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凡进 任永信 +3 位作者 蔡卫华 张宁 殷国勇 励建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观察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因子(Bcl-xL/Bcl-2 associated deathpromoter,BAD)的变化情况,探讨BAD变化的意义。方法:4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B组,20只)和c-Jun氨基末端激... 目的:观察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因子(Bcl-xL/Bcl-2 associated deathpromoter,BAD)的变化情况,探讨BAD变化的意义。方法:4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B组,20只)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抑制组(C组,20只)。手术前2h,A组及B组动物L4硬膜外注射25%二甲基亚砜(DMSO),C组动物注射溶于25%DMSO的JNK抑制剂SP600125。A组动物麻醉后仅腹腔切开,B组及C组采用腹主动脉阻断法(夹闭腹主动脉30min后松开,再灌注至0.5h、2h、8h、24h)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取L4节段以下脊髓组织,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JNK(p-JNK)、JNK、磷酸化BAD(p-BAD)、BAD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p-BAD、14-3-3、BAD、Bcl-xL及Bcl-2的表达。结果:电镜检查A组及C组再灌注0.5h未见脊髓神经细胞凋亡,B组再灌注0.5h及C组再灌注2h、8h时偶见脊髓神经细胞凋亡,B组再灌注2h、8h、24h及C组再灌注24h时可见部分脊髓神经细胞凋亡,C组神经细胞凋亡率与同时间点B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各组JNK、BAD、14-3-3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JNK、p-BAD、细胞色素C、Bcl-xL和Bcl-2的表达在A组、B组再灌注0.5h和C组再灌注0.5h、2h、8h无明显差异。B组再灌注2h、8h、24h p-JNK、细胞色素C、Bcl-xL、Bcl-2的表达较A组明显增加(P<0.05),且表达强度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P<0.05);C组再灌注24h较A组增加(P<0.05),C组再灌注2h、8h、24h表达量与同时间点B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B组再灌注2h、8h、24h时p-BAD较A组明显减少(P<0.05),且表达强度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减弱(P<0.05);C组再灌注24h较A组减少(P<0.05),C组再灌注2h、8h、24h表达量与同时间点B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时,BAD被激活,诱发了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JNK抑制剂可抑制BAD的活性,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脊髓 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因子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因子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鹤令 陈安杰 +2 位作者 刘鹏 周品一 张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探讨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因子(Bad)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标本74例,12例正常胆管组织取自胆囊结石行胆切除的胆管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ad... 目的探讨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因子(Bad)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标本74例,12例正常胆管组织取自胆囊结石行胆切除的胆管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ad的表达情况。结果 Bad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为阳性表达,在正常胆管组织中为弱阳性或阴性表达。Bad在胆管癌组织学不同分化程度之间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胆管癌中Bad的表达在不同肿瘤大小、不同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d表达增高在胆管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Bad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组织学的分化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ad的表达在胆管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中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xl bcl-2相关死亡启动子 胆管癌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调节蛋白Bcl-2相关死亡因子Bad在正常人眼视神经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东侃 宋跃 +1 位作者 张悦 吴菊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目的 探讨促凋亡蛋白 Bcl- 2相关死亡因子 Bad在正常人眼视神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观察 8例正常人眼视神经组织中 Bad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Bad蛋白表达在正常人眼视神经髓鞘部位 ,在无髓鞘组织即筛... 目的 探讨促凋亡蛋白 Bcl- 2相关死亡因子 Bad在正常人眼视神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观察 8例正常人眼视神经组织中 Bad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Bad蛋白表达在正常人眼视神经髓鞘部位 ,在无髓鞘组织即筛板前视神经及束间隔处未见表达。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相关死亡因子 凋亡 视神经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f2/GPX4铁死亡途径探讨甘露清瘟方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江涛 李争 +3 位作者 李翔鹏 梁倩倩 廖春燕 李风森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讨甘露清瘟方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甘露清瘟方低、中、高剂量组(0.9、1.8、3.6 g/kg)。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其余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3 d。第... 目的探讨甘露清瘟方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甘露清瘟方低、中、高剂量组(0.9、1.8、3.6 g/kg)。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其余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3 d。第4天,除正常组气管滴注无菌PBS外,其余组气管滴注LPS建立急性肺损伤炎症模型,24 h后收集血清及肺组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生化法检测肺组织Fe^(2+)、MDA、GSH水平,Western blot、RT-qPCR法检测肺组织Nrf2、SLC7A11、GPX4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Fe^(2+)、MDA水平升高(P<0.05),肺组织GSH水平、Nrf2、SLC7A11、GPX4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甘露清瘟方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Fe^(2+)、MDA水平降低(P<0.05),肺组织GSH水平、Nrf2、SLC7A11、GPX4蛋白和mRNA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甘露清瘟方可通过改善大鼠体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保护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GPX4信号通路、抑制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清瘟方 急性肺损伤 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4(GPX4)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Nrf2/GPX4调控铁死亡探讨从“瘀”论治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5
作者 樊佳煊 张维 +1 位作者 崔瑞 曹林忠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4,共6页
核转录因子-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作为胞内关键的抗氧化应激途径,保护多种骨形成相关细胞免受铁死亡的损害,是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发病的潜在机制。GIOP因瘀致痹的病机与... 核转录因子-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作为胞内关键的抗氧化应激途径,保护多种骨形成相关细胞免受铁死亡的损害,是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发病的潜在机制。GIOP因瘀致痹的病机与该系统密切相关,从“瘀”论治的效应可通过该通路轴向调控的微观信息来表达;同时中医治疗GIOP时重视“瘀证”的辨证论治,且临床通常以活血化瘀类、益气活血类中药多见。因此,基于Nrf2/GPX4调控铁死亡探讨从“瘀”论治GIOP的科学性,以“瘀证”为理论指导明确活血化瘀类中药参与Nrf2/GPX4通路调控BMSCs、ECs、OB铁死亡来治疗GIOP,以期为从“瘀”论治GIOP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深入理解GIOP病理生理及临床防治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核转录因子-相关因子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死亡 瘀证 活血化瘀法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3通过激活Nrf2抑制氮芥诱导角质形成细胞铁死亡的作用研究
6
作者 董训虎 刘浩银 +1 位作者 葛维 陈明亮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4-680,共7页
目的探索铁死亡在维生素D3(vitamin D3,VD3)改善氮芥(nitrogen mustard,NM)诱导角质形成细胞(HaCaT)毒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梯度浓度NM(5、10、20和50μmol/L)单独或联合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或liproxstatin-1(10μmol/L... 目的探索铁死亡在维生素D3(vitamin D3,VD3)改善氮芥(nitrogen mustard,NM)诱导角质形成细胞(HaCaT)毒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梯度浓度NM(5、10、20和50μmol/L)单独或联合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或liproxstatin-1(10μmol/L)、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特异性激动剂tBHQ(10μmol/L)、VD3(10 nmol/L)处理HaCaT细胞。共培养24 h后,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细胞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脂质过氧化物(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Nrf2、xCT和GPX4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NM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HaCaT细胞增殖活力,当NM浓度为20μmol/L时,细胞增殖活力下降至约55%(P<0.05)。铁死亡抑制剂能够减轻NM诱导的HaCaT细胞毒性损伤(P<0.05)。此外,激活Nrf2可显著抑制NM对HaCaT细胞铁死亡的诱导效应,表现为细胞内GSH水平的恢复和MDA含量的降低(P<0.05)。同时,VD3能够靶向激活Nrf2信号通路,上调xCT和GPX4蛋白的表达,从而有效抑制HaCaT细胞的铁死亡,并缓解NM诱导的细胞毒性。结论VD3通过激活Nrf2抑制HaCaT细胞铁死亡,进而改善NM诱导的细胞毒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芥 维生素D3 因子-E2相关因子2 角质形成细胞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C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铜死亡水平和炎症损伤
7
作者 常瑾瑾 岳燕凤 赵卓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2-342,共11页
目的探究丹酚酸C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铜死亡水平及炎症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模型组、模型+丹酚酸C 5、10和20 mg·kg^(-1)组,每组10只。模型+丹酚酸C组小鼠预先ig给药1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 目的探究丹酚酸C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铜死亡水平及炎症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模型组、模型+丹酚酸C 5、10和20 mg·kg^(-1)组,每组10只。模型+丹酚酸C组小鼠预先ig给药1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预先ig给予与等体积生理盐水1周。1周后,模型组和模型+丹酚酸C组均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构建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开胸后不进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评估心肌梗死面积,TUNEL染色评估心肌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检测小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②将小鼠心肌细胞HL-1分为细胞对照组、氧糖剥夺(OGD)模型组、OGD+丹酚酸C 1、5和10μmol·L^(-1)组和OGD+丹酚酸C(5μmol·L^(-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2μmol·L^(-1))组。OGD+丹酚酸C 1、5和10μmol·L^(-1)组用丹酚酸C预处理细胞24 h,OGD+丹酚酸C+ML385组同时用相应浓度丹酚酸C和ML385预处理细胞24 h。除细胞对照组外,其余各组HL-1细胞制备OGD模型。ELISA检测小鼠血清和HL-1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水平,亚铜离子(Cu^(+))检测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和HL-1细胞中Cu^(+)水平,CCK-8试剂盒检测HL-1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HL-1细胞凋亡率,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HL-1细胞ROS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和HL-1细胞中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铜死亡标志物铁氧化还原蛋白1(FDX1)和溶质载体家族31成员1(SLC31A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心肌细胞线粒体出现肿胀、空泡化和嵴断裂,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心肌组织Cu^(+)水平、FDX1和SLC31A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Nrf2和HO-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模型+丹酚酸C 5、10和20 mg·kg^(-1)组小鼠心肌梗死面积显著缩小,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和嵴断裂程度减轻,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心肌组织Cu^(+)水平、FDX1和SLC31A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Nrf2和HO-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②与细胞对照组相比,OGD模型组HL-1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内Cu^(+)和ROS水平、FDX1和SLC31A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Nrf2和HO-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与OGD模型组比较,OGD+丹酚酸C 1、5和10μmol·L^(-1)组HL-1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细胞内Cu^(+)和ROS水平、FDX1和SLC31A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Nrf2和HO-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显著降低。与OGD+丹酚酸C 5μmol·L^(-1)组相比,OGD+丹酚酸C+ML385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内Cu^(+)和ROS水平、FDX1和SLC31A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Nrf2和HO-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结论丹酚酸C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铜死亡水平,降低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C 死亡 心肌梗死 因子E2相关因子2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核易位激活SLC7A11并抑制SAS诱导的AML细胞铁死亡
8
作者 林艳凤 郑志远 +3 位作者 陈滢 吴玮 林东红 薛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9-1299,共11页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在柳氮磺吡啶(SAS)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易位激活SLC7A11对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SAS对AML细胞株Kasumi-1和THP-...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在柳氮磺吡啶(SAS)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易位激活SLC7A11对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SAS对AML细胞株Kasumi-1和THP-1的增殖抑制能力。使用不同细胞死亡抑制剂来明确SAS作用后AML细胞的死亡方式。检测SAS干预AML细胞后铁死亡相关指标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质活性氧簇(ROS)水平;微量法检测Fe^(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酶活性变化。通过qPCR检测SAS诱导AML细胞发生铁死亡过程中SLC7A11的mRNA表达变化,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SLC7A11和GPX4的蛋白表达变化及SAS干预后的AML细胞NRF2入核变化,此外,添加NRF2抑制剂ML385共同干预后,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及铁死亡相关指标的变化。构建敲减关键基因SLC7A11的慢病毒载体,检测SLC7A11下调后SAS干预的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及铁死亡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AML细胞Kasumi-1和THP-1在SAS终浓度分别达200μmol/L和300μmol/L时细胞增殖能力被明显抑制(P<0.05);采用不同类型细胞死亡抑制剂,仅铁死亡抑制剂Fer-1和DFO能够明显逆转SAS干预后AML细胞的活力下降(P<0.01)。SAS干预后细胞脂质ROS水平、Fe^(2+)含量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GSH含量和GPX4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SAS诱导AML细胞铁死亡时,SLC7A11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而GPX4的蛋白表达则明显降低(P<0.01)。SAS干预后的AML细胞胞核NRF2/胞浆NRF2的比值显著升高(P<0.01),加入NRF2抑制剂ML385共同干预后,其比值则降低(P<0.05)。与SAS组相比,SAS与ML385共同干预后AML细胞中SLC7A1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细胞活力进一步下降(P<0.01),且铁死亡抑制剂Fer-1和DFO均能够逆转其活力的下降(P<0.01)。与SAS组相比,SAS+ML385组AML细胞中的脂质ROS水平、Fe^(2+)含量和MDA含量的影响均显著升高(P<0.01),GSH含量和GPX4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NC shRNA组相比,SLC7A11慢病毒干预可使AML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且可被铁死亡抑制剂Fer-1和DFO逆转(P<0.01);同时,脂质ROS水平、Fe^(2+)含量、MDA含量升高(P<0.01);GSH含量和GPX4酶活性降低(P<0.05)。SLC7A11下调后,GPX4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SAS可诱导AML细胞铁死亡,同时其可促进AML细胞NRF2蛋白核转位,激活SLC7A11的表达,抑制NRF2或下调SLC7A11可提高AML细胞对SAS诱导的铁死亡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死亡 因子E2相关因子2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素对RSL3诱导肝癌HepG2细胞铁死亡的增强作用及其机制
9
作者 林涵 杨秋燕 +2 位作者 钟洁月 陈博伦 童汪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589,共14页
目的:探讨虫草素对铁死亡诱导剂RSL3诱导肝癌HepG2细胞铁死亡的增强作用,并阐明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RSL3组,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RSL3组+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RSL3+虫草素(中剂量)+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 目的:探讨虫草素对铁死亡诱导剂RSL3诱导肝癌HepG2细胞铁死亡的增强作用,并阐明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RSL3组,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RSL3组+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RSL3+虫草素(中剂量)+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组和RSL3+虫草素(中剂量)+铁死亡抑制剂Liproxstatin-1 (Lip-1)组。采用0、1、5、10、15和20μmol·L^(-1)RSL3分别干预HepG2、Huh-7及HCCLM3细胞24、48以及72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法检测各细胞活性,筛选RSL3最佳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分别采用0、50、100、200、400、600、800、1 000和1 200μmol·L^(-1)虫草素干预HepG2细胞24、48及72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筛选虫草素最佳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使用凋亡抑制剂Z-VAD-FMK、细胞自噬抑制剂Chloroquine (CQ)、细胞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rostatin-1 (Nec-1)、 Fer-1、 Lip-1、Deferasirox和四甲基哌啶氧化物(TEMPO)分别干预HepG2细胞,计算HepG2细胞存活率。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HepG2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C11 BODIPY 581/591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HepG2细胞中脂质过氧化(LPO)水平,Fe Rho Nox-1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HepG2细胞中亚铁离子(Fe2+)水平,试剂盒检测HepG2细胞中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epG2细胞中铁死亡相关蛋白、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 (HO-1)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各组HepG2细胞超微结构形态表现。结果:CCK-8法,0.56μmol·L^(-1)RSL3干预细胞时,3种细胞活性差异较明显。与0μmol·L^(-1)RSL3组比较,6.4和12.8μmol·L^(-1)RSL3组3种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5)。HepG2细胞的IC50值最大,因此选择HepG2细胞进行后续实验。与0μmol·L^(-1)虫草素组比较,200、400、600、800、1 000和2 000μmol·L^(-1)虫草素组HepG2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选择0.5倍IC50值(267.9μmol·L^(-1))、1倍IC50值(535.8μmol·L^(-1))和1.5倍IC50值(803.7μmol·L^(-1))分别作为低、中及高剂量虫草素组,干预时间为24 h。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HepG2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比较,Z-VAD-FMK+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HepG2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Fer-1+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及Lip-1+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HepG2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RSL3组、 RSL3+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RSL3+虫草素+Fer-1组和RSL3+虫草素+Lip-1组HepG2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RSL3组比较,RSL3+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HepG2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5)。DCFH-DA荧光探针法,与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RSL3组和RSL3+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细胞中ROS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RLS3组比较,RSL3+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HepG2细胞中ROS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C11 BODIPY 581/591荧光探针法,与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RSL3组和RSL3+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HepG2细胞中LPO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RSL3组比较,RSL3+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HepG2细胞中LPO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Fe Rho Nox-1荧光探针法,与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 RSL3组和RSL3+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HepG2细胞中Fe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RSL3组比较,RSL3+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HepG2细胞中Fe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虫草素组、RSL3组和RSL3+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HepG2细胞中MA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RSL3组比较,RSL3+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HepG2细胞中MA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RSL3组和RSL3+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HepG2细胞中GS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RSL3组比较,RSL3+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HepG2细胞中GS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和中剂量虫草素组HepG2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高剂量虫草素组部分细胞线粒体嵴减少,线粒体膜可见轻度肿胀和膜密度增高,线粒体膜中内膜结构轻度扭曲,RSL3组和RSL3+低、中及高剂量虫草素组均表现出铁死亡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与RSL3组比较,RSL3+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表现为细胞线粒体膜破裂并伴有膜密度增高,线粒体膜中的内膜结构异常扭曲或扩张,线粒体嵴减少甚至消失。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HepG2细胞中FTH1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RSL3组和RSL3+虫草素+Fer-1组HepG2细胞中GPX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RSL3组比较,RSL3+低、中和高剂量虫草素组HepG2细胞中GPX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虫草素具有明显增强RSL3诱导肝癌HepG2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并能够下调HepG2细胞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虫草素 死亡 RSL3 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黄酸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的效果和机制 被引量:9
10
作者 叶记林 吴爱莲 +3 位作者 王冬艳 彭建明 于有江 刘延庆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6-262,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能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但多种肿瘤对其耐药。该研究旨在探讨藤黄酸(gambognic acid,GA)与TRAIL联合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裸... 背景与目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能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但多种肿瘤对其耐药。该研究旨在探讨藤黄酸(gambognic acid,GA)与TRAIL联合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GA联合TRAIL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结肠癌HT-29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测定TRAIL和(或)GA对裸鼠移植瘤的影响,采用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结构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状况;HT-29细胞经过siRNA干扰Nrf2表达后,通过AnnexinⅤ-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RT-PCR法检测Nrf2、Bcl-2、Bax和DR5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联合应用GA显著促进了TRAIL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抑瘤率达67.0%)和诱导凋亡作用,下调了组织中Nrf2、Bcl-2的表达,增强了Bax和DR5的表达;与阴性对照siRNA相比,Nrf2干扰能明显上调TRAIL诱导HT-29细胞的凋亡率,提高ROS含量,下调Nrf2和Bcl-2表达,上调Bax和DR5表达。结论:GA可能是通过下调Nrf2表达,使ROS水平升高而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与死亡受体途径,从而逆转人结肠癌HT-29细胞体内外对TRAIL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酸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HT-29细胞 Nrf2 bcl-2 Bax DR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p65、Bcl-2、Bcl-xL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53和凋亡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克君 李德春 朱东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5-109,共5页
背景与目的:核因子κB通过调控下游bcl-2家族基因表达参入细胞凋亡调节过程,而p53除了参入细胞周期调节外也参入依赖bcl-2基因的细胞凋亡调控。在胰腺癌中NF-κBp65、Bcl-2和Bcl-xL蛋白表达与p53和凋亡的关系还不清楚。本研究系统地分... 背景与目的:核因子κB通过调控下游bcl-2家族基因表达参入细胞凋亡调节过程,而p53除了参入细胞周期调节外也参入依赖bcl-2基因的细胞凋亡调控。在胰腺癌中NF-κBp65、Bcl-2和Bcl-xL蛋白表达与p53和凋亡的关系还不清楚。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核因子κBp65及其下游的bcl-2和bcl-xL抑凋亡基因在胰腺癌(PC)中的表达以及与P53蛋白表达和凋亡指数(AI)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胰腺导管腺癌(PC)和9例正常胰腺组织(NP)中P53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法分析NF-κBp65蛋白表达;RT-PCR分析Bcl-2和Bcl-XL蛋白表达,TdT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标记(TUNNEL)法了解胰腺癌细胞凋亡情况(AI)。结果:P53在PC组织阳性率(56%,14/25),高于NP组织阳性率(P<0.00);NF-κBp65、Bcl-2和Bcl-xL在PC组织表达相对值分别为:1.06±0.16、0.79±0.13、0.76±0.24,分别高于NP组织:0.23±0.016、0.23±0.074、0.18±0.026(分别P<0.05);14例p53阳性PC中,NF-κBp65、Bcl-2和Bcl-Xl表达相对值分别为:1.32±0.23、0.92±0.33、0.82±0.21;11例p53阴性PC中,NF-κBp65、Bcl-2和Bcl-xL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78±0.15、0.54±0.19、0.71±0.28(分别P<0.05,P<0.05,P>0.05);NF-κBp65和Bcl-2分别与P53表达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分别P<0.01,P<0.05),Bcl-xL与P53无相关性(P>0.05),NF-κBp65与Bcl-XL表达正相关(P<0.01),而NF-κBp65与Bcl-2表达无相关性(P>0.05);胰腺癌平均AI为(15.4±6.48)%,NF-κBp65表达与AI负相关(r=-0.297,P<0.05),而Bcl-2、Bcl-xL与AI无相关性(r=-0.203,P>0.05;r=-0.156,P>0.05)。结论:胰腺癌中抗凋亡因子表达上调,凋亡指数主要决定于NF-κBp65蛋白水平;NF-κBp65通过对下游bcl-xL基因表达的调控参与胰腺癌凋亡过程;p53在凋亡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因子κB bcl-2 bcl-xl P53 凋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因子Bcl-2、P53及其在鸡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乔爱君 郭庆河 +2 位作者 李大全 廖和荣 赵宗胜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6年第4期9-11,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凋亡 bcl-2 程序化细胞死亡 因子 生命科学研究 分子生物学 基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死亡途径探讨针刺联合凉血散瘀汤对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
13
作者 江娜 曹奕 +4 位作者 周婷 贾泽坤 杨娅 蒋雷雷 谭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34-1740,共7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凉血化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协同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针刺组(在模型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药物组(在模型的基础上给予凉血散瘀汤治疗...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凉血化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协同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针刺组(在模型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药物组(在模型的基础上给予凉血散瘀汤治疗)、联合组(在模型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凉血散瘀汤治疗),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检测脑梗死体积,缺血皮质区铁含量、氧化指标水平、铁死亡相关指标表达。结果:治疗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学评分、脑梗死体积、铁水平、丙二醛(MDA)表达均显著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联合组大鼠神经学评分、脑梗死体积、铁水平、MDA表达均显著降低,GPX4、Nrf2、HO-1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分别与针刺组、药物组比较,联合组大鼠神经学评分、脑梗死体积、铁水平、MDA表达均显著降低,GPX4、Nrf2、HO-1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针刺联合凉血散瘀汤可能介导Nrf2/HO-1通路抑制铁死亡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凉血散瘀汤 缺血性脑卒中 死亡 氧化应激 协同作用 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酸通过Nrf2/SLC7A11/GPX4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樊赟 窦润鹏 +2 位作者 胡久略 侯紫君 周春祥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且不可逆转的神经退行性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和生存质量,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延缓或阻止疾病进展。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防治AD方面具有重要潜力。目的探讨茯苓酸(PA)对AD大鼠认知障碍及核...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且不可逆转的神经退行性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和生存质量,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延缓或阻止疾病进展。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防治AD方面具有重要潜力。目的探讨茯苓酸(PA)对AD大鼠认知障碍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溶质载体家族7A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2022年1—9月将75只6~8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AD模型组(Model组)、PA治疗组(PA组),PA+Nrf2抑制剂组(PA+ML385组),除Control组外制备A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PA组腹腔注射50 mg/kg PA,PA+ML385组腹腔注射50 mg/kg PA+30 mg/kg Nrf2抑制剂ML385,Control组与Model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末次给药24 h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第2、4、6天进行定位航行实验,记录大鼠到达平台的时间(逃避潜伏期),第7天移走平台,记录大鼠在120 s内滞留平台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Nissl染色后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病理变化,普鲁士蓝染色检测海马组织铁沉积,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GPX4表达,检测海马组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Fe2+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组织Nrf2、SLC7A11、GPX4蛋白表达。结果末次给药第2、4、6天Model组逃避潜伏期高于Control组、PA组,PA+ML385组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el组平台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低于Control组、PA组,PA+ML385组低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ssl染色结果示Model组神经元坏死严重,细胞核皱缩,尼氏体数目减少;PA组神经元坏死减少,排列紧密且尼氏体增多;PA+ML385组神经元损伤明显加重,尼氏体数目减少。普鲁士蓝染色结果示Model组铁沉积较Control组增加,与Model组比较,PA组铁沉积减少,PA+ML385组较PA组铁沉积增多。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示Model组绿色荧光减弱,GPX4阳性细胞减少,PA组细胞绿色荧光较Model组增强,GPX4阳性细胞增多,PA+ML385组较PA组GPX4阳性细胞减少。Model组GSH低于Control组、PA组,PA+ML385组低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el组MDA、Fe2+高于Control组、PA组,PA+ML385组高于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el组Nrf2、SLC7A11、GPX4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Control组、PA组,PA+ML385组低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可改善AD大鼠认知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激活Nrf2/SLC7A11/GPX4信号通路抑制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茯苓酸 因子E2相关因子2/溶质载体家族7A11/GPX4信号通路 死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地龟汤通过改善高糖足细胞铁死亡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李冰 王学艺 +2 位作者 韩佳瑞 王慧丽 王晨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8-745,共8页
目的:研究活血地龟汤(HXDGT)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铁死亡的调控作用,明确其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MPC-5足细胞,分为正常组、DKD组、HXDGT组、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激动剂莱菔硫烷(Sulforaphane... 目的:研究活血地龟汤(HXDGT)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铁死亡的调控作用,明确其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MPC-5足细胞,分为正常组、DKD组、HXDGT组、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激动剂莱菔硫烷(Sulforaphane)组、Nrf2抑制剂ML385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足突蛋白(Podocin)、肾病蛋白(Nephrin)、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Nrf2、铁转运蛋白1(FPN1)的蛋白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GPX4、ACSL4、Nrf2、FPN1蛋白的表达;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足细胞内铁离子积累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KD组Podocin、Nephrin、GPX4、Nrf2、FPN1荧光强度减弱,ACSL4荧光强度增强,GPX4、Nrf2、FPN1蛋白表达下调(P<0.01),ACSL4蛋白表达上调(P<0.01),普鲁士蓝染色加深;与DKD组比较,HXDGT组和Sulforaphane组Podocin、Nephrin、GPX4、Nrf2、FPN1荧光强度增强,ACSL4荧光强度减弱,GPX4蛋白表达上调(P<0.01)、Nrf2蛋白表达上调(P<0.05),FPN1蛋白表达上调(P<0.01,P<0.05),普鲁士蓝染色减轻。结论:HXDGT可能通过上调Nrf2蛋白表达,促进FPN1蛋白表达,减轻DKD足细胞铁沉积以减轻铁死亡,从而发挥保护足细胞、治疗DK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地龟汤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 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铁转运蛋白1 死亡 足细胞 糖尿病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路通脑方调节SIRT1/Nrf2/GPx4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光珊 翟阳 +7 位作者 王凯华 马威 梅小平 陈莹 邹敏 庞延 杨鹏 吕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534,共9页
目的探讨双路通脑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铁死亡的作用以及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剩余70只大... 目的探讨双路通脑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铁死亡的作用以及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剩余70只大鼠均利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双路通脑方组、双路通脑方+SIRT1抑制剂组(双路通脑方+EX527组),每组20只。14 d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尼氏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元数量;试剂盒检测大鼠脑组织中铁离子(Fe^(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组织中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转铁蛋白受体(TFR)、铁蛋白重链多肽1(FTH1)蛋白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SIRT1、Nrf2、GPx4及胱氨酸/谷氨酸转运蛋白(SLC7A1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Fe^(2+)和MDA含量、ACSL4、TFR蛋白表达升高(P<0.05),神经元数量、SOD和GSH含量、FTH1、SIRT1、Nrf2、GPx4及SLC7A1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双路通脑方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Fe^(2+)和MDA含量、ACSL4、TFR蛋白表达降低(P<0.05),神经元数量、SOD和GSH含量、FTH1、SIRT1、Nrf2、GPx4及SLC7A1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采用SIRT1抑制剂进行回补实验,结果显示SIRT1抑制剂逆转了双路通脑方对神经元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抑制了Nrf2和GPx4的表达(P<0.05)。结论双路通脑方可能通过激活SIRT1/Nrf2/GPx4信号通路来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路通脑方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元 死亡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新城疫病毒rL-RVG抑制Nrf2-GCLC-GPX4通路诱导胃癌细胞铁死亡 被引量:1
17
作者 贡克文 田仪督 +2 位作者 何瑛珏 李洋 步雪峰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485-1493,共9页
目的探讨重组新城疫病毒(recombinant Newcastle disease virus,rL-RVG)是否通过Nrf2-GCLC-GPX4通路引发胃癌细胞铁死亡。方法培养人胃癌HGC-27细胞,分别用rL-RVG、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PBS溶液(对照组)处理HGC-2... 目的探讨重组新城疫病毒(recombinant Newcastle disease virus,rL-RVG)是否通过Nrf2-GCLC-GPX4通路引发胃癌细胞铁死亡。方法培养人胃癌HGC-27细胞,分别用rL-RVG、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PBS溶液(对照组)处理HGC-27细胞后,用CCK-8、Transwell侵袭、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胃癌HGC-27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加入铁死亡促进剂(erastin)、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促进剂(TBHQ)及抑制剂(ML385)作为干预组,脂质氧化试剂盒检测各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DCFH-DA荧光探针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Nrf2-GCLC-GPX4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L-RVG和NDV处理后,细胞的存活率均下降,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且rL-RVG处理组较为显著(P<0.05);NDV和rL-RVG处理组胃癌HGC-27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后者较前者抑制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毒组Nrf2、GCLC、SLC7A11、GPX4蛋白表达下降(P<0.05),MDA水平、ROS相对表达量上升(P<0.05),rL-RVG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较NDV组明显,且erastin组SLC7A11、GPX4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TBHQ组、ML385组Nrf2、GCLC、SLC7A11、GPX4蛋白表达分别上升、下降(P<0.05),MDA水平、ROS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上升(P<0.05);与rL-RVG组比较,rL-RVG+TBHQ组、rL-RVG+ML385组Nrf2、GCLC、SLC7A11、GPX4蛋白表达分别上升、下降(P<0.05),MDA水平、ROS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上升(P<0.05)。结论重组新城疫病毒(rL-RVG)可通过Nrf2-GCLC-GPX4通路诱导胃癌细胞铁死亡的发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新城疫病毒 胃癌细胞 死亡 因子E2相关因子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洁 李龙 +1 位作者 陈凤 刘胜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067-1072,共6页
肺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间质性肺病,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和肺组织结构重塑,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其发病机制,寻找对抗肺纤维化的新靶点。研究表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可通过调控抗氧化基因,... 肺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间质性肺病,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和肺组织结构重塑,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其发病机制,寻找对抗肺纤维化的新靶点。研究表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可通过调控抗氧化基因,结合抗氧化反应原件来维持机体氧化还原平衡,从而保护组织及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刺激。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抑制巨噬细胞极化、激活自噬、抑制铁死亡、阻断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等方面发挥抗纤维化作用。本文就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与肺纤维化的联系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肺纤维化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E2相关因子2 自噬 死亡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子苷元调控铁死亡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刘俊芳 张华锴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86-1693,共8页
目的:探讨牛蒡子苷元通过调控铁死亡对急性脑梗死(ACI)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构建ACI大鼠模型,待模型构建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量的0.9%生理盐水)、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的0... 目的:探讨牛蒡子苷元通过调控铁死亡对急性脑梗死(ACI)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构建ACI大鼠模型,待模型构建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量的0.9%生理盐水)、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的0.9%生理盐水)、牛蒡子苷元低剂量组(腹腔注射,3.0 mg/kg)、牛蒡子苷元高剂量组(腹腔注射,12.0 mg/kg)、牛蒡子苷元高剂量(腹腔注射,12.0 mg/kg)+ML385(腹腔注射,30 mg/kg)组,每组15只,均连续给药7 d。干预结束后,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铁离子水平及铁沉积,生化法检测脑组织氧化应激因子水平,二氢乙锭染色观察活性氧(ROS)水平,终端DUTP缺口端标签(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线粒体形态结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脑组织铁死亡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神经元细胞凋亡率、ROS、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神经元铁死亡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Nrf2/HO-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神经元及其线粒体形态结构出现明显损伤。与模型组比较,牛蒡子苷元低、高剂量组能够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显著降低ACI大鼠脑梗死面积(P<0.05)以及神经元细胞凋亡率(P<0.05),显著降低ROS和氧化应激水平(P<0.05),显著降低神经元铁死亡水平(P<0.05),恢复神经元及其线粒体形态结构,改善神经功能损伤。与牛蒡子苷元高剂量组比较,ML385能够逆转牛蒡子苷元对ACI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结论:牛蒡子苷元能够改善ACI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神经元细胞铁死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大鼠 牛蒡子苷元 神经元 死亡 神经功能 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通过Nrf2-Gpx4铁死亡途径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大鼠肺损伤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赵丽娜 葛国岚 +1 位作者 李靖 韩雪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蛇床子素低剂量组(20 mg/kg)、蛇床子素高剂量组(40 mg/kg)、蛇床子素+ML385组(蛇床子素40 mg/kg+Nrf2抑制剂ML38530 mg/kg),每组12只。...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蛇床子素低剂量组(20 mg/kg)、蛇床子素高剂量组(40 mg/kg)、蛇床子素+ML385组(蛇床子素40 mg/kg+Nrf2抑制剂ML38530 mg/kg),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经鼻反复感染肺炎支原体构建肺炎模型,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后,ELISA法检测血清MP-IgM、IL-6、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肺组织MDA、GSH、Fe^(2+)水平和SOD活性,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率,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Nrf2、SLC7A11、Gpx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MP-IgM、IL-6、TNF-α水平和肺组织炎症浸润评分、MDA、Fe^(2+)水平、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肺组织GSH水平、SOD活性、Nrf2、SLC7A11、Gpx4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蛇床子素各剂量组大鼠血清MP-IgM、IL-6、TNF-α水平和肺组织炎症浸润评分、MDA、Fe^(2+)水平、细胞凋亡率均降低(P<0.05),肺组织GSH水平、SOD活性、Nrf2、SLC7A11、Gpx4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L385可减弱蛇床子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蛇床子素可改善肺炎支原体肺炎大鼠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Gpx4信号通路,抑制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损伤 死亡 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