减轻4例。出现并发症2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患者生存期最短4个月,最长15个月。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门胆管癌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支胆道外引流管置入术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胆管肿瘤 黄疸 阻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梗阻再通后肝线粒体呼吸酶活力的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方学军 迟彦邦 李靖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01-202,共2页
通过复制大胆道梗阻再通模型,对肝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力在胆道梗阻再通前后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胆道梗阻对SDH及CCO活力可产生明显的抑制,再通后二酶的活力在各组的恢复程度与再通前的... 通过复制大胆道梗阻再通模型,对肝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力在胆道梗阻再通前后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胆道梗阻对SDH及CCO活力可产生明显的抑制,再通后二酶的活力在各组的恢复程度与再通前的受抑程度及再通后的恢复时间有明显的关系。提示,尽早解除梗阻有利于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抑制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 线粒体 SDH CCO 呼吸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70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国民 陶东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8年5月~2010年5月70例B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70例,61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9例行早期手术治疗而治愈。经非手术综合治疗后,10例胆总管扩张患者愈后... 目的: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8年5月~2010年5月70例B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70例,61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9例行早期手术治疗而治愈。经非手术综合治疗后,10例胆总管扩张患者愈后复查胆总管内径明显减小,未发现结石。择期胆道手术40例,有3例自行排石,5例至今未手术,3例失访,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15.7d。结论:对于梗阻型BAP患者应尽早手术引流解除胆道梗阻,对于非梗阻型BAP并发胆道结石患者,应行非手术支持治疗,待病情缓解后,择期胆道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 胆道梗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序列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吴春江 程志亮 +1 位作者 卑贵光 向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31-333,共3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不同序列对胰胆管树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应用。材料和方法对24例正常成年志愿者及30例胰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行FSE、FSE-XL和SSFSEMRCP检查,并对各扫描序列的胰胆管显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FSE-XL和SSFSE扫... 目的比较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不同序列对胰胆管树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应用。材料和方法对24例正常成年志愿者及30例胰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行FSE、FSE-XL和SSFSEMRCP检查,并对各扫描序列的胰胆管显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FSE-XL和SSFSE扫描序列对胰胆管及病变部位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FSE扫描序列,SSFSE又优于FSE-XL扫描序列。SSFSE扫描序列能充分显示正常胰胆管树,对胰胆管梗阻性疾病的检出率也较高。结论SSFSE扫描序列与能多方位观察胰胆管情况的FSE-XL扫描序列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对胰胆管梗阻性疾病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胰管 胆管 梗阻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胰管下端占位性梗阻的影像学表现
11
作者 巫北海 马翔宇 周代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6-249,共4页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一种影像学方法拟诊非结石性的胆胰管下瑞占位性、梗阻性病变52例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胆胰管下端癌性梗阻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并对误诊病例进行了讨论。指出术前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一种影像学方法拟诊非结石性的胆胰管下瑞占位性、梗阻性病变52例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胆胰管下端癌性梗阻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并对误诊病例进行了讨论。指出术前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明显降低该区占位性梗阻性病变的误诊。同时认为在分析胆胰管下端占位性梗阻性病变时,不应忘记非结石性非癌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诊断 胆管肿瘤 胆胰管造影 CT 胆胰管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梗阻患者肠道细菌易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喻梅英 胡继雄 +2 位作者 熊寿芝 李永国 钟德玝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50-152,共3页
对35例胆道疾病患者的肠系膜淋巴结、外周静脉血、门静脉血及胆汁进行细菌学研究。35例中胆道梗阻23例,胆道未梗阻12例。结果显示:65%的胆道梗阻患者出现细菌易位,而非胆道梗阻患者未见细菌易位发生;易位至肠系膜淋巴结... 对35例胆道疾病患者的肠系膜淋巴结、外周静脉血、门静脉血及胆汁进行细菌学研究。35例中胆道梗阻23例,胆道未梗阻12例。结果显示:65%的胆道梗阻患者出现细菌易位,而非胆道梗阻患者未见细菌易位发生;易位至肠系膜淋巴结者多为G-肠杆菌。提示肝外胆道梗阻可导致人体肠道细菌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 细菌易位 细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胆胰管内窥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春生 王廷峰 +2 位作者 张箭平 刘进军 闵志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2期1132-113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胆胰管内窥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21例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或可疑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者,在开腹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德国PolyDiagnost公司组合式、软性、可旋转纤维内窥镜(外... 目的探讨应用胆胰管内窥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21例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或可疑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者,在开腹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德国PolyDiagnost公司组合式、软性、可旋转纤维内窥镜(外径F8)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结果 2例肝内胆管结石,用套石篮顺利取出。胆总管结石14例,其中6例经胆囊管顺利取出,4例钬激光击碎结石取出,2例行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微切开取石,未成功2例,行传统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5例未见明显结石及十二指肠乳头狭窄。术后胆漏1例,无胆道残余结石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应用胆胰管内窥镜经胆囊管进行肝内外胆管探查,避免了胆总管切开和放置T管,提高了胆道结石诊断的准确率,是一种安全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胰管内窥镜 胆囊管 胆道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作仁 邢建桥 +1 位作者 石景森 王林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84-185,200,共3页
我院1985~1993年间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171例,所有病例均经B型超声(B-us)、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形(PTC)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学检查,并经手术证实。通过分析比较,详细地讨论了各种影像... 我院1985~1993年间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171例,所有病例均经B型超声(B-us)、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形(PTC)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学检查,并经手术证实。通过分析比较,详细地讨论了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及特点。指出:入院前即完成肝功、B-us检查。对肝内胆管扩张者,采用PTC检查,对不扩张者采用ERCP检查,若ERCP失败,也可改用PTC方法,对于低张十二指肠造影不做为常规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胰胆管造影 胆管造影 诊断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