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野生蕉(Musa spp.,AA Group)的发现及其分类学地位的初步确定 被引量:26
1
作者 赖钟雄 陈源 +2 位作者 林玉玲 赵巧阳 陈义挺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福建省福州野生蕉(Musa spp.,‘AB’Group)的发现、分布、基本生物学特性;同时,根据Simmonds和Shepherd的分类方法,确认福州野生蕉属于AA类群,并初步分析了福州野生蕉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福州野生蕉 生物学特性 分类学 从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旗山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试管苗Mn-SOD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锐 赖钟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15-2222,共8页
以旗山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试管苗幼嫩叶片为材料,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野生蕉试管苗Mn-SOD基因c DNA序列。结果表明:旗山野生蕉Mn-SOD的c DNA全长序列共831 bp,其中5′UTR为137 bp,3′UTR为151 bp,3′端含有17个poly... 以旗山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试管苗幼嫩叶片为材料,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野生蕉试管苗Mn-SOD基因c DNA序列。结果表明:旗山野生蕉Mn-SOD的c DNA全长序列共831 bp,其中5′UTR为137 bp,3′UTR为151 bp,3′端含有17个poly(A)尾。开放阅读框(ORF)共有543个碱基组成,编码181个氨基酸。蛋白理化性质预测结果显示:Mn-SOD蛋白分子量为20 108.8 u,等电点7.92,属于碱性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山野生蕉(musa spp. AB Group) 试管苗 基因克隆 Mn—SOD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宦溪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CHUP1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炜婳 赖钟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5-883,共9页
CHUP1(chloroplast unusual positioning 1)参与了叶绿体移动信号转导过程,对植物避免光伤害及提高光合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与植物抗寒性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以福州宦溪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叶片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 CHUP1(chloroplast unusual positioning 1)参与了叶绿体移动信号转导过程,对植物避免光伤害及提高光合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与植物抗寒性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以福州宦溪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叶片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分离出CHUP1基因cDNA和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X123753、JX880084,命名为Mu-CHUP1。Mu-CHUP1 cDNA全长3 232 bp,ORF 2 931 bp,编码976个氨基酸。福州宦溪野生蕉Mu-CHUP1 cDNA序列与小果野蕉(M.acuminata,AA Group)全基因组测序中的CHUP1 cDNA序列的相似性为84.71%;福州宦溪野生蕉Mu-CHUP1 ORF的DNA序列含8个内含子、9个外显子,而小果野蕉全基因组测序中的CHUP1基因组DNA序列则有11个内含子、12个外显子,两者相差较大。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表明,Mu-CHUP1磷酸化位点多达62个,并且含有3个保守结构域,可能与其行使多样性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宦溪野生蕉(musa spp. AB group) CHUP1 基因克隆 内含子分析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宦溪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2个PSAG成员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刘炜婳 赖钟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53,共8页
植物光系统Ⅰ反应中心亚基Ⅴ(photosystemⅠreaction center subunitⅤ,简称PSAG或PSⅠ-G)是光合系统Ⅰ的主要组件,具有维持PSⅠ复合体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并与抗盐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福州宦溪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叶片为材料,采用... 植物光系统Ⅰ反应中心亚基Ⅴ(photosystemⅠreaction center subunitⅤ,简称PSAG或PSⅠ-G)是光合系统Ⅰ的主要组件,具有维持PSⅠ复合体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并与抗盐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福州宦溪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叶片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 ,首次分离到PSAG基因的2个成员:PSAG1、PSAG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X317082、JX317083),分别为800、827 bp,分别编码150、160个氨基酸;PSAG1、PSAG2的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2个成员均没有内含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SAG1、PSAG2具有PSⅠ的Ⅹ亚基超家族(photosystemⅠreaction center subunitⅩpsaK)保守结构域,是不具有信号肽的跨膜蛋白,具有亲水性;PSAG1、PSAG2均有4个位点发生磷酸化。宦溪野生蕉PSAG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结构特征,即PSAG1和PSAG2没有内含子,并且在不同物种间保守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保持PSAG功能的稳定性提供了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宦溪野生蕉(musa spp. AB group) PSAG 基因克隆 内含子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流域野生蕉(Musa itinerans)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赖瑞联 薛辉康 +7 位作者 钟春水 毛宇源 谢析颖 吕凯强 张梓浩 陈裕坤 林玉玲 赖钟雄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7-225,共9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省闽江流域10个野生蕉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条ISSR引物共检测出117个条带,105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率为89.7%;野生蕉Nei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44,Shannon's信息指数为0.3...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省闽江流域10个野生蕉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条ISSR引物共检测出117个条带,105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率为89.7%;野生蕉Nei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44,Shannon's信息指数为0.381,其中三明野生蕉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且不同自然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指数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总遗传变异系数为0.589,基因流为0.349,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高于居群内;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与模型聚类结果均聚为3大类,分别为沙溪支流的三明野生蕉类群、闽江上游及附近支流的南平野生蕉类群和闽江下游的福州野生蕉类群。研究认为,闽江流域野生蕉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来源于自然居群间生境异质化所引起的高频率遗传变异,且三明野生蕉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最高,可能是福建野生蕉的起源中心,也是野生蕉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主要群落。此外,水流是闽江流域野生蕉遗传迁移最关键的自然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蕉 闽江流域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中啶氧菌酯残留行为和膳食风险评估
6
作者 田海 冯玉洁 +4 位作者 罗激光 吉训聪 徐志 王明月 马晨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香蕉生产中普遍使用啶氧菌酯,这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为了评估膳食风险,我们拟研究香蕉中啶氧菌酯残留行为,在海南和云南两地分别开展香蕉中啶氧菌酯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于施药后不同时间采样检测样品中啶氧菌酯残留,并... 香蕉生产中普遍使用啶氧菌酯,这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为了评估膳食风险,我们拟研究香蕉中啶氧菌酯残留行为,在海南和云南两地分别开展香蕉中啶氧菌酯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于施药后不同时间采样检测样品中啶氧菌酯残留,并计算膳食风险商。结果表明,在添加浓度0.02~1.0 mg/kg范围内,香蕉中啶氧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101.4%~109.2%,相对标准偏差为2.1%~4.0%,最小检出量为0.01 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2 mg/kg。香蕉中啶氧菌酯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8.7~13.8 d,最终残留量的最大值为0.045 mg/kg,施药60 d后香蕉中啶氧菌酯降解率大于99.62%。我国普通成人啶氧菌酯的估算每日摄入量估计为0.35 mg,风险商(RQ)为0.06,远远小于1。说明在该试验条件下,香蕉中啶氧菌酯的残留水平不会对普通成人造成膳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啶氧菌酯 残留 膳食风险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AP2/ERFs超家族的重新鉴定及在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海波 郑云柯 +4 位作者 付毛妮 张建斌 贾彩红 李新国 刘菊华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1-874,共14页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重新鉴定香蕉A基因组中的AP2/ERF家族成员,研究其在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特性,明确可能参与香蕉果实成熟调控的关键基因。【方法】对香蕉A基因组中AP2/ERF家族成员进行系统进化、结构特征、蛋白质...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重新鉴定香蕉A基因组中的AP2/ERF家族成员,研究其在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特性,明确可能参与香蕉果实成熟调控的关键基因。【方法】对香蕉A基因组中AP2/ERF家族成员进行系统进化、结构特征、蛋白质特性、保守结构域分析和两大类主栽品种巴西蕉(AAA)和粉蕉(ABB)果实采后成熟不同阶段的转录组分析。【结果】发现AP2/ERFs家族共有317个家族成员,分为AP2(49个)、ERF(253)和RAV(15)三个亚家族,他们不均匀地分布在染色体上。根据保守结构域和基因结构特征,ERF又分为a、b、c、d、e、f、h、i、j和k共10个亚类。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在巴西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AP2/ERFs家族成员有77个,其中高水平表达的有MaERF15、36、42和AP2-28。在粉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AP2/ERFs家族成员有74个,其中高水平表达的有MaERF42和AP2-28。同时在巴西蕉和粉蕉果实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有57个,其中高水平表达的基因有MaERF15、42和AP2-28,只在巴西蕉果实中特异表达的有20个,只在粉蕉中特异表达的有17个。【结论】重新鉴定了香蕉AP2/ERFs超家族成员及其在果实后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特性,为系统深入解析香蕉AP2/ERF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对为调控香蕉果实成熟提供靶标基因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AP2/ERFs 全基因组分析 果实成熟 差异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种质资源花蕾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丽娟 杜浩 +3 位作者 只佳增 周劲松 张建春 刘学敏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5-10,共6页
对香蕉种质资源花蕾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为香蕉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以40份云南香蕉种质资源为试材,观测记录花蕾24个表型性状,并进行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4个花蕾表型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 对香蕉种质资源花蕾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为香蕉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以40份云南香蕉种质资源为试材,观测记录花蕾24个表型性状,并进行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4个花蕾表型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为0.199~1.249,其中苞尖形状、柱头颜色、子房底色等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结果将24个表型性状简化为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7.68%,反映了香蕉种质花蕾表型性状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将40份香蕉种质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包含7份大蕉和3份粉蕉品种,类群Ⅱ为14份香牙蕉品种,类群Ⅲ包含3份尖叶蕉、1份阿宽蕉、2份野生蕉,类群Ⅳ包含4份长梗蕉、5份野生蕉、1份龙牙蕉。苞片脱落前表现、雄蕾形状、苞片蜡粉、复合花瓣着色、复合花瓣裂片颜色、子房形状、游离花瓣顶端发育程度、苞片内色、花柱形状、复合花瓣着色为区分不同类群的主要性状。香蕉种质资源花蕾性状表型多样性丰富,分析筛选得到的14个性状为香蕉种质资源花蕾表型性状多样性构成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种质资源 花蕾 表型性状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香蕉基因转化早期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20
9
作者 黄霞 黄学林 +2 位作者 李哲 陈云凤 李筱菊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8-72,共5页
用含质粒载体pCAMBIA2 30 1的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inoculation)转化“6 4 1”香蕉 (MusaAAACavendishsubgroupcv.6 4 - 1)的薄片外植体 ,通过测定GUS基因瞬时表达率 ,对转化早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农杆菌EHA10 ... 用含质粒载体pCAMBIA2 30 1的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inoculation)转化“6 4 1”香蕉 (MusaAAACavendishsubgroupcv.6 4 - 1)的薄片外植体 ,通过测定GUS基因瞬时表达率 ,对转化早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农杆菌EHA10 5较适合于介导转化。将薄片置于固体高渗培养基上培养 4h后 ,通过真空减压法使农杆菌接种于其上 ,获得了较高的瞬时表达率 (41 6 7% ) ,是对照 (8 33% )的 5倍 ,农杆菌悬液稀释 5倍用于转化较好 ,共培养 3d为宜。薄片外植体越靠近根部 ,瞬时表达率越高。而外植体预培养会降低瞬时表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香蕉 基因转化 瞬时表达 转基因植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个香蕉品种果实性状评估 被引量:29
10
作者 陈厚彬 李建国 +3 位作者 冯奇瑞 徐春香 杨贺年 吕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1,共6页
为了评估我国香蕉品种的农艺学表现,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下,在3年2茬种植期内,对28个香蕉(Musaspp.,AAAGroup,'Cavendish')品种的果穗形状、果穗质量、果梳数、果指数、果指长度、粗度、弯曲度等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为了评估我国香蕉品种的农艺学表现,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下,在3年2茬种植期内,对28个香蕉(Musaspp.,AAAGroup,'Cavendish')品种的果穗形状、果穗质量、果梳数、果指数、果指长度、粗度、弯曲度等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脚遁地蕾'、'威廉斯'、'巴西蕉'等的果穗较匀称,矮把蕉的果穗尖削度较大;第一茬株产20~30kg,第二茬株产约提高5kg,'矮脚遁地蕾'2茬蕉的总株产(73 8kg)比'巴西蕉'和'威廉斯'高21%.各品种果梳数7~9梳,总果指数140~170条,头梳的蕉指数25~30条,质量4~7kg,均是尾梳的2~3倍;果指长度20~22cm,粗度偏大(约40mm).综合来看,一些地方品种如'矮脚遁地蕾'等的株产、穗形、果指长度和果指形状等比引进品种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品种 果实性状 农艺学表现 气候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系)在广西蕉区的引种表现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素梅 韦莉萍 +7 位作者 李朝生 覃柳燕 韦弟 田丹丹 龙盛风 何章飞 周维 韦绍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30-2536,共7页
【目的】综合比较不同抗病香蕉品种(系)在广西的种植表现,为广西选种和选育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南宁市重病蕉地种植GCTCV-105、GCTCV-119、GCTCV-215、GCTCV-217和GCTCV-218等5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系),以桂蕉... 【目的】综合比较不同抗病香蕉品种(系)在广西的种植表现,为广西选种和选育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南宁市重病蕉地种植GCTCV-105、GCTCV-119、GCTCV-215、GCTCV-217和GCTCV-218等5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系),以桂蕉1号为对照(CK),连续3年考察其生育期、果实性状、产量及抗病性,比较分析各品种(系)在广西的发展潜力。【结果】5个抗病香蕉品种(系)的生育期排序为GCTCV-105<GCTCV-215<GCTCV-217<GCTCV-218<GCTCV-119,其中,生育期最短的GCTCV-105比CK晚熟约1周,而生育期最长的GCTCV-119易受寒害,果实很难正常成熟。GCTCV-119新植蕉和宿根蕉的株高最高,分别为299.1和306.8 cm,GCTCV-218次之;GCTCV-218新植蕉和宿根蕉的假茎基围最大,分别为79.5和81.4 cm,GCTCV-119次之;GCTCV-105、GCTCV-215和GCTCV-217植株相对较细瘦,株高和假茎基围差异不明显。各品种(系)的单株产量表现为GCTCV-218>CK>GCTCV-217>GCTCV-215>GCTCV-105>GCTCV-119,其中GCTCV-218平均产量达29.1 kg/株。在果实品质及感官性状方面,GCTCV-105表现最佳(香味浓郁,口感软糯),其次为GCTCV-218,GCTCV-217和GCTCV-215表现中等(果肉香甜、细滑),而GCTCV-119因受寒害影响口感相对稍差。田间发病植株统计结果表明,各品种(系)的抗性表现中,其中,GCTCV-119表现最强,其次为GCTCV-217和GCTCV-105,GCTCV-215和GCTCV-218表现相对较弱。【结论】GCTCV-217产量中等、抗性强、果肉较甜,GCTCV-105产量稍低、抗性强、果肉香味浓郁、甜糯细滑,GCTCV-215产量稍低、抗性中等、果肉细滑,该3个品种(系)的生育期均较短,适宜在广西推广种植;GCTCV-218生育期较长、抗性中等、高产、果肉香甜细滑,可在广西有充足日照和积温的地域种植;GCTCV-119生育期过长、产量低,不适宜在广西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抗枯萎病品种(系) 引种表现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菌株侵染和定殖巴西蕉和粉蕉根系的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立佳 梁昌聪 +4 位作者 张建华 杨腊英 王国芬 刘磊 黄俊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62-2266,共5页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和4号生理小种菌株对巴西蕉和粉蕉的致病性不同,其在巴西蕉和粉蕉根系的侵染和定殖过程是否不同仍未阐明。笔者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1号(T320)和4号(B2-63)生理小种菌株分别接种巴西蕉和粉蕉,借助激光共聚焦显...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和4号生理小种菌株对巴西蕉和粉蕉的致病性不同,其在巴西蕉和粉蕉根系的侵染和定殖过程是否不同仍未阐明。笔者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1号(T320)和4号(B2-63)生理小种菌株分别接种巴西蕉和粉蕉,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侵染过程。发现这2个生理小种菌株菌丝均可沿巴西蕉和粉蕉根系表层细胞之间的凹槽生长,并进一步侵入维管束;而且B2-63侵入粉蕉根系维管束快于其侵入巴西蕉根系维管束。在接种T320菌株15 d后,在轻微褐变的巴西蕉球茎组织中未观察到其菌丝体,而在褐变粉蕉球茎中可观察到。推测T320在粉蕉根系维管束中的扩展较其在巴西蕉根系维管束中的扩展容易。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生理小种与不同基因型香蕉的互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生理小种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 侵染 定殖 香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胚性细胞悬浮系研究香蕉枯萎病抗性离体筛选技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春香 陈佳越 +2 位作者 潘晓 王泽槐 陈厚彬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6-690,F0003,共6页
以香蕉(Musa spp. AAA group)胚性细胞悬浮系(Embryogenic Cell Suspension,ECS)为试材,进行抗枯萎病离体筛选技术研究。首先测试不同的γ射线(60Co)辐射剂量对ECS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不同浓度的枯萎病病原菌毒素粗滤液(F... 以香蕉(Musa spp. AAA group)胚性细胞悬浮系(Embryogenic Cell Suspension,ECS)为试材,进行抗枯萎病离体筛选技术研究。首先测试不同的γ射线(60Co)辐射剂量对ECS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不同浓度的枯萎病病原菌毒素粗滤液(FOC)为选择压力,研究FOC对ECS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并进行离体抗性筛选。结果表明,ECS的植株再生能力与辐射剂量之间呈负相关,半致死剂量为70~80Gy。同样地,未经辐射处理的ECS其植株再生能力也随着FOC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急剧下降,但经辐射处理过的ECS其植株再生能力与CK相比成倍地增加;当FOC体积分数达到12%后,只有从经80Gy辐射后的ECS获得了再生植株。这表明ECS耐FOC的能力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辐射 病原菌毒素粗滤液(FOC) 体细胞胚发生 离体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姚锦爱 蔡鸿娇 +3 位作者 石妞妞 甘林 杨秀娟 陈福如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7-42,共6页
利用ISSR标记对3个基因型(AAA,AA和ABB)共35份香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筛选出的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8条带,扩增片段长度为200~2 000bp,27条具有DNA多态性,多态性为71.05%,遗传距离为4.30%~33.33%。用UPGMA聚... 利用ISSR标记对3个基因型(AAA,AA和ABB)共35份香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筛选出的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8条带,扩增片段长度为200~2 000bp,27条具有DNA多态性,多态性为71.05%,遗传距离为4.30%~33.33%。用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以遗传距离25%为阈值,35份香蕉种质可分成6个类群,除贡蕉(AA)和金粉1号(ABB)分别归为Ⅲ和Ⅳ两个类群之外,其余33份种质分为4个类群,其中Ⅰ类群包含着来自不同地方的基因型为AAA和ABB的22份香蕉种质。基因型为AAA和ABB的香蕉种质并不被简单地划分成两类,部分基因型相同的香蕉种质之间没有表现出紧密的亲缘关系。本研究所用的6条引物能把香蕉种质区分开,ISSR分子标记对研究香蕉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亲缘关系 ISSR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落酸对低温胁迫后香蕉幼苗恢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方仁 龙兴 +6 位作者 邓彪 张继 唐娟 黄伟雄 唐文忠 黄宏明 尧金燕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4878-4881,共4页
为探索出低温胁迫后适宜香蕉幼苗恢复生长的最佳脱落酸(ABA)浓度,试验以5-8叶龄香蕉幼苗为材料,经低温胁迫后喷施0、15、20、25 mg/L4个处理浓度的ABA,研究ABA对寒害后香蕉幼苗恢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喷施ABA的处理(对照)... 为探索出低温胁迫后适宜香蕉幼苗恢复生长的最佳脱落酸(ABA)浓度,试验以5-8叶龄香蕉幼苗为材料,经低温胁迫后喷施0、15、20、25 mg/L4个处理浓度的ABA,研究ABA对寒害后香蕉幼苗恢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喷施ABA的处理(对照),ABA能够在寒害后提高香蕉幼苗的POD活性、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叶片组织结构SR值,保持植株绿叶数,降低植株叶片受害率和死亡率,提高植株的恢复率.综合分析,恢复效果最好的是20 mg/L ABA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musa spp.) 脱落酸(ABA) 低温胁迫 恢复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新品系“热蕉11号”植株及果实性状的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庄西卿 刘长全 +2 位作者 曹明华 徐晓新 罗德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5-9,共5页
报道来源于台湾北蕉田间芽变体的香蕉新品系"热蕉11号"在香蕉种质资源圃中所表现的生物学特性。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假茎高度比巴西蕉略低而比北蕉略高、围度则大于巴西蕉和北蕉,株型表现为粗壮、叶片宽大较紧密。2、产量... 报道来源于台湾北蕉田间芽变体的香蕉新品系"热蕉11号"在香蕉种质资源圃中所表现的生物学特性。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假茎高度比巴西蕉略低而比北蕉略高、围度则大于巴西蕉和北蕉,株型表现为粗壮、叶片宽大较紧密。2、产量高于巴西蕉和北蕉;果型外观漂亮整齐、大小适宜,果实主要营养成分指标含量也高于巴西蕉和北蕉,内在品质较好。3、叶片POD同工酶谱带有13条,"热蕉11号"多了1条强谱带4,缺乏谱带5,这说明与巴西蕉和北蕉比较,有明显遗传上差异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新品系 热蕉11号 产量 品质 POD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香蕉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玉萍 方佳 +1 位作者 梁伟红 董定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113-118,共6页
通过对我国与CAC、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的香蕉农药残留标准的比较分析,找出我国香蕉(Musa spp.)农药残留标准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的差距,提出提高我国香蕉农药残留标准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 香蕉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果肉过氧化物酶初步纯化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杨昌鹏 罗菊珍 +1 位作者 郭静婕 藤田修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6148-16150,共3页
[目的]为控制香蕉POD引起的酶促褐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饱和度70%硫酸铵盐析和DEAE-Toyopearl 650M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果肉POD,测定香蕉酶液中POD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结果]香蕉提取酶液中POD被纯化了约7.3倍,回收率为33.8%。... [目的]为控制香蕉POD引起的酶促褐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饱和度70%硫酸铵盐析和DEAE-Toyopearl 650M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果肉POD,测定香蕉酶液中POD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结果]香蕉提取酶液中POD被纯化了约7.3倍,回收率为33.8%。香蕉果肉POD对愈创木酚的Km值为5.98 mmol/L,其最适pH值为6.5,pH值稳定性为pH 6.0-10.0,最适反应温度为35℃。盐酸-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能显著地抑制香蕉果肉POD的活性,亚硫酸氢钠、植酸、柠檬酸也能有效地抑制该酶活性;而Cu^2+对香蕉果肉POD则有明显的激活作用。[结论]香蕉果肉POD的热稳定性低于香蕉PPO热稳定性,其有效的化学抑制剂与香蕉PPO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过氧化物酶 纯化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种质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守梅 李建国 +2 位作者 陈厚彬 徐春香 林顺权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7-541,共5页
对于香蕉这种营养繁殖的植物,超低温保存是长期有效地保存其种质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综述了香蕉胚性悬浮细胞系、合子胚和茎尖分生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技术方面近十几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响香蕉超低温保存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主要包... 对于香蕉这种营养繁殖的植物,超低温保存是长期有效地保存其种质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综述了香蕉胚性悬浮细胞系、合子胚和茎尖分生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技术方面近十几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响香蕉超低温保存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材料、预处理、装载处理以及冰冻保护剂。并分析了当前应用在香蕉分生组织上的4种超低温保存方法的优缺点,分别为:分生组织团简单冻存法、分生组织团玻璃化法、单个分生组织玻璃化法、滴冻玻璃化法,认为滴冻玻璃化法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种质 超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病原菌Six同源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立佳 杨腊英 +4 位作者 彭军 王国芬 梁昌聪 刘磊 黄俊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91-2396,共6页
为鉴定香蕉枯萎病病原菌Six同源基因,通过BLASTP分析从香蕉枯萎病病原菌1号生理小种菌株N2基因组中鉴定了Six1和Six6同源基因,从4号生理小种B2菌株基因组中鉴定了Six1、Six2、Six6和Six8同源基因。采用PCR扩增从亚热带4号生理小种菌株... 为鉴定香蕉枯萎病病原菌Six同源基因,通过BLASTP分析从香蕉枯萎病病原菌1号生理小种菌株N2基因组中鉴定了Six1和Six6同源基因,从4号生理小种B2菌株基因组中鉴定了Six1、Six2、Six6和Six8同源基因。采用PCR扩增从亚热带4号生理小种菌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到Six7同源基因,并从其它一些1号和4号生理小种菌株基因组DNA中也扩增到了Six2和Six8同源基因。上述结果表明,不同古巴专化型菌株Six基因组成可能不同。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Six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 专化型 Six蛋白 尖孢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