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MPT-BOF-RH-CSP process for SPHE substrate of cold rolled deep drawing steel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光亮 孟征兵 +2 位作者 周超洋 刘新彬 黄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871-876,共6页
Based on hot metal pretreatment (HMPT)-basic oxygen furnace (BOF)-Rheinstahl Heraeus (RH)-compact strip production (CSP) process, parameters controlling on cold rolling deep drawing substrate SPHE were investi... Based on hot metal pretreatment (HMPT)-basic oxygen furnace (BOF)-Rheinstahl Heraeus (RH)-compact strip production (CSP) process, parameters controlling on cold rolling deep drawing substrate SPHE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smelting and rolling process by composition design and technology control. The influence of parameters on chemical composition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was reveal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in SPHE are w(C)_〈40×10^-6, w(Si)_〈 0.01%, w(S)_〈0.009%, w(N)〈20×10^-6, w(O)〈_ 25×10^-6; 2) ma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PHE are Crs=274 MPa, 00=334 MPa, A=48.9%; 3) main performances of deep drawing quality (DDQ) grade steel produced by SPHE are as follows, transversely crs=167 MPa, 00=298 MPa, n=0.219, r=2.46; vertically σs=166 MPa, 00=298 MPa, n=0.226, r=2.39; in 45° direction σ=171 MPa, 00=308 MPa, n=0.214, t=2.26; 4) microstrueture of DDQ is ferrite, average grain size is Grade 7.5, and inclusion size is 3-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metal pretreatment basic oxygen furnace compact strip production deep drawing hardening exponent plastic strain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GKSOM-DRCA自适应即时学习的转炉炼钢终点碳温软测量方法
2
作者 陈棕鑫 刘辉 +1 位作者 陈甫刚 刘建勋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7,共15页
转炉炼钢终点碳温的准确预测是实现转炉终点控制的关键。针对转炉生产过程数据存在波动性大和非线性特点引起传统即时学习度量的算法学习集质量低,进而削弱模型预测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高斯核自组织映射动态相关成分分析(WGKS... 转炉炼钢终点碳温的准确预测是实现转炉终点控制的关键。针对转炉生产过程数据存在波动性大和非线性特点引起传统即时学习度量的算法学习集质量低,进而削弱模型预测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高斯核自组织映射动态相关成分分析(WGKSOM-DRCA)自适应即时学习软测量建模方法用于转炉炼钢终点碳温预测。首先,采用引入标签信息的WGK度量准则构造WGKSOM聚类算法引导聚类方向,提高算法的聚类质量并降低类簇数据波动性对于建模的影响;其次,利用高斯后验概率计算待测样本的隶属度并通过引入动态因子构建DRCA度量策略,从而实现自适应的样本选择,进一步提升待测样本对应的局部算法学习集质量并用于局部模型训练,最终输出终点碳温的预测结果。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在转炉炼钢终点碳温预测上相对于其他算法有更好的表现,在±0.02%的预测误差范围,碳含量的预测精度为92%,在±10℃的误差范围,温度的预测精度为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即时学习 软测量 自组织映射 高斯核函数 相关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火焰动态形变特征的转炉炼钢终点判定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鹏举 刘辉 +2 位作者 王彬 王龙 夏一丹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25-2633,共9页
炼钢转炉炉口火焰的动态形变特征与吹炼数据有密切的关系,在不同吹炼时期显示出不同的规律性,是吹炼过程中的显著特征。准确地表示和描述火焰边界动态形变对依据火焰图像判定转炉吹炼终点具有重要意义,且能克服静态边界特征存在的振荡... 炼钢转炉炉口火焰的动态形变特征与吹炼数据有密切的关系,在不同吹炼时期显示出不同的规律性,是吹炼过程中的显著特征。准确地表示和描述火焰边界动态形变对依据火焰图像判定转炉吹炼终点具有重要意义,且能克服静态边界特征存在的振荡剧烈问题。提出一种表述火焰边界动态形变的方法,首先定位了符合人眼感知的火焰区域中心;其次,利用此中心对火焰边界进行极坐标建模;最后,依据边界模型定义了火焰边界动态形变幅度谱的提取方法,对动态形变过程进行描述,并将其应用于转炉终点的判定。为保证火焰边界动态形变描述的有效性,对原火焰图像及提取到的火焰边界进行了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差分链码曲率、边界不变矩和圆形度等火焰边界静态特征相比,所提算法有较高的识别率,且能满足实时性要求,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火焰边界 动态形变 形变幅度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火焰彩色纹理复杂度特征的转炉炼钢吹炼状态识别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鹏举 刘辉 +1 位作者 王彬 王龙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288,共6页
在基于火焰图像识别的转炉吹炼状态识别过程中,针对已有方法存在火焰彩色纹理信息利用不充分和状态识别率仍需提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火焰彩色纹理复杂度特征的转炉吹炼状态识别方法。首先,将火焰图像转化到HSI颜色空间下并作非均匀量... 在基于火焰图像识别的转炉吹炼状态识别过程中,针对已有方法存在火焰彩色纹理信息利用不充分和状态识别率仍需提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火焰彩色纹理复杂度特征的转炉吹炼状态识别方法。首先,将火焰图像转化到HSI颜色空间下并作非均匀量化;然后,计算H分量和S分量的共生矩阵从而融入火焰图像的颜色信息;其次,利用得到的颜色共生矩阵计算火焰纹理复杂度的特征描述子;最后,应用Canberra距离作为相似度度量准则对吹炼状态进行分类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的转炉火焰灰度共生矩阵和灰度差分统计方法相比,在满足吹炼识别实时性要求的前提下,所提方法的识别率分别提高了28.33%和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彩色纹理 颜色共生矩阵 Canberra距离 纹理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炼钢动态过程预设定模型的混合建模与预报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永富 李小平 +1 位作者 柴天佑 谢书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15-718,共4页
准确预报转炉炼钢动态过程的补吹氧气用量和冷却剂添加量,对于提高终点命中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机理模型及基于数据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混合建模方法建立了转炉炼钢动态过程预设定模型·用减法聚类,最小二乘法及梯度下降... 准确预报转炉炼钢动态过程的补吹氧气用量和冷却剂添加量,对于提高终点命中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机理模型及基于数据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混合建模方法建立了转炉炼钢动态过程预设定模型·用减法聚类,最小二乘法及梯度下降法辨识了T S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机理模型进行补偿建模·对一座180t转炉的实测数据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并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炼钢 混合建模 预设定模型 自适应神经模糊系统 T-S模型 减法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火焰图像特征与GRNN的转炉吹炼状态识别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辉 张云生 +1 位作者 张印辉 何自芬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7-10,共4页
随着转炉冶炼过程的推进,炉口火焰图像在不同的冶炼阶段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别。根据火焰图像判断冶炼所处阶段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如何准确提取火焰的主要特征,提出了火焰边缘线不变矩特征,火焰图像Laws纹理能量特征,以及图像色彩特征,并研... 随着转炉冶炼过程的推进,炉口火焰图像在不同的冶炼阶段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别。根据火焰图像判断冶炼所处阶段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如何准确提取火焰的主要特征,提出了火焰边缘线不变矩特征,火焰图像Laws纹理能量特征,以及图像色彩特征,并研究了它们的变化过程。最后,利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建立图像特征和冶炼阶段之间的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进行基于图像识别的转炉冶炼状态判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火焰图像 线不变矩 颜色均值 Laws纹理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炼钢智能控制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陶钧 柴天佑 +3 位作者 李小平 郑万 刘万善 黎军保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29-133,共5页
将模糊推理、自适应、自学习、专家系统等技术与转炉炼钢动态控制方法相结合 ,提出了转炉炼钢智能动态控制的新方法 .该控制方法由动态吹炼过程补吹氧量与冷却剂量预设定模型、熔池碳含量和温度预测模型及停吹专家系统等组成 ,并成功应... 将模糊推理、自适应、自学习、专家系统等技术与转炉炼钢动态控制方法相结合 ,提出了转炉炼钢智能动态控制的新方法 .该控制方法由动态吹炼过程补吹氧量与冷却剂量预设定模型、熔池碳含量和温度预测模型及停吹专家系统等组成 ,并成功应用于某钢厂转炉炼钢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动态控制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碱度偏差估计的石灰加入量模型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心哲 韩敏 +1 位作者 杨溪林 林东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15-1418,共4页
提出碱度偏差估计模型,进而提出一种转炉炼钢石灰加入量计算方法.首先,使用支持向量机建立碱度偏差估计模型,预报输入碱度与炉渣碱度之间的偏差;然后,利用碱度偏差估计模型预报的偏差值修正传统公式中的碱度参数,再消除白云石加入量对... 提出碱度偏差估计模型,进而提出一种转炉炼钢石灰加入量计算方法.首先,使用支持向量机建立碱度偏差估计模型,预报输入碱度与炉渣碱度之间的偏差;然后,利用碱度偏差估计模型预报的偏差值修正传统公式中的碱度参数,再消除白云石加入量对石灰加入量的影响,得到改进的石灰加入量模型.应用该方法对一座150t转炉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对碱度偏差的预报有着较高的精度,由此计算的石灰加入量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支持向量机 碱度 石灰加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成和温度对重构钢渣结构及早期水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海晋 余其俊 +2 位作者 韦江雄 李建新 钟根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9-405,共7页
在转炉钢渣中添加电炉渣和粉煤灰,通过重新加热来模拟炉外高温重构过程,运用岩相、XRD、强度试验及水化热测定等手段,研究了重构钢渣的组成、结构及其胶凝性能.结果显示:随着粉煤灰的增加,重构钢渣中硅酸盐矿物减少,而随着电炉渣的增多... 在转炉钢渣中添加电炉渣和粉煤灰,通过重新加热来模拟炉外高温重构过程,运用岩相、XRD、强度试验及水化热测定等手段,研究了重构钢渣的组成、结构及其胶凝性能.结果显示:随着粉煤灰的增加,重构钢渣中硅酸盐矿物减少,而随着电炉渣的增多;其硅酸盐矿物增多;温度升高,低碱度重构钢渣硅酸盐矿物晶体尺寸增大,高碱度重构钢渣Alite矿增多,且矿物结构完整,游离氧化钙大幅减少.其中GB40-1350重构钢渣样品的3d水化热相比于原钢渣增加1.9倍,GBF15-1350重构钢渣样品替代30%水泥熟料后的水泥净浆28d抗压强度达到纯水泥净浆强度的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钢渣 重构钢渣 水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转炉炼钢模型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陶钧 谢书明 柴天佑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1-244,277,共5页
针对转炉传统模型的弱点 ,本文在转炉建模过程中引入了遗传算法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由遗传算法辨识转炉过程的脱碳与升温模型 ,并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及时补偿辨识模型的误差。实际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效果明显。
关键词 转炉炼钢 遗传算法 径向基函数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膜算法进化极限学习机的氧气转炉炼钢终点预报模型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闯 韩敏 王心哲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4-130,共7页
氧气转炉炼钢的控制目标是终点温度和碳含量,但由于不能对其进行在线连续测量,直接影响了出钢的质量.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膜算法进化极限学习机(ELM)的抗干扰终点预报模型.利用进化膜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调整ELM网络参数,不仅避免了... 氧气转炉炼钢的控制目标是终点温度和碳含量,但由于不能对其进行在线连续测量,直接影响了出钢的质量.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膜算法进化极限学习机(ELM)的抗干扰终点预报模型.利用进化膜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调整ELM网络参数,不仅避免了ELM网络受异常点影响出现过拟合现象,还可以寻找最优复杂度的ELM模型.将找到的ELM模型应用到转炉炼钢领域并建立终点碳含量和温度的预报模型.在仿真实验中,分别使用含有高斯噪声的标准sin C函数和氧气转炉炼钢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含噪声的数据中具有较好的预报精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学习机 膜算法 氧气转炉炼钢 终点预报 软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炉口火焰辐射测温的转炉终温预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邵艳明 陈延如 +2 位作者 赵琦 周木春 窦晓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23-3027,共5页
转炉炼钢的铁水终点温度是衡量铁水是否符合出钢要求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仍主要依靠人工经验进行控制,其预测精度难以保证。为了能够有效的预测终点铁水的温度,并能满足不同的转炉炉口尺寸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炉口火焰温度测量的转炉... 转炉炼钢的铁水终点温度是衡量铁水是否符合出钢要求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仍主要依靠人工经验进行控制,其预测精度难以保证。为了能够有效的预测终点铁水的温度,并能满足不同的转炉炉口尺寸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炉口火焰温度测量的转炉终点铁水温度预测的新方法。利用可以采集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微型光谱仪作为关键器件构建了炉口火焰辐射信息的采集系统,实现对转炉炼钢现场的炉口火焰辐射信息进行实时、有效的采集。同时综合考虑了炉口火焰的实际温度范围和现场的测量距离,通过改进的系统标定方法,对所构建的辐射信息采集系统进行标定,并利用双波长法获得了炉口火焰的辐射温度。鉴于炉口的火焰温度与炉内的铁水温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还利用所测得的火焰温度以及与铁水温度相关的转炉吹炼过程参数,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炉内铁水温度的回归预测模型。对68炉现场采集到的转炉吹炼数据进行验证实验后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精度要优于人工经验,且接近采用副枪的铁水温度测量方式,可为中小型转炉的终点温度预测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测温 火焰温度 转炉炼钢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火焰图像CNN的转炉炼钢吹炼终点判断方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江帆 刘辉 +1 位作者 王彬 孙晓峰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7-282,共6页
在转炉炼钢吹炼过程中,要求对转炉终点做出准确且实时的判断。为提升转炉终点判断的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火焰图像卷积神经网络识别建模的转炉炼钢吹炼终点判断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自行从样本图像中分层递阶地学习相应特征,减少或避... 在转炉炼钢吹炼过程中,要求对转炉终点做出准确且实时的判断。为提升转炉终点判断的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火焰图像卷积神经网络识别建模的转炉炼钢吹炼终点判断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自行从样本图像中分层递阶地学习相应特征,减少或避免人工经验的误导,从而实现转炉终点判断准确度的提升。将火焰图像在HSI空间下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进行分割,寻找出模型最佳参数,并在5个炉次的火焰数据上验证算法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灰度共生矩阵和灰度差分统计方法相比,该方法识别率分别提升29%和4%,模型准确性与实时性较高,可应用在实际转炉炼钢终点判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最大类间方差法 卷积神经网络 有监督式训练 梯度下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转炉炼钢终点预报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谢书明 陈昌 丁惜瀛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7年第6期707-710,共4页
转炉内的温度极高,对终点温度和碳的含量很难及时、准确地测量,因此建立精确的温度和碳的预报模型十分重要.但转炉炼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很难用数学方程精确描述的高温冶金反应过程,传统的静态模型控制精度不高,命中率不很理想.为此提出... 转炉内的温度极高,对终点温度和碳的含量很难及时、准确地测量,因此建立精确的温度和碳的预报模型十分重要.但转炉炼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很难用数学方程精确描述的高温冶金反应过程,传统的静态模型控制精度不高,命中率不很理想.为此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转炉炼钢终点温度及碳含量的预报模型,以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来训练网络,其算法是梯度法与高斯牛顿法的结合.仿真结果表明,预报精度高于传统的机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BP神经网络 预报模型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 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气转炉煤气全干法显热回收系统中CO爆燃与防爆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小林 李腾 +5 位作者 陈晴晴 刘迪 王曜 吴东垠 李博 张良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96-2806,共11页
氧气转炉煤气一般在850°C左右时采用喷水/水雾法降温除尘,导致煤气50%的显热被浪费.为了充分利用转炉炼钢过程中富含CO煤气的余热资源,新方法取消了喷水工艺,采用转炉煤气全干法显热回收系统,但是该技术在转炉煤气前烧与后烧阶段... 氧气转炉煤气一般在850°C左右时采用喷水/水雾法降温除尘,导致煤气50%的显热被浪费.为了充分利用转炉炼钢过程中富含CO煤气的余热资源,新方法取消了喷水工艺,采用转炉煤气全干法显热回收系统,但是该技术在转炉煤气前烧与后烧阶段存在煤气爆炸的风险.针对转炉全干法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需求,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了CO当量比、混合气初始温度和含水量等因素对CO爆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爆燃的最大压力和火焰速度随着混合气体中CO当量比的减小呈现减少的趋势,但当CO当量比小于0.368时,则对火焰速度的影响不大.在实验CO当量比范围内,爆燃压力最大值为0.65 MPa,最大爆燃速度约为750 m/s;混合气体初始温度升高导致爆燃过程中产生的最大爆燃压力降低,与此同时火焰速度会相对增加,进而影响火焰传播时间.含水量增加会导致CO爆燃的最大爆燃压力的增加,但含水量到达0.463%后继续增大则对最大爆燃压力影响不大;最后,通过分析CO爆燃特性和实际生产过程,提出了燃烧控制与强化以及煤气爆炸遏制等防爆方法和技术,从而有效降低爆燃带来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CO 爆燃 余热利用 防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气脱碳效率预测的转炉炼钢吹氧量计算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洋 韩敏 姜力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5-729,共5页
为精确计算转炉炼钢生产过程中需要吹入的氧气量,提出了基于氧气脱碳效率预测的转炉炼钢静态和动态吹氧量计算模型.首先,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对静态模型输入进行预处理;然后,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氧气脱碳效率预测模型;最后,利用预测... 为精确计算转炉炼钢生产过程中需要吹入的氧气量,提出了基于氧气脱碳效率预测的转炉炼钢静态和动态吹氧量计算模型.首先,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对静态模型输入进行预处理;然后,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氧气脱碳效率预测模型;最后,利用预测得到的氧气脱碳效率结合机理公式计算两阶段吹氧量.利用一座150t转炉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仿真计算,结果显示该模型对氧气脱碳效率的预报精度较高,所提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支持向量机 独立成分分析 氧气脱碳效率 吹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程序设计用于工业调优——炼钢转炉炉龄预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煜东 程兆年 +3 位作者 陈念贻 杨传仁 许立 陆文聪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0-55,共6页
提出了炼钢转炉炉龄问题预测的遗传程序设计方法,并选取一组标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良好,可望成为钢铁工业预测。
关键词 工业调优 炼钢 转炉炉龄 遗传程序设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辐射法和原子发射光谱法的转炉口火焰温度测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勇青 陈延如 +2 位作者 赵琦 周木春 邵艳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43-1249,共7页
转炉炼钢的终点控制包括钢水出钢时温度及其成分的控制,炉口火焰能够反映炉内脱碳速率及转炉运行参数等。工业炉燃烧火焰可见光谱段,普遍存在着钾(K)和钠(Na)等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发射谱线,利用K的特征谱线相对比值可以计算火焰温度。基... 转炉炼钢的终点控制包括钢水出钢时温度及其成分的控制,炉口火焰能够反映炉内脱碳速率及转炉运行参数等。工业炉燃烧火焰可见光谱段,普遍存在着钾(K)和钠(Na)等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发射谱线,利用K的特征谱线相对比值可以计算火焰温度。基于辐射双色法,三色法和谱线相对强度法对转炉口火焰温度进行了测量;数据处理过程中对特征谱线进行了基线拟合提取,小波脊线拟合提取;特征谱线进行了Gauss函数和Lorenz函数拟合。结果表明,辐射测温法对谱线比较敏感,选择合理的波段能够有效,精确地测量火焰温度;采用谱线相对强度法受制于特征谱线的数学模型、谱线的跃迁机率、能级的简并度及火焰的光学厚度,需要分辨率非常高的光谱仪才能进行高温转炉火焰中电子温度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顶吹回转炉 辐射测温 原子发射光谱 火焰温度 小波脊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的转炉炼钢知识发现模型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燕 郑忠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3,共6页
针对转炉炼钢知识发现的特点,采用粗糙集理论进行分析,应用数据清洗、标准化及离散等方式对转炉炼钢生产数据进行预处理,以炼钢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知识发现的条件属性,以转炉冶炼终点控制目标作为知识发现的决策属性,建立了基于粗... 针对转炉炼钢知识发现的特点,采用粗糙集理论进行分析,应用数据清洗、标准化及离散等方式对转炉炼钢生产数据进行预处理,以炼钢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知识发现的条件属性,以转炉冶炼终点控制目标作为知识发现的决策属性,建立了基于粗糙集方法的转炉炼钢知识发现模型,实现转炉炼钢生产知识的自动发现、获取和规则提取。以转炉冶炼终点钢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做为知识发现的决策属性,采用210t转炉炼钢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模型的应用测试,结果表明提取出的铁水硅含量、铁矿石质量、氧气消耗量等影响因素对转炉冶炼钢水终点温度存在重要影响,且模型提取出的转炉炼钢终点钢水温度知识规则与现行转炉炼钢现场的变化规律一致,证明基于粗糙集方法的转炉炼钢知识发现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发现模型 粗糙集 转炉炼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递阶遗传神经网络的转炉温度预报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为民 赵杰 +1 位作者 韦生勇 贾哲 《控制工程》 CSCD 2007年第B05期33-34,63,共3页
针对转炉控制中对吹炼终点温度的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混合递阶遗传RBF神经网络(HGA-RBF)的转炉炼钢终点温度预报模型。研究了RBF网络的特点,用递阶遗传算法克服了网络的结构和参数选择的随机性问题;并结合最小二乘法,提高了收敛速度。... 针对转炉控制中对吹炼终点温度的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混合递阶遗传RBF神经网络(HGA-RBF)的转炉炼钢终点温度预报模型。研究了RBF网络的特点,用递阶遗传算法克服了网络的结构和参数选择的随机性问题;并结合最小二乘法,提高了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RBF网络的优化收敛速度和训练测试精度。某钢铁公司提供的实际冶炼数据试验,也证明了该模型预报精度较高,对提高生产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混合递阶遗传算法 RBF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