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Benioff应变比特征研究
1
作者 杨文 余怀忠 张小涛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271,共8页
强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普遍存在应变能加速释放现象,预示孕震区接近或进入临界状态。以Benioff应变作为响应量,计算不同时段的Benioff应变比,可作为表征应变能释放快慢的参数,其异常演化反映了地震成核过程中介质的高应力状态。利用... 强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普遍存在应变能加速释放现象,预示孕震区接近或进入临界状态。以Benioff应变作为响应量,计算不同时段的Benioff应变比,可作为表征应变能释放快慢的参数,其异常演化反映了地震成核过程中介质的高应力状态。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地震目录,首先对新疆地区最小完备性震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2000—2023年新疆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1年内每月前后90天的Benioff应变比,并以2016年阿克陶6.7级地震和呼图壁6.2级地震为例,对两次地震前的Benioff应变比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8组6级地震中有14组地震在震前1年内在震中附近出现高值异常,通过预测效果检验,表明Benioff应变比高值异常对新疆地区6级地震具有一定中短期预测意义。在2016年阿克陶6.7级地震和呼图壁6.2级地震前1年内孕震区应变比均表现为“逐渐升高—快速降低—稳定波动”的特征,可能与断层失稳成核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ioff应变 新疆地区 最小完备性震级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压MDB固体推进剂残余应力测试及其应变释放系数标定
2
作者 张先碟 郭效德 +3 位作者 杨雪芹 徐恒 李平云 徐金墨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4-471,共8页
以某型螺压改性双基(MDB)固体推进剂为试验样品,采用试验标定法对该型装药在单向拉/压应力场下的应变释放系数A和B进行标定。针对其弹性模量较小且线膨胀系数较大导致的应变背景数据波动变化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判定方法。该方法有效降低... 以某型螺压改性双基(MDB)固体推进剂为试验样品,采用试验标定法对该型装药在单向拉/压应力场下的应变释放系数A和B进行标定。针对其弹性模量较小且线膨胀系数较大导致的应变背景数据波动变化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判定方法。该方法有效降低标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提高了系数A和B标定的准确性。经过标定,该型推进剂在拉应力下的应变释放系数A为-127.2990,B为-1565.8171,在压应力下的应变释放系数A为-108.5547,B为-1163.5250。此外,通过盲孔法测试研究了不同自然时效处理的推进剂装药的残余应力,分析了表面残余应力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型装药表面残余应力为-0.6~0.6 MPa。随着自然时效时长的增加出现拉/压残余应力的交替变化,40 d以后表面出现较大的拉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剂 应变释放系数 残余应力 试验法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协调广义混合元的应变能释放率分析
3
作者 胡景扬 刘艳红 何雨轩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9-565,共7页
为了改进位移有限元法与虚拟裂纹闭合技术相结合的模型求解应变能释放率精度不高的问题,将非协调广义混合法与虚拟裂纹闭合技术融合,提出计算含裂纹板结构应变能释放率的非协调广义混合元方法。非协调广义混合元方法与虚拟裂纹闭合技术... 为了改进位移有限元法与虚拟裂纹闭合技术相结合的模型求解应变能释放率精度不高的问题,将非协调广义混合法与虚拟裂纹闭合技术融合,提出计算含裂纹板结构应变能释放率的非协调广义混合元方法。非协调广义混合元方法与虚拟裂纹闭合技术的承接关系简洁直观。非协调广义混合元方法可同时引入有限元模型的位移边界条件和应力边界条件,有限元模型理论性客观,且避免了传统混合法对角线上存在零元素会导致求解不稳定的弊端。另一方面,该方法的线性方程组可与位移有限元法的线性方程组共享相同的求解器,数值结果稳定。从理论上讲,通过该方法求得的位移、应力和节点力的数值结果精确度会更高。数值算例分析表明,通过非协调广义混合元与虚拟裂纹闭合技术相融合的方法求解所得应变能释放率的数值结果收敛稳定可靠,在相同网格密度下,数值结果精度优于非协调位移有限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协调广义混合元 应变释放 虚拟裂纹闭合技术 断裂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瞬变激励下覆岩应变能场和重力势能场的演变机理
4
作者 罗生虎 高佳波 +7 位作者 闫壮壮 伍永平 解盘石 韩刚 王红伟 田程阳 王同 孙明明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780,共13页
揭示覆岩能量场的聚集与释放机理,是煤岩动力灾害防治的理论基础。采用模拟试验、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坚硬岩层破断前、后2个稳态时的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结构瞬变前、后采场煤岩受载的阶变特征,研究了结构瞬变激... 揭示覆岩能量场的聚集与释放机理,是煤岩动力灾害防治的理论基础。采用模拟试验、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坚硬岩层破断前、后2个稳态时的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结构瞬变前、后采场煤岩受载的阶变特征,研究了结构瞬变激励下覆岩应变能和重力势能聚集与释放的演变机理。结果表明:受自重应力场和采动卸荷效应影响,采动影响范围内的各岩层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存在紧密且复杂的力学联系。坚硬岩层破断诱发的结构瞬变,打破了岩层间原有旧秩序的平衡,导致岩层间的力学联系发生瞬变,覆岩载荷传递路径亦发生瞬变,覆岩的应变能场和重力势能场随之改变。并且覆岩载荷传递路径的瞬变,会对采场空间不同区域的煤岩形成不同的瞬时加、卸载,造成不同区域覆岩能量的演变特征存在差异。这其中,下位坚硬岩层破断后,破裂面内力的瞬时卸载和覆岩载荷传递路径瞬变形成的瞬时加载,使其邻近采空区的部分区域瞬时向上回弹、释放应变能,回弹区以里的部分区域瞬时下沉、释放重力势能。与此同时,结构瞬变区域支撑载荷的瞬时卸载,使上位坚硬岩层瞬时下沉、变形量骤增,重力势能释放而应变能聚集。本质上,结构瞬变激励下采场煤岩的动力学响应过程,是采场煤岩原有时空结构被打破后向新时空结构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存在应变能、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并伴随有应变能和重力势能的聚集与释放。且整体而言,覆岩应变能的释放区域较小,主要集中在瞬时卸载区,其余区域瞬时增大;而重力势能的释放范围较大,仅在下位坚硬岩层的回弹区域略有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瞬变 应变 重力势能 聚集与释放 煤岩动力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及邻区中等地震前地震矩加速释放特征
5
作者 周晨 李永生 +3 位作者 李俊秋 张思萌 石伟 刘长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3-379,共7页
通过选择适合区域特点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利用地震矩加速释放程度预测地震发生的地点,对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及邻区的8次M S4.0以上地震进行回溯性检验。结果表明,8次地震中有5次在地震前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同时部分... 通过选择适合区域特点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利用地震矩加速释放程度预测地震发生的地点,对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及邻区的8次M S4.0以上地震进行回溯性检验。结果表明,8次地震中有5次在地震前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同时部分地震前能观察到加速区域向震中迁移的现象;其他3次震前未能观察到明显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说明利用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对黑龙江省及邻区中等地震的发震地点预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矩加速释放 benioff应变 震例回溯性分析 发震地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关系的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研究中国大陆强震的分区活动 被引量:12
6
作者 马宏生 刘杰 +3 位作者 张国民 张晓东 王辉 王新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5-366,共12页
针对过去应变积累释放曲线或模型存在的不足,根据GR关系以及能量震级经验关系,推导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应变积累速率公式.同时在活动地块假说基础上,选取了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较为典型的几个地块分区,在考虑历史地震目录完整性基础上,利用197... 针对过去应变积累释放曲线或模型存在的不足,根据GR关系以及能量震级经验关系,推导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应变积累速率公式.同时在活动地块假说基础上,选取了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较为典型的几个地块分区,在考虑历史地震目录完整性基础上,利用1970年以来的小震资料,计算了各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年均应变积累速率,从而给出各地震分区相对的地震活动水平;并将之用于改进后的模型,通过对各地震分区现今所处应变状态以及目前状态在其地震轮回活动中所处阶段的研究,探讨了各地震分区的未来地震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关系 应变积累速率 应变积累释放 应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孔法测量焊接残余应力应变释放系数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8
7
作者 侯海量 朱锡 刘润泉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2-636,共5页
为探讨简单易行的盲孔法测量焊接残余应力应变释放系数A、B的标定方法 ,根据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时应变释放系数A、B试验标定原理和强度理论 ,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 ,分别对盲孔法测量 92 1A钢焊接残余应力应变释放系数进行有限元标定和孔... 为探讨简单易行的盲孔法测量焊接残余应力应变释放系数A、B的标定方法 ,根据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时应变释放系数A、B试验标定原理和强度理论 ,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 ,分别对盲孔法测量 92 1A钢焊接残余应力应变释放系数进行有限元标定和孔边应力集中有限元塑性修正 ,并由此得出应变释放系数随孔深与孔径比值的关系式和应变释放系数随形状改变比能参量S变化的塑性修正公式 ;将有限元标定结果与试验标定结果、通孔应变释放系数理论解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有限元标定结果与试验结果、通孔应变释放系数理论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经塑性修正 ,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的偏差大大减小 ,建立适当有限元模型 ,用有限元法标定释放系数和进行孔边塑性变形修正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 残余应力 盲孔法 应变释放系数 有限元分析 标定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孔法中应变释放系数的有限元模拟标定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雯波 陈曙光 +3 位作者 刘荟琼 林稳 沈玉龙 刘吉普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7-100,118,共4页
盲孔法测量焊接残余应力时,孔周围材料超过屈服状态,产生塑性变形而引入塑性附加应变,使得测量结果产生较大误差.根据应变释放系数A,B试验标定原理,对Q345R钢进行试验标定.以一定应力状态下形状改变比能系数S作为判据,对应变释放系数A,... 盲孔法测量焊接残余应力时,孔周围材料超过屈服状态,产生塑性变形而引入塑性附加应变,使得测量结果产生较大误差.根据应变释放系数A,B试验标定原理,对Q345R钢进行试验标定.以一定应力状态下形状改变比能系数S作为判据,对应变释放系数A,B进行修正,使得焊接等高残余应力的测量结果更为精确.基于强度理论,应用有限元软件,对Q345R钢的应变释放系数A,B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用有限元进行应变释放系数的塑性修正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孔法 焊接残余应力 应变释放系数 标定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压条件下声发射应变能释放特征——加速模型参数物理含义的初步讨论 被引量:10
9
作者 蒋海昆 吴琼 +2 位作者 董祥 苗青壮 宋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64-2073,共10页
利用不同温、压条件下的花岗岩变形实验数据,研究声发射(AE)事件应变释放特征,探讨加速模型参数m值与温压环境的关系.常温条件下,声发射应变显示一定的加速释放特征,但m值随围压增加未显示出趋势性的变化,表明常温条件下m值与岩石强度... 利用不同温、压条件下的花岗岩变形实验数据,研究声发射(AE)事件应变释放特征,探讨加速模型参数m值与温压环境的关系.常温条件下,声发射应变显示一定的加速释放特征,但m值随围压增加未显示出趋势性的变化,表明常温条件下m值与岩石强度关系不密切.围压固定时,m值随温度升高逐渐变大,声发射应变从加速释放逐渐过渡到匀速释放,这意味着不同温度条件下岩石变形过程中内部微破裂形式的差异,可能导致应变释放类型的较大差异(即m值的较大差异).在浅表地层的温压条件下,岩石破坏前显示一定的加速释放特征,m小于1;在渐进式破坏区段,应变释放呈逐渐减弱的减速释放态势,m明显大于1;在深部温压条件下,应变释放加速特征明显,m值明显较低.此外,完整岩样破裂前声发射应变加速释放特征显著,而宏观剪裂面的黏滑之前,声发射应变基本上匀速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加速释放模型 M值 岩石变形实验 声发射 温度 围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研究中国大陆地块分区地震活动 被引量:22
10
作者 马宏生 刘杰 +1 位作者 张国民 李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9-578,共10页
依据活动地块假说及活动边界的划分,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进行分区.在此基础上,应用应变积累释放模型,通过地震应变积累释放的计算,研究了中国大陆各活动地块分区的地震活动性,初步探讨了各地块的地震活动阶段划分.此外,还对应变积累释放... 依据活动地块假说及活动边界的划分,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进行分区.在此基础上,应用应变积累释放模型,通过地震应变积累释放的计算,研究了中国大陆各活动地块分区的地震活动性,初步探讨了各地块的地震活动阶段划分.此外,还对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的应用前提条件进行了必要的讨论,并对模型结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积累释放模型 中国大陆 活动地块 地震活动性 地震活跃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菱形地块的应变能积累释放周期和强震预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昭永 文丽敏 +4 位作者 石宝文 许峻 樊俊屹 李正媛 苏有锦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4-786,共13页
将川滇菱形地块分为两个地块,分别以形变确定应变速率、深部速度构造确定弹性模量、联合地块体积确定地块应变能积累与时间的关系,结合历史强震研究应变能积累释放周期以及该周期内的强震活动,进而研究应变能积累释放与强震活动的关系.... 将川滇菱形地块分为两个地块,分别以形变确定应变速率、深部速度构造确定弹性模量、联合地块体积确定地块应变能积累与时间的关系,结合历史强震研究应变能积累释放周期以及该周期内的强震活动,进而研究应变能积累释放与强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块应变能积累释放存在周期性并可预测强震震级.在应变能积累前期,没有强震(M≥7.0)发生;随着时间增加,应变能继续增加,地块上先后发生几次强震,但每次强震震级均小于预测震级,即一次强震只释放了一部分能量;而后应变能积累继续增加,直到一、二次特大强震(M≥7.5)发生,将绝大部分应变能释放.至此,老的周期结束,新的周期开始.应变能积累从小到大直到最后完全释放的周期性导致了地震的平静活跃周期,地震活跃期比平静期长得多.本文认为,大区域地理范围因其含有多个地块,不宜讨论其地震平静活跃周期,而对于小范围单次强震也不宜讨论其复发周期.虽然活跃期中的强震从时间上看并无任何规律,但利用活动地块应变能的积累释放曲线所预测的震级与实际震级很接近.本文结果对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可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应变 积累释放周期 强震活动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开挖围岩能量释放与偏应力应变能生成的分析计算 被引量:21
12
作者 潘岳 王志强 吴敏应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3-669,共7页
巷道开挖,围岩能量释放,同时在围岩中产生偏应力。围岩应力是原岩应力与偏应力的叠加,偏应力或偏应力能控制岩体破坏。在静水压力p0和岩体体积应变为0的条件下,利用文[1]在弹性、非线性软化本构模型导得的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表达式,用重... 巷道开挖,围岩能量释放,同时在围岩中产生偏应力。围岩应力是原岩应力与偏应力的叠加,偏应力或偏应力能控制岩体破坏。在静水压力p0和岩体体积应变为0的条件下,利用文[1]在弹性、非线性软化本构模型导得的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表达式,用重积分计算了围岩弹性区和软化区中的偏应力应变能Ud,证明了Ud可以简捷地用地应力p0关于巷壁位移ua做一次积分再乘巷壁周长的途径来得到,阐述了该计算途径的原理。巷道开挖过程围岩释放的能量等于围岩压力pa关于ua的积分乘巷壁周长。由此,可通过p0~ua曲线、pa~ua曲线所围面积的几何形式,表示围岩偏应力能、围岩弹性能释放量随ua变化的情况。所得研究结果可以深化围岩由于开挖产生的力学响应及挖成后围岩工况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巷壁位移 围岩压力 围岩能量释放 偏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于田两次7.3级地震之后南北地震带Benioff应变比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文 周龙泉 +1 位作者 刘杰 程佳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9-225,共7页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的地震目录,分别计算新疆于田2008年3月21日7.3级、2014年2月12日7.3级地震前后30天南北地震带Benioff应变比。结果表明,2008年7.3级地震后1年内,后续5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Benioff应变比高值区域附近或者高、低值交界区...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的地震目录,分别计算新疆于田2008年3月21日7.3级、2014年2月12日7.3级地震前后30天南北地震带Benioff应变比。结果表明,2008年7.3级地震后1年内,后续5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Benioff应变比高值区域附近或者高、低值交界区域,强震活动与Benioff应变比的高值区域存在明显对应关系。这反映了相应区域应力水平可能较高,于田地震的发生导致这些应力高值区容易释放小地震,研究结果对该区域后续强震的发生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次于田地震 benioff应变 地震活动性 南北地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洞岩爆应变能释放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利 廖明成 +2 位作者 杨建辉 芮大虎 高谦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为进一步认识隧洞岩爆应变能释放机理,获得岩爆过程完整演化图像,定义弹脆性细观损伤模型和刚度退化迭代算法,并将其嵌入有限元程序模拟一个深埋隧洞岩爆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岩爆发生过程为首先在洞壁母岩中形成"V"形剪切滑移... 为进一步认识隧洞岩爆应变能释放机理,获得岩爆过程完整演化图像,定义弹脆性细观损伤模型和刚度退化迭代算法,并将其嵌入有限元程序模拟一个深埋隧洞岩爆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岩爆发生过程为首先在洞壁母岩中形成"V"形剪切滑移带,并从中分划出楔形岩爆体;随后岩爆孕育进入临界状态;最终楔形体挤压破坏,导致卸荷释放应变能。岩爆孕育、演化发生包含丰富细观力学机制:岩爆区的分划机制——剪切滑移;滑移带中的细观力学机制——张拉破坏;岩爆的临界状态——楔形体的极限平衡;岩爆能量释放——楔形体裂隙带卸荷。楔形体位移监测表明:岩爆发生时,楔形体经历弹性外鼓、卸荷回弹及片状抛出3个阶段,片状爆裂发生在卸荷回弹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极限平衡 剪切滑移 卸荷破坏 应变释放 楔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临界点理论讨论应变能加速释放现象和孕震区尺度 被引量:22
15
作者 彭克银 尹祥础 和锐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5-430,共6页
关键词 临界点理论 应变能加速释放 孕震区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非线性临界应变能释放率的测试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洪升 王悦东 +1 位作者 刘维波 王喜闻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7,共5页
针对冻土材料的非线性特点,讨论了非线性临界应变能释放率GC的测试原理和方法,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参数确定的方法;然后给出了单边裂纹三点弯曲试样和单边“人”字切口试样的实验测试步骤和结果。结果表明,2种试样线弹性应变能释放... 针对冻土材料的非线性特点,讨论了非线性临界应变能释放率GC的测试原理和方法,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参数确定的方法;然后给出了单边裂纹三点弯曲试样和单边“人”字切口试样的实验测试步骤和结果。结果表明,2种试样线弹性应变能释放率GC存在明显差别,但是,“人”字切口试样的GC与单边裂纹试样的GC*一致,说明非线性应变能释放率不强烈依赖于试样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非线性 临界应变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孔法测残余应力中应变释放系数的修正方法 被引量:15
17
作者 谭明鹤 王荣辉 黄永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65-68,共4页
应变释放系数A、B是影响盲孔法测试精度的主要因素,常规方法都是通过标定试验来得到具体的A、B值;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应变释放系数的测试试验。并对随形状改变比能参量S变化的应... 应变释放系数A、B是影响盲孔法测试精度的主要因素,常规方法都是通过标定试验来得到具体的A、B值;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应变释放系数的测试试验。并对随形状改变比能参量S变化的应变释放系数塑性修正公式进行了推广。采用该公式来计算应变释放系数。能够大大提高计算精度,并可以省去标定试验,既节省时间,又方便经济,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孔法 应变释放系数 形状改变比能参量 修正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孔法测定焊接残余应力应变释放系数的模糊数学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戴晟 游敏 +1 位作者 陈燕 聂菁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3-736,共4页
在分析一些引起盲孔法检测焊接残余应力测量误差的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引入模糊数学方法对应变释放系数进行评价。在允许常规模型中的有关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用隶属函数表示其取值分布情况的前提下,建立应变释放系数的模糊数学模型... 在分析一些引起盲孔法检测焊接残余应力测量误差的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引入模糊数学方法对应变释放系数进行评价。在允许常规模型中的有关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用隶属函数表示其取值分布情况的前提下,建立应变释放系数的模糊数学模型。将应变释放系数评价模型中的有关参数考虑为正态分布模糊数,利用水平截集概念转化为普通集问题进行求解。以921A钢板焊接的残余应力测量为例,计算出不同置信水平的应变释放系数A和B的数值。结果表明,基于模糊集的应变释放系数评价模型能适当屏蔽一些不确定因素,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孔法 焊接残余应力 应变释放系数 模糊模型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地震应变能释放的多重分形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时军 David Harte +1 位作者 王丽凤 马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2-190,共9页
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多重分形谱估计方法,研究了以中国东西部地区为代表的板内地震活动和以新西兰、日本为代表的板缘地震活动广义应变能释放的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东、西部地震活动广义应变能释放的多重分形特征有明显差别,新... 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多重分形谱估计方法,研究了以中国东西部地区为代表的板内地震活动和以新西兰、日本为代表的板缘地震活动广义应变能释放的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东、西部地震活动广义应变能释放的多重分形特征有明显差别,新西兰与日本的地震活动广义应变能释放的多重分形特征也有明显不同;地震活动的多重分形特征与构造的复杂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多重分形 广义应变释放 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临界应变能释放率测试及其相关规律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杭 李江腾 曹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4-717,共4页
利用Instron1342型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采用双扭常位移松弛试验对矿石、大理岩、二辉橄榄岩、花岗岩4组岩石的试件进行断裂力学参数测试,获得相应的临界应变能释放率。以试验数据为依据,分析这4组岩石的临界应变能释放率与弹性模量及抗... 利用Instron1342型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采用双扭常位移松弛试验对矿石、大理岩、二辉橄榄岩、花岗岩4组岩石的试件进行断裂力学参数测试,获得相应的临界应变能释放率。以试验数据为依据,分析这4组岩石的临界应变能释放率与弹性模量及抗压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弹性模量或抗压强度的增加,临界应变能释放率也相应增大,且呈很好的线性关系;所建立的关系可为由抗压强度估算临界应变能释放率提供依据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模量 抗压强度 临界应变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